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课件(部编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5

2/45

3/45

4/45

剩余4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读鲁迅先生的书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品尝后感觉味道浓郁香醇。认真阅读,仔细品味,会有很多收获。今天,让我们共同阅读《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与同学分享读书的收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CONTENTS教学目录走近作者01作品简介02人物形象03艺术特色04精彩片段05真题演练06自主阅读推荐07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走近作者鲁迅 鲁迅没有写过故作姿态、无病呻吟的作品,也没有写过吟风弄月、顾影自怜的作品,更没有写过哗众取宠、欺世盗名的作品。他的作品的主题,就是通过文艺的手段,改造国民的精神。 毛泽东: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郭沫若: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名人评鲁迅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创作于1926年,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1926年,北洋军阀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作品简介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目录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 1.《狗·猫·鼠》鲁迅先生在文中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已捉到的猎物,总是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我”以为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隐鼠。文章借“猫”这种动物,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时代中国儿童的可怜处境。 4.《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中是一个节日。文章通过记述“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无常是作者儿时在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到的一个形象,是一个具有人情味的鬼。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知识的心理及天真幼稚、自由欢乐的特点。 7.《父亲的病》文章重点回忆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这篇文章主要回忆了鲁迅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主要记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赞扬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0.《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断,描述了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人物形象长妈妈 在《五猖会》中,鲁迅塑造的“父亲”形象似乎不近人情。父亲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使孩子深受打击,留下心理阴影。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父亲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藤野先生 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坦率正直。有一颗爱国心,有进步思想,追求自由平等。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于是经常借酒消愁。最后死于非命。范爱农 寿镜吾先生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严而可亲的人。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他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一个比较好的老师。寿镜吾 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衍太太更多人物形象见《教材帮》 ⑴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常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作者鲁迅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艺术特色返回 ⑵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⑶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⑷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等等。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阿长与<山海经>》节选精彩片段 赏析:“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这个描写形象生动,可以说是这篇散文最经典的细节。“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这一大一小、一“主”一仆的夜间细节使长妈妈的性格凸显出来。 《琐记》节选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赏析:衍太太一开始给“我”的印象是“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是好的。”但后来我逐渐发现衍太太很丑恶、很会捉弄人。比如怂恿我们吃冰,比如一面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来变卖,一面放出流言诬“我”已经行窃。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啰——”他说。《范爱农》节选 赏析:作品开篇先写自己对范爱农的憎恶,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运用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如:“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突出范爱农冷峻、孤傲、怪僻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如“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啰”,突出范爱农孤傲、倔强的性格特征。 2020∙福建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3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鲁迅《朝花夕拾》)真题演练 “我”因什么事“急急诵读”?事后“我”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请简要概括。【答案】“我”渴望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强迫背书;“我”背完书后去看五猖会的情绪没有原来那么高。 自主阅读推荐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孙犁”为笔名。河北安平人,现当代作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著有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白洋淀纪事》【作者作品】 《白洋淀纪事》是作家孙犁的集大成之作。是描写抗日时期的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并与当地地主等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小说散文集,其中包括《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的苇》等篇。孙犁通过对白洋淀人民生活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了战争年代民众对幸福和安宁的向往,用文学之美表达了普通人的心愿。【内容摘要】 1.《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她勤劳、能干,贤惠、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另外,她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主要人物】 2.《芦花荡》中的老头子这个老英雄不畏艰险、老当益壮。对革命,他尽心竭力,勇敢无畏。他虽然已将近六十岁,却像青壮年一样,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越的英勇的交通员。 【作者作品】《湘行散记》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代表作品主要有《边城》《长河》《从文自传》等。他晚年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研究史上的一页空白。 《湘行散记》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沈从文先生在此书中既描写了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哀戚,揭示了作者宏大的悲悯情怀,也为我们描摹出了一幅幅恬淡幽美安宁的画面,令人神往。作者用诗意浪漫的文字为我们刻画了落英缤纷的美景,刻画了军官、侠匪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内容摘要】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7-09 08:30:02 页数:45
价格:¥2 大小:5.0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