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3届高三生物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浙江省选考科目考试绍兴市适应性试卷(2023年4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某地的工业以重金属加工为主,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湖泊中,导致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被重金属污染的湖泊中极易出现赤潮B.只要不饮用该湖泊水,污染不会危及人体健康C.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不易在短期内得到恢复D.土壤污染仅来自工业污水中的重金属【答案】C【解析】【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将重金属带入土壤中,致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自然背景值,并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指含汞、镉、铅以及类金属砷等的污染物。【详解】A、海水富营养化会产生赤潮,淡水如湖泊富营养化会产生水华,故湖泊中不会出现赤潮现象,A错误;B、一些重金属会通过生物富集现象出现在某些植物和动物体内,人食用这些动植物,也会危及人体健康,B错误;C、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土壤一旦发生污染,短时间内很难修复,C正确;D、机动车尾气排放,既污染了大气,也显著引起公路两侧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含有重金属废品的垃圾,如废旧电池、电子产品等被长期堆放在某处,在雨水淋洗下会向土壤中释放有毒元素,因此,土壤污染不仅来自工业污水中的重金属,D错误。故选C。2.野猪是杂食动物,曾经是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三有”保护动物,但近年野猪却泛滥成灾,大量破坏农作物,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的威胁。2021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野猪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中删除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野猪泛滥成灾与天敌减少以及人类捕杀下降等有关B.通过猎杀和食用野猪可实现农作物资源的多层次利用C.种群密度的大小是野猪除名“三有”保护动物的重要依据D.维持适当数量的野猪可以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答案】B 【解析】【分析】随意杀死某种生物,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就会有所改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减弱。【详解】A、由于野猪曾经是“三有”保护动物,人类的动物保护意识增强,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野猪生存,因而野猪泛滥成灾与天敌减少以及人类捕杀下降等有关,A正确;B、通过猎杀和食用野猪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实现农作物资源的多层次利用,B错误;C、种群密度的大小是种群数量最重要的特征,“三有”保护动物是由于种群数量过少才受到保护,因而种群密度的大小是野猪除名“三有”保护动物的重要依据,C正确;D、维持适当数量的野猪有助于生态系统保持平衡,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D正确。故选B。3.“转基因“已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是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及其相关产品的安全性充满了担心,不需要对转基因农作物进行安全评估的是()A.转基因作物的蛋白质含量B.转基因作物对原来栖息地物种生存的影响C.转入的基因扩散到其他植物中D.食用转基因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转基因农作物对于解决粮食、能源、环境等问题起了积极作用,但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要多环节、严谨地评价,确保转基因食物的安全。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评估主要指其遗传稳定性、环境安全、食用安全等方面。【详解】A、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评估主要指其遗传稳定性、环境安全、食用安全等方面,不需要评估其营养价值(例如蛋白质含量),A错误;B、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是否会对生物多样性等产生生态影响,需要对原来栖息地物种生存情况进行评估,B正确;C、转基因植物可以通过花粉将外源基因扩散到其他植物,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也要进行相应评估,C正确;D、转基因农作物产品对人体健康是否产生影响,需要对食用的转基因产品进行安全评估,D正确。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血液中的胆固醇通过磷脂分子包裹,并与载脂蛋白B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 运输,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内陷形成囊泡进入细胞,以满足这些细胞对胆固醇的需要。4.下列关于胆固醇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胆固醇与磷脂都属于脂类物质B.胆固醇与磷脂分子疏水尾部相靠近的可能性更大C.胆固醇是构成动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胆固醇与血液中脂类物质的运输有关5.下列关于胆固醇运输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囊泡运输需要多种信号分子参与,与细胞骨架无关B.当LDL受体出现缺陷时,会导致血液中裹有胆固醇的LDL含量升高C.细胞膜上的LDL受体在光面内质网中合成,并以囊泡的形式运输给高尔基体D.LDL.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不需要消耗ATP【答案】4.C5.B【解析】【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4题详解】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A正确;B、胆固醇属于脂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胆固醇与磷脂分子疏水尾部相靠近的可能性更大,B正确;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错误;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故选C。【5题详解】A、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有关,即细胞内囊泡运输需要多种信号分子参与,与细胞骨架有关,A错误;B、根据题干可知细胞利用胆固醇需要借助靶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若受体LDL缺陷则胆固醇利用的少,会导致血液中裹有胆固醇的LDL含量升高,B正确;C、细胞膜上的LDL受体本质为蛋白质,膜上蛋白质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而非光面内质网,C错误;D、胞吞这一运输方式需要消耗ATP,D错误。故选B。6.蝴蝶兰由于种子微小,自然条件下很难期发为植株。研究人员利用蝴蝶兰花梗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建立了蝴蝶兰植株再生系统,为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有效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可以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还可为蝴蝶兰提供碳源和能源B.对蝴蝶兰的花梗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消毒C.将蝴蝶兰愈伤组织包埋在琼脂中就可制成人工种子D.需要给移栽后期的蝴蝶兰定期浇灌高浓度的MS培养液以提供营养【答案】A【解析】【分析】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同能够萌发长成幼苗。【详解】A、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蔗糖是一种二糖,加入适量的蔗糖不仅可以为蝴蝶兰提供碳源和能源,而且可以调节培养基的渗透压,防止细胞失水和死亡,A正确;B、对蝴蝶兰的花梗消毒用的是酒精和次氯酸钠,不能高压蒸汽灭菌法,B错误;C、将蝴蝶兰的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包埋在琼脂中就可制成人工种子,C错误;D、移栽后期的蝴蝶兰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定期浇灌高浓度的MS培养液,D错误。故选A。阅读以下材料,四完成下面小题。某同学为了验证唾液淀粉确定的最适温度,做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但因各组结果相同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随后取2mL淀粉溶液滴加5滴碘一碘化钾溶液后呈现蓝色,排除了淀粉溶液的问题。组别实验温度1%淀粉溶液稀释100倍的唾液5min后分别将三组试管中的溶液等分到两支试管,进行后续检测加入2ml.本尼迪特试剂加入5滴碘-碘化钾溶液130℃4mL2mL溶液呈蓝色溶液呈棕黄色237℃4mL2mL.溶液呈蓝色溶液呈棕黄色342℃4mL.2mL.溶液呈蓝色溶液呈棕黄色7.加入2mL本尼迪特试剂的3支试管结果都呈现蓝色,原因是()A.唾液淀粉酶已经失活B.没有进行水浴加热 C.作用时间太短D.淀粉溶液与唾液混合之前没有预热8.下列改进措施中,能够使三组实验结果有所差异的有()A.延长实验时间B.将淀粉溶液体积改为2mLC.增加唾液的稀释倍数D.将唾液改成蔗糖酶溶液【答案】7.B8.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为了验证唾液淀粉确定的最适温度,做了该实验,设置试管1、2、3没能成功,是因为所用淀粉量过少,或者酶量较多,酶具有高效性,故在30℃、37℃、42℃条件下都没有淀粉剩余,可以增加淀粉量或者减少酶量,重新设置实验。【7题详解】本尼迪特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化为红黄色(沉淀),该实验加入2mL本尼迪特试剂的3支试管结果都呈现蓝色,是因为没有进行水浴加热,B正确。故选B。【8题详解】A、酶具有高效性,设置试管1、2、3没能成功,是因为所用淀粉量过少,或者酶量较多,故在30℃、37℃、42℃条件下都没有淀粉剩余,可以增加淀粉量或者减少酶量,故延长实验时间不能改进实验,A错误;B、将淀粉溶液体积从4mL改为2mL为减少淀粉量,不能改进实验,B错误;C、增加唾液的稀释倍数为减少酶量,可以改进实验,C正确;D、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将唾液改成蔗糖酶溶液不能改进实验,D错误。故选C。9.线粒体不仅是细胞的能量工厂,也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如下图所示。细胞色素C是参与电子传递链的一种蛋白质,当其漆出时与细胞质中凋亡因子蛋白A结合,能诱导细胞凋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色素C分布于线粒体基质中B.细胞色素C参与的需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产生了CO2和H2OC.细胞凋亡需要消耗ATP,因此ATP越多,细胞凋亡率越高D.细调亡与C-9酶基因,C-3酶基因的表达有关 【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B、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可能参与线粒体中[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的过程,AB正确;C、细胞凋亡需要消耗ATP,但是细胞内ATP的含量相对稳定,细胞的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与ATP的含量无关,C错误;D、由图可知,当紫外线、DNA损伤、化学因素等导致细胞损伤时,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与蛋白A结合,在ATP的作用下,使C-9酶前体磷酸化,转化为活化的C-9酶,活化的C-9酶激活C-3酶,引起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D。10.马和驴均由草原古马进化而来,家养的驴和马分别由野驴和野马驯化而来,野驴包括亚洲野驴和非洲野驴两种,科学家研究发现家驴是由非洲野驴驯化而来。马和驴杂交可产生骡,但骡通常不能繁育后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DNA分子碱基序列的对比能为家驴由非洲野驴驯化而来提供证据B.马和驴可以相互杂交产生后代,相互间没有生殖隔离C.亚洲野驴和非洲野驴的差异仅仅是生活地点不同D.人们的不同驯化需求使马和驴的祖先发生了相应的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产生是衡量新种的标志。【详解】A、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因此,可通过DNA分子碱基序列的对比为家驴由非洲野驴驯化而来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A正确;B、马和驴可以相互杂交产生后代,但产生的后代骡子不可育,说明马和驴相互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C、亚洲野驴和非洲野驴的差异不仅仅是生活地点不同,而是因为生活地点的选择作用保留了两种野驴不同的变异,因而二者表现出某些性状的差异,C错误;D、人们的不同驯化需求选择了马和驴祖先的不同变异,进而使它们与各自祖先之间有了 差异,D错误。故选A。11.气孔保卫细胞的细胞膜中存在一种特殊的K+转运蛋白(BL.IDNK1),光照(蓝光)是诱导信号,如下图所示。它可调控气孔快速开启与关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保卫细胞吸收K+方式与吸收水分子的方式相同B.光照为运输K+提供了能量C.K+转运蛋白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了空间结构的改变D.光照促进K+运入细胞,不利于保卫细胞渗透吸水【答案】C【解析】【分析】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详解】A、保卫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吸收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与吸收水分子的方式不同,A错误:B、光照是诱导信号,K+运输的能量来自ATP,B错误;C、K+转运蛋白是载体蛋白,在运输过程中因发生磷酸化过程而发生了空间结构的改变,C正确;D、光照促进K+运入细胞,使细胞内渗透压增大,有利于保卫细胞渗透吸水,D错误。故选C。12.单倍体育种的基本程序包括:杂交得到F1,将F1的花药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诱导成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产生染色体加倍的纯合植株,下列关于单倍体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育种过程涉及授粉与受精作用B.育种过程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秋水仙素促进细胞核内DNA的复制加倍D.最终培育形成的植株为单倍体 【答案】A【解析】【分析】1、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是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而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优点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详解】A、亲本杂交得到F1,该过程涉及授粉与受精作用,A正确;B、F1的花药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诱导成幼苗,该过程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错误;C、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D、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产生染色体加倍的纯合植株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D错误。故选A。13.下列关于生命科学史实验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弗里利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微生物培养技术,证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赫尔希、蔡斯利用32P、35S同位素同时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沃森和克里克根据碱基比和衍射图等资料搭建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科学家利用15N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验证了DNA半保留复制假说【答案】B【解析】【分析】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详解】A、艾弗里利用物质的分离提纯技术,把S型肺炎双球菌的成分分离后,分别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培养进行体外转化实验,证实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B、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蛋白质外壳留在了细菌的外面,没有进去,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C、查哥夫发现生物的DNA分子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和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含量。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获得了呈对称的DNA衍射图谱,沃森和克里克根据碱基比和衍射图等资料搭建出DNA的双螺 旋结构模型,C正确;D、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运用15N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进行实验,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D正确。故选B。14.胰岛B细胞凋亡是导致1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药物A是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以降低胰岛B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从而抑制T蛋白基因的表达,减缓胰岛B细胞的凋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B.使用药物A可以减少I型糖尿病人胰岛素使用量C.I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细胞可能会过量表达T蛋白D.长期高血糖可以提高1型糖尿病人胰岛B细胞的数量【答案】D【解析】【分析】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成甘油三酯;此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详解】A、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A正确;B、使用药物A可以减缓胰岛B细胞的凋亡,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而胰岛B细胞凋亡是导致1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所以可以减少I型糖尿病人胰岛素使用量,B正确;C、胰岛B细胞凋亡是导致1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I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细胞可能会过量表达T蛋白,从而导致胰岛B细胞凋亡,C正确;D、长期高血糖,胰岛B细胞合成过量的胰岛素,引起内质网应激,长时间的内质网应激会导致胰岛B细胞的凋亡,D错误。故选D。15.某种野兔的平均寿命为9年左右,幼崽期15~90日,成长期90~180日,成年期180日~5岁,老年期5岁~死亡,有人将该种野兔引入太平洋一小岛上,由于资源丰富、缺少天敌和竞争者,野兔种群得到了迅速的壮大,危及了当地生态,最后,生态学家通过引入天敌控制了兔灾,该岛上野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5年之前该野兔种群没有个体死亡B.第4年时该野兔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该小岛上野兔的环境容纳量一直在500左右D.引进野兔有利于提高该小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答案】B【解析】【分析】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详解】A、第5年之前该野兔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说明存在个体死亡,A错误;B、第4年时该野兔种群数量增多,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C、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环境容纳量会一直在500左右,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引入野兔最终危及了当地的生态,所以不利于提高该小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D错误。故选B。16.vero细胞是一种从非洲绿猴肾上皮细胞中分离出来的非整倍体细胞,经常作为培养病毒的细胞宿主。下列有关vero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箱中的CO2和培养基中的NaHCO3共同将培养基pH调至6.5~6.8B.在培养基中常加入合适的抗生素来抑制杂菌繁殖C.vero细胞在鸡胚浸出液等天然培养基中培养不利于标准化生产D.体外培养的vero细胞活性可能与体内细胞存在差异【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提供无菌、无毒的条件,除了培养材料、培养基、培养环境、操作过程严格控制无菌外,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以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从而预防污染。【详解】A、培养动物细胞需要将培养基pH调至7.2~7.4,A错误; B、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以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从而预防污染,B正确;C、天然培养基是指来自动物体液或利用组织分离提取的一类培养基,如血浆、血清、淋巴液、鸡胚浸出液等。组织培养技术建立早期,体外培养细胞都是利用天然培养基。但是由于天然培养基制作过程复杂、批间差异大,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因此逐渐被合成培养基所替代,C正确;D、体外培养的环境毕竟是人为营造的,和真实的体内环境有所差异,故体外培养的vero细胞活性可能与体内细胞存在差异,D正确。故选A。17.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GTP酶调节蛋白(RPGR)基因与正常人相比,缺少了4个脱氧核苷酸,进而导致组成RPGR的氨基酸数目减少了384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GTP调节蛋白异常的变异源自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患者RPGR基因缺少了4个脱氧核苷酸导致翻译进程提前终止C.可通过孕妇血细胞检查诊断胎儿是否患有此病D.调查该病的发病率时应在患者家庭中逐个排查分析【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患者的GTP酶调节蛋白(RPGR)基因与正常人基因相比,缺少了4个脱氧核苷酸,属基因中碱基的缺失,故变异是基因突变,A错误;B、患者的PRGR基因缺少了4个脱氧核苷酸,进而导致组成RPGR的氨基酸数目减少了384个,说明转录产生的mRNA上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导致翻译进程提前终止,B正确;C、该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故不能通过血细胞检查诊断胎儿是否患有此病,C错误;D、调查该病的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错误。故选B。18.研究人员发现肝癌细胞(HG2)和正常肝细胞中的P基因存在差异,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肝癌细胞中P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B.P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导致DNA聚合酶无法结合,抑制基因表达C.P基因的表达能抑制细胞的异常增殖D.癌细胞的遗传物质与正常细胞相同,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的甲基化影响了基因的表达,可能导致基因的沉默,但基因的碱基序列并没有发生改变。【详解】A、肝癌细胞中P基因启动子序列发生了甲基化,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B、P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导致RNA聚合酶无法结合,抑制基因表达,B错误;C、P基因不能正常表达细胞发生了癌变,说明P基因的表达能抑制细胞的异常增殖,C正确;D、癌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遗传物质与正常细胞不相同,D错误。故选C。19.用15N标记某基因型为AaXbY的动物精原细胞甲(2n=10)的所有DNA双链,将甲放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发现了一个含XY的异常精子,若无其他染色体畸变、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异常精子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可能是AXbY、A、aB.产生该异常精子的初级精母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不会多于l0条C.产生该异常精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被标记的核DNA分子最多有12个D.若在某初级精母细胞中发现含15N的DNA分子占一半,说明甲至少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异常精子中同时含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细胞的同一极造成的。【详解】A、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位于X染色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自由组合,故与异常精子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可能是AXbY、a、a或者aXbY、A、A,A错误;B、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即10条,故产生该异常精子的初级精母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不会多于l0条,B正确;C、正常情况下,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为10个,产生该异常精子的次级精母细胞多了一条染色体,故被标记的核DNA分子最多有12个,C正确;D、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甲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此时所有的DNA分子都含有15N和14N,再进行一次复制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发现含15N的DNA分子占一半,D正确。故选A。20.将野生型(WT)和光敏色素B基因(phyB)突变型水稻种子播种于含有不同浓度脱落酸(ABA)的琼脂培养基中,在连续红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分别测量水稻幼苗地上部分(a)及主根(b)的长度,并以未经ABA处理的幼苗作为对照(计为100%),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稻幼苗地上部分和主根对ABA的敏感性不同B.ABA对地上部分的抑制效果在野生型和phyB突变型中没有明显差别C.就抑制主根生长而言,phyB突变型对外源ABA更敏感D.光敏色素B促进ABA对水稻幼苗主根生长抑制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左图,野生型和phyB突变型地上部分的相对长度在不同浓度的ABA中几乎相同;分析右图,当ABA浓度大于1μmol/L时,phyB突变型的主根长度减少的更快。【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水稻幼苗地上部分的相对长度随ABA浓度的升高迅速减小,主根的相对长度随ABA浓度的升高减少较慢,故水稻幼苗地上部分和主根对ABA的敏感性不同,A正确;B、分析左图可知,野生型和phyB突变型地上部分的相对长度在不同浓度的ABA中几乎 相同,因而ABA对地上部分的抑制效果在野生型和phyB突变型中没有明显差别,B正确;C、分析右图,当ABA浓度大于1μmol/L时,phyB突变型的主根长度减少的更快,因而就抑制主根生长而言,phyB突变型对外源ABA更敏感,C正确;D、就抑制主根生长而言,光敏色素B基因(phyB)突变型水稻对外源ABA更敏感,因而光敏色素B抑制ABA对水稻幼苗主根生长的抑制作用,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21.运动员在进行马拉松运动时,要时刻监测自己的心率,心率过快可能意味着机体供氧不足,此时需放慢跑步的节奏,在山地马拉松中,由于局地气温骤降,运动员可能出现失温(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等情况,心率会明显的减缓,需及时进行调整或寻求救助,回答下列问题;(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血液由______和血浆组成,通过心率加快,可以为骨髓肌细胞提供更多的______和______,从而保证能量供给,因运动摩擦会造成表皮与皮下组织分离形成间隙井充满______,产生水泡。(2)控制心脏的传出神经属于植物性神经,其中______兴奋能使心跳加速,乙酰胆碱能够使骨骼肌收缩,却引起心肌舒张,这可能与心肌细胞表面的______有关。(3)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会引起_____大量合成和分泌相应抗体,部分人体中这种抗体在消灭酿脓链球菌的同时还会攻击心脏瓣膜,这属于______免疫病,病人不适宜开展剧烈运动。(4)细胞外液温度通常在37℃左右,这种稳态的维持是神经系统和______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气温骤降的开始阶段,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反射活动,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并通过______、______分泌的增加,调节细胞代谢促进产热,此时心率会有所增加:同时,在______处产生冷觉,此时可适当添加保暖衣物预防失温,当机体散热量持续大于产热量时,会导致失温,心率也会明显减缓,若不及时设法改善将有生命危险。【答案】(1)①.血细胞②.葡萄糖等能源物质③.氧气④.组织液(2)①.交感神经②.受体(3)①.效应B细胞②.器官特异性自身(4)①.内分泌②.甲状腺激素③.肾上腺素④.大脑皮层【解析】【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已”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可分为两 类: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和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自身抗体只攻击某一器官,如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中的胰岛细胞。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则波及全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问1详解】血液包括血浆和各种血细胞。骨骼肌细胞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葡萄糖等能源物质和氧气,同时释放能量。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小问2详解】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起心肌舒张。【小问3详解】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会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攻击人体自身成分心脏瓣膜,这种现象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小问4详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气温骤降的开始阶段,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反射活动,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并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促进产热,此过程中涉及到反射弧属于神经调节,同时有激素的作用,还存在体液调节。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稳态的维持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处产生冷觉。22.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秋茄是某红树林群落中的优势种,可利用______法调查种群密度,调查中发现幼龄树数目最多,成年树次之,老龄树较少,年龄结构呈______型。(2)由于红树林植被结构简单,群落的______低,稳定性差,部分植食性昆虫缺乏______的制约,会爆发形成严重的虫害。(3)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与红树具有几乎相同的生存空间,______高度重叠,从而抑制了红树林的生长。互花米草对红树林群落有哪些影响?______(A.降低生物多样性B.使群落水平结构更复杂C.破坏生态平衡D.提高经济效益)(4)红树林在我国碳中和目标中起到重要作用,可用其______的增量来衡量CO2减排量。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还能积累更多的土壤有机碳,原因是______。【答案】(1)①.样方②.增长型 (2)①.物种丰富度②.天敌(3)①.生态位②.AC(4)①.生物量②.缺氧、盐度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解析】【分析】1.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是根据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确定的;生殖前期的个体比例最小的(A种群)是衰退型,生殖前期的个体比例最大的(C种群)是增长型,各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相差不大(B种群)是稳定型。2.样方法的注意事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小问1详解】秋茄是某红树林群落中的优势种,为植物,因而可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调查过程中注意随机取样;调查中发现幼龄树数目最多,成年树次之,老龄树较少,据此可预测未来该种群的数量会增加,即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小问2详解】由于红树林植被结构简单,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低,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而稳定性差,部分植食性昆虫缺乏天敌的制约,可能会爆发形成严重的虫害。【小问3详解】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与红树具有几乎相同的生存空间,生态位高度重叠,种间竞争激烈,从而抑制了红树林的生长。作为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对红树林群落的影响可表现为降低生物多样性,即由于互花米草在与红树的竞争中占优势,使红树衰退,进而导致直接或间接以红树为营养来源的物种迁出或死亡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随着生物多样性减少该地区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因而不会提高经济效益,也不会引起该地群落结构更加复杂。故选AC。【小问4详解】红树林在我国碳中和目标中起到重要作用,可用其生物量的增量来衡量CO2减排量,这是因为其生物量的增加使通过固定二氧化碳实现的,因此其增量代表的是二氧化碳的消耗量;红树林生长的条件为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该群落中由于土壤含水量增多,因而其中土壤的透气性差,且盐分较高,因而土壤中的微生物代谢缓慢,且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即缺氧、盐度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缓慢,因此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还能积累更多的土壤有机碳。23.为研究半干旱地区苹果树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研究人员进行了滴灌条件下的水肥耦合效应对苹果树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影响的实验,其中灌溉设为四个水平:充分灌水(W1)、轻度亏缺(W2)、中度亏缺(W3)、重度亏缺(W4):施肥设为三个水平:高肥(F1)、中肥(F2)、低肥(F3).另外,在高肥条件下,测定了不同灌溉条件下的叶绿 素含量。实验结果见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光反应阶段,水被裂解为______和电子:除了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叶绿素、酶等分子含有氮元素,类囊体膜组成成分______也含有氮元素。(2)叶绿素含量测定时,提取叶绿素的试剂______,由于叶绿素在______光下有较高吸收峰,是因此可通过测定其在该光照下的吸光值估算。 (3)根据图l结果可得出结论:水的灌溉量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是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缺水导致苹果产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4)研究发现不同水肥条件对叶面积也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坐果都大期叶面积,实验结果如下表。水肥处理对苹果幼树叶面积的影响…灌水处理叶面积(F1)叶面积(F2)叶面积(F3)W1(2.01±0.22)(1.8±00.13)(1.70±0.11)W2(2.11±0.16)(187±0.10)(1.61±0.11)W3(1.68±0.13)(1.58±0.16)(1.40±0.11)W4(1.48±0.19)(1.32±0.16)(1.23±0.12)由表可以看出,灌水量相同时,随施肥量增加,坐果膨大期叶面积______,在施肥量F1和F2的条件下,叶面积最大对应的灌水处理是______,说明在施肥量达到一定量的条件下______的条件促进叶面积生长。【答案】(1)①.H+、O2②.膜蛋白、磷脂(2)①.95%的酒精②.红橙和蓝紫(3)①.水灌溉量越高净光合速率越高(成正相关)②.缺水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同时缺水导致气孔关闭,影响了CO2的吸收,碳反应速率也下降(4)①.增加②.W2③.轻度缺水【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半干旱地区苹果树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实验的自变量是灌溉水平和施肥水平,因变量是苹果树生长情况,据此分析作答。【小问1详解】光反应阶段,水被裂解为H+、O2和电子;类囊体膜的组成成分膜蛋白(元素组成是C、H、O、N等)、磷脂(元素组成是C、H、O、N、P)也含有N元素。【小问2详解】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叶绿素含量测定时,提取叶绿素的试剂是95%的酒精;由于叶绿素在红橙和蓝紫光下有较高吸收峰,是因此可通过测定其在该光照下的吸光值估算。【小问3详解】据图1分析可知,水灌溉量越高,净光合速率越高,即净光合速率与水灌溉量成正相关;光合作用过程主要包括光反应和碳反应两个过程,其中光反应阶段叶绿素可吸收利用光能,碳反应阶段与二氧化碳的含量密切相关,缺水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同时缺水导致气孔关闭,影响了CO2的吸收,碳反应速率也下降,故缺水导致苹果 产量下降。【小问4详解】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灌水量相同时,随施肥量增加,坐果膨大期叶面积增加(F1>F2>F3);在施肥量F1和F2的条件下,叶面积最大(2.11±0.16)对应的灌水处理是W2;说明在施肥量达到一定量的条件下轻度缺水(W2对应轻度亏损)的条件促进叶面积生长。24.某厂发酵使用的谷氯酸棒状杆菌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退化”,呈现长势差、发酵效价不高、质量不好等现象,研究人员利用保存的菌种,通过激光照射谷氨酸酸棒状杆菌原生质体选育出了高产、优质的谷氨酸棒状杆菌菌种。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谷氨酸棒状杆菌原生质体时,常用酶解法去壁。酶解后,用较高渗透压缓冲液经过多次洗涤离心获得原生质体,多次洗涤的目的是______。谷氨酸棒状杆菌原生质体经过激光照射后,接种于培养基上再生出细胞壁,用涂布器将______后的再生菌液涂布接种到高糖、高谷氨酸的因体培养基上,形成单菌落后再进行鉴定和扩大培养。(2)选育出的高产优质菌种一般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保存,在低温干燥等条件下通过减少菌种的______次数来减少菌种发生自发突变的概率,开展工业发酵时,将保存的菌种______后再扩大培养,最后接种于培养基中,初期调节培养基C/N为4:1有利于______,后期调整C/N为3:1以获得大量谷氨酸产物。(3)与利用糖蜜相比,用大米、小麦作为谷氨酸发酵的原料需要增加______的过程,从生产发酵罐底部通入高温蒸汽一方面可以使淀粉等受热吸水从细胞壁中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______的作用。(4)生物素是脂肪酸合成的必需物质,发酵使用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常为生物素缺陷型菌株,可以减少组成细胞膜的_____分子的合成,有利于______,从而降低谷氨酸合成的负反馈作用。(5)谷氨酸棒状杆菌还被用于工业化生产丙酮酸,为了增加其代谢过程中丙酮酸的积累,研究人员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敲除了与丙酮酸分解代谢有关的基因A,获得了A基因缺失工程菌,实验过程包括:I.基因敲除打靶质粒的构建。利用PCR技术扩增出A基因的上下游序列,融合成一个DNA片段,PCR反应体系中的原料是______;然后用两种______分别切割融合片段和质粒,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Ⅱ.重组质粒的导入。将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放入低温、低浓度的CaCl2溶液中,使之成为______细胞,再利用电转化法转入重组质粒。一段时间后将菌液涂布于平板上获得单菌落。Ⅲ.目标菌的鉴定。选取单菌落,破壁后加入2mol/L的NaC1溶液,离心后取上清液,然后加入______,得到白色DNA,将DNA提取物加入PCR反应体系,利用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开展扩增,扩增产物经过电泳后,凝胶中出现______个条带,可以初步确定该菌落是 目标菌。最后通过发酵检测丙酮酸产量作为基因敲除成功的直接证据。【答案】(1)①.为了洗去酶液,防止其对原生质体造成破坏②.稀释(2)①.传代②.活化③.菌体大量繁殖(3)①.将淀粉分解成小分子糖②.灭菌(4)①.磷脂②.增大细胞膜通透性,谷氨酸能及时排出胞外(5)①.四种dNTP②.限制性内切核酸酶③.感受态④.95%的冷酒精⑤.0【解析】【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小问1详解】制备谷氨酸棒状杆菌原生质体时,常用酶解法去壁。酶解后,用较高渗透压缓冲液经过多次洗涤离心获得原生质体,多次洗涤的目的是洗去酶液,避免酶液对原生质体造成破坏。谷氨酸棒状杆菌原生质体经过激光照射后,接种于培养基上再生出细胞壁,用涂布器将稀释后的再生菌液涂布接种到高糖、高谷氨酸的因体培养基上,这样可以形成单菌落便于鉴定,然后再选择菌落进行扩大培养。【小问2详解】选育出的高产优质菌种一般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保存,在低温干燥等条件下通过减少菌种的传代次数来减少菌种发生自发突变的概率,因为在DNA复制过程会发生基因突变的几率会增加,且菌种传代次数增多意味着DNA复制次数增加;开展工业发酵时,将保存的菌种活化后再扩大培养,这样可以提高菌种的代谢速率,最后接种于培养基中,初期调节培养基的C/N为4∶1,这样有利于菌体大量繁殖,后期调整C/N为3∶1,该条件下有利于谷氨酸的大量产生。【小问3详解】与利用糖蜜相比,用大米、小麦作为谷氨酸发酵的原料需要增加将淀粉分解成小分子糖的过程,这是因为谷氨酸棒状杆菌不能直接利用多糖,因而需要将淀粉分解成小分子糖类,便于提高产量,从生产发酵罐底部通入高温蒸汽一方面可以使淀粉等受热吸水从细胞壁中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也利用了蒸汽灭菌的原理,这样可以避免杂菌污染。【小问4详解】生物素是脂肪酸合成的必需物质,发酵使用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常为生物素缺陷型菌株,这样脂质的合成减少,即可以减少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的合成,这样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有利于谷氨酸及时排出胞外,从而降低谷氨酸合成的负反馈作用,增加了谷氨酸的产 量。【小问5详解】I.基因敲除打靶质粒的构建。利用PCR技术扩增出A基因的上下游序列,融合成一个DNA片段,PCR反应体系中的产物是DNA,因而原料是四种dNTP;然后用两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简称限制酶分别切割融合片段和质粒,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从而实现了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Ⅱ.重组质粒的导入。将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放入低温、低浓度的CaCl2溶液中,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该状态下细胞容易从外界吸收DNA分子,而后再利用电转化法转入重组质粒。一段时间后将菌液涂布于平板上获得单菌落。Ⅲ.目标菌的鉴定。选取单菌落,破壁后加入2mol/L.的NaC1溶液,目的是使DNA溶解,离心后取上清液,然后加入95%的冷酒精,由于DNA分子不溶于酒精中,因而会析出DNA分子,因而可得到白色DNA,将DNA提取物加入PCR反应体系,作为模板,利用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开展扩增,扩增产物经过电泳后,凝胶中出现0个条带,说明其中不含有基因A,因而可以初步确定该菌落是目标菌。最后通过发酵检测丙酮酸产量作为基因敲除成功的直接证据,即通过个体生物学鉴定的方法检测目的菌是否培育成功。25.野生型果蝇的眼色和体色分别为红色和灰色,研究人员通过诱变育种获得了紫眼突变体、白眼突变体和黑檀体突变体,已知三种突变体均为单个位点的基因突变所致,为研究眼色和体色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利用上述三种突变体品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杂交组合PF1F2甲野生型、紫眼突变体(正、反交)灰体红眼红眼:紫眼=3:1乙野生型(♀)、白眼突变体(♂)灰体红眼红眼(♀):红眼(♂):白眼(♂)=2:1:1丙黑檀体突变体(♂)、白眼突变体(♀)灰体红眼:灰体白眼=1:1灰体红眼:灰体白眼:黑檀体红眼:黑檀体白眼=3:3:1:1注:表中F1为一对亲本杂交的后代,F2为F1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假定每只果蝇的生殖力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紫眼突变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白眼突变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两者可互称为______基因。(2)黑檀体的突变属于_____(填”是性”或”隐性“)突变,由杂交组合丙可以判定黑 檀体突变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若让杂交组合丙的中的灰体红眼果蝇自由交配,则F3中出现黑檀体白眼的概率是______。(3)根据上述杂交组合不能判定紫眼突变基因与黑檀体突变基因的通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从三种突变体品系中选择______进行杂交,若______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4)针对上述果蝇眼色遗传的生化机理有学生建立了甲乙两种可能模型,欲通过杂交实验进行初步确定。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①实验思路。第一步:从三种突变品系中选择白眼突变体雌蝇与______进行杂交获得F1;第二步:______,观察记录表型及数量,并做统计分析。2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若子代眼色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则甲模型可能正确:若子代眼色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则乙模型可能正确;否则,甲、乙模型均不合理。【答案】(1)①.常②.X③.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2)①.隐性②.常③.1/36(3)①.紫眼突变体×黑檀体突变体②.F2出现四种表型:灰体红眼、灰体紫眼、黑檀体红眼、黑檀体紫眼,且比例是9:3:3:1(4)①.紫眼突变体雄蝇②.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③.红眼、紫眼、白眼=1:3:4④.红眼、紫眼、白眼=3:4:1【解析】【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若要证明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可用双杂合子自交,观察子代是否出现9:3:3:1或变形比例。【小问1详解】根据甲组实验结果,野生型和紫眼突变体正反交结果一致,F1都是红眼,且F2红眼:紫眼=3:1,说明紫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乙组实验结果,F2红眼(♀):红眼(♂):白眼(♂)=2:1:1,说明白眼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可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小问2详解】 根据丙组结果,黑檀体突变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子代都是灰体,证明黑檀体使隐性突变;由丙可知,黑檀体与灰体杂交结果都没有表现出性状和性别相关联,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设黑檀体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XBY,白眼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XbXb,子一代灰体红眼果蝇为AaXBXb,灰体白眼果蝇为AaXbY,F2灰体红眼果蝇的基因为A_XBXb和A_XBY,A_中AA占1/3,Aa占2/3,后代aa占2/3×2/3×1/4=1/9,XbY占1/4,故自由交配则F3中出现黑檀体白眼的概率是1/36。【小问3详解】眼色和体色突变都在常染色体,让紫眼突变体×黑檀体突变体杂交,如果两对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即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是双杂合子,F2出现四种表型:灰体红眼、灰体紫眼、黑檀体红眼、黑檀体紫眼,且比例是9:3:3:1。【小问4详解】欲确定眼色遗传的生化机理,设基因1用B、b表示,基因2用D、d表示,不考虑基因位置,可分析如下:根据第一种情况,bb__表现为白色,B_D_表现为紫色,B_dd表现为红色,根据第二种情况,B_D_表现为红色,B_dd表现为白色,bb__表现为紫色;根据表格分析果蝇的眼色有白眼、紫眼、红眼,紫眼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甲乙可能模型,因为白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紫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故可选择白眼突变体雌蝇设基因型为DDXbXb与紫眼突变体雄蝇ddXBY杂交,F1基因型为DdXBXb和DdXbY,用F1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根据上面分析,若红眼(ddXB_=1/4×1/2=1/8)、紫眼(D_XB_=3/4×1/2=3/8)、白眼(__Xb_=1×1/2=1/2)=1:3:4,则甲模型可能正确;若红眼(D_XB_=3/4×1/2=3/8)、紫眼(__Xb_=1×1/2=1/2)、白眼(ddXB_=1/4×1/2=1/8)=3:4:1,则乙模型可能正确。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5-25 15:50:02 页数:23
价格:¥3 大小:1.3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