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亳州二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1-15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说:“从政治角度来说,诸子百家是维护政权的工具;从经济角度来说,诸子百家是对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快速发展的一种反映;从文化层面来说,这属于一种文化的对抗与交流,也是中华文化体系开始发展完善的标志。”这可以用来说明()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倾向B.百家争鸣的出现具有社会必然性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学者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分析了诸子百家出现的背景和原因,在政治上,诸子百家是维护政权的工具,经济上,诸子百家是在当社会经济条件快速发展基础上兴起的,文化上,诸子百家体现了文化的对抗与交流,这些表明百家争鸣的出现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原因和条件,具有社会必然性,B项正确;从材料看不出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的倾向,排除A项;诸子百家的出现仅仅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内容之一,仅凭此不足以得出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诸子学说的具体内容,看不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排除D项。故选B项。2.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曾言:“战场之硝烟一散,此昙花幻现之军事内阁,即将告终,而一复其平民政治之精神,此又战后复活之世界潮流也。”他又在《庶民的胜利》中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看成是相对于“大……主义(专制的隐语)”和“资本主义”而言的“民主主义”和“劳工主义”的胜利。李大钊的这些认识()A.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B.表明社会主义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C.旨在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D.影响了五四以后其思想发展的方向 【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李大钊思想。根据材料“而一复其平民政治之精神,此又战后复活之世界潮流也”“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者看成是相对于‘大……主义(专制的隐语)’和‘资本主义’而言的‘民族主义’和‘劳工主义’的胜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认识到平民和劳工的重要作用,这影响了他之后思想发展的方向,利于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传播,D项正确;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只是有利于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没有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排除A项;这一时期刚开始宣传马列主义,社会主义还没有成为主流思潮,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时期,侧重于思想方面的宣传,并且材料强调是“民主主义”和“劳工主义”的胜利,C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3.伏尔泰认为,中国官吏均经严格的考试而被委任,他们可以对皇帝进行评议和进谏,要对上下两面负责,使得全国形成一种行政网络,就像家庭一样,上对下“仁爱”,下对上尊敬和顺从,正是这些使得中国的政治制度延续四千年而不衰。伏尔泰的这一思想()A.意在借助中国文化推动社会启蒙B.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C.认为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D.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经严格的考试而委任”“可以对皇帝进行评议和进谏”“上对下‘仁爱’,下对上尊敬和顺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意在借助中国文化来推动社会启蒙,反对封建君主专制,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中西文化交融发展,排除B项;伏尔泰对中国文化是赞扬态度,排除C项;“准确”说法过于绝对,且该描述并不符合当时的专制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4.《吉尔伽美什》的前半部分只是人类早期的人与神之史诗,但在后半部分的叙述中消解了吉尔伽美什作为神的英雄形象,建立了作为凡人的英雄形象。吉尔伽美什经历了从“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的半神式英雄到有情感、有恐惧、有智慧的凡人式英雄的发展演变过程。这反映了()A.汉谟拉比时代社会的生产情况B.两河流域居民朴素的人本英雄观C.西亚文明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D.自然环境影响了区域文化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吉尔伽美什》的前半部分只是人类早期的人与神之史诗,但在后半部分的叙述中消解了吉尔伽美什作为神的英雄形象,建立了作为凡人的英雄形象。结合所学可知,从半神式英雄到有情感、有恐惧、有智慧的凡人式英雄的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朴素的人本英雄观,B项正确; 记述汉谟拉比时代社会生产情况的是《汉谟拉比法典》,而非《吉尔伽美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两河流域居民朴素的人本英雄观,“西亚文明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两河流域居民朴素的人本英雄观,未体现自然环境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5.在“罗斯受洗”后,罗斯主教由君士坦丁堡牧首直接任命。基辅圣索菲娅大教堂(建成于1037~1057年)在建筑形式、技术、细节的处理等方面都借鉴了君士坦丁堡圣索菲娅大教堂。圣像画成为古罗斯绘画的一种重要体裁,大量的翻译文学(主要译自希腊文)作品也在罗斯流传。这些反映了()A.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B.俄罗斯文化融合了多元文化C.宗教成为俄罗斯君主专制的工具D.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根据材料基辅圣索菲娅大教堂在建筑形式、技术、细节的处理等方面都借鉴了君士坦丁堡圣索菲娅大教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文化在宗教、建筑、绘画、文学方面都受到拜占庭文化的影响,A项正确;俄罗斯主要是融合了拜占庭文化,没有融合“多元文化”,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君主专制”在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材料重点体现的是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6.有学者指出,马来语和爪哇语大量词汇起源于梵语和达罗毗茶语;泰国为了举行合乎体统的礼仪,仍然需要宫廷婆罗门在场;泰国、马来西亚和爪哇的传统舞蹈和皮影戏仍以罗摩、悉达和哈努曼的故事吸引观众。该学者意在说明A.不同文明发展的趋同化B.古代印度文化影响了东南亚社会生活C.印度宗教环境的复杂性D.古代东南亚国家具有强大的外贸能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马来语和爪哇语大量词汇起源于梵语和达罗毗茶语;泰国为了举行合乎体统的礼仪,仍然需要宫廷婆罗门在场;泰国、马来西亚和爪哇的传统舞蹈和皮影戏仍以罗摩、悉达和哈努曼的故事吸引观众。”可知,印度的梵语和达罗毗茶语是马来语和爪哇语大量词汇的起源,宫廷婆罗门对泰国、罗摩、悉达和哈努曼的故事对泰国、马来西亚和爪哇都有相应的影响,说明古代印度文化影响了东南亚的社会生活,B项正确;材料是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而非文明发展的趋同,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了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没有体现印度宗教环境信息,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影响,没有体现外贸 能力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7.公元1世纪时,日耳曼人还没有金属工业,但至公元3世纪上半叶,已经有了自己的金属、织布和造船等工业。到公元5世纪末,日耳曼人的金属工业“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是铁和青铜,甚至连金和银也可以经常加工制作,还出现了仿照罗马钱币而铸造的装饰用金片。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A.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领先世界B.亚欧大陆政治格局的变化过程较为缓慢C.欧洲农耕文明的进程被迫打断D.民族迁徙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至公元3世纪上半叶,已经有了自己的金属、织布和造船等工业”“还出现了仿照罗马钱币而铸造的装饰用金片”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日耳曼民族迁徙的时期,4世纪末,匈人对日耳曼人领地的入侵使日耳曼人潮水般向西罗马帝国境内涌来,形成了一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运动,在民族迁徙的过程,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民族迁徙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并非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并涉及亚欧大陆政治格局的变化速度,排除B项;材料所反映的主旨并非是欧洲农耕文明的进程被迫打断,排除C项。故选D项。8.《丰湖书藏四约·借书约》明白地说:“今之书藏乃一府公物,非一人之私有。不借不如不藏,不读不如不借。”类似这样的书约在晚清书院中屡见不鲜。这种藏书理念A.丰富了国家藏书功能B.孕育了经世致用思想C.推动书院向近代迈进D.引领了中国教育方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今之书藏,乃一府之公物,非一人之私有,与藏书家不同,不借不如不藏,不读不如不借”可知,材料强调了晚清书院追求藏书的实用性价值,增强了其公益性功能,有利于书院向近代迈进,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书院藏书的用途问题,未涉及国家藏书的功能,排除A项;经世致用思想在明清之际就已经出现,排除B项;材料和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下表所示为1945年和2019年联合国难民署和欧洲部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难民来源排名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1945年难民主要来源国2019年难民主要来源国国家(地区)数量(万人)占国际难民比例国家(地区)数量(万人)占国际难民比例 (%)(%)苏联72013.8叙利亚6709.4法国4208.1阿富汗2703.8波兰2705.2南苏丹2303.2A.联合国的难民政策成效显著B.两极格局瓦解后中东地区难民问题较为突出C.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威胁增大D.霸权主义始终是造成难民问题的最主要因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5年和2019年联合国难民署和欧洲部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难民来源排名情况”可知,1945年的难民主要来源于受二战影响较大的国家,如苏联、法国和波兰等,而到2019年难民主要来源国,主要有叙利亚、阿富汗和南苏丹等,说明两极格局瓦解后中东地区难民问题较为突出,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联合国的难民政策信息,排除A项;1945年的难民数量高于2019年的难民数量,故认为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威胁增大欠妥,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关于霸权主义的信息,而其“始终”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0.据考古发现,蒙元时期,在乌兰察布(内蒙古地区)明水元墓中,出土有纳失石(波斯语)辫线锦袍及绣有狮身人面像的刺绣图案;在赤峰地区发现元代伊斯兰教墓石和景教徒瓷质墓碑;在乌盟四子王旗发现元代驿站遗址和巨型敖包。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佐证()A.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经济交流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C.草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D.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的广泛【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在乌兰察布(中国的今内蒙古地区)和赤峰等地发现了波斯和伊斯兰教的实物,可知这些地区在蒙元时期和波斯等地区有经济文化交流,而根据所学乌兰察布和赤峰在中共北部内蒙古草原地区,和中外交流的道路是草原丝绸之路,C项正确;材料不是在说中原地区和蒙古地区的经济交流,而在说中外之间的经济交流,排除A项;根据所学丝绸之路兴衰和统治政策有很重要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草原丝绸之路而不是海上丝绸之路,排除D项。故选C项。 11.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做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34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这一变化说明A.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移民走向B.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C.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D.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1789年至1880年美国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当时欢迎移民,但是在1924-1943年美国受到经济危机和战争影响,因此对于移民不太欢迎,这说明社会环境影响移民地位,C正确;材料主旨是移民地位的变化而非移民的走向,排除A;1924年至1934年美国不欢迎移民,排除B;题干未涉及到移民数量的变化,排除D。12.有学者指出,在传动及控制机构方面,中国计时器很早就采用了齿轮系;在显示装置方面,中国有日晷刻度盘、刻漏的浮箭等;在金属工艺方面,中国铜铁匠有出色的手工技艺,这些使得中国工匠能比较快地仿制出欧式机械钟表。该学者意在说明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加强B.欧洲钟表技术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条件C.欧洲钟表具有明显技术优势D.思想变迁影响对西方技术接受程度【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铜铁匠有出色的手工技艺,这些使得中国工匠能比较快地仿制出欧式机械钟表,说明中国在手工制造和金属工艺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便利了西方钟表技术在中国的传播,B项正确;不强调中西联系,排除A项;明显的技术优势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题干无思想变迁,排除D项。故选B项。13.在蒙古三次西征过程中,蒙古军队中的工匠技术人员随军西征,将中原地区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技术传播于西方。同时,蒙古将军队俘虏的工匠送归本部的措施也将西方阿拉伯地区的天文、数学等文化东传。这反映了蒙古西征A.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B.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促使元朝的统治范围扩大D.客观上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蒙古军队西征,将中原技术发明传入西方,又将西方天文数学等阿拉伯文化带入东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 项;题干主要讲蒙古军西征促进文化交流,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统治范围是否扩大与题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随着拿破仑战争的结束,俄国成为“欧洲宪兵”,英国的海上霸权和殖民地得到强化和拓展,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的矛盾和竞争又重新突出,波兰等小国遭到了分割,欧洲各国的目标也变为防止法国东山再起。这说明拿破仑战争A.激发了法国人民的革命热情B.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C.促进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D.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俄国成为“欧洲宪兵”,英国的海上霸权和殖民地得到强化和拓展,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的矛盾和竞争又重新突出,波兰等小国遭到了分割,这都反映了拿破仑战争对整个欧洲的政局发生改变,B项正确;与法国的革命热情无关,排除A项;与民族解放无关,排除C项;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题干无法提现,排除D项。故选B项。15.如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主要事件。这些事件()地区事件亚洲中国国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印尼共产党反荷兰斗争;印度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华夫脱运动;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蒂诺的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A.冲击了殖民主义力量B.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C.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D.未能影响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中,有国民革命也有非暴力不合作,有请愿也有起义,有反侵略战争也有改革,这些事件都冲击了殖民主义力量,A项正确;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大部分不属于社会主义运动,因此,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说法错误,排除B项;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冲击了殖民主义体系,“未能影响”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6.2020年1月底,中国国家图书馆宣布,全国乃至全球读者都可登录中国国家图书馆官网,免费享受其丰富的资源和服务。为顺应数字阅读发展趋势,国家图书馆推出音频、视频等多种数字资源,以大量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助力大众在线学习各类文化知识。这反映出A.科技的发展助推文化的传承与传播B.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发展C.国家保护优秀文化遗产的力度加大D.大众参与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高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推出音频、视频等多种数字资源”“助力大众在线学习各类文化知识”等信息说明,中国国家图书馆利用科学技术传播文化,实现资源共享,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国家重视图书馆事业,排除B项;材料与优秀文化遗产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热情,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欧洲殖民与美洲文化】材料一:1600年到1800年间,约有100万的法国、英国、德国、荷兰,爱尔兰及苏格兰的移民度过大西洋,来到北美洲,他们想方设法取代当地人,以获取经济利益。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立种植园,屠杀和奴段他们,导致印第安人数锐减。西班牙征服者用最残酷的死刑和或力胁迫当地土著接受西班牙国王的统治,拒不服从者,立刻被屠杀。同时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印第安人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材料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造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美]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张根森等译《现代拉丁美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的影响。【答案】(1)①弥补印第安人大量灭绝后劳动力的空缺;②非洲文明发展程度较低;③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2)①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后大肆屠杀印第安人,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被中断。②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侵略活动带来了欧洲宗主国的文化,他们的文化在殖民地得到发展。③同时印第安人文化和黑人文化也得以保存。美洲出现了以欧洲宗主国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④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解析】【详解】(1)根据“西班牙征服者用最残酷的死刑和或力胁迫当地土著接受西班牙国王的统治,拒不服从者,立刻被屠杀”并结合所学可知是为了弥补印第安人大量灭绝后劳动力的空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非洲文明发展程度较低,武力抵御欧洲的侵略和掠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欧洲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也是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2)根据“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后大肆屠杀印第安人,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被中断。同时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侵略活动带来了欧洲宗主国的文化,他们的文化在殖民地得到发展。根据“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可知,印第安人文化和黑人文化也得以保存。美洲出现了以欧洲宗主国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根据“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造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欧洲的殖民活动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印欧种人主要靠畜牲为生,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迁徙成为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约从公元前3000年末开始,印欧语系各族分批地从他们的故乡向外迁徙,形成一个个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迁徙浪潮。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对他们来说,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在印欧人中,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是不平衡的,黑海北岸地区开始较早,而其他地区则较晚,这也是形成多次迁徙高潮的内部原因。——摘编自麟剑《人类源流史》材料二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延绵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又因当时国内农业地区已基本人满为患、民族工商业萧条、城市无法吸收大量无地农民,移民海外自然成为缓解日甚一日的人口危机的唯一出路。19 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海外殖民地的拓展和开发,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美国加利福尼亚全矿的发现及其带动的西部开发,进一步导致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1862年,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支撑西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黑人廉价劳动力资源宣告枯竭,移民美国的华人明显增多。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摘编自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材料三二战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移民逐步成为欧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地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因此,欧洲便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但是,在社会就业层面上,尽管移民人口的失业率远高于当地人,但许多欧洲人和某些政党依然认为,大量移民的存在明显挤压了本国公民的就业空间。在国家安全层面上,由于缺乏有效的一体化社会融合政策,移民及其后代在社会教育、就业、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倍遭歧视,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欧人迁徙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华人向美国移民的背景及其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影响。【答案】(1)原因:以畜牧为生,食物匮乏;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社会内部发生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崛起;对财富的渴求。(2)背景:国内人口压力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美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黑奴贸易的废止;移民海外传统的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推动。特点: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体;多从事劳工;多集中于美国西部地区;固守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3)积极影响:弥补了战后欧洲劳动力短缺,促进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消极影响:冲击了欧洲原有的劳动力市场,挤压了欧洲公民的就业空间;造成了移民地国家人才流失;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一“印欧种人主要靠畜牲为生,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可知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有:以畜牧为生,食物匮乏;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社会内部发生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崛起;对财富的渴求。 【小问2详解】背景:根据材料二“受到延绵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移民海外自然成为缓解日甚一日的人口危机的唯一出路”“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美国加利福尼亚全矿的发现及其带动的西部开发”“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可得出移民海外传统的影响,国内人口压力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美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黑奴贸易的废止等。特点:根据“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美国加利福尼亚全矿的发现及其带动的西部开发,进一步导致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可知有以下特点: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体;多从事劳工;多集中于美国西部地区等。【小问3详解】影响:影响分析一般可根据材料辩证分析。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地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促进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能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和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如挤压了欧洲公民的就业空间,造成了移民地国家人才流失,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引发犯罪等社会问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纪的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材料二16世纪开始的大航海时代,中国与欧洲有了直接的的交往和交流。来华传教士把他们发现的儒家思想文化传播到欧洲。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将孔子与儒家思想理性化和理想化,作为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论证新文化理想的根据和证明。教士们把西方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西学东渐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的国人的学习与研究,近代科学在中国逐步传播与发展。中国知识界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趋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新式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改造、丰富和发展了中图文化的结构。——摘编自周报鹤《中西文化交流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阿拉伯文化对近代欧洲的影响。(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西思想文化交流。 【答案】(1)影响: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突出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保存了中世纪失传的古代希腊文化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2)评析:中国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向近代转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儒家思想传入西欧,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西学东渐促进了近代科学向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国民近代意识的觉醒;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解析】【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中世纪的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得出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突出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材料“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得出保存了中世纪失传的古代希腊文化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2)评析:根据材料“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向近代转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将孔子与儒家思想理性化和理想化,作为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论证新文化理想的根据和证明”,得出儒家思想传入西欧,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根据材料“教士们把西方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近代科学在中国逐步传播与发展。……新式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改造、丰富和发展了中图文化的结构”,得出西学东渐促进了近代科学向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国民近代意识的觉醒;综合材料信息,可知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20.【中国传统文化】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计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的开幕上指出:“传统文化在其形或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槽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示例】观点: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由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培养民族气节、注重社会责任感等,这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这些内容有利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放在当代依然有其自身的价值,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基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价值导向,是彰显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思想源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中也存在封建落后的糟粕,它们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念等是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需要的。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态度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使之适应和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总之,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批判地吸收和继承,同时还要积极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可知,习近平主席认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由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对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培养民族气节、注重社会责任感等,这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这些内容有利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放在当代依然有其自身的价值,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基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价值导向,是彰显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思想源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中也存在封建落后的糟粕,它们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念等是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需要的。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态度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使之适应和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总之,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批判地吸收和继承,同时还要积极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6-19 10:40:1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40.0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