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06 黄土高原-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原卷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06黄土高原【命题思路】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1000~2000米,黄土厚50—80米,是世界上最大黄土覆盖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常以流域图、区域示意图、统计图表、人口和城市分布图等为载体,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能源开发条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问题。【基础知识】1.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的西部,处于内陆地区。北临内蒙古高原,南临秦岭,西临青藏高原,东临华北平原。从纬度上看,处于北半球中纬地区。2.范围: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达秦岭,西起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²。黄土厚度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3.主要包括省区:山西、陕西的大部分和甘肃东部、宁夏南部。4.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5.主要地貌类型:(1)黄土塬:平坦的黄土高地;地势坦荡,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2)黄土墚:长条形的黄土高地(3)黄土峁:孤立的黄土丘;地形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给人们日常生活也带来不便。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7、黄土高原的成因:风力沉积作用形成;8、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流水侵蚀作用;9、传统的生活:曾长期处到半农半牧状态,人们生活简单,种植小米(谷子),居住窑洞。山西人喜食醋。10、黄土文化:陕北的信天游音乐、安塞腰鼓、剪纸和秦腔,是黄土文化的典型代表。【考向预测】(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②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④黄土高原平地少,斜坡多。(2)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砍伐、不合理开矿等。2.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危害:(1)对自然环境:加剧水土资源短缺、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剧增导致下游泥沙淤积加重,河床抬高,发生洪涝灾害;旱涝灾害频繁;(2)对生产生活:农作物产量下降、耕地面积减少。3、治理措施:①生物措施: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②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③农业技术措施: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④开矿中有计划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有机结合,效益互补。(二)山西煤炭能源基地(1)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限制条件交通运输能力不足我国能源生产地区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平衡,致使出现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现象,使铁路运输的压力进一步加重水资源短缺一方面,山西省水资源总量贫乏,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另一方面,随着大型能源基地的建设,工业耗水量加大,特别是火电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水土流失严重山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如果大面积地露天开采煤矿,会加剧水土流失,因此土地恢复和保护任务十分艰巨(3)能源的综合利用(4)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必要性(5)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手段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三废”的治理【大题精练】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在风力吹扬搬运下,经过长距离的搬运、分选、堆积形成。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黄土高原表现出强烈的侵蚀作用。图示区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地表植被稀疏,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为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土壤颗粒物的大小差异较大,中部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推测图示区域黄土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2)分析中部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自然原因。(3)简述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对当地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黄土高原西倚青藏高原,东邻华北平原,北接内蒙古高原,南连秦巴山地。行走在沟壑纵横、墚峁交织的黄土高原上,经常会看到与黄土浑然一色的窑洞,窑洞——这种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民居景观,是依托黄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筑。近年来,窑洞民宿旅游发展迅速,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图1为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图,图2为黄土高原窑洞景观图。(1)分析黄土高原适宜修建窑洞的自然地理条件。(2)窑洞作为传统民居,现在仍备受青睐。分析与现代建筑相比,窑洞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3)分析窑洞民宿旅游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平整土地上挖坑刨洞建地坑窑院,院心一般会种一两棵树,这种建造技术在黄土高原已有四千多年历史,“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堪称人类穴居文明史上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它正在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下图为某地坑院景观图。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推测地坑院院心栽植的植物(自然带)类型,并说明种植该类植物(自然带)类型的好处。(2)简述地坑院的设计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地坑院的保护措施。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土高原沟道农业是梁峁地,沟坡地、川坝地农业的复合系统,是现代人地关系耦合发展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下图示意面向市场需求的沟道农业立体生态产业化区域集成模式。(1)指出图中生态系统脆弱程度最低的地形部位,并说明原因。(2)分析黄土高原沟坡地适合开发特色生态产品的条件。(3)从土地整治的角度,为黄土高原川坝地高效化生产提出合理建议。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黄土高原,在入海口处形成黄对三角洲。黄河九曲十八弯,在甘肃省玛曲县拐了第一道弯。黄河从该县西南入境,西北流出,蜿蜒前行400多千米,在海拔3000多米的大草原上,形成了众多曲流。近年来,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和其他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黄河年均榆沙量从16亿吨减少到3亿吨左右,黄河水在逐渐变清。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玛曲曲流景观图,图3为黄河三角洲局部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黄河进入玛曲后,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推测发生此变化的原因。(2)判断图中A、B两岸的凹凸类别,并描述该处河谷地貌特征。(3)推测黄河输沙量减少对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影响,并说明理由。(4)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请你为该地盐碱地改良提出3点可行性建议。6.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水土流失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形破碎,起伏不平。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沟谷密度达3~6公里/平方公里。沟谷溯源侵蚀,河流凹岸被冲,重力崩塌,泻溜等现象不断发生,蚕食土地。图2为甲地地貌景观图。材料二:图1为黄土高原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黄土高原地表由于____作用表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点。这种地貌特点可能造成____、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第四纪的风尘堆积物。据图中信息推测当时该地区的主导风向为____,理由是____。(3)描述图中区域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并分析乙地太阳辐射较丰富的原因。(4)针对数量较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简述我国中、西部地区可采取的合理措施。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侵蚀作用主要为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等,与季节、植被覆盖率、土壤颗粒物粒径的大小、地形等因素有关。材料二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在风力吹扬搬运下,经过长距离的搬运、分选、堆积形成。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黄土高原表现出了强烈的侵蚀作用。图示区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为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土壤颗粒物的大小差异较大,中部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1)推测图示区域黄土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2)描述图示地区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并简述原因。(3)为缓解中部高原沟壑区的水土流失,专家建议了多种草少种树的策略;请从自然角度说明理由。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黄土高原秦晋大峡谷中的壶口瀑布,为黄河第一大瀑布。当黄河水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狭如壶口。瀑布岩层上硬下软,两侧有若干级侵蚀阶地发育。在距离壶口60千米的地方有一大断层拦腰经过河床,岩石破碎。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壶口瀑布位置不断向上游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溯源侵蚀。近年来,受上游来水量减少等影响,壶口瀑布宽度变窄,落差缩小,流量减小。若不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和保护,再过50年,瀑布将萎缩成不足10m高的险滩,百年后极有可能完全消失。左图为壶口瀑布位置图,右图为形成过程示意图。(1)简析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2)分析近年来壶口瀑布萎缩的主要原因。(3)写出保护壶口瀑布的合理措施。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苹果是我国暖温带代表性水果,是一种低热量食物,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润滑皮肤,四季皆宜,“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是落叶乔木,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最适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心土为通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材料二    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地处渭河上游以北黄土高原的旱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为“七山二塬一分川”,地势北高南低,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人口少,土地面积大,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陕西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千阳县矮砧苹果示范园里,苹果树冠低矮瘦小,密集栽培,在一排排水泥杆支撑下攀着支架往上生长。宽行密植,格架滴灌,水肥一体,机械化作业。最大限度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了一个立体种植。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三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苹果也能这样子的(1)结合材料,分析陕西省千阳县发展苹果种植业具备的优越的自然条件。(2)陕西省千阳县矮砧苹果示范园采取苹果树“矮化、密植、宽行、东西排列和南北伸展”的栽培技术措施,这已经成为现代水果种植业发展趋势。结合材料指出这种果树栽培技术的好处。(3)陕西省千阳县以苹果种植业为支撑发展相关产业,促进了乡村振兴。简述其产业综合发展措施。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位于董志塬内的南小河沟流域(图中白色为无植被区,黑色为植被覆盖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该地区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约为523m,主要土壤类型为黄绵土、粉质壤土。南小河沟地貌分布类型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特征,流域内源面、源坡和沟坡具有明显的分界特征。自20世纪50年代起大规模开展了“源、坡、沟三道防线”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水土流失治理模式。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  土壤可蚀性是指土壤对侵蚀的敏感性。不同地貌部位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其有显著地影响。(1)结合材料一,仿照河流地貌的发育,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小河流域沟谷的扩展过程。(2)结合材料二,归纳地貌部位对土壤可侵蚀指数的影响。(3)指出当地治理水土流失应该重点着眼的地貌部位和改变的土地利用类型。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02 23:03:01 页数:12
价格:¥3 大小:6.22 MB
文章作者:王贵娥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