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金华十校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无法证实的。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并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除了这些个体差异外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不管这一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它们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即所谓最适者生存呢?如果人们能够耐心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变异,那么在复杂而多变的生活条件下,那些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不会经常产生,并得到保存或选择呢?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起作用的,并严格审视每一个生物的全部体制、构造和生活习性的选择力量——即择优弃劣的力量,会受到什么限制吗?据我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仅此一点,自然选择学说已是极为可信的了。(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有删节)材料二: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 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所以,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我开始观察的时候,便觉得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会给了解这个难解的问题提供最良好的机会。结果没有使我失望,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忽略,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由于这种理由,我把“摘要”的第一章用来讨论“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并且,同等重要的或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将看到,人类的“选种”在累积连续的微小变异中,具有何等巨大的力量。然后,我要讲一讲物种“在自然状况下的变异”。但是很不幸,我只能把这个问题讲得十分简单,因为如果要把它好好地讲起来,必须举出大量的事实。然后我们才能够讨论什么环境条件对于变异是最有利的。次一章将考察全世界整个生物界中的“生存斗争”,那是依照几何级数高度繁生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因为所产生的每一物种的个体比可能生存的多得多,因此各生物间便经常不断地发生生存斗争。任何生物如果能以任何方式发生有利于自己的,纵使是微小的变异,它在复杂的而且时常变化中的生活条件下,将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它自然地被选择了。由于坚强的遗传原理,任何被选择的变种,将会繁殖它的新的和变异了的类型。(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有删节)材料三:达尔文不能提出有力的例证支持自然选择过程的真实可信,因此他必须借用一些牵强的例子。引用菲秋马的话来说明:当达尔文写《物种起源》一书时,他不能提供任何自然选择进化的好例子。因为当时还没有人去寻找观察,所以他只有借用一些人工选择的例子,如人工改进牲畜及庄稼,不断选种培育毛最长的羊,生蛋多的鸡……育种的人成就可观,可以改变动物和植物各种特征,甚至使现有的品种与最初的野生原种之间产生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之大可以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了某些生物种与相似种之间的差异。这样使用人工选种为例证其实是引入歧途的一种骗局。改良动植物的人必须运用他的智慧和专门的知识去选择育种,并且要保护它们不受自然界的灾害。达尔文学说的精义是说明自然界毫无目的、偶然发生的过程可以代替智慧的设计。而他居然使用人工智慧设计者的成就来解释这一要点。人工选种与自然选择基本上不但没有相似之处,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育种的人可以在羊、鸡 或鸽子中造成很多自然界没有的变种。他们这样做也有自然界所没有的目的,包括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看看到底物种可以有多少变化,其极限何在。如果育种的目的只希望动物在野外自然环境下生存,极端的变异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所有家畜回到大自然后,复杂的变种很快就消失了,生还的都回复到原本的野种。由此可见,天择过程其实是一种保守性的力量,只能防止极端变异的产生,而人工育种却在鼓励变异。人工育种真正的结论显示最高明的育种家也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极限。生物种的变异有固定的不能跨越的鸿沟,在所有人工培育的动物中并没有产生任何新种。所谓新种,一般公认的定义是指一个新的生物群体与原来的群体产生了生殖的分野,不能再交配生出有继续生殖能力的后代。以狗为例,所有的狗都属同一个生物种,因为在生理上来说,各种狗都可以杂交生育。法国著名动物学家比埃尔·格拉斯的结论认为,人工育种的例子是反对达尔文学说有力的证据。换句话说,狗不能够变成大象,并不是因为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努力选择培养,而是因为狗的基因有它的极限,狗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再大。(詹腓力《“审判”达尔文》,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自然状况下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条件下变异非常微小,但可以逐渐积累并产生巨大效果。B.材料二用啄木鸟、槲寄生的事例来说明,把生物的进化、变异,归因于外界的条件完全是不合理。C.达尔文采用了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这种最良好、最安全的方法,是因为此项研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忽略。D.詹腓力认为人工育种其实是在鼓励变异,人工育种可以改变动物和植物某些特征,培育出很多自然界没有的新种。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自然界生物具有择优弃劣力量,那些有利于自己的变异更容易产生、保存和积聚。B.材料二达尔文认为,与大量的遗传变异相比,人类的“选种”所累积的连续微小变异也是非常重要的。C.达尔文有意识到“自然状况下的变异”的例证缺乏,但例证漏洞并不等于证明达尔文全部学说的错谬。D.综合三则材料可知,詹腓力对达尔文的“审判”有理有据,所以詹腓力的观点比达尔文的观点更具进步性。3.下列各项中最能证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一项是()A.我国科学家在云南省澄江县发现,远在五亿三千万年之前的石层有复杂动物的痕迹。B.美国怀俄明州的大角羊盆地化石显示,很多被认为是祖先的物种跟其“后代”同时存在。 C.某些深海鱼类,因为看不到光,所以眼睛退化,并会将这一退化结果遗传给下一代。D.狼群中有各种变异的个体,在生存竞争中,只有最敏捷、最狡猾的狼能捕食到鹿而生存下来并传留后代。4.简要分析材料三主要论证方法。5.结合三则材料,说说达尔文和詹腓力的观点不同体现在哪些地方。【答案】1.A2.D3.D4.①引用论证,作者引用菲秋马的话来说明“达尔文不能指出有力的例证支持自然选择过程的真实可信”。②对比论证,将人工选种和自然选择进行对比,说明人工选种与自然选择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③举例论证,以狗为例,证明生物种的变异有固定的不能跨越的鸿沟,人工培养也不可能产生任何新种。5.①达尔文认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生物进化,是由于自然选择;而詹腓力认为,达尔文不能提出有力的例证支持自然选择过程的真实可信,“天择过程其实是一种保守性的力量,只能防止极端变异的产生”。②达尔文由“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研究得出,大量的遗传变异是可能的,人类的“选种”在累积连续的微小变异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詹腓力认为人工选种与自然选择基本上不但没有相似之处,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人工育种虽然造成很多自然界没有的变种,但人工育种不可能超越自然界的极限。【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归因于外界的条件完全是不合理”错误,范围不同,原文是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C.“是因为”错误,强加因果,前后两句话在材料二第二段是分开表述的,不具备因果关系;D.“人工育种可以改变动物和植物某些特征,培育出很多自然界没有的新种”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说,“生物种的变异有固定的不能跨越的鸿沟,在所有人工培养的动物中并没有产生任何新种”,应是在所有人工培养的动物中并没有产生任何新种。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詹腓力的观点比达尔文的观点更具进步性”错误,无中生有,原文只介绍了二者的观点,并未将其作比较。故选D。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A.“石层有复杂动物的痕迹”证明物种不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是反例;B.“大角羊盆地化石显示”证明物种不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是反例;C.是“退化”的例子,可证明“用进退废”理论,但不能很好证明达尔文“择优弃劣”的进化论观点;D.“狼群中有各种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并传留后代”能证明达尔文观点“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达尔文不能提出有力的例证支持自然选择过程的真实可信,因此他必须借用一些牵强的例子。引用菲秋马的话来说明:当达尔文写《物种起源》一书时,他不能提供任何自然选择进化的好例子……”,作者引用菲秋马的话说明“达尔文不能指出有力的例证支持自然选择过程的真实可信”,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人工选种与自然选择基本上不但没有相似之处,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作者将人工选种和自然选择进行对比,说明人工选种与自然选择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生物种的变异有固定的不能跨越的鸿沟,在所有人工培育的动物中并没有产生任何新种。……以狗为例,所有的狗都属同一个生物种,……换句话说,狗不能够变成大象,……而是因为狗的基因有它的极限,狗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再大”,作者以狗为例,证明生物种的变异有固定的不能跨越的鸿沟,人工培养也不可能产生任何新种,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材料二“关于‘物种起源’……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材料一“据我看,……仅此一点,自然选择学说已是极为可信的了”,达尔文的观点体现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生物进化,是由于自然选择; 材料三“达尔文不能提出有力的例证支持自然选择过程的真实可信,因此他必须借用一些牵强的例子”“由此可见,天择过程其实是一种保守性的力量,只能防止极端变异的产生”,詹腓力的观点体现为:达尔文不能提出有力的例证支持自然选择过程的真实可信,“天择过程其实是一种保守性的力量,只能防止极端变异的产生”。材料二“由于这种理由,我把‘摘要’的第一章用来讨论‘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并且,同等重要的或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将看到,人类的‘选种’在累积连续的微小变异中,具有何等巨大的力量”,达尔文的观点体现为:由“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研究得出,大量的遗传变异是可能的,人类的“选种”在累积连续的微小变异中,具有重要作用;材料三“人工选种与自然选择基本上不但没有相似之处,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人工育种真正的结论显示最高明的育种家也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极限”,詹腓力的观点体现为:人工选种与自然选择基本上不但没有相似之处,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人工育种虽然造成很多自然界没有的变种,但人工育种不可能超越自然界的极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明天(节选)鲁迅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间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女人,不明白这“但”字的可怕:许多坏事固然幸亏有了他才变好,许多好事却也因为有了他都弄糟。夏天夜短,老拱①们鸣呜的唱完了不多时,东方已经发白;不一会,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他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他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他中焦塞着②。”“不妨事么?他……”“先去吃两帖。”“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这是火克金③……”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在何小仙对面坐着的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此时已经开好一张药方,指着纸角上的几个字说道:“这第一味保婴活命丸,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他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太阳早出了。单四嫂子抱了孩子,带着药包,越走觉得越重;孩子又不住的挣扎,路也觉得越长。幸而不远便是家,早看见对门的王九妈在街边坐着,远远地说话:“单四嫂子,孩子怎了?——看过先生了么?”“看是看了。——王九妈,你有年纪,见的多,不如请你老法眼④看一看,怎样……”“唔……”“怎样……?“唔……”王九妈端详了一番,把头点了两点,摇了两摇。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咷。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 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他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老拱的歌声早经寂静,咸亨也熄了灯。单四嫂子张着眼,总不信所有的事。——鸡也叫了;东方渐渐发白,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下半天,棺材木合上盖:因为单四嫂子哭一回,看一回,总不肯死心塌地的盖上;幸亏王九妈等得不耐烦,气愤愤的跑上前,一把拖开他,才七手八脚的盖上了。这一日里,蓝皮阿五简直整天没有到。王九妈又帮他煮了饭,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太阳渐渐显出要落山的颜色;吃过饭的人也不觉都显出要回家的颜色,——于是他们终于都回了家。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他的宝儿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去会他的宝儿,苦苦的呼吸,自己听得明白。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他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他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另另的……”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有删改)【注】①老拱:泛指普通百姓。②中焦塞着:中医用语,指消化不良一类的病症。③火克金:中医用语,中医学用古代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来解释病理。④法眼:佛家语,原指菩萨洞察一切的智慧,这里是称许对方有鉴定能力的客气话。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写单四嫂子家深更半夜不睡觉,与鲁镇上“大家”早早关门睡觉形成对比,是为了表现单四嫂子的勤劳能干和鲁镇良好的社会风貌。B.在单四嫂子与何小仙的对话中,有两处省略号,第一处表示单四嫂子话未说完,有言外之意,第二处语意中断,表示何小仙正在思考如何医治。 C.何家开出的药方,所需药品“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表现了何家医馆那个“三十多岁的人”对单四嫂子的关切和善意提醒。D.鲁迅曾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本文写单四嫂子找何小仙看诊、抓药,也能体现类似的看法。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细节描写最能刻画人物、透露情感。如文中对何小仙和店伙长指甲的细节描写,就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也充满了讽刺意味,富有批判色彩。B.辛辣的讽刺是鲁迅作品的一大特色。如文中没能让宝儿活命的药叫“保婴活命丸”,暗含讽刺,本是济世的药店叫“贾家济世老店”,仿佛也透露着药店所售是“假”药。C.鲁迅善用简洁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如何小仙在与单四嫂子简短对话中,两处用了中医专业术语,突出了何小仙虽医术高明但毫无同情心的形象。D.文中多处使用对比手法,使作品形象更鲜明、读者感受更强烈。如近结尾处,老拱的“唱”,蓝皮阿五、老拱的“笑”,与单四嫂子的“哭”,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社会的冷漠。8.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塑造王九妈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9.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你觉得《明天》的结尾段是否“消极”?为什么?【答案】6.D7.C8.①形象:王九妈看似热情、关心,但当单四嫂子叫王九妈帮忙看一看孩子时,王九妈只回应了两声“唔……”,“把头点了两点,摇了两摇”;盖棺时王九妈对单四嫂子的悲痛、不舍,只有“不耐烦”“气愤愤”,这些都入木三分刻画出这个女人的冷漠、世故。②意义:王九妈等人是社会环境的组成者和维持者,凸显了社会的冷漠无情,作者借王九妈这一类形象,揭露毫无同情心的病态社会,引起疗救注意。9.消极。①(人物命运)单四嫂子“早睡着了”,失去宝儿的单四嫂子只会更麻木、绝望,生存会更艰难。②(环境氛围)结尾段写鲁镇恢复寂静,暗夜寂静,渲染了凄凉抑郁的悲剧氛围。③(主题思想)结尾段表明象征未来的“明天”,还未到来,暗夜还未过去。不消极。①作者在《<呐喊>自序》中说“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所以鲁迅在小说创作中也“须听将令”,结尾段写鲁镇又恢复寂静,明天还未到来,提醒人们需奋斗不止,这正是“呐喊”的意义:唤起人们斗争的决心和勇气。②“明天”象征着未来和希望,虽未到来,但希望还在,暗夜终将会被明天代替。【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 A.“鲁镇良好的社会风貌”错误,开头写单四嫂子家深更半夜不睡觉,为了表现单四嫂子的勤劳能干,但是不能突出鲁镇良好的社会风貌,选项无中生有。B.“第一处表示单四嫂子……,有言外之意,第二处语意中断,表示何小仙正在思考如何医治”错误,第一处“不妨事么?他……”,表示单四嫂子话未说完,并无言外之意,何小仙打断她的话,表现其不愿与其沟通、故弄玄虚;第二处“这是火克金……”,并非在思考如何医治。C.“表现了……对单四嫂子的关切和善意提醒”错误,何家开出的药方,所需药品“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只是客观叙述,没有关切之情,也不是善意提醒。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C.“突出了何小仙虽医术高明但毫无同情心的形象”错误,何小仙在与单四嫂子简短对话中,用貌似专业的术语,只是为了表现何小仙故作高深。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形象:王九妈看似热情、关心,实则冷漠、世故。王九妈是一个道士般的人物。当单四嫂子颤栗着像敬菩萨一样问她:你老见多识广,给看看孩子吧。她那两声半屁响半敷衍的“唔”,足见其也是冷漠的“忘救”派里的人物。至于后面她给单四嫂子煮饭,那不过更加重了单四嫂子的负担。这又足见人情如纸薄。“把头点了两点,摇了两摇”;盖棺时王九妈对单四嫂子的悲痛、不舍,只有“不耐烦”“气愤愤”,这些都入木三分刻画出这个女人的冷漠、世故,为人痛恨。意义:王九妈等人是社会环境的组成者和维持者,凸显了社会的冷漠无情。作者借王九妈表现了当时邻里之间的冷漠与麻木,以及大家对于弱者的袖手旁观,除此之外更表现的是当前的一个底层时代人们的无力感。作者借王九妈这一类形象,揭露毫无同情心的病态社会,引起疗救注意。【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不唯一,考生可答“消极”,也可答“不消极”。如答消极,可以这样考虑:从人物命运来看,文中写“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单四嫂子“早睡着了”,单四嫂子和祥林嫂就是封建悲剧妇女的典型代表,然而她们并没有因为道路选择的不同而改变悲剧的命运。失去宝儿的单四嫂子只会更麻木、绝望,生存会更艰难。从环境氛围来看,结尾段写“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 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鲁镇恢复寂静,暗夜寂静,渲染了凄凉抑郁的悲剧氛围,预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从主题思想来看,结尾段写“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实际上表明象征未来的“明天”,还未到来,暗夜还未过去。作者借此令人震悚的展示了一副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如答不消极,可以这样考虑:作者在《自序》中说“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所以鲁迅在小说创作中也“须听将令”,结尾段写鲁镇又恢复寂静,明天还未到来,提醒人们需奋斗不止,作者是想告诫我们要学会反抗斗争,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正义之感,作品结尾处用独特的语言阐明作者的观点,以此刺痛还没有清醒、麻痹不仁的人,这正是“呐喊”的意义:唤起人们斗争的决心和勇气。“明天”象征着未来和希望,虽未到来,但希望还在,要想有“明天”,就要唤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对单四嫂子悲惨命运的同情,对病态的社会加以“疗治”。要相信暗夜终将会被明天代替。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金谷诗序【西晋】石崇余以元康①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②,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游斜川诗序【东晋】陶渊明辛酉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③,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④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注】①元康,西晋惠帝年号。②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昆仑山最高层名为“曾城”,因而后文有“遥想灵山”。③南阜,南山,指庐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B.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C.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D.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与《<琵琶行>并序》中的“予出官二年”的“出”是一样的意思,都指京官外调。B.“或列坐水滨”与《兰亭集序》“列坐其次”中的“列”含义相同,都有“排列”的意思。C.“疏”,分条陈述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的“疏”,含义和作用均一致。D.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上面两篇选文都是诗序,诗序一般写在诗集的前面,说明编写的目的、内容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崇与宾客,王義之与群贤,陶渊明与邻曲,在聚会赏景之余,皆赋诗述怀,且为诗集作序,其中情感转承,由“乐”而“悲”,可谓一脉相承。B.石崇的“欢心娱目”,在其别墅金谷园“或高或下”起伏绵延,在“清泉茂林”的清幽,还有这里丰饶的物产,更有宾朋俱为名流的风雅。C.陶渊明的“欣对不足”,在游斜川时的“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也在三二邻曲的亲和随意,这与石崇的多重官职在身,注重感官享受,则别有一番超然醇和意味。D.石崇《金谷诗序》和陶渊明《游斜川诗序》都写到了天地山川之美、群贤聚会,更有音乐笙箫相伴,登高赋诗,颇具雅趣。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14.结合上面两篇文章,总结诗序的一些基本特征。【答案】10.C11.C12.D13.(1)我悲伤于岁月流逝不返,哀痛于年华流失不再停留。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以此来记下这难忘的一天。(2)我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疾病一天天地沉重起来,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奉养祖母终老),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14.①内容包括诗集写作缘起及相关内容;②艺术手法以叙事为主,叙事、抒情、议论兼而有之;③写作目的为了抒发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有另一处住所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距县城十里。那里有的地方高峻,有的地方低下,有涌流的清泉,茂密的树林,还有各种果树、竹子、松柏、草药之类,没有不齐备的。“十里”作“去城”补语,“去城十里”中间不能断开,其后应断开,排除AD。“之属”意思是“之类”,“之”代“众果竹柏药草”,应在“之属”后断句,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含义和作用均一致”错误。《游斜川诗序》中的“疏”为分条陈述的意思;《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为奏折的意思,表示一种文体,所以,二者含义作用并不相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更有音乐笙箫相伴”错误,陶渊明《游斜川诗序》中并没有提到有音乐笙箫相伴。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悲”,对……感到悲伤,悲伤于;“悼”,对……感到哀痛,哀痛于;“疏”,分条记录;“以”,连词表目的,来。(2)“奔驰”,奔走效劳;“笃”,病重;“告诉”,申诉;“则告诉不许”为被动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根据《金谷诗序》“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可知,作者把当时人的官号、姓名、年纪记录下来,把他们所写的诗著录在后面,同时希望后世的爱好诗文的人,可以尽情地阅览;根据《游斜川诗序》“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可知,序文分别写下各位游伴的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由此可知,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交代了写作缘起及相关内容。《金谷诗序》一文主要记叙了“我”与众贤的游宴活动,借以抒发心中感怀,感慨生命的短暂;《游斜川诗序》一文主要记叙了“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的活动,游览之余即兴赋诗抒发情怀,悲叹岁月的流逝、美好的年华不再。所以,从艺术手法看,两篇文章都以叙事为主,叙事、抒情、议论兼而有之。根据《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可知,作者感慨生命的短暂;根据《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可知,作者哀痛岁月流逝不返,美好的年华不再停留。所以,从写作目的看,两篇文章都为了抒发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参考译文:(一)金谷诗序我在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外任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另一处住所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距县城十里。那里有的地方高峻,有的地方低下,有涌流的清泉,茂密的树林,还有各种果树、竹子、松柏、草药之类,没有不齐备的。又有加工粮食的水碓、养鱼池、土窟等,那些作为赏心悦目的东西也都具备了。当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要回长安,我与众贤一起给他送行,到涧中去。白天黑夜地游乐欢宴,多次变更地方。有时登高临下,有时依次坐在水边。当时把琴、瑟、笙、筑和乐人一起载于车中,众人同时演奏。等到了住地,让他们与鼓吹轮流顺次演奏。于是众贤都饮酒赋诗来抒发心中感怀,有的作诗不成,就罚酒三斗。感慨生命的短暂,恐惧死亡没有一定期限。因此一一列举当时人的官号、姓名、年纪,并把他们所写的诗著录在后面。后世的爱好诗文的人,可以尽情地阅览啊!参加游宴的一共有30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五十岁,是其中为首者。(二)游斜川诗序正月初五辛丑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蒲松龄天孙①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病鲤暴鳃②,飞鸿铩羽,同吊寒江水。见时相对,将从何处说起?每每顾影自悲,可怜骯髒③骨,消磨如此。糊眼冬烘鬼梦时,憎命文章难恃。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未能免俗,亦云聊复尔耳。【注】①天孙:这里代指主考官。②病鲤暴鳃:传说黄河龙门下游,有大鱼云集,跃过龙门者化为龙,跃不过者则点额暴鳃。③骯髒:高亢刚直的样子。④未能免俗,亦云聊复尔耳:七月初七阮咸看到北阮晒出华丽的衣服,他家贫也晒出粗布服装,并自嘲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蒲松龄科考失败以后写给同时落第的同乡王如水的,其主旨和《聊斋志异》中讽刺科举的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B.词中“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一句充满悲愤,直斥主考官人老昏聩,埋没人才。C.这首词多用典故,如抱玉卞和、鱼跃龙门、未能免俗等,其中飞鸿一跃冲天,表达了作者虽然科考失败,但仍豪气不减的壮志。D.这首词言辞辛辣,直言不讳,情绪激烈,鞭辟人里,悲愤之语发自内心,真情实感,处处显现。16.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15.C16.①表达出作者对主考官贤愚不分、头脑糊涂的痛恨;②表明自己和王如水科场失意的郁愤难平;③作者虽痛恨科举,并写出“憎命文章难恃”的愤激反语,但从“未能免俗”看出,作者依然要为科举而努力的矛盾、无奈心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语言风格的能力。C.“其中飞鸿一跃冲天”错误,“飞鸿铩羽”指的是羽毛摧落,不能奋飞,喻指自己科考失败;“豪气不减”错误,“将从何处说起?”一句说明作者科场失意,名落孙山,悲从中来,无比低落。故选C。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开头两句“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中“老矣”“颠倒”等词直斥主考官人老昏愦,不能衡文,优劣颠倒,埋没人才,表达了作者对主考官不分贤愚、糊涂昏庸的痛恨;“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病鲤暴鳃,飞鸿铩羽,同吊寒江水”几句写乡试发榜,作者借用卞和抱玉而哭、病鲤暴腮、飞鸿铩羽等典故来写科场失意,“同吊寒江水”表明自己和同乡王如水同病相怜,借此表达出对科场失意的愤懑与不满;“糊眼冬烘鬼梦时,憎命文章难恃”两句写主考官象是眼睛模糊、迂腐而不明事理的冬烘先生,他们哪能识别文章的优劣?难道文章真的能妨碍命运的通达?作者憎恨难以通过科考来改变命运;“未能免俗”意思是自己不能摆脱读书、做举业的生活,因而作者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无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燕歌行》中描写出战士们在前方出生入死杀敌,但汉将在军帐中沉迷歌舞的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李密缺少亲属帮助的孤弱。(3)《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表达了王義之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思想的批判。【答案】①.战士军前半死生②.美人帐下犹歌舞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④.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⑥.齐彭殇为妄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犹”“期”“僮”“诞”“殇”。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这些星球相当之大,它们的热量都来自于太阳。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和木星都分别有一个冰冻卫星做伴相随。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所有太阳系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运转。 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宇宙汪洋______,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______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这无疑是一个______的星球。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必定有许多这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______,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作“地球”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18.下列各项中,和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C.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D.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茫无际涯波涛汹涌气象万千人才济济B.一望无际碧波荡漾气象万千众生芸芸C.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生机勃勃众生芸芸D.茫无际涯碧波荡漾生机勃勃人才济济20.下列各选项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第一段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光。B.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C.(大哭)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D.前些年一家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答案】18.C19.D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的修辞手法:把地球比作母亲和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用“无心”“倦”分别来形容“云”和“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云无心”对“鸟倦飞”,均是主谓结构,“以”对“来”,均是连词;“出岫”对“知还”,均是动宾结构,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B.借用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故事,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C.把淡薄的事态人情比作薄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梦入神山教神妪”写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突出其演技高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瘦蛟”起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茫无际涯:辽阔浩渺而无边际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此处形容宇宙之大,应用“茫无际涯”。第二空,波涛汹涌:形容水势浩大;也形容声势雄壮,无法阻挡。碧波荡漾: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此处修饰“海洋”,作定语,两个词语都可以,结合语境这里充满生机、给人以清新静美之感,应用“碧波荡漾”。第三空,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结合语境这里充满生机与活力,应用“生机勃勃”。第四空,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非常多。众生芸芸: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结合“探索”“知识”“勤学好问”等分析,此处主要讲人才多,应用“人才济济”。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第一段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A.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B.破折号表示插入;C.破折号表示转移话题;D.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故选D。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秦腔,别称“梆子腔”,它______________,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______________。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______________;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昂,适合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明朗的感情。秦腔所演的剧目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备受观众喜爱的曲目有《八义图》《和氏壁》《白蛇传》等。【答案】①.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或历史悠久)②.它被称为“秦腔”③.秦腔的唱腔有苦音和欢音之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后文“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是在叙述秦腔作为一个戏剧剧种得以成熟的过程,时间久远,所以,此处可填“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或“历史悠久”;第二处,上句“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是介绍这一剧种的源起地是“秦国”,交代其命名原因,所以,此处可填“它被称为‘秦腔’”;第三处,后文以并列结构介绍秦腔的两个特色,即“苦音腔”和“欢音腔”,所以,此处可填“秦腔的唱腔有苦音和欢音之分”。四、写作(65分)22.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从《红楼梦》人物林黛玉、薛宝钗、香菱、贾惜春中选择一位作为例子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和观点一致,分析紧扣原著,语言准确、通顺,不少于100字。) 【答案】示例:(1)赞同。林黛玉的悲剧是典型的性格悲剧。她的聪慧才情让她独具魅力,也让她与社会格格不入:她的“怯弱不胜”让她独具气质,也让她在贾府不幸早逝;她的敏感多疑让她独具灵性,也让她在追求爱情的路上走向悲剧。林黛玉的率性、任性、自尊、敏感等,确实是她悲剧的推手。(2)不赞同。林黛玉的父亲探花出身,官居要职,母亲是大家闺秀,林家是富贵家族。但她幼年丧母,寄人篱下,虽有贾母疼爱,可她在的贾府中生活并不自在,她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也并不顺利,最终“泪尽证前缘”,可见黛玉的悲剧结局更多是由遭际和环境造成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题目要求回答“是否同意‘性格决定命运’”这一观点,并结合《红楼梦》人物林黛玉、薛宝钗、香菱、贾惜春中选择一位作为例子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和观点一致,分析紧扣原著,不少于100字。(一)作答时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即赞同;然后选择人物如林黛玉,一一论述她的性格和她悲剧命运的关系,如她的“聪慧才情”、“怯弱不胜”、“敏感多疑”等性格特点导致她与社会格格不入、在贾府不幸早逝、在追求爱情的路上走向悲剧等;最后,总结是林黛玉的任性、自尊、敏感等导致了她悲剧的命运。(二)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即不赞同;然后选择人物如林黛玉加以分析,其家庭出身如父亲官居要职、母亲大家闺秀,自己出身富贵之家;其人生遭际如幼年丧母,寄居贾府,生活不自在,爱情不顺利,在悲伤痛苦中去世;最后,总结是林黛玉的遭际和环境造成了她的悲剧结局。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爱力量,但却很少考虑如何去显示它。——爱默生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作为新时代青年,以上论述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答案】例文:勇登征程,展现青春力量回溯百年,风云际会,国危人难之际青年尽展气魄;百年之际,中国梦的复兴,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加快,无不洋溢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青春力量。百年后的青年,为着祖国母亲勇登征程,唱响铿锵青春赞歌,展现青春最强力量。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百年之前,鸦片战争的炮响,轰开了中国古老、华丽而残破的大门。屈辱与压迫肆意蔓延,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但反抗与斗争更是风起云涌,不同阶级、不同立场的青年志士怀着对祖国共同的悲痛眷恋,前仆后继,用他们的爱与行动展现了青春力量。直至军阀混战,统治黑暗;巴黎和会,领土侵占,心系天下安危的青年学生乳虎啸谷。这场席卷全国的五四运动,是青年先锋锐意力量的厚积薄发,是家国情怀的集中展现,是中国人民共同搏击披荆斩棘赢得胜利的序曲。百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运动”百年纪念大会上表达了对新时期青年的殷切期望与谆谆教诲。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我们应牢记嘱托,接过五星红旗,用行动展现青春力量,留下时代足迹。如何展现青春力量?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勇于砥砺奋斗,“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抱朴如初、初心不改,将自身发展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航天制导系统设计师巩庆海,以实验室为家;蛟龙号主驾驶付文韬,与深海为伴。我们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在祖国建设的主战场挥洒青春汗水;胡志强接过铁人王进喜的接力棒,担当大庆油田“铁人钻井队”的重任;胡小燕从一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人大代表。我们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铁路高级工程师禚一,主持研发国际领先的高铁检测系统,展示中国“质”造;蒲婷婷倾心打造“婷婷爱心服务区”,展现山西客运服务的人性化。雷锋同志说:“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诚哉斯言,他们正是将自己的事业和国家发展融合到一起,才激发了奋斗的热情,展现了青春的力量。青春力量是通过逐梦来展现的,而这是一个追梦的时代,正当青春之年的我们生逢其时。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踏实进取,深水静流;读懂青春,破劫青春,成就青春力量,在宏大使命中绽放青春之美,助国兴盛。勇登征程,展现青春力量;强国一代,青年逐梦正当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爱默生的话告诉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显示力量”;雷锋的话强调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事业才最有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说青年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这也是说明青年只有把自己融入国家、社会,才能彰显青年力量。后面两段话是对爱默生的话的回答。综合来看,本题意在引导青年,发挥自己的力量,把自己个人的力量和国家、民族融为一体。在写作时,考生可就材料中所提供的三句话,围绕“如何展现青年力量”的内涵和外延,谈论青年力量“是什么”,回答“概念意义”和表现范围,强调重要性;谈论“为什么” 要展现青年力量,回答来源,强调时代性;谈论“怎么办”,在为国奋斗、为民服务、实现民族复兴中展现青年力量,回答具体做法,强调行为方式。写作可以侧重最后一个方面进行表述。立意:1.融入国家民族,展现青年力量。2.担负青春使命,正当复兴急先锋。3.有为青年,报效家国。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6-20 17:37:03 页数:23
价格:¥2 大小:49.8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