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的艺术真有些儿奇妙: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绘画,讲到远近法差不多没有一幅不错。《仇文合制西厢记图册》中就可看见许多显著的远近法错误的实例。这种画犯着种种错误,画中没有眺望的中心点,画家没有一定的立场,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近忽远,分别地观察各物的形状,局部地描写出来,凑合而成一幅绘画。我选出上述图册摹写其中之一的大体轮廓如下面图(图一)来,依照西洋的画理而另拟远近法正确的图(图二),比较观察,始知这差异乃由于东西洋艺术的性质根本不同而来。试比较观察前面的第一图(仇英原作)与第二图(依西洋画法改作),最初所得的感觉,后者就是现世常见的景象,前者便似“别有天地非人间”。后者是事实的,前者是虚构的。第一图所表现的,似是我们读了《西厢记·惊艳》一出后闭目想象所见的普救寺的光景。第二图中所表现的,却是我们身入灵隐寺等处时实际看到的光景了。西洋美术自古注重写实。希腊时代的神像雕刻,都依照人体解剖学。文艺复兴期的画家都讲究远近法。东洋艺术的态度则不然,一向注重空想,绘画当然也不务写实,而描摹想象中的情景。想象的世界中,行动非常自由;眺望景物时自己的立场要高就高,要低就低,要左就左,要右就右。这犹似做梦,昔人云“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伏在斗室中描山水图的中国画家,正同这相思家一样。做梦一般地飞绕天涯而眺望景物,把不同时所见的光景收入同一幅画中,上下重叠地描写的便是山水“立轴”,左右连绵地描写的便是山水“图卷”。立轴是像两个黄金律长方形相连接一般狭长的一条纸,山水可以重重叠叠地画上去,仿佛飞机中望下来所见的鸟瞰图,而各种景物又都可作平眺形。图卷 有横长数文者,一丘,一垒,一桥,一亭,连绵不断地画过去,比回旋照相镜头所摄的大团体摄影收罗更广,而各部又都可作正眺形。洋画创作的时候,首先必固定自己的立场,而规定画的中心点。务求其肖似实景,与我刚才第二图时同样态度。这可说是实景的背摹或仿造,与中国画的想象性质完全不同。现在从表面上拿西洋的画法来规律中国画,当然可指摘其远近法的错误,而见其为局部凑成的不统一的绘画。但就根本一想,这远近法的错误与画面的不统一,正是中国画的特质所在。利用错觉而在平面的纸上假造立体形的远近法,原是西洋艺术上的事。这在图画教科及实用美术上固然是很重要的法则,但不能拿来规律崇尚自然而取综合式的中国古代艺术。(摘编自丰子恺《认识绘画》)材料二:中国画所表现的境界特征,可以说是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以生,这生生不已的阴阳二气织成一种有节奏的生命。中国画的主题“气韵生动”,就是“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伏羲画八卦,即是以最简单的线条结构表示宇宙万相的变化节奏。西洋绘画的境界,其渊源基础在于希腊的雕刻与建筑。以目睹的具体实相融合于和谐整齐的形式,是他们的理想。近代绘风更由古典主义的雕刻风格进展为色彩主义的绘画风格,虽象征了古典精神向近代精神的转变,然而它们的宇宙观点仍是一贯的,即“人”与“物”,“心”与“境”的对立相视。而这物、我对立的观点,亦表现于西洋画的透视法。西画的景物与空间是画家立在地上平视的对象,由一固定的主观立场所看见的客观境界,貌似客观实颇主观(写实主义的极点就成了印象主义)。就是近代画风爱写无边天际的风光,仍是目睹具体的有限境界,不似中国画所写近景一树一石也是虚灵的、表象的。中国画的透视法是提神太虚,从世外鸟瞰的立场观照全整的律动的大自然。他的空间立场是在时间中徘徊移动,游目周览,集合数层与多方的视点谱成一幅超象虚灵的大的诗情画境。所以它的境界偏向远景。在这远景里看不见刻画显露的凹凸及光线阴影。一片明暗的节奏表象着全幅宇宙的氤氲的气韵,正符合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故中国的境界似乎主观而实为一片客观的全整宇宙,和中国哲学及其他精神方面一样。中国画因系鸟瞰的远景,其仰跳俯视与物象之距离相等,故多爱写长方立轴以揽自上至下的全景。数层的明暗虚实构成全幅的气韵与节奏。西洋画因系对立的平视,故多用近立方形的横幅以幻现自近至远的真景。而光与阴影的互映构成全幅的气韵流动。(摘编自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材料三: (明)戴进《溪堂诗意图》(尼德兰)小彼得·勃鲁盖尔《雪中狩猎》绢本设色19.4cm*104cm木版油画32.5cm*25.5cm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远近法的西洋画理衡量,很多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错误显而易见,对于中国国画的这种不足,作者深以为憾。B.丰子恺借助摹写的两幅图说明了中西方绘画在空间展现上的不同,指出中国绘画的自由度高于西洋画。C.中国画的山水立轴或图卷,很容易使观者联想到“关山万叠”“云树千重”“碧波千里”等诗文用语。D.西洋绘画中贯穿的宇宙观点始终是一致的,即“人”与“物”。“心”与“境”的主客观对立相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绘画上的种种错误主要是由画家缺乏西洋画理、绘画没有固定的立场造成的。B.西洋画根基于雕塑建筑,中国画根基于哲学。两者的差异源于对空间法则的重视程度,难论高低。C.西洋画的透视法貌似客观实颇主观,中国画的透视法观照整体的动态自然,似主观而实客观。D.中国绘画集合数层与多方的视点谱成超象虚灵的诗情画境,影响了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展现中国画的特质的一项是()A.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528.7厘米X24.8厘米的横幅长卷,全景式描绘了三大空间场景。B.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将五个时间段的叙事性场景描绘在一幅画面中。C.东晋顾恺之仰慕曹植的《洛神赋》,遂绘制出名画《洛神赋图》,活化了洛神的绝世之美。D.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几点墨色和几笔水纹,但却营造出烟波浩渺的动人意境。4.材料一是怎样论述中西绘画的不同的,请简要分析它的论证思路。5.请结合文本内容,从材料三两幅绘画作品中任选一幅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A2.C3.C4.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以《仇文合制西厢记图册》为例,巧妙运用了图例,对比分析了中西画法不同的原因,最后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得出中国画呈现的远近法错误与画面的不统一恰是中国画特质的结论。②本文综合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5.示例一:①《溪堂诗意图》是一幅山水长方立轴长卷,山水重重叠叠不受限制地画上去,展现了自上至下的宏阔全景。②《溪堂诗盘图》中没有跳望的中心点,画家没有一定的立场,他分别观察山水之色,各种局部地描写出来,锅合而成一幅绘画。③《溪堂诗意图》是鸟瞰的远景,没有刻画显露的凹凸及光线阴影,各种景物都可作平跳形。④《溪堂诗意图》根基于民族哲学,观照富于变化的自然,表现自然山水的变化节奏,塑造出雄浑消幽的诗情画境,符合中国心灵涵容自然、洒脱飘逸的追求。示例二:①《雪中对猎》是西洋画的典范,自近至远的真景,采用了近立方形的横幅。②《雪中狩猎》有自己固定的立场,是对立的平视,规定了画的中心点,景物以及人物、动物的刻画都跟实景非常相像。⑧《雪中狩猎》的画法根基于科学的远近法,是实景的背幕或仿造,将目睹的具体实相融合于和谐整齐的形式,借光和阴影的互映构成全幅的气韵流动。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作者深以为憾”错误,由材料一第一句话“中国的艺术真有些儿奇妙”和最后一段“利用错觉而在平面的纸上假造立体形的远近法,原是西洋艺术上的事……但不能拿来规律崇尚自然而取综合式的中国古代艺术”看,作者并不认为这是中国画的不足,所以也就谈不上遗憾。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中国古代绘画上的种种错误”扩大范围,由材料一第一段“中国自古以来的绘画,讲到远近法差不多没有一幅不错”可知,文章论述的是古代绘画在远近法方面的错误;“主要是由画家缺乏西洋画理、绘画没有固定的立场造成的”错误,材料一论述的中国绘画远近法的错误并非仅仅“由画家缺乏西洋画理、绘画没有固定的立场造成的”,还有其他复杂原因。B.“两者的差异源于对空间法则的重视程度”错误,由材料可知,中西方都重视空间法则,但是中西方空间法则的内涵不同。D.“中国绘画……影响了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错误,因果倒置,原文是“中国画……集合数层与多方的视点谱成一幅超象虚灵的大的诗情画境……正符合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而且结合材料二第一段内容,应是“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影响了中国绘画。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A.展现了中国画爱写长卷、立场自由、把不同空间景象收入同一幅画中左右连绵地描写的特质。B.展现了中国画爱写长卷、立场自由、把不同时间景象收入同一幅画中左右连绵地描写的特质。D.展现了中国画以最简单的线条结构表示宇宙万相的变化节奏以及“中国心灵蓬松潇洒意境”的特质。C.该表述只能表现顾恺之创作的动因以及画作的艺术感染力,不能展现文中表述的中国画的特质。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的能力。由题干“怎样论述”可知,本题其实是考查论证上的特点,主要包括论证的方法和论证的思路。从论证方法来看,“我选出上述图册摹写其中之一的大体轮廓如下面图(图一)来,依照西洋的画理而另拟远近法正确的图(图二)”“ 试比较观察前面的第一图(仇英原作)与第二图(依西洋画法改作),最初所得的感觉,后者就是现世常见的景象,前者便似‘别有天地非人间’。后者是事实的,前者是虚构的……”,这里列举两种画法描摹的同一图画的例子,这是举例论证;一种使用中式画法,一种采用西洋画法,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这是对比论证;“别有天地非人间”“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这些是引用论证。从论证思路来看,材料共三段文字,谈论的中心话题是中国绘画,第一段“中国的艺术真有些儿奇妙: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绘画,讲到远近法差不多没有一幅不错”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提出论题;第二段开头“《仇文合制西厢记图册》中就可看见许多显著的远近法错误的实例”是以《仇文合制西厢记图册》为例,第三段将中西画法进行比较,借助图例和对比来分析中西画法不同的原因,由此得出结论“这远近法的错误与画面的不统一,,正是中国画的特质所在”。【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综合三则材料来看,这三则材料比较中西画法各自的特点。解答本题的时候,首先需判断所选图画所用画法,然后结合中西绘画各自的特点来分析所选图画。戴进的《溪堂诗意图》是中式绘画。从注释中的数据以及画面图形可知,这幅图是长方立轴长卷;从图上的内容来看,所画的是山和水,是传统的山水画,结合山水的特点以及材料一中“立轴是像两个黄金律长方形相连接一般狭长的一条纸,山水可以重重叠叠地画上去”可知,这图上的山水重重叠叠,展现了从上到下的阔大全景;从山水的布局以及材料一“眺望景物时自己的立场要高就高,要低就低,要左就左,要右就右”这一信息可知,这幅画没有眺望的中心点,而是将山、水等局部内容描摹出来,成为一幅绘画;从画面的特点、材料一“仿佛飞机中望下来所见的鸟瞰图,而各种景物又都可作平眺形”以及材料二“中国画……从世外鸟瞰的立场观照全整的律动的大自然……在这远景里看不见刻画显露的凹凸及光线阴影”可知,这幅作品是鸟瞰的远景,没有刻画显露的凹凸及光线阴影,各种景物都可作平眺形;从画面的意境以及材料二“中国画所表现的境界特征,可以说是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以生,这生生不已的阴阳二气织成一种有节奏的生命”“一片明暗的节奏表象着全幅宇宙的氤氲的气韵,正符合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可知,这幅作品可以展现自然山水的变化,营造清幽的意境,符合中国心灵涵容自然、洒脱飘逸的追求。《雪中狩猎》属于西洋画,从画面注释、画的形状以及材料二“西洋画因系对立的平视,故多用近立方形的横幅以幻现自近至远的真景”可知,这幅画按照由近及远采用近立方形的横幅;从画面各个部分的布局、材料一“洋画创作的时候,首先必固定自己的立场,而规定画的中心点”和材料二“西画的景物与空间是画家立在地上平视的对象,由一固定的主观立场所看见的客观境界”可知,这幅画在绘画的时候有固定的立场,采用对立的平视法,规定了画的中心点,景、人、物都和实景相似;从整幅画面、材料一“务求其肖似实景,……这可说是实景的背摹或仿造”以及材料二“而光与阴影的互映构成全幅的气韵流动” 可知,这幅画是实景的背摹或仿造,借光和阴影的互映构成全幅的气韵流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大明湖之春老舍①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②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③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④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粱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⑤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做不到。不过,即使做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⑥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 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者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⑦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塔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面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⑧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载一九三七年三月《宇宙风》第三十六期)6.文中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7.文章结尾处,作者说“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用不少篇幅“说了大明湖之秋”的原因,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8.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请就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做出赏析。(1)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2)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9.老舍被公认为“语言艺术大师”,请结合你阅读过的老舍散文,对其语言艺术特点作一两点简要分析。【答案】6.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对大明湖不大、不明、不湖特点的概述,有转折意味,并引起下文对大明湖算作名胜的原因阐释7.作者写大明湖“明朗”的秋景是为了与大明湖不大、不明、不湖的春景相对比(或衬托、反衬等)从而更突出了“大明湖之春”衰微破败的现实,和自己对这种现状的遗憾、失落,以及对大明湖秋景的喜爱之情。8.⑴“煮过”形象地写出了紫丁香花在狂风肆虐中被摧残而枯黄、残破的景象,其中透着作者的伤感。⑵“阔气”是很幽默的说法,本指家庭富有,这里表现了大明湖大白莲花蓇葖的名贵和丰富,其中流露出作者的喜悦的骄傲之情。 9.①自然质朴,简练亲切。如《想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②北京风土气息浓厚,善用北京方言,京味儿十足。老舍散文中大量的北京方言、俗语、惯用语、歇后语,特别明显的是儿化音和叠音词的使用。如《想北平》“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③幽默诙谐,隽永深刻。老舍对苦难是笑中含着眼泪,对黑暗则是无情地讽刺与鞭挞,对友人则是诙谐中饱含着情谊。如:《猫》“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力避单调。小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④色彩绚丽,语言写意。如《五月的青岛》“看一眼路旁的绿,同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者,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鱼帆的外边去。”⑤音律和谐,巧用叹词和单字,增加乐感。老舍的散文节奏铿锵,韵律优美,如《我的母亲》中“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连用四个怕字,将游子的牵挂与内心的焦虑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老舍在作品中还常常是用叹词如“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一个“哎呀”既加重了语气,又是作家内心情感的强烈表达。它同歌唱中的长音“啊”产生了异曲同工之妙。注:本题为开放型题目,上述几点仅作为参考,学生作答合情合理,即可得分,但要有作品分析。【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句的作用的能力。第五段第一句中“话虽如此”中“此”指的是上文中的大明湖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而“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则是引出后文对大明湖可以作为名胜的描写,所以这一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概括能力。文章第四段写到大明湖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并且水黑而不清,水定而无波。在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写出了“大明湖之春”衰微破败的现实。作者认为大明湖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从而表达出作者对这种衰败现状的遗憾、失落之情。 而描写大明湖秋天的段落,则写出了大明湖的秋季是最好的,晴暖无风,处处明朗,因为“庄稼”已经收了,湖显着大了很多、明了很多,并且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过去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在作者心里,只有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所以写大明湖的秋景是为了与春景相对比,从而更加突出“大明湖之春”衰微破败的现实,和自己对这种现状的遗憾、失落,以及对大明湖秋景的喜爱之情。反衬大明湖之春。【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煮过”本意指绿叶食物等在水中加热而变得枯黄、破损。这里是说丁香花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风一阵比一阵大,而第二天去看院中的紫丁香的时候,花已变得枯黄,嫩叶变得残破,所以“煮过”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紫丁香花在狂风肆虐中被摧残而枯黄、残破的景象,其中透着作者的伤感。“阔气”本来指家庭富裕。而本处指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从而表现出大明湖盛产白莲花,并且是大明湖的特产,所以“阔气”一词是作者用幽默的手法表现了大明湖大白莲花蓇葖的名贵和丰富,其中流露出作者的喜悦的骄傲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艺术特色的把握能力。从语言风格上来看,老舍的语言自然质朴,简练亲切。如《想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通过自然而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对北平的想念之情,让人读起来很是亲切。从语言风格上来看,老舍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因老舍是北京人,生活在北京,所以作品中北京风土气息浓厚,善用北京方言,京味儿十足。老舍散文中大量的北京方言、俗语、惯用语、歇后语,特别明显的是儿化音和叠音词的使用。如《想北平》“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白霜儿”中儿化音的运用,“不愧杀”为惭愧之意,这里是北京的方言,京味十足。从语言风格上来看,老舍作品中的语言幽默诙谐,隽永深刻。老舍对苦难是笑中含着眼泪,对黑暗则是无情地讽刺与鞭挞,对友人则是诙谐中饱含着情谊。如:《猫》“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力避单调。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里面是对猫的描写,将猫人格化,写出了猫在高兴时的所作所为,语言幽默诙谐。从语言风格上看,老舍的文章善用色彩绚丽的语言,并且语言写意。如《五月的青岛》“看一眼路旁的绿,同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者,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鱼帆的外边去” ,这里面作者写到路旁的绿,并且将绿分成了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等各种颜色的绿,并且这绿一直到天边,让人眼前出现了一望无际的绿的场景。这些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从语言风格来看,老舍的散文节奏铿锵,韵律优美,并且善用叹词和单字来增加乐感。如《我的母亲》中“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连用四个怕字,将游子的牵挂与内心的焦虑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老舍在作品中还常常是用叹词如“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一个“哎呀”既加重了语气,又是作家内心情感的强烈表达。它同歌唱中的长音“啊”产生了异曲同工之妙。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高祖三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余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信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也。”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隆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见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流水上,禽赵王歇。(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井隆之战》)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岀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B.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C.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D.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轨,方正的大道。文中“车不得方轨”是说大军不能走大路,只能秘密行进。B.辎重,一般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搬运的粮草等物资,也可指行李。文中指前者。C.麾下,本指旗下,借指将帅部属,也用于敬称将帅。文中“麾下”敬称成安君。D.裨将,相对主将而言,即副将,也称“偏将”;有时也用来指专任一方的将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信、张耳一方仅几万人,且久战未歇;而赵王及成安君一方号称二十万,以逸待劳:这正是成安君正面迎战的底气。B.广武君李左车的建议确实击中了韩信、张耳一方的软肋,但是陈余没有听从;这也是韩信敢于主动引兵攻击赵军的原因。C.韩信背水布阵,遭到敌方嘲笑;还敢主动进攻,似乎不可思议:但这些招数成功地让赵军倾巢出动,而留下空虚的后方。D.赵军本来占据地利人和的优势,但是韩信通过巧妙地排兵布阵,先引蛇出洞,然后各个击破,最终以少胜多,打败敌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2)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14.有人说,如果广武君的进言被采纳,历史可能会被改写。试梳理广安君精妙的战术设计。【答案】10.C11.A12.D13.(1)韩信派人暗中侦察,得知他(成安君)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策,就非常高兴,这才敢率兵径直向前进军。(2)在这个时候,韩信与张耳装作丢弃旗鼓,逃到河边上的军营,河边上的部队敞开大门拉开一个大口子让他们进去,又(与赵军)展开激战。14.①避免和胜利之师正面交锋;②暗中断绝敌军的粮道以动其根本;③深沟高垒,拒绝出战,两面围堵,让敌军自困受擒。【解析】【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韩信、张耳进入河边的阵地后,全军即都拼死奋战,赵军无法打败他们。韩信派出的二千名骑兵突击队一起等到赵军将士全体出动去追逐争夺战利品时,立刻奔驰进入赵军营地,拔掉所有赵军旗帜,插上两千面汉军红旗。依据语法结构,“殊死”是“战”的状语,形容作战的状态,构成偏正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候”的宾语是“赵空壁逐利”这一时机,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方轨,方正的大道。文中‘车不得方轨’是说大军不能走大路,只能秘密行进”说法错误,方轨指“两车并行”,与后文“成列”对应。“车不得方轨”是说车辆不能并行。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赵军本来占据地利人和的优势,但是韩信通过巧妙地排兵布阵,先引蛇出洞,然后各个击破”分析错误,“人和”不正确,依据原文“兵遂乱,遁走”可知,赵军士兵们大乱,纷纷逃跑。说明“人不和”;依据原文“汉军随即又前后夹击”可知,“引蛇出洞”之后不是“各个击破”,而是“前后夹击”。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使”,派遣;“间”,暗中;“乃”,才;“引”,率领。(2)“于是”,在这个时候;“佯”,假装;“疾战”,激战。【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1)依据原文“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可知,他认为韩信、张耳乘胜势离开本国远征我们,锋芒锐不可当,所以不能正面交锋;(2)依据原文“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可知,希望借给他三万人,抄小路去截断对方的辎重粮草;(3)依据原文“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成,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可知,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坚守不出战,他们向前无仗可打,退后无路可回,让敌军自困受擒。 参考译文:汉高祖三年冬季十月,韩信和张耳率领数万名士兵向东攻打赵。赵王和成安君陈余闻讯,就在井陉口集结部队,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劝说成安君说:“韩信、张耳乘胜势离开本国远征我们,锋芒锐不可当。我听说从千里之外供给军粮,士兵会面有饥饿。临时拾柴割草来做饭,军队当会常常食不果腹。而今井陉这条路,车辆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成列,行军队伍前后拉开几百里,依此形势,随军的粮草必定落在大部队的后面。望您借给我三万人,抄小路去截断对方的辎重粮草,而您则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坚守不出战。他们向前无仗可打,退后无路可回,野外又无什么东西可抢,如此不到十天,韩信、张耳这两个将领的头颅就可以献到您的帐前了,否则便肯定要被他们二人所俘获。”成安君曾经自称是义兵,不屑于使用诈谋奇计,说:“韩信兵力单薄且又疲惫不堪,对这样的军队还避而不击,各诸侯便会认为我胆怯,而随便来攻打我了。”韩信派人暗中打探消息,得知陈余不采纳广武君的计策,非常高兴,因此便敢率军径直前进。在距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停下来宿营。到半夜,韩信传令部队出发,挑选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手拿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观察赵军的动向,并告诫他们说:“交战时赵军看到我军退逃,必会倾巢出动来追赶我们,你们即趁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遍插汉军的红旗。”又命他的副将传送一些餐食给将士,说道:“待今天打败赵军后再会餐!”众将领们都不相信,只是假意应承道:“好。”韩信说:“赵军已经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形安营扎寨,而且他们没有看见我军大将的旗鼓,是不肯出兵攻打我们的先头部队的,这是因为他们怕我军到了险要的地方,遇阻后就会撤回去。”韩信随即派遣一万人打先锋,开出营寨,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望见后都哗然大笑。天刚亮的时候,韩信立出了大将的旗鼓,鼓乐喧天地开出了井陉口。赵军打开营门攻击,双方激战了很久。这时,韩信和张耳便假装丢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营。河边部队大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又和赵军快速接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抢汉军抛下的旗鼓,追逐韩信和张耳。韩信、张耳进入河边的阵地后,全军就都拼死奋战,赵军无法打败他们。韩信派出的二千名骑兵突击队一起等到赵军将士全体出动去追逐争夺战利品时,立刻奔驰进入赵军营地,拔掉所有赵军旗帜,插上两千面汉军红旗。赵军已经无法抓获韩信等人,便想退回营地,但却见自己的营垒中遍是汉军的红旗,都惊慌失措,以为汉军已将赵王的将领全部擒获了,于是士兵们大乱,纷纷逃跑,赵将尽管不停地斩杀逃兵,也无法禁止溃败之势。汉军随即又前后夹击,大败赵军,在水边杀了陈余,活捉了赵王赵歇。(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①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这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的一首词。②长杨赋:汉扬雄所作。常把扬雄看做怀才不遇的人。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一句,“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从朝至夕,终日触目盈耳的只有凄清萧瑟的景象。B.“黯黯”一句,既是实写,也以“长安”借指南宋京城临安。C.诗人想乘着小船归隐江湖,只是担心自己的一卷兵书无人可以托付。D.全诗抚今追昔,今昔交织,回环往复,写得神完气足16.词中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词中表现了对抗金前线戎马生活的怀念;②对国事的担忧;③对抗敌重任无人可以托付的感叹;④报国无门的悲愤感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诗人想乘着小船归隐江湖”理解错误,回乡的小船,意味着已经罢了官,可以回乡退隐了,然而归隐江湖却不是诗人本心的期望,因为那对付金兵、收复失地的军事韬略和计划,却没有人可以托付,没有办法实现,他的北伐之志一直未圆。所以迫于形势的罢官是无奈之举,归隐是愤恨无奈。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词开篇“桐叶晨飘蛩夜语”,词人托物起兴,桐叶飘零,寒蛩夜鸣,引发的都是悲秋之景,然后“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承前启后,勾起了作者的旅思,他遥望通向京城临安的道路,觉得它分外暗淡,他从此远离朝廷,也就更难以实现他抗金报国的理想了。这时涌上他心头的,不是对官职的眷恋,而是那一段最不寻常的战斗经历。下一句“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回想当年在抗金前线的南郑,他曾经“横戈盘马”,亲临前线。回想起来,至今还是那么令人神往。他的所谓旅愁,不是哀叹岁月,也不是感伤劳苦,他是在系念著关系国家命运的前线,怀念着那实现他崇高理想的地方,由此可见,他对戎马生活的怀念之情。“江海轻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来,词人对个人的进退是无所萦怀的,难以忘情的是“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一卷兵书”,既可实指他曾向王炎提出过的“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的一整套进军策略,也可虚指为抗敌兴国的重大报负。“无人”,也就是慨叹朝廷抗金志士零落无存,国家前途令人担忧。最后两句从慨叹转为激愤,“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词里活用了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什么恢复方略了。这“悔”的背后是“恨”,透露出词人的愤愤不平之气,不过只用“悔”字表现得婉转一些罢了,将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含蓄抒发出来。(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在《阿房宫赋》中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答案】①.载舟覆舟②.所宜深慎③.奈何取之尽锱铢④.用之如泥沙⑤.吴楚东南坼⑥.乾坤日夜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载、覆、慎、锱铢、坼、乾坤。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___________,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___________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渊明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___________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流露出___________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王船山不喜欢苏轼,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的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B.但他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是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 C.但他通过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D.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笔走龙蛇虚张声势奉为圭臬随遇而安B.笔走龙蛇矫揉造作顶礼膜拜随波逐流C.行云流水矫揉造作顶礼膜拜随遇而安D.行云流水虚张声势奉为圭臬随波逐流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B.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C.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D.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了美,被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答案】18.D19.C20.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后文“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可知,此处突出的主体应是“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据此排除A项、C项;B项,强调人生空漠之感“是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与后文衔接不畅,应排除。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行云流水”,指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此处是形容苏轼的文章创作,故选用“行云流水”,排除A项、B项。“虚张声势”,形容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矫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这里指苏轼反对“装饰雕琢”和做作,故用“矫揉造作”。排除D项。“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奉为准则。“顶礼膜拜”,佛教徒的最高敬礼。合掌举过头,然后跪下用头来叩人的脚。比喻对人特别恭敬或极端崇拜。这里指苏轼对陶渊明特别崇拜,用“顶礼膜拜”更合适。“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随波逐流”指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看,“随遇而安”更能体现“乐观”的情绪。故选C。 【20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共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陶诗”应放在“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前面;二是成分残缺,“看作”前应补出“把它”。A项,“陶诗”的语序不当,应排除;C项,中途易辙,“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说的是陶诗,而前面说的是苏轼,应排除;D项,中途易辙,“被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说的是陶诗,而前面说的是苏轼,应排除。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木拱廊桥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桥梁样式。①,又称虹桥。很多木拱廊桥历经千年风雨而屹立不倒,是因为它们有着与其他桥梁不一样的独特优势。整座桥梁结构全由大小均匀的巨大圆木纵横相置、交叉搭置、互相承托、逐节伸展,形成完整的木撑架式主拱骨架。拱架两端牢牢固定在坚实的河岸或山壁中,②,因此木拱廊桥有很好的受压性能。桥面上再加廊屋,雕梁画栋,飞檐重阁,③,反而平添稳妥,因为这重量,正好压制了拱桥结构特有的反弹力,于是廊屋和拱架珠联璧合,浑然一体,方得“廊桥”的深意。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依据第2段文字,分点概括木拱廊桥的“独特优势”,每点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①因形似彩虹②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荷载③非但不增加桥的负担22.①有完整的木撑架式主拱骨架;②有很好的受压性能;③廊屋能让桥梁更加稳妥。【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根据上文“木拱廊桥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桥梁样式”可确定说明的对象是“木拱廊桥”;下文“又称虹桥”介绍木拱廊桥的别称,此处应介绍称为虹桥的原因,故可填写“因形似彩虹”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根据下文“因此木拱廊桥有很好的受压性能”可知,此处介绍的是木拱廊桥承受压力的原因,拱架两端牢牢固定在坚实的河岸或山壁中,所以能很好的承受压力,故可填写“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荷载” 之类的句子。第③空,根据下文“反而平添稳妥”可知,此处与下文构成转折关系,句式上应为“非但不……”;内容上应是不会增加桥的负担,故可填写“非但不增加桥的负担”之类的句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由“整座桥梁结构全由大小均匀的巨大圆木纵横相置、交叉搭置、互相承托、逐节伸展,形成完整的木撑架式主拱骨架”可概括为:有完整的木撑架式主拱骨架;由“因此木拱廊桥有很好的受压性能”可概括为:有很好的受压性能;由“桥面上再加廊屋,雕梁画栋,飞檐重阁,非但不增加桥的负担,反而平添稳妥”可概括为:廊屋能让桥梁更加稳妥。五、写作(本题共1题,共6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材料一:北京小伙子小李,重点高校毕业,工作体面、有车有房、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他这样的人生经常被称为“标配人生”,令许多同龄人羡慕不已。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多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追求“标配人生”,他们认为“标配人生”目标很清晰,追求“标配人生”的人值得尊重。材料二:大学毕业生顾亚毕业后来到海嘎小学任教,全校只有几十名学生,孩子内向自卑,整个校园死气沉沉。顾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山里的孩子们走向更远的世界。顾亚拿出自己的积蓄,买来乐器,成立校园乐队。在顾亚的带领下,孩子们变得阳光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本题由两则材料构成,第一则材料以北京小伙子小李为例,引出“标配人生”这一话题,并且结合调查情况指出,“标配人生”是大多数受访者的追求目标,但这个目标体现物质方面的追求。第二则材料讲的是大学毕业生顾亚毕业到海嘎小学任教,他没有计较个人的得失,没有追求物质利益,在他的努力之下,最终孩子们变得阳光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要想把握好材料的立意,需要从两则材料关系入手。两则材料呈现出相反或互补的关系。 相反关系:材料一关注个人小我,体现竞争激励时代中的物质倾向;材料二着眼于奉献,彰显青年人对精神归属、美好境界的追求。由此看来,二者的追求是有高下之分的。据此可立意:少年当怀拿云心事,展家国情怀;别为自己的人生设限;和平时代应兼济天下等。互补关系:材料一过半受访者肯定“标配人生”,说明有其合理性,合理之处在于规划清晰,目的明确,材料二中顾亚的一腔热血值得大书特书,“在顾亚的带领下,孩子们变得阳光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让人看到理想的境界。材料一目标具体却微小;材料二目标高远而实际,两者互补,方可兼得。据此可立意:小目标与大理想;做好规划,不忘初心;物质并非洪水猛兽,精神亦非空中楼阁。【立意】(1)少年当怀拿云心事,展家国情怀(2)别为自己的人生设限。(3)和平时代应兼济天下。(4)做好规划,小目标与大理想也可兼顾。(5)做好规划,不忘初心。(6)物质并非洪水猛兽,精神亦非空中楼阁(7)青年的追求不应仅限于个人幸福。(8)“标配”不如“定制”。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卷(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卷(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文综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理综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6-26 00:48:01
页数:21
价格:¥2
大小:1.8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