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十堰市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历史本试卷共6页,20题,均为必考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的儒生普遍主张十分之一的税率。如《春秋公羊传》言“什一行而颂声作”,孟子对此补充道:“轻(于十分之一)则大貉(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含贬义)、小貉,重则大桀、小桀。”这集中反映了孟子的()A.重农主张B.民本情怀C.中庸思维D.德治追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轻(于十分之一)则大貉(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含贬义)、小貉,重则大桀、小桀”结合所学可知,孟子认为统治者收高于十分之一的税,就像夏桀一样残暴,收低于十分之一的税,就像少数民族政权一样,不利于国家发展,主张统治者要收赋税时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结合所学可知,中庸思想主张处理事情不偏不倚,认为过犹不及,因此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中庸思维,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低税收,不是重视农业,排除A项;材料更多的是强调孟子主张税收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而不是民本思想,排除B项;儒家的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东汉后期,太学生联合世族官员结为“部党”,借助儒家伦理大肆营造舆论,开展反对宦官擅权的政治斗争,时称“党人清议”,最终遭到镇压。东汉时期的清议运动()A.塑造了清正舆论环境B.折射出政坛的黑暗腐朽C.客观上使外戚势力崛起D.凸显了儒学的教化功能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清议”是东汉末年太学生联合世族官员为打击宦官专权而进行的抨击朝政的活动,主要与政治有关,折射出宦官专权下政坛的黑暗腐朽,B项正确;据材料“最终遭到镇压”可知,清议运动没能塑造清正的舆论环境,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外戚势力崛起不是清议运动促成的,排除C项;据材料“借助儒家伦理大肆营造舆论”可知清议运动体现了儒学的教化功能,但不是材料的主要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3.宋孝宗多次诏令各地官员劝民种麦,然而有地方官员不时上奏“湖南一路唯衡、永等数郡宜麦……望止谕民以时播种”“民有麦田,虽垦无种……江、浙旱田虽已耕,亦无麦种”。由此可知,南宋初年的劝民种麦政策()A.改变了居民饮食结构B.旨在满足皇帝的喜好C.缺乏有效的实施保障D.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宋孝宗多次诏令各地官员劝民种麦,......民有麦田,虽垦无种……江、浙旱田虽已耕,亦无麦种”可知,国家要求各地官员劝民种麦,但是地方官员上奏说,人们有麦田、旱田,但是没有麦种,说明南宋初年的劝民种麦政策缺乏有效的实施保障,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劝民种麦,没有描述饮食结构信息,排除A项;劝民种麦政策目的是增加粮食产量,稳固国家统治,而非皇帝喜好,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劝民种麦政策,没有提及土地的利用率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4.明成祖创建内阁,赋予其“直接服务于决策的议政咨询权”,但这种权力并非内阁所独有,大小臣工皆可进言,如明孝宗疏远阁臣,政事多与部院大臣相商。明朝实施内阁制意在()A.宣扬家国一体B.实现分权制衡C.恢复宰相职权D.巩固皇权专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明朝赋予内阁议政咨询权的同时,也允许大小臣进言,意在防止内阁权势过大,进而巩固皇权专制,D项正确;家国一体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这内阁制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其他机构制衡内阁,排除B项;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并没有恢复其职权,排除C项。故选D项。 5.1898年,慈禧发动的戊戌政变强行中断了“百日维新”的进程;1901年,以清末统治集团推行了比维新派所涉及的范围更广的“新政”,仍以失败告终。这两场改革()A.表明清政府的立场反复无常B.客观上促进了革命运动发展C.得到了先进领导阶层的领导D.均因列强的干涉而走向失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1901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得出主要结论:百日维新有思想启蒙作用,“百日维新”的失败,证明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走不通,促使资产阶级探索新的救亡道路,客观上促进了革命运动发展,据所学知识,新政没有缓和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所以,这两场改革客观上促进了革命运动发展,B项正确;清政府的立场始终是代表地主阶级,慈禧统治集团的做法都是为了巩固统治,排除A项;“百日维新”依靠封建皇帝,“新政”是清政府的自救,都得到先进领导阶层的领导说法错误,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百日维新”的失败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力量小,软弱妥协,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封建统治的实质,而只是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某些经济政策的公布,客观上为帝国主义输出资本创造了方便条件,这两场改革的失败与列强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6.中山装采用翻领和立领两种形制,外观简洁大方,穿着宽松适体、活动方便,口袋多且容量大,其制作过程也不需要缚胸衬等纯手工精加工工艺。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A.营造了追求西方时尚的社会风气B.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深度交融C.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D.促进了服饰文化平等化、大众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外观简洁大方,穿着宽松适体、活动方便,口袋多且容量大”“不需要缚胸衬等纯手工精加工”可知,中山装工艺简单、穿着适体、方便活动和携带物品,适合普通民众,促进了服饰文化平等化、大众化,D项正确;材料只是说了中山装的特点,方便普及,未体现社会出现追求西方时尚的社会风气,排除A项;据所学,中山装体现了中西文化融合,但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中山装适合普通民众,平等化、大众化,无法体现“深度交融”,排除B项;据所学,中山装上的四个口袋,包含着中华几千年文化的内涵,那就是“礼、义、廉、耻”,但材料未体现,所以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排除C项。故选D项。7.1920年9月至1922年年初,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 主义者展开了激烈论战。下表所示为他们对推翻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设想的主要观点对比。由此可知,这场论战()争论焦点无政府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政治制度反对一切强权和国家的束缚社会主义阶段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个人权利取消一切束缚,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社会的个人“绝对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自由是相对的经济建设反对生产方式集中化,主张立足基层的平均分配与和谐只有依靠集中统一的领导,才能使各地方各职业的生产保持均衡,在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A.带有强烈的爱国和救亡色彩B.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C.有利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分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9月至1922年年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论战,对推翻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批驳了无政府主义者绝对自由的观点,通过这次论战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阶级斗争学说,国家学说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利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C项正确;这次论战是为了改造中国,带有爱国和救亡色彩,但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有利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排除A项;据所学,在十月革命以后,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学习的方向逐渐地由传播西方的思想到学习马克思主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B项;这场论战开始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反映的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分歧,排除D项。故选C项。8.1938年夏,抗日根据地开始禁止法币在边区流通,但允许法币持有人在交易前按1:1的比例兑换成边币。1939~1940年,日伪攫取了大量法币,并在“大扫荡”之后向边区各县大量投放。自1941年起,边区政府规定,边区银行及税收机关只抛出法币,坚决拒绝将法币兑换为边币。边区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调整()A.阻断了国共经济合作B.适应了持久抗战需要C.缓解了通货紧缩压力D.提高了民众的购买力【答案】B 【解析】【详解】根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允许法币持有人在交易前按1:1的比例兑换成边币”、“边区银行及税收机关只抛出法币,坚决拒绝将法币兑换为边币”结合所学可知,日军“大扫荡”后,投放了大量法币,为减少金融秩序的混乱,边区政府调整了对法币的政策,适应了持久抗战需要,B项正确;边区政府调整了对法币的政策,是为了减少大量法币对根据地经济的损害,没有阻断国共经济合作,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通货紧缩,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边区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调整,不会提高购买力,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图所示分别为1949年、1952年中国5种类型制造业企业的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情况。据图可知,当时中国()注:图中1~5分别代表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合作社营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手工业。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B.国民经济的结构不断优化C.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D.生产资料公有化趋向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至1952年(中国)。根据材料“1949年、1952年中国5种类型制造业企业的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情况”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国营企业比重上升,私营企业比重下降,生产资料公有化趋向明显,D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排除A项;材料只有不同所有制比重变化情况,不涉及国民经济结构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10.古希腊城邦时代,贵族与平民联合起来对抗君王并取得胜利的事件时有发生。到公元前5世纪,独揽大权的君主淡出政治领域,但只有那些新兴工商业者的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城邦,才能通过反复斗争建立起民主政体。这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发展B.贵族和平民阶层的结盟C.小国寡民的城邦制环境D.君主专制的传统被颠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只有新兴工商业者的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城邦,才能建立起民主政体,可知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据材料“贵族与平民联合起来对抗君王”,而不是联合起来促使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未涉及小国寡民的城邦制环境,排除C项;据材料“独揽大权的君主淡出政治领域,但只有那些新兴工商业者的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城邦,才能通过反复斗争建立起民主政体。”可知,“君主专制的传统被颠覆”不是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因,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1.1531年,英格兰学者埃利奥特用自己的母语撰写了《统治者必读》一书,书中强调,在治理国家时,君主的智慧比权力更加有效。此书问世后即引起极大反响,在50年内被重印了6次。该书的畅销()A.顺应了民族国家兴起的潮流B.加快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转向C.为实施君主立宪奠定了基础D.说明王权已摆脱教会的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31年(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英格兰学者埃利奥特用本民族语言撰写书籍,强调君主智慧的重要性,引起极大反响,说明该书的畅销使得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增强,顺应了民族国家兴起的潮流,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证明人文主义思想的转向,且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中突出人的价值,排除B项;据材料“书中强调,在治理国家时,君主的智慧比权力更加有效”可知主张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无关,排除C项;加强王权只是该学者的主张,不能说明“王权已摆脱教会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12.“除纺织业外,金属加工业算是英国工业的主要部门了……这里很快就采用了蒸汽力,再加上实行了分工,结果使金属制品的生产费用降低了3/4。同时,从1800年到1835年,(金属制品的)输出量增加了3倍。”材料表明,当时英国()A.重工业发展进步明显B.科技与生产结合紧密C.工业化以出口为导向D.生产组织的形式多样【答案】A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0年到1835年(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金属加工业是英国工业的主要部门之一,采用了蒸汽力,实行了分工,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费用降低,金属制品的输出量增加,表明当时英国重工业发展进步明显,A项正确;据所学,科技与生产结合紧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金属制品的输出量增加,未体现“工业化以出口为导向”,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生产组织的形式多样”,排除D项。故选A项。13.自18世纪后期起,在中国(广州)、印度和英国之间形成了一种“三角贸易”局面。下表所示为中国广州公行贸易对英国和英属印度的进出口情况。这一局面的出现从侧面反映出()从广州进口的主要货物出口到广州的主要货物英国茶叶(占贸易总额的90%到95%)、生丝、瓷器、大黄、漆器和肉桂毛纺织品、铅、锡、铁、铜、毛皮、亚麻和各种小摆件印度南京土布、明矾、樟脑、胡椒、朱砂、食糖、糖果、药品和瓷器原棉、象牙、檀香木、白银和鸦片A.欧洲经济加速发展B.中国市场全面开放C.饮茶文化实现普及D.国际经济联系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后期起(中国、印度和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国广州公行贸易对英国和英属印度的进出口货物种类多,侧面反映出国际经济联系增强,D项正确;材料是关于中国与印度、英国之间的贸易情况,不能得出欧洲经济加速发展,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全面开放”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饮茶文化实现普及”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4.1933~1938年,苏联实现了对进口发动机及相关配套设备的关键技术改良,原产于美、法等国的发动机分别被改装为苏制M—25、M—85和M—100等型号,并安装在这一时期新研制出的I—16歼击机、DB—3轰炸机和SB轰炸机上。这反映出此时苏联()A.国防工业取得重大成就B.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 C.西方贸易伙伴明显增多D.工业化道路具有灵活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1938年(苏联)。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苏联实现了对进口发动机及相关配套设备的关键技术改良,并且新研制出产品,反映出此时苏联国防工业取得重大成就,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苏联国防工业技术进步,“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防工业取得重大成就,没有西方贸易伙伴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是关于技术革新的,未涉及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15.据估计,1951~1977年,美国工业平均增长速度4.3%,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3.2%;而1950~1970年,美国电子通信设备产值由2.7亿美元增长到84.5亿美元,增长了31.3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美国的经济优势地位愈发巩固B.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C.美国工人所受剥削正日益加重D.现代通信业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1977年(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工业平均增长速度、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电子通信设备产值都有大幅提高,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科技获得新发展,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项正确;材料只说了美国,没有与其他国家比较,不能得出美国的经济优势地位愈发巩固,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科技推动经济发展,未体现工人所受剥削加重,排除C项;材料只说了电子通信设备产值增长,不能得出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排除D项。故选B项。16.1948年年初,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在和平时期向全世界开展心理宣传。1953年,美国新闻署成立,署长直接由总统任命,广播台、电视台与美国政府的秘密合作增多,文艺汇演、艺术展览和博览会被赋予更多的政治功能。美国的上述举措()A.扩大了政府的行政职能B.抚慰了战争造成的心理创伤C.推动了冷战局面的发展D.打破了三权分立体系的平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年初、1953年(美国)。据本题材料“ 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在和平时期向全世界开展心理宣传”、“署长直接由总统任命,广播台、电视台与美国政府的秘密合作增多”、“文艺汇演、艺术展览和博览会被赋予更多的政治功能”可知,美国向世界进行心理宣传,利用传媒和文化手段进行心理战,结合时代背景,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美国的举措推动了冷战局面的发展,C项正确;这些举措主要是利用文化进行冷战,“扩大了政府的行政职能”不是主要内容,排除A项;美国的举措是为了冷战,不是抚慰战争造成的心理创伤,排除B项;据材料“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可知,三权分立仍发挥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度]材料一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历经1300年,科考700多榜,共产生近600名文状元。历代皇帝都会将殿试钦点的每一榜状元及进士全部勒石铭记,并竖在孔庙国子监以示表彰,诏告皇朝文才辈出,标榜皇帝选贤任能,以鼓舞士气,垂示后人,营造重学风气。其中,北京孔庙约保留了195座进士题名碑,主要为明清两代石碑,碑上刻有状元及其余进士的姓名、次第和籍贯。许多历史名人贤达也在这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如文天祥、于谦、林则徐等名字都能在碑林中找到。——摘编自叶小秋《北京遇见状元碑》材料二西方学者对文官制度的看法看法出处如果建立政治(指狭义的竞选模式下的政党政治)控制行政的管理模式,行政就是低效率的。因为行政有其特定的领域,如技术的和科学信息的收集以及纯粹行政或人事管理……行政功能应该由那些在政治上中立的、长期任职且有能力的文职官员来完成。这些官员将在政府中扮演着半科学、半司法和半商务性质的角色[美]弗兰克·约翰逊.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一个对政府的研究》(1900年)如果要提高行政工作效率,不仅要使行政组织按照等级结构组织起来,而且行政人员也必须由那些在技术上有能力和长期任职的专家——官僚——来担任。尽管官僚从属于他们的政治主管,但主管并不能够直接干预官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完成其应完成的具体工作[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1921~1922)——据石庆环、王禹涵《透视美国公务员制度:基于联邦和地方政府的比较》整理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孔庙“状元碑”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状元”崇拜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学者要求改进文官制的共同目的,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相较于中国古代科举制,近代西方文官选用标准有何进步性。【答案】(1)原因:儒学得到提倡(儒学主流地位的确立),孔子作为圣人和先师得到尊崇;科举制的实施和备受重视;统治者标榜文化昌盛;重史、重名传统的影响。(答出两点即可)影响:有助于重学风气传播;激励了贫寒士人对阶层跨越的追求;发挥了社会贤达的榜样效应;(答出两点即可)但也带来了对功名利禄的过度崇拜;束缚了学子的学术视野;被统治阶级加以利用,成为文化控制的手段之一。(2)共同目的:提高行政效率。进步性:在政党活动方面保持中立;注重专业领域的技术才能;无过失则不因政府换届而调职。(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竖在孔庙国子监以示表彰”可得出孔子作为圣人和先师得到尊崇;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历经1300年,科考700多榜,共产生近600名文状元。历代皇帝都会将殿试钦点的每一榜状元及进士全部勒石铭记”可得出科举制的实施和备受重视;据材料一“诏告皇朝文才辈出,标榜皇帝选贤任能,以鼓舞士气,垂示后人,营造重学风气”可得出统治者标榜文化昌盛;据材料一“北京孔庙约保留了195座进士题名碑,主要为明清两代石碑,碑上刻有状元及其余进士的姓名、次第和籍贯。许多历史名人贤达也在这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如文天祥、于谦、林则徐等名字都能在碑林中找到”可得出重史、重名传统的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得到提倡(儒学主流地位的确立)。第二小问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思考。积极方面,据材料一“营造重学风气”可得出有助于重学风气的传播;据所学知识,激励了贫寒士人对阶层跨越的追求;据材料一“许多历史名人贤达也在这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可得出发挥了社会贤达的榜样效应;消极负面,可以从对功名利禄的过度崇拜,束缚了学子的学术视野,被统治阶级加以利用,成为文化控制的手段之一等角度思考。【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目的,据材料二“行政就是低效率的”、“行政功能应该由那些在政治上中立的、长期任职且有能力的文职官员来完成”、“如果要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可得出共同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第二小问进步性,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科举制思考。据材料二“行政功能应该由那些在政治上中立的”可得出在政党活动方面保持中立;据材料二 “行政人员也必须由那些在技术上有能力和长期任职的专家——官僚——来担任”可得出注重专业领域的技术才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过失则不因政府换届而调职。18.[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材料一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是以开埠通商为契机揭开序幕的。近代中国先后开辟的70多个通商口岸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的基地和桥头堡,又是输入近代文明的主要阵地和前哨。开埠以后,近代中国城市的外在人文景观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城市发展始终处于低度、有限的状态,少数大通商口岸城市畸形膨胀,中小城镇却发展不足,许多内地城市呈现停滞、衰退的发展态势,从而影响了近代中国整体城市化水平。材料二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以及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促进了市政工程建设的兴起。从19世纪60年代起,一些近代市政工程建设设施,如自来水、电灯、煤气、卫生设备、近代化的交通与邮电通信等也陆续在通商口岸城市出现,进而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及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由于通商口岸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及租界内西式市政建设的示范作用,通商口岸市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价值观念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异与更新,并由此向内地城乡传播,带动了内地城乡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变革。——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朝辉《从通商口岸近代文明的传播看中国城市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地位和作用。【答案】(1)特点:与被动开埠通商相关;具有殖民地色彩;畸形发展,水平低,不平衡性。(答出两点即可)成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西方商品和文化输入;农村经济衰败,人口流入城市;民族工商业的畸形发展。(2)地位: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化的产物;列强利用通商口岸对华输出商品和资本,造成中国城市经济的畸形;西方生活方式的传播,带有一定的文化侵略性质。作用:通商口岸的建立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起点;通商口岸最早引进近代生产生活方式,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升了城市的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成为新思想传播的窗口;为中小城镇的近代化提供了参考。【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史(中国)。特点: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先后开辟的70多个通商口岸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的基地和桥头堡,又是输入近代文明的主要阵地和前哨。”可知,与被动开埠通商相关,具有殖民地色彩;根据材料“城市发展始终处于低度、有限的状态,少数大通商口岸城市畸形膨胀,中小城镇却发展不足,许多内地城市呈现停滞、衰退的发展态势,从而影响了近代中国整体城市化水平。” 可知,畸形发展,水平低,不平衡性。成因:根据材料“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是以开埠通商为契机揭开序幕的。近代中国先后开辟的70多个通商口岸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的基地和桥头堡,又是输入近代文明的主要阵地和前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西方商品和文化输入;根据材料“城市发展始终处于低度、有限的状态,少数大通商口岸城市畸形膨胀,中小城镇却发展不足,许多内地城市呈现停滞、衰退的发展态势”可知,农村经济衰败,人口流入城市,民族工商业的畸形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史(中国)。地位: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先后开辟的70多个通商口岸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的基地和桥头堡,又是输入近代文明的主要阵地和前哨。”可知,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化的产物;根据材料“,少数大通商口岸城市畸形膨胀,中小城镇却发展不足,许多内地城市呈现停滞、衰退的发展态势,从而影响了近代中国整体城市化水平。”可知,列强利用通商口岸对华输出商品和资本,造成中国城市经济的畸形;根据材料“通商口岸市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价值观念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异与更新,并由此向内地城乡传播,带动了内地城乡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变革。”可知,西方生活方式的传播,带有一定的文化侵略性质。作用:根据材料“从19世纪60年代起,一些近代市政工程建设设施,如自来水、电灯、煤气、卫生设备、近代化的交通与邮电通信等也陆续在通商口岸城市出现,进而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及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商口岸的建立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起点,最早引进近代生产生活方式,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根据材料“由于通商口岸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及租界内西式市政建设的示范作用,通商口岸市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价值观念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异与更新,并由此向内地城乡传播,带动了内地城乡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变革。”可知,成为新思想传播的窗口,为中小城镇的近代化提供了参考。19.[从改革开放起步到全面深化改革]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走过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实践发展,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啃硬骨头……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似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答案】(1)历史背景: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主要社会矛盾逐渐发生变化;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形成;人民群众希望更好地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相似之处:都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讨论国家发展问题;都彰显了党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意义: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明确、具体的部署;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促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加快了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史背景:根据材料“随着实践发展,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可知,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根据材料“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主要社会矛盾逐渐发生变化,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形成,以及人民群众希望更好地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相似之处:根据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都确立以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路线,两个会议都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讨论国家发展问题,都彰显了党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意义:根据材料“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可得出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明确、具体的部署;根据材料“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可得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促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根据材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可得出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有利于加快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20.[人类的迁徙对文化的影响]材料注:[1]吐火罗人,迁入中亚的印欧人一支的后裔。[2]开封犹太人族群定居于此不晚于北宋时期,是记录保存最完整的中国犹太社群。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类迁徙与地域文化”,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图片的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印欧人的迁徙对中亚、南亚文化影响深刻。论述:公元前2 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中亚、南亚的广大地区。他们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本地居民交融,对中亚、南亚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雅利安人迁入前的南亚,已经孕育出以哈拉帕文化为代表的古老文化,建起了多拉维拉等具有严密城防工事的城市。雅利安人的迁入中断了印度河流域古老文明的发展进程,经过数百年的演变,才重新形成了以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为代表的新文明。时至今日,哈拉帕印章文字仍未被成功释读。中亚地区处于西亚文化、中华文化等多元文化交汇地带,文化开放度高、包容性强。塔里木地区出土的壁画显示,迁入中国新疆腹地的吐火罗人既保留了自身尚武风气,也将波斯服饰文化引入中国。综上所述,古代印欧人迁徙,深刻影响了中亚、南亚地区的人种构成,他们对地域文化的塑造方式,既有文化重构,也有文化的交融互补,折射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示例二论题:古代的民族迁徙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论述:自古以来,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兼具多样性和包容性。张骞通西域后不久,汉代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此后的汉、唐历代王朝充分尊重西域文化的特性,推行开放的文化政策,使得西域地区成为民族交融迁徙和异域文化争奇斗艳的大舞台,塔里木壁画《穿波斯装的吐火罗人士兵》充分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犹太人的一支定居中国开封上千年,留下了众多文化遗迹,也在中国传播了犹太人的商业文化和宗教文化。清代中期,土尔扈特部(蒙古族的一支)从东欧迁回祖国境内,得到皇帝的嘉许,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佳话,刺激了颇具民族风情的诗文和绘画的创作。总之,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的情怀,吸纳、借鉴各种外来迁入民族的文化;与此同时,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尊重迁入(或归附)族群在中华大地生活、发展的权利,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特征在民族迁徙进程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含绘图说明类),时空是古代世界。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由于没有较多基础知识做依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图文信息进行现场学习和思维构建。示例一首先,考生要明确论题围绕“人类迁徙与地域文化”,从题中所给文字材料“人类的迁徙对文化的影响”可以获得。结合图1中的文字“多拉维拉古城遗址,位于雅利安人迁入前的印度西北部”,图2中的文字“6世纪塔里木壁画《穿波斯装的吐火罗人士兵》”可得出论题“印欧人的迁徙对中亚、南亚文化影响深刻”。从图1关键词“多拉维拉古城”、“雅利安人”、“印度西北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答出印欧人的迁徙到南亚的情况,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南亚的广大地区。他们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本地居民交融,对南亚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多拉维拉古城的相关史实,雅利安人迁入前的南亚,已经孕育出以哈拉帕文化为代表的古老文化,建起了多拉维拉等具有严密城防工事的城市。答出雅利安人的迁入对印度的影响,中断了印度河流域古老文明 的发展进程,经过数百年的演变,才重新形成了以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为代表的新文明。时至今日,哈拉帕印章文字仍未被成功释读。从图2关键词“6世纪”、“塔里木”、“波斯装”、“吐火罗人士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答出吐火罗人迁徙到中亚的情况,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中亚的广大地区。他们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本地居民交融,对中亚亚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亚地区处于西亚文化、中华文化等多元文化交汇地带,文化开放度高、包容性强。结合图2信息,塔里木地区出土的壁画显示,迁入中国新疆腹地的吐火罗人既保留了自身尚武风气,也将波斯服饰文化引入中国。最后,进行总结,古代印欧人的迁徙,深刻影响了中亚、南亚地区的人种构成,他们对地域文化的塑造方式,既有文化重构,也有文化的交融互补,折射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表述要清晰。示例二结合图2中的文字“6世纪塔里木壁画《穿波斯装的吐火罗人士兵》”,图3中的文字“清”、“乾隆”、“土尔扈特部归顺图”,图4中的文字“清末的开封”、“犹太人”可得出论题“古代的民族迁徙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论述:结合所学历代王朝管理西域地区的措施,促进西域地区的民族交融,自古以来,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兼具多样性和包容性。张骞通西域后不久,汉代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此后的汉、唐历代王朝充分尊重西域文化的特性,推行开放的文化政策,使得西域地区成为民族交融迁徙和异域文化争奇斗艳的大舞台。结合图2、图3、图4的内容进行说明,塔里木壁画《穿波斯装的吐火罗人士兵》充分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犹太人的一支定居中国开封上千年,留下了众多文化遗迹,也在中国传播了犹太人的商业文化和宗教文化。清代中期,土尔扈特部(蒙古族的一支)从东欧迁回祖国境内,得到皇帝的嘉许,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佳话,刺激了颇具民族风情的诗文和绘画的创作。最后总结,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的情怀,吸纳、借鉴各种外来迁入民族的文化;与此同时,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尊重迁入(或归附)族群在中华大地生活、发展的权利,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特征在民族迁徙进程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述要清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7-05 12:51:02 页数:16
价格:¥2 大小:299.7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