首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教案(共4课)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11.一天的气温【教材分析】《一天的气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的第一课时。以“一天的气温变化”这一现象为线索,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气温、怎样测量气温,通过整理分析气温数据,发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材给出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以及思考指向“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学生意识到一天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着的,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探究主题,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三部分组成,①在同一时段内测量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温度,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同一时段内不同地点的气温,了解气温不同的原因,进一步了解气温的概念以及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测量出来的。②利用百叶箱测量气温。指导学生认识百叶箱,并且学会利用百叶箱测量一天的气温,并进行科学记录。③整理气温数据,描述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折线图等自己喜欢的形式整理观察到的数据并归纳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每天在固定时间观测并记录气温,坚持一个月。指导学生课后观测并记录气温,既巩固了观测气温的方法,通过观察记录也能纵向了解一个月内气温的变化规律。本课通过具体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领学生测量气温并探究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学会收集数据、处理信息,同事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直观的生活感受,只是缺乏用专业科学的术语进行归纳总结,另外收集证据后处理信息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在收集了气温数据后,如何使用折线图等形式处理这些数据,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能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利用百叶箱测量并记录一天的气温,能汇总整理信息,归纳总结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一天的气温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树立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应测量结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气温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科学服务于生活。【教学重难点】使用折线统计图等形式整理气温数据,归纳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器材准备】[学生][PPT2出示]搜集有关气温的文字或视频资料,初步了解气温。[教师][PPT2出示]气温计、百叶箱、百叶箱使用视频、课前指导部分学生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测量气温并进行记录,获取气温数据。【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愉快的十一假期刚刚结束,大家都去了哪里玩呢?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游玩的照片吧。2.[PPT3出示]观察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以及一天中的不同时段穿的衣服是不一样的。(板书课题:一天的气温)二、探究新知(一)在同一时段内测量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温度,有什么发现?1.师:现在室内室外的空气温度都是多少呢?我们来测一测。9,2.[PPT4出示]活动要求:四人一组,使用温度计,选择校园里的一个地点测量温度,记录数据,限时3分钟。3.[PPT5出示]测量结束后,将测量点的环境及测量到的温度汇总记录在课件的记录表中。4.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记录表,横向、纵向比较一下,说一说你的发现。5.生交流发现:不同的地点温度是不同的,阳光下温度最高,背阴的地方温度低。6.[PPT5出示]师生共同总结:不同的地点温度是不同的,会受到阳光、风、建筑物等等因素的影响。7.师:我们一直在说的温度,其实有一个科学的名字,叫气温。[PPT6出示]气温概念:空气的冷热程度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8.师:同一时段我们校园不同地点的气温都是不同的,那天气预报里边的气温是怎样测量出来的呢?9.生:讨论交流。10.[PPT6出示]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在室外空旷、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的环境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PPT7出示]播放视频: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为什么要在百叶箱内测量。(二)利用百叶箱测量气温。1.师:刚才视频中出现了百叶箱,为什么测量气温的时候要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内?百叶箱有什么奥秘呢?2.[PPT8出示]视频播放:百叶箱的介绍及使用方法。[PPT9出示]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仪器的木箱。百叶箱一般安装在高度为1.25米的架子上,箱底保持水平。3.师:课前我们的照片展示的时候发现一天的不同时段我们穿的衣服是不一样的,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一天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我们应该怎样测量气温,才能发现一些规律?要怎样记录测量到的气温?4.生:讨论交流。5.[PPT9出示]师生共同总结:可以每隔两个小时利用百叶箱测量一下温度,将测量的温度记录到一个表格中,最后总结规律。[PPT10出示]温度记录表(三)整理气温数据,描述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1.[PPT11出示]前一天指导部分孩子测量的气温数据,提问:你能想办法整理一下这些数据吗?2.生:交流、汇报:可以绘制折线图……3.[PPT12出示]折线图师:请大家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一下气温数据,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规律。生:分组根据老师提供的气温数据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并发现规律。4.师:你能说说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吗?5.[PPT12出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高。6.[PPT13出示]师:是不是每天的最高气温都是出现在午后呢?连续观测几天的气温,又会有什么规律呢?请大家课下使用老师在校园中放置的百叶箱和温度计测量一下气温,并且汇总一下规律。三、拓展活动1.师:我们课上汇总数据发现了一天的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那大家想不想知道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气温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怎样观测?2.生:讨论交流:可以每天早晨、中午、晚上或者选一个固定的时间测量,然后画折线图,就能发现规律了……3.[PPT14出示]师:大家的方法非常好,那课下就请大家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观测,发现更多气温的秘密。【教学后记】9,12.风向和风力【教材分析】《风向和风力》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的第二课时。以“怎样描述风的大小呢”这一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课前思考如何利用风向和风力描述天气,让学生在学会用气温描述天气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对风的描述。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怎样描述风的大小呢?”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如何利用风向和风力描述天气。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三部分组成,①我们来观测风。引导学生到操场上自由观察的场面,通过亲自体验,认识并判断风向,能从风向和风级两个方面描述天气。②怎样知道风力的大小呢?通过气象员用风速仪观测风力,让学生知道风力是可以被观测的,观测风力有专业的仪器——风速仪,然后根据风级歌,了解风在不同等级下对应的生活现象,知道判断风力大小的途径有很多种,即使身边没有专业的测风力的仪器,也可以判断出风力的大小。③自制风向标。展示了风向袋和风向标,了解测风向的仪器有多种,不同的材料可以制作不同样式的风力测量仪器。第三部分拓展活动,用自制的风向标持续观测一周的风向。鼓励学生利用自制的风向标对风进行长期观测,为学生课后拓展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让学生将观测活动延伸至课外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本课通过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继续学习对风的描述,学会利用风向和风力来描述天气,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到科技能给人们带来便利,科学技术能影响社会的发展,深刻地领会到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可以使自己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并能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分析】本课面临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制作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构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同时,可以让学生看一些被风吹起的物体图片,找找本课中,通过观察风吹动小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科学探究目标]1.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2.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观察天气现象产生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器材准备】[学生][PPT2出示]彩色卡纸一张、吸管、橡皮泥、双面胶、纸条若干、软木杆。[教师][PPT2出示]长铁钉若干、剪刀、刀子、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PPT3出示]教师将红色布条贴在电风扇的扇罩上并开启不同档位,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观察发现布条随着教师改变电风扇的档位也发生变化,从而得出主题:风。[PPT4出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前搜集的有关风的图片,交流风的特点。师:你如何描述风?9,二、探究新知(一)观测风,认识并判断风向。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观测当天的风。师:哪个小组汇报你们观察风的方法?学生汇报。2.[PPT5出示]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红旗是往什么方向飘的?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生:风是有方向的,风吹来的方向和红旗飘动的方向相反。师:风的方向是如何认定的呢?[PPT6出示]教师出示“风向图”,小结: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从东方吹来的风叫东风,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叫西北风。(板书部分课题]:风向)(板书: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图)(二)说一说风力的大小,认识并判断风级。1.师:风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那么风的大小如何来判断呢?生:风级。[PPT7出示]师:风力是风的强度,气象上用风级表示,风级也可以测量。气象学家就是通过利用风速仪来测量风级的。(多媒体展示风速仪的图片)并且确定了如下等级(多媒体展示风力等级表)。(板书部分课题]:风力)(板书:风力:风的强度→风速仪、风级歌)2.师:风级是由风速仪测定的,那么我们用感官怎样知道风级的的大小呢?学生汇报。[PPT8出示]利用课件或图片出示风级歌,供学生学习。3.模拟实验:目测风级。出示小纸片,要求学生用嘴吹风,感受风的大小和纸片的变化,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怎样知道风力的大小呢?师:我们可以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进行测量。纸片不动,表示无风,用0表示;纸片微动,表示软风,用1表示;纸片抖动,就表示轻风,用2表示。(三)自制风向标。1.做个风向标[PPT9出示]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风向标。师:你想制作个什么样的风向标呢?学生自由发表见解。[PPT10出示]教师出示一种比较简单的制作方法,边讲解边演示。师: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其他几种不同的制作风向标的材料。你喜欢哪种,可以到前面桌上取相应的材料,注意别忘记取制作说明书。当然,如果你有好的创意,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请教同学和老师。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标。2.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测风向。师:每个小组的风向标都做好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亲自测测今天的风向?[PPT11出示]师:你认为在使用风向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回答不全面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补充。师:下面老师就带领你们到教室外面亲自观测今天的风向。在测量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制作的风向标最好、最灵活,并拿自己的风向标跟其他小组的比一比,看你制作的风向标优点是什么,还存在哪些缺点,应当怎样改进。学生分组观测今天的风向。9,学生汇报观测结果及所得。三、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风向和风力,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交流。师生小结:风是有方向的,风也是有大小的,我们可以通过所学的知识测定风向和。风级四、拓展活动[PPT12出示]用自制的风向标持续观测一周的风向,并做好记录,一周后进行展示。【教学后记】13.降水量【教材分析】《降水量》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三课时。以“下雨是一种降水现象,下雪和下冰雹属于降水现象吗?”这一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现象出发,进一步了解测量天气与气候的仪器以及使用方法。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导语“下雨是一种降水现象,下雪和下冰雹属于降水现象吗?”给出思考指向,材料包出示学生需要准备的研究材料——大饮料瓶等。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三部分组成,①地球上有哪些降水现象?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降水并不单单是降雨这种液态形式,还有降雪和下冰雹等固态形式,为降水概念的构建做铺垫。②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降水量是可以测量的,鼓励学生自己制作简易工具进行观测活动。③降水的多少对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洪涝”和“干旱”两幅图片的对比,引导学生意识到降水既对生产和生活有利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本课通过真实的生活现象,引发思考,并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勇于探索、积极探究,培养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常见天气有一定的了解,知道阴、晴、下雨、下雪等日常天气现象,但对科学概念的描述以及天气的测量方法就了解的很少,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侧重于测量降水量仪器的认识以及测量方法的了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2.利用降水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制作一个简易的雨量器,并能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对自制雨量器的制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倾听、分享,能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降水量对日常生产生活既有利又有弊。【教学重难点】知道测量降水量的仪器结构以及测量方法。【器材准备】[学生][PPT2出示]大饮料瓶等。9,[教师][PPT2出示]雨量器、刻度尺、小刀、剪刀、胶带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3出示]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下雪和下冰雹是否属于降水现象?2.学生汇报交流。3.师小结:下雪和下冰雹也是一种降水现象,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什么是降水?4.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5.[PPT3出示]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降水概念,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降水量》二、探究新知(一)认识雨量器。1.师:老师前段时间录制了一段下雨的场景,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2.[PPT4出示]播放下雨的视频资料。3.师:看完视频,针对这场降雨你想说点什么?。4.学生用自己的感觉对降雨量进行描述。5.[PPT5出示]如何能准确地知道降雨量是多少呢?6.生猜测:用仪器进行测量。[PPT5出示]雨量器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特点。(二)制作雨量器。1.师:通过刚刚的展示,我们知道了雨量器由盛水漏斗、储水瓶以及雨量杯三部分组成。如果我们没有现成的雨量器怎么办?2.有同学建议自己制作一个,这样人人都可以测量降水量。3.师:这个建议非常棒,我们用什么材料才制作,怎样制作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PPT6出示]制作材料以及制作方法。4.学生根据提示,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5.制作结束后,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雨量器,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发现优点与不足,然后改进。(四)模拟降雨。1.师:如何能知道我们制作的雨量器是否好用?2.有同学建议实地测量一下。3.师:下面我们就用喷壶来模拟降雨,每个小组喷壶里的水量是相同的,看看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一样?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实验结束后,记录数据,并交流展示。6.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发现最后的结果并不相同,谁能说说原因是什么?7.生猜测:可能是操作不当,水洒出去一部分;还有可能是位置放的不妥当。8.师小结:刚刚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看来同学们都具备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教材中有方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在今后的测量过程中认真执行。[PPT7出示]方法指导三、科学与生活1.[PPT8出示]出示问题:你能列举出生活中降水量多少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3.师总结:[PPT8出示]出示图片资料,说明降水量既有利又有弊。五、拓展活动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雨量器的结构并学会制作一个简易的雨量器,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继续展开测量活动,进一步熟悉测量要求和测量方法,做一位合格的气象观测员。【教学后记】9,14.天气和气候【教材分析】《天气与气候》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的第四课。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天气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通过对比天气和气候,了解两者的区别。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通过导语创设了“2月,我国海南省已经鲜花盛开,而黑龙江省却还冰天雪地”的情境,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引导学生的思考指向,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说一说今天的天气。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读取图中的数据,了解可以用气温、风向、风力、降雨量、云量等描述一天的天气,尝试描述一天的天气状况。活动二:了解本地区多年的天气情况。引导学生通过长期天气状况的观察,了解本地的气候特点,同时对比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活动三:不同地区的气候一样吗?让学生通过读图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并对不同的气候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气候有一定的地域性。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提出活动指向:继续调查,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课外调查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学生分析】学生已经了解天气的各种因素,并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了初步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但如何描述一天的天气、区分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尚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四年级学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可以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描述一天的天气。2.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和测量,描述一天的天气。2.能通过对比,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3.能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的不同特点。4.能根据不同地区的景物特点对当地气候特点作出合理的推理。[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气候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探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天气和气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器材准备】[教师]课件、气温计、风向仪、雨量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课前,同学们有没有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认真的观察和记录?谁来交流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2.学生对自己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情况进行汇报。3.小结:同学们观察、记录得真不错,交流地比较详细。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天气和气候。(板书课题)二、活动过程9,(一)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活动一:探究获知天气情况的方法。(1)知道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与途径。1.教师引导: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天气情况呢?小组内同学可以先讨论讨论,看看能找到多少种获知天气情况的方法。我们还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2.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交流。(根据各组的汇报,将学生的方法进行总结,也可由学生进行总结。)3.[PPT3出示]师:同学们知道的方法还真不少。老师通过查阅资料,也知道了一些方法,请看大屏幕。出示资料内容: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看云识天气,根据月相识天气,根据谚语判断天气,目测风向、风力,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4.[PPT4-6出示]教师引导:要想了解天气情况,我们既可以用仪器来测量,也可以用眼看方法来测量,还可以通过收听、收看气象预报得知。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风级歌》吗?学生回答。我们可以用目测的方法知道天气情况中的风向或风量。今天我就借助科学仪器测量的使用方法。谁来说一下,我们观测天气主要观测哪几个方面呢?5.学生交流:如温度、风向、降水、运量、空气湿度等。(教师板书)6.师:你认为外出观测天气时,除了科学观测之外,还应注意哪些事项?学生讨论并互相交流记录方法。[PPT7出示]注意事项:(1)注意安全。(2)利用仪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方法操作。(3)目测时,要依据目测的标准进行合作。(4)小组成员既要各负其责,又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观测任务。7.师:同学们对外出观测已做好了充分准备,现在请各组选取合适的科学仪器,参照观察记录单进行测量。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观测得仔细,记录详细。8.学生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9.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学生汇报观测结果,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PPT8出示]观察今天的天气观察记录单实验目的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实验记录实验步骤1.观察云量,描述今天总体天气状况。2.借助风向仪,读取今天的风力、风向数据。3.借助雨量器,读取今天的降水量数据。4.借助温度计,读取今天的气温数据。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从、、、等方面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10.教师总结:通过观察、记录,我们从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方面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活动二:引导学生学会描述天气情况。1.[PPT9出示]师:这是我们观测的今天的天气情况,这是气象预报中显示的今天的天气情况,根据这些信息谁能模仿气象员播报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2.学生模仿气象员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将学生汇报中的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如:气温、风向、风力等。)3.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4.学生交流。5.师:今天的天气到底怎样呢?请大家看一看气象员是怎样对今天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的。[PPT10出示]播放气象员预报天气的录像。6.[PPT11出示]教师总结: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状态。我们可以从气温、风向、风力降水、运量、空气湿度等方面描述今天的天气情况。(二)了解本地区多年的天气情况。9,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描述一天的天气,这是三亚地区1-12月份的天气状况,谁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描述一下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2.学生尝试描述,发现不能够准确表达这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3.教师引导:通过思考,同学们发现我们刚才描述一天的天气情况的术语不能准确表示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状态。像图中在一定区域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叫气候。通过这几段时间的气象情况记录,大家有什么发现?4.学生交流:三亚终年气温较高,气温变化不大,四季不分明,多雨......5.[PPT12出示]小结:通过观察和讨论,我们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候是指一定区域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不同季节本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三)不同地区的气候一样吗?1.[PPT13出示]谈话:原来天气中有这么多学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老师上个月去三亚出差学习,瞧,这是老师出差的照片。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交流:看到阳光很耀眼,温度应该很高;看到老师和行人都穿着短袖T恤,说明温度高。3.教师:我们同学的分析能力非常强。确实如同学分析的那样,此时三亚气候宜人,和我们这里的气候截然不同。4.[PPT14出示]引导: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这是哈尔滨和三亚的全年温度曲线图,谁想尝试判断一下当地的气候特点?5.学生交流。6.[PPT15出示]对照两地的气候情况,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和分析?那么远在大西北的敦煌又是怎样的气候特点呢?尝试分析一下敦煌的气候特点。也可以说说学生自己去过的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7.学生交流。8.教师总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特点。三、拓展活动1.教师引导:同学们,假期快到了,老师一个外地的朋友要来本地旅游,你能帮我为他做些提前的准备工作吗?比如说提供携带服装、用具、活动的建议,为他介绍一下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PPT16出示]教师布置课后调查的任务: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2.教师进行调查活动的方法、注意事项的指导。【教学后记】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1-09-09 19:53:15 页数:9
价格:¥2 大小:62.50 KB
文章作者:U-200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