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模拟考试
>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中考模拟题及答案(三)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中考模拟题及答案(三)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0
2
/10
剩余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中考模拟题(三)(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班级:姓名:等级: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古诗文默写。(8分)(1)春去春回几番景,花开花落总关情。秋风萧瑟,秋瑾小住京华,“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容如拭”,知音难觅的孤独涌上心头;北风卷地,冬雪骤降,岑参戍守边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想象化冬为春,奇情逸发。(2)《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人生追求相同。(3)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述求学遭到“先达”训斥的时候,自己“色愈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为了劝勉马生重视礼仪、虚心学习。2.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1分)时间之河chuān流不息,莘莘学子风华正mào。如今,一代代革命先驱孜孜以求的强国梦、复兴梦,和今天的我们近在咫尺。然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仍需要回答属于这个时代的问题,应对属于这个时代的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为了沉淀昨天的河床,展望明天的道路,让我wēiwēi中华青春永驻。(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7分)chuān____流不息 风华正mào________孜孜以求________ 近在咫尺__________沉淀____________wēiwēi________中华(2)在文段画横线处填入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与五四对话②正是为了深化我们的思考10 ③与五四以来的历史对话④坚定我们的脚步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3.《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热播后,社会上掀起了学习诗词的热潮。为此,某校九年级开展了“走近中华诗词”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4分)(1)《中国诗词大会》徽标的设计被大家点赞,请你说说它的妙处。(可以从构图、书法、寓意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答题)(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更好地宣传活动,请根据示例,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示例: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酷爱古典诗词的许诺同学积极参加诗词比赛,可最终被淘汰,她情绪低落。作为好友,你应如何安慰她?(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劝说中至少引用一句恰当的诗词)(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是某同学的新闻稿,其中有两处语病,请你帮他修改。(4分)为了弘扬传统文化,【A】近日,某市阳光中学积极开设“走近中华诗词”活动。学校结合“书香校园”创建工作,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主题班会等进行传统文化宣传。【B】通过此次活动,让广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①【A】处画线句子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一词改为“________”。(2分)②【B】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将“________”一词删去。(2分)二、阅读(55分)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22分)摇曳的亚菊侯志明内蒙古乌兰察布这块辽阔而厚实的草原,虽然被定义为荒漠和半荒漠草原,但我如这里所有的动物和植物一样,生长得快乐而任性,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和无尽的思念。我七岁上学,小学一二三年级是在村小读的。全村不足百人,三个年级的学生加一起也就七八个。四年级离开村小,来到庙后中心小学,这年我十一岁。五年级刚开学,来了一位女老师,教语文,也是班主任。她是我一生中遇到的第一个女老师,瘦瘦的,高高的,长辫子,单眼皮,大概十七八岁。【甲】【乙】她是一位很勤奋的老师,除了上课认真,还利用课外时间自己刻钢板,第一年就给我们油印了一本课外读物,内容是汉语语法与修辞,这在教材都短缺的年代是特别珍贵的。【丙】我特别喜欢上她的课,甚至希望所有的课都由她来上,或者每天只上她讲的语文课。【丁】也许是因为我的语文成绩好,她当班主任几个月后就让我当语文课代表。我每天收发同学们的语文作业,不久,老师又让我替她批考卷、刻钢板,后来,连教室里的黑板报也基本交给了我。虽然只是偶尔刻钢板,办板报,但这让我督促自己字要写得比别人的好。那时,我是多么热爱语文、练字,今天回过头来看才发现,我那时的学习,仿佛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好老师。那时的周六只放半天假,记得一个夏日的周六,母亲要我中午放学后在学校等她一起去供销社买东西。同学们都走了,只有我一个人坐在校园里阴凉处的一块石头上等母亲。老师发现我没走,了解了情况就离开了。过了十多分钟,她又出现了,用筷子挑着一个馒头。“饿了吧?”她问我,面带微笑。我摇摇头告诉她我妈一会儿来,会给我带吃的。“要是没带或者来晚了呢?”她侧着头,仍带着笑容。“肯定带了。”我低下头,不敢看她,更不敢看那个馒头。“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嘴还硬?”她把馒头塞到我的怀里便转身离去了。抱着这个热腾腾的馒头,不知怎么,我的眼泪扑簌簌地流了下来。我七年级那年,她考上了一所中专,离开了我们。她曾来学校和全班同学告别,不少同学都流下了眼泪。那年的十月,我收到了她寄来的一封信,她告诉我她所读的学校和班级,记得是金融类,希望我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我给她回了信,还花五角钱买了一个硬壳的笔记本,写了一10 段话给她作留念。后来又通过几次信,她的信多是鼓励,我的信多是汇报。后来联系少了,她毕业分配到银行工作也是听说的,包括她成家。再后来,我大学毕业分到了外省,就彻底断了音信。几十年了,我原以为把她忘记了,但每年的教师节来临时,我总会想起她。是的,想起她时,也常常想起草原上伴我长大的一种植物,名字叫三裂亚菊。它生长在荒漠草原上,是一种十分普通的植物。它高不过二十厘米,却耐旱、耐寒、耐贫瘠。在寒冷的塞北,它是返青最早的植物之一。春雨润物,它会早早地生出灰绿色的叶,摇曳于草原,然后孕蕾、开花、结果,直到冬天来临,才慢慢地变得枯黄。虽然并不高大、美丽,但它尽其所能,奉献了自己的根、茎、叶、花、果、干,涵养着草原,使其所生之地尽可能成为利用价值最高的优质牧场,滋养着牛、羊、骆驼这些草原的生灵。它又不普通,在这片荒漠草原为数不多的植物中,它是植物学界认定的少而又少的建群种之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人也养一方水土。我的这位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与亚菊同生草原,何其相似,普通而又不凡。(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4.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3分)这样的老师显然很受学生喜欢。A.【甲】 B.【乙】 C.【丙】 D.【丁】5.围绕教“我”小学语文的女老师,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效果。(6分)(1)抱着这个热腾腾的馒头,不知怎么,我的眼泪扑簌簌地流了下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高不过二十厘米,却耐旱、耐寒、耐贫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为什么“每年的教师节来临时,我总会想起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8.文章以“摇曳的亚菊”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练习(15分)【2019·重庆B改编】雪夜的老人叶 骑①雪花飘飘荡荡地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②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看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事;而看到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做出什么傻事?⑪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⑫10 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在这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⑬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⑭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⑮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⑯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起了身子。⑰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⑱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⑲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⑳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风雪愈紧了。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家乡有句老话,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选自《2018年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9.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4分)情节内容情感变化创业失败,雪夜独自喝酒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疑惑起身离开,老人捡走易拉罐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释然10.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1)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2分)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请联系上下文,阅读第④段画线句,具体分析人物的心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误会是小说在情节设置中常用的手法。请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并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研读第段中“我”打给母亲的电话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7分)【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眴:用眼睛示意。10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1)吴广素爱人 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至陈 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祭以尉首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使公及桓楚将 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桓楚亡在泽中 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翻译下列句子。(4分)(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胜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人?(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55分)18.当代著名篆刻家韩天衡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提到,自己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尝到过许多次批评带给自己的甜头。他认为表扬是糖,批评是药,糖可以少吃、不吃,但有“病”之躯,药不能不吃。一个人的成长更多的不是来自表扬,而是来自严谨的、入木三分的批评,只有帮助你的人才会指出你的缺点,改掉一个毛病就往上走了一步。在生活中,也许你曾受到过老师的批评,抑或是同学、家长的批评,也许你曾接受过或者反对过这些批评。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又是如何思考的?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1)请以《那次批评》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那次被批评的经历及收获。(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批评的思考和认识。10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一、1.(1)为篱下黄花开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舍生而取义者也(3)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4)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 2.(1)川 茂 zī zhǐ diàn 巍 巍(2)D(3分) 点拨:通读全文四句话,①句和③句是一组,②句和④句是一组,且①③两句在前,③句是①句的递进,故①句在③句前,因此可以选出,D项为正确答案。3.(1)示例:图的上方是一轮圆月,下方是一片海洋;圆月中左边是书卷(书轴),右边是月牙、祥云,右上角是一方印章;整幅图蕴含着中国诗词的意境,可以让人们想象到中国诗词的浩瀚以及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2)示例:赏诗词精华,寻文化根基。(3)示例:许诺,虽然你这次落选了,但你经历了磨炼,获得了成长。不要气馁,你酷爱诗词,只要坚持不懈,定会在下次比赛中“更上一层楼”。(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4)①开设 开展 ②通过(或:让)二、[一]4.C 5.①老师为“我们”油印课外读物,受到“我们”喜欢。②老师让“我”当语文课代表,帮助她批考卷、刻钢板、办板报,让“我”更加热爱语文。③老师看“我”饥肠辘辘,送“我”热腾腾的馒头。④“我”与考上中专的老师通信,她总是鼓励“我”。6.(1)“热腾腾”指的不仅是馒头的热度,更是老师对“我”的关心;“扑簌簌”形容眼泪轻轻而不断地落下,写出了“我”内心的感动。两个叠词的运用,具体可感地表达出“我”内心的感动和对老师的感激。(2)“不过”表现了三裂亚菊的身形之小,但如此之小的亚菊却能很好地生长在荒漠,表现出三裂亚菊的坚韧顽强。7.在教师节这个特定的日子,“我”想起她,是因为她作为老师对“我”的关心、鼓励以及她本身具有的高尚师德,在“我”的学生生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我”影响深远。8.将“亚菊”与老师联系起来,普通而又不凡的亚菊象征着那位老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突出了老师对学生尽其所能的奉献,饱含着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二]9. ①悲伤(痛苦) ②长久对坐,胡乱猜测身份 ③意外(惊讶) ④拨通电话,与母亲坦然倾诉10 10.H·4·2 (1)这个夜晚给身处异乡的“我”带来的不仅有身体的寒冷,更有创业失败带来的深刻鲜明的沮丧之感。(2)在“我”看来,雪花象征着生活的压力和磨难,这些压力和磨难可以折磨老人的身体,却不能打垮他的精神。11.打给爸妈怕他们担心自己,打给朋友,恐怕危难之中也难有真正的友情,也不过被敷衍而已,无奈之下选择自己来承受挫折和打击。12.因老人与“我”长久对坐,引发“我”对老人身份的三次误会。(或误认为老人是附近社区老年服务队成员;误认为老人觉得“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误认为老人是“我”的亲人。)情节的反转做铺垫,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13.人生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生经历磨难和挫折才会有更大的勇气和斗志,人生只有在不断地战胜困难中成长,在经历失败中成长。[三]14.(1)向来(平时) (2)等到 (3)用(4)统帅,领兵 (5)逃亡15.(1)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2)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16.【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会稽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17.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三、18.例文略。10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中考模拟题及答案(三)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3-04-19 04:09:01
页数:10
价格:¥5
大小:130.74 KB
文章作者:135****156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