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卷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本卷共6页,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组成。2.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3.用黑色水性笔直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1-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符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题号下)1.下图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宅兹中国”,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铭文中的“中国”概念指()A.政治上行政中枢B.经济上的农耕土地C.地理上的国之中央D.生活中的天子寝宫【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期,统治范围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国”概念主要是地理上的国之中央,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西周土地制度是井田制,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战国时期,李悝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吴起变法实行“明法审令,拥不急之官”;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路制。据材料判断, 这些变法者的共识是()A.建立新型官僚制度,推动社会转型B.稳定统治集团内部秩序C.通过变法,在大国兼并战争中崛起D.夺取地主对国家统治权【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食有劳而禄有功……明法审令,拥不急之官……”,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逐步建立建立新型官僚制度,推动社会转型,A项正确;变法者的共识不是内部秩序的稳定,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这些变法者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逐步确立地主阶级对国家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3.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000多支,大部分是秦朝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如《秦律十八种·置吏律》记载:官府的啬夫如果不在,叫办事不出差错的有爵位的人或令史代理,不要叫官府的佐、史代理。由此可见,这些出土文献对秦律的记载()A.证实秦朝刑法严苛、轻罪重罚B.印证、纠正、补充传世文献的不足C.续接“焚书”销毁的先秦文化D.印证秦朝重视尚武的法家治国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000多支,大部分是秦朝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考古的发掘一定程度上可以印证、纠正、补充传世文献的不足,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秦朝刑法严苛、轻罪重罚,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焚书事件,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秦朝的治国理念,排除D项。故选B项。4.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设立均输官在各地统一征购货物并转运至各处贩卖。这些举措()A.旨在削弱王国政治实力B.有利于商贾囤积居奇C.造成官府管理秩序混乱D.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可以看出这些政策是汉武帝时期巩固中央集权,采取的经济措施,主要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经济措施,并不是在削弱王国,排除A项;这些举措是不利于商贾囤积居奇,排除B项;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官府的管理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 5.“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了()A.北魏大力推动民族交融B.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互补C.南、北朝经济交流状况D.东晋、南朝江南得到开发【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南方经济的开发,并未涉及民族融合、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互补以及南、北朝经济交流状况,排除ABC项。故选D项。6.安史之乱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安史之乱后,国家失去有效控制户口及田亩籍帐的实力,未获得中央批准,各地军政长官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赋役。这()A.加剧藩镇割据的局面B.使国家出现内轻外重局面C.加剧了民族政权独立D.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安史之乱后,国家失去有效控制户口及田亩籍帐的实力,未获得中央批准”,可以看出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加剧了藩镇割据的局面,A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安史之乱对中央集权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并未涉及民族政权的独立,排除C项;题干侧重的是安史之乱对中央权力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7.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开凿的甘肃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的佛像造型大都身形丰满圆润、阔脸、大眼、鼻梁挺拔;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佛像造型则体态修长、面部端方、线条细腻、表情中正平和。这些体貌变化反映了()A.佛教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B.佛教在中国传播渐趋本土化C.佛像造型融入西域民族的形象D.中原工匠雕塑技术日益精湛【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甘肃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的佛像造型大都身形丰满圆润、阔脸、大眼、鼻梁挺拔;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佛像造型则体态修长……”,可以看出在西北的佛像还比较 完整的继承了外来的佛像艺术,但是到了中原地区佛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反映佛教在中国传播渐趋本土化,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从西域到中原的佛像变化,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佛教的传播,并不是中原工匠的技术,排除D项。故选B项。8.北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该举措()A.体现了权力制衡的特点B.践行了重文轻武政策C.意分割相权加强君权D.完善了宰相议事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可以看出通过分割宰相权力,来强化皇权,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分割相权,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重文轻武政策,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本质问题是强化皇权,排除D项。故选C项。9.明朝前期,明政府派郑和七下西洋“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当时船队远航的规模、资金、装备、技术等都领先世界、享誉海外,后期明政府中止了郑和远洋航行。导致“下西洋”政策变化的因素是()A.明政府严禁海外贸易B.倭寇骚扰东南部沿海C.明政府财政负担沉重D.欧洲殖民者活动猖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当时船队远航的规模、资金、装备、技术等都领先世界、享誉海外,后期明政府中止了郑和远洋航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是政治目的,花费大量资金去做的,财政负担日益沉重,无力承担,因此后期中止了这种航行活动,C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倭寇,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欧洲殖民者活动,排除D项。故选C项。10.乾隆帝认:“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据材料判断,皇帝乾纲独断()A.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强化了对各级官僚的控制C.对文化造成了严重摧残D.开拓和巩固了清朝的版图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可知,清朝统治者大权独揽,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官僚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化方面,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疆域版图,排除D项。故选A项。11.《字林西报》评论:“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直到举世都为之震动,认为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膛乎其后。”这反映维新变法()A.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B.革旧布新,成效显著C.与清末新政并行不悖D.策略失当,操之过急【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直到举世都为之震动,认为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膛乎其后”,可以看出维新变法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急于求成,操之过急,D项正确;题干并未涉及对旧式官僚体制的冲击,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维新变法的消极层面,排除B项;清末新政的时间是1901年,维新变法在1898年就已失败,排除C项。故选D项。12.五四运动前后,国内掀起了一股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的热潮,如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雇佣劳动与资本》,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著作均被翻译出版。到1920年,此类著作已接近20种。这()A.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工人运动B.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传播C.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全面觉醒D.工人阶级已登上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前后,国内掀起了一股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的热潮”可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传播,中国掀起了一股翻译马列著作的热潮,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意识,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农民问题决议案》,提出“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指出“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土地政策的转变反映() A.农村土地问题已基本解决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成效显著C.国共两党消除了政治分歧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可知,土地革命时期,没收地主土地,抗战时期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联合地主阶级,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了这种政策,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农村土地问题基本解决是在解放后,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国共两党没有消除政治分歧,排除C项。故选D项。14.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兵力为430万,其中正规军约200万。至1949年初,国民党的总兵力下降到204万人,其中能用于机动作战的只有146万人。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军事行动是()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中共中央转战河北D.渡江战役的全面胜利【答案】A【解析】【详解】1948年至1949年初,通过三大战役,解放军基本消灭和国民党的主力,因此国民党的军队人数下降,A项正确;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都不能直接降低国民党的军队数量,排除B项;中共中央转战河北不能直接降低国民党的军队数量,排除C项;渡江战役在材料时间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图是我国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币面图样设计体现出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壹元正面为女拖拉机手,贰元正面为车床工人,伍元正面为炼钢工人。币面图样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A.实现轻、重工业均衡发展B.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一五”计划成效显著【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62年4月20日”、“壹元正面为女拖拉机手,贰元正面为车床工人,伍元正面为炼钢工人”可知,人民币正面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人和农民,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轻工业,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当时我国正在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一五”计划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B项。16.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晴雨表。下表数据反映了新中国某一历史阶段农产品商品化的变化情况(单位:%)。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年份粮食商品率农副产品商品率197820%49%198330%55%A.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某一历史阶段农产品商品化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到1983年,粮食商品率与农副产品商品率上升,表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粮食产量增加,促进了粮食的商品率上升,C项正确;土地所有制仍是国家所有,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90年代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对外开放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26分,共4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魏晋以来,仕者多世家。逮南北分裂,凡三百年,而用人之法,多取之世族。如南之王、谢,北之崔、卢,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犹卬然以门第自负,上之人亦缘其门第而用之……往往其时仕者,或从辟召,或举孝廉,虽与两汉无异,而所谓从辟召、举孝廉之人,则皆贵胄也。其起自单族匹士而显贵者,盖所罕见。——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4《选举考七》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度的影响。【答案】(1)特点: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选官以门第为标准;庶族地位卑微,阶层流动性差。(2)影响: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助于形成重学风气;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自魏晋以来,仕者多世家。逮南北分裂,凡三百年,而用人之法,多取之世族”可知,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根据材料“犹卬然以门第自负,上之人亦缘其门第而用之”可知,选官以门第为标准;根据材料“其起自单族匹士而显贵者,盖所罕见”可知,庶族地位卑微,阶层流动性差。(2)影响:科举制自由投考,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科举制按照才学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科举制将选官、读书结合,有助于形成重学风气;科举制把选官任官权力集中在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31年9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面对民族危亡,全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在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中,仅从1937年7月开始的全国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万人以上,其中牺牲2000余万人。不可否认,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得到了世界 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支援和配合。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摘编自姜廷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材料二日本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答案】(1)特点:全民族抗战;伤亡损失大;持续时间长;得到国际支援与配合。(2)原因: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等因素。不全面。说明:作者忽视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主战场作用:中国战区的作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3)影响: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面对民族危亡,全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得出全民族抗战;依据材料“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万人以上,其中牺牲2000余万人”,得出伤亡损失大;依据材料“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得出持续时间长;依据材料“不可否认,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得到了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支援和配合”,得出得到国际支援与配合。(2)原因:依据材料“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得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依据材料“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得出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等因素。 观点:不全面。说明:从中国战场的作用分析,得出作者忽视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主战场作用:中国战区的作用;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角度分析,得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3)影响:依据材料“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得出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依据材料“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得出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依据材料“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得出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民主革命的角度分析,得出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探究题(12分)(第19题、20题每题12分。请考生在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作,则按该大题的第一小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78~2022年改革开放大事年表(部分)时间重大事件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82年肯定包产到户;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依法治国”成为基本国策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提出“中国梦”;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服役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21年百跟阳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22年举办北京冬奥会;中共二十大召开,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某一时段或整体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条理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并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斐然;祖国统一大业迈出坚定步伐;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中国智慧与力量,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大踏步前进。结论: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材料内容,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自拟论题。 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1978~2022年改革开放大事年表”可得出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其次,结合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等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再进行总结,得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27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答案】示例:论题: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格局的经济文化心理基础说明: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经济生活。自古以来,中国境内各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就十分密切。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既有和平时期的贸易互市,也有冲突战争时期的经济掠夺和人口迁徙。贸易等经济活动和人口流动,把农区与牧区、内地与边疆、不同经济类型之间的各民族在经济上连为-.体。文化上的兼收并蓄塑造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相互吸收借鉴,不断丰富发展了各自的民族文化,也在相互借鉴吸收中交融汇聚形成了各民族共建共享的中华文化。.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培育了各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意识不断铸牢,各民族的人们在政治心理、文化价值理念、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性格、民族精神上的共同性日益增强。综上所述,在中华大地上诞生、发展的各民族,共处于统一生存发展空间中,它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增加“三个相互”的广度和深度,在统一国家的框架内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材料内容,结合史实,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 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可得出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格局的经济文化心理基础;其次,结合各民族间的经济联系、文化联系等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4-11 22:18:01 页数:13
价格:¥2 大小:1.1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