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部编版(2016)
>
九年级下册
>
第六单元
>
24 诗词曲五首
>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考点精讲课件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考点精讲课件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0
2
/120
3
/120
4
/120
剩余1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4诗词曲五首 ⦾本课所选的诗歌类型多样,有古乐府、歌行、律诗,还有词和曲。朗读课文,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感受其中的意蕴。预习诗体名,由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而来。 文体知识诗词曲发展脉络诗古体诗(唐以前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歌行、建安诗歌等,格律自由、对仗不拘、篇幅不限近体诗(形成于唐代)(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结构严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都有一定限制(盛行于宋代)(盛行于元代)每首词的词牌标示音乐性和格式,字数有定,句子长短不一,常分为上下两部分包括杂剧和散曲。句子长短不一,字数不定,句式比词更灵活,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词曲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郭茂倩,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乐府诗集》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内容丰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全书共一百卷,分十二类,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其中《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作品简介 汉朝时,北部边界时常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统治阶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有些人的一生几乎都葬送在服兵役的痛苦生活中。这首诗便是揭露当时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背景链接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ā[诵读指导]前两句宜读得缓慢沉郁,“始”字重读,读出亦悲亦喜之感。三、四句语速要稍快些,读出急切与担忧之感。五至十四句应多用降调,读出凄凉之感。结尾两句是全诗高潮,语速缓慢,语调低沉,应读得悲切。zhǒnɡlěidòuzhìchōnɡɡēnɡyí诗词诵读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我)十五岁就从军去征战了,到了八十岁才回来。回来的路上碰到一个家乡的人,问:“(我)家中还有什么人?”译文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疑问代词等前面。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坟墓。众多的样子。(家乡的人回答道:)“且看远处那是你家,(已是)松柏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进出出,野鸡在房梁上飞来飞去。译文给狗出入的墙洞。野鸡。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野生的葵菜。这里指井台。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拿捣掉皮壳的谷物来做饭,摘下葵菜来煮菜羹。译文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拿着。这里指用蔬菜煮的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同“贻”,送给。一会儿。菜羹和饭一会儿就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东张望,老泪纵横,沾湿了我的衣裳。译文 这首诗歌描写了老兵的返乡经历,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返乡经历: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急想回家,充满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内心茫然诗词品读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久战始归。“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主人公“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赏析“十五”指的是年龄。“从军征”意思是被招募去从军征战。“始”字既写出了老兵在外征战之久,又准确地传达出他几十年来昼夜思家,愁肠几断,盼归不得,如今年朽力衰方得归家的亦悲亦喜的复杂心情。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对坟场的白描归途询问。这段对答恰切表达了老兵对家人的关切,也反映了乡人见到几十年未见的归人时的复杂心情。赏析对语言的白描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对家园的白描默写常考句抓住“兔”“雉”“中庭”“旅谷”“井”“旅葵”这六种景物,描写出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写出了家中空无一人的悲惨情形,从侧面表现老兵的孤独与悲凉。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参考答案]侧面描写。选取中庭、井台上随意生长的谷子和葵菜两种特殊景物,从侧面表现老兵从军时间之久,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揭露了当时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考点赏析诗词名句[答题支架]定角度赏析诗词名句析效果已给角度未给角度根据所给角度进行赏析从炼字、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法、表现手法等)、句式与结构特点等角度进行赏析结合作者、题材,分析诗(词)句创设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理趣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参考答案]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进出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这四句描绘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考点描述诗词画面[答题支架]找形象描述诗词画面绘画面从诗(词)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一般找出事物名词即可结合这些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理解诗(词)句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情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生动地描绘画面,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析特点明情感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回到家中。描述了老兵回到家中所看到的破败凄凉的景象及煮好饭无人共享的孤独场景。赏析羹饭做好了却不知道送给谁,暗指老兵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悲伤。这四句将哀景推向极致,为最后一句蓄足抒情的势,使其感人至深。对动作的白描对心理的白描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出门东望。通过老兵眼泪沾湿衣裳的细节,将其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形象刻画得真实生动,将其悲痛欲绝、茫然无助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赏析这“泪”中,有对亲人离去的痛苦和思念,有对自己孤苦无依的忧虑和悲伤,有对未来的茫然和绝望,有对战争频繁的诅咒和痛恨。对肖像的白描 表现战争残酷的诗句:①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曹植《送应氏二首》(其一)③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关于近乡情怯的诗句:①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1.根据提示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东营中考)《十五从军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家院荒凉凄清之景,反映了乱世百姓的深重苦难。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典型考题 2.(荆州中考)下面对《十五从军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主人公“从军征”时间之久,经历战事之残酷。心中“家”与眼前“冢”相对照,突出主人公心理落差之巨大,内心情感之悲苦。“兔、雉、旅谷、旅葵”都是野生,“狗窦、梁上、中庭、井上”皆为家景,两相对照,突显人去屋空、家园荒芜的景象。“家中有阿谁”与“不知饴阿谁”前后照应,写出主人公因“从军征”而幸运独存的复杂心态。【解析】“写出主人公因‘从军征’而幸运独存的复杂心态”说法有误。这两句写出老兵由盼望家中还有亲人幸存到亲睹家破人亡的痛苦心情,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D 3.说说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独特之处。整首诗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的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的情绪与典型的环境融为一体,以强烈的对比来表现民生的凄惨、悲苦。从侧面来反映战争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十五从军征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八十始归回家所见远望:松柏冢累累近看狗窦兔入、梁上雉飞中庭生谷、井上生葵处境心情羹饭熟饴阿谁东向看泪沾衣哀景哀情兵役残酷战乱频繁灾难深重结构梳理 这首乐府诗并无控诉战争之语,而是运用白描手法叙述了一个应征多年的老兵的回乡见闻,生动传神地描绘出老兵家破人亡的凄凉遭遇,塑造了一个饱受战争摧残、晚景凄凉的老兵形象,控诉了封建兵役制度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主旨归纳 阅读乐府诗《战城南》,比较其与《十五从军征》在主旨上的相似之处。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拓展延伸 [参考译文]有许多士兵战死在城南城北,尸体无人埋葬,乌鸦来啄食。请为我对乌鸦说:“且替死者哭号几声!战死在野外没人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河水深深清澈见底,蒲苇茂密一派幽深。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在桥梁上筑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又如何实现?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将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一同回来! [参考答案]这两首诗都指向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朝廷穷兵黩武、百姓家破人亡的现实,展现了百姓厌恶战争、痛恨可恶的兵役制度、渴望宁静美好生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朝廷的抨击、对广大百姓的同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岑参(约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边塞诗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由于从军西域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因此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著有《岑嘉州诗集》。作者简介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任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是他的同僚,要回京述职。众人在中军帐里摆开酒宴,为武判官饯行,岑参写了这首咏雪送人之作。诗以咏雪起,在咏雪中暗寓别情;以送人结,展现了雪中送人的奇景和深情。背景链接 文体知识歌行体:篇幅可长可短,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通常用“歌”“行”“歌行”命名。作品: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下)。边塞诗:内容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边疆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的思乡之情。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作品: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七上)、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七上)、王维《使至塞上》(八上)、李贺《雁门太守行》(八上)、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九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sànqiúqīnbózhuóhànyìnchè诗词诵读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判官,官名,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吏的僚属。武判官,生平不详。京,这里指长安(今陕西西安)。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空八月就纷扬落雪。译文一种牧草,干熟时变为白色。这里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像一夜间忽然刮起了春风,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飘进珠帘打湿了罗幕,狐皮大衣不保暖,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译文用珍珠缀成的帘子。与下面的“罗幕(丝绸制作的帐幕)”一样,是美化的说法。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将军、都护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沙漠结冰百丈纵横交错,万里长空凝聚着暗淡愁云。译文一种以兽角作装饰的弓。拉开(弓弦)。唐朝镇守边疆的长官。穿。指沙漠。纵横交错的样子。暗淡。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主将帐中摆酒宴请归客,让人弹起了胡琴琵琶,吹起了羌笛。傍晚辕门外大雪纷纷,冻僵的红旗在劲风中不再飘动。译文指主将。宴请。泛指西域的琴。领兵将帅的营门。拉,扯。飘动。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地上只留下马蹄的印迹。译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词品读歌咏对象歌行体送别诗送别对象送别原因咏雪(线索)送别(目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卷”字生动地写出了北风的猛烈和强劲,将北地坚韧的白草都吹折了;“飞”字不仅写出白雪漫天飞舞的景象,更写出了雪之猛、之急。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狂雪骤的特点。“忽”字不仅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的惊讶和赞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铺天盖地的雪花比作千树万树的梨花,新奇生动地表现了雪景明丽的特点。赏析从外景、动景、全景角度写边塞风狂雪早。用特写镜头写雪后美景。默写常考句八月野外飞雪图 写雪的名句:①未若柳絮因风起(轻柔)——《咏雪》②燕山雪花大如席(大)——李白《北风行》③败鳞残甲满天飞(漫天飞舞)——张元《雪》④故穿庭树作飞花(形态似花)——韩愈《春雪》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四个反常细节——狐裘不暖、锦衾嫌薄、角弓难控、铁衣难着,刻画出塞外风雪的威严风骨,突出北方雪天之奇冷。从帐外写到帐内,写雪天寒冷的生活环境,突出戍边战士生活的艰苦。饯别之时奇寒图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边关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苦,表现了边塞天气的酷寒。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此句写的是外景、静景,观察角度由近及远。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愁”“惨”二字不仅为饯别场面渲染气氛,而且暗写了武判官归京路途艰辛。默写常考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进一步描写沙漠雪景,表现环境之奇冷。 考点分析诗句作用(昆明中考)“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答题支架]诗句作用首句中间句结尾句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过渡,承上启下。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表达情感;以景衬情,含蓄隽永。[参考答案]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第一句描绘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冰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做了总结;第二句写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渲染出送别的悲凉气氛,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临别时期雪景图列举三种具有西域特色的乐器,给边塞的军中宴饮增添了苍凉悲壮的豪气。写主将帐中设宴送别的场面。一个“掣”字生动地写出了辕门外雪大风寒的特点。写归客起程的情景。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 送别之后雪景图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别的情景,景中含情。“空”字写出了边塞空旷苍凉之景,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怅然若失之感。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遐想。“山回”两句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都以见物不见人的手法,表达了离别的不舍。 找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边塞风光的,写出了怎样的特点。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前两句中,“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折”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生动地写出了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后两句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以春景写冬景,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忽如”二字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之态,而且再次传达出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浪漫色彩。 1.根据提示默写。(1)(咸宁中考)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春景写冬景,发挥联想,运用比喻,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2)(金华中考)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用特写镜头表现出惜别友人的怅然心情。雪上空留马行处忽如一千树万树梨花开典型考题夜春风来 2.(河北中考)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臼,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是边塞诗中的佳作。B【解析】B项中“将梨花比作雪花”说法有误,应是将雪花比作梨花。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构梳理写景叙事胡天飞雪营地苦寒瀚海冰雪中军置酒山回路转轮台送行 这首诗以“雪”为线索,描绘了西北边塞特有的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之人的热烈场面,表达了诗人因朋友归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与无限惆怅之情。主旨归纳 下面一段文字是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所做的赏析。请仿照该赏析,就“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段赏析文字。拓展延伸 【赏析】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写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是一朵一朵,而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相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参考答案]酒宴散后出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猛烈,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边塞诗名句1.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2.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3.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4.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二)5.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王维《陇西行》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的词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善用典故,托古喻今,多用比兴手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力,使宋词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著有《稼轩长短句》。代表作品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作者简介 本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1143—1194),名亮,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他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辛弃疾寄给他的。背景链接wù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诵读指导]上片整体情感沉郁悲怆,要读出作者深沉而悲慨的语气;下片要读得坚定有力,突出对孙权的崇拜之情。诗词诵读móu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之事呢?往事绵绵不断。如同这无尽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译文中原地区。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一方,征战不休。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译文占据。指曹操与刘备。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仲谋,孙权的字。 诗词品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有怀,有所感怀,表明这是一首抒怀之作。标题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地点和写作内容。怀念故土伤怀国势追怀英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动作描写。第一次设问,问的是江山。词人登临远望,由眼前美景引发家国之思,表达了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赏析 (云南中考)“何处望神州?”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考点分析诗句作用[参考答案]①以问句开头,引发怀古之情思;②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答题支架]诗句作用首句中间句结尾句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过渡,承上启下。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表达情感;以景衬情,含蓄隽永。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无尽。化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词人无奈、伤感、抑郁的情感。第二次设问,问的是兴亡。上片:借景抒情,作者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思接千载,感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整体情感沉郁悲怆。赏析上片:借景抒情默写常考句 咏史怀古的诗词:①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③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年少”“战未休”一是突出孙权年少有为,二是突出孙权的军事功绩,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第三次设问,问的是英雄。词人紧承前两句,继续抒发对孙权的敬仰之情,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来扭转乾坤。赏析 生子当如孙仲谋。下片: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赏析下片:用典三问三答一问江山,怀念故国二问兴亡,哀伤时事三问英雄,借古讽今 考点分析诗词情感(福建中考)“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参考答案]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答题支架]分析诗词情感梳理分析概括借助关键点理解、如诗(词)的题目或体裁、诗(词)眼、意象、注、序、作者等结合具体诗(词)句或意象分析情感,可重点关注尾句用简明话语阐述情感或主旨,如忧国忧民、孤寂、恬淡等 1.根据提示默写。(1)(安徽中考)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以设问手法写登楼远眺、北望中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昆明中考)辛弃疾登上北固楼俯视江水,不禁思接千载,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阕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全词表现了作者沉郁悲怆、雄壮豪迈之情。(3)(河南中考)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直接刻画孙权的年轻有为,借此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的理想。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千古兴亡多少事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典型考题北固楼 2.(新疆中考)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是一首登临感怀之作。诗人登楼远眺却望不见中原;只有南北的交战、列朝的兴亡正如滔滔江水。囊括时空,气势恢宏。京口曾是东吴建都之地,诗人由此展开联想。“万兜鍪”言孙权军容之盛,“坐断”言其功业之大,“战未休”赞其斗志之旺。这首词属小令,却吟咏重大的题材,气势壮阔,古今少见。全词层次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这首词风格豪放雄壮。词的下片诗人豪迈地宣称,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自己匹敌,并希望后代能像孙权一样建立功业。【解析】词的下片说的是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和刘备是孙权的对手,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D 3.(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的“蒹葭苍苍”“关关雎鸠”“青青子衿”等。请结合词作,从韵律、内容上谈谈你对“悠悠”或“滚滚”的理解。【示例】我选“悠悠”。在音韵上,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又与下文“滚滚”相和;内容上,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寓意深长。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望神州北固楼——一问一答——悲千古事长江流——二问二答——悲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曹刘——三问三答赞为国效力的信念报国无门的感慨上片(写景)结构梳理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婉转地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无能、苟且偷安的愤懑之情以及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主旨归纳 拓展延伸如何解读咏史怀古诗(词/曲)怀古诗(词/曲)概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感怀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怀古诗(词/曲)特点:①兴感地点常常是历史古迹;②作品内容常涉及古人或史事,并以议论或用典的形式呈现;③创作意图或借古讽今,或借古咏志,或揭示历史现象背后的真谛。 解读支架(1)看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2)看内容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3)看诗歌意象: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洛阳、汴京……历史事件地点:骊山、赤壁、新亭、华清宫、乌江亭……帝王或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秦始皇陵、湘妃祠……典型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唐代、后蜀……其他:吴钩、《玉树后庭花》…… 【注释】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区,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②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咸宁中考)甲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分别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乙】秋日登吴公台①上寺远眺[唐]刘长卿古台摇落②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③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怀古诗词比较阅读 甲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作为的南宋朝廷的遗憾与愤懑之情。乙诗通过观吴公台,抒发乡思,同时也表达了因历史兴替无常(昔盛今衰、历史沧桑)而产生的惆怅之感。 过零丁洋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右丞相。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后失败被俘,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诗作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作者简介 本诗作于1279年。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抗击元军兵败被俘。次年,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军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写下此诗以明志。背景链接 文体知识七言律诗:律诗的一种。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最后一个字必须同韵。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诵读指导]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朗读节奏基本为“四三”式。前六句读时语调应缓慢低沉,最后两句应读得高亢激昂。ɡānɡēliáo诗词诵读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当年历尽艰辛因精通经书而被起用,兴兵抗元四年,战事逐渐消歇。译文指遇到朝廷选拔。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指战争。干和戈本是两种兵器。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四周年。从德祐元年(1275)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国家支离破碎好像风中的柳絮,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的浮萍。(当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中悲叹自己的孤苦无依。译文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广东。孤苦无依的样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这里指史册。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下这颗赤诚之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译文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过”为经过、途经之意;“零丁洋”即“伶仃洋”,今广东珠江口外。“过零丁洋”,即经过零丁洋。标题交代了诗歌的写作内容。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在频繁的战争中度过了四年。赏析“寥落”暗示了战事的频频失利,暗含无尽的辛酸和遗憾。首联回顾身世,追述战斗生涯。此诗押“inɡ”韵诗词品读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颔联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的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的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赏析比喻、对偶 考点赏析诗词名句(鄂州中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参考答案]这两句用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答题支架]定角度赏析诗词名句析效果已给角度未给角度根据所给角度进行赏析从炼字、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法、表现手法等)、句式与结构特点等角度进行赏析结合作者、题材,分析诗(词)句创设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理趣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颈联写诗人所遇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蕴含感情色彩的地名,又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心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赏析对偶、双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尾联写诗人捐躯报国的决心。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诗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气节。赏析直抒胸臆默写常考句 情感变化:叙说自己从读书报国到抗元救国的人生经历以“风飘絮”“雨打萍”意象叙说国势艰危、身世困厄以“惶恐滩”“零丁洋”意象引出内心的“惶恐”“零丁”视死如归,以死明志慨叹、感伤凄凉孤苦悲壮 《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结合全诗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1.根据提示默写。(1)(眉山中考)古往今来,有多少爱国志士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页页忠贞为国的篇章。《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是抗元名将文天祥用生命写下的壮烈誓词。(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大宋国势,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典型考题 2.(泰安中考)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颔联使用比喻,形象地说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情味十足,是诗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理想人生赞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解析】“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说法有误,诗的第二句中的“四周星”是“四周年”的意思,并非指天上的星星。A 过零丁洋首联步入仕途积极抗元颔联国破家亡命运多舛颈联形势险恶境况危苦尾联直抒胸臆以死明志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结构梳理 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一个至死不渝的爱国志士和勇于为国献身的英雄形象。主旨归纳 文学部拟出一期有关爱国诗人的专刊,准备配上有关《过零丁洋》的两幅图并题诗解说,其中有些信息缺失,请你帮忙补充完整。诗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面对波涛翻滚的水流,文天祥回想起曾在滩头的惶恐之感,不由悲叹如今洋中的零丁之境。 诗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被锁链束缚,从容执笔题诗,器宇轩昂,坚贞不屈,体现出其慷慨赴死、忠心报国的豪气。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他诗文兼擅,以散曲著称。著有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等。作者简介 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原本弃官告归、决意不再涉仕途的他,听说此次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灾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在赈灾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张养浩传》)。《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前往关中的途中。背景链接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诵读指导]整首曲子饱含沧桑,沉郁苍凉,朗读时要用深沉、低缓的语调。写景部分要读出雄浑气魄;抒情部分语调应沉郁,语速应稍缓;议论部分应读出悲愤的感情。tónɡluánchóuchúquè诗词诵读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峰像从四面八方会聚,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要。译文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是为表里。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古代关名,地势险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对古代的事情有所追念和感慨。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指长安。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都在潼关西面。经行处,行程中经过的地方。遥望长安,心潮起伏。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作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译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聚”字化静为动,将静态的山动态化,不仅写出峰峦众多,而且赋予山峦以生命和意志,表现它们向潼关聚集的动态。第一层:写潼关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赏析曲牌名题目,交代写作地点、内容“怒”字把动态的河水人格化,既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又赋予它浓烈的感情。写景(雄浑苍茫)视觉听觉诗词品读此曲押“u”韵:怒、路、都、躇、处、土、苦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第二层: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及曾定都长安的历代王朝,抒发怀古情思。赏析抒情(真挚深沉)承上启下,由眼前的实景引发下文的感慨。“望西都”,引起怀古之兴;“意踌躇”,陷入历史的沉思之中。“望”字,将视线从潼关内外的高山大河转向了古都长安,由上一部分的写景进而转入抒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第三层:从对现实场景的描写转入议论,诗人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赏析这是全曲之“眼”,点明了主旨,是作者关心人民疾苦情感的升华。议论(精辟入里)默写常考句 ①炼字炼句之美:“聚”“怒”。②景物描写之美:化静为动,视觉听觉。③情感抒发之美:抒发物是人非之感,凄凉悲伤之情。④思想主题之美:从兴亡的对比中揭露王朝灭亡的实质。⑤表达方式之美: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本曲之美: 考点品析字词(牡丹江中考)试分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字和“怒”字的表达效果。明手法分析修辞手法(比喻、夸张、用典、对偶)……及其作用分析表现手法(对比、烘托、象征……)及其作用释含义理解字词本义及语境义[答题支架]修辞手法角度表现手法角度词性角度叠词:增强语言的音韵美;起强调作用,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动词:强调过程及变化,使语言生动形象,赋予画面动态感形容词:从形、声、色、光等方面描绘意象的性质、状态数词:表现数量,巧用夸张,凸显表达效果析感情分析字词表达的意境、情感 [参考答案]聚”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赋予黄河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黄河水的奔腾澎湃。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暗示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均为怀古之作,说说它们分别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关系,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1.根据提示默写。(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看到的悲凉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对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且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典型考题 2.下列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地势险要。“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踌躇”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此时陷入历史的沉思中,心潮澎湃起伏的情状。“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指出历代王朝的衰败灭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作者采用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元曲充满强烈的感染力。【解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指出历代王朝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不是只有王朝衰败灭亡时百姓才会受苦。C 山坡羊·潼关怀古同情人民凭吊写景山:峰峦如聚(视)水:波涛如怒(听)雄伟险要兵家必争望:西都怀古抒情意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做了土无限感慨忧虑国计民生主旨议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结构梳理 本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感慨历代王朝兴亡,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主旨归纳 怀古诗词比较阅读知识卡片怀古诗歌是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遗迹为创作题材的一类诗歌作品,其特点是借助历史抒写情怀或发表议论。阅读怀古诗歌可从三个角度切入:①历史观:作者咏史怀古流露出的思想情感(借古讽今、怀才不遇、物是人非等)→落脚点②选材:作者为了表现历史观所设置的媒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感应点③写作手法:巧用、妙用选材来表现历史观的手法(运用典故等)→连接点拓展延伸《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与《山坡羊·潼关怀古》同为怀古之作。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和“知识卡片”,完成下面的比较阅读。 秦汉王朝由盛到衰的过程运用典故,借古喻今反衬南宋朝廷的昏庸懦弱,只图一时苟安、毫无进取之心,表达词人希望能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心声表达作者对百姓的同情,批判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残暴行径感应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山坡羊·潼关怀古》孙权雄踞江东而欲霸天下链接点落脚点借景抒情,怀古伤今 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十五从军行》是一首叙事诗,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课后作业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4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4《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4《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4《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4《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24 诗词曲五首
24 诗词曲五首精品课件(部编九下语文)
2022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24诗词曲五首精品课件(部编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第1课时课件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第2课时课件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05 17:12:01
页数:120
价格:¥2
大小:1.7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