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高二年级调研测试生物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化合物的表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体内都存在核糖和核酸B.维生素和胰岛素都是生物大分子C.组成纤维素和脂肪的化学元素完全相同D.细胞中的P元素可用于合成磷脂、腺苷和DNA【答案】C【解析】【分析】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它们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详解】A、所有生物体内都存在遗传物质核酸,但不一定有核糖,如噬菌体,A错误;B、维生素属于脂质,不是生物大分子,B错误;C、组成纤维素和脂肪的化学元素完全相同,都是C、H、O,C正确;D、腺苷中不含P元素,D错误。故选C。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尔基体参与合成、加工、分泌蛋白质B.线粒体和细胞核都能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翻译C.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种类丰富,与其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相关D.核膜上分布着大量的核孔,有利于D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答案】C【解析】【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高尔基体参与加工、分泌蛋白质,不参与合成蛋白质,A错误;B、细胞核内能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翻译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B错误;C、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能吸收、传递、转化光能,C正确;,D、DNA分子不会进出细胞核,D错误。故选C。3.如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和的过程。在/葡萄糖同向转运蛋白的协助下,的浓度差驱动葡萄糖逆浓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钠-钾泵在ATP供能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和的逆浓度转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钠-钾泵和/葡萄糖同向转运蛋白使膜两侧的离子浓度趋向相等B.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为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提供动力C.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动力不同,但都属于主动运输D.葡萄糖进出细胞的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钠-钾泵在ATP供能的情况下可以实现Na+和K+的逆浓度转运,可知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运到组织液和K+从组织液运到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Na+的浓度差驱动葡萄糖逆浓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详解】A、钠-钾泵和Na+/葡萄糖同向转运蛋白使膜两侧的离子浓度维持一定的浓度差,A错误;B、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出小肠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ATP供能,C错误;D、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出小肠上皮细胞属于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故选D。4.图甲—戊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丙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相同B.图丁中的染色体比图戊更为分散,更便于观察形态和数目C.清水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D.细胞从图甲所示状态到图乙所示状态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是: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图丙细胞中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相同,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上也存在DNA分子,A错误;B、图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更便于观察形态和数目,B错误;C、清水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也便于染色,C正确;D、细胞从图乙到图乙,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C。5.线粒体中的[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需要细胞色素c的参与。细胞接收凋亡信号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可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Apaf-1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H]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将无法合成ATPC.在有活力的细胞中,细胞色素c主要定位在线粒体内膜上D.若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3、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产生[H],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正确;B、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也可能进行无氧呼吸合成ATP,B错误;C、通过题干信息可知,细胞色素c参与[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此过程在线粒体内膜上,故在有活力的细胞中,细胞色素c主要定位在线粒体内膜上,C正确;D、若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B。6.已知人的宫颈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22h。下图是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中DNA含量的变化(图A)及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和DNA含量(图B),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细胞在G1、S期发生DNA解螺旋时都需要消耗能量B.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会导致G1期的细胞数量增多C.通过对细胞计数可分析推算出细胞周期和各个时期的时间长短D.若在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胸苷,则分裂一次后子细胞不一定都有放射性【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解旋是破坏氢键,需要能量,G1期解旋是进行转录,S期解旋是进行DNA的复制,A正确;B、S期进行DNA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会导致G1期的细胞数量增多,B正确;,C、细胞数目加倍间隔的时间为细胞周期,通过计算不同阶段的细胞数目占比,可以推算出各个阶段的时间,C正确;D、DNA进行半保留复制,若在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胸苷,则分裂一次后所有子细胞都有放射性,D错误。故选D。7.2022年2月,《细胞发现》上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研究。研究表明,尿苷(尿嘧啶核苷)是一种能延缓人类干细胞衰老、促进多组织再生修复的关键代谢物。研究人员用注射、涂抹、口服尿苷等方式处理小鼠,验证了尿苷可以促进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后修复。此前的研究也发现,年轻个体血浆中的尿苷含量比老年人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尿苷与腺苷、鸟苷、胸苷等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可形成RNAB.胚胎干细胞的体积大、细胞核小C.用标记的尿苷饲喂动物,可能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核中检测到放射性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端粒DNA序列逐渐向外延长【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A、胸苷(含有碱基胸腺嘧啶T)是合成DNA的组成成分,不是合成RNA的组成成分,A错误;B、胚胎干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B错误;C、3H标记的尿苷是合成RNA的组成成分,凡是有RNA出现就有尿苷,就有放射性,因此可能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核、内环境中检测到放射性,C正确;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根据端粒学说,细胞衰老是因为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两端的端粒就会缩短一截,最后使DNA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因此衰老细胞的端粒DNA序列不会向外延长,而是缩短,D错误。故选C。8.长江十年禁渔令颁布后,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人工养殖。下图是一个生态环境改善型鱼塘物质循环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螺狮位于食物链的第三、四营养级,可以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类有利于促进其对鱼、虾、蟹类便中有机物的吸收C.对鱼、虾、蟹的捕捞强度过大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分布在不同水层,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由流程图分析可知,沉水植物属于生产者,花津蟹、青虾和草食性鱼类属于初级消费者,花津蟹还属于次级消费者,而螺狮属于分解者。【详解】A、螺虾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可以分解青虾、鱼类等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A错误;B、植物无法直接吸收鱼、虾、蟹粪便中有机物,植物吸收的是无机营养,B错误;C、对鱼、虾、蟹的捕捞强度过大,会使生物数量减少,影响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易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D、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属于同一种群,它们分布在不同水层,不属于群落的结构,D错误。故选C9.发酵制氢技术是我国为早日实现“碳中和”开发的新能源技术之。传统农业中,水稻、小麦的秸秆常被焚烧,既产生浓烟污染环境,又增加了CO2排放,研究团队将秸秆制成发酵液培养某种细菌,进行发酵制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稻、小麦的秸秆中富含纤维素,可为产氢细菌提供碳源和氮源B.鉴定该细菌是否为纤维素分解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试剂C.底物浓度、温度、pH等是影响发酵产氢量的重要因素D.与传统农业相比,发酵制氢技术既能减少CO2的排放量又能获得新能源,【答案】A【解析】【分析】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详解】A、纤维素的组成元素为C、H、O,可以为产氢细菌提供碳源,无法提供氮源,A错误;B、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降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因此鉴定该细菌是否为纤维素分解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试剂,B正确;C、温度、pH会影响酶活性,底物作为发酵的原料,因此底物浓度、温度、pH等是影响发酵产氢量的重要因素,C正确;D、与传统农业相比,发酵制氢技术通过将秸秆中的含碳有机物转换成有机酸等工业原料,减少了CO2的排放量,又获得了H2新能源,D正确。故选A。10.PCR引物的3'端为结合模板DNA的关键碱基,5'端无严格限制,可用于添加限制酶切点等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PCR循环中的变性环节B.dNTP作为扩增的原料会依次连接到3'端C.Taq酶催化两个游离的dNTP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用图中引物扩增两个循环后可获得目的产物【答案】B【解析】【分析】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PCR需要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详解】A、图中引物与模板链碱基互补配对,该图表示PCR循环中的复性环节,A错误;B、PCR扩增过程中,脱氧核苷酸只能连接在3'端,所以dNTP作为扩增的原料会依次连接到3'端,B正确;C、延伸时,在Taq酶催化下,dNTP作为扩增的原料会依次连接到3'端,相邻的dNTP,间形成磷酸二酯键,C错误;D、由于两个引物均不在该片段的端点,因此第一轮循环后,得到的两DNA片段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都不等长;通过绘图可推知,第二轮中亦不会出现等长的引物,在第三轮循环产物中开始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所以增3个循环后可获得目的产物,D错误。故选B。11.使用高效的细胞毒素类药物进行化疗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但细胞毒素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能对肿瘤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它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DC中抗体的作用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并与之结合B.制备该抗体需要利用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手段C.ADC中药物的作用是通过诱发肿瘤细胞凋亡,而杀伤肿瘤细胞D.ADC进入肿瘤细胞的过程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答案】D【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效应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详解】A、构建抗体-物偶联物(ADC)能对肿瘤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其中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并与之结合,A正确;B、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在经过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杂交瘤细胞,再进行细胞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显然该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育等技术,B正确;,C、由图可知,药物在肿瘤细胞内释放并起作用,同时诱导溶酶体破裂,加速了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杀伤肿瘤细胞,C正确;D、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属于大分子,故ADC进入肿瘤细胞的过程是胞吞,该过程需要消耗肿瘤细胞代谢产生的ATP,D错误。故选D。12.据报道,世界上仅剩下两头雌性北方白犀牛,实验室只留有冷冻的北方白犀牛的精子。若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尝试拯救该物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体外培养受精卵时,培养液中通常加入动物血清、蔗糖等成分B.用雌性北方白犀牛体细胞克隆出多头子代后,让其自行繁衍C.胚胎移植技术在实践中可提高优良种畜的繁殖速度D.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增加其数量,该技术属于有性繁殖【答案】C【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①原理:细胞增殖;②培养基性质:液体培养基;③培养基成分:营养物质(葡萄糖)、动物血清等:④培养结果:细胞株、细胞系;⑤培养目的:获得细胞或细胞产物。2、胚胎分割技术可增加其数量,该技术属于无性繁殖。【详解】A、体外培养受精卵时,培养液中通常需加入动物血清等成分,但不能添加蔗糖,动物细胞需要添加葡萄糖,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蔗糖,A错误;B、用雌性北方白犀牛体细胞进行克隆出多头子代后,只能获得雌性白犀牛,后代不能自行繁衍,B错误;C、胚胎移植技术在实践中可提高优良种畜的繁殖速度,C正确;D、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增加其数量,但是该技术属于无性繁殖,D错误。故选C。13.利用相关工程技术可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黑芥—花椰菜植株。已知野生黑芥(2n=16)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而花椰菜(2n=18)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技术人员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杂种植株栽培在含有黑腐病菌的环境中,可筛选出高抗性杂种植株B.经过②操作后,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叶绿体存在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C.此项技术可以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D.融合成功的杂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的流程图,其中①表示采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的过程;②表示用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之后再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即可得到杂种植株。【详解】A、将杂种植株栽培在含有黑腐病菌的环境中,能正常生长的即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A正确;B、过程②PEG的作用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经过②操作后,需筛选出融合的杂种细胞,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叶绿体存在,可以作为显微镜下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B正确;C、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打破生殖隔离,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实现远缘杂交育种,C正确;D、融合成功的杂种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融合成功的杂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D错误。故选D。14.下列化学试剂在实验中具有相同作用的是()A.酒精在“微生物培养”和“脂肪鉴定”中的作用B.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中的作用C.NaOH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D.聚乙二醇在“制备杂交瘤细胞”和“植物体细胞杂交”中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等。【详解】A、酒精在“微生物培养”的作用是消毒,而在“脂肪鉴定”中的作用是洗去浮色,A错误;B、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是对组织进行解离,而在“探究pH对酶的活性”中的作用是调节pH,B错误;C、NaOH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的作用是与硫酸铜反应生成Cu(OH)2,而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是形成碱性条件,C错误;D、聚乙二醇在“制备杂交瘤细胞”和“植物体细胞杂交”中的作用都是诱导细胞融合,D正确。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15.激酶一般是指催化高能供体分子(如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至底物分子上的一类蛋白质,底物分子通过磷酸基团的转移获得能量而被激活,所以很多激酶需要从ATP中转移磷酸基团。葡萄糖激酶作用于葡萄糖分子,并改变其活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激酶与其底物分子的组成元素不同B.葡萄糖激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往往是吸能反应C.底物分子被磷酸化后可能变得更容易发生反应D.葡萄糖激酶可以通过磷酸化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答案】ABC【解析】【分析】ATP:(1)元素组成:C、H、O、N、P。(2)结构组成:由1分子腺苷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所以又叫腺苷三磷酸。(3)结构简式:A—P~P~P;ATP中,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T代表三,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化学键,~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4)ATP水解放能,释放的能量供吸能反应利用;ATP合成吸能,吸收的能量由放能反应提供。【详解】A、葡萄糖激酶所含有的元素为C、H、O、N等元素,而作为底物的葡萄糖分子,只含有C、H、O这三种元素,即葡萄糖激酶与其底物分子的组成元素不同,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激酶一般是指催化高能供体分子(如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至底物分子上的一类蛋白质,该过程ATP等高能供体分子会水解释放能量,故葡萄糖激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往往是吸能反应,B,正确;C、底物分子被磷酸化后,结构会发生改变,可能会变得更容易发生反应,C正确;D、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D错误;故选ABC。16.下图是豚鼠胰腺腺泡细胞的电镜照片,该细胞可合成并分泌胰蛋白酶等多种消化酶。据图说法错误的是()A.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葡萄糖为该细胞供能B.该细胞的核糖体可与胰岛素mRNA结合C.胰蛋白酶的合成及分泌由细胞核控制D.分泌颗粒由高尔基体出芽后形成【答案】A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胰腺腺泡细胞可产生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形成需要若干细胞器的配合: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运输。【详解】A、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被彻底氧化分解,为细胞供能,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被分解,A错误;B、胰岛素只由胰岛B细胞分泌,该胰腺腺泡细胞的核糖体可与胰蛋白酶等多种消化酶的mRNA结合,翻译出相应蛋白质,不可与胰岛素mRNA结合,B错误;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胰蛋白酶的合成及分泌由细胞核控制,C正确;D、分泌颗粒由高尔基体鼓出后形成,D正确。故选AB17.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流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4512.810.20.48226.5A.表中生物及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B.甲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四营养级C.此生态系统中的乙和丙具有种间竞争关系D.若丁增重M千克,则至少需要戊1000M千克【答案】ABD【解析】【分析】分析题表,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推测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详解】A、表中生物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B、根据食物网可知,丁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四营养级,是组成成分中的三级消费者,B错误;C、此生态系统中的乙和丙都捕食戊,具有种间竞争关系,C正确;D、若丁增重M千克,“至少”则传递效率根据20%进行计算,故至少需要戊M÷20%÷20%÷20%=125M千克,D错误。故选ABD。18.双抗体夹心法(如图)是医学上常用的定量检测抗原的方法,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能增强该过程的有效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将相关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从小鼠血浆中获得所需的单克隆抗体B.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均能与抗原结合,这是由于两者结构相同C.加入酶标抗体的目的是通过测定酶反应产物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D.该方法与只使用单克隆抗体相比,能增加识别抗原的种类,【答案】AB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固相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再与酶标抗体结构,催化特定底物形成检测产物。【详解】A、将相关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从小鼠脾脏中获得能产生多克隆抗体,而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产生的,A错误;B、据图可知,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分别与抗原的不同部位结合,说明两者的结构不同,B错误;C、加入酶标抗体的目的是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检测底物含量,可通过酶反应产物量来测定待测抗原量,C正确;D、该技术科用于定量检测抗原,据图可知,该方法没有增加识别抗原的种类,D错误。故选ABD。19.下列有关“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材料需先用洗涤剂破坏细胞壁再吸水胀破,释放DNAB.在新鲜猪血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混合均匀后离心取血细胞液C.在含有DNA的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蒸馏水,搅拌出现丝状物后停止加水D.鉴定DNA时,将丝状物溶解于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再加入二苯胺试剂进行沸水浴【答案】ABC【解析】【分析】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详解】A、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植物材料需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释放DNA,A错误;B、在新鲜鸡血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混合均匀后离心取沉淀物,B错误;C、在含有DNA的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蒸馏水,NaCl的浓度逐渐降低,DNA析出,待丝状物不再增加后停止加水,C错误;D、鉴定DNA时,将丝状物溶解于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再加入二苯胺试剂进行沸水浴,出现蓝色,D正确。故选ABC。三、非选择题:20.迁为暖温带季风气候,植物多以植物为主,(二氧化碳同化的最初产物是三碳化合物),如小麦、水稻,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部分过程见图1;也有一些植物,如玉米,其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含,有叶绿体,但后者叶绿体缺乏基粒,两类细胞之间有大量的胞间连丝,叶肉细胞含PEP羧化酶,该酶对的亲和力远大于RuBP羧化酶,的固定、同化过程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物质X是______,①~⑤表示生理过程,其中能产生ATP有______,在乙结构中物质b参与反应的场所是______。(2)图2中玉米维管束鞘细胞中暗反应所需的NADPH、ATP主要来自______细胞中的______,最可能通过______进入维管束鞘细胞。(3)与植物相比,玉米在干旱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到影响相对较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4)科研人员将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3所示。在图3曲线的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如果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是______mol/min。若在B点时在容器中放入装有NaOH水溶液的烧杯,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变化______。,【答案】(1)①.丙酮酸②.①③⑤③.线粒体内膜(2)①.叶肉②.类囊体薄膜##基粒③.胞间连丝(3)玉米植株中的PEP酶与CO2的亲和力远大于Rubisco酶,虽然气孔关闭导致CO2浓度降低,但是对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影响不明显(4)①.等于②.6×10-8③.增加【解析】【分析】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小问1详解】图1中物质X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并且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X是丙酮酸,①是光反应,②是暗反应,③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④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⑤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其中能产生ATP有①③⑤,在乙线粒体中物质b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小问2详解】图2中玉米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故暗反应所需的NADPH、ATP主要来自叶肉细胞中的类囊体薄膜(基粒),C4最可能通过胞间连丝进入维管束鞘细胞。【小问3详解】与C3植物相比,玉米在干旱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到影响相对较小的原因可能是玉米植株中的PEP酶与CO2的亲和力远大于Rubisco酶,虽然气孔关闭导致CO2浓度降低,但是对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影响不明显,所以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不会明显减弱。【小问4详解】B点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此时容器内氧气量不变,说明植物净光合作用为0,即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测定的氧气产生量,是植物的净光合产生的氧气量,即净光合作用速率=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0~5分钟之间,小麦叶片在暗室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10-7mol÷5min=0.2×10-7mol/min;5~15min之间,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速率=(8-4)×10-7mol÷10min=0.4×10-7mol/min;故5~15min小麦的平均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消耗=0.4×10-7mol/min+0.2×10-7mol/min=6×10-8mol/min.。若在B点时在容器中放入装有NaOH水溶液的烧杯,会吸收容器内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固定减弱,导致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含量增加。21.黑藻是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叶片小而薄,叶绿体大,是生物实验的良好材料。图1是黑藻叶肉细胞显微图片,图2表示利用黑藻进行质壁分离的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图3表示利用黑藻进行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黑藻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通常以______的运动作为标志。如果该标志在视野中沿液泡逆时针方向流动,则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是______。(2)图2的步骤②中使用吸水纸目的是______。步骤③中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4处溶液是______,5处和2处颜色分别为______、______。(3)提取黑藻叶中色素所用的试剂为______。在圆形滤纸中央滴一滴色素提取液,待滤液干后,重复一到两次,重复的目的是______。再用滴管缓慢在中心处滴加层析液,层析分离后的结果如图3所示,有4个近似同心的色素圆环。其中色素带1为______,本次实验结果出现异常,色素带3和4含量偏______,可能是研磨时忘记加入______。,【答案】(1)①.叶绿体②.逆时针(2)①.使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②.外界溶液(蔗糖溶液)③.绿色④.无色(3)①.无水乙醇②.保证滤液细线上含有较多的色素,实验效果明显③.胡萝卜素④.低⑤.CaCO3【解析】【分析】据图可知,本实验有三次显微镜观察,第一次观察细胞在清水中的正常状态,第二次观察为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的质壁分离状态,第三次观察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小问1详解】由于黑藻叶肉细胞具有叶绿体,故用黑藻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通常以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显微镜看到的是倒像,利用黑藻观察细胞质流动时,若观察到细胞质围绕大液泡逆时针流动,则细胞质实际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小问2详解】步骤②的具体操作是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重复几次,使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故步骤③中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4处溶液是外界溶液;5处为细胞质,含有叶绿体,颜色显示绿色,2处是液泡,黑藻的液泡是无色。【小问3详解】由于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故提取黑藻叶中色素所用的试剂为无水乙醇;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画滤液细线时,需待上次画线的滤液干后再重复1-2次,这样可以保证滤液细线上含有较多的色素,实验效果明显;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其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种的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为色素带1;正常绿叶应是叶绿素(3和4)含量多于类胡萝卜素(1和2)含量,本次实验结果异常,色素带3和4含量偏低,可能是研磨时忘记加入CaCO3(主要保护叶绿素不被破坏)。22.近年来,某区域林地遭受一定程度破坏,为此当地政府推进生态修复,同时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形成了“果—菌—肥”生态农业模式。该林地生态系统的能量[单位为]流动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数字代表能量值。请回答下列问题:,(1)林地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不同,体现群落的______结构,破坏的林地,经过村民多年的生态修复,恢复以往的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景象,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2)碳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______形式循环,C所代表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成分。(3)图1所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生物B粪便的能量属于能量值为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中的一部分,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4)“果—菌—肥”生态农业是以废弃果木果枝为基料,粉碎制成菌棒菌袋来培养香菇,再利用“废菌包或细小果木枝条+畜禽粪便+微生物菌剂”的轻简化堆肥技术,制成生物有机肥还田。这体现了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______。农户种植食用菌、花卉苗圃等,使当地成为了温度适宜、负氧离子含量高的天然氧吧、旅游打卡地,这属于生物多样性中______价值的利用。在林地生态修复过程中,多树种栽培,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引入灰喜鹊来控制松毛虫属于______防治。【答案】(1)①.水平②.速度和方向(2)①.CO2②.分解者(3)①.48②.20%③.6④.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②.直接、间接③.抵抗力④.生物【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代表生产者、B代表初级消费者、D代表次级消费者、C代表分解者。【小问1详解】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说明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说明群落具有水平结构。破坏的林地,经过村民多年的生态修复,恢复以往的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景象,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小问2详解】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循环,C所代表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成分。,【小问3详解】图1所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共是6+30+9+2+1=48[104kJ/(m2⋅a)],第二营养级B同化的能量为9+2=11[104kJ/(m2⋅a)],第三营养级D从B同化的能量为2.2[104kJ/(m2⋅a)],第二营养级B流向第三营养级D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2÷11×100%=20%,生物B粪便的能量属于A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部分,即能量值为6[104kJ/(m2⋅a)]中的一部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小问4详解】“果—菌—肥”生态农业是以废弃果木果枝为基料,粉碎制成菌棒菌袋来培养香菇,再利用“废菌包或细小果木枝条+畜禽粪便+微生物菌剂”的轻简化堆肥技术,制成生物有机肥还田。这体现了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农户种植食用菌、花卉苗圃等,使当地成为了温度适宜、负氧离子含量高的天然氧吧、旅游打卡地,这属于生物多样性中直接和间接价值的利用。在林地生态修复过程中,多树种栽培,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引入灰喜鹊来控制松毛虫属于生物防治。23.农业生产上有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M,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长期使用会污染土壤。为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可按图示程序选育出能降解除草剂M的细菌。已知除草剂M(含氮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除草剂M的培养基不透明。请回答下列问题:(1)需将制备的土壤悬液进行稀释处理,目的是避免浓度过高,后续培养难以得到______。培养基中需加入______作为唯一的氮源。(2)若想筛选目的菌并进行计数,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接种后须将培养皿______状态培养,目的是______。(3)若培养基上出现如图所示A~E五种菌株,______是最理想的菌株。该培养基上出现了少数无透明圈菌落,据此可推测这部分微生物具有______能力。(4)若将最后一个试管中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3个平板上培养,每个平板均接种了0.1mL稀释液。培养后平板上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数分别是63、60、57,则1g土壤中含有目标活菌数约为______个。统计获得的菌落数比实际的活菌数______,原因是______。【答案】(1)①.单菌落②.除草剂M,(2)①.稀释涂布平板法②.倒置③.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培养基及培养物(3)①.E②.固氮(4)①.6×106②.低##少③.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选育出能降解除草剂M的细菌,应该以除草剂做唯一氮源。【小问1详解】需将制备的土壤悬液进行稀释处理,目的是避免浓度过高,后续培养难以得到单菌落。已知除草剂M是含氮有机物,故培养基中需加入除草剂M作为唯一的氮源。【小问2详解】稀释涂布平板法既可以筛选目的菌也可以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后须将培养皿倒置状态培养,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培养基及培养物。【小问3详解】已知除草剂M(含氮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除草剂M的培养基不透明,则分解除草剂后,会在平板形成透明圈,若培养基上出现如图所示A~E五种菌株,由于E形成的菌落小,但透明圈大,可知E是最理想的菌株。该培养基上出现了少数无透明圈菌落,据此可推测这部分微生物没有利用除草剂中的氮源,故能利用空气中的氮,具有固氮能力。【小问4详解】若将最后一个试管中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3个平板上培养,每个平板均接种了0.1mL稀释液。培养后平板上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数分别是63、60、57,如图可知,稀释倍数为104,则根据公式C÷V×M,可知1g土壤中含有目标活菌数约为(63+60+57)÷3÷0.1×104=6×106个。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故统计获得的菌落数低于实际的活菌数。24.人胰岛素基因表达的最初产物是一条肽链构成的胰岛素原,切除部分肽段(C肽段)后形成成熟的胰岛素,如图1所示。科学家据此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的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的两种方法:AB法是根据胰岛素A、B两条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两种DNA片段,利用工程菌分别合成两条肽链后将其混合自然形成胰岛素;BCA法是利用人体某细胞中的mRNA得到胰岛素基因,表达出胰岛素原后再用特定酶切掉C肽段。这两种方法使用同一种质粒作为载体。,(1)BCA法是从人体______细胞中获取mRNA,再由mRNA逆转录得到胰岛素基因。获取的目的基因中不含人胰岛素基因启动子的方法是______(填“AB”或“BCA”或“AB和BCA”)法。启动子是______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驱动转录。(2)图2是利用基因工程生产人胰岛素过程中使用的质粒及目的基因的部分结构。为使目的基因与载体正确连接,在设计PCR引物时可添加限制酶______的识别序列。通过添加保护碱基序列可以延长限制酶识别序列一端的碱基数,从而提高限制酶识别及切割的效率,保护碱基序列应添加在限制酶识别序列的______(填“3'”或“5'”)端。根据上述信息,以下序列中适合作为上游、下游引物(GGG是保护碱基序列)分别是______、______。a:5'-GGGCAATTGATGCCAATC-3'b:5'-GGGCTCGAGATGCCAATC-3'c:5'-CAATTGGGGGTAGTCGAA-3'd:5'-GGGGAATTCATGCCAATC-3'e:5'-GGGCAATTGGTAGTCGAA-3'f:5'-CTCGAGGGGATGCCAATC-3'g:5'-ATGCCAATCGGGCTCGAG-3'h:5'-GGGCTCGAGGTAGTCGAA-3'(3)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β-半乳糖苷酶可以分解无色的XgaI产生蓝色物质,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时,应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和______物质,应选择培养基上______(“蓝色”或“白色”)的菌落,原因是______。【答案】(1)①.胰岛B②.AB和BCA③.RNA聚合(2)①.XhoⅠ和MunⅠ②.5'③.b④.a(3)①.钙离子处理法(感受态细胞法)②.氨苄青霉素③.X-gaⅠ④.白色⑤.,目的基因的插入破坏了lacZ基因的结构,使其不能正常表达产生β-半乳糖苷酶,底物X-gal不会被分解(未导入质粒的大肠杆菌无法在添加了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解析】【分析】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简称,指在引物指导下由酶催化的对特定模板(克隆或基因组DNA)的扩增反应,是模拟体内DNA复制过程,在体外特异性扩增DNA片段的一种技术。【小问1详解】胰岛素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中,但只能胰岛B细胞中表达,结合题意“BCA法是利用人体某细胞中的mRNA得到胰岛素基因,表达出胰岛素原后再用特定酶切掉C肽段”可知,BCA法是从人体胰岛B细胞中获取mRNA;在基因的结构中,启动子在非编码区,是不会被转录和翻译的,根据题干信息“AB法是根据胰岛素A、B两条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两种DNA片段,利用工程菌分别合成两条肽链后将其混合自然形成胰岛素;BCA法是利用胰岛B细胞中的mRNA得到胰岛素基因,表达出胰岛素原后再用特定酶切掉C肽段”,故由AB法中的“胰岛素A、B两条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和BCA法中的“胰岛B细胞中的mRNA”得到的目的基因中均不含人胰岛素基因启动子;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用于驱动基因的转录。【小问2详解】根据图2,对于目的基因,SalⅠ和NbeⅠ的作用位点在目的基因的中间,会破坏目的基因,则在引物设计时不能选用这两种限制酶,那么只能在XhoⅠ和MunⅠ和EcoRⅠ中选择;由于DNA合成时,新链的延伸方向是5'→3',因此,设在计PCR引物时需要在5'端加上酶切位点,所以在设计PCR引物时添加限制酶的位置在5'端;分析目的基因上面那条链的5'端,可以找到CAAT这个序列,与MunⅠ:CAATTG吻合;分析目的基因下面那条链的5'端,可以找到TCGA这个序列,与XhoⅠ:CTCGAG吻合;所以在设计PCR引物时可添加限制酶XhoⅠ和MunⅠ;在做载体构建的时候设计引物扩增片段进行定向连接,除了酶切位点,还要加一个3个核苷酸的保护序列,否则PCR产物很难被酶切,引物顺序应是5'-保护碱基+酶切位点+引物配对区-3',再根据题干信息“通过添加保护碱基序列可以延长限制酶识别序列一端的碱基数,从而提高限制酶识别及切割的效率”,所以保护碱基序列应添加在限制酶识别序列的5'端,适合的上游引物(GGG是保护碱基序列)是:b:5'-GGGCTCGAGATGCCAATC-3',即保护碱基序列“GGG”在酶切位点“CTCGA”的前面;同理下游应将GGG加在酶切位点GAATTG之前,故选择a。【小问3详解】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钙离子处理法,使其处于感受态;目的基因的插入的位置是在lacZ基因中,会破坏lacZ基因的结构,不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根据题干信息“β-半乳糖苷酶可以分解无色的XgaⅠ产生蓝色物质”,故目的基因的插入破坏了lacZ基因的结构,使其不能正常表达产生β-半乳糖苷酶,底物X-gal不会被分解,所以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时,在添加了氨苄青霉素和,X-gaⅠ的培养基上应选择白色的菌落。,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