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4.文言文二则精品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7

2/67

3/67

4/67

剩余6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六语下统编精华版(配教案)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其实”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篇文章--《学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言文。谈话导入 第一课时 学弈学习下围棋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作者简介 01自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0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初读感知 齐读生字词鸿鹄诲惟缴wéihónghúhuìzhuó 学弈(yì)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huì)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hóng)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jù)学,弗(fú)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yuē):非然也。初读课文 试着读出节奏。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hóng)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jù)学,弗(fú)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yuē):非然也。学弈(yì)朗读节奏 援“扌”窄长,右部“爰”撇平短,两横上短下长,捺伸展。辨字识记援助救援缓慢刻不容缓书写指导 俱“具”的横画之间的间隔要均匀,里面三横靠左,底横稍长些。辨字识记俱乐部面面俱到恐惧具体书写指导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讨论交流《学弈》讲了一件什么事?《学弈》讲述的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以致于后一个人的棋艺不如前一个人的故事。 讨论交流对照《学弈》的注释,阅读原文,完成下面的表格。学弈人物做法结果一人另一人弈秋的思考 理解文意弈秋①,通国②之③善④弈者⑤也。①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②通国:全国。③之:的。④善:善于,擅长。⑤者:……的人。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开篇交代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为下文写两个人跟他学下棋作铺垫。讨论交流思考:“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使①弈秋诲②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③,惟④弈秋之为听;①使:让。②诲:教导。③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④惟:只。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理解文意 一人虽听之①,一心以为有鸿鹄②将至,思援③弓缴④而射之。①之:指弈秋的教诲。②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③援:引,拉。④弓缴:弓箭(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鸿鹄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理解文意 虽与之①俱②学,弗若③之矣④。①之: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②俱:一起。③弗若:不如。④矣:了。译文: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理解文意 为①是其②智弗若与③?曰④:非⑤然⑥也。①为:因为。②其:他,指后一个人。③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④曰:说。⑥然:这样。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专心致志的那个人吗?回答:不是这样的。⑤非:不是。理解文意 思考: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却比不上另一个人,原因是什么?试着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聚焦异同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汇报交流 情境朗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同桌合作朗读,展现棋盘前两个人截然不同的表现。朗读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结合大家的表演以及书上的插图,你觉得他们二人当时分别在想什么呢?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状态吗?讨论交流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心猿意马……汇报交流 因为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讨论交流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学下棋,为什么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呢? 两人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和之后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学习成果,让我们明白了孟子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领悟道理 同桌互相合作诵读,一人说句意,一人对原句。在此基础上,自主背诵。指导背诵 拓展延伸孟子名句节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随堂演练1.写出“之”字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②惟弈秋之为听。()③一人虽听之。()④思援弓缴而射之。()⑤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小练笔2.学习了《学弈》这篇课文以后,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老师、父母、同学听,课后写一篇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 质疑导入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汇报交流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子围绕太阳进行辩论这件事。 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他们为什么争辩?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质疑激趣 两小儿辩日中间是“讠”,表示“辩论”的意思。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主张清静无为,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左边的“辛”最后一竖变为撇。相关链接 人物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生及再传学生把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01自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0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初读感知 齐读生字词盂沧沧凉凉孰汝shúyúcāngrǔ 两小儿辩日dòu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初读课文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yúcāngshúrǔ 试着读出节奏。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朗读节奏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讨论交流《两小儿辩日》讲了一件什么事?《两小儿辩日》写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双方各执一词就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①,问其故。一儿曰:“我以②日始出时去③人近,而日中④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理解文意①辩斗:辩论,争论。②以:认为。③去:离。④日中:正午。 孔子到东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①日中则如盘盂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③,及其日中如探汤④,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理解文意①及:到,到了。②盘盂:盛物的器皿。③沧沧凉凉:寒凉。④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汤:热水。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小,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①也。两小儿笑曰:“孰②为③汝多知④乎?”①决:做决定,做判断。②孰:谁。③为:同“谓”,说。④知:同“智”,智慧。孔子无法判断(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合作探究两小儿为何辩斗?试着从文中提取两小儿的观点、理由,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两小儿辩日人物观点依据一小儿太阳:初升时近,正午时远。远小近大:太阳刚出时像()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一般小了。一小儿太阳:初升时(),正午时()。近()远():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里一样热。 合作探究两小儿辩日人物观点依据一小儿太阳:初升时近,正午时远。远小近大:太阳刚出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盘盂)一般小了。一小儿太阳:初升时(远),正午时(近)。近(热)远(凉):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汤)里一样热。都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讨论交流两个小孩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他们既然说的都符合事实,为什么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呢? 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1)根据视觉判断(2)根据感觉推论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汇报交流 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读时结合神态、动作来体现争辩的情景。 合作探究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不能决也自主表演“问孔子”的情景。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 讨论交流两小儿辩斗正酣,请孔子决断,偏偏“孔子不能决也”,这是为什么?仅从两个小孩的话判断,皆有理有据,孔子不能妄下判断。受时代所限,当时无法判断两个小孩孰是孰非,孔子自然也不可能知道。 讨论交流从这个故事中,我觉得这是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孔子。善于观察、大胆质疑实事求是、谦虚谨慎 你认为文中的两个小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讨论交流大胆质疑独立思考说话有理有据善于观察…… 感悟道理从这个故事中,你收获到了什么呢? 要像两个小孩一样有探索精神,而且要学习他们用生活经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方法,但是不能仅仅从自己的经验来考虑问题。要像孔子一样,诚实地面对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汇报交流 课堂小结《两小儿辩日》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采用“问答式”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并阐明道理。作者将抽象的自然现象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讲述出来,让人感受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聪明机智、天真可爱的形象,也体会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情境表演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两小儿,读一读两人的对话。师生交流生活中与人争论时的语气、语速,共同梳理出朗读的要求:读出与人争辩时说话语气比较强硬、语速快、声音高等特点;通过朗读突出表现观点尖锐的关键词;可结合神态、动作读一读。 拓展延伸孔子名句节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随堂演练一、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匆匆忙忙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忙忙碌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请找出下面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喻词。喻体日初出大如车盖。本体喻词 课后作业1.背诵文言文。2.搜集关于孔子的名言和故事,和同学交流。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5-05 13:48:01 页数:67
价格:¥3 大小:12.2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