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试题(PDF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3/11

4/11

5/11

6/11

7/11

8/11

9/11

10/11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届芜湖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题卷本试题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座位号、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卷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陶渊明在他的“自况”文《五柳先生传》中,塑造了一位“爱读书”“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形象。里面有一句引起颇多关注的话:“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方法方式很多,有的人看得“僵”,便对“不求甚解”非议或曲解。其实,在另一首《移居》诗中,陶渊明还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两句,可见他对阅读,是有不同对待的。在《管锥编》中,钱钟书专门引用了古人对此两语的释读:仇兆鳌选林云铭《挹奎楼选稿》卷二《〈古文析义〉序》中,有“陶靖节‘读书不求甚解’,所谓‘甚’者,以穿凿附会失其本旨耳。《南村》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若不求‘解’,则‘义’之‘析’也何为乎?”仇兆鳌是明末清初学者,他的《杜诗详注》至今是人们倚重的杜甫诗歌注本。他选的这篇文章作者林云铭,是明末学者。钱钟书引号中“穿凿附会失其本旨耳”后面,原文还有“后人不明此意,为卤莽者藉口”。这位林云铭,把陶渊明两句话解析到位:“不求甚解”,就是不过分穿凿附会而失去了文章主旨;陶渊明读书当然求“解”,不然在读“奇文”时分析“疑义”干啥?钱钟书大致同意林云铭的解说,自然也包括陶渊明要表达的意思。不过他还是借了他人句子来表达自己看法“:窃谓陶(渊明)之‘不求甚解’如杜甫《漫成》之‘读书难字过’也;陶之‘疑义相与析’又如杜甫《春日怀李白》之‘重与细论文’也。”以“重与细论文”比附“疑义相与析”,看来这一句的理解,大致清楚。对于杜甫“读书难字过”,人们的解释也颇有不同。字面意思,即书中难识读的字,任其过去,钱钟书以此比附“不求甚解”,显然是一样看法。可有人认为杜甫强调“无一字无来历”,怎么可以如此读书?应该作:经眼之字,难以轻易放过云云,这是往好处解说的一般读书态度。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页) 接着前面征引的两句杜甫诗,钱钟书再引一西方学者的话“:培根论读书云‘:书有只可染指者,有宜囫囵吞者,亦有须咀嚼而消纳者’;即谓有不必求甚解者,有须细析者。”英国学者培根论读书的篇章,颇有名气。他认为,有的书略略染指即可,有的书可以粗粗一通翻过,有的书却需要细细阅读,慢慢消化。说得够明白。可钱钟书却认为此说“语较周密,然亦只道着一半”,还说得不够全面。钱钟书的看法“:书之须细析者,亦有不必求甚解之时;以词章论,常只须带草看法,而为义理考据计,又必十目一行。”即使是必须细加考索分析的书,有时也可以“不求甚解”读过。这看你此时的阅读需要。倘若你欲领略其中修辞铸句效果及蕴藏之文气,可以扫眼过去,总括把握,以求文气通畅,品得深致韵味;假若要写作论文,则须细细读来,紧扣其中脉络,一字不可放过。钱钟书总结“:一人之身,读书之阔略不拘与精细不苟,因时因事而异宜焉。”这就周全了。除去前人所谓的书可以“染指“”囫囵吞者“”须咀嚼而消纳者”外,一个人读书或“阔略不拘”,或“精细不苟”,也该因时因事不同而有所差异。体会一下自己的读书过程,钱钟书的补充确实说出了那种特别感受。《朱子语类》卷一九有“《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不过,对于朱熹说辞中的一个字,钱钟书认为可探讨:“朱熹虽以‘如鸡伏卵’喻熟读,而此节‘熟’字颇乖义理,《论语》岂不当‘熟读’哉?”朱熹说:《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打眼看去,没什么毛病,可细分析,就出现了钱钟书提的问题:难道《论语》不须熟读?这个“熟”字,钱钟书认为在此处“颇乖义理”,逻辑道理上不通。朱熹意思大致还是清楚的,钱钟书给他圆场:“‘熟’当作‘热’字为长,谓快读也,与‘冷’字相对。”完全正确,朱熹正是“热读”即“快读”的意思。为何“热”与“快”相联系呢?钱钟书再举例:“如陶奭龄《小柴桑喃喃录》卷上论草书云:‘热写冷不识’,‘热’与‘急’每相连属……”陶奭龄是明代文人。他说的这种情况很有趣,一些人写字时极快,笔底飞龙缠绕,等写完后,你问他其中某字,他也不能辨识。过去用毛笔、钢笔时,这种情况多见,是可进笑话书的真事。钱钟书引用此例,是要证“热”在此是“急”的意思。还有一个“热慌”的词,钱钟书认为“即今语‘急忙’也”。“热”字厘清了,“热读”意思就出来了。可钱钟书还不直说,又用他人说辞:“‘热读’略类董说《西游补》第六回所谓‘用个带草看法’‘怀素看法’。”《西游补》是明末董说的一部《西游记》续书作品。怀素乃草书大家,运笔行云流水,极是快畅。热读即快读也。证明完毕,回到朱熹《孟子》要“热读”上,钱钟书说:“盖《孟子》词气浩乎沛然,苟十目一行,逐字数墨,便拆碎不成片段,难以领会其文澜之壮阔。”《孟子》文章,条理畅达,气势流贯,读来胸中有浩然之气。正该是“热读“”快读”的作品。反之“‘,冷看’则正是二程之‘《论语》逐句看也’”,“冷看”,自然是逐句追究清楚地细细“慢读”。综合全文下来,钱钟书对于陶渊明的读书“不求甚解”及“疑义相与析”两方面,甚至多方面,算是说清楚了。在笔者“,不求甚解”经过一番“疑义相与析”,与自己有限的阅读经验全然吻合起来。(摘编自杨建民《钱钟书谈读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钱钟书注意到了陶渊明对阅读情形的两种不同表述,在他的《管锥编》中专门引用了古人的相关释读进行阐述。B.有人主张“不求甚解”即不过分穿凿附会而失去文章主旨,对书中难识读的字无需理会,钱钟书则认为不应轻易放过。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8页) C.无论是“不求甚解”还是“疑义相与析”,都与陶渊明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满足。D.钱钟书对于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及“疑义相与析”有两方面甚至多方面的理解,也包含陶渊明要表达的意思。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仇兆鳌认为“陶靖节‘读书不求甚解’,所谓‘甚’者,以穿凿附会失其本旨耳”,他对“不求甚解”的理解没有林云铭通透。B.钱钟书以杜甫《漫成》诗句“读书难字过”对“不求甚解”作类比性阐释,是往坏处解说读书态度,这一点有别于通行的观点。C.钱钟书对名人培根论读书的观点有所补充,他认为读书之“阔略”与“精细”,应因时因事而定,自信之中又颇有几分自负。D.钱钟书认为有些书必须细加考索分析,不可用“不求甚解”的方法读,作者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钱钟书观点的一项是(3分)A.《诗》《易》《春秋》不可逐句看,《尚书》《论语》可以逐句看。(程颐)B.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张潮)C.人如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黄庭坚)D.为学须是先立大本。其初甚约,中间一节甚广大,到末梢又约。(朱熹)4.作者的“阅读经验”与钱钟书的哪些观点“全然吻合”?请简要概括。(4分)5.《世说新语》中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这里的“熟读”应如何理解?结合文本内容试作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前方菡子远方的朋友托我找寻一个不相识的女友,他只依稀记得她曾到了我们省内,可是我们都相信会找到她,因为他给我讲了她的故事。于是我带着深深的怀念和敬意,在所有不相识的老同志中间,寻觅我们的战友。……离开战争年代久了,但一丝儿没有磨灭那激战的前方给予我们的向往和亲切的印象,我想你一定也是如此。你爱前方甚于你的生命,不问我们的亲人是否真在第一线上,可是女性矜持、温柔、坚贞的感情,总是献给前方的呵!你异常温和,这不仅因为你是一个医生,当你最早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的时候,你有一对始终笑着的眼睛。两年以后,你勇敢地在伤员中间,选择了一个年青的营长作你的爱人,后来北撤,你在众人之中只找你的老南;后来你们有了孩子,你更温柔了,直到你当了医生,有人还称你是“笑眯眯的大夫”。这都是从印象认识你的观感,其实与你深处的人,都知道你的温柔是有一种信念作基语文试题卷第3页(共8页) 础的。在你微笑的眼神下面,常常潜存着泰然和坚忍;你的温柔中含蓄着生活的庄严感和对未来的憧憬;你的温柔在战争的年月更有动人的生命力。在你做母亲后,你那个“调皮鬼老南”,有两年的时间都在南征北战,可是他没有忘记一两个月给你画一只小桃(你称呼的谐音);你呢,从第一个战役以后,就把自己称作“你的妻子”了,虽然你生怕有人瞧见,可是好像这四个字只属于你和他。一九四八年一个金黄色的秋天,你有了第二个孩子黎黎,来到驻在这儿的留守部队。前方离远了么?并不,你伏在田垅上听过轰炸济南的炮声。你暂时不能走动,院子静了,不过黎黎的嗓门大,他嚎叫,你轻声对答,你们母子几乎日夜不停的谈话也够热闹的了;有时还加上由你嘴中说出的父亲的言语:“小兵阁下,你将来是一个炮兵,还是一个空军?”“你是一个号兵么,现在就练嗓子?”他自己刚参加江西红军时也当的是小号兵,难道也是在襁褓里就练的嗓门?你会心地笑了。你们结婚的时候,他给你轻轻地吹过号,至今那越过高山平原奔向前方的声音,还在你的耳边缭绕不绝。有一种日子,比胜利更带有欢愉的气氛,它在两个战役之间,胜利的欢呼声未绝而又在准备另一次的胜利。干净彻底的歼灭战!大城市回到人民的手里,火光在前,各种车子都往前方赶着。你多少次参加这个行列,到部队休整的地方去看老南,你乘的不是车子,而是会飞的翅膀,每一次你都像新娘那样沉醉在仿佛专为自己演奏的乐队里,在千百种音乐中,辨出清脆而嘹亮的号音。往往在等待胜利的同时,这梦一般的日子也就来了。现在你就在等待着。女协理员给你送来一本《妻》。《妻》是写战争的,你并不觉得奇怪。写的是这位可敬的尼娜·彼得洛夫娜,在丈夫阵亡以后所过的一段坚忍的日子。当你在前方医院为伤员动手术的时候,遇到经过任何努力都难以救治的战友,你也曾想过或者看见过这样的妻子。你为她感到痛苦,也为她感到骄傲。你仿佛偶尔记起了没有接到那前方寄来的“一只桃子”……这个长夜完全属于你的冥想,作为一个坚强的妻子,你从前也有过这样的冥想。这次你梦见你的老南穿着单衣泅过小河,爬上登城的云梯,铁青的脸色遮没了他几点淡淡的疤痕,不过当他回头看见你时,还给你张着一个笑脸……妻又走进了你的记忆,但现在你听见的不是那《妻》中主角的昵称“:小陶!”但愿还能听见这一声发自肺腑的重浊的声音。“可望还不可即的事,会变得很辽远似的,但当重新获得的时候,会有更大的愉快。没有挫折,也就没有战斗的幸福。”早上,你带着这样的信念醒来。你忙着赶做上路的干粮。这一阵为前方人准备食品,占住了你的身心。没有消息,你觉得自己逐渐严峻起来。突然车子来了,一辆崭新的吉普车,留守处的政委巍凛凛地走了下来,他直接向你走过来了。……现在他要亲自来送你,并告诉你这不幸的消息。看见你搂着孩子,什么都收拾好了,他只说了一句“:小陶,你还去么?”你就什么都知道了。你在嘱咐自己:站住,站住!把你苍白的脸孔裹在披巾里,只露出两只发亮的眼睛,看到了人们对你最恳切的信任。语文试题卷第4页(共8页) “去!”你坚定地说。跟往常一样,途中所有的声音和行动都是有节奏的,它向你传递两个清晰的字眼:前方,前方!你仍旧听到号音,为你和孩子而奏,它亲切而雄壮地响着,不离你的左右。它使你想起老南出生的地方,有灿烂的阳光,起伏的松涛,浪花在海边轰鸣……现在他即使躺着,也不过在激战前休息一会罢了。前方,前方!那壮丽的目标,全部音符中的最高音,仍然是我们战斗行程中的基调。在通向前方的道路上你又看到了胜利。满眼鞋子的队伍,山东妇女千针万线的劳绩,为的那上面绣着的“打过长江去”。早晨的薄霜随着人们的脚步升起了,在田野里散发着暖气和轻烟“,前方”到了。部队几乎列队欢迎你,许多人在阳光里站着。你忽然想到,一个人倒下了,是为了许多人这样站着。一个巨大的人——中华民族在东方站起来了。你眼睛里的泪花,就像阳光里的霜花一样,那是透明的,霞光一闪。在团指挥所里,你在桌上添放一罐罐的肉松。放完东西,你感到万分安慰,沉静而柔声地对大家说“:回家来啦!”你庄严的神色,天真无邪的眼睛,秀眉,劲挺的身材,显得你是如此俊逸,丰富而严峻的生活历程改变了你的面貌,正如水晶经过琢磨一样。(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前方”为故事背景,主要写了“后方”对“前方”的牵挂、支持与关心,表现了战士们的革命情怀和献身精神。B.“一只小桃”蕴含着老南的情感,传递着革命同志之间诗意的爱情,它的迟迟未到让“你”有不祥之感,写出了“你”细腻的情感。C.女协理员送给“你”一本《妻》后,“你”长夜难眠,梦见老南,这表明“你”情感脆弱,生怕失去丈夫,心理的阴影挥之不去。D.战士们鞋上绣着“打过长江去”,这一细节表达出战争时期军民团结、共同抗敌的豪情,以及革命必胜的信念。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淡化情节,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围绕“前方”写了几个生活片段,侧重于表现老南的革命献身精神,具有散文化的特质。B.本文以女性视角写“前方”,将作者对“前方”的情感和体验通过“你”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C.本文反复写“前方,前方!”,将情感推向高潮,“前方”已经不仅是革命阵地,更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奋勇向前的精神。D.本文结尾写女战士说“回家来啦!”,表现了革命战士把“前方”当成自己的“家”的英雄品质,深化了作品的主旨。语文试题卷第5页(共8页) 8.本文中多次出现的“号音”内涵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小陶”这位女战士形象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贤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审乎人情,知所去就。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居环堵之内,席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读《诗》《书》治《礼》不····休。子路进谏曰:“凡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今先生积德行,为善久矣,意者尚有遗行乎?奚居之隐也?”孔子曰“:由,来!汝不知坐吾语汝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则王子比干何为剖心而死?子以廉者为必用乎?伯夷、叔齐何为饿死于首阳山之下?子以忠者为必用乎?则鲍庄何为而肉枯?荆公子高终身不显,鲍焦抱木而立枯,介子推登山焚死。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有其才不遇其时,虽才不用;苟遇其时,何难之有?傅说负壤土,释板筑,而佐天子,则其遇武丁也;伊尹,有莘氏媵臣也,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则其遇成汤也;百里奚自卖取五羊皮,为伯氏牧羊,以为卿大夫,则其遇秦穆公也;伍子胥前多功,后戮死,非其智益衰也,前遇阖庐,后遇夫差也。夫···骥厄罢盐车,非无骥状也,夫世莫能知也;使骥得王良、造父,骥无千里之足乎?芝兰生深林,非为··无人而不香。故学者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也,忧而不衰也,先知祸福之始而心不惑也。圣人之深念,独知独见。舜亦贤圣矣,南面治天下,唯其遇尧也。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固可也,又何得治乎?夫桀杀关龙逄,而纣杀王子比干,当是时,岂关龙逄无知,而比干无惠哉?此桀纣无道之世然也。故君子疾学,修身端行,以须其时也。”(节选自《说苑·杂言》)10.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填涂。(3分)汝[A]不[B]知[C]坐[D]吾[E]语[F]汝[G]子[H]以[I]夫[J]知[K]者[L]为[M]无[N]不[O]知[P]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败之端”的“端”是缘由的意思,与《论语》中“端章甫”的“端”不同。B.“三经之席”的“席”指坐席,与《过秦论》中“席卷天下”的“席”相同。C.“智益衰”的“益”是更加的意思,与《师说》中“圣益圣”的“圣”相同。D.“芝兰”即芝草和兰草,古时常用来比喻君子德行之高或环境之美。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等人受困于陈、蔡之间,已经绝粮七日,弟子们都面带饥色,处境艰难,孔子虽然也很是忧心,却故作镇定。B.傅说、伊尹、百里奚三人都曾处境困厄,可他们遇到了武丁、商汤、秦穆公等明主,因而得以施展抱负,成就功业。C.关龙逄和比干被杀,并不是因为他们愚钝没有智慧,而是因为他们生不逢时,遇到了夏桀、商纣这样的无道昏君。D.孔子认为贤与不贤是才能问题,遇与不遇在于时机,君子应该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端正品行,等待适当的时机。语文试题卷第6页(共8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2)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固可也,又何得治乎?14.孔子认为求学的人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清明后登城眺望刘长卿①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注】①睥睨(pìnì):城墙上的矮墙。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清明节后诗人登上城楼放眼远望,远山烟云环绕,映入眼帘,照应诗题。B.颔联写百花竞相盛开一如往日,市井中又新添了一处炊烟,诗人不免触景生情。C.尾联写诗人极目远眺,在夕阳的余晖中遥指长安,可见长安在其心中的重要性。D.本诗意境清新雅致,语言凝练自然,思虑幽深旷远,可谓语短情长,寄意遥深。16.本诗颈联写景造境颇具特色,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的标准与师者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表现词人见洞庭月夜美景而心旷神怡,美妙的情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3)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将茶诉诸笔端,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根基在乡村。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基础越打越牢、效果越来越好,老百姓对乡村文化的期待也①。村里人梦想着也能在乡村的小路上感受到那些盼望在田园中找寻更美的“诗和远方”的城里人所习以为常的阳春白雪的芬芳。文旅部近年来也着力引导“村晚”由春节期间的集中开展向节日期间常态化开展延伸,由“年年演”向“季季演”延伸,由“舞台演”向“云上演”升级,由“现场看”向“网络看”扩展,使其成为老百姓②的文艺形式。语文试题卷第7页(共8页) “四季村晚”等活动的显著特征是时代性强、乡土味浓、人情味重——时间线贯穿二十四节气,地点主要在村里头和家门口,主人公大部分是③的“咱们屯里的人”,表达的都是新时代各地农村的新气象和广大农民的新风貌。不仅这些活动能有效打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而且能为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丰厚素材和广阔空间。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4分)20.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相较于科学内容来说,①,因为它具有新奇性和爆炸性,并且利用了受众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等一系列心理动机。马克·吐温说:“当真相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跑遍了全城。”要让科学跑赢谣言,不仅要加强辟谣工作,②。比如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预先研判谣言产生的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工作,加强科学内容的供给,将关口前移,构筑起科学的“防火墙”,避免热点和焦点事件发生后出现的盲从与跟风,减少谣言传播的可能性。同时,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需要传播一些便于理解和操作的“小窍门”,比如“话说太满不可信,花言巧语要谨慎。来历不明很可疑,身边谣言细辨认”“耳要聪,心要明,话不科学不可听”这样的顺口溜等。让科学跑赢谣言,③。比如平台应该加强科学内容的审核,采取必要的措施限流或者下架假借科学之名传播的非科学内容;加强与科学共同体的合作,聘请专业科学顾问,提高审核人员的科学素养等。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分析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结合自己对“顺口溜”的认识,概括其语言特征。(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世间没有两朵一模一样的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也都有自己的花期。心中有光,花自会开。别让他人的花期,扰乱你的心绪;别让他人的步伐,打乱你的节奏。人生是场漫长的马拉松,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你终能抵达充满诗意的远方。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卷第8页(共8页) 2023届芜湖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1.B(关于“书中难识读的字”,钱是“以‘读书难字过’比附‘不求甚解’”来说明读书的方式方法;认为“书中难识读的字”“不应轻易放过”的,是“有人”。)2.C(A“陶靖节‘读书不求甚解’……失其本旨耳”是仇兆鳌引用林云铭的观点,张冠李戴;B“钱钟书以杜甫《漫成》诗句‘读书难字过’对‘不求甚解’作类比性阐释”推导不出“是往坏处解说读书态度”,另外,“这有别于通行的观点”也不准确;D“不可用‘不求甚解’的方法读”错,原文是“即使是必须细加考索分析的书,有时也可以‘不求甚解’读过”。)3.A(B是谈论读书与境界的关系;C谈读书的重要性;D谈治学路径。)4.钱钟书认为读书的方法很多,因时因事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在:①“草看”与“十目一行”;②“阔略”读与“精细”读;③“热读”与“冷读”;④“快读”与“慢读”。(答对2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5.示例一:①“熟读”为“热读”“快读”之意;②与前面“痛饮酒”相呼应,酒酣胸胆,热血沸腾,符合钱钟书“因时因事而异”的观点;③《离骚》正该是“热读”“快读”的作品,像《孟子》一样词气浩乎沛然,如果十目一行,便拆碎不成片段,难以领会其文澜之壮阔;④借着酒酣读《离骚》,更能读出胸中浩然之气,读出流贯气势。(答对2点即可满分)示例二:①“熟读”,“快读也”,即“痛快地读”“畅快地读”之意;②与前文“痛饮酒”照应,符合钱钟书“因时因事而异”的观点;③《离骚》作为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词气浩乎沛然,文澜之壮阔,气势之流贯,极具情感和语言张力;④“痛饮酒”“熟读《离骚》”更能体现魏晋时期名土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风度。(答对2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6.C(“‘你’情感脆弱,生怕失去丈夫,心理的阴影挥之不去”解读有误,本文表达了女战士温柔、坚贞的品格。)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7.A(“侧重于表现老南的革命献身精神”解读有误,本文侧重于刻画女战士的形象。)8.①老南结婚时给妻子吹的“号音”既标示着革命中孕育的爱情已经迎来崭新的开始,也寄予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②两个战役之间清脆而嘹亮的“号音”,一方面庆祝一场战争的胜利,也预示着另一场战争的胜利即将到来,有鼓舞士气与斗志之效。③老南牺牲后妻子去看老南途中听到的“号音”是一种责任担当与坚持正义的精神符号,更是中华民族在东方站起来的宣示。(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9.①转述故事借助人称的变化拉近了“我”与“你”的心理距离,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叙述“你”的故事,塑造出“我们的战友”的形象。②淡化“前方”战争场景的描写,集中叙述女战士的爱情、亲情与友情,刻画了一位有着崇高的信念、生活的庄严和对未来憧憬的女战士形象。③写老南牺牲前后女子神色、外貌等的变化,借此表现出女战士独特的心理特征,表面的温柔,内心的坚贞。④借助“你”的多重身份,如战士、医生、妻子、母亲等,塑造出一位兼具普通人亲切、友爱和女战士沉稳、坚贞的“你”的形象。(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10.CDG(汝不知,坐,吾语汝。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11.B(《过秦论》中“席卷天下”的“席”为名词作状语,“三经之席”的“席”为名词。)12.A(“很是忧心,却故作镇定”解读有误,通过后文孔子对子路的回答可知,孔子的治学已得到了在困境中“不困”“不忧”“不惑”境界。)13.(1)因此君子学问广博、智谋深远,生不逢时的实在是太多了,难道只有我孔丘吗?(2)如果舜处在夏桀、商纣的时代,他能让自己免受刑罚或免被处死就不错了,又怎么能得到治理天下的机会呢?14.在逆境中精神不困顿,在忧患中志向不减退,预知祸福的开始而内心不惑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B(“市井中又新添一处炊烟”解读有误,“万井出新烟”是写寒食节后,千家万户重新生火做饭,炊烟袅袅之景。)16.本联描绘远景,境界阔大,展现了一幅壮美的春草江天图。诗人极目远眺,漫野春草铺满大地,滔滔江流远接天边。“无空地”“合远天”更是将春草萋萋,一片碧绿,无边无际;江流滚滚,浩渺绵延,水天相接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3)示例:①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②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③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⑤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18.示例:①与日俱增②喜闻乐见③土生土长19.示例:这些活动不仅能有效打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而且能为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故事提供丰厚素材和广阔空间。20.示例:城里人盼着能从田园中找寻更美的“诗和远方”,他们对于阳春白雪的芬芳习以为常,村里人梦想也能在乡村的小路上感受到这种芬芳。(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21.示例:①谣言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②更要提前做好科普宣传③平台也要承担起相应责任22.示例:(1)内容生活化,切合日常需要;(2)句式长短自由,有节奏感;语句押韵,读来琅琅上口;(3)表达口语化,易于传播和接受。四、写作(60分)23.参考202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3页(共3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6-02 16:36:04 页数:11
价格:¥3 大小:1.1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