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2025届高一下5月地理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24题,共24题)、非选择题(第25题~第27题,共3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重庆市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境内多山,别称山城。某学者基于1982年以来的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研究发现,重庆市所辖区域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存在着差异。读1982-2020年重庆市及其各区域人口变化情况表,完成下面小题。时期人口年均增量(万人)全市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市群渝东北武陵山区城市群1982-1990年22.5913.336.36291990-2000年16.4712.773.520.182000-2010年-16670.2-15.05-1.812010-2020年32.0834.77-3.010.311.重庆市人口总量最多的年份是()A.1990年B.2000年C.2010年D.2020年 2.推测2000-2010年期间,重庆市人口总量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峡工程库区移民B.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C.城镇化进程的加快D.大量务工人员的回流3.导致重庆市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北武陵山区城市群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起伏差异B.经济发达程度C水资源丰富度D.资源环境承载力【答案】1.D2.A3.B【解析】【1题详解】由表可知,重庆市人口年均增量在2000年前一直是增加的,虽然在2000—2010年间减少了16.67万,但在2010—2020年间又增加了32.08万,因此重庆市人口总量最多的年份是2020年,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读表可知,在2000—2010年期间,重庆市人口总量明显减少,而其中主城都市区有所增加,减少的总量中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市群为主,渝东北武陵山区城市群人口也有减少,而且三峡大坝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三峡水库于2011年9月10日零时正式启动第四次175米试验性蓄水。这期间三峡库区进行了百万大移民,因此重庆市人口在2000—2010年期间减少的原因是三峡工程库区移民,A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但也没有出现负增长,因此人口总量不会减少,所以减少原因不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错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大量务工人员的回流都会使城市人口增加,而不是减少,CD错误。故选A。【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重庆市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境内多山,别称山城”可知,重庆市主城都市区的人口年均增量最多,人口分布的多,而渝东北武陵山区城市群人口年均量少,人口分布少。导致这种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发达程度,重庆市主城都市区经济发达,吸引人口大量迁入,而渝东北武陵山区城市群经济发展较慢,人口迁入的少,B正确;重庆市为山城,境内地形起伏均较大,因此影响两城区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不是地形起伏差异,A错误;重庆市境内水资源都比较丰富,而且山区人口较少,水资源要较主城都市区更丰富,C错误;渝东北武陵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更高,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因素(主导):①经济发展水平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社会因素 :政策、战争、社会变革、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婚姻。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资源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或经济活动的能力,可以用资源供应和资源消费来衡量。表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资源供应与消费计算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城市资源供应资源消费建设用地指数粮食供应指数水资源供应指数能源供应指数粮食消费指数水资源消费指数能源消费指数甲0.330.200.450.230.010.450.21乙0.020.720.670.020.060.670.02丙0.190.370.430.190.050.430.17丁0.230.390.490.150.130.490.06注:指数数值越大表明区域资源越丰富或消费越多。4.与甲市相比,乙市()A.建设用地充裕B.粮食自给率高C.水资源充足D.能源充足5.为提高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最亟需采取的措施可能是()A.增加耕地面积B.增加粮食生产C.减少水资源消耗D.减少能源消耗【答案】4B5.C【解析】【4题详解】从表下的“注”中可知,指数越大表明区域资源越丰富或消费越多;从图中可看出,乙市建设用地指数比甲小,不如甲丰富,A错;乙市粮食供应指数与粮食消费指数的差值大于甲市,说明粮食自给率比甲市高,B正确;乙市和甲市水资源供应指数与水资源消费指数的差值都为0,说明两城市水资源供需差别不大,C错;乙市能源资源供应指数与能源资源消费指数的差值小于甲市,说明乙市能源供应不如甲市充足,D错。故选B。【5题详解】从表中数据看,中原城市群的四个城市的粮食供应指数都大于粮食消费指数,说明粮食供应充足,AB不符合题意;四城市的水资源供应指数与水资源消费指数相同,说明水资源供应相对紧张,应减少水资源的消耗,C符合题意;能源资源供应指数都大于能源资源消费指数,说明能源供应相对充足,D不符合题 意。故选C。【点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英国伦敦都市区可分为内伦敦与外伦敦(卫星城镇),是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早的区域之一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下图示意19、20世纪内伦敦与外伦敦的年代人口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由图可知()A.19世纪50年代,伦敦都市区城市化水平达到最高B.20世纪50年代,伦敦都市区开始出现逆城市化C.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外伦敦人口数量减少D.20世纪10年代至70年代,内伦敦闲置住房减少7.下图中,与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期间伦敦都市区的城市化阶段最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8.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其他都市区仍处于逆城市化阶段,而伦敦都市区已进入再城市化阶段。下列现象中,可能导致伦敦都市区进入再城市化进程的是()A.人口增长率提高B.传统工业复苏C.城市环境改善D.农村环境恶化【答案】6.B7.B8.C【解析】 【6题详解】由图可知,从1850年(即19世纪50年代)开始,外伦敦人口增长率开始超过内伦敦,表明外伦敦产业迅速发展,对人口的吸引力增强,标志着伦敦都市区开始郊区城市化进程;A错误。1950年(即20世纪50年代)开始,外伦敦人口进入负增长,而同期内伦敦人口增长率也为负值,标志着伦敦都市区开始进入逆城市化,B正确,其他选项时间点与图示信息不符,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从1850年(即19世纪50年代)开始,外伦敦人口增长率开始超过内伦敦,表明外伦敦产业迅速发展,对人口的吸引力增强,标志着伦敦都市区开始郊区城市化进程,②为郊区城市化,①为城市化,③为逆城市化,④为再城市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一般而言,再城市化是逆城市化的下一阶段,其特点是城市人口数量增加,人口重新向城区回流。根据题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其他都市区仍处于逆城市化阶段,而伦敦都市区已进入再城市化阶段”,可知与英国其他都市区相比,首都伦敦城市环境改善,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就学机会,对国际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迁移的吸引力更强。随着年轻人口的迁入,伦敦都市区的人口出生率随之提高,城市人口数量增多,C正确。人口增长率提高、传统工业复苏会加剧城市问题,不会导致城市进入再城市化,A、B错误。农村环境恶化与城市发展进程无太大关系,D错误。故选C。【点睛】城市发展进程一般会出现: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几个阶段。传统村落也称古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及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截至2019年6月,国家先后公布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其中黄河流域(下图所示)现存673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主要分布于()A.湿润地区B.平原地区C.行政中心附近D.河流附近10.黄河下游流域传统村落少主要因为()A.经济落后B.开发历史短C.涝灾多发D.旱灾多发【答案】9.D10.C【解析】【分析】【9题详解】根据图中(黄河流域)信息,该流域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部分地区位于半干旱地区),A错误。传统村落有分布在平原地区的,也有分布在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山地及盆地地区的,其中尤其以山西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分布最为密集,B错误。黄河流域的行政中心,可以与省会城市挂钩,但结合上图,省会城市附近的传统村落分布稀疏,C错误。图中显示村落多分布于河流附近,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黄河下游河段,无论古今,气候及地理位置等区位条件都比其他河段较好,社会经济并没有明显落后情况,A错误。该地古村落少(人少),主要是由于下游泥沙淤塞河道,地形低平(水流不畅),再加上季风的不稳定性等原因,导致黄河时常泛滥改道(洪涝灾害频发),不适宜古人定居(定居后也会被动迁徙), C正确。黄河下游,靠近黄河古文明中心及传统政治经济中心(京津冀),我国历来有较多的开发利用,B错误。我国北方水资源匮乏(降水少),干旱现象较常见,并不是黄河下游独有的状况。干旱,可以种植耐旱作物、挖掘水井(储水地窖)以及采取其他避旱措施来趋利避害,并不会出现人少、传统村落少的局面,D错,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从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和社会经济因素(交通、矿产、政治、军事、宗教等)两方面分析,解答时结合图文材料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即可做出正确选择。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A.①B.②C.③D.④12.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A.春季盛行风B.夏季盛行风C.秋季盛行风D.冬季盛行风【答案】11.B12.A13.D【解析】【11题详解】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小区的西南方向,考虑到该地盛行风向是夏季西南风和冬季东北风,居住片区Ⅱ受 夏季西南风影响大,考虑到有效通风,选择②横向错列排布模式有利于西南风吹入小区内,其他排布模式不利于夏季风的有效通风。所以选B。【12题详解】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居住小区的东北方向,考虑到光照和冬季防风,所以建筑布局以高层建筑为生,楼层高、建筑密度大有利于获得南侧光照,阻挡冬季风,起到冬季防风作用,所以选A。【13题详解】根据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该居住区出入口位于小区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是为了避开冬季寒冷的东北风,虽然也避开了夏季西南风,但不是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的目的,所以选D。食醋是一种酸味调味剂,地域性极强,种类众多,口味不一。优质食醋采用当地生产的粮食进行酿造。江苏省镇江市位于长江南岸,“镇江香醋”是我国四大名醋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使用集体商标。目前,华东五省“镇江香醋”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镇江香醋”使用集体商标,可以为镇江香醋生产企业节省()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15.“镇江香醋”在华东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B.价格低C.口味独特D.质量优【答案】14.A15.C【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及变化,分析“镇江香醋”使用集体商标可以节省的成本已经“镇江香醋”的优势区位。突出了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14题详解】“镇江香醋”是我国四大名醋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品牌效应。“镇江香醋”使用集体商标,各个企业不必单独进行宣传销售,因此可以为镇江香醋生产企业节省市场营销成本,A正确。食醋生产的原料稻米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使用集体商标不能节省原料成本,B错误;劳动力成本受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及劳动力供求关系影响,使用集体商标不能节省劳动力成本,C错误;食醋生产的设备成本是由机械制造厂决定的,使用集体商标不能节省设备成本,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食醋地域性极强,各地食醋厂产量均大,这不是其竞争力强的原因,A错误;“镇江香醋”是我国四大名醋之一,价格应比普通的高,B错误;由材料可知,食醋地域性极强,种类众多,口味不一,因此镇江香醋在华东地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主要依赖于口味独特,优质食醋采用当地生产的粮食进行酿造,当地人喜爱这种醋,C正确。我国四大名醋质量都很好,这不是“镇江香醋”独霸华东五省市场的主要原因,D错 误。故选B。【点睛】镇江香醋,江苏省镇江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镇江香醋又称镇江醋。是江苏镇江的地方传统名产,属于调味品。香字说明镇江醋比起其他种类的醋来说,重点在有一种独特的香气。镇江醋属于黑醋、乌醋。镇江香醋具有“色、香、酸、醇、浓”五大特色。其色泽清亮,酸味柔和、醋香浓郁、风味纯正、口感绵和、香而微甜、色浓而味鲜,且久存其质不变,并更加香醇。与山西醋相比,镇江香醋的最大特点在于微甜。尤其沾以江南的肉馅小吃食用的时候,微甜更能体现出小吃的鲜美。大樱桃原产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黄务村,由村民韩某通过对小樱桃嫁接改良后培育成功,并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大樱桃培育基地。因其果肉丰富,营养价值高,是北方落叶果树中成熟最早的果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将过去只种玉米的薄拉地纷纷改种大樱桃,把发展大樱桃特色果品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产品享誉京津,远销上海、广东等省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早期黄务村能成功种植大樱桃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气候C.技术D.地形17.山海关区将传统玉米种植区改种大樱桃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便利B.市场需求量大C.气候条件优越D.政策支持【答案】16.C17.B【解析】【分析】【16题详解】根据材料“由村民韩某通过对小樱桃嫁接改良后培育成功”,说明主导因素应该是技术,C正确。材料中无市场、气候、地形的相关信息,A、B、D错。故选C。【17题详解】根据材料“因其果肉丰富,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说明改种大樱桃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量大,B正确。交通和政策对大樱桃的种植起了很大作用但不是改种的决定性因素,A、D错误。果树改种前后当地气候没有变化,C错误。故选B。【点睛】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等。木浆是以木材为原料制成的纸浆,生产技术并不高端,且生产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热能、电能和水。中国木浆消费量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35%,且呈增加趋势,主要依靠进口。加拿大(27%)、智利(16%)、芬兰(15%)、美国(14%)和俄罗斯(11%)是中国针叶木浆进口的前五大来源国,其中俄罗斯木浆的生产成本是世界上最低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中国木浆进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①推行禁塑、限塑政策②国内逐步关停小型木浆厂③纸制品进口关税降低④不同纸品的季节需求不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9.俄罗斯木浆生产成本低的主要原因是()A.政策支持B.能源充足C.劳动力丰富D.设备先进20.相较于加拿大、智利、芬兰和美国,俄罗斯木浆出口中国除生产成本外的突出优势是()A.工人素质高B.技术先进C.运输便捷D.产能强大【答案】18.A19.B20.C【解析】【18题详解】禁塑、限塑政策的推行,塑料制品减少,纸制品需求增加,①正确;国内关停小型木浆厂,国内木浆产量减少,进口量增加,②正确;关税并未发生变化,③错误;纸品季节需求不同不会影响进口量变化,④错误。故选A。【19题详解】结合材料“木浆是以木材为原料制成的纸浆,生产技术并不高端,且生产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热能、电能和水”可知,木浆生产耗能多,而俄罗斯能源充足,B正确;政策支持对生产成本影响不大,A错误;俄罗斯劳动力并不丰富,且俄罗斯经济较发达,劳动力价格较高,C错误;木浆生产技术并不高端,设备先进对成本降低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俄罗斯是中国的邻国,市场距离近,交通运输便利,C正确;俄罗斯与加拿大、美国相比,工人素质、技术和产能并不具备优势,ABD错误。故选C。【点睛】工业区位包括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工业基础等。在信息技术发展、消费升级等多因素驱动下,中国零售业正迎来新的转变时机,形成“互联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方式。某品牌咖啡是采用此种新零售方式而迅速崛起的咖啡饮品品牌,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出2000多家门店。该品牌咖啡的主要消费场景以自提为主,其门店通常不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在上海,该品牌咖啡门店偏向于写字楼密集区而非商场密集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地租②人流量③交通④消费人群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与传统的咖啡零售店相比,该品牌咖啡店的销售方式优势是() ①节约人力成本②高效了解用户消费习惯③提高产品质量④消费者的消费环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21.B22.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服务业区位因素及综合思维能力。【21题详解】本题主要结合咖啡店的性质及服务对象进行分析。该品牌咖啡店偏向于写字楼密集区而非商场密集区,写字楼密集区是咖啡主要消费人群聚集区,并且咖啡店作为较为高端的服务业,付租能力较强。而商场密集区人流量则更大,交通也相对更加便利,①④是选址的主要因素,②③不是,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22题详解】根据题意,该品牌的咖啡店形成“互联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方式,通过零售和线上销售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并且通过互联网高效了解用户消费习惯,①②正确。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的零售方式并不会提高产品质量,并且对消费者的消费环境没有影响,③④错误。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明确咖啡店的布局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写字楼里的消费人群以及地租。并且明确该品牌咖啡店新型的零售方式所具有的优势。2023年1月16日上午9时许,随着一组崭新的电客车从相官车辆段缓缓开出,滁(安徽滁州)宁(江苏南京)城际铁路正式进入热滑试验,标志着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的联调联试和开通运行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滁宁城际铁路全线全长55.351km,设站17座。滁宁城际铁路作为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其建设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滁宁城际铁路沿线设置多个站点的主要原因是()A.增加运营收入B.便于居民通勤C.提高运行速度D.降低运行成本24.滁宁城际铁路通车的意义有()①推进滁宁交通基础建设互联互通②加强长三角与皖江城市带的联系③促进滁宁两地货运交通④提升滁州城市等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23.B24.A【解析】【23题详解】滁宁城际铁路为电客车,设置多个站点,成本也会增加,所以A错误;滁宁城际铁路为电客车,设置多个站点,可以连接多个居民点,所以B正确;站点增加与速度没有关系,所以C错误;设置多个站点,成本增加,所以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滁宁城际铁路通车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关于交通的基础设施的完善,推进滁宁交通基础建设互联互通,①正确;连接南京和安徽滁州可以加强长三角与皖江城市带的联系,②正确;滁宁城际铁路为客运线,对货运没有影响,③错误;城市的等级不会提高,④错误;所以A正确;故选A。【点睛】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地形地质、气候、自然灾害、需求量、科技、资金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共计52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加拿大国土面积为99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3707万人。加拿大能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高度发达的科技,是世界上社会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下图为加拿大人口、矿产、铁路分布示意图。(1)简述加拿大人口分布的特点。(2)分析加拿大人口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3)推测加拿大南部和北部哪个地区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更高?并说明理由。【答案】(1)人口空间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南部地区,其他地区人口稀少。东南部人口最密集。 (2)东南部地区纬度相对较低,气温较高,气候适宜;热量条件较好,农业基础较好;矿产资源集中,工矿业发达;城市密集,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基础好,就业机会多。;五大湖湖运和铁路等水陆交通便利。(3)南部。理由:南部自然资源更多;南部城市较多,经济水平较高;交通更发达,对外开放程度好,可以获取外部的自然资源。【解析】【分析】本题目以加拿大人口、矿产、铁路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人口分布、人口分布原因及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读图分析,总体特征:由加拿大面积和人口数量可知,加拿大地广人稀;读图可知,加拿大人口分布不均。具体特征: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加拿大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东南部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其次是纬度较低的加拿大南部地区,北部人口稀少。【小问2详解】人口分布特征形成的原因从气候、地形、河流、交通、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从气候来看,加拿大纬度高,气温低,气候寒冷,但东南部地区纬度相对较低,气温较高,气候适宜,适合人类居住。从交通来看,读图可知,东南部地区水陆交通便利。从工农业角度来看,东南部地区热量条件较好,利于发展农业,农业基础较好;读图可知东南部地区矿产资源集中,且是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和经营的地区,开发早,基础好,经济较发达,城市密集;所以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小问3详解】加拿大南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更高。据图可知,加拿大南部自然资源更多,如铅锌、煤等;南部城市较多,经济水平较高,技术水平高;南部水陆交通更发达,对外开放程度好,可以获取外部自然资源。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咖啡树适合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需要充足光热,常年无霜冻,降水量达1500~2000毫米的环境条件。一般在海拔600--2000米的范围内,海拔越高,咖啡的质量越高。我国云南省普洱市栽培普洱咖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普洱咖啡味道独特,为世界著名的雀巢等咖啡公司所青睐。1988年以来,普洱市(原思茅市,2007年更名为普洱市)政府围绕打造“中国咖啡之都”的战略目标,推进咖啡种植业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和咖啡贸易的主要集散地。目前,全市有咖啡鲜果脱皮加工厂153个、脱壳加工厂42个、深加工厂3个。有专家建议:当地生产企业应联合重组,并将企业总部搬至上海。下图示意普洱市的位置。 (1)简述普洱市咖啡生产的不利社会经济条件。(2)分析普洱市种植咖啡的优越自然条件。(3)为什么专家建议将咖啡生产基地建在普洱,而相关企业总部迁至上海。【答案】(1)中国大部分居民没有饮用咖啡的习惯,国内市场相对较小;少有的咖啡消费者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生产地与消费地相距较远;而普洱咖啡主要用于出口,但普洱地处西南一隅,交通通达度低,远离国外主要消费市场。(2)北回归线从普洱市中部穿过,纬度偏低,光热充足;冬季无霜冻;受西南季风影响大,年降水量丰富;群山起伏,山地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咖啡生长,且品质优良。(3)普洱建生产基地,接近原料产地,地价和劳动力成本低且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总部在大城市有利于吸引人才,加大研发和开拓市场。【解析】【分析】本题以云南省普洱市咖啡生产为情境,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文材料,普洱市咖啡生产的不利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可从市场规模、市场距离、交通、技术等方面分析。中国大部分居民没有饮用咖啡的习惯,国内市场相对较小;少有的咖啡消费者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生产地与消费地相距较远;而普洱咖啡主要用于出口,但普洱地处西南一隅,受地形阻隔,交通通达度低,与国外主要消费市场交通不便;同时普洱的经济相对落后,咖啡的加工技术与发达国家或地区还有差异。【小问2详解】由材料可知,咖啡树适合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需要充足光热,常年无霜冻,降水量达1500-2000毫米的环境条件。读图可知,北回归线从普洱市中部穿过,纬度偏低,光热充足,冬季无霜冻,受西南季风 影响大,带来丰沛的水汽,年降水量丰富。群山起伏,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海拔600~2000米的范围内,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咖啡生长,且品质优良。【小问3详解】从材料可知,普洱市栽培普洱咖啡的自然条件优越且历史悠久,而咖啡生产基地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应当接近优质原料产地,且普洱市处于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价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生产成本较低;相关企业总部处于咖啡产业链上游,主要负责产品研发、开拓市场,对市场信息、高素质人才等需求较大,而上海经济发达,人才众多,咖啡市场广阔,适合总部布局。27.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读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2)与攀枝花相比,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什么?(3)图示地区还可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优势条件有哪些?【答案】(1)接近铁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铁路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2)水运便利;消费市场广阔;科技水平高等。(3)铜矿资源丰富;接近煤矿区和水电站,电力充足;交通便利。【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四川工业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因素分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评价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四川攀枝花靠近铁矿区,原料较为丰富;同时,靠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为钢铁 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资源;周边有河流流经水源较为充足;沿线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国家优惠扶持政策。【小问2详解】对比攀枝花,上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科技水平较高,人才密集;上海地区经济发达,消费市场较为广阔;同时,上海拥有最大的港口,因此水运便利,有利于货物集散。【小问3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四川地区还可以发展炼铜工业,原因在于本地区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原料充足;同时,靠近煤矿区和水电站,能源充足,为发展铜矿业提供充足的动力资源,沿线有铁路经过,交通较为便利;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5-29 23:00:05 页数:17
价格:¥2 大小:1.1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