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1.对于人类文明产生的进程,下列表述逻辑正确的是()A.原始农业出现——农业、手工业分工——私有制出现——国家开始形成B.原始农业出现——私有制出现——农业、手工业分工——国家开始形成C.国家开始形成——农业、手工业分工——原始农业出现——私有制出现D.国家开始形成——私有制出现——农业、手工业分工——原始农业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随着原始农业不断发展,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了生产推动了农业与手工业分离,随着劳动效率者提升和社会分工细化,产品剩余导致私有制出现,社会分化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两大阶级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建立国家机器,国家就此形成,A项正确;农业、手工业分工出现在私有制之前,排除B项;国家最后形成的,排除C、D两项。故选A项。2.下列文化遗存中,见证了古代非洲历史发展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结合图示可知,大津巴布韦和狮身人面像是非洲文明的代表,②③C项正确;苏美尔人的战车是古代西亚文明,马丘比丘遗址是印加文明的代表,排除ABD项。故选C项。3.亚里士多德认为,“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寡头政体指的是门第显贵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政权。”下列政权中,“平民政体”的代表是()A.斯巴达B.雅典C.马其顿王国D.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寡头政体指的是门第显贵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政权。”可知平民政体代表是雅典,寡头政治代表是斯巴达,B项正确;寡头政治代表是斯巴达,排除A项;马其顿不是民主政体,排除C项;亚历山大是君主制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4.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至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下列关于大秦的表述,符合此时期的是()A.国家达到空前繁荣B.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C.基督教成为其国教D.与中国处于联系隔绝状态【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古罗马帝国的黄金时期,A项正确;《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时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4世纪末,罗马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联系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5.“兴起于伊朗高原”“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度”,从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A.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治B.波斯帝国的强大C.马其顿帝国的统治D.罗马帝国的兴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兴起于伊朗高原”“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古代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后来发展出了君主专制制度,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在精神上强调君权神授,可分析出学习主题是波斯帝国的强大,B项正确;古巴比伦王国位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排除A项;马其顿帝国是兴起于古希腊半岛北部,排除C项;古罗马帝国是兴起于意大利半岛,排除D项。故选B项。6.某大洲的土著居民培育了现代人常食用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农作物,修建了宏伟的金字塔,在天文、数学方面亦有杰出成就,但所创造的文明却毁于近代欧洲殖民者。他们是()A.苏美尔人B.雅利安人C.古埃及人D.印第安人【答案】D【解析】 【详解】根据“某大洲的土著居民培育了现代人常食用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农作物,修建了宏伟的金字塔,在天文、数学方面亦有杰出成就,但所创造的文明却毁于近代欧洲殖民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文明为美洲文明的土著印第安人,D项正确;与苏美尔人、雅利安人、古埃及人没有关系,排除ABC项。故选D项。7.如图是中世纪西欧的绘画作品,其中人物从左至右是僧侣、骑士和农民,代表了当时西欧社会最主要的三个阶层。下列有关这三个阶层及相关现象表述正确的是()①基督教会对于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各方面均有巨大影响②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③中古西欧庄园的劳动者主要是农奴和自由农民④僧侣和骑士阶层在社会中居于统治阶级的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世纪西欧的绘画作品,其中人物从左至右是僧侣、骑士和农民,代表了当时西欧社会最主要的三个阶层”,结合所学可知,精神上基督教会占据着主导地位;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中古西欧庄园的劳动者主要是农奴和自由农民;僧侣和骑士阶层在社会中居于统治阶级的地位,①②③④D项正确;①②③④中的表述均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8.《全球通史》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政权:“它起到了保护盾的作用,使保护盾后面的西方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文明。这一有利条件的全部意义,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后变得更为清楚,土耳其人攻陷该城后,不到半个世纪便抵达欧洲的中心,包围了维也纳。”这一政权指的是()A.拜占庭帝国B.奥斯曼帝国C.阿拉伯帝国D.俄罗斯帝国【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后变得更为清楚,土耳其人攻陷该城后,不到半个世纪便抵达欧洲的中心”,可以看出这一政权是东罗马帝国,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保护盾的作用,排除B项; 阿拉伯帝国于1258年就灭亡了,排除C项;俄罗斯帝国不能对其起到保护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9.公元8-15世纪,在西非先后兴起的国家包括()①阿克苏姆②加纳③马里④桑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8-15世纪,在西非先后兴起的国家有加纳、马里、桑海,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阿克苏姆是东非国家,排除①,ABC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0.下列属于古代日本和朝鲜的共同点是()A.始终实行中央集权B.广泛学习中国隋唐的文化C.均形成了武士阶层D.推行贵族庄园及科举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日本646年大化改新,学习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高丽王朝仿效唐朝制度,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采用科举制,封建时代日本和朝鲜的共同点是都学习中国隋唐文化,B项正确;始终实行中央集权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日本形成武士阶层,不属于日本和朝鲜的共同点,排除C项;推行贵族庄园及科举制度不符合朝鲜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B项。11.历史研究需要参考相关资料。下列参考资料最合适的研究主题是()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B.新航路开辟对东方的影响C.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D.白银经济的发展和衰落【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哥伦布大交换”,“白银流入中国”,“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世界”等,这些信息的研究主题应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对东方的影响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业革命,排除C项;白银经济只是其中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12.1506年在罗马出土的古代雕塑《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刻画了特洛伊祭司拉奥孔与神抗争而被巨蛇缠死的情形。经鉴定,此雕塑是公元1世纪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史》中所记述的作品。雕塑技巧高超,获得极高赞赏。作品获得赞誉的原因是() ①体现了意大利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②属出土文物且有相关文献史料印证③肯定人的价值,反映了时代的需求④启蒙运动对于思想的解放推动明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时间可知,特洛伊祭司拉奥孔与神抗争的精神肯定了人的价值,反映时代需求,③符合题意;根据“此雕塑是公元1世纪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史》中所记述的作品”可知属出土文物且有相关文献史料印证,②符合题意,C项正确;无法得出国家统一的渴望,与启蒙运动无关,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3.1531年,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1602年,荷兰建立起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1694年,经英国国王特许,英格兰银行创立;17世纪后,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中心。这反映了()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B.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C.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D.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商品交易所”“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等都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项正确;与贸易中心转移、工业革命无关,排除AB项;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两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14.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取得长足发展,下列时间轴上的空白处是其在思想文化方面发展的表现,按时间发生顺序应为() A.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B.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学革命C.科学革命—宗教改革—启蒙运动D.宗教改革—科学革命—文艺复兴【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发生的是文艺复兴,16世纪是宗教改革,17世纪是启蒙运动,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学革命发生在启蒙运动之前,排除B项;宗教改革早于科学革命,排除C项;文艺复兴早于宗教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图为牛顿代表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译本版面。此书为“科学革命”时代集大成的物理学哲学巨著,初版于1687年,分三卷,第一卷与第二卷的标题均是“论物体的运动”;第三卷标题为“论宇宙的系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牛顿的主要研究成就在思想方面②牛顿为近代物理学发展奠定基础③牛顿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④科学革命重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牛顿代表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结合所学可知,牛顿为近代物理学发展奠定基 础,牛顿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科学革命重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②③④D项正确;牛顿主要研究的是自然科学,不是思想,排除ABC项。故选D项。16.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作者的观点是()A.人民享有言论自由B.人民有权推翻违背民意的暴君C.人民反对君主立宪D.人民寄希望于开明君主的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可知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B项正确;言论自由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反对君主专制,排除C项;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7.“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作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场革命应该是()A.英国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作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结合所学可知是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封建制度的冲击,并传播了民主革命的思想,C项正确;英国革命并没有摧毁封建制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反对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B项;俄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8.“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这段话出自下列哪一文件()A.《法国民法典》B.《独立宣言》C.《宅地法》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从而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推动了北方的胜利,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9.19世纪末,下列国家实施君主立宪制的是()①英国②意大利③德意志④法兰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意大利,德意志属于君主立宪制,①②③A项正确;法兰西属于民主共和制,排除BCD项。故选A项。20.明治维新后,日本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其宪法规定的权力核心是()A.天皇B.议会C.内阁D.军部【答案】A【解析】【详解】明治维新后,日本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其宪法规定的权力核心是天皇,A项正确;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21.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结构示意图,空白处应填写的是()A.启蒙运动B.工业革命C.文艺复兴D.商业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和劳动力,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积累了海外市场与资金。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也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条件,因此空白处填写的是工业革命,B项正确;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殖民扩张无关,排除AC项;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2.某学者指出:“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作者旨在说明()①煤炭资源在工业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②英国是当时欧洲交通条件最便利的国家③英国具备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优势条件④木材资源已完全被人类生产生活所抛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可以看出煤炭资源在工业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英国具备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优势条件,①③B项正确;“欧洲交通条件最便利的国家”表述错误,“木材资源已完全”表述绝对,排除ACD项。故选B项。23.英国曼彻斯特一家工厂“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工业革命()①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②推动了机器发明的不断出现③导致工人居住条件恶劣④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可知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也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①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机器的不断发明,工人居住条件恶劣无法得出,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24.如图是位于伦敦的某位名人的墓碑,上面镌刻着:“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两句话。墓主人对历史的最重要贡献是()A.领导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实现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大联合C.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D.促进了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答案】C 【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两句话。”可知墓主人是马克思,其主要贡献有创立马克思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思想,C项正确;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不是马克思领导,排除A项;未实现大联合,排除B项;工人阶级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就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C项。25.1859年,巴黎进行了大规模城市改造和建设,建成了环城道路,大小街道都用煤气灯照明,修建了许多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广场、住宅区、图书馆、公园、医院、火车站及公共雕塑等,并建造城市地下水道和供水网。与巴黎城市面貌改变相关的因素有()①休闲娱乐时间的增加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③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④交通等科学技术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59年,巴黎进行了大规模城市改造和建设,建成了环城道路,大小街道都用煤气灯照明,修建了许多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广场、住宅区、图书馆、公园、医院、火车站及公共雕塑等,并建造城市地下水道和供水网”可知,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的增加、文化素养的提高、交通等科学技术发展等因素,推动了巴黎城市面貌改变,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26.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史实结论A因受经常泛滥的洪水祸患,诞生了著名的洪水与方舟传说古代印度的史诗丰富多彩B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亚非欧三大洲普遍受希腊文化影响C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辟了新航路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D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A.AB.BC.CD.D【答案】D 【解析】【详解】依据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D项正确;“诞生了著名的洪水与方舟传说”,涉及的是古代西亚文明和古希腊文明,排除A项;“普遍受希腊文化影响”表述绝对,排除B项;西葡率先开辟了新航路,推动了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排除C项。故选D项。27.下面为历史上的一副美国漫画:“自由贸易,英国想要整个地球”(FreeTradeEnglandWantstheEarth),而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则使美国工业免遭英国蜘蛛控制。该幅漫画反映的时期应该为()A.17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C.19世纪中期D.20世纪中期【答案】C【解析】【详解】自由贸易,英国想要整个地球”(FreeTradeEnglandWantstheEarth),而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则使美国工业免遭英国蜘蛛控制,可知正是英国在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工业革命,要求加快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C项正确;ABD三项时间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28.17-19世纪,列强对亚洲进行侵略的方式包括()①进行直接殖民统治②扶植当地的势力间接统治③武力侵略割占领土④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7-19世纪,列强对亚洲进行侵略的方式包括①进行直接殖民统治②扶植当地的势力间接统治如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便采取了两种方式相结合的统治策略,③武力侵略割占领土如英国割占中国香港岛,④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如近代中国被迫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故含有①②③④的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29.下面为绘画作品“大棒政策”,反映了美国在19世纪的外交思路,该政策主要针对的地区是() A北美洲B.拉丁美洲C.亚洲D.非洲【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第26届总统T.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经济力量,积极推行向外扩张计划,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B项正确;北美洲、亚洲、非洲地区与大棒政策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30.19世纪末,意大利在某次殖民侵略中遭到惨败。德国政治家俾斯麦对此评价:“他们带着满嘴蛀牙又极大的胃口,来到非洲大陆”。意大利侵略的国家是()A.埃塞俄比亚B.埃及C.摩洛哥D.苏丹【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在皇帝曼涅里克二世的领导下奋起反击,最终击败意大利并迫使其承认埃塞俄比亚的独立地位,意大利被德国政治家俾斯麦评价为:“他们带着满嘴蛀牙又极大的胃口,来到非洲大陆”,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31.表明“亚洲的觉醒”的历史事件有()①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②伊朗的立宪革命③日本的推翻幕府统治④中国的辛亥革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的觉醒包括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①②④B项正确;日本的明治维新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排除ACD项。故选B项。32.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本次会议主要讨论的议题是()A.扩大殖民贸易B.垄断拉美经济C.进一步瓜分非洲D.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答案】C 【解析】【详解】柏林会议是指1884年11月15日由德国首相俾斯麦主持,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会议主要讨论的议题是进一步瓜分非洲,C项正确;扩大殖民贸易、垄断拉美经济、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均与非洲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33.列宁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火星报》创办B.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C.二月革命爆发D.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B项正确;列宁等人创办的俄国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报纸《火星报》,于1900年12月11日创刊于德国的莱比锡,排除A项;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时间不符,排除C项;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在1917年,排除D项。故选B项。34.如图是1913年至1937年俄国工业发展情况,其在20年代之后实现迅速增长的原因是()A大力发展了集体农庄B.启动两个“五年计划”C.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的推动,两个五年计划,基本实现了工业化,B项正确;大力发展的是重工业,排除A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这一模式本身就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35.如表是关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所发生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有关情况,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地区领导人斗争对象埃及扎格鲁尔① 印度②英国③桑地诺美国A.①法国B.②甘地C.③墨西哥D.上述斗争均获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民族民主运动领导人是甘地,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的斗争对象是英国,排除A项;桑地诺是尼加拉瓜的领导人,不是墨西哥,排除C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未取得成功,排除D项。故选B项。36.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同仇敌忾。下列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历史事件是()A.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B.珍珠港事件的发生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D.联合国宪章的制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C项正确;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历史事件是《联合国家宣言》发表,A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37.下列关于雅尔塔体系的叙述及分析,正确的是()①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②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国家间的共处与合作③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④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体系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国家间的共处与合作,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①②③符合题意,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④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BCD项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38.二战结束后,美国利用“它”将遏制西欧可能产生共产主义政权的计划与本国制造商和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指的是()A.杜鲁门主义B.世界银行C.马歇尔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将遏制西欧可能产生共产主义政权的计划与本国制造商和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马歇尔计划,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经济,排除A项;世行是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排除B项;北约是政治军事组织,排除D项。故选C项。39.20世纪下半期,东欧各国改革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A.没有能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B.实现了政治、经济的多元化C.出现了大批公民外逃的浪潮D.面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答案】A【解析】【详解】20世纪下半期,东欧各国改革尝试摆脱苏联影响,独立发展,结果没能突破苏联模式束缚,A项正确;未能实现政治经济多元化,排除B项;公民外逃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排除C项;面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40.截至2021年底,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10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其中发展中国家超过半数,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占4席,G20国家中占16席,西方七国集团中占5席。这一现象反映了()A.和平与发展被所有国家认可,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占主导话语权C.坚持合作共赢,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D.国际秩序和体系未能朝着更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10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结合所学可知,亚投行是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发展中国家超过半数,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占4席,G20国家中占16席,西方七国集团中占5席”,体现合作共赢,促进共同发展的理念,C项正确;“所有国家”表述错误,排除A项;“发展中国家占主导话语权”表述错误,应是发达国家,排除B项;“未能朝着”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41.文明的交流互鉴材料一阿拉伯文化的成就(部分)领域成就影响数学传播印度的数字符号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各国通用伊本·穆萨《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成为独立科学天文白塔尼《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医学伊本·西纳《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文学《一千零一夜》吸收各地民间故事,译成多国语言材料二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其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阿拉伯帝国建立后,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充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材料三三文化广场是墨西哥著名的历史文化胜地。广场上有三组不同时代的建筑物:阿兹特克文化遗址(图中前景)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图中右后)和现代化的建筑(图中左后)。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西班牙征服墨西哥的历史时作了这样的评述:“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材料四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 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的主旨演讲(2019年5月15日)(1)依据材料,概括阿拉伯文化成就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2)结合所学,请为墨西哥三文化广场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多角度介绍;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结合所学,指出影响当代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就此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特点:各领域成就斐然;兼收并蓄;融合创新;影响范围广(任意2点)原因:阿拉伯帝国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交流和发展提供了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阿拉伯帝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为文化的交流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阿拉伯人广泛吸收东西方文化遗产并进行融合创造;统治者重视人才,支持文化发展。(任意2个角度)(2)三文化广场是墨西哥的著名历史文化胜地,体现了古代美洲文明、近代基督教文明(殖民文化)和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等不同元素,也体现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的融合。(体现的内涵任选其一)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使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西班牙殖民者给美洲带来了欧洲文化;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拉丁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文明;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高涨,墨西哥实现独立,颁布资产阶级宪法,卡德纳斯改革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在上述背景下,墨西哥出现了三文化广场这一颇具特色的建筑群。(3个阶段的原因)三文化广场是外来殖民侵略与本地区抗争与发展的结果,是不同文明交融的表现;三文化广场的形成启示我们:文明的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各种文明都具有独特性,应该互相尊重。(其他合理认识亦可)(3)有利因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引领作用;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互相依存度剧增;社会信息化使世界各国更加互相依存、相互影响。(任意2点)不利因素: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民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任意1点)看法:在新的历史时期,文明交流与互鉴是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应该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其他答案合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图表中可看到阿拉伯文化在数学、天文、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所建树,可分析得出各领域成就斐然;根据材料“传播印度的数字符号”可分析得出兼收并蓄;融合创新;根据材料“传入欧洲后,对欧洲 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可分析出影响范围广。原因: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交流和发展提供了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结合地理知识可分析得出阿拉伯帝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为文化的交流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阿拉伯人广泛吸收东西方文化遗产并进行融合创造;根据材料“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其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可分析出统治者重视人才,支持文化发展。【小问2详解】解说词要结合墨西哥的著名历史文化背景,它融合了古代美洲文明、近代基督教文明(殖民文化)和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等不同元素。论述三种不同文化的内容,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使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西班牙殖民者给美洲带来了欧洲文化;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高涨,墨西哥实现独立,卡德纳斯改革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最后总结三文化广场是外来殖民侵略与本地区抗争与发展的结果,是不同文明交融的表现;启示我们:文明的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各种文明都具有独特性,应该互相尊重。【小问3详解】有利因素:结合所学可知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引领作用;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互相依存度剧增;社会信息化使世界各国更加互相依存、相互影响。不利因素: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民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看法:根据材料“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可得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文明交流与互鉴是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材料“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可分析出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应该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42.时代与个人材料一“美洲发现者”哥伦布 1451年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纺织工家庭。自14岁起他就开始航海,曾经远航至冰岛。1477年,他旅居里斯本,沉迷于研究制图学,认为西班牙的末端和印度的东端相距并不太远。之后,哥伦布相继游说葡萄牙、西班牙王室支持其西行,并于1492年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而成行。材料二创制变革世界引擎的瓦特1782年瓦特改进了纽可门蒸汽机,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19世纪世界各国发明家完善和发展出各种类型的蒸汽机,如美国的考里斯蒸汽机、法国施耐德的蒸汽锤等。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马克思评价:“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材料三站在人类历史新起点的列宁十月革命后,列宁发现现实的社会主义有不少和经典论述不一致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他强调一定要以实践为标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19年,列宁认为只有“确立对粮食、布匹和一切产品的垄断……把所有商品都收归国有,规定价格,我们才真正接近了社会主义”。1921年列宁反思“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密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由此,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哥伦布能够“发现美洲”的原因。(2)恩格斯称:“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的国际发明”。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3)依据材料和所学,评析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答案】(1)哥伦布出生在意大利,受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有远洋航行的经验;具备一定的地理学知识和航海技术;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西欧社会发展,开拓新市场的意愿迫切。(任意4点)(2)从蒸汽机本身的发明改进;与蒸汽机改变世界面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工业化国家的扩张两个方面答)两个角度进行理解。 示例理解:蒸汽机的发明冲破了国界,由多国科学家不断改进和发明。蒸汽机的创制与改进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蒸汽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人员流动,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提高了生产力,主要工业化国家凭借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行殖民扩张,使印度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沦为西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3)概述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历程;分别分析原因及影响;对列宁这一探索过程有总体认识。示例:十月革命后,为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列宁领导国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力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虽获得战争胜利,但也导致了政治、经济危机。因此,列宁进行反思,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从而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列宁这一探索过程,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1451年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纺织工家庭”可知哥伦布出生在意大利,受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根据“自14岁起他就开始航海,曾经远航至冰岛。”可知有远洋航行的经验;根据“他旅居里斯本,沉迷于研究制图学,认为西班牙的末端和印度的东端相距并不太远”可知具备一定的地理学知识和航海技术;根据“哥伦布相继游说葡萄牙、西班牙王室支持其西行,并于1492年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而成行。”可知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小问2详解】理解:根据“19世纪世界各国发明家完善和发展出各种类型的蒸汽机,如美国的考里斯蒸汽机、法国施耐德的蒸汽锤等。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可知蒸汽机的创制与改进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蒸汽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人员流动,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提高了生产力,主要工业化国家凭借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行殖民扩张,使印度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沦为西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小问3详解】探索:根据“1919年,列宁认为只有“确立对粮食、布匹和一切产品的垄断……把所有商品都收归国有,规定价格,我们才真正接近了社会主义”可知当时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服务于战时需要。根据“1921年列宁反思“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密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是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调整,实施新经济政策,正确探索了俄国社会主义道路,从而稳定和恢复 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列宁这一探索过程,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43.战争的多元视角材料一有学者在其研究文章中,对一战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行了如下六点分析:①欧洲淡出世界舞台中心;②世界霸权转移到美国;③俄罗斯(苏俄、苏联)与西方对抗长期化;④帝国解体一发不可收;⑤一战之后还会有二战;⑥世界大战会“过时”。材料二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起点主要的主张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部分中国学者1937年七七事变部分中国学者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国际上大部分学者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部分欧洲学者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部分欧美学者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分区占领,后来美、英、法的占领区合并为西占区。1948年6月,柏林西占区单独实行币制改革,引发苏联不满。苏联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切断了对西柏林的电、煤、食品等供应。美国通过“空中走廊”向西柏林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这是美苏在冷战中的第一次严重对峙,即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的分裂已不可避免。(1)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上述分析中任选其二,进行说明。要求:史实清晰,史论结合。(2)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和所学,简述第一次柏林危机出现的原因、表现及直接影响。【答案】(1)欧洲淡出世界舞台中心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战后欧洲不再是世界唯一的中心。如原为世界霸主的英国,其政治、经济影响力出现严重衰落。世界霸权转移到美国一战削弱了传统欧洲强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实力强大),为后来美国获得世界霸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俄罗斯与西方对抗长期化一战期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此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帝国解体一发不可收一战后期,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纷纷解体。随后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推动了世界政治版图的变化。一战之后还会有二战《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做出了严苛制裁,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未能解除。一战后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国际秩序,为新的世界冲突埋下祸根。世界大战会“过时”经历了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普遍认为:在伤亡及损失巨大的战争中没有胜利可言。一战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运动日益高涨。对于持久和平的期待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2)需从客观进程复杂性及主观分析多样性两个角度作答。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为全球范围的世界大战,并且存在欧洲战场、东方战场等多个战场,战争曲折复杂的过程在客观上使认定二战起点有很大难度,会存在不同观点;研究者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各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同、观察战争进程的角度不同、判断战争起点的标准不同等,也导致出现多种关于二战起点的观点。(3)原因:二战后,美苏变为竞争对手,德国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分区占领;柏林西占区进行币值改革。(答“冷战”)表现:苏联对西柏林进行局部封锁;美国进行大规模空运。影响: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解析】【小问1详解】说明:任选两个观点,说明一战的重要影响。如:欧洲淡出世界舞台中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战后欧洲不再是世界唯一的中心。如原为世界霸主的英国,其政治、经济影响力出 现严重衰落。如:世界霸权转移到美国;一战削弱了传统欧洲强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为后来美国获得世界霸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如:帝国解体一发不可收;一战后期,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纷纷解体。随后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推动了世界政治版图的变化;《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做出了严苛制裁,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未能解除。一战后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国际秩序,为新的世界冲突埋下祸根。可以任选其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小问2详解】原因:可以从战争起点和战争主要主张者角度分析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为全球范围的世界大战,并且存在欧洲战场、东方战场等多个战场,战争曲折复杂的过程在客观上使认定二战起点有很大难度,会存在不同观点;研究者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各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同、观察战争进程的角度不同、判断战争起点的标准不同等,也导致出现多种关于二战起点的观点等。【小问3详解】原因: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分区占领,后来美、英、法的占领区合并为西占区。1948年6月,柏林西占区单独实行币制改革,引发苏联不满。”可知二战后,美苏变为竞争对手,德国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分区占领;柏林西占区进行币值改革等带来了第一次柏林危机。表现:根据“苏联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切断了对西柏林的电、煤、食品等供应。美国通过“空中走廊”向西柏林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可知表现为苏联对西柏林进行局部封锁,美国进行大规模空运。影响:根据“德国的分裂已不可避免。”可知第一次柏林危机造成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6-19 15:24:02 页数:24
价格:¥2 大小:3.2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