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江苏省盐城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包括1至8页;答题卷1至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审核: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古籍今译是一项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的工作,近百年来,成果丰硕。从宏观上讲,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上层建筑,使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从而调节或改变人的现实生存条件,间接地参与对经济基础的巩固或变革;从细节上看,它以其认识功能影响人的意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目的。这类工作不可能像衣食住行那样来得直接,也不具有强制性,它就像杜甫说的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浸润人们心田,陶冶情操。它虽不能与国计民生活动并驾齐驱,但从生存发展的意义上讲,社会是受益于它的。在翻译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清末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受到人们的推崇。我们现在沿用“信、达、雅”三个词,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信”是指忠实地反映原作的内容,包括思想、风格、精神等。“达”是译文要畅达明白,用现代汉语将原作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雅”是规范、典雅。雅是有条件的,原作雅,译文才能雅。“信、达、雅”之间,信是基础,是第一位的,达与雅是第二位的。没有信,达与雅就失去了基础。达是信的翅膀,没有达,信也就失去了凭借。雅是达的发展,没有达,不可能有雅。今译的过程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这里存在古今汉语表达形式之间的矛盾,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译者的理解之间的矛盾等。当译者将原作的内容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忠实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达到了信达雅的统一,上述这些矛盾基本上解决了,今译也就完成了。翻译界历来有直译和意译之说,有人主张直译,有人主张意译,双方进行了长期的争论。主张直译的人批评意译随意胡译、乱译。主张意译的人批评直译逐字呆译、死译。实践证明,直译、意译都是行之有效的今译方法。直译与意译具有共同性,亦有差异性。共同性是都要求忠实于原作。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方法上,前者强调按原文的结构、语序翻译。其优点在内容上易于忠实地、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意义,在形式上可以保存原文的语气及语言上的特色。后者强调反映原文的风格神韵而不必逐字逐句直译。其优点,在内容上能保留原文的风格神韵,在形式上易于再现原文的体裁、风貌。需要指出的是,与直译相比,意译带有更大的主观性。对于这一点,译者应有所警惕。由于二者具有差异性,所以各自都有它们的适应性。直译适宜于翻译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意译适宜于翻译文艺作品,如诗、词、赋、曲等。当然,用直译还是用意译,没有十分严格的界限。能直译者不妨直 译,不能直译者须用意译,兼及二者,方为妥当。不管采用哪种方式,今译中原作信息的丢失是肯定的,只是多或少的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的介入,为古籍今译的外化提供了新的途径,甚至促成了古籍今译概念的延伸。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典籍里的中国”,对古籍的活化、诠释做了积极探索。更多不同方式的今译作品正在日益涌现,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摘编自尹波、郭齐《古籍今译的理论与方法》)材料二:古籍今译“为什么”的问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从根本上说,古籍今译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译作为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既是“存亡继绝的工作”,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桥梁”。今译的读者群体是非常明确的,主要是非专业的传统文化学习者和爱好者。要让广大读者走进古籍、热爱古籍,今译无疑是最好的门径。从先秦到晚清,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古籍的形态除了它的本然状态之外,还有经过整理之后的现代形态。本然状态当然非常重要,这是它的文物价值。但是,对社会大众而言,所接触到的还是经过整理之后的古籍,所重视的更是其阅读价值。今译就是古籍现代形态的一种特殊体现。说“特殊”,是因为它已经是经过古今语言转换之后生成的文本形式,并不是古籍的原始形态;可是,从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来说,它又是由原始文本衍生而成的,其内容依赖于原始文本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今译不是古籍的复制,也不可能替代古籍本身;译文也不能独立于古籍而存在,否则它是没有意义的。今译是古代文化信息的现代阐释,古籍不同于一般文物,其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随着时代发展,古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与现代社会有着很大的差异,诸如语言、文字、名物、典章、制度、规范、礼仪、习俗、观念、思想等,许多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能很好地为现代读者所了解和掌握。今译就是对古代文化信息的综合阐释,是将古籍内容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新“呈现”。它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地再现,同时更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这也就是程千帆所比喻的“金蝉子转世”与“七仙女下凡”:“佛弟转世,仍是高僧,仙女下凡,依然美妇,虽已今世,不昧前因。”今译就是对古代文化信息忠实、完整、准确、优美的再现,也就是古典文本的现代阐释,这也是古籍生命力的当代传承。(摘编自马世年《为什么要古籍今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其中“达”居首位,没有“达”,“信”就失去了依凭,变得毫无意义。B.今译的两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直译和意译;两者具有差异性,其中意译在形式上可以保存原文的语气及语言上的特色。C.古籍的存在形态多种多样,价值也是丰富的;现代社会中,大众更加重视的是其文化价值。D.今译是古籍的衍生品而不是复制品,有意义的今译既无法替代古籍,也不能脱离古籍,独立 存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籍今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间接的,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B.古籍今译的过程中必定会有信息的丢失,译者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C.与其他类型的文物相比,古籍承载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更直观便捷。D.古籍里许多内容与当今社会有较大的差异;今译是古籍文本的现代“呈现”,是估计生命力的当代传承。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直译”“意译”论述观点的一项是( )(3分)A.郭沫若:原作是诗,他的译文也应是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允许译者有部分的自由。B.邹韬奋:鄙意以为译书之最大要素,在使看的人懂,而且觉得畅快舒服,若使人看了头痛或糊里糊涂,不但不足劝人看书,反使人懒于看书。C.郑振铎:译书自以能存真为第一要义,最好的一面极力求不失原意,一面要译文流畅。D.茅盾:(翻译)就我的私见下个判断,觉得与其失“神韵”而留“形貌”,还不如“形貌”上有所差异而保留“神韵”。4.两则材料都论述了古籍今译的重要作用,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5.下面是《诗经·卫风·硕人》的部分原文和译文,结合材料分析译文好在哪里。(6分)原文译文手如柔夷,肤如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穷人的专利权(狄更斯) 我的名字叫约翰。学的是打铁的行当。打十九岁那年起,人家看见我没几根头发,就一直管我叫“老约翰”了。现时我已经五十六岁了,头发并不比上面提到的十九岁的时候多,可也不比那时候少,因此,这方面也就没有什么新的情况好说。我发明过一种螺丝,挣了二十镑钱,这笔钱我这会儿还在用。整整有二十年工夫,我都在断断续续地搞一样发明,边搞边改进。上一个圣诞节前夜十点钟,我终于完成了这个发明。完成之后,我喊我妻子也进来看一看。这时候,我跟我妻子站在机器模型旁边,眼泪簌簌地落到它身上。我把凡是能节省下来的钱统统都用在模型上了。我想自己去申请专利。我的姻兄弟,西布罗密奇的乔治·贝雷临死的时候遗留给我的妻子、他的姊妹一百十八镑零十个先令的英格兰银行股票。我和我妻子一直还没有动用过这笔钱。我们俩都同意拿这个发明去申请专利。我的朋友威廉·布彻替我写了一封信给伦敦的汤姆斯·乔哀。我乘“四等车”上了伦敦,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了一间为期一个礼拜的房子。汤姆斯·乔哀说要申请专利,第一步得向维多利亚女王提交一份申请书。我在靠近司法院法官弄的桑扫普顿大楼里找到了一位推事,在他那儿提出了陈述书,付了十八便士。他叫我拿着陈述书和申请书到白厅的内务部去,把这两份东西留在那里请内务大臣签署,缴付了两镑两先令又六便士。六天后,大臣签好了字,又叫我拿到首席检察官公署去打一份调查报告。我照他说的去办了,缴付了四镑四先令。我临时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期已经延长了一个礼拜,这会儿五天又过去了。首席检察官写了一份所谓例行调查报告,打发我带着这份东西到内务部去。内务部根据它搞了个复本,他们把它叫做执照。为了这张执照,我付出了七镑十三先令六便士。这张执照又要送到女王面前去签署,女王签署完毕,再发还下来,内务大臣又签了一次。我现在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住到了第三个礼拜了,费用挺大,我只好处处节俭过日子。我感到自己都有点泄气了。在林肯旅社的专利局里,他们替我的发明搞了一份“女王法令草案”的东西,还准备了一份“法令提要”。就为这份东西,我付了五镑十先令六便士。专利局又正式誊写两份法令文本,一份送印章局,另一份送掌玺大臣衙门。这道手续下来,我付了一镑七先令六便士,外加印花税三镑。这个局里的誊写员誊写了女王法令准备送呈签署,我付了他一镑五先令。再加印花税一镑十先令。接下来,我把女王法令再送到首席检察官那儿签署。我去取的时候,付了五镑多。拿回来后,又送给内务大臣。他再转呈女王。女王又签署了一次。这道手续我又付了七镑十六先令六便士。到现在,我呆在汤姆斯·乔哀那儿已经超过了一个月。我都不大有耐心了,钱袋也掏得差不多了。女王法令还得送到设在河滨大道上桑莫塞特公馆的印章局去——印花商店也在那里。印章局的书记搞了一份“供掌玺大臣签署的印章局法令”,我付了他四镑七先令。掌玺大臣的书记又准备了一份“供大法官签署的掌玺大臣法令”,我付给他四镑两先令。“掌玺法令”转到了办理专利的书记手里,誊写好后,我付了他五镑七先令八便士。在此同时, 我又付了这件专利的印花税,一整笔三十镑。接着又缴了一笔“专利置匣费”,共九镑零七便士。各位,同样置办专利的匣子,要是到汤姆斯·乔哀那里,他只要收取十八个便士。接着,我缴付了两镑两先令的“大法官财务助理费”。再接下来,我又缴了七镑十三先令的“保管文件夹书记费”。再接着,缴付了十先令的“保管文件夹协理书记费”。再接下来,又重新给大法官付了一镑十一先令六便士。最后,还缴付了十先令六便士的“掌玺大臣助理及封烫火漆助理费”。到这时,我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呆了六个礼拜了。这件得顺利通过的发明已经花掉了我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士。这还仅仅在国内有效。要是带出联合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陈才宇译 有删改)文本二:狄更斯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创新角度,在小说里为广大读者讲述了19世纪的英国社会现实,他通过批判现实世界的方式,生动刻画了当时英国社会众多人物,并以幽默的创作手法,引发读者反思。自然幽默、夸张幽默以及犀利幽默之间彼此呼应、彼此影响,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浓厚的讽刺意味,深切体会作品中的黑暗社会。这样的幽默既能使人发笑,也能引人深思,在极大程度上强化了作品的可读性,深化了其内涵。(节选自《论〈雾都孤儿〉小说中狄更斯的幽默艺术》,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约翰唠唠叨叨描述自己的头发与绰号,这和他申请专利权没有直接关系,是小说中可以删除的闲笔。B.文中多次谈到“我”在汤姆斯·乔哀家租住的事情,暗示了“我”经济窘迫,同时体现了“我”心理变化过程。C.这次发明专利申请过程繁琐,耗时较长,并且花掉了“我”巨额的费用,但最后顺利通过了,让“我”十分欣慰。D.“我”在整整二十年里都在坚持研究发明改进,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还把省下来的钱都用在模型上,可见“我”迂腐不知变通。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通过约翰的自述,不厌其烦地描述不断交钱的情节,于平静叙述中塑造了饶舌、善于自嘲和诙谐的约翰形象。B.文中写姻兄弟西布罗密奇的乔治·贝雷给约翰妻子留下英格兰银行股票,为后文情节发展做铺垫,使后文“我”办理专利权花费近百英镑合理化。C.小说不断重复叙述协理专利的过程,这种看似啰嗦饶舌的写法,却蕴含讽刺意味,突出主题。D.汤姆斯·乔哀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也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贯穿故事情节发展的始终,有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8.小说以“我”为叙事视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文本二强调了狄更斯一贯的语言风格——幽默、讽刺。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简要分析这种语言风格的表达效果。(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上范待制①书(节选)李觏②觏,建昌南城人也,生二十有九年矣。龆龀喜事,以进士自业。摘花蕊,写云烟,为世俗辞语,颇甚可取。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民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然而命薄计拙,动成颠仆。乡书之不录,况爵命乎?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者,多请谒焉。但伏执事之名,时最久矣。谋之于儒林,则又谓执事表知乐之士,有自褐衣而得召者。如觏等辈,庶可依归。不幸未及弛担而执事以言左迁。时异事变,卒无所遇。彷徨而归,又黜乡举。身病矣,力穷矣,仰喜朝车,适留兹土,故不远五百里,犯风雨寒苦,来拜于庑下。古之君子居易以俟命,不患人之不己知。今觏也,踽踽而来,若行贾之为者,其故何哉?伏念家世贫乏,幼孤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饥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每朝夕进侧,则见发斑体臞而食淡衣粗。乌鸟之情,痛劈骨髓。王城百舍,天门九关,铢铜不畜,何路自达?遐方小郡,知己断绝。身无油脂,日就干腊。往时多事,勤苦成疾。今兹忧愁,益复发作。长恐医饵不继,忽沉沟壑。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以此计校,不宜默默。是以来也。伏惟执事以文学名家,以公忠许国。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不日祗奉明诏,归于帝右,持衡制事,当不因循。然则仕籍未甚清,俗化未甚修,赋役未甚等,兵守未甚完。异方之法乱中国,夷狄之君抗天子。长驱大割③,用工非一。肘腋咨议,岂宜少人?渐而收之,盍自今日。觏虽不才,以备一人之数,顾不可乎?(选自《四库全书·盱江集》)【注】①范待制:指范仲淹,时任天章阁待制。待制,为侍从顾问之职。②李觏(1009—1059):字泰伯,人称盱江先生,北宋著名学者。③大割:指古时杀割群牲以祭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民/B.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民/C.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民/D.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龆龀,龆﹐通"髫",垂髫换齿之时,指童年;又借指孩童。表示相近年龄的词还有“垂髫”。 B.褐衣,粗布衣服,古代贫贱者所穿;借指贫贱者。释褐就是指穿上褐衣,辞官归家。C.“归于帝右”中的“归”释义为“回到”,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的“归”释义不同。D.伏惟,俯伏思量,旧时下对上有所陈述时表示谦敬之辞,多用于奏章、书信。《陈情表》中的“伏惟圣朝”即是此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觏刻苦自励,胸怀大志。他从小奋发向学,崇尚圣贤,有安国济民之志,虽乡举高中,但仕途屡屡受挫,难以施展才能。B.李觏渴望被荐,难以遂愿。他早知范仲淹乐于举荐人才,但未及拜谒,范却遭遇贬谪,李觏借荐举寻找仕进之路无果而终。C.李觏家境贫寒,力图改变。他幼孤,母老体衰,生活饥寒交迫,困顿不堪,因此他再次投书拜谒范仲淹,以求改变现状。D.李觏毛遂自荐,愿效其力。他敬佩范仲淹的报国忠心和坦荡胸怀,故不畏路途遥远、风雨寒苦,前往自荐,愿为其担事分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者,多请谒焉。(4分)(2)肘腋咨议,岂宜少人?渐而收之,盍自今日。(4分)14.文末作者认为现在要招徕人才的原因是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万里桥江上习射(陆游)坡陇如涛东北倾,胡床看射及春晴。风和渐减雕弓力,野迥遥闻羽箭声。天上欃枪①端可落,草间狐兔不须惊。丈夫未死谁能料,一笴②他年下百城。【注】①欃枪:梦星。古人认为彗星出现定有兵乱。②笴:箭杆。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写景,诗人从大处落墨,将静的“坡陇”化成奔流的波涛,阔大的境界,跃动的形象,为全诗设置背景,创造气氛。B.颔联一退一进,刻画出将士们认真演习,臂力不凡的形象。正因为这样,诗人才感到“天上欃枪端可落”。C.诗中“春晴”“风和”等怡人春景,既是写实,同时也反衬了诗人内心壮志难酬的愤激之情。D.这首诗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诸手法于一体,始终围绕着“射”字来写,深得七律章法之妙。16.世人评价,读陆游的诗往往有“昂扬之气”,请用这首诗加以佐证。(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项脊轩志》结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庭中的枇杷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2)《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作者的希望,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3)《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感叹世态人情浇薄,同时诗人自问为什么过客居寂寞无聊的生活。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题。“伪勤奋”,是一种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从主观来看,一部分“伪勤奋”的孩子好胜心比较强,希望自己花更多的时间,甚至不惜熬夜学习,达到在班里、年级里拔尖的目的。他们的愿望和行动可嘉,但因为没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结果却往往是①。比如他们虽然延长了学习时间,在形式上表现为很用功,但并没能实现高效学习,对所学内容仅仅停留在抄写、背诵、默写等机械和重复性学习的层面,对需要理解的内容依然②,或不懂得深入思考,拓展思路,不会举一反三。生活中“伪勤奋”的孩子③,他们有的人在学习上的时间没少用,貌似很勤奋,但是效果不佳;有的人上课不听讲,人在教室心跑天外;有的人不愿动脑,作业多图省事,靠抄袭或百度;还有的人连轴转上辅导班,但都是被父母“挟持”去的,自己无兴趣,出工不出力。其实,学习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而是比谁更用心,要勤求真学问,苦练真本领。而“伪勤奋”是④,以为骗过了自己就万事大吉,殊不知结果是不会陪你演戏的!18.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事倍功半 不求甚解俯拾皆是缘木求鱼B.事半功倍不求甚解比比皆是掩耳盗铃C.事倍功半 一知半解 比比皆是 掩耳盗铃D.事半功倍一知半解俯拾皆是缘木求鱼19.请根据材料内容,用一句话为“伪勤奋”下定义,不超过40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20.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某父子》,描述漫画内容,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然后提炼漫画的寓意。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林语堂 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马丁·路德·金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发声与沉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包括1至8页;答题卷1至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审核: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信”居首位B.“意译在形式上可以保存原文的语气及语言上的特色”错,材料一“直译在形式上可以保存原文的语气及语言上的特色”说法绝对。C.“现代社会中,大众更加重视的是其文化价值”错,材料二“对社会大众而言,所接触到的还是经过整理之后的古籍,所重视的更是其阅读价值。”2.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古籍承载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更直观便捷”于文无据,材料二是说“古籍不同于一般文物,其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没有“更多”“更直观便捷”的表述。D.“如果没有译文,现代读者无法理解”过于绝对,材料二是说“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故选B。3.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强调了翻译的目的是使人看懂,没有涉及直译、意译。4.①材料一侧重从宏观和微观方面阐述古籍今译对社会和生活的重要影响。②材料二侧重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阐述古籍今译的重要作用。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①材料一第一段具有概括性,“从宏观上讲,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上层建筑,使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从而调节或改变人的现实生存条件,间接地参与对经济基础的巩固或变革;从细节上看,它以其认识功能影响人的意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目的”侧重从宏观和微观方面阐述古籍今译对社会和生活的重要影响。②材料二第一段具有概括性,“从根本上说,古籍今译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侧重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阐述古籍今译的重要作用。 5.①综合运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如“手如柔蔑”的译文,除基本信息外,补充了“好柔嫩”,符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②译文既传达了古代文化信息,如“凝脂”“蛾眉”;又符合现代人的接受要求,“倩”“盼”译文分别用“动人心”“摄人魂”巧妙地进行了解释,让人更好理解。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材料一“我们现在沿用“信、达、雅”三个词,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直译、意译都是行之有效的今译方法”“能直译者不妨直译,不能直译者须用意译,兼及二者,方为妥当”可知,在翻译方法上要按照“信、达、雅”的标准,要直译和意译并用。该译文就符合“信、达、雅”的标准,而且综合运用了直译和意译的方法,如“手如柔蔑”的译文,除基本信息外,补充了“好柔嫩”,符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结合材料二“今译就是对古代文化信息的综合阐释,是将古籍内容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新‘呈现’。它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地再现,同时更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可知,译文既要对古代文化信息忠实、完整、准确、优美的再现,还要很好地为现代读者所了解和掌握。该译文既传达了古代文化信息,如“凝脂”“蛾眉”;又符合现代人的接受要求,“倩”“盼”译文分别用“动人心”“摄人魂”巧妙地进行了解释,让人更好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6.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是小说中可以删除的闲笔”错误,应该说是,丰富人物形象。C.“让“我”十分欣慰”分析错误,一番折腾之后,约翰不仅对申请专利的过程充满了无奈,对结果也不甚满意。D.“可见“我”迂腐不知变通”错误。可见“我”是热爱创造发明的。7.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汤姆斯·乔哀……也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有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错误。小说并非围绕汤姆斯·乔哀展开,各个情节也没有靠其串联,所以汤姆斯·乔哀并不是本小说的线索人物。小说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申请专利,所以汤姆斯·乔哀也没有“有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8.①第一人称“我”的叙事,使故事具有真实性与感染力,拉进了与读者的距离;②“我”是底层人物,酷爱发明创造,通过“我”申请专利的奇葩遭遇有利于揭露社会的黑暗,官僚贪婪无耻的腐败;③“我”性格诙谐幽默,“我”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盘剥与不公,通过“我”的不厌其烦的貌似啰嗦的叙述,寓庄于谐,融讽刺与批判于幽默之中。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叙述视角的分析鉴赏能力。从本文来看,“我”既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也是整个故事的参与者与讲述者,这样就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我作为叙述者,通过“我”的视角来讲述这个申请专利的过程,将整个环节展示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跟着“我”参与到整个事件当中,增加了读者的现场感和参与感,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作为旁观者深入思考事件的本质。“我”作为一个底层人物,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展示申请专利过程的拖沓繁琐,展示小人物面对这层层盘剥时的无奈,更能表达作者对此种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和能表达作者对小人物遭遇的同情。同时,“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小说的叙述就带有“我”的说话风格:啰嗦、诙谐、幽默。所以,小说的叙述看似是一个底层人物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叙述申请专利的事情,其实这是作者所故意追求的一种效果,作者让小说的叙事寓庄于谐,融讽刺与批判于幽默之中,既符合现实情形,又增加了小说的表现力。9.①以幽默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一个无奈、自嘲而诙谐的主人公形象。“我已经五十六岁了,头发并不比上面提到的十九岁多。”通过主人公约翰对自己外貌的自述,造成一种滑稽的效果。且约翰平时生活的窘迫与办理专利的花费差距巨大,卑微善良的铁匠约翰和庞大腐朽的官僚机构形成令人啼笑皆非的对比,塑造出主人公的心酸。②文章不断重复叙述协理专利的过程,看似啰嗦而饶舌,却写出了主人公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无可奈何,蕴含讽刺意味。作者借以表现对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同情,讽刺官僚机构的腐败,突出主题。③严肃的主题采用轻松的笔调,亦庄亦谐,使人读时轻松,读后严肃深思,如题目“穷人的专利权”初读,读者可能会认为穷人拥有此权力,再深思发现这一权力已被剥夺。【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品语言风格的能力。 小说描写英国宪章运动期间,一个勤劳温厚的老铁匠约翰,听了人家劝说来到伦敦,在去向政府申请发明专利权的过程中遭遇的种种令人啼哭皆非的波折。他停下自己的工作,花费六个多星期的时间,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和从高高在上的女王,到内务大臣、法官、财务助理……一直到所谓“封烫火漆助理”等等诸色人等打交道,经历三十六道手续,交纳近百英镑(那个年代可不是个小数字)。最后专利权总算办了下来。在叙述这一事情时,小说的叙述采用不断重复叙述协理专利的过程,如“汤姆斯·乔哀说要申请专利,第一步得向维多利亚女王提交一份申请书。我在靠近司法院法官弄的桑扫普顿大楼里找到了一位推事,在他那儿提出了陈述书,付了十八便士。他叫我拿着陈述书和申请书到白厅的内务部去,把这两份东西留在那里请内务大臣签署,缴付了两镑两先令又六便士”“这张执照又要送到女王面前去签署,女王签署完毕,再发还下来,内务大臣又签了一次”“他再转呈女王。女王又签署了一次。这道手续我又付了七镑十六先令六便士”等,这种写法看似啰嗦而饶舌,却写出了主人公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无可奈何,蕴含讽刺意味。作者借以表现对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同情,讽刺官僚机构的腐败,突出主题。“现时我已经五十六岁了,头发并不比上面提到的十九岁的时候多,可也不比那时候少”“付了十八便士”“缴付了两镑两先令六便士”“缴付了四镑四先令”“我付出了七镑十三先令六便士”“我付了五镑十先令六便士”“我付了一镑七先令六便士,外加印花税三镑”……“这件获得顺利通过的发明已经花掉了我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士”“要是带出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小说中多次出现不断交钱的描述,平静叙述中含有心酸的自嘲和辛辣的讽刺意味。塑造了饶舌、善于自嘲和诙谐的约翰形象。小说中运用辛辣幽默的语言表达。严肃的主题采用轻松的笔调,亦庄亦谐,使人读时轻松,读后严肃深思“接着又缴了一笔‘专利置匣费’,共九镑零七便士。各位,同样置办专利的匣子,要是到汤姆斯•乔哀那里,他只要收取十八个便士”等直接的对比中,看出政府对百姓的盘剥,暗藏讽刺。“第一步得提交一份申请书……费了一番周折以后,我在司法院法官办公的大楼里找到了一位助理,在他那儿提交了陈述书……又叫我拿到首席检察官公署去打一份调查报告”“首席检察官写了一份所谓例行调查报告,打发我带着这份东西到内务部去……女王签署完毕,再发还下来,内务大臣又签了一次”……小说通过这样形象化的叙述和描绘,深刻的批判了专利法律机构以及官僚政府的腐朽堕落,彰显出小说的幽默风格。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1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不思考世道的盛衰,时代的拥护和反对,总是倾心于圣人的志向,将要凭借它来像尧、羲一样教化我们的百姓。“道之隆替,时之向背”、“尧吾君,羲吾民”结构一致,可供断句依凭。11.B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释褐就是指穿上褐衣,辞官归家”错误。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12.A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A.“虽乡举高中”错误,根据原文“又黜乡举”,可知在乡举中受挫(没能考中)。故选A。13.(1)我曾经到京师游历,凡是当时人们所说的文宗儒师,大多都请求拜谒了。(2)亲信咨询商议,怎么能缺少人才呢?渐渐地聚集人才,何不从今日开始?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尝游京邑”,状语后置句,“游”,游历;“所谓”,所说的,所称的;“谒”,拜谒,求见。(2)“肘腋”,比喻亲信、助手;“岂”,怎么;“盍”,何不;句意通畅1分。14.①仕籍、俗化、赋役、兵守等内忧尚存,有待改进完善;②外患未除,边境不稳,异域外族还在骚扰对抗;③用兵、祭祀,助手、顾问等诸多方面都广需人才。(答对一点给1分)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仕籍未甚清,俗化未甚修,赋役未甚等,兵守未甚完”可知,仕籍、俗化、赋役、兵守等内忧尚存,有待改进完善。“异方之法乱中国,夷狄之君抗天子”可知,外患未除,边境不稳,异域外族还在骚扰对抗。“长驱大割,用工非一。肘腋咨议,岂宜少人”可见,用兵、祭祀,助手、顾问等诸多方面都广需人才。参考译文:李觏我是建昌南城人,已经二十九岁了。孩童时就喜欢做事,把考中进士作为自己的事业。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世俗文章,都很有可取之处。我不思考世道的盛衰,时代的拥护和反对,总是倾心于圣人的志向,将要凭借它来像尧、羲一样教化我们的百姓。看待政治弊病如同自己的疾病,看待凶暴奸佞的官吏如同自己的仇敌,遗憾的是自己没有些许清水来洗涤杂质污秽。然而命运不好,不善谋算,动辄令自己遭遇挫折一蹶不振。连乡中长老推举贤能尚且不能名列其中,更何况是封爵受职呢?我孤独贫苦,无依无靠,载着自己的文章在大江南北游走。想要乘船破浪而川泽枯竭,想要奋蹄扬鞭而道路已尽。我曾经到京师游历,凡是当时人们所说的文宗儒师,大多都请求拜谒了。只有您的名声,时间持续最久。在儒者中间商议,则又说您乐于了解士人,也有从平民身份而得到召见的。像我这样的人,或许可以归附于您。不幸的是没有等到我前来投靠而您已经因为言论而被贬谪。时代变化,世事变迁,最终没有遇到赏识我的人。我彷徨着回去,又在乡举中受挫(没能考中)。身体已病,力气已尽,仰慕喜爱朝廷,刚好您留在那片土地上,所以不以五百里路为远,冒着凄寒苦楚的风雨,前来您的房门下拜谒。古代君子态度平易来等待自己的命运,不担心别人不理解自己。而今天我,却孤独无依地前来,就好像商人所做的事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只是想到自己家世代贫穷困乏,自幼孤独而无兄弟,母亲已年近六十,挨饿而没有田地耕种获得粮食,寒冷却没有桑蚕吐丝织成衣服,每次早晚在侧服侍,就看见她头发斑白、身体瘦弱却只能吃着清淡的饮食,穿着粗布衣服。乌鸟孝顺之情,使我痛彻骨髓。王城方圆百舍,天门九重关卡,一分钱的积蓄也没有,有什么路可以使自己通达呢?身处远方小郡县,知己都断绝音讯。身上没有脂膏,一天天向一具干瘪的肉体靠近。从前事情太多,辛勤劳苦成疾。如今这些忧愁,更加反复发作。经常害怕医药饵食不能持续,忽然丧生。在家里使慈母孤单一人生活,对上辜负清明的时代: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在黄泉之下也心怀遗憾。因为这些计较,不应再默默承受,所以我来到您的这里求职。 俯伏思量您凭借文学而成名家,把公正忠诚奉献给国家。上书进谏,对于母子夫妻之间的事也没有什么隐瞒忌讳;在朝廷上与宰相辩论而言辞不能屈服,这说明您的志向是要做一番大事。不久将要奉英明的昭示,回到皇帝身边,公允地评判人才,处理重大事务,应当不会再因循守旧。然而现在这样,官吏名籍的簿册尚未清理,世俗教化尚未修明,赋税劳役尚未一致,军队守卫尚未完善。外国的法度扰乱中原,少数民族的君主与天子抗衡。军队迅速地向远方挺进长驱千里,杀割群牲以祭祀,所用之人不是一个就能完成的。亲信咨询商议,怎么能缺少人才呢?渐渐地聚集人才,何不从今日开始?我虽然不才,也想充这一人之数,难道不可以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C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也反衬了诗人内心壮志难酬的愤激之情”错误,表达了诗人打败南犯金兵的必胜信念、渴望收复江山、建功立业的慷慨斗志。16.①所写景色有“昂扬之气”:如首句诗人从“如涛坡陇”起笔,给全诗营造了阔大的境界,具有“昂扬之气”。②议论抒情有“昂扬之气”:如颈联强调如此习武练兵,那么“欃枪”定能陨落,“草间狐兔”不必因此而惊慌;强调了收复失地的宏愿;情感激昂,有“昂扬之气”。(或:尾联这一豪壮的结语诗人以设问的方式抒怀咏志,大丈夫只要不死,谁也不能断定无作为。他年有遇,我也能一箭下百城。壮怀激烈,气势磅礴。)③用语有“昂扬之气”:如“东北倾”“下百城”“不须惊”等大大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显示了陆诗豪迈雄健的风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和意境特点的能力。该题围绕陆游诗词“昂扬”的特点解析该首诗,因此要在理解诗词含义的基础上,将每一联能够表达陆游豪迈之气的特点的诗句加以分析。开篇写景,诗人从大处落墨,说放眼望去,那高高低低的丘陵,犹如起伏的波涛向东北倾流而下。“如涛”的比喻,让人联想到江水滔滔的画面;同时,诗人将静的“坡陇”化成奔流的波涛。阔大的境界,有“昂扬之气”。第二联紧承“春晴”生发。春天风和日暖,角弓用的胶的粘力受到影响,所以弓的力量也有所减弱。但是,尽管“风和渐减雕弓力”,还是可以听到将士们射出的羽箭带着一声长啸,飞向旷野的远处。这两句诗一退一进,刻画出将士们认真演习,臂力不凡的形象。颈联是从颔联引出来的议论,意思是如此习武练兵,正可击退金人的侵犯,那些“草间狐兔”大可不必因此而惊慌。有这下一句作陪衬,更加强了上句的力量,更强调出收复失地的宏愿。情感激昂,有“昂扬之气”。尾联宕开一笔,这两句诗实际上是诗人抒怀咏志。男子汉大丈夫只要不死,谁也不能断定无作为。他年有遇,我也能像鲁仲连那样一箭下百城。壮怀激烈,气势磅礴。以豪壮之语结句,使全诗的思想得到升华,精神为之一振,大大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显示了陆诗豪迈雄健的风格。(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2)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3)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18.C第①空,结合后文举例内容“比如他们虽然延长了学习时间,在形式上表现为很用功,但并没能实现高效学习”可知,此处语境强调的是“伪勤奋”,是一种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故可用“事倍功半”。事倍功半:形容费力大而收效小。第②空,语境指对需要理解的内容不理解,故可用“一知半解”。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第③空,根据下文“有的人……有的人……有的人……还有的人”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伪勤奋”的现象常见,故可用“比比皆是”。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第④空,根据情境,结合后文“以为骗过了自己就万事大吉,殊不知结果是不会陪你演戏的”可知,“伪勤奋”并非耍聪明,而是自欺欺人,故可用“掩耳盗铃”。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19.下定义:“伪勤奋”是指学习时间长但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不用心的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伪勤奋”是指学习时间长却没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结合文段第一句“‘伪勤奋’,是一种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可确定句子框架:“伪勤奋”是一种……的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结合“因为没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付出与成绩回报往往不匹配”“虽然延长了学习时间,在形式上表现为很用功,但并没能实现高效学习”“学习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而是比谁更用心,要勤求真学问,苦练真本领”可概括出原因:学习时间长但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不用心。整合以上信息,注意字数限制可得出答案:“伪勤奋”是指学习时间长但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不用心的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20.【答案】描述内容:儿子西装革履,老父布衣短衫;儿子闲庭信步,老父右提左挽。却不知,到底是寸草心懵然,还是三春晖太暖?(6分)寓意:赞颂父母之爱的同时,讽刺批评某些不孝的儿女(讽刺批判父母对子女的溺爱是一种错位的亲情,也可)(3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题目要求描述漫画内容,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观察这幅漫画,画面上是父子俩,年轻人戴着礼帽和眼镜,穿着西装,拄着拐杖,很潇洒悠闲地走在前面;老人穿着破旧的衣服,吃力地右手提着行李,左胳膊搭着衣服跟在年轻人的后面。描述时可以从衣着和走路姿态两方面对照描述,形成对比。此漫画讽刺的是儿子对老父亲的冷漠,也可以联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用比喻和反问句的修辞揭示画面含义。 题目还要求提炼漫画寓意,漫画寓意一般在讽刺和夸张的地方提现。画面中父子俩,首先想到讽刺对象是儿子,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冷漠,也反映出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讽刺了年轻人道德滑坡现象。当然也可以进一步思考,造成儿子不懂事的原因与父母也有关系,从而想到漫画可能也在讽刺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四、写作(60分)2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引语式话题作文题。材料共有三则。第一则材料引林语堂的话,认为如果只是用发声来对抗发声、用言语来回击言语,不如适时沉默。发声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有时候“沉默”比“发声”更有力量,“沉默”也许是一种无声但有力的回击。第二则材料引马丁·路德·金的名言,认为相比坏人的可憎,更应该反对“好人的沉默”,认为沉默是一种消极行为:沉默代表着逃避和怯懦,意味着麻木和冷漠。所以面对黑暗与不公,我们应敢于发声。第三则材料引《荀子》章句,认为只要处理得当,有利于当时的情况,沉默和发声都是明晓事理的行为,都是明智的。第一则材料赞同沉默多于发声,第二则材料赞同发声多于沉默,第三则材料辩证地看待了沉默和发声的关系。如果以第一则材料为立意点,可以对沉默的意义进行阐释:沉默让人能获得更多思考和沉淀的空间,也能培养人隐忍坚毅的优秀品格,在伤害、攻讦他人时选择沉默,是一种善良、温暖、正义;在境遇不佳、人生低谷之际选择沉默,是一种从容、克制、豁达。所以,沉默自有其力量。如果以第二则材料为立意点,可以对发声的作用进行论述:发声是英勇、正义、公平的呐喊,是坦率、凛然、磊落的体现。替弱者请命、为真理呼号,秉笔直书,为民喉舌,敢怒敢言,振聋发聩,发声者无疑是时代的先驱。正是因为有人发声,罪恶才能曝于阳光之下,弱小才能寻得容身之所,真相才能大白于天下,阴暗才能被世人看见。因此,发声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如果以第三则材料为立意点,就要辩证地思考沉默和发声的关系。不是所有的沉默都值得鼓励,在该发声疾呼时选择沉默即是对罪恶的包容,在该反抗时缄口不言即是对暴力的纵容,一味沉默即是懦弱、逃避、无视、冷漠的象征。同样,不是所有的发声都有积极意义,如果在外部条件不成熟、客观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冒险冲动的发声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僵局和险境;不仅如此,发生者的立场、境遇、角度、格局也决定着发声是否得当、正义、无可辩驳、充满力量。因此,一味追求发声也是不可取的。正如材料所言,在恰当的时候沉默或发声,才是明智的。立意:1.沉默之下,是人心的冷漠。2.花开无声,沉默可颂。3.愿作震雷,响彻沉默。4.适时沉默,不畏发声。【答案】例文:何时无声,何处惊雷朱自清说:“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可范仲淹也在《灵乌赋》中言道:“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沉默还是发声?是以无声湮没世界的喧嚣,还是以惊雷劈开黑暗的苍穹?——其实,何时无声,何处惊雷,并无定论,均应酌情。当个人力量尚不具足时,沉默是一种韬光养晦。面对困难,卒难应付,于是积蓄实力,养聚内蕴,暂时的沉默是为来日背水一战作下的铺垫与准备;人生常有起落,时见高低,在低谷时默默努力,埋头苦熬,不争不鸣,待到时机成熟,冬去春回,方绽放山花烂漫,撷取胜利果实。当身处纷乱不明真相时,沉默亦是一种包容体贴。世事纷纭,复杂多变,个体受限于不同的立场与视角,难辨乱象,困于乱局。与其从道听途说中探得一二话头便义愤填膺、或是被“带节奏”人云亦云胡乱呼喊,不如保持沉默,清心直视,在无法怒目行凶者时,至少能做到不向更弱者抽刃。 周国平说:“凡有志于探究人生真理的人,首要的功夫便是沉默。”人际关系中,沉默予人以回旋的余地、变通的空间、留白的宽容和善意的体贴。有时候,沉默是一种对他人自尊的保护;有时候,沉默是一种对他人生活的尊重;有时候,沉默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成全。然而,一味沉默,却不可取,当发声时,不妨惊雷劈空。鲁迅先生放下手术刀,以笔发声,刺破了笼罩着民众的黑暗阴霾,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点点光明;何香凝先生走上广州街头,以呐喊发声,争取妇女解放,将革命信念贯穿毕生;政协委员高晓笛作为听障人士,以手语发声,为残疾人群体的教育,就业和养老问题谋福;赵德馨教授捍卫权益,以法律发声,替所有注册作者讨回应有的公平。当罪恶被乌云遮蔽,弱小被强权欺压,真相被只手遮蔽,阴暗被谎言覆盖,自然应当声如洪钟,振聋发聩。正是因为世上存在着有理想、有担当、有态度、有分量的发声者发出英勇、正义、公平的呐喊,替弱者请命、为真理呼号,秉笔直书,为民喉舌,敢怒敢言,振聋发聩,罪恶才能曝于阳光之下,弱小才能寻得容身之所,真相才能大白于天下,阴暗才能被世人看见。因此,当发声时,且不可沉默。“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何处应有惊雷,何时应当沉寂?沉默是金,但一味缄口却未免流于懦弱;发声是刀,但时时亮锋却未免过于激进。愿我们都能在喧嚣扰攘、未知全貌时沉默,在强权威慑、邪恶狞笑时发声,寂静之处,亦藏惊雷。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等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鄂东南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台金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6-18 14:00: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304.2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