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仿真模拟卷(三)(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舒城中学2023届仿真模拟卷(三)语文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古人点评作品,多是三言两语,说到本然便悄然收笔,不愿多写。金圣叹批才子古文,都是形象的感悟,吉光片羽中,似乎已把内涵托出。我读脂砚斋点评《石头记》的文字,亦觉其间的妙处。批评者随着文本的起伏而动情感意,叹息曹雪芹的惊人之笔,有假里见真的本领,成了了解曹雪芹文字的向导。近读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延续的是金圣叹、脂砚斋的传统。不过冯先生似乎不满意古人点评的格式,觉得文体略显拘谨,索性在每个章节后,附一篇短小的笔记小品,玩味着本章要义。或在文本里索弦外之音,或演绎明清思想之争,把文学与学术间的关系勾勒出来。这样的校评,深得文章学的要义,现在的学者,多没有类似的本领了。但冯先生的笔记体批评,终觉得有些老气,好像是古人的样子,现代人的东西略稀。就笔记体批评而言,钱锺书的实验,倒显得比同代人高明了许多。他的文章之道,如今思之,依然可以暗示一些什么。钱锺书对文学的理解是碎片式的。犹如笔记,随感的调子,流溢着对古文的会心之语。这些集中表现在《谈艺录》里。他借着古人的诗文谈论对当下文化的看法,下笔苛刻,看似讥笑前人,实则是对当代文化的回应。又能中外对比,不是陷在所谈的文本里。在他那里,不都是就文学谈文学,而是把史学、艺术和诗文放在一起言之。还原了历史语境,又纠正了诸多误判。钱锺书谈诗歌的时候,没有体系,感悟者居多。他嘲笑体系,对那些自以为宏大叙事的学术研究,说了诸多讥讽的话。他在看似简单的文字里,常常悟出哲思,且将其与别类的文字放在一起,形成一种审美的景观,那些破碎的、不相关的存在便获得一种生命的感觉。从《谈艺录》看出,作者的胸怀广大。引言之中就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他从东西方诗文对话里,阐发幽思,体味神理,多惊人之语。因阅诗无数,故能知得失,解短长,通古今。文字之中,才华毕现。(摘编自孙郁《笔记体批评》)材料二:当下中国文学批评最显要的批评资源就是西方20世纪的文学理论与方法,让我有时似乎有一种错觉,为批评者,如果不能够言必称西方20世纪种种主义或某某家就取法乎下,就没有学术性与学理性;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而所谓论文如果没有十几、二十几个注释就不成其为论文。20世纪西方文论所取得的成绩堪与那些文学经典名著比肩媲美,学习与借鉴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许多批评家似乎是忘了,批评之旨归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创造。然而,几十年匆忙地过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又创造了什么呢?过去,我们通常会将语言与叙述划入风格的范畴,其实语言与叙述本身就是文学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层面,现在已经被更多的作家所认知。但是研究语言与叙述的批评家中却并不多见对批评的语言做出“文学性”(或曰“艺术性”)的探索者。我们当然不应将对批评语言与叙述的探索仅仅视为批评家的风格,它的内在意味其实正是批评家文学精神和审美趣味的一种显现。中国古典文论的妙处是与诗文同样具有文采,我们把它当成美文来读,也是自然之事,可惜这种传统现如今几乎中断。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当然是我们不该忘记、更不能放弃的丰富而伟大的思想理论资源。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总体而言是一种诗性的随感式批评,无论是理论,还是思想,都寄寓于文学性极强的或对话、或序跋之中;他们甚至以诗评诗,以骈文论文学,可以说是世界文学批评史之奇观,他们的浪漫与想象力,他们的率性与自信,真是今人无法企及的。古典文学中的“笔记”概念,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到了宋代,更是直接被作为书名使用。笔记作为一种文类的细分,指向的是精短的随笔、随感和庞杂的文学存在。当小说在明清以主流文体之态势突起后,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批注式批评开创了对叙事文学的崭新的批评样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了阅读者的独特眼光和情怀。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批评家在承继传统批评的同时,因文学自身的变异而不间断地进行着批评样式的创新。这一点在让当下的批评家汗颜的同时,也给出了有益的启示。我由此想到了北宋末期的“文人画”。此前的中国画强调的是“应目会心”,就是要忠实地表现自然。然而,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士大夫,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作为他们寄情寓兴、表达个人思想性情的手段,强调画品即人品。我觉得我们当下的许多文学批评恰恰缺失着那时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精神与潇洒随性的品格,丧失了其独立存在的本质与意义。是故,2016年以来,我试图尝试建构一种新的批评方式,或曰批评文体,想象着在语言与结构上更自然与随性,按阅读顺序,“真实”记述当时的感想,更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我对于“新笔记体批评”的想象、尝试与建构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论那样一种宏阔而深厚的底蕴的支撑,也印证了在新时代建构“中式评论”风格与文体的可能性。转瞬即逝的文学灵感与思想火花虽有悖于那种逻辑化与学理化的现代批评,但初心与真实使得那一刹那的存在有如出水芙蓉。这种不加掩饰的率性与真诚对于当下的批评来说是稀缺而宝贵的。“新笔记体批评”的形式与面相,或许与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批注有某种相似之处,我们亦会寻求以苏东坡为代表的那批文人士大夫的“文人画”的精神与品格,但味道终归不同。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不能无视西方文论的存在与影响,也因此,付出在某一领域或层面的代价是无法避免的。(摘编自傅逸尘《“新笔记体批评”:“中式评论”的想象与建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钱锺书的笔记体批评,内容上纵贯古今、兼蓄中外,形式上善用“比较”之法,往往将史学、艺术和诗文放在一起比较分析,互相阐发,并互为参照。B.苏东坡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而是主张诗书画相融合,在作品中寄托作者的兴致与情怀,表达思想感情,表现品格境界。C.材料二主张既要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传统,又要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学理论和方法,无论是古为今用,还是洋为中用,都要着限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D.“新笔记体批评”倡导率性、真诚、潇洒、随性,关注直觉体验,具有文学性和可读性,它不注重理性的逻得分析,而是看重个体对作品的真切感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绕古代笔记体批评,材料例说其对现当代批评的影响,材料二重在阐述其对建构“新笔记体批评”的借鉴意义。B.引进西方文论与方法固然有助于当下我国文学批评的进步,但若一味追随西方话语方式,则有碍于自身创造性发展。C.诗性的随感式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重视对作品的感性体悟,这是制约当下中国文学批评逻辑化、学理化提高的瓶预。D.文学自身的变异使得中国古代批评家们在继承传统批评的同时不断创新批评样式,为当下文学批评提供了历史遵循。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袁宏道:“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爱夏之葛者也。”B.金圣叹:“前文何等匆遽,此文何等舒缓,疾雷激电之后,偏接一番烟霏云卷之态,极尽笔墨之致。”C.周作人:“真的文艺批评,本身便应是一篇文艺,写出著作对于某一作品的印象与鉴赏,决不是偏于理智的论断。”D.茅盾:“批评一篇作品,不过是一个心地率直的读者喊出他从某作品所得的印象而已。”4.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应如何建构“新笔记体批评”。5.请根据材料相关观点,围绕《红楼梦》选文中王熙凤或刘姥姥的形象塑造写一段“笔记体”评论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简洁生动形象。正乱着安排,只见贾母已带了一群人进来了。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笑的了不得。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答案】1.B2.C3.A4.①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诗性的随感式、批注式传统,并适当吸收借鉴西方文论方法。②“真实”记述阅读的即时感想,使语言、结构更加自然与随性,具有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③以中国传统文论宏阔而深厚的底蕴为支撑,融文学和审美于一体,融精神品格和评论于一体,具有创造性。5.王熙凤:示例一:王熙凤为了讨得贾母欢心,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在贾府非同寻常的地位,故意作弄刘姥姥,表面上看固然有戏谑的成分,但其骨子里却有着无视他人尊严之实,是其社会地位使然,更是其“泼皮破落户”性格的真实写照。示例二:贾母话音未落,凤姐手起“功”成,一拉、一笑、一说、一插,其反应之快、逢迎之心、骄横之态、显摆之能、作弄之意,仅凭寥寥数语,便已展露得淋漓尽致!刘姥姥:示例一:刘姥姥用自我解嘲应对凤姐之恶作剧、作弄人,质朴中更显其精明,用“修……福”“体面”给自己台阶下,又用“老风流才好”给别人台阶下,既恭维了凤姐,又愉快了大家,为自己离开贾府时赢得施舍接济做了铺垫。示例二:刘姥姥看似带给众人快乐,细想则不免令人倍感心酸,诸多“笑”点,冷暖自知,喜剧场面却揭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刘姥姥为了得到贾府的施舍,不惜将自己的尊严卑微到了尘埃之中,然后开出了一朵苦涩的小花,悲剧力量震撼读者的灵魂。【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苏东坡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错。材料二“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士大夫,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作为他们寄情寓兴、表达个人思想性情的手段,强调画品即人品”强调的是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精神与潇洒随性的品格,没有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的表述。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这是制约当下中国文学批评逻辑化、学理化提高的瓶颈”错。由材料二“转瞬即逝的文学灵感与思想火花虽有悖于那种逻辑化与学理化的现代批评,但初心与真实使得那一刹那的存在有如出水芙蓉。这种不加掩饰的率性与真诚对于当下的批评来说是稀缺而宝贵的”可知,作者是肯定这种诗性的随感式的感性体悟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显得批评家进行批评样式的创新,在新时代建构“中式评论”风格与文体。A.为袁宏道“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的观念。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总体而言是一种诗性的随感式批评……可以说是世界文学批评史之奇观”“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批注式批评开创了对叙事文学的崭新的批评样式”概括出: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诗性的随感式、批注式传统,并适当吸收借鉴西方文论方法。结合“我试图尝试建构一种新的批评方式,或曰批评文体,想象着在语言与结构上更自然与随性,按阅读顺序,‘真实’记述当时的感想,更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概括出:“真实”记述阅读的即时感想,使语言、结构更加自然与随性,具有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结合“我对于‘新笔记体批评’的想象、尝试与建构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论那样一种宏阔而深厚的底蕴的支撑”“它的内在意味其实正是批评家文学精神和审美趣味的一种显现。中国古典文论的妙处是与诗文同样具有文采,我们把它当成美文来读”概括出:以中国传统文论宏阔而深厚的底蕴为支撑,融文学和审美于一体,融精神品格和评论于一体,具有创造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观点的能力。本题要求根据材料相关观点,为选文中王熙凤或刘姥姥的形象塑造写一段“笔记体”评论文字。首先选取材料中关于“笔记体”评论的观点:“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总体而言是一种诗性的随感式批评”“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了阅读者的独特眼光和情怀”“在语言与结构上更自然与随性”“更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不加掩饰的率性与真诚”。然后找到描写两个人物形象的相关语句,结合《红楼梦》对两个人物的塑造进行点评。王熙凤:在贾府掌握实权,为人心狠手辣。“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粉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结合王熙凤在贾府的身份以及性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格,分析王熙凤在刘姥姥到来时的戏谑、鄙视,以及自己高高在上的显摆的心理展露无遗。刘姥姥: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在王熙凤戏弄她,大家嘲笑她时,她两次笑着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点评刘姥姥形象时要抓住这两次“笑”,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品味。点评时可以采用感性的语言风格,从具体的人物动作、语言入手分析人物形象;也可以用理性的语言直接剖析人物的性格,发掘人物形象背后的思想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冯五爷冯骥才冯家出两种人,一经商,一念书。冯家人聪明,脑袋瓜赛粤人翁伍章雕刻的象牙球,一层套一层,每层一花样。所以冯家人经商的成巨富,念书的当文豪做大官。冯五爷这一辈五男二女,他排行末尾,几位兄长远在上海天津开厂经商,早早地成家立业,站住脚跟。惟独冯五爷在家啃书本。他人长得赛条江鲫,骨细如鱼刺,肉嫩如鱼肚,不是赚钱发财的长相,倒是舞文弄墨的材料。凡他念过的书,你读上句,他背下句,这能耐据说只有宋朝的王安石才有。至于他出口成章,落笔生花,无人不服。都说这一辈冯家的出息都在这五爷身上了。冯五爷二十五,父母入土,他卖房卖地,携家带口来到天津卫,为的是投兄靠友,谋一条通天路。他心气高,可天津卫是商埠,毛笔是用来记账的,没人看书,自然也没人瞧得起念书的。比方说,地上有黄金也有书本,您捡哪样?别人发财,冯五爷眼热,脑筋一歪,决意下海做买卖。但此道他一窍不通,干哪行呢?中国人想赚钱,第一个念头便是开饭馆。民以食为天,民为食花钱;一天三顿饭,不吃腿就软,钱都给了饭馆老板。天津的钱又都在商人手里,商界的往来大半在饭桌上。再说,天津产盐,吃菜口重,宁波菜咸,正合口味。于是冯五爷拿定主意,开个宁波风味的馆子,便在马家口的闹市里,选址盖房,取名“状元楼”。择个吉日,升匾挂彩,燃鞭放炮,饭馆开张了。冯五爷身穿藏蓝暗花大褂,胸前晃着一条纯金表链,中印分头,满头抹油,地道的老板打扮,站在大厅迎宾迎客,应付八方。念书的人,讲究礼节,谈吐又好,很得人缘。再说,状元楼是天津卫独一家宁波馆,海鱼河虾都是天津人解馋的食品,在宁波厨子手里一做,比活鱼活虾还鲜。故此开张以来,天天坐满堂,晚上一顿还得“翻台”,上两拨客人。眼瞅着金河银河,往钱匣子里流,冯五爷心花怒放。可日子一长,赚钱并不多。冯五爷纳闷,天天一把把银钱,赛一群群鸟飞进来,都落到哪儿去了?往后再一瞧账,哟,反倒出了赤字!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日,一个打宁波来帮工的小伙计,斗着胆子告诉他,厨房里的鸡鸭鱼肉,进到客人嘴里的有限,大多给厨子伙计们截墙扔出去,外边有人接应。状元楼有多少钱经得住天天往外扔?冯五爷盛怒之后,心想自己嘛脑袋,《二十四史》背得滚瓜烂熟,能拿这帮端盘子炒菜的没辙?这就开刀了。除去那个打宁波老家带来的胖厨子没动,其余伙计全轰走,斩草除根换一拨人,还有后院墙头安装电网,以为从此相安无事,可账上仍是赤字,怎么回事?又一日,住在状元楼邻近一位婆子,咬耳朵对他说,每天后晌,垃圾车一到,一摇铃铛,打状元楼里抬出的七八个土箱子,只有上边薄薄一层是垃圾,下边全是铁皮罐头、整袋咸鱼、好酒好烟。原来内外勾结,用这法儿把东西弄走。这不等于拿土箱子每天往外抬钱吗?冯五爷赶在一个后晌倒垃圾的时候,上前一查,果然如此。大怒之下,再换一拨人。人是换了,但账本上的赤字还是没有换掉。冯五爷不信自己无能。天天到馆子瞪大眼珠,内内外外巡视一番,却看不出半点毛病。文人靠想象过日子,真落到生活的万花筒里,便是“自作聪明真傻瓜”。状元楼就赛破皮球,撒气露风,眼瞅着败落下来。买卖赛人,靠一股气儿活着,气泄了,谁也没辙。愈少客人,客人愈少;油水没油,伙计散伙。饭厅有时只开半边灯了。冯五爷心里只剩下一点不服。再一日,身边使唤的小僮对他说,外头风传,状元楼里最大的偷儿不是别人,就是那个打老家带来的胖厨子。据说他偷瘾极大,无日不偷,无时不偷,无物不偷,每晚回家必偷一样东西走,而且偷术极高,绝对查看不出。冯五爷不肯相信,这胖厨子当年给自己父亲做饭,胖厨子的父亲给自己爷爷做饭,他家的根早扎在冯家了。倘若他是贼,谁还会不是贼?但是,冯五爷究竟干了两年的买卖,看到的假笑比真笑多,听到的假话比真话多,心里也多了一个心眼儿了。当日晚上,状元楼该关灯闭门时候,冯五爷带着小僮到饭馆前厅,搬一把藤椅,撂在通风处,仰面一躺,说是歇凉,实是捉贼。等了不久,胖厨子封上炉火,打后头厨房出来,正要回家。他光着脑袋一身肉,下边只穿一条大白裤衩,趿拉一双破布鞋,肩上搭一条汗巾,手提一盏纸灯笼。他瞅见老板,并不急着脱身离去,而是站着说话。那模样是说:您就放开眼瞧吧!冯五爷嘴里搭讪,一双文人的锐目利眼却上上下下打量他,心中一边揣度——这光头光身,往哪儿藏掖?破鞋里也塞不了一盒烟呵!灯笼通明雪亮,里头放点嘛也全能照出来。裤衩虽大,但给大厅里来回来去的风一吹,大腿屁股的轮廓都看得清清楚楚,还能有嘛?是不是搭在肩上那条擦汗的手巾里裹着点什么?心刚生疑,不等他说,胖厨子已把汗巾从肩上拿下,甩手扔给小僮,说道:“外边都凉了,我带这条大毛巾做什么,烦你给搭在后院的晾衣绳上吧!”说完辞过冯五爷,手提灯笼,大摇大摆走了。冯五爷叫小僮打开毛巾,里头嘛也没有,差点冤枉好人。可是转天,这小僮打听到,胖厨子昨晚使的花活在那灯笼上。原来插洋蜡的灯座不是木头的,而是拿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块冻肉碹的,这块肉足有二斤沉!可人家居然就在冯五爷眼皮子底下,使灯照着,大模大样提走了,真叫绝了!冯五爷听罢,三天没说话,第四天就把状元楼关了。有人劝他重返文苑,接着念书,他摇头叹息。念书得信书。他连念书的人能耐还是不念书的人能耐都弄不清,哪还会有念书的心思?(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文本二: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摘编自冯骥才《俗世奇人·序》)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别人发财,冯五爷眼热,脑筋一歪,决意下海做买卖”,说明冯五爷开饭馆没有经过任何考虑,注定了后面的失败。B.冯五爷为开“状元楼”做足了准备,却没想到自己的后厨出现了问题,这说明读书人确实不适合经商。C.胖厨子只是文中的次要人物,却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着关键作用,推动了情节发展,与主人公形成对比。D.“冯五爷听罢,三天没说话,第四天就把状元楼关了”,是因为胖厨子辜负了他,觉得再也没有什么人可以相信了。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首段详细地介绍了冯五爷及其家庭背景,交代了冯家不是经商就是读书,为后文冯五爷弃文从商做铺垫。B.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将冯五爷的文采过人与后文的经商失败做鲜明对比,凸显小说主题,具有深意。C.小说语言生动活泼,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独具天津特色的方言,使小说生动有趣。D.冯五爷在小说结尾处的表现,说明他对读书人的能耐持怀疑态度,对自己的未来选择充满迷茫与无奈。8.请根据文中对冯五爷的描写,结合其“念书”“经商”经历,简要概括人物特征。9.《冯五爷》是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中的一篇,请结合文本一、二,从“俗世”与“奇人”的角度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作简要赏析。【答案】6.C7.C8.①天资聪颖,才华横溢。相貌堂堂,擅长舞文弄墨,是家族“念书”的希望。②心高气傲,盲目跟风。心气高,虽文才不凡,但他看见别人发财,也眼热跟风,决意开饭馆。③用人失察,养虎为患。虽有锐目利眼却难察人心,看不清真相,祸害自己。9.①“俗世”是指小说所写的市井俗事,为读者展示的是天津卫一家酒楼里的世俗民生,及生活在其间的一群俗世之人。②“奇人”指小说的主人公冯五爷,他出生大户人家,出口成章,落笔生花,无人不服;因家境变迁、环境影响弃文从商,最终落得狼狈不堪。③“俗世”衬托“奇人”,作为读书人的冯五爷受外界物欲影响,在精神世界中迷失,陷入迷茫、无奈的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A.“说明冯五爷开饭馆没有经过任何考虑”说法错误,冯五爷参考“天津产盐,吃菜口重,宁波菜咸,正合口味”等特点,冯五爷拿定主意,开个宁波风味的馆子,可见是经过考虑的。B.“这说明读书人确实不适合经商”说法错误,没有依据。这件事只能说明冯五爷不适合经商,不能说明所有读书人都不适合经商。D.“是因为胖厨子辜负了他,觉得再也没有什么人可以相信了”说法错误,“冯五爷听罢,三天没说话,第四天就把状元楼关了”既因为胖厨子辜负了他,更因为自恃为读书人,却在眼皮底下被人耍骗,不禁迷茫困惑。“觉得再也没有什么人可以相信了”文中无依据。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C.“多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说法错误,文中并没有使用拟人手法。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由文中“他人长得赛条江鲫,骨细如鱼刺,肉嫩如鱼肚,不是赚钱发财的长相,倒是舞文弄墨的材料。凡他念过的书,你读上句,他背下句,这能耐据说只有宋朝的王安石才有。至于他出口成章,落笔生花,无人不服。都说这一辈冯家的出息都在这五爷身上了”可知,作为读书人,冯五爷天资聪颖,才华横溢,他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相貌堂堂,擅长舞文弄墨,是家族“念书”的希望。由文中“他心气高,……别人发财,冯五爷眼热,脑筋一歪,决意下海做买卖”“于是冯五爷拿定主意,开个宁波风味的馆子”可知,他心高气傲,虽文才不凡,但他看见别人发财,也眼热,盲目跟风,决意开饭馆。由文中“冯五爷盛怒之后,……除去那个打宁波老家带来的胖厨子没动,其余伙计全轰走,斩草除根换一拨人,还有后院墙头安装电网,以为从此相安无事”“冯五爷不肯相信,这胖厨子当年给自己父亲做饭,胖厨子的父亲给自己爷爷做饭,他家的根早扎在冯家了。倘若他是贼,谁还会不是贼”可知,作为经商者,冯五爷有很多问题:自恃为读书人,用人不查,出现问题以开除潦草结束;实际却用人失察,虽有锐目利眼却难察人心,看不清真相,不能发现问题症结之处,最终养虎为患,祸害自己。【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俗世”是指小说的内容选材以及人物身份。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以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市井民间生活为背景,创作素材多来自流传于津门的民间传说。小说选材上,所写的都是市井俗事,语言上,通俗、具有鲜明的天津方言特色。本文为读者展示的是天津卫一家酒楼里的世俗民生,及生活在其间的一群俗世之人。“奇人”指的是从精神内涵上看,小说写的是主人公冯五爷这一人物从“念书”到“经商”,从精神世界到物质世界过渡的失败。读书人应以书为信仰,不受外物干扰,但是冯五爷之所以到最后“连念书的人能耐还是不念书的人能耐都弄不清”,是因为家境变迁、环境改变而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浮躁、跟风,最终元气大伤。文中用“俗世”衬托了“奇人”,俗世之中还有一些小人物,如状元楼里偷鸡摸狗的伙计们,用他们来衬托“奇人”,又以俗世之“物欲”衬托读书之“信仰”。作为读书人的冯五爷受外界物欲影响,在精神世界中迷失,陷入迷茫、无奈的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之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①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②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威震华夏。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追谥羽曰壮缪侯。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关羽死后被追谥为“壮缪侯”。(选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注】①孟起:马超字孟起。②黥、彭:汉初名将英布、彭越。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相应的位置画上“/”。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羽望见良麾盖”的“麾盖”指将帅的旌旗与车盖,也泛称仪仗,文中用的是后一个意思。B.“拜羽董督荆州事”中的“董”与《谏太宗十思疏》的“虽董之以严刑”的“董”意思相同。C.刘备授予关羽“节”代表亲临,《苏武传》“杖汉节牧羊”中“节”也是类似的意思。D.古时男子20岁举行“成人礼”时束发加冠,因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羽、张飞尽心辅佐刘备。汉末,刘备起兵乡里,私下关、张二人与刘备寝则同床,情如兄弟;公众场合则对刘备礼敬有加。B.关羽颇受曹操欣赏。曹操擒获关羽后,极为钦佩关羽的英雄气概,对关羽的决意离去深感惋惜,阻止部下追击关羽。C.孙权恼恨关羽。关羽威震华夏后,起先,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权对此愤怒。D.关羽死后被追谥为壮缪侯。其后代深受朝廷器重,两个儿子关兴、关统先后继承壮缪侯的爵位,后来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关统还娶了公主为妻。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2)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14.中国历史长河中关羽被奉为“武圣”,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哪些传统品德同我们的时代精神有某种契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0.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11.A12.D13.(1)曹操擒获关羽后返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对他以礼相待,赏赐优厚。(2)关兴字安国,年少时就有美好的声名,丞相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且认为他不同常人。14.①忠义:关羽拒重赏追先主于袁军可见其“忠”;杀颜良报答曹操厚遇才离开曹营可见其“义”,他身上忠义与我们时代的“忠诚仁义”精神契合。②勇武:关羽于万众之中杀颜良,降于禁斩庞德可见其“勇”,他身上的勇武同我们时代的“勇敢无畏”精神契合。【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深知曹公对我情深意厚,但我深受刘将军的厚恩,发誓与他同生共死,我决不会背叛他。“曹公待我厚”是“知”的宾语,与前面的“吾”构成主谓宾完整的句子,且“然”在此应有转折意,领起下一个句子,故“曹公待我厚”的后面需停顿;“刘将军厚恩”是“受”的宾语,宾语“刘将军厚恩”后停顿;“以共死”是“誓”的内容,句意完整,故在“以共死”后停顿。故画波浪线的部分句读为: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文中用的是后一个意思”错误。文中“麾盖”意思是前者。句意: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帅旗车盖。B.“拜羽董督荆州事”中的“董”,督掌。句意:授权关羽督掌荆州大政。“虽董之以严刑”的“董”,句意:督责。句意: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两个儿子关兴、关统”错误,“嗣”是继承的意思,末段介绍关羽被追谥的壮缪侯爵位在后代中的继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承情况,上文“数岁卒”是指的关兴,下文“子统嗣”,可见关统是关兴之子,关羽之孙。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禽”,抓住;“拜”,授予官职;“礼”,礼遇,礼待;(2)“令”,美好的;“器”,器重;“异”,认为……不寻常。【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由原文“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可知其忠义。关羽拒重赏追先主于袁军可见其“忠”;杀颜良报答曹操厚遇才离开曹营可见其“义”,他身上的忠义与我们时代的“忠诚仁义”精神契合。②由原文“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威震华夏”可知其勇武。关羽于万众之中杀颜良,降于禁斩庞德可见其“勇”,他身上的勇武同我们时代的“勇敢无畏”精神契合。参考译文:关羽,字云长,本来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因战乱逃亡到涿郡。刘备在家乡招集兵马,关羽和张飞担任他的护卫。刘备与关、张二人连睡觉都同一张床,亲如同胞兄弟。关、张二人在大庭广众之中,整日侍立在刘备身旁,跟随刘备对敌作战,从不惧避艰险。刘备袭击徐州杀死刺史车胄后,让关羽镇守下邳城,代行太守职务,自己率军回到小沛。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徐州,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擒获关羽后返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对他以礼相待,赏赐优厚。袁绍派大将颜良在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派遣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进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帅旗车盖,策马上前刺杀颜良于万马军中,将其首级割下返回,袁绍军中的将领们没人敢出阵阻挡,于是解除白马之围。曹操当即上奏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起初,曹操钦佩关羽的勇猛气概,后来察言观色,发现关羽并无久留曹营之意,于是对张辽说:“你利用与关羽的交情设法去探探他。”不久,张辽借机向关羽问起此事,关羽感慨地说:“我深知曹公对我情深意厚,但我深受刘将军的厚恩,发誓与他同生共死,我决不会背叛他。我最终不会留在此地,我一定要立下大功报答曹公的恩情后再离去。”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待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道关羽一定要离开自己,对其赏赐更为厚重。关羽将曹操赏赐的钱物全部封裹好,留下书信告辞曹操而去,径直赶往袁绍军营投奔刘备。曹操手下人想将他追回来,曹操说:“大家各为其主,不必追了。”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后来刘备西进平定益州,授权关羽督掌荆州大政。关羽听说马超归降刘备,他过去与马超毫不相识,于是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武艺才干与谁人可以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气傲心高,于是回信答道:“马孟起文武兼备,勇猛超群,不愧一代人杰,是英布、彭越一类的人物,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不及美髯公超凡出众、卓尔不群。”关羽蓄着一副漂亮的长须,所以诸葛亮称他美髯公。看了诸葛亮的回信,关羽十分高兴,把它交给宾客幕僚们传阅。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官封关羽为前将军,并授予符节和斧钺。同年,关羽率军在樊城攻打曹仁。曹操派于禁领兵救援曹仁。当年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泛滥,于禁督率的七军全被淹没。于禁投降关羽,关羽又斩杀魏国将军庞德,关羽声威震动中原。起先,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权十分恼恨。……这时孙权已占据江陵,将关羽及其将士的妻儿老小全部俘获,关羽军队于是全部溃散。孙权派部将堵击关羽,在临沮斩杀关羽及其子关平。关羽死后被追谥为“壮缪侯”。他的儿子关兴继承了爵位。关兴字安国,年少时就有美好的声名,丞相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且认为他不同常人。关兴二十岁即担任侍中、中监军,几年后去世。儿子关统继承爵位,娶公主为妻,官至虎贲中郎将。关统死后无子,让关兴的庶子关彝继承了爵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及材料,完成各题。文本一:秋怀(其二)孟郊【注】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文本二: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注】此诗作于孟郊老年居于洛阳充当河南尹下属小吏时。孟郊一生仕途波折,生活困顿。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怀》从冰冷的秋月起笔,与月为伴的“老客”壮志也已消磨殆尽,开篇就奠定了全诗苦寒的基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调。B.《秋怀》中“冷露”二句语带双关:作者既感叹秋寒露重难以成眠,也悲泣人生梦想破灭。C.作者以“峥嵘”来形容深秋时节的梧桐,委婉地表达出内心依然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慷慨胸怀。D.本诗中呈现的诗人形象与杜甫在《登高》中塑造的诗人形象有相同之处:均为晩境颓唐、愁病交加。16.请结合文本二,合理评价孟郊《秋怀》诗的境界。【答案】15.C16.①王国维认为“境界”是诗人心中真情与笔下真景的统一,没有真情就难以营造出境界。②本诗以冷月、寒露、梧桐等意象,营造出凄凉寒苦的意境,以此来抒发人生失意、生活困顿的愁苦。③心中苦情与笔下秋景合二为一,虽然多苦寒之语,但情感真实动人,让本诗呈现出清冷寒瘦的艺术境界。【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委婉地表达出内心依然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慷慨胸怀”分析错误。“峥嵘”此处意为高耸峭拔。结合“枯”“哀弹”可知,“慷慨胸怀”是断章取义的错误解读。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从材料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可知,王国维认为“境界”是诗人心中真情与笔下真景的统一,没有真情就难以营造出境界。具体到本诗中,从“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等诗句可知,作者描写了冷月、寒露、梧桐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是古诗中表现苦寒境遇的,所以此处作者营造出凄凉寒苦的意境,以此来抒发人生失意、生活困顿的愁苦。作者在诗中情景交融,通过对苦寒秋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心中的苦情。诗中“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等诗句多苦寒之语,其中蕴含了作者的内心情感,真实感人,让本诗呈现出清冷寒瘦的艺术境界,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苦痛。(三)(6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谈到《诗经》三百篇的创作者创作缘由是“______”,在《屈原列传》中也写到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是“______”。(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恋旧林”一句,与其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______,______”两句用意相似,都含蓄表达归隐田园是作者由衷之情。(3)白鸥作为“闲客”,具有与人亲善,温柔敦厚,以及自由不受拘束的形象特点,如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杜甫《客至》中“______”。【答案】①.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②.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③.云无心以出岫④.鸟倦飞而知还⑤.此心吾与白鸥盟⑥.但见群鸥日日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抵、愤、忧、幽、岫、倦、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在中国文化中,围棋是文人情怀的高度体现。围棋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元素可谓五彩缤纷,光是古代诗人写的关于围棋的诗歌就①。围棋和中国的书法、哲学等血肉相连,枝脉同根。围棋和中国的书法②。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是书法的精神所在,而围棋的精华也在于子与子之间的联系。包世臣说王羲之的字一个个并不怎么样,甚至有些不平整,但字的各部分之间,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这用来形容围棋也是非常恰当的,围棋的每个棋子之间③,有时候不仅“顾盼有情,痛痒相关”,而且一生俱生,一亡俱亡。围棋充满了象征和寓意,黑白构建的天地之中,表达了阴阳合一之机理。一弈之间,天地之理无不备焉。一弈之间,反映出人的道德情操,是对人的意志的考验,坚韧的信念由此培养起来;是宁静超出、神情缥缈风采的体味,又是对人的世界观、宇宙观、道德观的表现。作为艺术,围棋让人深深感受到它无尽的美;作为哲学,围棋让人从中悟出许多人生真谛。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将文中画线部分进行调整,使上下文结构大致相同,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举不胜举/不胜枚举②一脉相承/如出一辙③休戚相关/息息相关19.一弈之间,是人的道德情操的反映,是对人的意志的考验,是对人坚韧信念的培养。【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义的能力。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空,语境“围棋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元素可谓五彩缤纷,光是古代诗人写的关于围棋的诗歌就”意思是指中古古代有非常多关于围棋的诗歌,故可填“举不胜举/不胜枚举”。举不胜举: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第二空,根据前文“围棋和中国的书法、哲学等血肉相连,枝脉同根”可知,此处所讲的是围棋与书法之间的紧密关联,故可填“一脉相承/如出一辙”。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第三空,根据后文语境“围棋的每个棋子之间……而且一生俱生,一亡俱亡”可知,此处应是围棋的每个棋子之间都利害相关,联系紧密,故可填“休戚相关/息息相关”。休戚相关:彼此的喜悦与忧愁共同承担,形容彼此命运联系在一起,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后文“是宁静超出、神情缥缈风采的体味,又是对人的世界观、宇宙观、道德观的表现”的句式表达是:判断词“是”+……(对象)+“的”+……(表示特征或关系的词语)。而画线句原句中“反映出人的道德情操”是动宾结构,因此可改写为“是人的道德情操的反映”。“坚韧的信念由此培养起来”则以对象为主语,组成了一句单独的句子,因此可将主语作为“是”后的内容加以改写,即“是对人坚韧信念的培养”。故整个画线句可改为:一弈之间,是人的道德情操的反映,是对人的意志的考验,是对人坚韧信念的培养。(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动物会因为繁衍、觅食等种种原因,不断地行走、迁徙。植物则扎根在一块固定的土地,除非被人为挪动,①。但是,在大自然中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些可以“行走”的植物。卷柏被称为遇水而安的迁徙者,这是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的奇特的、会走路的植物。卷柏需要充足的水分,当水分不足的时候,它的“自救”就开始了,随着风在地面上滚动,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让整个身体蜷缩成一个圆球。风带着这个勇敢流浪者四处流散,当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②,它的根又重新钻到土壤里,安居下来。一位植物学家对卷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用挡板圈出一片空地,把一株卷柏放入空地中水分最充足处,卷柏便扎根生存下来。几天后,③,卷柏便抽出根须,卷起身子准备换地方。可实验者隔绝了它移走的一切路径。不久,卷柏又重新扎根生存在了那里,在几次将根拔出,几次又动不了的情况下,它便再也不动,在这里安居乐业了。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处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B.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C.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答案】20.①否则永远处在原地②这个圆球就会停下来③空地水分减少21.卷柏需要充足的水分,当水分不足的时候,它就会开始“自救”,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让整个身体蜷缩成一个圆球,随风在地面上滚动。22.C【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前文“植物则扎根在一块固定的土地,除非被人为挪动”,扎根在固定的土地上,只有人为挪动了,它才会变换位置,又根据关联词“除非”可知应填写“否则永远处在原地”;②处,根据前文“带着这个勇敢流浪者四处流散,当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和后文“它的根又重新钻到土壤里,安居下来”可知,蜷缩成圆球的卷柏会在水分充足的地方重新生根,故此处应填写“这个圆球就会停下来”一类的句子;③处,前文实验是“用挡板圈出一片空地,把一株卷柏放入空地中水分最充足处,卷柏便扎根生存下来”,而后文“卷柏便抽出根须,卷起身子准备换地方”,由此可知,后文是对比实验,在水分不充足的情况下,卷柏就会换地方,故此处应填写“空地水分减少”一类的句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缺少主语,可以将“它的‘自救’就开始了”改为“他就会开始‘自救’”,或者在后面的句子加一个主语“它”;原句语序不当,“随着风在地面上滚动”应放在“让整个身体蜷缩成一个圆球”之后。【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是拟人手法,“安居乐业”是人的动作,在这里赋予卷柏,将卷柏拟人化。A借代,用“干戈”代指战事;B.比喻,“满鬓青霜残雪”,将两鬓的白发比作霜雪;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拟人,“相倚恨”“回首背西风”赋予绿荷人的情感“恨”和动作“回首”;D.用典,这两句意思是“像姜太公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运用了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故选C。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读书,颇有感慨。《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之志,应如长江东奔大海。”“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何为大丈夫?”“大丈夫行于乱世,当光明磊落。即使处于逆境,也当屈身守份,以待天时。”古往今来,我中华民族不乏“大丈夫”之人物:匡扶天下,知不可而为之的先圣孔子;杖节牧羊,至死不渝的汉使苏武;身处窘境,而胸怀天下的诗圣杜甫;推翻帝制,为国为民争取自由平等的革命先烈。还有代父从军的花木兰,为革命牺牲的巾帼英豪秋瑾,潜心研究治病救人良方的屠呦呦,亦是“女中丈夫”。更有千千万万为社会进步发展而默默奉献的“无名丈夫”。临近道别,一言以赠:伏虎三年,腾龙指日可待。愿诸君牢记“天下己任”之校训,今后无论身居何位,从事何业,都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这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引用名人名言介绍“大丈夫”的含义,大丈夫拥有的特质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当志存高远、能屈能伸、为国效力、光明磊落等。材料第二段例举了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涌现出的“大丈夫”,他们有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的坚守节气,有的胸怀天下,有的为国为民,有的替父从军,有的治病救人,还有默默奉献的“无名丈夫”。可见,做大丈夫,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只要坚守在岗位,做好当做的事,就是在践行大丈夫之责,平凡人也可做出“大丈夫”事。材料最后一段,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提出期许,只要以“天下为己任”,便是顶天立地“大丈夫”。由此可见,大丈夫一定是有胸怀天下之大格局,为天下苍生做出贡献的人。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题目要求根据材料触发的联系和思考来写一篇文章,行文构思上,当扣住“大丈夫”这一关键词展开论述,表达对“大丈夫”的理解,可以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表明“大丈夫”应当具备哪些品质,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为何要立志成为一位“大丈夫”,还可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如何做才是“大丈夫”,写作时可结合材料给出的提示展开。立意:1.做新时代“大丈夫”。2.凡人也做“大丈夫”。3.大丈夫,乃自强不息者,乃光明磊落者,乃知行合一者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6-29 14:16:02 页数:20
价格:¥3 大小:68.3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