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衡水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大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届高三年级3月份大联考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分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编纂年代最早的总集,脸炙人口。萧统为之作序,阐明编纂意图、选录范围,也体现了其文章审美的观念。《文选》的编纂,是以当时存在的诸家别集和总集为基础的。西晋以来,已有各种总集的编纂,其中如华虞的《文章流别集》、李充的《翰林》,是分体编辑的大规模总集,尤其能给《文选》的编辑提供很大的方便。既然是在集部书的基础上编成,那么基本上不收录经、子、史部书籍里的文字,是当然的。那首先是一个体例上的问题。不过萧统在《文选序》里并未明说这一点,而是从另外的角度说明其不收录经、子、史书的缘故。他说,经书是教人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如何做人的,它们出于圣人之手,“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地位太崇高了,因此不能割裂截取当作一般文章那样编入总集。《老》《庄》《管》《孟》那样的子书“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作者的意图是要阐发某种思想主张,而不把文辞的美恶优劣放在重要地位,所以也不选。流传下来的忠臣贤人、谋夫辩士的话语,有些是美好动听的,但当初只是口头表述,并非写成的文字,也就不选。至于史书,是记载事实而寄寓褒贬的,也与单篇文章不同,当然也不入选。由这样的说明看来,萧统认为集部文章与经、子、史文字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即集部文章应该是“以能文为本”的,亦即应该特别讲究文辞的运用的。《文选》就是要从这种讲求文辞的文章里选录其佼佼者。《文选序》还有一段话更鲜明地体现了这样的选录宗旨。萧统说,虽然不选史书,但是史书里的序、论、赞、述却是要选载的。为什么呢?就因为这些文字是“综缉辞采”“错比文华”的,既然“事出于沉思”,那么就“义归乎翰藻”。意思是说,史书里的序、论、赞、述与书中一般叙事的文字不同,它们是很注意文采的,作者写作它们时在文辞运用方面是精心构思的,因此理当归属于讲求文辞的一类,也就应该选录于《文选》之中。总之,萧统是说,《文选》里选载的都是特别讲究文辞运用的文章。那么,该怎么讲究呢?怎样的文辞才是萧统心目中的好文章呢?从“辞采”“文华”“翰藻”等词语,可以体会到,萧统要求文辞博富而美丽。《文选序》说:“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文学语言同社会生活里的种种事物一样,是从简单质朴向着精巧华丽发展的。这是萧统的文辞发展观,也是他心目中一个基本的文章审美标准。文章好不好,首先看它的辞采是否漂亮。应该说,这不仅是萧统个人的审美观,而且是他那个时代具有的普遍性的标准。(摘编自杨明《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章审美观念》) 材料二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论断:“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确实,在晋宋之际,自然山水已从此前的比德兴情转而虚灵化、情致化,成为审美的客体,山水诗、山水画、山水文的集中涌现,从创作实践上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蔡英俊认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以及萧统的《文选》,彼此之间的论述构成了所谓的‘同时代人’的历史意识。”就山水审美来说,这种“历史意识”即是对自然山水进入审美视野的思考,亦即对山水美学的建构。萧统《文选》在多个层面体现了对山水文学的重视,最为明显的是在诗歌分类中列入“游览”“行旅”两个大类,选录了数量不菲的山水诗作。其中“游览类”共选录11人的23首诗,所选均是晋宋以来对山水进行“持续正面书写”的作品。殷仲文入选之诗为《南州桓公九井作》,是随桓玄游览安徽当涂九井山后的作品,“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以下六句,写景中融入个人情感,与其时盛行的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拉开了距离。谢混(字叔源)入选之诗为《游西池》,其中“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是备受称道的写景名句。沈约称“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足见二人是玄言诗向山水诗过渡中的关键人物,萧统选入《文选》的这两首诗,恰恰是他们描写山水的代表作品。从中所能看到的,是脱离过去在孙绰、许询的诗中所能看到的那种抽象地阐说玄理的方向,明确地转向具体的山水描写。“行旅类”共收录11人的34首诗。其中谢灵运的行旅诗作,逐物推迁,怀新寻异,山行水涉,处处皆景自他以后诸人入选的作品,多数已是典型的山水诗了。由此可见,萧统在编选《文选》时,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山水诗”的概念,但在“游览”“行旅”两大类中已大量选入了山水之作,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声色大开”的时代风潮。(摘编自赵厚均《〈文选)与山水美学的建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统在编《文选》时受益于当时分体编辑的大规模总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他选择文章的标准。B.萧统虽然没有明确选文体例的标准,但他在解释选文原因时还是指出了经、子、史部等书中内容的不足。C.萧统将晋宋以来对山水进行“持续正面书写”的大量诗作选入《文选》,体现了他对自然山水进入审美视野的思考。D.《南州桓公九井作》和《游西池》之所以能入选《文选》,这与它们一改当时抽象说理的文风而对山水进行具体描写有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统认为经书是出于圣人之手,所以没有把它们作为普通的文章收录进《文选》。B.萧统在选文时非常注重文辞的优劣,致使史部书籍里的文字均因不符合标准而落选。C.宗白华的经典论断,表明晋代时期的山水作品体现了外在自然和内心情感的有机关系。D.《文选》将“游览”“行旅”列为两类,说明萧统在编选时对山水文学的重视。3.下列选项,最符合萧统《文选》入选“游览”类标准的一项是(3分)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B.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D.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4.在萧统看来,那些没有选入《文选》的作品有何共同的特点?萧统确定此标准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5.古代文人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这一群体形成了多样的文化自信、文化情怀。萧统编纂《文选》,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和情怀。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草  鞋张品成来宽满周的那天,被爷娘放在床上任由他爬,只是在板床上放了些东西。都是平常人期望伢长大后成就个什么人物的寄望,摆放在那的物件就很特别。如笔,期望小小人儿将来读书中举平步青云,成状元当宰相高官;如毫子票子,抓了能成生意人发大财;……还有纸折的令旗和兵器,抓了能有戎马生涯做大将军……反正就那些东西、周岁时候让细伢抓,训抓周。一屋人就盯着那细伢,眼都老大,目不转睛,齐齐拴在来宽的那两只手上。来宽爬着抓着,眼见是那只笔了,可却从星顶上坠落根稻草。草落手到。来宽的那只小手,抓住的是根草,老纠就无奈了,老纠是来宽他爷。他娘当然也看到那场面,啊呀了一声。屋里人脸都白了,大惊失色。抓周抓到根禾草,这又意味着伢将来什么“前景”?是什么?来宽他爷他姐当然可以猜得到,抓周抓到禾草,注定了将来是个种禾人,那就信命了吧。来宽第一次上街是在娘背上,来宽娘在来宽满周后带上儿子去赶了场集。来宽在娘的背上脑壳左左右右地望,他很亢奋,身子不安分,时而颤动那么几下,那是细伢兴奋的本能。娘说:“伢呀,你就不能安分点?”看看,那有座戏台。戏台边有座石礅。就把来宽放了下来,坐在那歇息。就那会儿,来宽目光拴住了那几串东西。来宽眼里一大片的金黄。其实那没什么,是几串草鞋。根普老倌是个孤寡,一生未娶,一生也只做一样事,打草鞋。老倌在那已经好多年了,在众人看来习以为常,没什么稀奇处。没想到这一天,有个细伢却对这一切目不转睛,然后往老倌身边爬。娘说:“伢呀,你别乱动!”来宽还是爬。来宽被那一串串金黄吸引,执拗地往那边爬。娘就惊了。“莫动,这街上人多。”来宽依然故我地爬。娘把他扯住了,来宽“哇”一声嚎哭起来。那声哭,让根普老倌抬起了头,朝那个细伢望了一眼。就那一眼,来宽的哭声瞬间止息。来宽不仅停止了哭嚎,就那一闪间,手里居然抓握着几根禾草。来宽娘对她男人说:“抓周抓那根禾草,不是种田的事了,看样子和那老倌营生有关……”男人嗯了一声,抛出句轻描淡写的话:“打草鞋?那也是门手艺,要真像根普老倌那样也是一方好佬,也算是出息哟。”“放屁!”女人恼怒了,嘴里迸出这两个字。“你看你?”“你说我家伢将来打草鞋!” “打草鞋有什么不好?”“呸!你做什么不干那营生?”回到家已经日落了,门槛上抹了黑。来宽才进门,脸上重重地挨了一掌。是娘用力扇的。娘从来没打过儿子,但这回下手很重。那一巴掌,把天上的星星全抛在了来宽的眼前。来宽没哭,娘却哭了,嚎啕大哭。儿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娘不想打儿子,她只想那一巴掌把儿子打醒。但没丝毫作用,来宽依然故我,逢集就往戏台那去。没人知道那老人倌什么时候收了个小徒弟。渐渐地,来宽那双手也成了两只翻飞的蝴蝶,在禾秆里飞旋起来,一只草鞋就成形了。这一年,根普老倌过世了,谁都以为来宽要继承师傅的草鞋生涯,但没有。这一年红军来了。来宽没打草鞋,跟了一帮伢站岗放哨收查路条。那天,乡苏维埃主席老纠把儿子从角岭上叫了下来,十万火急那样。来宽那时正在角岭山顶的那棵树上,那望得远,能看到十几里外那片旷野的动静。男人风风火火地来,扯大了喉咙喊,气喘得急:“来宽楞哎,你爷……不是,是老纠主席喊你去……有急事!哎!”来宽也那么火烧眉毛般急赶到他爷跟前,气也喘得急:“爷……不是,主席你叫我!”老纠说:“有你出息的机会了!”这话让来宽云里雾里,他愣着看着他爷。“什么事?”“打草鞋!”“鬼哟!”“我没哄你,爷哄你,乡苏维埃也不会哄你的吧?”来宽瞪大了眼睛看他爷老纠,老纠也那么瞪大了眼睛看他,两个人眉不动眼不眨对视了好一会。来宽很快知道真相。队伍里首长下了命令,两个月内,八万将士,每人要有两双草鞋。要十几万双草鞋哩。来宽抓过一把禾草,一脸亢奋,身上像注入了什么,一阵阵狂喜的涛在涌。很快那双手就成了两只蝴蝶,在那翻飞了起来。很快那些禾草就成了鞋,端在来宽掌心里了。“呀!”“呀呀!”“呀呀呀!”戏台下坐满了人,人们“呀”着赞叹不已。来宽很威风,来宽很神气。戏台下满是人,队伍上的人,村人乡民,男男女女。就看见脑壳和脸,脸上眼都睁大了,齐齐注目来宽那双手。来宽那两只手不是蝴蝶了,他缓慢地演示着编织,那些男女也慢慢地跟样学了。十五天后,来宽娘看到了那个现实,十几万双草鞋都成了现实。来宽伢很认真地教,那些女人很认真地学。首长看到了那个现实,屋檐下,挂了无数双草鞋。十天后,那些草鞋分发到了那些士兵的手里。那一天,就都穿在了士兵的脚上。天黑下来,八万将士从田埂和河堤上涌向十几个渡口,看不清人,可听得见细软的草鞋跺在细软的秋草上的声音……来宽那天趴在离浮桥不远的树墩上,他看着那些脚,从田埂和河堤上迈向那些浮桥,天和地黑成一大团的墨,但来宽却看到了那两团金黄,无数的金黄组成一条金色的长龙,往远方游走蔓延。 来宽掏出怀里那双草鞋,穿在了自己的脚上,追赶着那条长龙……(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来宽抓周的时候,作者突出了对众人目光的细节描写,其中“拴”字生动地表现出众人对来宽未来命运的极大关注。B.对来宽抓到稻草的结果,来宽爷和娘虽然很失望,但想到这就是来宽的命,也只能接受,说明来宽热衷编草鞋是有其必然性的。C.从情节安排看,来宽抓到稻草的行为和根普老倌的出现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使来宽“爬”向老倌有了合理的解释。D.“来宽那双手也成了两只翻飞的蝴蝶”,形象地展示了来宽在根普老倌指导下编草鞋的娴熟技艺,也为后文的展开做了铺垫。7.关于文中来宽接到编草鞋命令后的表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分)A.虽然编草鞋的任务很重,但来宽的内心却狂喜,为自己能为队伍出力而感到光荣。B.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来宽缓慢演示,认真教授他人,体现了他的成长和担当。C.来宽编草鞋得到众大赞叹后,威风神气,写出其自大的一面,却让人物更丰满真实。D.来宽最后将草草鞋穿在自己的脚上去追赶队伍,表明了他也有投身革命的美好想望。8.小说在描述来宽眼中的草鞋时,前后都出现子“金黄”一词,这样写有何不同的用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9.小说在选材和创作方法上,并没有直接书写难忘的红色岁月,但却产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学效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郭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泰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茅容,年四十余,耕于野,与等辈避雨树下,容独危坐愈恭;泰见而异之,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泰谓为己设;容分半食母,余半庋置,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泰曰:“卿贤哉远矣!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钜鹿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泰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泰以为有分决,知其德性,因劝其游学,遂知名当世。其余或出于屠沽、卒伍,因泰奖进成名者甚众。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以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陈留左原,为郡学生,犯法见斥。泰遇诸路,为设酒肴以慰之。谓曰:“昔颜涿聚,梁甫之巨盗,段干木,晋国之大驵,卒为齐之忠臣,魏之名贤;蘧瑗、颜回尚不能无过,况其余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原纳其言而去。或有讥泰不绝恶人者,泰日:“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原后忽更怀忿结客,欲报诸生。其日,泰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后事露,众人咸谢服焉。(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B.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C.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D.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视之何益”的“视”指对待,与《六国论》中“子孙视之不甚惜”的“视”意思相同。B.卒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泛指军队和基层部队,也可指士兵。C.童子,文中指未成年人。古时还指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如《促织》中“操童子业”。D.经师,文中指讲授经书的老师。旧时也是道教执事的称谓,指宫观中专司颂经的道士。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泰当初在洛阳时,还是个无名之辈,后来经符融的介绍结识了李膺,因其聪慧通达,行事缜密而得到李膺的赏识,郭泰的名声也由此震动京城。B.郭泰对茅容在树下避雨的动作、神态感到很惊异,便请求借宿;见到茅容在家里对母亲的至孝表现,郭泰深受触动,对他的举动大加赞赏。C.不仅茅容和孟敏的成名与郭泰的帮助有关,在当时各行各业中有很多人也同样得到了郭泰的称许和引荐,这些人也因此成为社会上有名望之人。D.郭泰因身体不适,使吩附魏昭给自已煮粥,并用恶劣的态度考验他,最后郭泰因非常看重魏昭行事稳重的风格,就把他作为好友来善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容分半食母,余半庋置,自以草蔬与客同饭。(4分)(2)泰以为有分决,知其德性,因劝其游学,遂知名当世。(4分)14.在学生左原的事件处理上,郭泰有哪些成功的做法?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杏花天·赋莫愁①周 密②瑞云盘翠侵妆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人去后、垂杨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愁随两桨③江南北,日暮石城风急。[注]①莫愁:战国末期楚国人,名莫愁,聪明美丽,能歌善舞,楚顷襄王把她召进宫中做了歌舞侍姬。②周密:南宋文学家,宋亡后隐居不仕。③两桨:出自古歌谣《石城乐》中“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瑞云盘翠侵妆额”三句描写了莫愁女的发式特点以及眉梢上郁积着的忧愁。B.“返魂”二句用典,化用屈原的《招魂》,以期待有人能将她招回到故国。C.最后写江南江北的哀愁、日暮风急中的石城,透露出词人羁旅行役之感。D.整首词笔触清丽,情感深挚,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楚感慨,实属上乘之作。16.词中“垂杨自碧”和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中的“自”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坐观日出时,其中“      ,       ”两句落笔在天地相接的地方,写出了云层和太阳初升时的色彩变化过程。(2)在杜甫《客至》中“      ,       ”两句,既写出主人不轻易延客之意,又表达了客至的欣喜之情,生活气息浓厚,也足见两人的交情之深。(3)古人常把“丝竹”这一代表音乐的意象写入诗文,借此来表达内心的各种情感,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连日来,广东依托几万个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受到广泛好评。一支支多层次、立体化、特色鲜明的志愿者宣讲队伍深入基层各个领域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同干部群众面对面谈学习体会、谈思想认识、谈贯彻落实,力求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南粤这片沃土上 ① 。在声情并茂的朗诵声中,肇庆市文联“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志愿者走进端州区前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用群众 ② 的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送进千家万户。“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日前,在东莞市大岭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战功”获得者汤超荣站上讲台,将自己参与越战的故事和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认识理解 ③ ,不时赢得与会人员经久不息的掌声。从城市到乡间,从机关到企业,从工厂到学校……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广东各地的宣讲队伍,用“接地气”“带露珠”的语言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讲述过去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目标,在全省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横线处的两个词语,形象地描述了宣讲语言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9月23日,农历秋分,我国迎来了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天,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万千人家载歌载舞,共庆丰收。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①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同时更加能够表现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具有当代意义, ② 。一方面,对于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古老中国而言,这个节日的设立极具一种仪式感;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一年的辛勤耕耘,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出丰收的喜悦。另一方面更是当代人准确把握住时节规律,用现代思维点缀传统文明的一种上佳表现。节气时令“摇身一变”,成了具有鲜活现代感的重要节日,这从某种程度上,恰是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契机与自然而然。“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它的设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激励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农民既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 ③ 。举办丰收节可以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投身进来,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 办这个节,可以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中国农民丰收节”对农民兄弟是莫大鼓舞,必将在精神层面增强亿万农民振兴乡村的信心。21.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个勤俭人家,五口人男耕女织,早出晚归,精打细算,小口子过得挺红火。B.小刘暗下决心:人家是人,我也是人,我就不信我学不好语文!C.无功不受禄。你快把这一兜子水果给人家送回去,咱可不能收。D.“您快别说了,人家还小呢,还不想找对象呢。”三丫头说着,脸早就红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见解人人不同,恰如钟表,各人都相信自己的不差分毫。——英国诗人蒲柏材料二:人啊,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名言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届高三年级3月份大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B【解析】“指出了经、子、史部等书中内容的不足”表述不合文意,原文萧统只是从文辞角度指出其不能入选的原因,并没有指出其内容的不足。2.B【解析】“史部书籍里的文字因均不符合标准而落选”不合文意,原文为“史书里的序、论、赞,述却是要选载的”。3.D【解析】前三项均偏重于借景物言理,缺少对景物细致的直接刻画。D项的诗句笔触细腻,直接描绘了一幅“江南春”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之情,更符合萧统的审美标准。4.第一问:在萧统看来,那些没有入选的作品,大多都“不以能文为本”,不特别讲究文辞的运用。(2分)第二问:萧统选文注重文辞的标准与萧统的审美观念有关,也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2分)(言之有理即可)5.①萧统编纂《文选》,能将文学语言和社会生活相联系,从发展的角度看待作品的审美,从而把握文学发展的时代风潮。②萧统在《文选》中选入大量的山水作品,能从审美的角度看待文风的转变,具有构建山水美学的历史意识。(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6.【解析】“说明来宽热衷编草鞋有其必然性的”文中没有依据。7.C【解析】“写出其自大的一面”错,来宽的威风神气不是自大,面是他觉得自己的技艺终于派上了大用,为此而兴奋。8.①来宽幼时和母亲赶集,用“金黄”来描述来宽眼里老倌的草鞋,这符合幼时来宽的单纯心理,传递了他独有的童真童趣。②在完成编草鞋的任务后,将队伍脚下的草鞋用“金黄”来描述,既表现了来宽的自豪感,也表现了他对革命的向往和憧憬。(每点3分,言之有理即可)9.①小说在选材上注重以小见大,将来自社会底层的普 通小人物来宽置于红色革命的大背景下,将其成长的历程和红军的精神逐步融合在一起,从而表现了深刻而重大的主题,可谓独出心裁。(2分)②在创作方法上,小说注重传奇色彩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小说中来宽抓周的情节、“爬”向草鞋的情节,既具有鲜明的地方底色,又带有传奇色彩,既写出了人物的传奇性,又将人物的命运和红色革命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4分)10.B【解析】“三牲之具”是“减”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揖”是上文的动作,“劝”是下文的动作,中间需要断开,再排除D项。原句为:“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11.A【解析】“视之何益”的“视”的意思是“看”,“子孙视之不甚惜”的“视”是“看待”的意思。12.D【解析】“非常看重魏昭行事稳重的风格”不合文意,原文“吾始见子之面,而今以后,知卿心耳”,意思是:我开始只看到你的表面,从今以后,我知道你的内心了!13.(1)茅容却分了半只鸡给母亲吃,将其余半只鸡搁置在架子上,自己用粗劣的蔬菜和客人一同吃饭。“食”“庋置”“草蔬”各1分,句意1分)(2)郭泰认为他有分辨和决断能力,了解他的道德品性,因而鼓励他的外出求学,于是最终孟敏成为闻名当世的人。“分决”“草蔬”“游学”各1分,句意1分)14.①左原违反法令时,郭泰从人无完人的角度对其进行劝导,使左原虚心接纳建议。②众人非议时,郭泰用对不仁的人赶尽杀绝,会使坏人的危害性更大予以回应。(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郭泰,字林宗,是太原界休人。郭秦刚到京都洛阳游学时,当时的人并不认识他。陈留人符融一见他就赞叹惊异,于是将他推荐给河南尹李膺。李膺跟他见面后说:“我所见到过的读书人很多,却从来没有遇到过像郭林宗这样的人。他聪慧通达,为人高雅,思维镇密,学识广博,在今天的华夏,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便和他结交为好友,于是郭泰的名声震动京城洛阳。茅容,已经四十多岁,在田野中耕作时和一群同伴到树底下避雨,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神色)更加恭敬;郭泰见此情景,大为惊异,因而向茅容请求借宿。第二天,茅容杀鸡作为食物,郭泰以为是为自己准备的;茅容却分了半只鸡给母亲吃,将其余半只鸡搁置在架子上,自己用粗劣的蔬菜和客人一同吃饭。郭泰说:“你的贤良远远地超过了普通人!我郭泰尚且减少对父母的供养来款待客人,而你却是这样,真是我的好友。”于是郭泰站起身来,向他作揖,鼓励他读书学习,茅容最终成为很有德行的人。钜鹿人孟敏,在太原郡客居,肩上扛的瓦罐掉在地上,他一眼不看便离开了。郭泰见此情景,问他为什么这样,孟敏回答说:“瓦罐已经破碎了,看它有什么益处!”郭泰认为他有分辨和决断能力,了解他的道德品性,因而鼓励他外出求学,于是最终孟敏成为闻名当世的人。其他人,有的是屠户出身,有的是卖酒出身,有的是士卒出身,经由郭泰称许、引荐而成名的很多。陈国少年魏昭向郭泰请求说:“教授经书的老师容易遇到,但传授做人道理的老师却难遇到,我愿意跟随在您的身边,给您洒扫房屋和庭院。”后来,郭泰曾因身体不适,命魏昭给他煮稀饭,稀饭煮好以后,魏昭端给郭泰,郭泰大声呵斥魏昭说:“你给长辈煮稀饭,不存敬意,使我不能进食!”将杯子扔到地上。魏昭又重新煮好稀饭,再次端给郭泰,郭泰又呵斥他。这样一连三次,魏昭的态度和脸色,始终没有改变。郭泰才说:“我开始只看到你的表面,从今以后,我知道你的内心了!”于是把魏昭当作好友并善意对待。陈留人左源,是郡学的学生,因违反法令,被郡学斥退。郭泰在路上遇见他,特地摆设酒和菜肴来安慰他,说:“从前,颜涿聚原是梁甫地区的大盗,段干木本是晋国的大市侩,可是,他们最终分别成为齐国的忠臣和魏国的著名贤人;蘧瑷、颜回尚且不能没有过错,何况其他的人?你千万不要心怀怨恨,只是反躬责问自己就罢了。 ”左原虚心听取郭泰的劝导后离去,有人讥讽郭泰不能和恶人断绝关系,郭泰说:“对于不合于仁的人,如果厌恶他太甚,就会使他为乱。”左原后来忽然重新心怀忿怒,结集宾客,想要报复郡学的学生。这一天,郭泰正在郡学,左原惭愧自己辜负了郭泰以前的劝导,于是就作罢离开了。后来这件事传开,大家全都佩服郭泰。15.C【解析】“透露出词人羁旅行役之感”错误,这里应是“抒发了国家垂亡之感”。16.①两个“自”字都含有春色依旧而无人欣赏之意,都包含了作者一种无奈的情感。②“垂杨自碧”是写尽管绿杨依旧,但人事全非,表面是对莫愁女一个人的怀念,实则抒发了词人对时事的哀叹和国家垂亡之感。③“映阶碧草自春色”,表面上也是在写碧草无人赏玩,实则是写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蜀相诸葛亮的痛惜。(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1)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2)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3)示例一: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示例二: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每句1分)18.①落地生根 ②喜闻乐见 ③娓娓道来(每词1分,符合语境的成语均可)19.广东依托全省几万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受到广泛好评。(改对一处得2分,共4分)【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共两处语病:①语序不当,“几万个”应置于“全省”之后;②结构混乱,“受到广泛好评”应另起一句,或者把“推出了”改为“推出的”。20.①“接地气”突出了宣讲语言贴近实标,通俗易懂的特点,使广大干部群众易于消化接受。②“带露珠”突出了宣讲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能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1.A【解析】文中画横线处的“人家”:家庭。A.家庭。B.自己以外的人,别人。C.指某个人或某些人意思跟“他”或“他们”相近。D.指“我”,有或亲热或俏皮或害羞的意味。22.①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②更具有浓厚文化传承意味③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23.【与作指导】所给材料为两则名言。第一则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揭示了大多数普通人自以为是的毛病。第二则提醒我们,人在很多时候对自己并不了解,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没有清醒的认识。这则古希腊名言,对材料一中的“各人”不啻于“当头棒喝”。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时刻警醒,不能过于“相信”自己,不能动辄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为自已开解。人的认知能力,往往受制于出身、知识、环境,利害关系等多种因素,我们的见解很多时候是偏颇的,是不客观、不公正甚至不正确的。因此,当自己的见解与他人有别时,需要有自省意识和宽容精神,不能一味相信自己,盲目否定他人。由此,可得出以下立意:①认识自我,准确定位;②对自己的认识会有差误,要善于反躬自省;③过度相信自己会陷入自我认识的误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4-26 04:06:03 页数:10
价格:¥3 大小:40.2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