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盐城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包括1至6页;答题卷1至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审核: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中叶,楚国灭其北部小国,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由贵族担任,但并不是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后来,秦国、晋国等也推行县制,晋国的卿大夫甚至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这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制度基本确立B.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民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D.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2.东汉“三互法”规定:甲州人在乙州为官,同时乙州人在丙州为官,则丙州人不但不能到乙州为官,也不能到甲州为官,三州婚姻之家也是如此。如史弼是陈留考城人,其妻是山阳巨野人,朝廷任命他为山阳太守,他以三互法为由,转拜为平原相。据此推知,“三互法”旨在A.完善官僚选拔制度B.弥补政府监察体系的不足C.提升国家治理效能D.推动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3.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羌、汉、匈奴杂居之地。近年在此发掘的上孙家寨东汉晚期匈奴墓,从出土的铜镜、钱币等文化面貌已无法判断墓主的族群身份,最终从墓中的一枚“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印,得知墓主原来是匈奴人。这说明A.河湟地区手工业较发达B.匈奴视汉朝为华夏正统C.汉朝直接管理匈奴地区D.多民族共同体有所发展4.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个人修身、齐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下表体现了内容出处“倍须谦恭退让,不得恃赖我声势,作不公不法,搅扰官司,侵陵小民,使为乡人此厌苦。”【北宋】司马光《与侄书》“汝在郡,当一日勤于一日,深求所以牧民共理之意,勉思其未至,不可忽也。”【南宋】胡安国《与子寅书》“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负职乃可耻。”【南宋】陆游《送子龙赴吉州椽》A.淡泊名利的道德修养B.由孝而忠的政治伦理C.以民为本的人文关怀D.笃实力行的理学精神 5.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本质上反映了A.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B.商品流通数量逐渐增多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D.全国性商贸网络的形成6.1894年冬,康有为撰写《书余莲珊《尊小学斋集》后》一文,文中表明了他主动向当时江南颇具社会地位和声望的新兴绅商群体接近、迎合的意向,意图取得其经济和政治支持,此举被学界认为是康有为为拉近双方关系而抛出的“投名状”。这表明当时A.维新派社会基础薄弱B.维新思潮成为了社会潮流C.康有为等人急于求成D.维新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7.下表为1873—1910年中国手工制品、半制品与机制品、半制品占比变化表(单位:万关两)。由此可知晚清时期年份手工半制成品机器半制成品手工制成品机器制成品数值占比(%)数值占比(%)数值占比(%)数值占比(%)18732597.538.4——4049.059.9118.11.718933312.333.611.70.16228.163.3291.63.019033686.923.63151.020.27052.245.21714.810.119104988.921.84531.919.810777.647.12589.711.3A.新旧生产力在竞争中并存共生B.新生产方式的成长举步维艰C.手工较机器工业更有市场优势D.机器工业的先进性逐步彰显8.民国以后,中央政府规定中医经过考试才能开业。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医考试的题目仿照西医科学的面目出现,如按摩科学、针灸科学、方剂学、诊断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这一现象A.有利于传统中医的专业化B.推动了公共卫生体系建立C.体现出政府对中医的扶植D.改变了人们对中医的态度 9.下列两则文件内容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节选)(193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节选)(1941年)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A.革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B.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日益完善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D.边区政府满足了各阶层诉求10.下列图片为新中国初期发行的部分人民币正面图案。这些图案反映的主题是工农像(1953年)各民族大团结(1963年)人大代表步出人民大会堂(1965年)A.工农阶级是国家政治建设主要力量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初步构成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D.新中国成立极大改变了社会政治面貌11.下图为1979—1987年我国广告营业额变化情况。这反映出我国A.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就B.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现代企业制度趋于完善12.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习惯用宗教性质的“地图·世界”来作为装饰用的地图。但到了1300年以后,装饰用的地图变成了波托兰海图。与以“东方”为中心的“地图·世界”完全不同,波托兰海图的中心方位总是指南针磁针所指的北方。这一变化A.展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B.反映了欧洲人世界观的转变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D.根源于欧洲海上新航路开辟13.《伊斯兰的遗产》写道:“伊斯兰医学与科学映射着希腊的光芒,当希腊科学的白昼流逝,伊斯兰医学与科学的光辉犹如月亮,照耀着中世纪欧洲最黑暗的夜晚。”这说明A.古代希腊文化走向衰亡的原因B.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宗教色彩浓C.阿拉伯文化促进欧洲社会进步D.欧洲近代科学的产生过程曲折14.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成为西欧和东亚、南亚之间最近的水上通道;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距离。这些国际运河的修建A.推动着欧美不断发现新大陆B.促进了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C.标志着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提升了运河所在国的战略地位15.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并且在1991年的《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英国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变A.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率B.削弱了政府的行政能力C.促进了福利国家的构建D.体现了文官制度的完善16.下表是研究性学习小组整理的关于世博会的材料。据此可知,他们的研究主题最可能是时间举办城市主旨或主题1876年美国费城交通和通讯1962年美国西雅图太空时代的人类2010年中国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5年意大利米兰滋养地球,生命能源A.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B.人们对工业革命时代的反思C.西方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认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唐的外事体制,乃是一套以贯彻大一统秩序为基本目标,以羁縻式控取为主要手段,以礼法规范为具体框架的体制。因而对集中代表了中外经济交往的互市,在以严密控制下的市坊制度对之约束的同时,朝廷看中的是其赐恩报义的政治意义而非互通有无的经济价值。故或大施恩惠,或加设禁条,并不把互市当作目的而只视之为维护四夷宾服局面的手段。对中外各种交通出入,除按既定关津制度加以控制外,边境防范尤严,往往必须以因公的名义在官方往来的外衣下方许出入。而外人在境内的居留、婚姻等,除非降附归化,入籍为民,一般也总是处于重重限制之下。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样受到大一统原则的影响和制约。对外来文化中的枝梢末叶,朝廷乐于采取大而化之的包容态度,但对系统的意识形态,如宗教,则以防范、限制和彻底的控制为基本方针。——摘编自楼劲《汉唐对丝路上一般中外交往的管理》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的中西关系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这一阶段晚清政府虽不得不按照西方的原则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仍坚守“华夷秩序”观念,并基本按照“华夷秩序”观念处理对外关系。第二阶段为19世纪60—80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这一时期清政府的外交呈现既试图保有旧的对外观念和政策,又试图利用西方体系中一些原则的过渡性特征,清政府正式设立了专司对外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第三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在物质和观念上被全面裹挟进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体系的全球扩展之中。《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的东亚首强地位被日本取代,日本迫使清廷承认朝鲜“独立”,中朝藩属关系宣告结束,朝贡体系中的最后一名成员被划出。随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华帝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摘编自王卓《两个体系的碰撞——“洋务外交”评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外交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唐时期相比,近代中国外交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6分)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要理解明代一条鞭法引致王朝财政体制转型,并由此开启了王朝国家统治模式的转型,需要从中国王朝国家财政体制结构谈起。历代王朝财政体制存在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国家之财虽然从理论上都属于君主,但并不必定聚于中央。早在汉朝,国家财政的基础本来就在郡国,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措施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王朝财政制度,其结果实质上是加强中央财政的控制能力。但是,不管财政制度发生什么变化,都存在一个财用分掌于各级官府还是集中在中央的区别。藏之于州郡之财,甚至藏之于民之财,都是君主的,因为所谓“民”本身,也是君主之臣民,而地方政府和官民,不过是朝廷的执役,所以,在王朝体制下,财政运作需要处理朝廷与州郡之间分掌财用的关系,不是央地财权划分问题,而是天子治下“设官分职”的问题。——据刘志伟《从国家财政体制转型的视角看一条鞭法》材料二11—16世纪,各地大体上形成了贵族会议,并进而由贵族会议演化出议会,而税权,也大体由贤人会议转入这些组织执掌。由于国家规模空前扩大,事务浩繁,征税更加频繁。每次征税,国王都必须说明理由,而无论什么理由,都必须征得纳税人同意。反过来,由于征税频繁,社会也相应形成了“不经同意不纳税”的习俗或传统。由于征税涉及切身利益,纳税人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税权,国王遭拒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反映了纳税群体力量的强大,更反映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强化。这时,纳税人已经意识到赋税作为斗争工具的重要性,并以纳税主体的有利条件要求分享权力。而只要分得一定权力,就可以参与国家管理,继而制衡王权。——据顾銮斋《赋税制度与欧洲政治制度的演进》(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历代王朝财政体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国与欧洲赋税制度演进的不同方向,并分析这种演进对各自社会治理模式产生的影响。(6分)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10世纪,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逐渐安定下来。阿拉伯人向欧洲的扩张得到遏制,东西方的势力达到暂时的平衡。不断骚扰欧洲大陆的斯堪的那维亚人退了回去,东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的入侵也被击退了,欧洲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经济也随之开始复苏。到公元11世纪,商业与贸易再次兴盛起来。在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商业最先发达起来。市场的需要、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反过来又刺激了手工业的生产。很快,手工业生产和手工业者也加入到城市生活的行列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城市一旦在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兴起,便迅速扩散到整个欧洲。到13世纪中叶,在欧洲业已形成了前工业时代的城市网络。——摘编自黄洋、付昱《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材料二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开始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摘编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兴起的特点并简析其主要原因。(8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 图2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传播有人把蒙古西征称之为“成吉思汗大交换”,认为蒙古西征可以与哥伦布大交换类比。请提取上述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大交换”加以解读。 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DCCAAACD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BCDAA二、非选择题17.(1)特点:以维护大一统为基本目标,以羁縻式控制为主要手段,以礼法规范为具体框架;中外互市贸易只是维护四夷宾服的手段;以天朝上国为外交理念;对各种交通出入进行严格控制;对于外来文化采取区别对待态度。(3分,任答三点)成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汉唐时期的中国处于世界优势地位。(3分,任答三点)(2)变化:由朝贡体系变为条约体系;由传统的宗藩体系转化为近代民族国家体系;传统的外交观念——华夷观逐步瓦解;外交机构逐步近代化。(3分,任答三点)影响: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有利于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3分,任答三点)18.(1)特点:国家财用并未一直为中央控制(国家之财理论上属于君主,但并不必定聚于中央)。(2分)背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土地兼并严重,原有赋税制度难以为继;商品经济发展,货币地位上升。(6分)(2)不同方向:中国,中央王朝加强对地方赋税的控制;欧洲,国王征税权受到削弱。(2分)影响: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王朝的统治力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欧洲王权受到制衡,分权制衡的宪政制度逐步形成(政治制度的近代化)。(4分)19.(1)背景:政治格局逐渐安定;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形成;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人口的集聚;生产力的发展,庄园制度逐渐解体。(任答三点6分)(2)特点:兴起时间晚;在外来入侵下产生;首先在通商口岸出现;经济功能增强并逐渐成为经济中心;半殖民地化色彩浓厚。(任答两点4分)原因: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通商口岸的开放;商品经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任答两点4分)20.成吉思汗西征是为了开拓疆域,远征中亚、西亚、东欧地区。西征被征服地区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当地文化的延续。但是战争破坏的同时也推动着不同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交往交融,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哥伦布大交换是在近代西欧开辟新航路的背景下出现的,是欧洲主导的,欧洲、美洲、非洲之间的不同物种、传染病、人种、贵金属、商品等的交换,因此具有全球性。它打破了区域间的相对隔绝状态,密切人类的经济活动,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同时也阻碍美洲、非洲社会发展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灾难。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6-17 09:54:03 页数:9
价格:¥2 大小:597.4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