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重难点攻略一、文学常识1.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而成为先秦诸子作品之中的经典,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2.《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其中一些篇章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3.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他积极倡导古文运动,得到柳宗元的密切配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能独辟蹊径,“以文为诗”,力求新奇,形成宏伟奇崛的艺术风格。其散文尤其著名,对当时和后来的文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昌黎先生集》传世。4.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他被称为“诗圣”,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其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5.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二、文言知识积累(一)《北冥有鱼》1.一词多义①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鹏之徒于南冥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②其其名为鲲(代词,它的)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示选择)2.古今异义①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②是鸟也(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③野马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珍稀动物)④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3.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4.文言句式①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②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一词多义①之是鱼之乐也(助词,的)子之不知鱼之乐(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我知之濠上也(代词,指鱼之乐)2.古今异义安知鱼之乐(古义: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今义:安定)3.文言句式①判断句:是鱼之乐也(“……也”,表示判断)②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三)《虽有佳肴》1.一词多义①学 学学半(同“敩”,教导)学学半(学习)2.古今异义①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②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疲乏)③教学相长也(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3.文言句式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4.通假字学学半(“学”同“敩”,教导)5.词类活用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四)《大道之行也》1.一词多义①独故人不独亲其亲(只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②为天下为公(读wéi,表示判断,相当于“是”)不必为己(读wèi,为了)2.古今异义①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②不独子其子(古义:指子女;今义:现代汉语中专指“儿子”③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归还)④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义:财物;今义:货物)⑤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作乱;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3.文言句式倒装句:不必藏于己(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不必于己藏”) 判断句:天下为公(为”,表示判断)4.通假字①选贤与能(“与”同“举”)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五)《马说》1.一词多义①常千里马常有(常常,经常)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的,凡庸的)②以不以千里称也(介词,凭借)策之不以其道(介词,按照)③而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执策而临之(连词,表示修饰)④其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指代千里马)其真无马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⑤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马之千里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指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2.古今异义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古义:这,这样;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③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今义:平安,安全)3.文言句式倒装句: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②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千里之马”)判断句:其真不知马也(“……也”,表判断)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也”前省略了宾语“之”)4.通假字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袛(只)”,只、仅)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③才美不外见(同“现”)5.词类活用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②才美不外见(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素质)③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④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让……竭尽)三、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赏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明确:该句运用“飞”“渡”“洒”“挂”“飘转”“沉”等一系列的动词,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暴风对房屋的肆虐,表现了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的心情。备考满分练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相马(xiànɡ)骈死(pián)B.粟(lì)槽枥(cáolì)C.食马者(shí)执策(cè)D.才美不外见(jiàn)邪(yé)2.下列加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人恒过,然后能改B.惠子相梁C.心乐之D.我知之濠上也3.选出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A.老有所养/养生送死 B.天下为公/此为何若人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独子其子D.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4.下列句子省略宾语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的《马说》通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事,用的是借物寓意的手法。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C.《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韩愈,字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D.《马说》是一篇论说文,以千里马寓人才,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6.默写。(1)《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3)《卖炭翁》中刻画老人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性学习。7.你班将举行关于“名人效应利弊谈”的辩论会,假如你作为这次辩论赛的主持人,请为本次辩论赛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50字)正方观点:名人效应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名人效应弊大于利8.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场辩论中,庄子与惠子你比较欣赏谁?为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芽。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9.诗歌画线部分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的情景的?10.“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梁:桥B.是鱼之乐也是:指示代词,这C.安知鱼之乐安:怎么D.请循其本循:寻找12.下列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A.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B.我知之濠上也。C.子非鱼,安知鱼之乐?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北冥有鱼》)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选文中,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的快乐。B.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表现出他顺应自然、追求绝对自由的理想。C.选文中,虽然庄子和惠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的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知结论是完全一致的。D.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中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乙】鸲鹆①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今文章家窃摹成风,皆鸲鹆之未惭者耳。(选自【明】庄元臣《叔苴子》)【注释】①鸲鹆(qúyù):鸟名,俗称八哥。14.选择加粗字的字义。加粗字《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字义选项鹏之徙于南冥也A.代词。B.结构助词,“的”。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_______________其远而无所至极邪A.代词。B.连词,表选择。C.连词,表假设。_______________甚善A.好。B.应答之词,表示同意。C.善于。_______________鸟闻而笑之A.连词,表承接。B.连词,表转折。C.连词,表并_______________ 列。15.下列对乙文中画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B.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C.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D.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17.【甲】【乙】两段诗文都以鸟类为主要形象,请结合内容,分别说说“鹏”“鸲鹆”形象所蕴含的意义。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两个小题。哥哥,我来说说我的近况吧。你了解我,能理解我的每一句话,所以我只说给你听。我的人生战场已经转到恢复健康上,可是却遭到生活接二连三的袭击,那袭击一次比一次猛烈。说实在的,我并不怕战斗,而且越战越勇,然而,真正可怕的事情终于降临了,我现在丧失了反抗的能力——左臂已经不听使唤了。接着两条腿也不能活动了。一个人有一颗布尔什维克的心,有布尔什维克的意志,他是那样迫不及待地向往劳动,渴望同你们一起奋战,能够投身到滚滚向前、排山倒海的钢铁巨流中去,可是他的身体却不听调遣。还有什么比这种力不从心更可怕呢?可是,我坚信我还能回到队伍里!领袖曾说过,“没有布尔什维克不能攻克的堡垒”,这句话我一直实践着。18.以上文段是谁写给阿尔焦姆哥哥的信?信中说“我的人生战场已经转到恢复健康上,可是却遭到生活接二连三的袭击”,主人公的身体出现了哪两个问题?19.从以上文段可看出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20.写作。风传递着讯息,春风一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风显示着力量,大鹏乘风起,扶摇而上九万里。风是一种潮流,一种情味,一种启示……请以“风从这边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B.有误,“粟”应读“sù”;C.有误,“食马者的“食”应读“sì”;D.有误,“才美不外见”的“见”应读“xiàn”。故选A。2.答案:D解析:A项的“过”:犯过错,名词作动词;B项的“相”:作宰相,名词作动词;C项的“乐”:以……为乐,意动用法,此处可引申为“高兴”;D项的“知”:知道。一般用法。故选D。3.答案:B解析:A.供养/养活;B.均为“是”的意思;C.老而无妻/单独;D.因为/因此。故选B。4.答案:C解析::应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5.答案:C解析:C.有误,韩愈,字退之。故选C。6.答案:(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解析:本题为理解型默写题,注意题干提示,如(1)题中的“形成鲜明对比”、(2)题中的“安居梦”和(3)题中的“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7.答案:大家好,我是本次“名人效应利弊谈”辩论会的主持人。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锻炼大家的口才,增强大家对名人效应的认识。正方观点为“名人效应利大于弊”,反方观点为“名人效应弊大于利”。下面,欢迎正方和反方代表上台。8.答案: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看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究底的求知态度。9.答案:“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表达技巧既包括比喻、比拟、借 代、对偶、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又有借物比兴、摹绘形容、烘托渲染、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技巧。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写出了暴风对茅屋的肆虐。10.答案:诗人从眼前的处境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感情的能力。鉴赏诗歌要求在充分理解诗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掌握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以准确的切入角度进行赏析。初中考试以课内诗歌为主,要求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熟练掌握课内诗歌中常见的形象、感情和手法。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结合诗歌的内容理解,“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诗人睡眠时间很少,长夜漫漫,他由自己屋漏偏逢连阴雨的糟糕现状联想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和流离失所的人民大众,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1.答案:D解析:D.请循其本:让我们追溯最初的话题。循:追溯。故选D。12.答案:B解析:B.我知之濠上也: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省略介词“于”,我知之(于)濠上也。故选B。13.答案:C解析:C.“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知结论是完全一致的”错误。惠子与庄子的思想角度不一样,庄子从主观角度认识世界,而惠子从客观角度认识世界。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故选C。 14.答案:C;B;A;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鹏之徙于南冥也: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故选C。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连词,表选择。故选B。甚善:很好。善:好。故选A。鸟闻而笑之:鸲鹆听了便讥笑它。而:连词,表承接。15.答案:B解析:“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意思是但只能模仿几句就停下了,一天到晚所模仿的,只有那几句而已。所以断句为“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故选B。16.答案:(1)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2)南方人张网捕捉(它)并教它说话,时间长了,(它)能模仿人说话。解析:野马: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用;罗:张网捕捉;之:音节助词,无意义;效:模仿;言:说话。17.答案:甲文用奇特的想象,刻画了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形象,蕴含着作者对自由境界的追求及一往无前的意志。乙文借会模仿人说话而不能“自鸣其意”的鸲鹆形象,讽刺了那些剽窃模仿他人成果的所谓的“文章家”。解析:本题考查文段中事物形象的意义。解答此题要理解文意。甲文选自《逍遥游》,“鲲鹏”是《逍遥游》中致力刻画的形象。在选文中出现了两次,具体如下: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第一次,运用比喻、夸张,在阔大的背景中刻画了雄健的鲲鹏形象。“不知其几千里”以无限的宽度写出了鹏的大,“翼若垂天之云”用形象生动笔法写出了鲲鹏翅膀的大而有力。用笔汪洋恣肆。第二次,借《谐》的记载,细致描绘鲲鹏形象,着重写它借海运而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显得意境壮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文中的“鹏”虽未能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但它却对自由的境界有着坚执的追求,同时具有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意志。据此不难总结出“鹏”形象蕴含的意义。乙文“鸲鹆”蕴含的意义,可通过文中“今文章家窃摹成风,皆够鸽之未惭者耳”一句加以概括,本句意为“如今写文章的人剽窃模仿 已成风尚,这些人都是些不觉得惭愧的够鸽罢了”,由此可知“鸲鹆”蕴含的意义是讽刺那些抄袭、窃取,盲目效仿他人成果的徒有其名的“文章家”。18.答案:人物:保尔•柯察金;问题:瘫痪、失明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把握。1927年,保尔已全身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终于把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保尔也曾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19.答案:坚强勇敢、积极上进、自信乐观。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从文段中“我并不怕战斗,而且越战越勇”、“我坚信我还能回到队伍里!领袖曾说过,“没有布尔什维克不能攻克的堡垒”,这句话我一直实践着”等语言可以看出保尔的坚强勇敢、积极上进、自信乐观。20.答案:略解析:《风从这边来》是一道全命题作文。根据提示,风显示着力量,是一种潮流,一种情味,一种启示。比如选择情味角度,可以写别人的关爱。那“风”即春风,是温情、是抚慰、是关爱,是细细的叮嘱、满心的期待、善意的提醒,这种关爱可以来自父母、长辈、老师,也可以来自同学、朋友等。具体行文时,注意此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6-14 09:03:01 页数:14
价格:¥2 大小:33.4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