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湖南省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郴州市2023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高二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般考古研究认为,古人把玉器作为通神的工具,如动物形制的玉器、玉璧、玉琮等都是祭祀的礼器,兵器则作为军权、王权的象征。下表为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仰韶文化墓葬玉器随葬品统计表。这反映出原始社会后期()古国玉器形制数量红山文化常见猪、龙、龟、鸟、蝉、蚕;佩、璧、环等每个墓2~20件左右良渚文化常见琮、璧、冠状饰、广形器、钺等每个墓30~130件左右仰韶文化种类单一只有钺每个墓1~3件A.文化发展模式多样B.制玉工艺发展成熟C.人文精神已经出现D.区域文化联系密切【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后期(中国)。据材料可知,红山文化古国是以神权为主的神权国家,良渚文化古国是神权、军权、王权相结合的国家,仰韶文化古国则是军权、王权相结合的王权国家,因此,文化发展模式多样,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红山文化等文化的玉器形制,不能体现其制玉工艺,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古人把玉器作为通神的工具,对玉器的重视不能体现对人的重视,不能反映人文精神,排除C项;材料中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仰韶文化玉器形制上差别较大,不能体现区域文化联系“密切”,排除D项。故选A项。2.黄老之术反对穷奢极欲,提倡“卑宫室而高道德,恶衣服而勤仁义”。汉初,曹参治国采纳并推行盖公“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思想,统治者奉行“欲为省,毋烦民”即与民休息的政策。这表明()A.统治者治国理政要适时而变 B.黄老之术由思想而政治C.秦制已不符合汉初政治需要D.政策杠杆促进思想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黄老之术作为一种学术思想,在汉初被曹参治国所采纳推行,被统治者制定政策奉行,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黄老之术与汉初治国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适时而变,排除A项;汉承秦制,排除C项;黄老之术在汉初已经很成熟了,不是由于汉初政策杠杆的推动,排除D项。故选B项。3.为了能够全面了解考生平时的水平,741年礼部侍郎韦陟要求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考生将平时所写的代表性作品交来参阅,称“纳省卷”。同时还允许有名望的公卿贤达向主考官推荐优秀考生,甚至可以共同决定拟录取名单,称为“通榜”。唐代“纳省卷”“通榜”()A.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B.有助于平衡中枢权力C.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才学之人D.有利于全面考察人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由材料可知,唐代“省纳卷”“通榜”的做法有利于弥补考试取士的局限,一定程度克服了考试定去留的局限,有利于通过全面考查人才从而选拔出真正的人才,D项正确;从材料中“考生将平时所写的代表性作品交来参阅”及“向主考官推荐优秀考生”等措施中无法看出其具有维护士族特权的作用,且唐代科举制有利于庶族、平民参政,打击了士族门阀势力,而非维护士族特权,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中枢权力的平衡,排除B项;“省纳卷”“通榜”的做法,有利于通过全面考查人才从而选拔出真正的人才,排除C项。故选D项。4.清朝前期,西南各省山区和丘陵得到开发。下表为其部分年份的耕地面积(单位:千亩)。省份顺治18年的耕地面积乾隆18年的耕地面积四川118845957 云南52117543贵州10742573据此推知,这些地区()A.劳动效率迅速提高B.生产专业化的程度增强C.人地矛盾根本解决D.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山区和丘陵得到开发,这些地区适宜种植甘薯和玉米耐旱等高产作物,因此可推知这些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山区和丘陵得到开发并不能提高劳动效率,排除A项;山区和丘陵得到开发,促进了高产作物的种植,和生产专业化无关,排除B项;C项错在“根本解决”,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5.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反映了近代前期()A.中外民族矛盾难以调和B.中国军民勇于维护国家主权C.清政府敢于御侮国门外D.列强分裂中国的图谋被粉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上图中三元里抗英斗争,义和团运动是中国民众反抗外来侵 略,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是中国军队反抗外来侵略,四大历史事件都反映了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敢于斗争,勇于抵御外侮,B项正确;四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不是中外民族矛盾难以调和,而是列强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排除A项;近代西方列强一再侵略中国,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C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列强分裂中国的图谋被粉碎的是义和团运动,其它三个历史事件不能反映这一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6.下表为江海关1861—1903年部分年份华商、洋商进出口税比例。年代进出口正税(库平银)洋商税占进出口税%华商税占进出品税%18611,500,507100018731,982,36199.69%0.31%18832,357,50390.58%9.42%18933,674,99686.50%10.50%19037,198,99094.02%5.98%(注:“江海关”即上海海关,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海关)可主要用来说明近代中国()A.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B.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C.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形成D.列强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题中在1861年—1903年间洋商税占进出口税的比重居高不下,再结合近代以来列强不断向中国输出商品以及在中国掠夺原料可知,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同时期,华商税占进出口比例从0逐渐上升到10%左右,可推出是从无到有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比重在近代以来必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冲击而不断下降。由此可得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的形成,C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并非处于1861—1903年期间,排除A项;材料中可间接反映近代中国出现经营方式的变化,即出现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但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列强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排除D项。故选C项。 7.近代国学对应的是外来之学,基本含义是本国固有之学。梁启超在1902年《中国史叙论》中第一次使用国粹概念,并且多次用国学代表中国学术,国学由此成为流行语。在此之前,严复习惯于使用中学概念。而康有为、谭嗣同则同用孔教概念。他们对近代国学的称谓旨在()A.凝聚民族精神B.坚守中国固有之学C.助力维新变法D.吸收西学创新中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国学肩负着救亡图存与思想启蒙的双重历史使命,抵御外侮离不开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梁启超等对近代国学的不同称谓,都旨在凝聚民族精神,寻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A项正确;凝聚民族精神的需要促使近代思想家寻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于是,一面吸收西学创新中学,一面在价值上坚守中国固有之学的薪火相传成为近代国学家的共同做法,排除B项、D项;材料中思想家们虽然都是维新派,但他们对近代国学的称谓与维新变法关系不大,且材料中时间1902年与维新变法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8.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中央出台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关于土地问题的决议案》中提出:“因为民主性的土地革命,不能消灭富农的,并且在革命后富农还是产生的要发展的,只有中国革命从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才可以消灭富农”。我党的一决议案()A.导致机会主义继续蔓延B.适应了民主革命发展需要C.表明土地政策走向成熟D.解决了农村中的社会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只有中国革命从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才可以消灭富农”,结合所学可知我党的一决议案适应了民主革命发展需要,B项正确;保存富农是对机会主义错误的纠正,排除A项;材料只是涉及民主革命时期的富农问题,不能说当时的土地政策成熟,排除C项;农村中的社会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解决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9.《晋察冀画报》是中共出版的第一份大型摄影画报,创刊于1942年7月7日。画报出版后传到各根据地和敌占区,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和鼓舞,也让日军非常震惊。日军一面加紧封锁印刷制版物资,一面“扫荡”根据地,并把画报社作为重要的袭击目标之一。这反映了()A.根据地军民抗战决心和信心 B.中共重视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C.第二条战线的抗战成就斐然D.舆论宣传在抗战中的特殊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晋察冀画报》的出版“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和鼓舞,也让日军非常震惊”,从而使“日军一面加紧封锁印刷制版物资,一面‘扫荡’根据地,并把画报社作为重要的袭击目标之一”,说明抗战中舆论宣传发挥了特殊作用,D项正确;《晋察冀画报》的出版鼓舞了而不是反映了根据地军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排除A项;《晋察冀画报》的出版是中共重视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表现,但材料反映的是画报出版后的作用,排除B项;第二条战线,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晋察冀画报》的出版是中共领导下的舆论宣传方式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表为1982~2000年中国乡村人口和劳动力移动人数(单位:万人)统计表,这主要表明()时期城镇人口增加数人口移动人数劳动力移动人数人口移动每平均人数劳动力移动年平均人数1982~1990年8715651032088144011991~1995年4979390120207804041996~2000年1073210237573220301146A.农村支持城市发展B.劳动力移动占主导C.农村经济迅速发展D.城镇人口逐年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从材料表格联系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后,生产力发展,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农村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并非强调劳动力移动占主导,排 除B项;材料强调农村为城市提供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并非强调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排除C项;根据材料表格可知,1991~1995年城镇人口增加数要少于1982~1990年,故“逐年增加”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1.考古学家在阿富汗发现一座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人的城市遗址。城中不仅有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与体育馆,而且保存希腊文的戏剧与哲学方面的手稿。据此可知()A.希腊注重公民素养的全面培养B.亚历山大远征促进希腊文化的扩散C.海外贸易推进欧亚文明的交流D.文明碰撞融合了区域间的不同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人在阿富汗建立城市,修建希腊风格的城市设施,发展希腊戏剧与哲学,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军有大量的希腊人,他们随着征战在各处定居,传播了希腊文明,而且,亚历山大统治期间推广希腊文化,所以,亚历山大远征促进希腊文化的扩散,B项正确;材料不是关于希腊内部公民的培养问题,是希腊文化扩散到亚洲,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希腊文化扩散到阿富汗是因为亚历山大远征,不是海外贸易,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希腊文明的扩散,而不是不同文明间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B项。12.在中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伪造“王赐特许状”的现象日益加剧,修道院、大学和城市都是造伪的主体。国王权衡得失后接纳了已有的伪造特许状,并着手建立政府档案体系、完善相关司法制度来遏制伪造特许状行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格兰()A.王权强化得到广泛认可B.教会垄断文化技术资源C大学创造力受到了限制D.城市摆脱国王谋求自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后期(英格兰)。根据材料“国王权衡得失后接纳了已有的伪造特许状,并着手建立政府档案体系、完善相关司法制度来遏制伪造特许状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伪造“王赐特许状”的现象日益加剧,国王用建立政府档案体系、完善相关司法制度等措施来遏制伪造特许状行为,反映出社会已经广泛认可王权强化这一情况,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教会垄断文化技术资源,排除B 项;国王遏制伪造特许状行为并不会限制大学创造力,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自治,排除D项。故选A项。13.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收藏在皇宫中的大量欧洲艺术珍品转为国家所有,政府下令在卢浮宫建立中央艺术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之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国家博物馆。私人博物馆也相继开放,从而开始了博物馆社会化的进程。近代博物馆的发展()A.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产生B.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缓和C.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D.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据材料可知,博物馆是文化机构,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国家、私人博物馆相继向公众开放,“开始了博物馆社会化的进程”,这推动文化的大众化发展,C项正确;现实主义文艺的产生主要源于社会现实的变化,而非文化机构的普及,排除A项;文化机构的普及推广不代表社会矛盾的日益缓和,排除B项;博物馆是文化机构,文化机构的普及与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无必要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14.在1929—1945年间,苏联共与217个外国公司签订过技术援助协定,其中美国公司139个,德国公司33个,英国公司10个,法国、意大利公司各9个。对此斯大林说:“在苏联大约有三分之二大型工业企业是由美国帮助建设或提供援助的。”这说明()A.大萧条期间西方加强了对苏经济交流B.国际协作提升了苏联工业化建设水平C.美苏加强合作以应对法西斯主义的威胁D.苏联工业化建设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1945年间苏联。据材料题干概括得出主要结论:1929-1945年间苏联向西方国家引进大量技术,部分大型工业企业建立离不开外国。这说明此时期国际协作推动苏联工业化建设,B项符合题意;这些大型企业主要发生在1929-1945,大萧条时间1929-1933年,引进技术协定具体时间不详,无法确定经济大萧条期间西方与苏联交流的程度,排除A项;美苏合作是为了自身发展,非应对法西斯主义,排除C项;苏联工业化建设建立在国内,受到了外部援助,但离不开说法过于绝对,夸大外部援助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表是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福利国家”的一些认识。这说明() 代表人物主张【美】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06)认为“福利国家”巨大的日常开支成为国民经济中沉重的财政负担。实行这种制度,就会有“太多的人终生依赖他人生活”,主张废除“福利国家”。【美】保罗·萨缪尔逊(1915—2009)认为“福利国家”实现了充分就业,实行了公平的财富和收入分配,创办了各种福利设施。断言“福利国家会长期存在下去”。A.福利制度的实施激化社会矛盾B.应寻求社会效益和公平间的新平衡C.西方国家的贫富差距逐步扩大D.美国学者更重视对福利国家的研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分析材料可知,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福利国家”的认识截然相反,特别是米尔顿·弗里德曼主张废除“福利国家”,这说明应重视发挥“福利国家"的积极作用,同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其弊端,在提高社会效益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B项正确;保罗﹒萨缪尔逊的主张不能说明福利制度的实施激化社会矛盾,排除A项;“福利国家”的实施有利于缩小西方国家的贫富差距,排除C项;材料没有其他国家学者与美国学者关于“福利国家”研究的对比,排除D项。故选B项。16.分析下图可知,中欧班列的运行()A.有利于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 B.优化了亚欧陆路运输网络C.调整了与西欧国家的关系D.创新了新时代世界交通模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分析上图,通过对中欧班列2013-2021年总计,西行,东行的运行量统计可知,这些都在不断增长,这说明中欧班列开行规模的持续扩大,有利于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至2021年中欧班列运行形成以“三大通道、五大口岸、五大集结中心”为特点的基本格局,使亚欧陆路运输网络优化,但上图没有体现,排除B项;中欧班列的运行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而不仅是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排除C项;上图仅反映了中欧班列开行规模的持续扩大,没有反映它的运行能否创新新时代世界交通模式,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道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5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0分)17.赋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人的一种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摘编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材料二到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时候,各地以州县为单位,依据新近清查的土地数额,将原来额定田赋、力役、贡办等应承担的赋役,除了苏、松、常、嘉、湖地区供应京师食用的白粮以外,一概折合为白银,官收官解…明中叶以后的赋役体制变动趋势在清代继续发展。经过康熙朝60余年的恢复与发展,清朝自1712年起,实行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的政策,以全国丁银额数字最高的1711年为准征收丁役(折银征收,即“丁银”),以后增加的人口不再计算丁役。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又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摘编自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赋税制度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至清中叶农业税制改革的主要影响。 【答案】(1)变化: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变为以土地资产为主(重人头轻田赋局面改变);赋税结构:商税比重上升,农业税总额未变,但比重下降。原因: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为稳定财政收入,巩固统治,进行税制改革。(2)影响:赋役征银,大大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白银货币化;人头税取消,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放松,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流动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变化:征税标准:根据材料“两税法的实施,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突出”可概括出以人丁为主变为以土地资产为主(重人头轻田赋局面改变);赋税结构:根据材料“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可概括出商税比重上升,农业税总额未变,但比重下降。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唐中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国家无地可分,导致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破产,从而实行两税法;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因此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两税法,宋朝商税急剧增长,是为了稳定财政收入,巩固统治,因此进行税制改革。【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影响:根据材料“一概折合为白银,官收官解”并结合所学可知,赋役征银后,百姓和市场联系加强,大大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明清赋役征银,推动了白银的流通,加速了白银货币化过程;根据材料“实行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的政策......以后增加的人口不再计算丁役”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废除人头税,国家不再以人丁为标准征收赋税,大大放松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流动,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近代思想启蒙17、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出现启蒙运动,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们提倡科学,否定封建专制,提出了系统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民族危机和传统文化危机,知 识分子将目光转向世界,向西方文化学习,引发了一场由外而内的思想启蒙和制度改革。——摘编自郭成伟、马志刚《近代中西文化启蒙及法制建设之比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近代启蒙思想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思想启蒙与近代中国”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1)同:内容:都否定封建专制,主张制度变革;意义:都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异:背景:西方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更多是民族危机加深而引发;内容:西方提出了系统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中国偏重于向西方学习;结果;西方启蒙思想冲击欧洲封建秩序,推动法国大革命及北美独立战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未能挽救民族危机和传统文化危机。(2)示例:论题:西方启蒙思想文化的传播推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与发展。阐述: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西方启蒙思想也随之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向西方学习。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军事与科技;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这些思想都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综上所述,西方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而中国近代的救亡图存运动又进一步推动了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示例”只做阅卷参考,不作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和西方。同:据材料“启蒙运动......否定封建专制”据材料“引发了一场由外而内的思想启蒙和制度改革”并结合所学维新变法思想、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思想等知识可得出内容上都否定封建专制,主张制度变革;意义方面都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异:结合所学可知,可从背景、内容、结果方面具体展开作答。背景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充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而中国当时更多是民族危机加深而引发的;内容方面,西方提出了系统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中国 偏重于向西方学习;结果方面西方启蒙思想冲击欧洲封建秩序,推动法国大革命及北美独立战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启发了民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但未能挽救民族危机和传统文化危机。【小问2详解】这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这一题所涉及最大范围的时空近代中国和世界。论题: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民族危机和传统文化危机,知识分子将目光转向世界,向西方文化学习,引发了一场由外而内的思想启蒙和制度改革。”可得出论题是西方启蒙思想文化的传播推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与发展。阐述:可从背景、经过和内容、结果或意义等角度展开阐述,可做到逻辑清晰。需先阐述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基本情况,结合所学可得出,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西方启蒙思想也随之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向西方学习。接着阐述清楚近代先进中国人如何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按时间顺序阐述,可做到条理清晰,史实丰富,如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军事与科技;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然后阐述清楚西方思想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如这些思想都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最后归纳总结,升华主题,完成阐述,即综上所述,西方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而中国近代的救亡图存运动又进一步推动了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注意要表述成文。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总结前代或历代中央地方关系的得失时,中国史学家常用轻重、干枝、首尾等关系作比喻。所谓“内”,指的是中央政府或中央政权。所谓“外”指的是地方政府或者地方分权。在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的时候,就被称为“内轻外重”,反之则为“内重外轻”。内轻外重可能引发割据分裂局面,促使统一王朝走向瓦解。这是汉、唐两代的教训。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的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灭国的危险,这是宋、明王朝的结果。因此,古代政治家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轻重相维,也就是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使地方有适度的分权。——摘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要的实践内容。阐述: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得是否得当关系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两者关系处理得当则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又可以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发展。因而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一直在积极探索着。 秦始皇吸取周朝分封制不利于加强统治的教训,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这极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并借鉴秦朝有益经验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以期达到内外相维,但实践证明无法成功。为挽救统治,汉武帝不得不通过“推恩令”来化解矛盾。唐中期,面对日益紧张的边疆形势,唐玄宗企图通过在边境设立军镇来维护统治,但随着其长官节度使的权力的膨胀使得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导致“安史之乱"并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宋太祖鉴于藩镇割据造成地方尾大不吊的弊端,积极采取通过削弱地方行政,财政、军政权力的方式来维护国家稳定,但形成“内重外轻”的局面,抹杀了地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宋政权也在少数民族的进攻中消亡。元朝建立后,为治理空前辽阔的疆域,元统治者采用行省制,这既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达到了内外相维的目的,巩固了统治。行省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明清等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综上所述,古代统治者为维护统治,一直在不断实践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期达到内外相维的理想状态。“示例”只做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观点如:轻重相维是古代政治家追求的理想目标也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本题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要求“结合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内轻外重可能引发割据分裂局面”“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的能力”可知,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要结合好,中央不能太集权,地方也不能太专权,因此可拟论题为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要的实践内容。阐述首先要强调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的是否得当,关系到国家的安定,然后分别从秦朝、汉朝、唐朝、宋元时期正反两方面的例证进行阐述,阐述要有具体的史实,逻辑思维一定要严密,不能空洞无物,最后进行总结即可。20.历史学家波拉德认为,近代历史是民族国家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百年战争使得英国的封建贵族和大众逐渐培养起浓厚的“本土”意识和民族观念,在语言、文化上日益显示出自身的特殊性。威克里夫提出了建构由君主控制的民族教会的政治构想,主张用英语做礼拜,并将圣经翻译成英语。受其影响,都铎王朝时期,亨利八世策动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英王取代教皇成为英格兰民族教会的至尊领袖,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权力集中,成为正在形成的民族国家的象征。伴随着民族国家的成长,英国从世界文明的边缘走到了中心。它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获得了世界海洋和贸易的控制权,建立了以美洲为主体、殖民与贸易结为一体的大英帝国。在科学、思想、文艺等领域,以牛顿、霍布斯、莎士比亚等人为代表,英国也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1688年光荣革命后,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的主权不再属于君主,而属于整个英吉利民族,真正意义上的英国民族国家最终形成。这些都为英国在18世纪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材料二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治理的重要政治单位,也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源于17世纪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这种以欧洲民族国家体系为蓝本的国际体系逐步蔓延到全世界。然而,纷争并未因此而停息,国家利益与霸权之争在欧洲乃至世界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国家对近代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答案】(1)因素:百年战争促进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语言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宗教改革强化了国家和民族意识;强大的王权成为民族国家形成的推动力。(2)影响:明确了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推动了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创建;对外殖民步伐加快,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灾难;各国的利益冲突加剧,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因素:根据材料“百年战争使得英国的封建贵族和大众逐渐培养起浓厚的‘本土’意识和民族观念”可得出百年战争促进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根据材料“在语言、文化上日益显示出自身的特殊性。威克里夫提出了建构由君主控制的民族教会的政治构想,主张用英语做礼拜,并将圣经翻译成英语”可得出民族语言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以及宗教改革强化了国家和民族意识;根据材料“英王取代教皇成为英格兰民族教会的至尊领袖,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权力集中,成为正在形成的民族国家的象征”可得出强大的王权成为民族国家形成的推动力。【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影响:根据材料“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治理的重要政治单位,也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可得出明确了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根据材料“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源于17世纪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这种以欧洲民族国家体系为蓝本的国际体系逐步蔓延到全世界。”可得出推动了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以及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创建;根据材料“纷争并未因此而停息,国家利益与霸权之争在欧洲乃至世界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欧美国家对外殖民步伐加快,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灾难以及各国的利益冲突没有解决,反而加剧,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南省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7-31 10:15:23
页数:15
价格:¥2
大小:202.9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