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考生相关信息,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我写了一系列的“古诗新铸”的创新作品,冠以总题“唐诗解构”,乃我个人从事诗歌创作以来另一项突破性的实验工程,一种谋求对古典诗中神韵之释放的企图。我不是恋旧,更无意复古,而是希望从旧的东西里寻找新的美,发掘所谓“意在言外”的“意”中潜在的诗质。无疑的,这是一种对旧体诗的重新诠释和再创造,一种试以现代语言表述方式、全新的意象与节奏,来唤醒、擦亮、激活那曾被蔑视、摧毁、埋葬的旧传统,并赋予新的艺术生命。这种思考与做法也很可能被视为一种徒劳,不过我相信,这是翻新传统、建构中华新文化的一项值得一试的工作。幼年启蒙之初,我曾读过三年私塾,无非《三字经》《幼学琼林》《唐诗三百首》之类,入新式小学、初中时开始读《西游记》《七侠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章回小说,从此奠定了我初浅的传统文化的根基。念高中时心智日渐成熟,对新文学产生了兴趣,并学写新诗,但仍未忘情于古典文学中那种内敛蕴藉、简洁练达之美。后来受到西潮影响,开始全方位地向西方现代主义倾斜,初期不自觉与当时一般年轻诗人一样高分贝地叫喊反传统,乃至多年后,自小潜伏在血脉中的古典文学因素,似乎在一夜之间突然苏醒,并清楚意识到,文学的正常生长与茁壮,不仅需要外来新兴美学思潮的挹注,同时也需要重新评估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发掘、摄取古典文学中那种万古常新、不可取代的优质元素。感叹之余,我想利用诗体解构这一招,希望能引起年轻诗人的注意而逐渐接近唐诗、喜爱唐诗。中国诗史数千年,为何我独钟于唐呢?我毕其一生以追求诗的现代化,创造现代化的中国诗为职志,多年前我在《建立大中国诗观的沉思》一文中曾说:“我们要创造的现代诗不只是新文学史上一个阶段性的名词,而是以现代为貌,以中国为神的诗。”我认为这个“中国之神”就深藏于唐诗中,而唐诗中的神奇、神性、神韵却长期封闭在僵化的格律中,“解构”的作为就是对唐诗中“神”的释放,也可说是一种变形的重生。所谓“解构”,原滥觞于后现代主义。关于后现代思潮,有人认为:所有文化体系都应加以怀疑,都 可以被解构,也就是说,文化符号之间既有的关系都可以使其分解裂变,从而使我们对文化符号意义的理解和它的价值产生怀疑。这种解构观念显然有些消极,却是人类文化演进的必然过程。不过如从另一角度来看,人类历史文化的演进其实就是一种不断被解构、又不断被重建的过程。就文学史的演变而言,这就是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关于对古典诗的传承,当然不在于它的格律形式,我认为要者有二,一是重新认识和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今天我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现代科技文明正在不断地大规模污染自然、破坏生态,人与自然形成一种敌对关系,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古人反映在诗歌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大体说来,中国古典诗中大多有道家自然主义的色彩,田园诗在古典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这类诗都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境界,一种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试以王维的《竹里馆》为例:诗人闲坐在竹林里,又弹琴,又长啸,独自享受那份孤寂与幽静之美,此时竹林里别无他人,只有月亮这位千古作伴的亲密朋友。这首诗充满了禅意,说明王维的生命既丰富,洋溢着自在的喜悦与生趣,然而他又活在一片空寂中。我们再看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傍晚,诗人乘坐的小舟停泊在烟雾朦胧的江边,暮霭中引起一阵因孤寂而生发的愁绪,与他为伴的不是家人和朋友,而能与他对谈解愁的是水,是水中的月亮。这首诗的主体意象是水和月,诗眼是一个“愁”字,所以我特意在解构新作中加上“远处的箫声”这一情节。对古典诗传承的另外一项,乃在如何寻回那失落已久的古典诗意象的永恒之美,且看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不但富于想象空间,境界开阔而情意真切,且由于成功地捕捉到景物之神,经营出空灵的意象,完成了一种超越时空、万古常新之美的创造。这首诗的空间处理得极好,李白采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尤其后两句的意象就像电影镜头一格格地推进:孤帆载着老友远去,渐渐没入杳不可见的天际,眼中只见浩浩的江水,胸中却激荡着悠悠不尽的离愁。当然,新作与原作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本,解构之后的新作可能失去原作中的某些东西,但也可能添增了一些原作中所没有而又必须的东西。解构一首诗虽意味着一首诗的再创,但这种再创并非对原作的全部否定,其整体结构是崩塌了,而其中的“神”却可以透过特别的指涉和暗示所形成的另一种有机形体呈现出来。希望透过历代各种不同的解读、诠释、评析,使古典诗的艺术生命得以持续成长,不断丰富,以证明诗艺术的超越性和永恒性。(节选自洛夫的《唐诗解构·自序》,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典文学的优质元素,外来新兴美学思想,对文学的正常生长与茁壮都是不可或缺的。B.“中国之神”深藏于唐诗中,因长时间的封闭造成了僵化,“解构”使之获得重生。C.有人认为,所有文化体系都可以被怀疑,被解构,这是人类文化演进的必然过程。D.唐诗再创作会导致原作整体结构的崩塌,可能会失去原作的东西,或被增添必须的东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旧体诗的重新诠释和再创造,由此产生了现代语言表述方式、全新的意象与节奏。B.作者难忘古典文学的内敛蕴藉、简洁练达,或许是部分新文学作品在这方面有所欠缺。C.当今社会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让人们重新思考古典诗中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D.为了表现愁的情绪,作者在解构孟浩然《宿建德江》时加上“远处的箫声”这一情节。3.下列选项,最能支撑“在古典诗中人与自然关系和谐”观点的一项是()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D.“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借鉴材料第7段对李白诗的评点,分析李商隐《锦瑟》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意象美。【答案】1.B2.A3.C4.①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眼泪,蓝田日暖玉石精气化作青烟,此联充满了瑰丽的想象。②沧海鲛泪的场景具有阔大的寂寥之感,蓝田日暖则有温暖而朦胧的欢乐,此联意象是神奇、空灵的,只可意会不可言说。③李商隐一方面欣赏其高旷宁静,另一方面又感伤于凄寒孤寂:复杂难言的怅惘之情溢于言表。【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因长时间的封闭造成了僵化”错误。从原文“我认为这个‘中国之神’就深藏于唐诗中,而唐诗中的神奇、神性、神韵却长期封闭在僵化的格律中,‘解构’的作为就是对唐诗中‘神’的释放,也可说是一种变形的重生”来看,是唐诗中的神奇、神性、神韵长期封闭在僵化的格律中,而不是“因长时间的封闭造成了僵化”,选项强加因果。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对旧体诗的重新诠释和再创造,由此产生了现代语言表述方式、全新的意象与节奏”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无疑的,这是一种对旧体诗的重新诠释和再创造,一种试以现代语言表述方式、全新的意象与节奏,来唤醒、擦亮、激活那曾被蔑视、摧毁、埋葬的旧传统,并赋予新的艺术生命”,“一种试以现代语言表述方式、全新的意象与节奏”是对旧体诗的重新诠释和再创造的方式或途径,不是“对旧体诗的重新 诠释和再创造”产生的结果。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在古典诗中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作者认为:古人反映在诗歌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大体说来,中国古典诗中大多有道家自然主义的色彩,田园诗在古典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这类诗都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境界,一种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C.用“明月”“清泉”“松”“石”等景物,渲染了一片清澈澄明的境界,符和这一特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不但富于想象空间,境界开阔而情意真切,且由于成功地捕捉到景物之神,经营出空灵的意象,完成了一种超越时空、万古常新之美的创造。这首诗的空间处理得极好,李白采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尤其后两句的意象就像电影镜头一格格地推进:孤帆载着老友远去,渐渐没入杳不可见的天际,眼中只见浩浩的江水,胸中却激荡着悠悠不尽的离愁”可知,可以从意象的选择、意境以及表达的情感角度分析《锦瑟》的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眼泪,蓝田日暖玉石精气化作青烟,此联充满了瑰丽的想象。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鲛人泣泪,颗颗成珠,沧海鲛泪的场景具有阔大的寂寥之感;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蓝田日暖则有温暖而朦胧的欢乐,此联意象是神奇、空灵的,只可意会不可言说。对于诗人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复活(节选)【俄】列夫·托尔斯泰玛丝洛娃走到门口,她的脸红红的。她很带劲儿地在看守后面走着,并且不住地笑着,摇晃着脑袋。她一看到典狱长,就带着惊恐的神气盯住他,但立即就恢复常态,并且又快活又带劲儿地同聂赫留朵夫打招呼。 “您好。”她拉长了声音说,并且笑盈盈地使劲握了握他的手,不像上一次那样了。“我是带了状子来让您签名的。”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看着她迎接他的那种带劲儿的样子,感到有点儿奇怪。“好的,签名也可以。什么都可以。”她笑盈盈地眯着一只眼睛说。他告诉她怎样签名,签在什么地方。她很用心地拿笔蘸了蘸墨水,轻轻抖了抖,便写上自己的名字。“再没有别的什么了吧?”她忽而看看聂赫留朵夫,忽而看看典狱长,忽而把笔放在墨水缸上,忽而放在纸上,一面问道。“我有些话要对您说说。”聂赫留朵夫说着,接过她手上的笔。“好,请您说吧。”她说过这话,忽然好像是想起了什么心事或者想睡觉,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典狱长站起来,走了出去,于是剩下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了。她坐在桌子的一边,聂赫留朵夫坐在她对面的另一边。这间屋里很亮,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在近距离内看清了她的脸,看到了她眼角和嘴边的皱纹和浮肿的眼皮。他比以前更怜惜起她来。他开口说:“要是这状子不顶事,那咱们就告御状。凡是能做的,咱们都要做到。”“是啊,要是以前有个好律师就行了……”她打断他的话说。她笑了起来。“那时候要是大家知道我跟您认识,就大不一样了。可结果怎样呢?都把我当成小偷了。”“她今天多么怪呀。”聂赫留朵夫想道。他正要说说心里话,可是她又说起来。“我有一件事要对您说说。我们这儿有一个很好的老婆子,说真的,大家简直都感到吃惊。这样好的老婆子,可是平白无故坐起牢来,她坐牢,儿子也坐牢。大家都知道他们没有罪,可是有人控告他们放火,所以就坐了牢。她听说我认识您,”玛丝洛娃转动着脑袋,看着聂赫留朵夫说,“她就说:‘你对他说说,让他把我儿子叫出来,我儿子会一五一十地讲给他听。’她儿子姓敏绍夫。怎么样,您能办一办吗?说真的,她可是一个好得不得了的老婆子呀,很明显是冤枉的。您就行行好,帮她操操心吧。”她说着,一会儿看看他,一会儿垂下眼睛笑笑。“好的,我去办,问问是怎么一回事儿。”聂赫留朵夫说着,看着她那种大大咧咧的样子,心中觉得诧异。“不过我想和您谈谈自己的事。您记得上次我对您说的话吧?”他说。“您说了很多呀。上次您说什么来着?”她一面说,一面不停地笑,转悠着脑袋,一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转到那边。“我说过,我来请求您饶恕我。”他说。“哎,怎么啦,老是饶恕呀,饶恕,一点儿也用不着……您最好是……”“我说过我要弥补我的过错,”聂赫留朵夫继续说,“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用行动来弥补。我决定和您结婚。” 她脸上流露出惊骇的神气。她那斜视的眼睛呆住了,像是在看他,又像不是在看他。“这又是为什么呀?”她恶狠狠地皱着眉头说。“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才对得起上帝。”“怎么又把什么上帝搬出来啦?您说的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上帝?什么上帝?当初您要是记着上帝就好啦。”她说过这话,就张大了嘴,不说了。聂赫留朵夫这时才闻到她嘴里有一股浓烈的酒气,于是明白了她兴奋的原因。“您安静一点儿。”他说。“我没有什么安静不安静的。你以为我醉了吗?我就是醉了,也明白我说的是什么,”她忽然很快地说起来,并且满脸涨得通红,“我是苦役犯,原来是……您是老爷,是公爵,用不着来沾我,弄一身脏。你去找你们那些公爵小姐好啦,我的身价是一张十卢布的红票子。”“不论你说得多么难听,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着,小声说,“你想象不出,我觉得对不起你,心里有多么难受……”“‘我觉得对不起你……’”她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那时候你倒不觉得,却塞给我一百卢布。那就是你出的价钱……"“我知道,知道,可是现在究竟该怎么办呢?”聂赫留朵夫说,“现在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又说了一遍。“我说到做到。”“可是我说,你做不到!”她说着,大声笑了起来。“卡秋莎!”他说着,就去摸她的手。“你走开,别摸我。我是苦役犯,你是公爵,你用不着到这儿。”她气得一张脸变了颜色,叫了起来,一面把手从他手里往外抽。“你是想拿我来拯救你自己。”她继续说着,急不可待地要把心中一股怨气全吐出来。“你今生拿我寻欢作乐,来世还要拿我来拯救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一副又肥又丑的嘴脸。你走川,走开!”她“腾”地站起来,嚷道。玛丝洛娃又坐了下来,垂下眼睛,两只小手交叉着手指头紧紧攥在一起。聂赫留朵夫站在她旁边,不知如何是好。“你不相信我。”他说。“您说要和我结婚,这永远办不到。我宁可上吊!就这样。”“我反正还是要为你出力。”“哼,那就是您的事了。不过我一点也用不着您。我这是对您说老实话。”她说,“可我当初为什么没有死掉呀?”她又说了一句,并且像诉苦似的哭了起来。聂赫留朵夫说不出话来了,因为她的泪水挑动了他的泪水。她抬起眼睛看了看他,就好像感到吃惊似的,并且用头巾擦起脸上流着的泪水。 这时看守又走过来,提醒说,分手的时间到了。玛丝洛娃站起身来。“您现在很激动。要是能行的话,我明天再来。您考虑考虑吧。”聂赫留朵夫说。她什么也没有说,也没有看他,就跟着看守走出去了。(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开头反复写玛丝洛娃“带劲儿”的举止,是因为聂赫留朵夫信守承诺帮助她上诉,使她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B.玛丝洛娃不顾自身处境,为同监狱的老婆子求助聂赫留朵夫,从中可见她善良的本性,这也为她的“复活”提供了可能性。C.玛丝洛娃经历和同监狱的老婆子被控纵火都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底层人民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D.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提出要与她结婚时,她十分愤怒,并当场发泄着自己心底的痛苦,这是她精神转变的征兆。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玛丝洛娃“眯着一只眼睛”,为讨好聂赫留朵夫而故作妩媚,说明她此时并不相信他上一次探监时所表达的愧疚。B.在两人激烈冲突前,玛丝洛娃为监狱老婆子向聂赫留朵夫请求帮忙的情节,舒缓了小说的节奏,使叙述张弛有度。C.玛丝洛娃的强烈不屑与聂赫留朵夫的态度形成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出玛丝洛娃得过且过、安于堕落的心理。D.作者多次用“笑”刻画玛丝洛娃的心理,如写她“大声笑了起来”,表现她对聂赫留朵夫承诺的不信、不屑以及内心的痛苦。7.聂赫留朵夫在与玛丝洛娃的交谈中,称呼由“您”转到“你”,再转换到“您”。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试简要分析。8.有人认为《复活》体现了托尔斯泰的理念——“道德的自我完善”。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5.A6.C7.①开始称“您”表现了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尊重,是一种礼貌的表现。②称呼由“您”转为“你”表现了聂赫留朵夫焦急的心理,迫切地希望玛丝洛娃能给予他赎罪的机会。③最后称呼又转为“您”表现了聂赫留朵夫希望传递真诚与尊重的心理。8.①聂赫留朵夫因为自己造成了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所以决心赎罪,表明他仍存悲悯与担当。②玛丝洛娃虽身陷牢狱,但依然为老婆子寻求聂赫留朵夫的帮助,表明她不失善良的本心。 ③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与她结婚的请求,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怒与激烈的反抗,表明她仍有自尊。【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A.“是因为聂赫留朵夫信守承诺帮助她上诉,使她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错误。从原文“聂赫留朵夫这时才闻到她嘴里有一股浓烈的酒气,于是明白了她兴奋的原因”来看,玛丝洛娃“带劲儿”的举止,是因为她喝了酒,且此时玛丝洛娃并未相信聂赫留朵夫。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赏析的能力。C.“更加鲜明地表现出玛丝洛娃得过且过、安于堕落的心理”错误。玛丝洛娃不是得过且过、安于堕落,而是因为她曾经被聂赫留朵夫伤害过,很难再信任他。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由“‘我是带了状子来让您签名的。’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看着她迎接他的那种带劲儿的样子,感到有点儿奇怪”可知,开始称“您”表现了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尊重,是一种礼貌的表现。由“‘您安静一点儿。’他说”“‘无论你说得多么难听,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着,小声说,‘你想象不出,我觉得对不起你,心里有多么难受……’”可知,称呼由“您”转为“你”表现了聂赫留朵夫焦急的心理,迫切地希望玛丝洛娃能给予他赎罪的机会。由“‘您现在很激动。要是能行的话,我明天再来。您考虑考虑吧。’聂赫留朵夫说”可知,最后称呼又转为“您”表现了聂赫留朵夫希望传递真诚与尊重的心理。【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小说意蕴的能力。由“这间屋里很亮,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在近距离内看清了她的脸,看到了她眼角和嘴边的皱纹和浮肿的眼皮。他比以前更怜惜起她来”“‘我说过,我来请求您饶恕我。’他说”“‘我说过我要弥补我的过错,’聂赫留朵夫继续说,‘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用行动来弥补。我决定和您结婚。’”可知,聂赫留朵夫因为自己造成了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所以决心赎罪,表明他仍存悲悯与担当。由“怎么样,您能办一办吗?说真的,她可是一个好得不得了的老婆子呀,很明显是冤枉的。您就行行好,帮她操操心吧”可知,玛丝洛娃虽身陷牢狱,但依然为老婆子寻求聂赫留朵夫的帮助,表明她不失善良的本心。 由“怎么又把什么上帝搬出来啦?您说的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上帝?什么上帝?当初您要是记着上帝就好啦”“您说要和我结婚,这永远办不到。我宁可上吊!就这样”可知,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与她结婚的请求,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怒与激烈的反抗,表明她仍有自尊。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材料二书契之兴,肇乎中古,绳文鸟迹,不足可观。末代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夸尚,竞其工拙。……子云近世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虽秃千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谷之皮,敛无半分之骨。以兹播美,非其滥名耶?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真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选自李世民《王羲之传论》)材料三王右军(羲之)与谢太傅(安)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指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选自《世说新语》)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 B.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C.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D.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彭殇”意为寿命的长与短,“彭”指道教中以长寿著称的彭祖,“殇”指未成年就夭折。B.“区区”在文中的意思是“愚拙,没见识”,和《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的“区区”意思相同。C.“手足胼胝”也作“胼手胝足”,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在文中用以形容大禹劳动的艰辛,操劳不断。D.“垒”,在文中指古代军中作防守用的墙壁,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垒西边”的“垒”意思相同。1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谈到有人喜欢清谈,有人好纵情山水,但当他们面对死生大事时,都会不由得感慨万千,心生悲痛之感。B.王羲之认为无论寿命长短最终都会走向尽头,生死本来就是虚诞的,显得悲观感伤;不同于材料三中他的积极态度。C.唐太宗运用对比、比喻等手法,批评近代书法家名不副实,浪得虚名,称赞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D.王羲之认为清谈误国,文风浮华妨碍大事,应效仿大禹和文王之勤勉;谢安则以秦朝二世而亡为例表达不同意见。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2)以兹播美,非其滥名耶?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13.三则材料反映了王羲之的不同侧面,请分点概括。【答案】9D10.B11.B12.(1)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之间已经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2)凭着这样的书法来扬名显声,岂不成了虚名吗!以上这几位书法家,都是名声超过了他们的实际。13.①生活态度:参悟生命哲理,追求平和旷达。②书法艺术:自成一家,尽善尽美。 ③政治思想:积极入世,反对虚谈废务。【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细细观察他的书法点画精工,布局巧妙,有如烟浓露结,笔形似断而实连;又象凤飞龙绕,字体似斜而实正。把玩它不觉厌倦,观赏它不知头绪。“点曳之工”和“裁成之妙”做“观”的宾语,结构一致,中间要断开,可以排除AB;“若断而还连”并列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C。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正确。B.“在文中的意思是‘愚拙,没见识’”“意思相同”错误。“区区”:不重要。句意:其余那些小人物,有什么值得评论呢!/“区区”:愚拙,没见识。句意:你怎么这样狭隘固执!可见,两句的“区区”意思不同。C.正确。D.正确。“故垒西边”句意:那旧营垒的西边。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王羲之认为……生死本来就是虚诞的,显得悲观感伤;不同于材料三中他的积极态度”错误。“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说: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王羲之坦然承认生命的短暂,但又看到了生和死的本质的不同,人不能庸庸碌碌如行尸走肉般地生,应该让自己的生命空间充实丰盈,体现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向”,过去;“俯仰之间”,转瞬之间;“以”,因为;“兴怀”,引发心中的感触。(2)“兹”,这样的书法;“播美”,传扬美名;“数子”,这几个人;“誉”,名声;“其实”,他们的实际。【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可知,生活态度上,他参悟生命哲理,追求平和旷达。从“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可知,书法艺术上,他自成一家,尽善尽美。从“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可知,政治思想上,他积极入世,反对虚谈废务。参考译文:材料一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材料二文字的产生,开始于中古黄帝时代,当时那些结绳记事和摹仿鸟兽之迹的原始文字,实在很不中看。商周以后,人们舍弃古朴的书法,极力追求华美的文字。大家铺纸运笔,争着以字体的华丽相标榜,以笔画的美丑相竞赛。……萧子云出于近代,在江南很有声名,但他的书法只能说写得成字,没有一点男子汉的刚劲气势,一行一行就象春天的蚯蚓萦绕,一字一字恰如秋天的长蛇盘结。这种书体象王濛那样姿容秀丽无男子气,象徐偃那样有筋而无骨,使他写秃上千只兔子毛制成的笔,聚集所写的字也没有一笔能见到字的筋;即使他写尽上万株谷树皮制成的纸,收拢所写的字也没有半分能见到字的骨。凭着这样的书法来扬名显声,岂不成了虚名吗!以上这几位书法家,都是名声超过了他们的实际。 所以广泛考察古今书坛,研习书法最为精妙,达到尽善尽美,只有王羲之一人啊!细细观察他的书法点画精工,布局巧妙,有如烟浓露结,笔形似断而实连;又象凤飞龙绕,字体似斜而实正。把玩它不觉厌倦,观赏它不知头绪,心中仰慕,手上临摹,我只是推崇王羲之一个人罢了。其余那些小人物,有什么值得评论呢!材料三王右军(王羲之)与谢太傅(谢安)一道登上冶城。谢太傅潇洒地凝神遐想,有超世脱俗的神态。王右军对他说:“夏禹为国事辛劳,连手脚都长满了老茧;周文王忙得无法按时吃饭,每日里没有一点儿空闲的时间。如今整个国家都处于战乱之中,人人都应当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一味空谈而荒废政务,崇尚浮夸无物的文章而妨害国事,恐怕不是现在该做的事吧!”谢太傅回答说:“秦国任用商鞅,只传两代就灭亡了,难道也是清谈导致的祸患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拟行路难(其四)[南北朝]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4.下列选项中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照以水流四方比喻因出身而贵贱不同,反映了当时门阀制度的黑暗。B.“行”“叹”“坐”,鲍诗用三个词描写诗人坐卧不宁、寝食难安的状态。C.李白面对清酒珍馐无心进食,因为挂念着跋山涉水,去实现心中远大的理想。D.李诗反复出现“行路难”,并提出路在何方的疑问,表现了诗人的彷徨和痛苦。15.李诗从情感到技巧都对鲍诗有所借鉴,也有所创新,请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情感方面:李诗和鲍诗一样都借“行路难”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但李诗最后一句“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的是积极追求、乐观的精神,而鲍诗则一以贯之,都是无奈、悲愤的情感。②技巧方面:李诗和鲍诗一样都有直接抒发内心无奈、抑郁、悲愤之情的语句,而且都通过比兴(比喻)手法如“泻水置平地”“冰塞川”“雪满山”言说仕途不易;但李诗还借吕尚、伊尹的典故来抒情,“直挂云帆济沧海”则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这些都是李诗的创新。【解析】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因为挂念着跋山涉水,去实现心中远大的理想”错误,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情感方面,鲍诗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最后凝聚成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社会现实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难进的地步了。鲍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传达出了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李诗“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可见,从情感方面看,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李诗最后一句“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的是积极追求、乐观的精神,而鲍诗则一以贯之,都是无奈、悲愤的情感。技巧方面,从鲍诗“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和李诗“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知,李诗和鲍诗一样都有直接抒发内心无奈、抑郁、悲愤之情的语句;鲍诗在“泻水置平地”中,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此处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李诗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可见,都通过比兴(比喻)手法如“泻水置平地”“冰塞川”“雪满山”言说仕途不易。但李诗还借吕尚、伊尹的典故来抒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说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钓鱼时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 加了信心。而李诗的“直挂云帆济沧海”,则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些都是李诗的创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拟人和通感手法形神兼备地描写了箜篌乐声的神奇美妙。(2)司马迁评价《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屈原描写寻常事物能传递极大的旨趣,列举近事却能表达深远的意思。(3)《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陆游表面写了闲适恬静的境界,其实隐含着无限的感慨和牢骚。(4)李白《将进酒》运用比喻形象地表达人生短暂、岁月易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昆山玉碎凤凰叫②.芙蓉泣露香兰笑③.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④.举类迩而见义远⑤.矮纸斜行闲作草⑥.晴窗细乳戏分茶⑦.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⑧.朝如青丝暮成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凤,凰,芙,蓉,指,迩,乳,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变身古装侠客,拍摄科幻大片,变装民族服饰……近段时间以来,多地文旅局长“披挂上阵”,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助力。文旅局长们或美、或飒、或奇的生动演绎的背后是看得见的自然风景和沉淀下的人文风情。这些①的宣传方式,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日渐丰富。在合力共促下,原来“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景点变得热门,“出圈”的文旅宣传犹如催化剂,把吸引游客的关注力变成了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但是前不久,有网友投诉了康定一酒店,引起广泛关注。这无疑对各地是一种警示,宣传推广再花心思,如果服务没有跟上,也不能把网络上的流量转化为拉动发展的人气。好的口碑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需要②,而且创意宣介、服务品质一样都不能少。各地既要在宣传上推陈出新,更要在服务上③,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回去了愿意再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 展提供强大助力。17.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18.以“文旅局长们进行了生动演绎”为开头,把文中画横线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文旅局长们进行了生动演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指出画波浪线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7.①别出心裁(别具一格)②日积月累③精益求精18.示例:它们或美、或飒、或奇,这演绎的背后,是看得见的自然风景和沉淀下的人文风情。(或:它们或美、或飒、或奇,背后有看得见的自然风景,还有沉淀下的人文风情。)19.示例:①化用/引用,“藏在深山人未识”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的“养在深闺人未识”,意指不为人知景点的审美潜质;②比喻,将“出圈”的文旅宣传比作催化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创新的文旅宣传方式对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做法的认可和赞赏;③拟人,“藏在深山人未识”的“藏”字赋予景点以人格化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点的隐蔽、不为人知晓的特点。【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结合后文“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日渐丰富”可知,此处说宣传方式很有特点,可填“别出心裁”“别具一格”。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②对应“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则是需要的时间长,可填“日积月累”。日积月累:指一天天地不断积累。③对应“在宣传上推陈出新”,此处指要在服务上变得更好,可填“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表示要求极高。【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以“文旅局长们进行了生动演绎”为开头,则后文应为演绎的具体情况,“或美、或飒、或奇”即为演绎的具体情况,加上主语放在后面;后承“演绎的背后是看得见的自然风景和沉淀下的人文风情”,可改为两个短句“演绎的背后,是看得见的自然风景和沉淀下的人文风情”或者“背后有看得见的自然风景,还有沉淀下的人文风情”。整合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藏在深山人未识”化用(引用)了白居易《长恨歌》的“养在深闺人未识”,比喻事物地处偏僻或处于较为封闭状态,其风采、价值、魅力等还不被外界所了解。此处意指不为人知景点的审美潜质;“‘出圈’的文旅宣传犹如催化剂”运用比喻修辞,本体为“‘出圈’的文旅宣”,喻体为“催化剂”,比喻词为“犹如”。催化剂起推动作用,将“出圈”的文旅宣传比作催化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创新的文旅宣传方式对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做法的认可和赞赏;“藏在深山人未识”运用拟人修辞,“藏”字赋予景点以人格化的特点,暗含景点被发现的渴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点的隐蔽、不为人知晓的特点。(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身体质量指数(BMI),对积极健身或减肥的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很多人都采用BMI指数来确定自己的肥胖。实际上,BMI是一个数学公式,即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一般而言,当一个人的BMI超过30时,通常被认为是肥胖;BMI在25~30kg/m²之间,被视为超重;BMI在20~24.9kg/m²之间,①;BMI低于20,则体重过低。尽管BMI是衡量肥胖最常用的指标,多数情况下也简单易行,但其局限性同样突出,如果仅依靠它来判断肥胖与否,②。这是因为,同样大小的肌肉与脂肪相比,肌肉的质量比脂肪重。所以拥有高肌肉量和低脂肪量的人的BMI指数可能与几乎没有肌肉但脂肪组织含量高的人相同,不了解这一点的人往往会对肥胖程度产生误解。其实,测量体脂率(即脂肪质量占体重的比率)能更准确地衡量肥胖。测量体脂率的方法很多,包括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水下称重法、X射线断层扫描等,但对硬件、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甚高。相比之下,③。而且日常生活中对高精确度的需求并不十分强烈,因此在简单好用与精确可靠之间,人们往往需要找到平衡点。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作修改,然后完整地抄写在答题纸上。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0.身体质量指数(BMI),对积极健身或减肥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很多人都采用BMI指数来确定自己肥胖与否。21.①体重正常②并不可靠(并不科学)③使用BMI指数更好操作【解析】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对……”改为“对……来说”。二是一面对两面。“确定自己的肥胖”改为“确定自己肥胖与否”。【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前后文“BMI在25~30kg/m²之间,被视为超重”“BMI低于20,则体重过低”可推断,“BMI在20~24.9kg/m²之间”体重应是正常的,故可填写“体重正常”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根据“尽管BMI是衡量肥胖最常用的指标,多数情况下也简单易行,但其局限性同样突出”可知,如果仅依靠BMI来判断肥胖与否是不科学的,故可填写“并不可靠(并不科学)”之类的句子。第③空,根据“测量体脂率(即脂肪质量占体重的比率)能更准确地衡量肥胖。测量体脂率的方法很多,包括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水下称重法、X射线断层扫描等,但对硬件、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甚高”可知,虽然测量体脂率能更准确地衡量肥胖,但是对硬件、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甚高;“相比之下”是“使用BMI指数”与“测量体脂率”进行比较,且根据下文“简单好用与精确可靠之间”可知,BMI指数操作更简单,故可填写“使用BMI指数更好操作”之类的句子。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今社会,在汽车、地铁、公园等场所,随处可见人们借助手机阅读的现象。有人说,这是碎片化的“浅阅读”,难以让阅读者有真正的收获。有人说,在快节奏的时代,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也有人认为,阅读的深度、效果,与阅读工具和时长没有必然关系,而取决于阅读的内容和阅读者的态度。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观点。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浅阅读,有何不可? 社会进步总带着阵痛,但我却宁要它进步了才好。——鲁迅 当今时代,随着手机等移动端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悄然发生着改变,阅读浅易内容的“浅阅读”的产生和扩张,越来越多的人站起来反对会“毁掉专注力”的浅阅读。 在当今信息时代,我认为,与其对浅阅读喊打喊杀,不如淡然待之,并加以好好利用。 现在是快节奏的时代,世界正日新月异地前进着,各种新想法、新思考就如火石上迸发的电光,繁多而灿烂。而在浅阅读之下,这些新思想能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在信息蛛网中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样,在浅阅读的帮助下,这些想法能很快被人认为或接受,可以说,浅阅读在活跃人的思想方面,在推动促生新思想方面,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而与之相对应的深层阅读,未必就适合所有人以及时间和地点。 不仅是催发作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浅阅读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无论是在地铁飞机,还是路边公交站人行道,都常常能看到低首阅读的人们。毫无疑问,在这种零碎的时间里,要好好利用,自然不可能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但无论是需要时间短,耗费精力少的浅阅读却可以更合理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让人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与经验。而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整块的长的时间越来越趋于碎片化,人们越来越只能从碎片的时间中休息与阅读。那么,浅阅读就更加会占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时间,取代深阅读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习惯。 而对于反对者,他们认为浅阅读把人们的大脑变成信息的跑马场,毁掉人们的专注力。我认为,从长远的时间轴上看,这是可笑的。就像认为汽车出现会使人的脚退化,袋子的出现会使人的手退化,帽子的出现会使人的头发退化一样,如今这一些担忧早已消失,那么与之相似的对浅阅读的担忧,不也是毫无理由与根据的吗?既然知道了浅阅读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并且知道人终究是回不到过去的,那么,何不更加正确地看待浅阅读呢?所幸的是,虽然有这些反对之音,人们还是在一点点地接受浅阅读,浅阅读也更加向读得深刻的名著书籍方面发展。我相信,在未来,浅阅读终究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使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由人们借助手机阅读引出“浅阅读”这一概念,然后主要针对“阅读”发表了几种观点。从材料来看,第一种观点认为碎片化的“浅阅读”,阅读者难有真正的收获;第二种观点则人为碎片化的阅读也算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第三种观点则认为,阅读的内容和阅读者的态度决定阅读的深度和效果。也就是说,你在写作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进行阐述。比如,如果你选择第一种观点,则可以对碎片化的“浅阅读”有什么样的危害进行阐述,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就是说,怎么阅读更有效果。如果选择第二种观点,则可以从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符合现代社会节奏,同时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实现化零为整,让时间价值最大化。如果选择第三种观点,则需要从阅读的内容及阅读者的态度入手,重点阐述阅读的内容和阅读者的态度对于阅读的深度和效果有什么样的作用。写作时,选择其中任何一种观点都可以,最好不要把其中的两种或三种观点糅在一起论述,这样容易论述不深入。 写作时可以采用驳论式,比如想选择第二种观点,可以先批驳有人认为碎片化的“浅阅读”让读者没有真正的收获;然后再论述碎片化阅读的好处,这里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但要注意言之成理;最后再重申观点。立意:1.碎片化“浅阅读”要不得。2.碎片化阅读也会让人有收获。3.只要想读,在哪读怎么读都会有收获。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周边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7-12 07:39:01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3.3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