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三峡名校联盟2023年春季联考高2025届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诚得樊将军首(首级)与燕督亢(地名,今河北省易县、霸县一带)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同“悦”)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例如:“(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祝福》)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后,四叔骂新党骂的却还是康有为,足见其消息闭塞。另外,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中学生写作时大多选择写议论文。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指导学生想象一个“虚拟论敌”。这位“论敌”可能会针对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我们需要再进一步考虑怎样使自己的论证免于受到攻击或能抵御攻击。例如,让学生构思“兼听则明”的论文提纲,可以先让他们找出反例,再让他们限定前提、构建框架。反例可以有“三人市虎”“父子骑驴”,表明听得越多越糊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仅仅听“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评价还不能形成正确认知,可李世民有时只听魏征一个人的建议就够了。学生可在充分思考以上反例的基础上指出论证关键——“兼听”在“多”,更在“异”(听到不同观点),并由此限定前提——听者要有胸怀,善辨别,从而总结出“兼听则明”的原则——独立思考,为我所用。逻辑,说到底是对有效思维规则的概括,学生努力遵守逻辑来思考,就仿佛在聆听高于自己的声音,心灵会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过的境界,生成未曾有过的观点。(摘编自徐飞《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第14页(共8页) 材料二:无数生动的例证足以说明,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所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先看几个简单的例子:例1:如果我想出国工作,我就必须学好外语;我不想出国工作,所以,我不必学好外语。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想出国工作”只是“必须学好外语”的充分条件,却不是必要条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随着中国搞市场经济,有许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有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工作或经商,即使有些人不出国,也有很多机会与外国人打交道或做生意,因此,若可能的话,仍有必要学好某门外语。例2:你不能证明你没有患癌症,因此,你患了癌症。我这里有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你赶快掏钱买吧。你的命都快要没了,捂着那些钱有什么用?例2犯有“诉诸无知”的错误。这是骗子的逻辑,是不正确的推理,就像下面这个不正确的推理一样:“你不能证明你没有犯案,因此,这件罪案就是你干的。”司法上有“无罪推定”原则: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个人犯罪,否则那个人就是无罪的。下面看著名的“美诺悖论”【注】:(1)或者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或者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2)如果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必要的。(3)如果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可能的。(4)所以,研究或者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可能的。仅从字面看,(1)(2)(3)三个前提似乎都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1)中“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这个推定是有歧义的:(A)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B)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的答案。在(A)的意义上,(3)是真的,但(2)却是假的;在(B)的意义上,(2)是真的,但(3)却是假的。故(2)(3)两个前提不在同一种意义上为真。从一对真的前提,即(2B)和(3A),却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它们说的不是一回事。(摘编自陈波《中学生应该学点逻辑》)【注】美诺悖论:古希腊一位富家子弟美诺在与苏格拉底对话中提出的一个论证,记载于《柏拉图对话集·美诺篇》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文教学讲逻辑,重要的是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B.材料一使用《史记·刺客列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C.如果一个人擅长诡辩,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因此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D.材料二例1错在把充分条件误认为必要条件;例2“诉诸无知”错在推断时故意将未知当依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二都以逻辑为论证话题,但前者重在从老师角度谈教法,后者重在从生活角度谈辨识。B.通过对《祝福》中“还”字进行语义挖掘,既可窥当时的政治形势,又可知鲁四老爷守旧闭塞。C.在写议论文时,想象一个攻击性的“虚拟论敌”,可以帮我们完善自己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第14页(共8页) D.根据材料二对“美诺悖论”的阐释,可以判断中国古代“自相矛盾”的推理过程符合这一特征。3.结合材料,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虚拟论敌”对“玩物丧志”观点提出攻击的一项是()(3分)A.玩物一定丧志吗?不玩物就不丧志吗?B.玩物会丧志,所以人不应该有喜好。C.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认为博闻强识是“玩物丧志”。D.文学编辑马未都沉迷于收藏,后来成为著名的收藏家。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5.中唐诗人韩翃的绝句《寒食》,诗的标题和最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之间有转折关系。请结合材料一中的观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注】①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②五侯:这里泛指王侯宠臣。(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世间所有的马都驰骋在草原上何君华我已经老了,老得就像斡难河的河水一样,不知流过了多少春天的傍晚和秋日的清晨;也像博格多兀拉山上的白桦一样,不知感受过多少遍夏阳的灼热与冬雪的寒冷。我叫诃额仑,我的丈夫孛儿只斤·也速该死了,是被歹毒的塔塔尔人毒死的。部落里的人称我的丈夫为也速该把阿秃儿,把阿秃儿的意思是英雄、勇士。现在也速该死了,他们要离开,去寻找新的把阿秃儿。他们的离开理所当然,我不怪他们,只可怜我的孩子们,在少不更事的年岁经历苦涩的劫难。塔里忽台把族人和几乎所有的牲畜都带走了,只剩下我们孤儿寡母,像落单的雁独自面对叵测的命运。现在,除了老马白毛风,我们没有任何盟友;除了马尾,我们没有别的鞭子。长生天之下,长生地之上,只有我们孤零零的一家人。我原本只是弘吉刺部一个爱说爱笑的普通女人,在最美好的年岁,我遇见了蔑儿乞惕部的也客赤列都。也客赤列都愿意娶我为妻,我也愿意嫁给他。可就在他迎娶我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乞颜部的首领孛儿只斤·也速该率领的马队。孛儿只斤·也速该赶走了也客赤列都,掳走了我。从此,我成了孛儿只斤·也速该的女人,也成为了也速该把阿秃儿的妻子。把阿秃儿就应该是把阿秃儿的样子,也速该把阿秃儿像所有的勇士一样早出晚归,用勇敢和鲜血守卫乞颜部族人们的安全和尊严。作为草原上的女人,我从来不埋怨什么,命运交给我什么,我就用双手接住什么。我就像博格多兀拉山顶的苍鹰,为这个家庭献出我所有的体力和汗水。直到孛儿只斤·也速该死了,我再也无法承受命运毫无节制的重担。我终于忍不住,在刺骨的寒风中放声痛哭。我大声哭着,仿佛世间所有的悲伤都是我一个人的悲伤,直到再也哭不出任何一丝声响。我在疲倦中睁开眼睛,看见了已经跟随我们二十多年的老马白毛风。白毛风太老了,牙齿开始脱落,奔跑变得缓慢,缓慢到已经配不上它“白毛风”的威名。曾经,它像冬日的白毛风一样风驰电掣,没有任何人能阻挡它冲锋陷阵。它曾经跟随也速该把第14页(共8页) 阿秃儿踏平塔塔尔人不可一世的营盘,也曾经亲眼见证乞颜部与克列亦惕部辉煌的结盟盛典。它曾经流过血、负过伤,但它总是隔一天就坚强地重新回到蒙古人的战场。但现在它老了,一只眼已经半瞎,皮肉开裂,浑身显现出毫无战斗力的赢弱。它瘦骨嶙峋的可怜模样,让人不敢相信它曾经在蒙古草原上叱咤风云。此刻,衰老的白毛风正静静地伫立在蓝幽幽的朝霞中,就像此前二十多年它每天所做的一样。它总是早早地睁开眼睛,在太阳升起来以前,就坚定不移地守护在我们的毡房前,就像坚定不移地守护着自己的命运。我突然醒悟。一个草原上的蒙古女人,一个把阿秃儿的遗孀,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的母亲,我失掉了能失掉的一切,但我还有嘴巴和眼睛,有双手和双脚。我有嘴不一定非要抱怨,我有眼睛刚好可以用来直视苦难,我用双手接住一切,然后用双脚跨越一切。我擦干眼泪,紧紧地拥抱了我苍老的守护者白毛风,决计带着我的孩子们在斡难河畔活下去——坚定而勇敢地活下去。饿,我就去山上挖野菜采野果;冷,我就生起干牛粪点亮的炉火。如果还冷,我们就紧紧地抱在一起。孩子们和我,我和孩子们在一起,没有什么赢不了。我等待着,等待着随便哪种命运降临到我的头上。是的,随便哪种我都毫不在乎。只要它到来,我就会像长生天张开臂膀接纳苍鹰的飞掠一样,像长生地敞开怀抱接纳万物的生长一样,毫无怨言地接纳它。我以为,既然冬天已经兵临城下,春天迟早会赶来解围。既然一定会来,我就等着。我是诃额仑,是孛儿只斤·铁木真的母亲,许多年后,他被草原上的人们称为“成吉思汗”,他统一了草原上所有的部落。在那个统一的草原帝国里,一个部落不再毫无道理地去劫掠另一个部落,一个孩子不必再羡慕另一个孩子的牛肉和马鞍。我已经很老了,但我觉得还有许多事要做。世间所有的马都驰骋在草原上,不管它是一匹雄姿英发的良驹,还是一匹齿豁头童的老马,只要抬脚上路,草原就在前方。(有删改)文本二:少数民族文学必须超越对少数民族生活与物象的碎片化认知,充分张扬作家的主体意识,通过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刻把握,建构厚重的体验认知与具有整体性的历史文化意识,并在强烈的人文意识指引下,从生活世俗的表象抵达存在的意义与生命的本质。同时,少数民族文学对作品所书写的少数民族生活,既要贯注充沛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情怀,又须极力摆脱掉“地方血统”的意识控制,不断深化并自觉提炼广阔而丰富的经验与资源,并注重渗透来自于时代生活与世界文学的丰富体验。这样的作品,才有着更为持久的及物性与审美活力,也才有可能呈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秘史。(摘编自杜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征候分析》)【注】①何君华:当代作家,湖北黄冈人,现居内蒙古科尔沁,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我”希望族人能够再次得到新的庇护,所以在丈夫死后,“我”并不怪罪他们离开。B.也速该把“我”掳走,“我”愿意做他的妻子,是因为欣赏他勇敢捍卫族人的英雄气概。C.“我”在刺骨的寒风中放声痛哭,说明“我”再也无法承受命运毫无节制的一次次重压。D.结尾意蕴丰厚,启发读者不管面对怎样恶劣的条件,都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快乐的心情。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题目“世间所有的马都驰骋在草原上”具有象征意味,“马”“草原”这些意象带有民族特色,能够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B.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用经年流动不息的斡难河的河水和多年生长的白桦来表现“我”第14页(共8页) 的衰老。C.“仿佛世间所有的悲伤都是我一个人的悲伤”以比喻手法进行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在丈夫死后的痛苦。D.小说写“我”两次受到巨大的打击,但还是挺了过来;最终“我”的儿子铁木真建立草原帝国,从而凸显主题。8.文本一中“我”为什么能由绝望、痛苦到决定坚定勇敢地活下去?请简要分析。(6分)9.文本一是怎样呈现蒙古民族生存与发展秘史的?请结合文本二的内容简要概括。(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摘自《鸿门宴》)文本二:帝西都洛阳。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辩告勿笞辱军吏卒;爵及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已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脱輓輅,衣羊裘,因齐人虞将军求见上。上召见,问之。娄敬曰:“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渑,倍河,乡伊、洛,其固亦足恃也。”上问张良。良曰:“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娄敬说是也。”上即日车驾西,都长安。拜娄敬为郎中,号曰奉春君,赐姓刘氏。(摘编自《资治通鉴·汉纪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第14页(共8页) B.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C.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D.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意思是登记,文中指登记户籍,与《鸿门宴》中“籍吏民”的“籍”意思相同。B.因,意思是因为,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因”意思不同。C.陛下,古代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后用“陛下”代称皇帝。陛,宫殿的台阶。D.委输,转运物资。这里指漕运,渭水通黄河,有漕运便利,可保障物资输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邦登基之初以洛阳为都,且颁布了一系列安定天下的政策,宴饮时追问群臣成败之由,高起等人认为是能够与功臣共利,不嫉贤妒能。B.季布在项羽手下为将时,多次使刘邦陷于困境,后自己卖身为奴,隐匿民间;朱家仗义执言,其言论被滕公转送刘邦,刘邦赦免了季布,任为郎中。C.娄敬凭借乡亲虞将军见到刘邦,他极力建议改都长安,并用自己与人争斗时扼住喉咙、按住脊背的事例来说明长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后被刘邦采纳。D.群臣以东有成皋,西有崤、渑等地利条件陈述建都洛阳可行,而张良从地利、物资保障和应对变乱等角度阐述理由,倾向于定都长安更打动刘邦。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2)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4分)14.朱家见滕公时,从哪些角度为季布辩说的?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秋前风雨顿凉范成大秋期如约不须催,雨脚风声两快哉。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辞老景似潮来。酒杯触拨诗情动,书卷招邀病眼开。明日更凉吾已卜,暮云浑作乱峰堆。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照应题目,写刮起风、下起雨,让人感觉凉爽,秋天无须催促便如期将至。B.颔联上句以人喻物,下句以物喻物,以形象的笔触写出了暑去秋来的季节变化。C.颈联写亲近酒杯触发了诗人作诗兴致,而“病眼”一词指向诗人自己。D.尾联诗人观察到傍晚时分云气正浓,犹如乱峰堆砌,于是预测说“明日更凉”。16.诗人的喜悦之情贯穿全诗,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一句传神地表现了孔子对子第14页(共8页) 路所述之志的委婉表态:既以微笑表示对子路的政治抱负的认可,又含蓄地批评了“”。(2)《谏太宗十思疏》中,劝皇帝虚心纳谏,端正自己,疏远小人,戒小人的两条是:,。(3)杜甫《登岳阳楼》中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和”是个人修养与社会发展的一种胜境,而达到这个胜境的路径是“序”。和的意义源于音乐,就拿音乐来说,“声成文,谓之音”,一首曲子本是由不同的音符配合节奏、力度等形成的,音乐的和谐,就看这配合有无条理秩序。音乐是一种最高的艺术,像其他艺术一样,他的成就在形式,而形式之所以为形式,可因其具有条理秩序,即中国语所谓“文”。就一个人的内心说,思想要成一个___________的系统,他必定有条理秩序;人格要成一个完美的有机体,知情意各种活动必须___________,各守其分。就一个社会说,分子与分子要和而无争,他也必有制度法律,使每个人都遵照。世间决没有一个无“序”而能“和”的现象。“和”是乐的精神,“序”是礼的精神。“序”是“和”的条件,___________乐之中有礼。《乐记》说得好:“乐者通伦理者也”,“知乐则几于礼矣”。同时,礼之中也必有乐。“乐自内出,礼自外作”。乐主和,礼主敬,内能和而后外能敬。就偏向说,虽是“仁近于乐,义近于礼”,而就本原说,仁——儒家所公认的最高美德——是乐与礼共同出自的本原。仁则内和而外敬,内静而外文。因此,礼乐本是内外相应,但也可以说是___________。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A.融会贯通按部就班所以相得益彰B.触类旁通按部就班但是相反相成C.融会贯通各安其位所以相得益彰D.触类旁通各安其位但是相辅相成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20.下列对文中四处标点符号作用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和’是个人修养与社会生展的一种胜境”,句中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B.“……,他必定有条理秩序;人格要成一个完美的有机体,……”句中的分号表示分隔多个复句。C.“《乐记》说得好:‘乐者通伦理者也’”句中的冒号表示提起下文。D.“仁——儒家所公认的最高美德——是乐与礼共同出自的本原”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转变话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说起来,茶,原本是中国人的爱物。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只要是中国人,很少有不爱喝茶的。①,又数成都人,至少成都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不错,江浙有绿茶,云贵有沱茶,广东有早茶,西北有奶茶,闽南有乌龙茶,北京有大碗茶,②:绿茶太淡,沱茶太粗,奶茶是以茶代饭,工夫茶是以茶代酒,早茶是以茶为配角,大碗茶则只能叫“牛饮”,只有成都人的盖碗茶,才既有味,又有派。有味,是因为成都的花茶,又香又浓又经第14页(共8页) 久,一碗茶冲七八遍水也无妨;有派,则因为它是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头俱全的“盖碗茶”,而且是在茶馆里喝的。在茶馆里喝茶,和在家里泡茶,大不一样。在家里泡茶,谁不会?显然,在成都人眼中,③,才真正算得上是爱茶。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牛饮”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C.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把人生分为两种:一种是“我——它的人生”,就是把世界上的一切都作为“我”认识、利用的对象;一种是“我——你的人生”,就是超越主体与客体之分,跳出自我的人生。他还认为,“自我”是不能独立存在的,需要有“他者”的参与才显得完整,才能凸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活着必须与他人进行对话,必须与世界和自然进行对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面对种种人与事,不可避免地会对“人生”这一话题产生思考。立德中学拟举行“我——你的人生”主题班会,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对“我—你的人生”的理解和认识。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800字。三峡名校联盟2023年春季联考高2025届语文试题答案1.D【解析】A.“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错误。材料一是“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可见,原文说的是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而不是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B.“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错误。材料一是“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如《史记•刺客列传》……”。可见,文中使用《史记•刺客列传》的例子,是为了阐述“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C.“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因此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错误。原文是“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所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选项强加因果。2.D【解析】“可以判断中国古代‘自相矛盾’的推理过程符合这一特征”错误。材料二提到的“美诺悖论”是从两个皆真的前提,却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两个看似一个东西的前提说的不是一个概念。“自相矛盾”是指二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只能一真一假。可见“美诺悖论”和“自相矛盾”不是一个推理过程。3.C【解析】A.“玩物一定丧志吗?不玩物就不丧志吗”是从论点推出错误,属于虚拟第14页(共8页) 论敌。B.“玩物会丧志,所以人不应该有喜好”是从论点推出错误,属于虚拟论敌。C.“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认为博闻强识是‘玩物丧志’”,这是程颢对“博闻强识”的一种看法。这没有反驳“玩物丧志”的观点,不属于虚拟论敌。D.“文学编辑马未都沉迷于收藏,后来成为著名的收藏家”是针对论点举出反例,属于虚拟论敌。4.材料一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证。(1分)①首先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观点;(1分)②接着从词义推断、信息捕捉和写作三个方面举例论证;(1分)③最后阐明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1分)5.①材料一提到,通过逻辑推理可以捕捉一段话在字面意思之外隐藏的重要信息;(1分)②诗歌标题“寒食”,指寒食节,这一天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沿袭已久的习俗是严禁烟火,进冷食;(1分)③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王侯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1分)④这首诗于轻描淡写中暗含讽刺之意,委婉地表达了对专权者的不满。(1分)【解析】“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意思是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王侯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专权者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6.C解析:A项,我”只是能够理解族人想要得到新的庇护的心理,并不是希望他们能够再次受到新的护;B项,从文中看,“我”是不得不顺从,无奈地接受命运的安排;D项,“快乐的心情”错,作者表现的是面对厄运的坚忍。7.C【解析】手法错解,“比喻”错,句中的“仿佛”不是比喻词,该句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8.①“我”是一个性格豁达、不怨天尤人、能够接受命运安排的人,这样才能在后来看到活下去的希望;②也速该曾用自己的勇敢和鲜血守卫乞颜部族人们的安全和尊严,对“我”产生一定影响;③白毛风坚定和忠诚的守护,让“我”突然醒悟;④斡难河的河水、博格多兀拉山上的白桦和苍鹰、长生天、长生地使“我”受到启发,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让“我”感受到自己应负的责任。(每条2分,答对三条,意思对即可)9.①文本一没有呈现蒙古民族生活与物象的碎片,而是以“长生天”“长生地”“把阿秃儿”“白毛风”等建构了粗犷雄浑的生存环境和文化系统;②文本一没有浮泛地描写生活的表象,而是深入到蒙古民族英勇顽强的生存意志和民族文化心理层面,揭示生命、人生的本质;③文本一没有局限于蒙古民族的特色呈现,而是以此表现面对灾难隐忍顽强的生存体验和审美情怀,而这既属于当今时代,也属于全世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C【解析】句意:百姓从前有聚集在山林湖泽躲避战乱的,没有登记他们的户籍。如今天下已经安定,诏令他们各自回归所属县府,恢复以前的爵位、归还以前的田地和屋宅。“民前或相聚保山泽”,状语后置句,“山泽”是后置状语,即“民前或于保山泽相聚”,故在“泽”后断开。“不书名数”是动宾结构,可在“数”后断开;“今天下已定”是主谓结构,可在“定”后断开;“各归其县”是动宾结构,可在“县”后断开;“复故爵田宅”的主语与“各归其县”的主语“朝廷”保持一致。故选C。11.B【解析】A.正确。都是“登记”。句意:没有登记他们的户籍/登记官吏和百姓。B.错误。此处是“凭借”的意思。句意:凭借三秦故地/不如趁机好好地对待他。C.正确。D.正确。12.C【解析】“并用自己与人争斗时扼住喉咙、按住脊背”错误,原文中的“夫与人斗,第14页(共8页) 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的“夫”并非指自己,而是句首发语词。13.(1)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发生)意外的变故。(2)项羽被消灭后,刘邦用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如果有敢于窝藏的,罪及三族。【解析】(1)“所以”,……的原因;“出入”,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也”,判断句。(每点1分)(2)“灭”,被消灭,被动句;“购”,悬赏;“帝购求布千金”,状语后置句,“帝千金购求布”,刘邦用千金悬赏捉拿季布;“舍匿”,窝藏。(每点1分)14.①从各为其主的角度正面阐明季布无罪;②从帝王应该心胸开阔、广纳贤才的角度正面劝诫;③从悬赏季布的后果的角度加以劝诫。(每点1分)【解析】①由原文“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可知,从各为其主的角度正面阐明季布无罪;②由原文“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可知,从帝王应该心胸开阔、广纳贤才的角度正面劝诫;③由原文“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可知,从悬赏季布的后果的角度加以劝诫。  文言译文:文本一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结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百姓,封闭了府库,以等待项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文本二高祖向西定洛阳为都。夏,五月,士卒都解甲归田。朝廷下诏:“百姓从前有聚集在山林湖泽躲避战乱的,没有登记他们的户籍。如今天下已经安定,诏令他们各自回归所属县府,恢复以前的爵位、归还以前的田地和屋宅;官吏们用法令文告和道义教导布告百姓,不要用刑罚侮辱官吏士兵;爵位为七级公大夫的,都让他们享受封地民户的赋税收入。不是七级公大夫及以下的,都免除他自己和一户的赋税,不予征收。”高祖在洛阳南宫设置酒宴,说:“彻侯和诸位将领不要大胆隐瞒我,都说实话,我拥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啊?项氏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啊?”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占领地盘,趁机把地盘封给功臣,和天下共同享受利益;项羽不是这样的,有功的人陷害,贤能的人猜忌,这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啊。”当初,楚人季布在项羽手下任将领,多次打败刘邦队伍,让其陷入窘境受辱。项羽被消灭后,刘邦用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如果有敢于窝藏的,罪及三族。季布于是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做奴隶,自己卖身于大侠朱家。朱家心里知道他是季布,买下他把他安置在田庄之中,亲身到洛阳拜见滕公夏侯婴,劝说道:“季布有什么罪!臣僚各自为主君效力,这是职分。项氏的臣僚难道是可以全部杀光的吗?如今皇上刚刚拥有天下,却因为私人恩怨去(悬赏)捉拿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显露自己胸怀不开阔呢!况且凭借季布的贤能,朝廷悬赏寻捕他如此急迫,这是逼他不向北投奔胡人,就是向南投靠百越部族啊。忌恨壮士而因此资助敌国,这是伍子胥所以要掘墓鞭打楚平王尸体的第14页(共8页) 缘由啊。你为什么不从容向君王说说这些道理呢?”滕公于是等待有机会时,按照朱家的意思向高祖进言。高祖于是赦免了季布,召见他授他为郎中。齐人娄敬戍守陇西,经过洛阳,停下车子,穿着羊裘,经由齐人虞将军请求拜见皇上。高祖召见他,问他求见的理由,娄敬说:“三秦之地有山河险固,四方关塞可以固守,猝然有紧急事情发生,百万士兵可立刻召集。凭借三秦故地,依仗极为肥沃的土地,这就是所说的天府之国啊,陛下入函谷关而以此为都,殽山以东即使有动乱,三秦故地可以保全而享有。与人争斗,如果不扼住他的咽喉,按住他的脊背,就不能保全胜利。如果陛下考察确定以三秦故地为都,这是扼住了天下地理的要害啊。”高祖问群臣意见,群臣都是殽山以东的人,争着说:“洛阳东面有成皋,西有殽山、渑池,背靠黄河,面向伊水、洛水,它地形的险固也足可以依靠啊。”高祖问张良的意见,张良说:“关中左有殽山、函谷关,右有陇山和岷山,肥沃的土地方圆千里。南面有富饶的巴蜀两郡,北面有有利于放牧的胡苑。依靠三面的险阻来固守,只用东方一面来控制诸侯。如果诸侯安定,可由黄河、渭水运输天下粮食,向西供给京都。如果诸侯发生变故,可以顺流而下,足够用来运送物资。这正是所说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娄敬的建议是对的。”高祖当即决定起驾向西,定都长安。拜授娄敬为郎中,封号奉春君,赐姓刘氏。15.B【解析】“以物喻物”错,下句应为以物喻人。16.①首联、颔联写风雨驱走暑气,天气变凉爽,暗含喜悦之情;②颈联写饮酒、作诗、读书的活动,表现喜悦之情;③尾联写预料明日天气更加凉爽,体现了喜悦之情的延续。(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1)夫子哂之其言不让(2)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1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组,融会贯通,意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触类旁通,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思想要成一个”“系统”,应选“融会贯通”。第二组,按部就班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各安其位,指各自在自己岗位上安安分分。根据后文“各守其分”的短语结构和后文的文意,选“各安其位”。第三组,上下文是因果关系,选“所以”。第四组,相得益彰,指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各自的长处。相反相成,指两个对立的事物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促成。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根据上文,二者没有主次,没有对立排斥,选“相得益彰”。故选C。19.一首曲子本是由不同的音符、节奏、力度等配合而形成的,音乐和谐与否,就看这配合有无条理秩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错误:第一,“……配合……形成的”不符合逻辑,本句没有主客体的倾向,没有谁配合谁的问题。可改为“……和……配合起来”或“……和……等组成的”。第二,“和谐,就看……有无条理秩序”两面对一面。第14页(共8页) 修改为:一首曲子本是由不同的音符、节奏、力度等配合而形成的,音乐和谐与否,就看这配合有无条理秩序。(每对一处2分,语言准确流畅1分)2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D.“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转变话题”错误,本句的破折号表示插入补充说明。故选D。21.①其中最爱喝茶的。②但成都人都不喜欢/但都比不上盖碗茶。③只有喜欢泡茶馆/只有上茶馆喝茶。(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只要是中国人,很少有不爱喝茶”可知,语境说的是中国人都爱喝茶;再结合后文“又数成都人”可以看出,这里强调的是在所有爱喝茶的人中属成都人最爱喝茶。据此可以填写“其中最爱喝茶的”之类的内容。第二空,前文列举了几个地方的特色茶,紧接着在后文指出它们的不足,并说“只有成都人的盖碗茶,才既有味,又有派”,可见这里说的是成都人看不上其它几个地方的茶,认为都不如成都人的盖碗茶。据此可以填写“但成都人都不喜欢/但都比不上盖碗茶”之类的内容。第三空,根据前文“在茶馆里喝茶,和在家里泡茶,大不一样。在家里泡茶,谁不会?”可知,这里提到了在茶馆喝茶的不一样的地方,然后说“显然,在成都人眼中”,据此推断出这里是表达爱上茶馆才真正算得上是爱茶。再结合后文“才真正算得上是爱茶”的“才”字,可知填写内容与后文构成了条件关系。据此可以填写“只有喜欢泡茶馆/只有上茶馆喝茶”之类的内容。2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牛饮”是“俯身而饮,形态如牛”的意思。运用了比喻,是一种豪饮,是一种被成都人瞧不上的喝茶方式。A.“樊笼”运用了比喻,把官场比作樊笼,把自己比作樊笼里的不得自由的小鸟,借此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B.“一苇”运用了比喻,把小船比作一苇,这是借喻手法。作者的意思是说在广阔的天地之间,船很小,就像一片芦苇。C.“膏粱”运用了借代,“膏粱”指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食物,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意思是送给富贵哥儿们一句话,可别学贾宝玉这般模样。D.“霜雪”运用了比喻,把浪花比作霜雪,是借喻。“怒涛卷霜雪”意思是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生动形象地写出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赞美了杭州的美景。故选C。23.作文一、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中提到人生分为两种,“我——它的人生”是一种主客二分的人生,除了“自我”之外的“他者”都是满足自身利益、欲求、需要的工具。就“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而言,对立大于同一,外界的一切都是与自我分离的对象,都是为自我服务的对象。而“我——你的人生”是超越主体客体、跳出自我的人生。在这种人生状态中,主体用一种审美的眼光、温情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与世界万物进行平等对话。就“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而言,同一大于对立。在“我——你的人生”中,主体舍去了功利的眼光,跳出自我,将“自我”和“他者”放在同一场域中进行关照和思考,由此体验到自己是“人”,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体验第14页(共8页) 到人与世界是一体的。这启发我们,一方面,“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个体无法脱离他人和世界而孤立存在,那么我们就应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积极将自身与他人紧密联系,融入时代的洪流,让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在“我——你”关系中彰显。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我们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不把他者与世界当做工具,世界显现出原本被遮蔽的情趣和意味,在此过程中“自我实现”反而更容易达成。由此可见,“自我”与“他者”,“自我”与“世界”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行文过程中,考生应重点解读“我——你的人生”的深层内涵,以及对青少年的人生启迪。同时可以将论述重点放到青少年该如何正确认识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此关系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体现出辩证思维。写作时,可以立足于当今社会现实,选择更有现实意义的论据,如写“精致利己主义者”,以此来反思社会问题,进行反面论证,使论证更加严密;也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切入,指出人不能孤立存在,要积极融入时代潮流,与他人、世界携手并进,创造美好未来,使立意更加高远;亦可以写“自我”要在精神方面与世界同频共振,涵养自我的精神世界,诗意栖居于世。二、立意:1.积极融入世界,彰显人生价值。2.勇于跳出自我,收获海天一阔。3.融入世界,拥抱未来。4.于交流碰撞中听回响,在“我——你的人生”获价值。三、范文:你我相伴,行稳致远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你我相伴,行稳致远》。德国哲学家马丁将人生分为两种,分别是“我——它的人生”与“我——你的人生”。前者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将世界上的一切当做“我”认识与利用的对象。后者则是强调人生中自我与他人是平等的并且自我与他人相互依存,才能凸显人生意义。我认为我们更需要的是“我——你的人生”,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我——它的人生”在对我们人格的塑造上有一定的缺陷,因为它以自我为中心,让我们与世间万物有主客之分,从而很难让我们怀有奉献、付出、为他人着想等美好品质,让我们得不到更高层次的发展,让我们缺乏缺少陪伴,缺少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这一种“”我——它的人生是不可取的。而“我——你的人生”恰好可以弥补我——它的人生的缺陷,它跳出了自我的人生,以一种更高的视野去放眼人生,在与他人之间的平等相处中,“你”为“我”的人生增添彩色。“你”让“我”有了奉献的人生意义:黄继光等志愿军战士前仆后继,用生命捍卫无数中国人民的安全。正因为有了身后的无数人民,才让战士的人生意义增添了“奉献”,“你”让“我”有了付出的人生意义:张桂梅校长一生致力于教育,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但她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她为无数贫困女学生的前途点亮明灯。正因为张桂梅校长与女学生的我——你的一路相伴,才让张校长的生命有了付出的美好品质。可见在“我——你的人生”中我们可以平等相待,在彼此的交流中赋予我们人生更多的意义,让生命更完整。同时,“我——你的人生”也不仅仅限于我们与他人之间,这个“你”还代表了世界与自然。自然养育我们,我们不将自然单纯的当做利用之物,而是与之平等“对话”,我们在保护第14页(共8页) 自然中谋求发展。世界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置身世界,以自我为中心,那么我们将会被孤立,如果以“我——你的人生”应用至世界,我们便会在平等“对话”中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如今我们青少年正处于意气风发的年纪,就更应该有良好的品格,我们更需要的是“我——你的人生”,在“我——你的人生”中与他人平等的对话与交往之中,丰富人生意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并且在你我相伴中具备良好的品质,而不是拥有“我——它的人生”,从而让生命更加无味。是啊,自我是不能孤立存在的,需要有他者的参与,才显得完整,才能凸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所以,让我们去拥有“我——你的人生”吧,在陪伴中收获,在陪伴中发展,在平等中丰富人生。你我相伴,人生路上,行稳致远。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点评:《你我相伴,行稳致远》一文观点明确,先分析“我——它的人生”与“我——你的人生”两种概念的区分,进而提出“我——你的人生”能够帮助我们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更可贵的是本文紧密结合题目情境,从青年视角出发,认为“我——你的人生”使生命更有品格,人生更有意义。第14页(共8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6-03 17:57:0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51.6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