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开封市5县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自从进入电子媒介时代以来,人们对媒介的认识就出现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对“什么是媒介”有着极为深刻的论述。从加拿大传播学家哈罗德·伊尼斯提出“传播的偏向”开始,媒介被看作是超越了一般信息载体的特殊文化形态。此后,麦克卢汉、波兹曼、梅罗维茨等学者又纷纷提出见解,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种:其一是“媒介即讯息”。这是伊尼斯的学生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1964)中提出的重要论述,它扭转了传统注重媒介内容而忽视媒介形式的弊端。而事实上,当今社会的媒介之重要早已超越了具体讯息,成为一种参与主体塑造,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形态。因此,“认识媒介”与古希腊神庙上“认识你自己”的铭文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其二是“媒介即隐喻”。这是麦克卢汉的学生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的基本观点。“隐喻”具有强大的暗示作用,它意味着媒介在讲述现实的同时,也赋予了其叙事本身更高的权威,使人们误以为媒介叙述的“现实”才是现实,是比真实更真实的拟态环境。“媒介即隐喻”这就需要人们具有高度的媒体讯息识别能力,勘破“隐喻”背后的秘密,从而真实地把握真实。其三是“媒介即情境”。这是波兹曼的学生约书亚·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1985)中提出来的。梅罗维茨把媒介肴作场景(情境),而不同的场景会导致不同的社会行为,尤其新媒介将导致新的场景,从而诞生新的社会关系。这三种媒介认识具有一以贯之的师承立场,那就是把“媒介”看作是具有价值偏向的、并非冷冰冰而纯然客观的文化形态,或曰引导性力垦。也就是说,“媒介”本身有着值得深刻挖掘的内涵,甚至可以认为它具有本体意识,它在故意引导受众朝着某种方向前进。无论“媒介即讯息”还是“媒介即情境”,它们所着眼的媒介都是围绕电视所展开的电子媒介。而新世纪头十年之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新媒体已经超越讯息、隐喻和情境,它变成了人的一部分,或者说人成了媒介的一部分。这可以称为“媒介即人”或“人即媒介”。在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媒介参与往往被等同于现实参与,越来越多的“键盘侠”游荡在网络上,而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却乏善可陈。隐匿在屏幕之后的语言(包括文字、图片、弹幕、表情包、短视频等)交往,可能导致更多的偏见、娱乐和狂欢,从而消解了社 会议题的严肃、真实与有效。(摘编自林玮《“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本体意义:一种传播共同体的视角》,有删改)材料二: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当戏曲传播媒介一旦发生改变,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人类社会从口语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发展到互联网信息时代,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软件应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传统戏曲与日益涌现的各种媒体形式的邂逅,给自身带来了新的生机。自宋、元、明、清直至近代,戏曲的传播与接受,既有承继关系,又存在时代差异。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使得中国戏曲艺术呈现多元形态并存的格局。20世纪初戏曲唱片兴起,百代公司便为谭鑫培、汪笑侬等录制唱片。戏曲影片《定军山》拍摄,标志着电影与戏曲的联姻。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电视机在我国的普及,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秦之声》走进了千家万户。可以说,利用多媒体平台,传统戏曲实现了剧场演出、网络传播并存的演出格局。观众可以在新媒体平台欣赏梅兰芳的《生死恨》,聆听王瑶卿的唱腔,也可收看央视《空中剧院》戏曲展播。多媒体业态下,戏曲艺术观念和生产主体的创新也在发生。许多戏曲名家也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有时直播平台可以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在线观看,受众人数远远超过实体剧场观众。戏曲名角们纷纷在抖音、快手、陌陌等社交软件直播平台上开通网上直播。有的戏曲名角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粉丝”在线,摇身一变成了“网红”。由于新媒体“粉丝”不受地理空间限制,往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国际友人。可以说,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在直播过程中,观众随时可以给喜爱的演员发“弹幕”交流。(摘编自李有军《当戏曲邂逅新媒体》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对“什么是媒介”的看法极为深刻,他们有一以贯之的师承立场。B.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的观点,它扭转了传统媒介注重内容而忽视形式的弊端。C.媒介即隐喻,明白“隐喻”具有暗示作用,勘破“隐喻”背后的秘密,需要人们具有高度的媒体讯息识别能力。D.传统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发生变化,并不都是因为戏曲传播媒介在发生变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媒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甚至人本身都已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表明人对媒介的认识已经出现了质的飞跃。 B.在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媒介参与的方式越来越广泛,导致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少,引发了人们对媒介发展前景的担忧。C.不同时代,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播方式也不尽相同。由唱片、电影、电视戏曲栏目发展到现在的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传播,说明戏曲越来越受大众欢迎。D.戏曲演员在直播平台开通网上直播,吸引广大国内外“粉丝”在线,与观众在线互动,这些戏曲演员成为网红后追名逐利,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不能反映戏曲艺术多元形态并存格局一项是()A“蒲景苑”百姓剧场通过现场播放和网络直播方式播出蒲剧电影《窦娥冤》B.上海越剧院经典剧目《红楼梦》在全国巡演,所到之处票房爆满,掌声不断。C.大型豫剧经典戏曲《花木兰》在CCTV-11戏曲频道《戏曲影视剧场》播出。D.大连京剧院演员任思媛抖音直播《甘露寺》,网友打赏鼓励:“国粹代代传”。4.请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三方面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色。5.某市文化、教育部门准备启动2023年度“传统戏曲进校园”专题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借助新媒体,让传统戏曲赢得观众?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京人(节选)曹禺曾思懿:(提出正事)媳妇听说袁先生不几天就要走了,不知道愫妹妹的婚事爹觉得——曾皓:(摇头,轻蔑地)这个人,我看——(江泰早猜中他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鼻孔“哼”了一声,曾皓回头望他一眼,气愤地立刻对那正要走开的愫方)好,愫方,你先别走。乘你在这儿,我们大家谈谈。愫方:我要给姨父煎药去。江泰:(善意地嘲讽)咳,我的愫小姐,这药您还没有煎够?(连连快说)坐下,坐下,坐下,坐下。[愫方又勉强坐下]曾皓:愫方,你觉得怎么样?愫方:(低声不语)曾皓:愫方,你自己觉得怎么样?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曾思懿:(连忙)是呀,愫妹妹,你要多想想,不要屡次辜负姨父的好意。以后真是耽误了自己—— 曾皓:(也抢着说)思懿,你让她自己想想。这是她一辈子的事情,答应不答应都在她自己,(假笑)我们最好只做个参谋。愫方,你自己说,你以为如何?江泰:(忍不住)这有什么问题?袁先生并不是个可怕的怪物!他是研究人类学的学者,第一人好,第二有学问,第三有进款,这,这自然是——曾皓:(带着那种“稍安毋躁”的神色)不,不,你让她自己考虑。(转对愫方焦急地)愫方,你要知道,我就有你这么一个姨侄女,我一直把你当我的亲女儿一样看,不肯嫁的女儿,我不是也一样养么?——曾思懿:(抢说)就是啊!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曾文清:(再也忍不下去,只好拔起脚就向书斋走——)曾思懿:(斜睨着文清)咦,走什么?走什么?[文清不顾由书斋小门下]曾皓:文清怎么?曾思懿:(冷笑)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回头对愫方又万分亲热地)愫妹妹,你放心,大家提这件事也是为着你想。你就在曾家住一辈子谁也不能说半句闲话。(阴毒地)嫁不出去的女儿不也是一样得养么?何况愫妹妹你父母不在,家里原底就没有一个亲人——曾皓:(当然听出她话里的根苗,不等她说完——)好了,好了,大奶奶,请你不要说这么一大堆好心话吧。(曾思懿的脸突然罩上一层霜,曾皓转对愫方)那么愫方,你自己有个决定不?曾思懿:(着急,对愫方)你说呀!曾文彩:(听了半天,一直都在点头,突然也和蔼地)说吧,愫妹妹,我看——江泰:(猝然,对自己的妻)你少说话![曾文彩嘿然,愫方默默立起,低头向通大客厅的门走]曾皓:愫方,你说话呀,小姐。你也说说你的意思呀。愫方:(摇头)我,我没有意思。{愫方由通大客厅的门下]曾皓:唉,这种事怎么能没有意见呢?江泰:(耐不下)你们要我说话不?曾皓:怎么?江泰:要我说,我就说。不要我说,我就走。曾结:好,你说呀,你当然说说你的意见。江泰:(痛痛快快)那我就请你们不要再跟愫方为难,愫方心里怎么回事,难道你们看不出来?为什么要你一句我一句欺负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小姐?为什么——曾思懿:欺负? 曾文彩:江秦。江泰:(盛怒)我就是说你们欺负她,她这些年侍候你们老的少的,活的,死的,老太爷,老太太,少奶奶,小少爷,一直都是她一个人管。她现在已经过了三十,为什么还拉着她,不放她,这是干什么?曾佑:你——曾文彩:江泰!江泰:难道还要她陪着一同进棺材,把她烧成灰供祖宗。拿出点良心来!我说一个人要有点良心。我走了,这儿有封信,(把信硬塞在曾皓的膝上)你们拿去看吧。曾文彩:江泰![江泰气呼呼地由通大客厅的门下]【注释】①《北京人》以三十年代初北平为背景,以曾家三代人为主人公,讲述了旧中国封建大家庭逐渐走向衰落的故事。曾皓是老太爷,年六十三。曾文清、曾思懿夫妇是曾皓的长子、长媳。曾文彩和江泰是曾皓的女儿、女婿。愫方是曾皓的姨侄女,父母早逝,来到曾家。6.下列对节选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愫方父母双亡,长期寄居在姨父曾皓家,仍未出嫁,看人的脸色过日子,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B.当别人征询她对自己婚事的意见时,愫方不是“低头不语”,就是“我没有意思”,这暗示了愫方犹豫不决,希望能留在姨父家,并不急于出嫁。C.曾文清“忍不下去”,拔起脚向书斋走,这时曾思懿冷笑一声:“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从中可看出,愫方与曾文清之间有某种微妙关系。D.文中对愫方着墨不多,但愫方逆来顺受又固执倔强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7.下列对戏剧中划线处舞台说明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摇头,轻蔑地”——表明曾皓对于袁先生的不认可,对愫方婚事的关心。B.“善意地嘲讽”——江泰对愫方满怀同情,但又为她的隐忍而不甘。C.“猝然,对自己的妻”——江泰把对曾皓等人的怒气发泄到了自己的妻子身上。D.“把信硬塞到曾皓的膝上”——多说无益,于此可见江泰的直率。8.矛盾冲突对于戏剧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愫方的婚事写了哪些冲突?请简要概括。9.文中江泰后来说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情感态度?从中可看出江泰怎样的性格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爰盎,字丝。其父楚人也,徙安陵。高后时,盎为吕禄舍人。绛侯为丞相,朝罢趋 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盎进曰:“丞相何如人也?”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本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诛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弗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盎曰:“吾与汝兄善,今儿乃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就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诸公莫敢为言,唯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上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盎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言曰臣闻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不侥幸。今陛下骑六飞,驰不测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洛阳剧孟尝过盎,盎善待之。安陵富人有谓盎曰:“吾闻剧孟博徒,将军何自通之?”盎曰:“剧孟虽博徒,然母死,客送丧车千余乘,此亦有迁人者,且缓急人所有。夫一旦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在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季心、剧孟。”诸公闻之,皆多盎。(节选自《汉书·爰盎晁错传》,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盎言曰/臣闻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不侥幸B.盎言/曰臣闻/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不侥幸C.盎言曰/臣闻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不侥幸D.盎言曰/臣闻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不侥幸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是我国古代五等公爵的第二等,又泛指封国的国君或达官贵人。B.崩:古代把皇族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皇族死,常称“崩”。C.“圣主不乘危”中的“乘”与姚鼐《登泰山记》中“乘风雪”中的“乘”意思相同。D.缓急:与《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出入”同为偏义复词,此处解释为“急难”。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帝对待绛侯非常恭敬,群臣朝觐退朝后,经常亲自目送他下朝。袁盎进谏,指出了绛侯只是功臣而不是国家重臣。B.袁盎为人正直。绛侯得势时,袁盎力谏皇帝不能失去君臣的礼节;绛侯失势时,唯有袁盎义无反顾,申明绛侯无罪。C.文帝在霸陵想要纵马奔驰下山,袁盎直言劝谏,认为明主不该冒险,否则对不起高祖太后。文帝制止了袁盎的劝谏。D.袁盎不因剧孟地位低徼而轻视他,他认为剧孟有超过众人的地方。皇族公卿听闻了都称 赞他。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弗取也。(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14.袁盎为什么认定绛侯只是国家的功臣而不是社稷臣?试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前两句写初夏的江南,色调鲜明,意境朦胧;动静结合,有声有色。B.第二首诗写渔者在江上往来,因喜爱鲈鱼美味,而不惜冒险出没在风波里。C.两首诗皆语言质朴生动,毫无斧凿之痕迹;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D.两首诗皆写景亦写人,但写法各不同,第一首先景后人;第二首人即是景。16.两首诗的描写对象都是劳动者,但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却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侍坐》中,冉有认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达到富民的目的。(3)“州”在古代是一种行政区划,后来多用于地名;而“洲”则是指水中的陆地。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包含“州”或“洲”的诗句,“_____________”为前者之意,“_____________”符合后者之意。三、文言文知识点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18.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一项是() A.沛公安在?(《鸿门宴》)B.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19.下列选项与“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B.异乎三子者之撰(《侍坐篇》)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D.技经肯綮之未尝(《庖丁解牛》)20.下列各项中“度”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B.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齐桓晋文之事》)C.度,然后知长短(《齐桓晋文之事》)D.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成语)21.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下列我们学过的文中原句与所选成语都有一个共同的字,它们的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①“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旗鼓相当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人成事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乎其微④“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无伤大雅⑤“肩之所倚,足之所履”削足适履⑥“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是可忍,孰不可忍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22.余秋雨先生在散文《废墟》中写道,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埋的满足。唯有曹禺、屈原、曹雪芹、杜甫、孔尚任、鲁迅等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仿照下面的例句,从上面所举的人物中选取合适的对象写两个句子。例:曹雪芹不想大团圆,于是辛酸哀痛作《红楼梦》,以昭示封建家族的衰落。(1)(2)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技艺高超 的人?“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对上面的问题都作出了精辟的回答。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高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提出“吾与点也”的礼乐治国理念,《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提倡“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庖丁解牛》中庄子表达了“依乎天理”、顺应自然的观点。当今之世,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对前人思想营养的吸取,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请就孔子、孟子、庄子思想的某一具体方面,立足现实,自主思考,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2--2023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B2.A3.B4.①论证结构: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述传统戏曲在新媒体时代出现新的转机,再阐述其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②论证方法:以例证法为主,列举传统戏曲、戏剧演员在新媒体时代的不同表现。③论证思路: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论点。除首段起笔外,每段开头即分论点。5.①发挥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扩大传统戏曲的影响力。②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吸引观众在线观看,注意观众与演员在线互动。③做好引导,注意消解网络上的偏见,娱乐和狂欢。(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6~9题答案】【答案】6.B7.A8.①江泰、曾思懿极力促成愫方和袁先生的婚事与曾皓希望把愫方留在身边,不愿意愫方嫁人的矛盾。②曾皓、曾思懿等人步步逼问,与愫方沉默隐忍之间的矛盾。③曾皓、曾思懿对愫方的摧残折磨与江泰充满正义地鼓励愫方追求幸福之间的矛盾。9.江泰对曾家人尤其是曾皓的虚伪、自私感到愤怒,他充满善意地希望愫方走出曾家,追求自己的幸福。从中可以看出他直率、冲动暴躁、心怀正义、善良等性格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14题答案】【答案】10.C11.B12.C13.(1)丞相假如对主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神情),而陛下又谦虚退让,臣下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当采取这种态度。(2)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边界。14.①社稷臣应主在臣在,主亡臣亡;②吕氏掌权时,绛侯未能匡扶挽救刘氏;③诛灭诸吕时,绛侯恰巧掌握兵权,顺势而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16题答案】【答案】15.B16.相同:两首诗都写了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寄寓了对劳动者辛勤劳动的赞美。不同:翁诗通过描绘明丽的风光和农忙景象,展现自然之美与劳动之美的和谐统一,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范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题答案】【答案】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方六七十④.如五六十⑤.江州司马青衫湿(烽火扬州路/方其破荆州)⑥.海客谈瀛洲(在河之洲/汀洲无浪复无烟)三、文言文知识点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A【20题答案】【答案】C【21题答案】【答案】B【22题答案】【答案】示例:(1)屈原不想大团圆,于是忧愁幽思作《离骚》,以表现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2)杜甫不想大团圆,于是抑郁悲痛作“三吏”“三别”,感叹人民在战乱中的悲惨。(要从所给的人物中选取两个人物进行仿写,要联系所选人物的作品及作品的主要内容。)四、写作(60分)【23题答案】【答案】例文:和而不同,天下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同”理想世界,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追求,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繁荣进步。这是人类的终极目标,也是人类孜孜以求、奋斗不息的“初心”。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孔子用他的智慧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大同”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基本特征即为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这种状态称为“世界大同”,此种世界又称“大同世界”。《礼记·礼运》描绘了这种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千百年来,孔子的“和而不同”指导着后世的我们如何处理“我”与“他人”的关系,用理性而包容的心态面对外来文化,朝着“大同世界”不断奋进。从张骞通西域到郑和下西洋,从玄奘西行到鉴真东渡,一艘艘航船送去的是精美的瓷器和丝绸,一个个脚印带来的是文明和思想的碰撞。翻看中国的外交史,和平交流,友好交往一直是不变的主旋律。在传播、交流、融合、发展中,中国与众多国家的感情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历久弥坚。“大盘取厚势,官子有妙手”。建国后,我国也一直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睦邻友好。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和平发展理念,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是当前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指导,体现了“和”的文化,寄托着对“天下大同”的殷切期盼。人类文明浩浩荡荡几千年长河中,衍生了众多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对外交流中,难免会发生碰撞。“尚和合,求大同”,只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才能气象万千,共同进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展示了中国作为大国的气度和担当。实现合作,促进发展,并不意味着中国在面对国际事务中的大是大非问题时,会忍气吞声、委曲求全。面对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们寸土不让:在钓鱼岛问题上,我们坚持原则不退让,面对南海仲裁案,我们立场坚定必回击,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展示了中国正义必胜,勇者不惧的信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孔老夫子的“大同”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动,也影响着我们的治国理念和外交政策。中国将始终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热爱和平,谋求共赢,为构建人民命运共同体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习总书记倡导的“文明的交流互鉴”,就是对“和而不同”思想的阐释和发挥。当今世界多元格局的形势,国家与国家之间利益的权衡或博弈,都需要我们有“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让我们为国家和民族的腾飞,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君子和而不同”,毕竟能引来八方亲朋。来自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共600多名中外代表齐聚北京,足见中国共产党“朋友圈”的“含金量”十足。习近平总书记与现场的中外嘉宾一同分享中国的发展理念,提出中国方案,倡导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五千年文明积淀,华夏先人的智慧是后世汲取不竭的精神养料。体悟前人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愿我们的巍巍巨轮在中华文化的扶持下,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25 20:21:02 页数:12
价格:¥2 大小:45.5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