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省孝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二年级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诗的情趣随时随地而异,各民族各时代的诗都各有它的特色。拿它们来参观互较是一种很有趣味的研究。我们姑且拿中国诗和西方诗来说,它们在情趣上就有许多有趣的同点和异点。中国诗言爱情的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杀。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在西方诗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国诗中则几与爱情占同等位置。把屈原、杜甫、陆游诸人的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他们诗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从前注诗注词的人往往在爱情诗上贴上忠君爱国的徽帜,例如毛苌注《诗经》把许多男女相悦的诗看成讽刺时事的。张惠言说温飞卿的《菩萨蛮》十四章为“感士不遇之作”。近来人却又另走极端把真正忠君爱国的诗也贴上爱情的徽帜,例如《离骚》《远游》一类的著作竟有人认为爱情诗。看过西方诗的学者见到爱情在西方诗中那样重要,以为它在中国诗中也应该很重要。他们不知道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本来不同。恋爱在从前的中国实在没有现代中国人所想的那样重要。中国叙人伦的诗,通盘计算,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在许多诗人的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苏李、建安七子、李杜、韩孟、苏黄、纳兰成德与顾贞观诸人的交谊古今传为美谈,在西方诗人中为歌德和席勒、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济慈和雪莱、魏尔伦与兰波诸人虽亦以交谊著,而他们的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却极少。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说尽一个诗人的恋爱史往往就已说尽他的生命史,在近代尤其如此。中国社会表面上虽以家庭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兼善主义。文人往往,费大半生的光阴于仕宦羁旅,“老妻寄异县”是常事,他们朝夕所接触的不是妇女而是同僚与文字友。西方受中世纪骑士风的影响,女子地位较高,教育也比较完善,在学问和情趣上往往可以与男子欣合,在中国得于友朋的乐趣,在西方往往可以得之于妇人女子。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女子的地位较低。夫妇恩爱常起于伦理观念,在实际上志同道合的乐趣颇不易得。加以中国社会理想侧重功名事业,“随着四婆裙”在儒家看是一件耻事。东西恋爱观相差也甚远。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最上”的标语。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上”。潦倒无聊,悲观厌世的人才肯公然寄情于声色,像隋炀帝李后主几位风流天子都为世所诟病。我们可以说,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中国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中消遣人生。中国诗人脚踏实地,爱情只是爱情;西方诗人比较能高瞻远瞩,爱情之中都有几分人生哲学和宗教情操。这并非说中国诗人不能深于情。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后,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西方爱情诗最长于“慕”,莎士比亚的十四行体诗,雪莱和布朗宁诸人的短诗是“慕”的胜境;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卷耳》《柏舟》《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梁玄帝的《荡妇秋思赋》以及李白的《长相思》《怨情》《春思》诸作是“怨”的胜境。(摘编自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材料二:在中世纪以前,是谈不到个人的爱的。不言而喻,体态的美丽、亲密的交往、融洽的旨趣等等,曾经引起异性的欲望,同谁发生这种最亲密的关系,无论对男子还是对女子都不是完全无关紧要的。但是这距离现代的爱还很远很远。在整个古代,婚姻的缔结都是由父母包办,当事人则安心顺从。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系,在古代只是在官方社会以外才有。忒俄克里托斯和莫斯赫都向我们歌颂牧人的爱情的喜悦和痛苦,这些牧人以及朗格的达夫尼斯和赫洛娅,全都是不参与国家事务,不参与自由民生活的奴隶。而在奴隶的爱情关系以外,我们所遇到的爱情关系只是灭亡中的古代世界的崩溃的产物,而且是与同样也处在官方社会以外的妇女——艺妓,即异地妇女或被释放的女奴隶发生的关系:在雅典是在它灭亡的前夜,在罗马是在帝政时代。如果说在自由民男女之间确实发生过爱情关系,那只是就婚后通奸而言的。所以,对于那位古代的古典爱情诗人老阿克里翁来说,现代意义上的爱竟是如此无关紧要。(摘编自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苌把《诗经》里的爱情诗看成时事讽刺诗,可见前人崇尚忠君爱国的诗歌理论,这为理解爱情诗增加了一条通道。B.有些人因为不知道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本来不同,而将《离骚》《远游》一类忠君爱国的诗篇贴上,爱情的徽帜。C.中世纪以前谈不到个人的爱,夫妇之间虽然有爱,但那不是个人主观的爱好,而只是夫妻之道,是一种客观的义务。D.古代官方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爱情关系,只有不参与国家事务、不参与自由民生活的奴隶才有这种意义上的爱情关系。2.为什么“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下列各项对其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社会骨子里侧重个人主义,而中国社会骨子里侧重兼善主义,因而爱情在中国人的个人生命中不是最关痛痒的事情。B.中国社会文人多为官员,他们忙于仕宦羁旅,一家人分居两地十分普遍,他们朝夕接触的不是妇女,而是同僚与文字友。C.中国社会女子地位普遍较低,不能像西方女子那样在学问和情趣上可以与男子欣合,夫妇之间不易获得志同道合的乐趣。D.潦倒无聊、悲观厌世者寄情声色,隋炀帝等风流天子为世诟病,他们败坏了爱情的名声,致使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夜雨寄北》(李商隐)B.《氓》(《诗经·卫风》)、《孔雀东南飞》(乐府民歌)C.《关雎》(《诗经·周南》)、《琵琶行》(白居易)D.《蒹葭》(《诗经·秦风》)、《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4.依据材料,简要概括爱情在西方诗中很重要的原因。5.朱光潜认为“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但我们读《诗经》的《静女》,分明感受到它就是一篇歌颂男女纯真爱情的佳作,你怎样理解这一现象?请结合材料里的相关论述,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A2.D3.B4.总的来说,由西方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决定。①西方社会骨子里侧重个人主义,而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②西方受中世纪骑土风的影响,女子地位较高,教育也比较完善,在学问和情趣上往往可以与男子欣合,在中国得于友朋的乐趣,在西方往往可以得之于妇人女子。5.恩格斯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系在中世纪并不存在,同时又指出这种爱情关系存在于古代官方社会以外。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但在处于官方社会外的劳动人民中也不失恋爱的存在,作为古代民歌的《静女》就是劳动人民大胆追求恋爱的赞歌。(意思对即可)【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这为理解爱情诗增加了一条通道”错误。从下文“近来人却又另走极端……”可以看出,把《诗经》里的爱情诗看成时事讽刺诗”是一种极端做法,应予以否定。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因果倒置。“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是“因”,“潦倒无聊、悲观厌世者才寄情声色”和“隋炀帝等风流天子为世诟病”是“果”,因为“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这才认为“寄情声色”便是“潦倒无聊、悲如厌世”,这才“诟病”隋炀帝等风流天子。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夜雨寄北》虽然也写出了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但不是对爱恋对象的“怨”。C.《关雎》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虽然也写到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但这不是对对方的“怨”而是“爱”。D.《蒹葭》写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虽有追求不得的惆怅,但不是文中所说的“怨”;而《扬州慢(淮左名都)》则不属于爱情诗。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他们不知道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本来不同”可知,总的来说,由西方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决定。①由“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可知,西方社会骨子里侧重个人主义,而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②由“西方受中世纪骑士风的影响,女子地位较高,教育也比较完善,在学问和情趣上往往可以与男子欣合,在中国得于友朋的乐趣,在西方往往可以得之于妇人女子”可知,西方受中世纪骑土风的影响,女子地位较高,教育也比较完善,在学问和情趣上往往可以与男子欣合,在中国得于友朋的乐趣,在西方往往可以得之于妇人女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材料二中“在中世纪以前,是谈不到个人的爱的”“但是这距离现代的爱还很远很远”“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系,在古代只是在官方社会以外才有”,恩格斯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系在中世纪并不存在,同时又指出这种爱情关系存在于古代官方社会以外。“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上’”,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但在处于官方社会外的劳动人民中也不失恋爱的存在,作为古代民歌的《静女》就是劳动人民大胆追求恋爱的赞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深巷里的老墙梁衡①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②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③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涸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④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薛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⑤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⑥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⑦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竿草色娇。”当年的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⑧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夯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⑨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能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有删节)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学画的儿子“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反映出儿子对大自然的敬畏。B.岳飞曾在严田这一带驻军,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来表达凯旋的喜悦。C.文章围绕墙展开叙述,记录了新墙从白墙黛瓦到受到自然、岁月侵蚀变得残败的全过程。D.在作者看来,突然立在窗前的新房破坏了老墙之美,摧毁乡村之美的工业文明应被批判。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整体描述墙的变化与特点,后再聚焦老墙及土墙的细部刻画,点面结合,详略相宜。B.第④段介绍大自然立体作画的方法,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并联想植物的果实做成美食,颇有趣味。,C.结尾将老墙置于历史与现实的背景中,在对比中抒发感慨;最后两句反诘责问,发人深思。D.作者选取“红土墙”“青瓦”“绿苔”“灿烂的花”等物象,让被遗弃的土墙具有了独特的美感。8.有人评价梁衡的这篇散文:“梁衡追求散文的哲理美,作者在对客观事物做了描述,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读者,又进一步升华到一种哲理思想上,并理出一种新理念。”请据此观点简析作者借“老墙”所表达的哲思。9.某同学品读散文②一④段,留下了深刻印象,便计划完成一部关于“婺源之美,与墙共画”的短片拍摄。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从镜头、画面、背景音乐三个方面帮助他完成拍摄策划。【答案】6.A7.C8.①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②感悟了经历岁月风雨依然要保持蓬勃奋发的精神;③融入了作者对社会变迁,历史文明与逝去的思考。9.①镜头主要采取中近景,特写聚焦墙体墙面或周围环境。②主要拍摄三个画面:洁白如纸的新墙,被细雨湿雾侵蚀过的有线条、斑点、光影的墙,历尽岁月风雨折磨仍附着绿色生意的墙:突出墙上的岁月痕迹与勃发生命力。③在背景音乐选取上,每个画面可分别配以虫鸣鸟叫等自然之音,风雨之声,节奏轻快明朗的乐声。【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表达凯旋的喜悦”于文无据,从诗句看是对此地风物美景有别于战场的赞美感慨。C.“记录了新墙从白墙黛瓦到受到自然、岁月侵蚀变得残败的全过程”表述有误,还记录了墙与许多鲜活的生命共生,充满生气的过程。D.“突然立在窗前的新房破坏了老墙之美”错误,西边的新房壁立眼前,将作者观察老墙的视线挡了个严严实实,不是破坏了老墙之美,且“摧毁乡村之美的工业文明应被批判”属于过度解读。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最后两句反诘责问”错误,最后两句并非责问,而是赞美老墙的厚重岁月感和鲜活生命力,以及对老墙逐渐消失感到无奈,对少有人理解老墙文化内涵感到惋惜。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哲理意蕴的能力。从第三段“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涸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第四段“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等内容可知,“老墙”是岁月和自然的艺术作品,沉淀了自然与岁月的丰富印记,值得欣赏,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从第四段“那些绿色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薛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内容可知,“老墙”虽然历经风雨,但依然生机勃勃,感悟了经历岁月风雨依然要保持蓬勃奋发的精神。从第七段“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当年的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等内容可知,墙是历史和文明的载体,见证了逝去的岁月与文明,值得品味,融入了作者对社会变迁,历史文明与逝去的思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由原文“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涸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可知,镜头主要采取中近景,特写聚焦墙体墙面或周围环境。由原文“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涸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可知,主要拍摄三个画面:洁白如纸的新墙,被细雨湿雾侵蚀过的有线条、斑点、光影的墙,历尽岁月风雨折磨仍附着绿色生意的墙:突出墙上的岁月痕迹与勃发生命力。,由原文“当年的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可知,在背景音乐选取上,每个画面可分别配以虫鸣鸟叫等自然之音,风雨之声,节奏轻快明朗的乐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因自幼读书,接闻大人君子之余论,虽他无所得,至如君臣之义,自谓见之甚明。如以日用近事言之,凡吾人之所以得安居而暇食,以遂其生聚之乐者,是谁之力欤?皆君上之赐也。是以凡我有生之民,或给力役,或出智能,亦必各有以自效焉。此理势之必然,亘万古而不可易。因生四十三年,未尝效尺寸之力,以报国家养育生成之德,而恩命连至,因尚敢偃蹇不出,食高尚之名以自媚,以负我国家知遇之恩,而得罪于圣门中庸之教也哉?但或者得之传闻,不求其实,止于踪迹之近似者观之,是以有高人隐士之目,惟阁下亦知因之未尝以此自居也。向者,先储皇以赞善之命来召,即与使者俱行,再奉旨令教学,亦即时应命。后以老母中风,请还家省视,不幸弥留,竟遭忧制,遂不复出,初岂有意于不仕邪?今圣天子选用贤良,一新时政,虽前日隐晦之人,亦将出而仕矣,况因平昔非隐晦者邪?况加以不次之宠,处之以优崇之地邪。是以形留意往,命与心违,病卧空斋,惶恐待罪。因素有羸疾,自去年丧子,忧患之余,继以痁疟,历夏及秋,后虽平复,然精神气血已非旧矣。不意今岁五月二十八日,疟疾复作,至七月初二日,腹痛如刺,下血不已。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容城先人墓侧修营一舍,傥病势不退,当居处其中以待尽。遣人之际,未免感伤,由是病势益增,饮食极减。至二十一日,使者持恩命至,因初闻之,惶怖无地,不知所措,徐而思之,窃谓供职虽未能扶病而行,而愿命则不敢不扶病而拜。因又虑,若稍涉迟疑,则不惟臣子之心有所不安,而踪迹高峻,已不近于人情矣。是以即日拜受,留使者,候病势稍退,与之俱行。迁延至今,服疗百至,略无一效,乃请使者先行,待病退,自备气力以行。望阁下俯加矜悯,曲为保全。(节选自【元】刘因《上宰相书》)书①上,朝廷不强致,帝闻之,亦曰:“古有所谓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欤!②"(节选自《元史·卷一百七十一》)【注】①书:指刘因的《上宰相书》。②出自《孟子》:“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B.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C.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D至八月初/偶起一念/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纲之仆/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用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门,义为进入圣道之门;或谓孔子的门下,亦泛指传孔子之道者。B.“先储皇”与“果不如先愿”(《孔雀东南飞》)中的“先”意思相同。C.忧制,即丁忧制度。古代在职官员如父或母去世,须辞官回乡守制。D.拜,此处的意思与“谨拜表以闻”(《陈情表》)中的“拜”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章开头表白自己本有为国家效力的想法,绝没有借辞官以求取名声的意图,努力消除上司可能产生的误解。B.当时有人把作者看作高人隐士,而作者先从往事说起,表明自己不是隐士,这一事实讲得简洁,但对说明问题却很有力。C.作者声情并茂,将自己病状心情写得细腻曲折,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上书的最后,拜托宰相向皇帝传言,戛然而止。D.作者的文章上交给朝廷后,朝廷也不勉强,皇帝得知这个情况后,很惋惜,说刘因是不召之臣,表达了对刘因的不满。1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吾人之所以得安居而暇食,以遂其生聚之乐者,是谁之力欤?(2)而恩命连至,因尚敢偃蹇不出,食高尚之名以自媚。14.同为婉拒之辞,本文与李密的《陈情表》所表达的拒绝原因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D11.B12.D13.(1)凡是我们赖以安稳地居住而悠闲地生活,而享受生活快乐的,这是谁的功劳呢?(2)但诏令接连送到,我还敢傲慢不出来做官,贪图高尚的名声来自己取悦自己。14.李密《陈情表》中主要表达祖母年迈,无人照顾;本文主要表达自己体弱多病,难以成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到八月初,我偶然起了一个念头,自叹身边没有比较亲的人,家里没有管理家事的仆人,担心一旦,自己先死了,一定拖累别人。“至八月初”是时间状语,独立成句,排除AC;“家无纪纲之仆”与“旁无期功之亲”主谓宾结构一致,字数相同,故“家无纪纲之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以及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先’意思相同”错。先,对已去世的人的尊称/从前,从前的。意思不同。句意:去世的皇太子用赞善大夫的官职来征召我/果然不能满足我们从前的心愿。C.正确。D.正确。拜,拜接/拜送。意思不同。句意:但是诏令却不敢不带病拜接/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表达了对刘因的不满”错,原文“古有所谓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欤”,意思是古代有所谓的召不来的大臣,刘因就是那些人的同类,其中“不召之臣”,君王不能随意召唤的臣子,指受国君尊崇的重臣贤臣,因此应是对刘因的赞扬。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凡”,凡是;“暇”,空闲,悠闲;“遂”,享受;“是”,这。(2)“至”,送到;“出”,指出来做官;“食”,贪图;“自媚”,宾语前置,取悦自己。【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据此看出,主要表达祖母年迈,无人照顾;本文“因素有赢疾,自去年丧子,忧患之余,继以店疟,历夏及秋,后虽平复,然精神气血已非旧矣。不意今岁五月二十八日,疟疾复作,至七月初二日,腹痛如刺,下血不已。……因初闻之,惶怖无地,不知,所措,徐而思之,窃谓供职虽未能扶病而行,而愿命则不敢不扶病而拜”,据此看出,主要表达自己体弱多病,难以成行。参考译文:我从小读书,听说过大人君子流传的言论,虽然没有别的收获,至于像君臣的大义,自认为看得很清楚。如果拿日常身边的事来说,凡是我们赖以安稳地居住而悠闲地生活,而享受生活快乐的,这是谁的功劳呢?都是皇帝的恩赐。因此,凡是我们有生命的百姓,有的出力服差役,有的拿出智慧才能,也一定各自有用来效力的方式。这是必然的道理,从古到今不可改变。我生下来四十三年,没有贡献过一点力量,来报答国家养育成长的恩情,但诏令接连送到,我还敢傲慢不出来做官,贪图高尚的名声来自己取悦自己,从而辜负我们国家的知遇之恩,却得罪于圣人中庸的教诲吗?只是有些人得到传闻,不探求实情,只从形迹近似的地方来看我,因此我有高人隐士的名声,想阁下也知道我不曾把自己当成高人隐士。先前,去世的皇太子用赞善大夫的官职来征召我,立即和使者一同去了,又奉皇帝的命令教学生,也立即服从命令。后来因为母亲中风,请求回家探视,不幸母亲久病不好,最后赶上为母亲服丧,就不再出来做官,当初怎么是有意不做官呢?现在圣明的皇帝选用贤良的人才,全新的政治面貌,即使先前隐居的人,也要出来做官了,何况我平时不是隐居的人呢?更何况给予我不寻常的恩宠,让我处在尊贵的地位上呢?因此,我身体留在了这里,心里已经前往,命运和心愿相违背,生病躺在空屋中,惶恐地等待问罪。我一向身体衰弱有病,从去年死了儿子,担心忧虑之余,又得了疟疾,从夏天到秋天,后来虽然好了,但是精神气血已经不是从前的了。没有想到今年五月二十八日,疟疾又发作,到七月初二日,腹痛如刀刺,便血不止。到八月初,我偶然起了一个念头,自叹身边没有比较亲的人,家里没有管理家事的仆人,担心一旦自己先死了,一定拖累别人,于是派人在客城祖先的坟墓旁边修建一间房子,如果病情不减轻,就居住在那里来等待死亡。派人的时候,不免感到伤感,从此病情更重,饮食猛减。到了二十一日,使者带着诏令来了,我刚听到这件事,惶恐至极,不知所措,慢慢地想想,私下里认为虽然不能带病而前往任职,但是诏令却不敢不带病拜接。我又想,如果稍有迟疑,就不只是臣子心里不安,而是行为傲慢,已经不近人情了。因此当日叩拜接受任命,留下使者,等待病情稍有好转,跟他一起出发。耽搁到今天,百般治疗,完全没有一点效果,才请使者先走,等病好了,自己准备工具上路。希望阁下屈伸施予怜悯,委婉替我保全。(节选自[元]刘因《上宰相书》)书信交上来,朝廷不勉强召刘因来,皇帝听说这件事,也说:“古代有所谓的召不来的大臣,刘因就是那些人的同类吧!”(节选自《元史·卷一百七十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廊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风霜起”营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B.“竦身”指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猎取狡猾的兔子,生动描绘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C.此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还具有主体精神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D.最后两句深入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以真鹰气概期之”,寄托着作者的思想。16.本诗与诗人的《登高》一诗的风格有何不同?请分别概括,并试从两个角度简要分析。【答案】15.C16.本诗风格激昂豪迈,与《登高》沉郁顿挫的风格截然不同。①情感豪迈而不伤感。作者借“鹰击凡鸟”表达自己奋发有为的热情和疾恶如仇的性格,情感表达豪迈高昂,与作者后期忧国忧民、伤己的情感不同。②意象昂扬而不萧瑟。“鹰”的凶猛英武的特性传达出的是作者早期的自信和抱负,与《登高》中选用的落木、白沙、盘旋的鸟等一系列萧瑟凄冷的意象不同。③用词生动而不沉郁。一“竦”“思”精妙地描绘了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心理,将画中鹰写得富有活力:“击”字更是写出了苍鹰搏击长空,勇于击敌的不凡,语言生动,富有生机。与《登高》中用到的“多病”“潦倒”等词表现出来的郁闷低沉是不一样的。【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说法错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写此诗时,正值开元盛世,唐王朝到处是繁荣的景象,诗人青春年少,富有理想,有积极进取之心。作者希望自己能像鹰一样去战斗,表达的是他的凌云壮志,没有愤懑之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整体风格的能力。从情感角度:作者借鹰言志,最后两句“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的意思是:应当让它去出击凡鸟,它一定会把凡鸟的毛血洒弃在平远的草地上。诗人直把画鹰当成真鹰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借“鹰击凡鸟”表现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嫉恶如仇之心。所以本诗的情感是豪迈而不伤感的,与作者后期忧国忧民、伤己的情感不同。从意象选取角度:本诗选择的意象是“鹰”,描绘了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以“鹰”的凶猛英武的特性传达出作者早期的自信和抱负;《登高》中选用的意象是落木、白沙、盘旋的鸟等,营造出的是萧瑟凄冷意境。所以本诗的意象是昂扬的,与《登高》不同。从用词角度:本诗用词生动形象,富有生机,如“竦身思狡兔”中诗人选用“竦”“思”两个动词,写鹰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如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何当击凡鸟”写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一个“击”字表现出苍鹰搏击长空,勇于击敌的不凡。而《登高》中“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用“多病”“潦倒”等词表现出来郁闷低沉的格调。所以本诗的风格是激昂豪迈的,与《登高》的沉郁顿挫截然不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遇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2)《陈情表》中李密表明年少时期,自家家道衰落,没有什么近亲,家中也没有仆人,平日里他“_____,_____”。(3)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_____,_____”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答案】①.众女嫉余之蛾眉兮②.谣诼谓余以善淫③.茕茕孑立④.形影相吊⑤.楼船夜雪瓜洲渡⑥.铁马秋风大散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嫉、蛾眉、谣诼、谓、淫、茕、孑、瓜洲渡、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黎明的曙光披着金色的大衣从万顷,碧波上踏着朝露而来,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示出它坚实的形态。一轮朝阳从海际___①___,圣光充溢饱满,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看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此时,朝阳、白帆、如洗的碧空,把我一个遥远未来的瞻瞩与渴盼,带向②的苍穹。又一次,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林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飘忽的水雾。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③的回声。站在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漾的水雾中的一颗微粒。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喷薄欲出②一望无垠③震耳欲聋19.透过那浓密的树梢,我遥看到远方的木船,木船已挂起了帆,那帆是洁白的,迎风摇曳,正颤动于朝阳之中,给人希望。或:我遥看到洁白的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那是希望之帆,挂在木船上,迎风摇曳;而木船已在远方,透过浓密的树梢才能遥看得到。20.①将自身置于大瀑布面前,再以“一颗微粒”写自我感觉,通过一大一小的强烈对比,突出个人的渺小,使形象更鲜明,给人的感受更强烈。②用反问句强调面对大瀑布人类没有资格絮叨自己悲哀,语气强烈,发人深思,增强气势和说服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形容太阳从海面升起,可填“喷薄欲出”。喷薄欲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②此处形容苍穹,形容浩瀚,可填“一望无垠”。一望无垠:指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③此处形容回升巨大,可填“震耳欲聋”。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化句式的能力。首先提取住干:我遥看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这是兼语句,里面有三个陈述对象,“我”“木船”和“帆”,可变为:我遥看到远方的木船,木船已挂起了帆,那帆是洁白的。,再关照修饰成分,“透过那浓密的树梢”是状语,可放在句首单独成句;“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为后置定语修饰帆,可加上主语单独成句:帆迎风摇曳,正颤动于朝阳之中,给人希望。整合以上信息,删去重复部分,得出答案。还可以将“我遥看到洁白的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作为主干句,后面阐述“看”的内容,主语分别是“帆”和“木船”,整理答案为:我遥看到洁白的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那是希望之帆,挂在木船上,迎风摇曳;而木船已在远方,透过浓密的树梢才能遥看得到。【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站在大瀑布面前”,自己像“一颗微粒”,将自身置于大瀑布面前,再以“一颗微粒”写自我感觉,通过一大一小的强烈对比,突出个人的渺小,使瀑布与个体形象更鲜明,给人的感受更强烈。“又有何资格絮叨呢”,用反问句强调面对大瀑布人类没有资格絮叨自己的悲哀,反问使想要表达的内容语气强烈,发人深思,增强气势和说服力,召唤人类应该以大自然为鉴,心胸博大。(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对渴的耐受力远过于对饿,平日不喝茶,水也喝得不多,___①____。可一旦渴起来,那渴的感觉就势不可挡,好比平日不生病的人突然生了病,百般难受。这情形多半出在夏天。因为此时的渴是与热连作一气的,无从分拆,___②____。要同时解决渴和热,这当然就需冷饮出场。冷饮中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冰淇淋、雪糕之类,只降热而不止渴,而且糖和奶做一处,拖泥带水的,吃过之后口腔发黏,很不受用。冰西瓜要好些,西瓜的甜是一种透明的甜,甜得爽,不过总是甜。___③___,喝了之后当真有口角生津之感,而且茶也不是不可以冰镇,虽说冰过的茶少了品茶的意趣,但解渴降火要紧,就别穷讲究了。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加点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暑假第二天,我们两人乘坐高铁前往张家界旅游,难得轻松,好不开心。B.市长对运动员们说:“同志们,我们是运动员,我们是代表国家参赛。”C.失败是人生的常客,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失败,胜不骄而败不馁。D.七月流火,我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到梨园村,看望当地的留守儿童。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C22.①却很少有渴的感觉②所以渴与热最宜同时解决③其实茶才真是解渴的【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的能力。,文中的“我们”,是泛指。A.特指去旅游的两个人,是特指。B.特指代表国家参赛的运动员们。C.是泛指。D.特指来到梨园村的一批人,是特指。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原文“我们对渴的耐受力远过于对饿”以及后文“可一旦渴起来”的转折连词“可”,可知此处是指平常不觉得渴,故可填“却很少有渴的感觉”。第二空,根据原文“因为此时渴是与热连作一气的,无从分拆”“要同时解决渴和热”可知,此处是说明当我们渴的时候,也要一起解决热的问题,故可填“所以渴与热最宜同时解决”。第三空,根据后文“喝了之后当真有口角生津之感,而且茶也不是不可以冰镇”可知,作者在这里最认可茶的解渴功效,故可填“其实茶才真是解渴的”。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崇尚敢作敢为,引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词句“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为证。有人崇尚慎言慎行,引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为证。年轻人应当采取怎样的生命状态?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勇毅慎行,方可行稳致远若说到年轻人,那定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畏惧、敢作为、勇征服,这才是青年的风采。毛泽东有言“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此言得之,当然勇敢固然可嘉,还需要一些谨小慎微,方可有所成就。当鲁迅毅然放弃医学,以笔杆为武器,横眉冷对千夫指,渴望唤醒大众于水火之中时,他的勇敢令人钦佩;当杜甫站在泰山顶上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那是勇于攀登所散发出的光热,鼓舞了后辈众人;当苏翊鸣、谷爰凌等奥运小将在赛场上为祖国荣誉而拼尽全力时,那股子冲劲就是青春的色彩。但是在那勇敢的外衣之下,是足够的能力和为人生做出的充分规划。因而,“勇敢”并非盲目作为。,烛之武敢于与秦君对峙且说退秦师,除却他的赫赫之勇,更重要的是他早已想好了舌辩之辞;桑迪亚哥敢于只身与鲨鱼搏斗,靠的是他非凡的意志力,以及他过硬的捕鱼技术,不是莽撞行事。老一辈的经验告诉年轻一代,勇气之余,我们还要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完备自身,才有做大事的能力。百舸争流,奋勇者先。年轻人当敢拼、敢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不是鲁莽,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火灾来临,逆行冲入火场的消防员们;疫情蔓延,冲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们;国防遭到威胁,不顾一切挡在前面的战士们……是他们守护了我们的岁月静好,他们用勇敢来守住生命、守住国家的保障线,他们的敢作敢为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的飒爽英姿。他们的敢为不是一种冲动,而是充满了社会责任感,砥砺了无数人的精神品格。年轻人要保持着这份勇毅,同时还要不断自省,为了将来更好地前进。谨慎并非懦弱、犹豫,而是一种责任,于自身、于他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要谨慎地对待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深入思考与钻研,小处不渗,暗处不隐,臻于完善。当中国由世界工厂向创新型国家转变时,这期间有无数人才的投入,除了敢去做,还要敢去想、勤于想,要突破的前提是要坐下来搞研究,敢闯与谨慎缺一不可。志士仁人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是他们守住了气节,“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胯下之辱、卧薪尝胆,皆能屈能伸,周全行径,行稳而致远。因此年轻人既要保持勇毅的光热,也要学会戒急用忍,不冲动急躁,以敢为修行,以谨慎修心,兼行兼稳,方能成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引用毛泽东的诗句说明崇尚敢作敢为的观点;接着引用老子的名句,来说明崇尚慎言慎行的观点。材料先呈现两种对立的生命状态,即敢作敢为和慎言慎行,并分别引毛泽东和老子的名句为证,加强了权威性。毛泽东的诗句强调要有敢作为的大无畏精神,不向困难低头,敢于创新,勇于担当,惟其如此,才能开创新世界,彰显生命的意义。而在老子看来,两种不同的勇,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一则遭害,一则存活。也就是说,勇气如果建立在妄为蛮干的基础上,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只有建立在谨慎的基础上,才能活命,才能安全。老子的话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要有敬畏之心。命题人显然要求考生围绕敢作敢为与谨言慎行的二元关系展开论述。敢作敢为,形容做事有胆识,有魄力,毫不畏缩。想要有所作为,就要敢作敢为。人生苦短,请勇往直前;慎言慎行,言行有矩,就可以立足、立身、立世、立名、立功。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言必信,行必果,慎行无疑体现的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意志,懂得慎行的人肯定志存高远。“敢作敢为”和“慎言慎行”作为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都是实现生命意义的过程和手段,不可偏废。没有“敢作敢为”,就没有生命的开拓,“慎言慎行”就成了生命的萎缩;没有“慎言慎行”,就没有生命的安全,“敢作敢为”就成了生命的爆炸。文章应当围绕“敢”与“不敢”立意,可以侧重于前者,也可侧重于后者,当然最好是两者兼顾,辩证立意。,题目写作任务是要求年轻人由此联想或思考应当采取怎样的生命状态,联系实际写作文章。考生围绕“敢作敢为”与“谨言慎行”二元关系展开论述,指出二者的辩证关系。然后结合现实进行思考和阐述:如有些年轻人视鲁莽为勇敢,毫无敬畏之心;有些青年害怕失败,畏首畏尾,不敢创新;有些青年个人在涉及利益时敢于争斗,而面对公害,却不敢拍案而起……能联系这些现实情况进行立意和阐述,就容易增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内容更为具体实在。最后强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以敢作敢为与谨言慎行做为立身行事的左右护法,方能行稳致远,行而不辍。立意1.闯以骋志,谨以立身。2.慎言慎行,行稳致远。3.敢作敢,善作善成。4.要有果敢的行动和谨慎的思考。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7-31 10:18:36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2.5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