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文学想象和虚构不能脱离现实,这里的现实包括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事实证明,往往是那些跟普通人民息息相关的经验和现实更能够引起社会共鸣。文学想象服从现实逻辑是指写作必须遵循一般的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逻辑因果。很多历史题材作品虽下了很大功夫,但还是在背景知识上出错;有的作品的想象和虚构不顾人物的性格及环境的可能性,这些都有悖于写作的现实逻辑。事实上,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现代主义作品,现实逻辑也是非常重要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让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是超越现实逻辑的,但是为了让这个超现实逻辑获得读者的信赖,卡夫卡使用了细致入微的现实逻辑。他写格里高尔成了甲虫,靠着无数细小的脚即使拼命舞动也无法成为着力点帮助他翻身,唤起了读者真切的现实感。可见,超逻辑的现代作品也借助于现实逻辑来获取读者的信赖和共鸣。文学想象并非凌空蹈虚,还必须有真正的现实关怀。现实关怀未必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现实关怀既印证着作家作为当代人的当代性,也是令作品跟现实、时代血肉相连的纽带。(摘编自陈培浩《想象与虚构的可能和限度》)材料二:在文学创作理论中,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会看到《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浮士德》中浮士德返老还童。除了这些高雅的严肃文学外,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艺术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有一种既贴近又疏离的悖论。文学创作中,创作主体会根据审美规律以及表达需要对客体进行干预。生活逻辑是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但艺术逻辑恰好可以摆脱这种束缚,根据读者受众的阅读期待以及客体自身的表现规律选择恰当的表现主题的方式,这正是艺术逻辑的灵活之处。内容的想象性与形式的艺术性是文学作品非常重要的属性,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受众期待的视野。艺术逻辑虽然是以超越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但它最终还是达到了对生活逻辑的遵循。虽然杜丽娘死而复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她向往婚恋自由、争取人格独立的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孙悟空七十二变上天入地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勇敢正义、忠诚聪敏的气质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雷雨》中所有冲突和矛盾在一天集中爆发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强烈的表现形式更能突出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意蕴。这些变形的、超现实的形象和结构所表达的情感、愿望和理想,从总体上说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可以说,它们是在超越生活逻辑的更高层次上表达了社会历史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文学艺术是“真实”的,是作者在丰富的、夸张的表现形式下内蕴的“真实”。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样态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形式,看到多样态形式下,那深层次的真实逻辑。(摘编自刘江玲《浅谈文学的“真实”》)材料三:不论是对于文学写作者还是文学研究者而言,“文学真实”的内部都存在着“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两个基本层面,前者指的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物质实体与真实存在,后者指的是文学主体基于个人化的审美感知和内心体验而产生的真实经验。自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的复合体,但是试图从文本内在逻辑中抽离出真实的人、事、物,或将其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以及诸如此类的论证与寻找,其实意义甚微。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应该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观照写作者创作与建构出的“文学真实”复合体,正如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俄罗斯文学讲稿》中说过的那样,“对于一个天才作家来说,所谓的真实生活是不存在的:他必须创造一个真实以及它的必然后果”。(摘编自教鹤然《“文学真实”的维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创作即使用想象和超现实的手法也必须遵循一般的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逻辑因果,才可能获取读者的信赖和共鸣。B.杜丽娘的死而复生、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都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但他们身上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精神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C.现实生活的真实不同于文学创作的真实,前者就是作者所见所历的真实生活,后者则更多的是经过作者再创造的生活。D.三则材料虽然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认为文学的创作要基于现实生活,同时又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提炼。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创作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时,可以虚构和想象,但是必须要遵循“现实逻辑”,要充分考虑当时的环境特点。B.文学作品选材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才能够体现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印证着作家作为当代人的当代性。C.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虽然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它们是一种浓缩了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因此十分流行。D.要使作品有“文学的真实”,不能只依靠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还要依靠最符合受众期待的想象等表现形式。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体现‘文学的真实’”的一项是()A.《祝福》中祥林嫂遭了遇丧夫丧子之痛,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在别人祝福之时惨死在冰天雪地里。B.《鸿门宴》中项羽没有采纳谋士的建议杀死刘邦,给了刘邦反击的机会,结果兵败垓下,自刎而死。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被高俅多次陷害,忍无可忍,最终在雪夜杀死仇人,走上反抗的道路。D.《雷雨》中鲁侍萍倍受欺辱压迫,被赶出周公馆后尝尽人间辛酸,在雷雨夜彻底绝望之后陷入疯狂。4.作家如何才能创造出具有“文学真实性”的作品呢?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5.《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化为促织的情节体现了“文学的‘真实’”吗?为什么?请结合材料阐述理由。【答案】1.C2.A3.B4.①在文学创作中,文学想象和虚构要联系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②要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洞见时代本质,深切关注人类生存状态,追求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③既遵循生活逻辑,又摆脱这种束缚来超越生活逻辑,根据读者受众的阅读期待及客体自身的表现规律选择恰当的表现主题的方式,创作更多样态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形式。5.“文学的‘真实’”可能不符合现实生活的“真”,但一定能够反映“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促织》中儿子化身促织化解危机的情节,运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这种处理虽然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但表现了人们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鞭挞。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真正的现实关怀,是一种“文学的‘真实’”。【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C.“作者所见所历”错,原文说的是“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以偏概全。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选材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才能够体现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以偏概全,非现实题材和非现实手法也可以体现作家的现实关怀。C.“因此十分流行”强加因果,原文是“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原文并未提到这类作品流行的原因。D.“还要依靠最符合受众期待想象等表现形式”错,原文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受众期待的视野”。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选项表述的项羽的结局是历史上真实的结局,没有经过经过艺术加工,是“历史真实”,不能体现“文学的‘真实’”。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结合材料一“文学想象和虚构不能脱离现实,这里的现实包括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可知,在文学创作中,文学想象和虚构要联系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②结合材料二“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可知,要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洞见时代本质,深切关注人类生存状态,追求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③结合材料二“生活逻辑是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但艺术逻辑恰好可以摆脱这种束缚,根据读者受众的阅读期待以及客体自身的表现规律选择恰当的表现主题的方式,这正是艺术逻辑的灵活之处”可知,既遵循生活逻辑,又摆脱这种束缚来超越生活逻辑,根据读者受众的阅读期待及客体自身的表现规律选择恰当的表现主题的方式,创作更多样态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形式。【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首先明确:体现了“文学的‘真实’”。结合材料二“‘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可知,“文学的‘真实’”可能不符合现实生活的“真”,但一定能够反映“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促织》选自《聊斋志异》,小说自带有“志异”的浪漫主义风格,借助求神问卜、魂化促织的情节,赋以荒诞、超现实的想象,能更好地反映现实。虽然成名儿子化身促织化解危机的情节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贾政此时气的目瞪口歪,一面送那长史官,一面回头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一直送那官员去了。才回身,忽见贾环带着几个小厮一阵乱跑。贾环见了他父亲,唬的骨软筋酥,忙低头站住。贾政便问:“你跑什么?带着你的那些人都不管你,不知往那里逛去,由你野马一般!”喝令叫跟上学的人来。贾环见他父亲盛怒,便乘机说道:“方才原不曾跑,只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所以才赶着跑了过来。”贾政听了很是诧异,忙喝令小厮快叫贾琏等人。小厮方欲叫去,贾环忙上前拉住贾政的袍襟,贴膝跪下道:“父亲不用生气。此事除太太房里的人,别人一点也不知道。我听见我母亲说……”说到这里,便回头四顾一看。贾政知意,将眼一看众小厮,小厮们明白,都往两边后面退去。贾环便悄悄说道:“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走进书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众小厮们只得齐声答应,有几个来找宝玉。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哪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妈妈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她,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贾政上前躬身陪笑道:“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贾母听说,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厉声说道:“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贾政听这话不像,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听说,便呼了一口,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下人只得干答应着。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令快打点行李车轿回去。贾政苦苦叩求认罪。贾母一面说话,一面又记挂宝玉,忙进来看时,只见今日这顿打不比往日,既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王夫人与凤姐等解劝了一会,方渐渐的止住。早有丫鬟媳妇等上来,要搀宝玉,凤姐便骂道:“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打的这么个样儿,还要搀着走!还不快进去把那藤屉子春凳抬出来呢。”众人听说连忙进去,果然抬出春凳来,将宝玉抬放凳上,随着贾母王夫人等进去,送至贾母房中。(《红楼梦》第33回,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宝玉挨打”上演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如嫡庶矛盾、父子矛盾和夫妻矛盾,其中嫡庶矛盾是导致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B.贾政说“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这语言上纲上线,除了证明宝玉罪不可赦,也表达了对家族的担忧。C.王夫人一进门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说明王夫人可能猜出了宝玉挨打与金钏之死有关,有点心虚。D.凤姐便责骂上来要搀宝玉的丫鬟媳妇等,众人听了,连忙飞跑进去。可见王熙凤精明强悍,在贾家有非同寻常的地位。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语言精妙传神,文中三个“拿”字,写出贾政催下人打宝玉的急切心情;“盖了三四十下”中的“盖”字刻画出贾政在打人之时的“狠”。B.贾政赔笑,“直挺挺跪着,叩头谢罪”,其他长幼主仆劝慰贾母,都是侧面描写。显示出贾母在全家的“精神领袖”地位,只有她才能平息这场风波。C.《红楼梦》里许多人物的出场都有极精彩的描写。文中贾母出场和第三回凤姐出场一样,均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笔未到气已吞”之势。D.《红楼梦》刻画人物细致入微,文中运用细致的语言、心理、肖像描写来塑造人物,让人物形象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生动鲜活,暗示了深刻的主题。,8.马克思曾言:“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偶然性’的。”“宝玉挨打”片断中也有偶然性(巧合)的情节,请在文中找出这些情节,结合文本简要叙述并分析其作用。9.选文写了贾政毒打宝玉的详情,我们没有看见宝玉哭,却看见贾政哭了多次。他哭的时候,每一次的表现不同,心情也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任选三次进行具体分析。【答案】6.A7.D8.第一处:贾政正在为宝玉因琪官之事可能带来政治危机而气愤,偏偏又碰上了野跑的贾环,贾环偏又讲述了宝玉凌辱金钏导致其投井而死的事情,这更是给贾政火上浇油。第二处:宝玉被喝禁在厅上,他料到挨打势在必然,连忙托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但机灵贴身的小厮焙茗偏不见踪影,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老妈子偏又是个聋子。作用:偶然性的因素为必然性的结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9.第一次是“满面泪痕”。泪流满面的背后是贾政对宝玉极度失望,也是怨恨自己教子无方,导致宝玉犯下大错。第二次是“泪如雨下”。贾政想到自己已是天命之年只有一子,不觉悲从中来,阵阵心酸,如此家业交于何人。第三次是“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泪珠滚落的背后是贾政的丧子之痛。贾珠是最有希望振兴家业的孩子,可惜英年早逝,留下年近半百的父母和娇妻幼子。丧子之痛令贾政悲伤难抑,泪流成河。第四次是“跪下含泪”。母亲偏疼宝玉,却不理解自己。自己管教儿子是为了光宗耀祖,没有错误,可是母亲却说自己不孝,实在冤枉。贾政忍不住落泪。第五次是“忙叩头哭道”。母亲为了孙子要回老家,将自己置于不孝之子的地位上。贾政又气、又痛、又委屈,还不得不劝解母亲,求母亲谅解。【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根本原因”错,根本原因是结交贾家敌对势力忠顺亲王的戏子蒋玉函,犯了政治大忌。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D.“肖像描写”错,文中主要是语言描写“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还有心理描写“又急又痛”,动作描写“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忙跪下含泪说道”,没有肖像描写。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概括情节的能力。第一处,结合“才回身,忽见贾环带着几个小厮一阵乱跑……贾环见他父亲盛怒,便乘机说道:‘方才原不曾跑,只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所以才赶着跑了过来。’”“贾环便悄悄说道:‘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贾政正在为宝玉因琪官之事可能带来政治危机而气愤,偏偏又碰上了野跑的贾环,贾环偏又讲述了宝玉凌辱金钏导致其投井而死的事情,这更是给贾政火上浇油。第二处:结合“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妈妈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她……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宝玉被喝禁在厅上,他料到挨打势在必然,连忙托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但机灵贴身的小厮焙茗偏不见踪影,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老妈子偏又是个聋子。作用:上述偶然性情节,前者贾环火上浇油,后者宝玉捎信无人帮忙,最终导致宝玉挨打事件的发生。偶然性的因素为必然性的结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第一次是“满面泪痕”。“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走进书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知道宝玉和忠顺王抢戏子,逼淫母婢金钏后,当时有许多清客在场,贾政不顾形象地流泪,实在罕见。泪流满面的背后是贾政对宝玉极度失望,也是怨恨自己教子无方,导致宝玉犯下大错。第二次是“泪如雨下”。王夫人知道宝贝儿子被打,急匆匆赶到书房,救宝玉。王夫人抱住贾政大哭,边哭边说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贾政在王夫人哭诉寻死觅活后想到自己已是天命之年只有一子,不觉悲从中来,阵阵心酸,如此家业交于何人。第三次是“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王夫人看到宝玉的伤势,心疼得失声大哭起来,叫着“苦命的儿!”忽又想起了死去的大儿子——贾珠。李纨听见王夫人叫贾珠,忍不住放声大哭,“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泪珠滚落的背后是贾政的丧子之痛。贾珠是最有希望振兴家业的孩子,可惜英年早逝,留下年近半百的父母和娇妻幼子。丧子之痛令贾政悲伤难抑,泪流成河。第四次是“跪下含泪”。贾母听说心肝宝贝被打,也来救援。她人在窗外就颤巍巍地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母亲来了,急忙走到门外,躬身陪笑迎接母亲。贾母丝毫不给儿子面子,当众说:“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贾政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母亲偏疼宝玉,却不理解自己。自己管教儿子是为了光宗耀祖,没有错误,可是母亲却说自己不孝,实在冤枉。贾政忍不住落泪。第五次是“忙叩头哭道”。贾母见宝玉被打得鲜血淋漓,就气得要回老家。一语双关地说儿子长大了未必认母亲。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政苦苦叩求认罪。母亲为了孙子要回老家,将自己置于不孝之子的地位上。贾政又气、又痛、又委屈,还不得不劝解母亲,求母亲谅解。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管仲论苏洵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相桓公”与“使子婴为相”(《鸿门宴》)两句中的“相”字意义相同。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妃嫔和所生的皇子公主。C.“故齐之治也”与“至今治强”(《谏逐客书》)两句中的“治”字意义相同。D.“举天下之贤者”与“函谷举”(《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举”字意义不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桓公死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这件事情带来的祸患就此蔓延,一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之时。B.作者认为,齐国的动乱固然和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脱不了干系,但实际上动乱的源头应追溯到管仲的身上。C.《管子》记载,管仲临终前,曾评论鲍叔牙、宾胥无等大臣的为人,一一分析他们的缺点,认为皆不足以托付国事。D.本文是一篇史论文,以全新的视角对管仲这一历史人物进行了审视,层层深入,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了全面的评判。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2)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14.苏洵评价管仲“可谓不知本者”,请结合文本概括他这样说的原因。【答案】10.A11.D12.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13.(1)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住齐桓公了吗?齐国不担心有这三人,而是担心没有管仲。(2)汉代萧何临死前,推荐了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就应该如此啊!14.①管仲忽略了齐桓公喜欢享乐的本性。②管仲没法把像竖刁、易牙、开方这样的人全部从齐桓公身边清除掉。③管仲病重时没有推荐贤能的人代替自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错误。作相,辅佐;丞相。意义不同。句意:管仲为相辅佐齐桓公/让子婴作丞相。,B.正确。C.正确。都是“社会太平,安定”的意思,句意: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到今天秦国仍太平、强大。D.正确。全;被攻占。意义不同。句意:我想管仲将推荐全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函谷关被攻占。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D.“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了全面的评判”错,文章是从过(非)的角度评判管仲。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即使齐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诛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除掉他们吗?“虽桓公幸而听仲”中,“而”连词,连接“幸”和“听”,中间不能断开,“仲”是“听”的宾语,而非“诛”的主语,应在“仲”后断开;“此三人”是“诛”的宾语,省略主语“桓公”句子结构完整,在“人”后断开;“仲能悉数而去之耶”中,“仲”是主语,“而”表修饰,连接“悉数”和“去之”,句子结构完整紧凑,在主语“仲”前断开。【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为”,以为;“絷”,束缚;“患”,担心。(2)“举”,推荐;“自代”,代替自己;“固”,本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可知,管仲忽略了齐桓公喜欢享乐的本性。②由原文“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可知,管仲没法把像竖刁、易牙、开方这样的人全部从齐桓公身边清除掉。③由原文“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可知,管仲病重时没有推荐贤能的人代替自己。参考译文:管仲论苏洵,管仲为相辅佐齐桓公的时候,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了夷、狄等少数民族。管仲终其一生在齐国,使齐国国富民强,诸侯不敢再叛乱了。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相继得到重用。齐桓公最后在宫廷内乱中死去,五位公子开始争抢君位,祸乱蔓延开来,一直到齐简公时期,齐国没有一年安宁的时候。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于它产生之时,也一定会有它的根源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而说是由于鲍叔牙;齐国发生祸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的原因,而说是由于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人,固然是导致国家动乱的人,再看看重用他们的人,是齐桓公。有了舜这样的圣人,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这个圣人,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么齐桓公是什么人呢?回头再看,使齐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时,齐桓公询问可以为相的人选。正当这个时候,我想管仲将推荐全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不合人情、不能亲近而已。唉!管仲以为齐桓公果真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齐桓公相处多年了,也该知道他的为人了吧?齐桓公是个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因为有管仲在。一旦管仲没了,这三人就可以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住齐桓公了吗?齐国不担心有这三人,而是担心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么这三人只不过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少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齐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诛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除掉他们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治理的人啊!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人又有什么可让人担心的呢?不说也罢!天下并非没有贤能的人,实际上是有贤臣而没有明君。齐桓公在世时,就说天下再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才了,我不相信。管仲的书《管子》里,有记载他将死的时候,谈论到了鲍叔牙、宾胥无的为人,并且还列出他们各自的短处。这样在他的心中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能托以国家重任,但他又预料到自己将死,可见这部书实在是荒诞,不值得相信。我看史䲡,因为不能使卫灵公任用贤臣蘧伯玉和斥退宠臣弥子瑕,为此死后进行了尸谏;汉代萧何临死前,推荐了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就应该如此啊!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因一个人而灭亡;贤能的人不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痛,而忧虑国家的衰败。因此一定要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那管仲,怎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撒手人寰了呢?(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南乡子【注】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注】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陵是六朝古都,词的前两句就是盛赞它的繁华的。“自古”二字点明金陵作为帝都时间之久,“佳气”则指帝王之气。B.上片的末句借用了李白的诗句。这里的“晋代”指的是东晋。“衣冠”原指衣服和礼帽,这里借指达官贵人,社会名流。C.“恣行”即随意走动,写词人的悠闲自在。“回头”一语双关,视角由楼内转向楼夕卜,又从历史回忆过渡到眼前实写。D.词的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以“空自流”的长江之水的无情,来衬托词人内心之有情,扩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意蕴。16.本词与《桂枝香·金陵怀古》均为金陵怀古之作,请分析两首词的怀古之情有何不同。【答案】15.C16.①《南乡子》把六朝兴盛与衰亡的历史看作是人生一梦,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作者借咏史抒发退隐后的孤寂之感。②《桂枝香·金陵怀古》借古讽今,借六朝竞逐豪奢相继灭亡的历史,劝谏当朝者奋起变革,切勿重蹈覆辙,表达了对政局的关心。【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写词人的悠闲自在”错误。“绕水游”是排遣心中的愁绪或不平事的一种办法,在这里,作者借这种典型的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无边愁绪。好在这种“绕水游”并不受外在任何事物的限制,可以“恣行”,随意地到处走走。但是,这是一种无奈的自由。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南乡子》上片怀古,感赞六朝古都金陵的繁华。金陵自古以来是帝王居住的州城,郁郁葱葱气象万千。四百年的繁盛如今变成旧梦,晋代显赫一时的名士高官也早已入士作古。这历史的沧桑使人悲愁,末句“晋代衣冠成古丘”借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表达的是作者面对古都金陵而产生的昔感今衰的怅然之情,作者借咏史抒发退隐后的孤寂之感。《桂枝香·金陵怀古》下阕怀古抒情。“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紧接着一声叹息,“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悲恨相续”,是指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遗恨之余,嗟叹不已。“千古凭高”二句,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六朝旧事”二句,化用典故,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更可悲的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借六朝竞逐豪奢相继灭亡的历史,劝谏当朝奋起变革,切勿重蹈覆辙,表达了对政局的关心。(二)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把千乘之国且内外交困的国家治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对偶句形式描写了秦人不珍惜剽掠而来的珍宝,宝物贱用,极显秦之“奢侈”。(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答案】①.可使有勇②.且知方也③.鼎铛玉石④.金块珠砾⑤.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⑥.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鼎铛”“砾”“溢”“度”等。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这两年,慢直播更多地走进人们生活。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超级日环食、猎户座流星雨,相继开启慢直播新技法。一时间,慢直播火了,它出现在重大新闻现场,带着观众直击重要时刻;也出现在人们的①地方,带大家云端感受赏心乐事和如画美景。慢直播,②就是这种“直播”显得比较“慢”。是对事件及其场景全程不间断的直播,无剪辑、无脚本、无旁白解说、无背景音乐,重在原生态记录。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慢直播是讲好中国故事、熔铸情感共同体的有效方式。慢直播贵在真实,通过持续不断的直播,让观众时时“在场”,③,随时跟进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各种信息纷杂难辨,朴素原始的直播反而更有力量。直播熊猫的生活起居、直播新疆雪景、直播“漫游”古城、直播通宵织毛衣……这些多议题、多情感维度的慢直播展现着真实世界的丰富多彩。随着5G、4K、AI、VR等技术发展之后,使得慢直播的技术支持会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更多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形象、中国故事,将通过“云端”慢直播,走向五湖四海。善用科技、善用慢直播,大河奔涌的时代叙事、鲜活生动的百味人生,将一次次唤起共情、凝聚人心,助力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慢直播”下一个简要的定义。要求:不超过40字。【答案】18.心向往之(心驰神往)顾名思义身临其境19.随着5G、4K、AI、VR等技术的发展,慢直播的技术支持会更加成熟、更加完善。20.慢直播是一种对事件及其场景全程不间断的、不带任何加工形式的直播媒介形态。【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指慢直播能够出现在人们一心向往的地方,可用“心向往之(心驰神往)”。心向往之: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第二空,语境是对慢直播的概念做解释,可用“顾名思义”。顾名思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第三空,让观众时时“在场”就是让观众身处某种境地,可用“身临其境”。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句式杂糅,“随着……之后”应删掉“之后”改为“随着……的发展”;成分残缺,“使得”淹没主语,删掉“使得”。【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下定义的能力。首先,找到属概念,结合“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夸张,“慢直播”是一种直播媒介形态;然后从第二段筛选出“慢直播”的特点:“是对事件及其场景全程不间断的直播”“无剪辑、无脚本、无旁白解说、无背景音乐,重在原生态记录”。提炼筛选,即可得出答案。最后按照下定义的表达式“慢直播是一种……的直播媒介形态”表述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高中阶段,能够清晰地说明事理尤为重要。①,需要在认识事理上和说清关键要素上多下些功,夫。要清晰地说明事理,就要对其有深入的认识。梁思成用“文法”作比来说明中国建筑的特征,林庚解说“木叶”背后的“暗示性”。之所以说得那么清楚,是因为他们对这些内容有深入的认识。一般而言,②,就越容易将其解说清楚。在说明事理时,要着重说清其中的关键要素。重要概念、因果关系、事物间的联系等,都是说明的重点。把它们阐说清楚,才能纲举目张,整篇文章的“清晰”就有了保证。梁思成分九个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从整体布局、建筑结构写到重要构件、装饰风格,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即使是非专业读者也会觉得条理分明,易于理解。说明事理,既可在归纳的基础上说明其中的道理,③。例如,《说“木叶”》从对众多诗句的解读中抽绎出创作、欣赏的规律,《中国建筑的特征》在中西建筑的对比中解说建筑语汇的“可译性”。这两种思路都值得我们借鉴。21.下列句子中的“背后”和文中加点的“背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我自在门前理会,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甚么。B.在阅读散文时,我们应学会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从而准确地理解文章主旨。C.排在最前面的那位神仙骑在一个金黄色的大葫芦上,背后背着一个大帽子。D.他这个人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但是自己心里面有数就是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亭岳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B22.①想要把事理说明清楚②对事理的认识越到位③也可在对比中凸显事理特征【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背后”指非表层的、隐含的。A.指后面;B.指非表层的、隐含的;C.指后背;D.指非不当面,背地里。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文说“清晰地说明事理尤为重要”,后文说怎样做,可见此处应填:想要把事理说明清楚。,②前文“之所以说得那么清楚,是因为他们对这些内容有深入的认识”强调对事理的认识的重要性,后面是深入认识的结果,此处应填:对事理的认识越到位。③前文说“既可在归纳的基础上说明其中的道理”,“既……也”呼应,表达并列关系,后文“例如”强调“对比”的角度,应填:也可在对比中凸显事理特征。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善言”是为人处世灵巧的智慧。李斯善言,让秦王废除了逐客之令,恢复了自己的官职;烛之武善言,劝退了秦师,保全了郑国……“敢言”是远见卓识非凡的勇敢。魏征敢言,助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王安石敢言,向保守派表明了自己改革的决心……班级拟举行主题班会,围绕“善言”与“敢言”展开讨论。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和思考。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勇敢发声,激昂青春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勇敢发声,激昂青春”。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的确,语言是有力量的。良言善语不仅可以温暖人心,还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惊人力量。诸葛亮以一人之辩,使司徒王朗撞死于马下,重于九鼎之宝;烛之武凭三寸之舌,救郑国于危亡之际,强于百万之师。但我更钦佩“鲁迅们”的言语,言众人不敢之言,言他人之不察之言,如刀如剑,似枪胜炮,揭开“天灵”,启人心智。我坚定地以为,当代我辈之青年不仅要善言,更迫切地要敢言,正如鲁迅先生的慷慨之言,“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这样的语言更有开山破土之势,开天辟地之力。青年人当在敢言中激扬青春。善言是为人处世灵巧的智慧,而敢言是远见卓识非凡的勇敢。回到山河动荡,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若不是有人敢于站出来,直言旧社会的弊端,指出中国前进的方向,又何来群众的觉醒,民族的解放呢?也许有人会说,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今时早已不同于往日。果真如此?极致的喧哗是在掩盖空虚的本质。;娱乐至死的乌合之众,又何尝不需要勇敢的声音来唤醒呢?因而,敢于发声是时代交予我辈的难题。我们青年最具青春朝气的力量。担起敢言重责,责无旁贷!正如领导人所言:“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我们青年有的是朝气,有的是活力。初生的牛犊为何要惧怕虎?朝气青年又何惧种种艰难险阻,种种流言蜚语?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我们不敢言,谁又敢言?青年的敢言重责,责无旁贷!但仅此而已吗?有了沸腾的热血,青年就能回答好时代的难题吗?那又和这嚣喧浮躁的世俗有何差别呢?所谓敢言不是喧嚣的哗众取宠,也不是偏激的愤世嫉俗,而是无畏的远见卓识。你瞧,那些腹内空空的网红敢说吗?哗众取宠只成他人的笑柄;你看,那逃出国外的贪官敢说吗?罔顾事实只能被众人唾弃。而我们青年的敢言,应在真才实学之上,有思想,不惧难,合情理,谋远虑。如此青年,才算真正担起了敢言的时代重责。在互联网、个人传媒终端、全球性社交媒体成为文化传播主要渠道的今天,我辈青年要探索适应数字化传播体系,要敢于揭露和批驳那些容易混淆视听的不良声音,更要讲好中国故事、发表中国意见、传播中国精神。最后,借鲁迅之言,愿我们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全都积极向上,愿我们的青年勇于发声,激昂青春。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引出了“善言”和“敢言”这两个概念。材料第一自然段由荀子关于“善言”的名言引出善言是美德,然后对“善言”进行解释。材料第二自然段由鲁迅先生关于中国青年要“敢言”引出,他认为青年人要“敢言”,“敢言”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珍视“善言”这一美德,体现是“为人处世之智慧”和“人文情怀,审美情趣”;重视“敢言”,体现的则是“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以及“责任担当”等意识。作文的核心概念是“善言”“敢言”。根据材料可知,“善言”应多指运用表达的技术和艺术让语言表达文通字顺,以便让听者理解重视、使闻者或听取采纳,或心悦诚服。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就是善言,让齐王接受了他的意见。触龙说赵太后也是,触龙善言,赵太后才能够接受触龙的建议。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不费一兵一卒,则可退百万兵等等。“敢言”应多指言者不为私利,不谋私欲,不趋炎附势,敢于秉持公心,说句公道话:言者有胆有谋不向声背实,敢于挑战权威,说句实话:言者深谋远虑,真才实学,敢于任事担当,说句警醒世人的话。无论什么时代都需要“敢言”者,就像《皇帝的新装》中小孩子说“他没有穿衣服”一样,很多人即使看到了不合理,看到了虚假也不愿意讲话,或者是讲真话。,写作任务中指出: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审题时一定要注意“更”字的涵义,说明两者都重要,都不可缺失,考生应比较两者的益处,体现权衡与思考,明确指出哪一种更重要。写作时,文章首段可以写:敢言不可少,善言更重要。文章主体先写:敢言不可少,重点论述敢言对于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然后写善言更重要,重点论这样写善言可以沟通人际关系,让社会更和谐等。最后,照应开篇,重申观点。立意:1.敢言凸显赤胆忠诚。2.善言凸显人生智慧。3.“善言”如春风化雨。4.择事进言,善莫大焉。5.大胆言语,问心无愧。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06 02:36:01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2.8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