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文科)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指出,农业一旦产生,定居就一定出现。一旦定居,人口的数量就会增加。随着人口增加,生存的压力就会增大,农业于是向四处扩张,逐渐传播到四面八方。作者意在强调A.农耕文明具有扩张潜能B.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基础C.文明扩张方式存在差异D.人地矛盾推动文明融合2.亚里士多德说:雅典“公民之于城邦恰恰好像水手之于船舰”,各司其事的全船水手实际上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航行的安全。与此相似,公民的职司虽有分别,而保证社会全体安全恰好是大家一致的目的。这一论述A.强调了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的重要性B.体现了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反思C.揭示了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D.说明雅典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3.“他们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发明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立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零’的概念。”“他们”是A.班图人B.玛雅人C.印度人D.埃及人4.10-11世纪,为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西欧城市选择了支持封建王权,而封建王权则赐给城市自由贸易乃至自治的特权。城市与封建王权的这一关系体现双方A.共同建立民族国家B.联合完成国家统一C.相互协作对抗教会D.协同限制贵族特权5.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上帝是宇宙的中心;16世纪,哥白尼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则用人的视角展开对世界的认识,组织编纂了《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这一变化表明欧洲A.探究宇宙本原B.重视科学创新C.摆脱宗教束缚D.彰显理性精神6.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一事件A.受益于近代科学的兴起B.提供了理性王国的蓝图C.引导人们开始关注人本身D.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7.英国君主立宪制既不像美国的联邦共和制那样建立在革命人民从根本上推翻外国殖民统治的基础上,也不像法国的民主共和制那样建立在资产阶级彻底战胜封建贵族的基础上,英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A.宪法具有崇高的地位B.完全依赖渐进式改革C.经济发展滞后于政治D.世袭君主的长期存在8.陈乐民先生在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时,勾勒出一条发展脉络:《大宪章》——洛克的思想——《权利法案》——“宗教宽容”——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这一发展脉络体现了西方对A.专制王权的制约B.宗教思想束缚的抗争C.天赋人权的践行D.人类共同理想的思考9.英国经济史学家艾伦在提到工业革命动因时认为,新式机械设备和新技术在英国不断地被发明出来和大规模地应用,“包括蒸汽机、水力纺织机、珍妮纺织机、焦炭冶铁技术等,这些发明有一项共同的特征——对煤炭的消耗较大,且造价偏高,但对人力的耗费却不大”。这反映出A.高工资水平是推动工业革命一个因素B.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C.英国煤炭的价格高利于工业革命开展D.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纺织业领域10.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圈地运动发展到了议会圈地时期。据资料统计从1700年到180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总人口增加了81%,而这个时期的农业人口却只增加了8.5%。据估计在1750年到1800年之间英国粮食的耕地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了三分之一。由此可推知圈地运动A.降低了英国农村人口出生率B.客观上推动了工业革命进行C.是英国政府发起的经济改革D.是农业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11.1825年,英国人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新和谐公社”,内设工厂、农场和学校,他规定公社内的每个人都要参加劳动、分工合作,人人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四年后公社却宣告破产了。“新和谐公社”尝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公社内部矛盾的激化B.脱离了社会现实C.美国政府的血腥镇压D.经济危机的爆发12.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应用到“人类社会”,将“生存竞争”和“优胜劣汰”视为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的 最高解释原则。十九世纪“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欧洲盛行,其主要目的是用来解释A.生物进化发展的规律性B.自由平等思想的普世性C.世界联系加强的必然性D.欧洲对外扩张的合法性13.非洲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大洲。非洲各殖民地赢得独立时,境内大都存在上百甚至数百个少数民族,如坦桑尼亚有120个民族,尼日利亚有250个民族,甚至国土只有47.5万平方公里的喀麦隆竟也有100多个民族。与这一状况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A.二战后非洲独立国家数量众多B.欧洲殖民者对非洲腹地的探险C.宗主国任意划定殖民地的边界D.非洲人民坚持联合反帝的策略14.19世纪末,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抛弃了“大陆政策”,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威廉二世宣布: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边界以外有很多任务要完成”,“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反映了A.德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政治企图B.英德矛盾成为国家间的主要矛盾C.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发生动摇D.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15.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关德国间谍和德国统治欧洲的阴谋的众多书籍,如《1910年入侵英伦》《威廉来了:霍亨索伦王朝统治下的伦敦》在英国广受欢迎;描写德国战胜英国的《英格兰的报应》《德国未来100年》等小说也在德国畅销。据此可知A.军国主义思想控制社会舆论B.英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C.文化界对战争爆发负有责任D.人们对局势发展持负面态度16.1913年,德国军事作家伯恩哈迪在《德国与未来的战争》一书中写道:“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十分清楚,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那样要对付如此多的困难和敌意……我们现在想要获得的东西必须用战争获取。”作者意在A.对德国对外政策表达不满B.表达对德国国际处境的担忧C.揭示国际关系危机的根源D.极力宣扬军国主义思想17.《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决策时应符合如下原则:决策人(国)形式上都平等地享有决策权,任何一个否决行动,对决策方案能否最终通过都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一规定A.削弱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掌控力B.制约了国联维护和平的效能C.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D.使国联逐渐摆脱大国的控制18.1917年各国工人罢工此起彼伏,法国罢工人数增至29万,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口号;俄国3万人罢工,要求政治变革,被称为“二月革命”,1918年1月全德工人实行总罢工,要求增加粮食定量、建立民主政府等。材料表明A.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B.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C.参战国的国内矛盾激化D.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兴起19.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再由理想到现实的发展过程。第一次实现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的是A.尼德兰革命B.巴黎公社革命C.俄国二月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20.1921年5月,苏俄动员了1100名共产党人下乡征缴粮食税,但力量仍然不够。同年7月,政治局认为必须派遣尽量多的党员实施粮食运动,甚至不惜为此关闭某些机关和一些人民委员部,但农民隐瞒需征税土地情况依然严重。这说明当时苏俄A.农业集体化遭到抵制B.新经济政策被取消C.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D.工农联盟有待巩固21.1921年3月的俄共(布)十大上,粮食人民委员赞同征收粮食税,但不主张放弃垄断;列宁也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为了缓解国内压力,而不是俄共(布)自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的结果。俄共(布)内部的此类认识A.延缓了粮食税政策的实施B.表明了新经济政策的临时性C.奠定了农业集体化的基础D.反映了工业化建设的紧迫性22.下表为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联部分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据此可以推断出苏联私人企业的发展缝纫工业制鞋工业食品加工业皮革工业70%70%34%27%A.动摇了国家的经济命脉B.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C.造成了产业结构的失衡D.奠定了工业强国地位23.表1时间事件1918-1922年埃及华夫托运动1919-1934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6-1933年尼加拉瓜桑地诺反美游击战表1反映的主题是A.社会主义阵营壮大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世界殖民体系崩溃D.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24.卡德纳斯在将庄园和公地分给农民耕种的同时还大力维修水塘、堤坝,疏通河渠,建立农机厂和农产品加工厂,开商店,办学校,建医院,并以银行为中心,以村社为基层单位,建立起农业管理体制。这表明卡德纳斯A.将土地改革与农村建设相结合B.以农村为中心进行经济建设C.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D.注重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25.1929—1940年,苏联高等和中等学校培养的专业技术干部达426万人,工厂技工学校培养的熟练工人达235万人。此外,苏联还开设了大量不脱产的技术学习班。苏联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普及文化和技术教育B.加快国家工业化的发展C.争取卫国战争的胜利D.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26.波茨坦会议对德国确定了“四D 计划”,即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工业化(消除军工和垄断)和民主化,以期彻底改造德国社会。其中,“非纳粹化”的目标是根除纳粹主义存在的社会根源,通过对纳粹追随者的甄别和审判来教育德国民众。“非纳粹化运动”旨在A.彻底清算德国法西斯法律组织与战犯B.深入社会基层扫除法西斯势力的残余C.为德国战后和平崛起创造有利条件D.维护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7.1939年,苏联人勃兰切尔创作了一首名为《喀秋莎》的爱情歌曲,描绘了苏联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家在外的情郎的思念。但是,这首歌曲在当年并没有流行,而是在两年后的苏联卫国战争中,伴着隆隆的炮火流传开来。这说明A.文艺创作要符合时代的需要B.文艺作品也具有强大战斗力C.人民认可的艺术才具有价值D.政治需要推动了文艺的发展28.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推动达成了这一协定:除古巴以外的所有美洲国家自筹资金约800亿美元,美国提供外来资金200亿美元的一半,在拉美建立“争取进步联盟”。这一做法A.丰富了美国的扶贫方针B.加剧了南北美洲的对立C.体现了美国的冷战政策D.激发了拉美的民族情绪29.1950年,美国主持成立“自由欧洲委员会有限公司”,拨出1000万美元成立自由欧洲电台。在短短几年里建立了29个播送站,用16种语言广播宣传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美国此举意在A.推进实施马歇尔计划B.抵制共产主义C.缓和东西方紧张局势D.加强国际交流30.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飞机制造业、军火业、造船业等军需企业予以彻底摧毁、拆除。1952年,美国却将战后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这基于A.日本民主化改革失败B.日本军部法西斯抬头C.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D.远东国际格局的变化31.1961年,赫鲁晓夫提出“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论述,认为摆脱殖民统治后的独立国家可以找到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崭新出路”,即“民族民主国家”的“过渡形式”。赫鲁晓夫当政期间,苏联向22个亚非国家提供38亿多美元的经济援助。据此推断,苏联意在A.应对马歇尔计划冲击B.促进亚非民族解放C.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D.壮大社会主义阵营32.当代西方“蓝领”“白领”“灰领”代表工人的不同分层。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增加了40%,而同期“蓝领”(产业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500万。1978年,美国脑力劳动者占雇佣劳动者总数的50%,在英国和法国则为4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严重的滞胀问题B.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C.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D.阶级结构的发展变化33.现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1883—1946年)认为,“充分就业和福利制度保障了工人的生活水平,这可以扩大市场需求,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凯恩斯的经济思想A.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D.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34.1970年,勃列日涅夫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缩短“科研——生产”周期。1979年规定,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由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构成。这些措施表明苏联A.产业结构发生变化B.意识形态产生分歧C.强化计划经济模式D.正在进行改革探索35.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法随即伙同以色列发动入侵战争。在埃及人民英勇顽强抗击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下,英法被迫宣布停火,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A.推动埃及建立君主立宪制B.宣告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C.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表明埃及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独立36.自从殖民地时期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来,在这个畸形的、不平等的以及总是带有歧视性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墨西哥始终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如同被殖民主义攥着线的风筝,最终没有飞的更高更远。这一状况主要是因为墨西哥A.拥有大量外来移民B.被移植了宗主国的生产方式C.土著文明相对落后D.最早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37.1960—1965年非洲人均寿命为37.5岁,到1980—1985年达到49.7岁,同期婴儿死亡率从157%下降到114%。据此可知,这一时期非洲A.民族解放促进社会发展进步B.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十分完备C.各国科学技术持续快速提高D.经济交流促进区域平衡发展38.1932—1937年,苏联集体农庄机耕率由19%提升到71%、谷物的机播率由20%提升到54.3%,机械收割率由10%提升到43.8%。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A.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B.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C.摆脱了粮食供应困难D.工农业比例渐趋均衡39.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召开,有25 个国家出席。会议宣布根除殖民主义,实行和平共处原则和非集团原则,发展经济并进行经贸合作,呼吁美苏两国首脑举行谈判,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这表明A.亚非拉国家开始反抗殖民统治B.不结盟运动冲击美苏两极格局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D.不结盟运动壮大社会主义阵营40.某发展中国家为了使本国广大农民喝上放心水,将全面开展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改造工程项目,但遇到资金困难。该国若需申请长期贷款,可以求助的国际组织是A.世界银行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世贸组织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Ⅱ卷本卷包括2道大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总分40分4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有权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摘编自勒纳等《西方文明史》材料二他们被装进条件恶劣的船舱,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运过大西洋。在这一航行中,他们死亡率极高。他们在目的地被全部卖出,之后进入种植园中工作。他们被认为是天生低劣的人,命中注定要为他们的白人主子效劳。——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他们的工作时间很长,16小时工作日绝不是罕见的。他们随着汽笛声上下班。他们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控制下。他们的工作是单调乏味的——拉控制杆、刷去污物、接上断线。他们的工资被雇主一再降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斗争。——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6分)(2)材料二中“他们”的经历反映了哪一种贸易形式?有何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中“他们”的处境,你会用哪些关键词描绘当时的时代?(4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 早在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苏、美等盟国代表就已在美国敦巴顿橡树园开会,讨论建立战后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问题,但会议没有解决大国否决权的使用及创始会员国等问题。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国继续讨论了关于安理会中大国否决权的使用范围问题。最后通过了罗斯福提出的折中方案:常任理事国在理事会中除关于程序问题外,一切实质性问题都可以行使否决权,但在和平解决争端问题时,持异议的国家即使是大国也要放弃在安理会的表决权。同时,会议同意苏联的要求,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列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会议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成立大会。——摘编自高海林、阎照祥《世界通史》(现代史卷)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规定:“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安全理事会最初由美、苏、英、中、法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六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安理会的任何重大决议都必须获得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才能通过。同时规定“本组织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等。——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1945—194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筹建联合国的背景及其体现的国际关系特点。(1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处理国际事务的主要原则及其意义。(8分)12345678910AABCDDDCAB11121314151617181920BDCACDBCDD21222324252627282930BBDABDDCBD31323334353637383940CCCDDBABBA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年级 历史试卷(文科)答案41.(18分)(1)经济:庄园与农奴制;政治:封君封臣制;思想:基督教控制人民精神生活。(6分)(2)黑奴贸易(2分)影响:欧洲获得财富,并转化为资本,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为美洲带去劳动力,促进美洲开发;非洲丧失劳动力,带来巨大灾难。(6分)(3)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蒸汽时代)、工厂制度(生产组织形式)、工人运动(阶级矛盾、贫富分化)。(4分)42.(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极大破坏和伤害;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国联不能解决国际安全问题。(8分)特点:大国主导;以协商方式处理共同关心的问题;争执与妥协并存;机制化、体系化加强。(6分)(2)原则:大国一致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原则;不干涉各国内政原则。(4分,答出两点即可)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维护各国独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4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7-05 11:36:01 页数:5
价格:¥2 大小:36.2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