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西昌市2022-2023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试题卷8页,答题卡2页。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他试题用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框内,不得超越题框区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这些社会的特性我们暂时不提,将来再说。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巳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古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的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 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着类似的风俗,使我更领略了“土”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象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二:今年考入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收到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这是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专门赠送的。在致新生的信中,邱勇写道,《乡土中国》是一部饱含家国情怀的经典力作,“费孝通学长基于大量扎实的社会调查,以简洁平实的语言勾画出中国基层社会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征,探寻了家国乡土深处的文化根脉”。他向学子们推荐这本书,是基于我国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全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特殊背景,“阅读这本《乡土中国》一定能让你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有更深厚的感知,对自己肩头的责任有更深刻的体悟”。既能“具体”下去,又能“抽象”上来,这是费孝通的一个真功夫。于是,读《江村经济》,可以读到有意味的场景:“我曾经看到,一些年轻的丈夫,经过一天忙碌的劳动,在傍晚余暇的时候,笨拙地把孩子抱在手里。”还可以读到传统风俗的余韵:“安于简朴的生活是人们早年教育的一部分。浪费要用惩罚来防止。”节俭是受到鼓励的,“例如,不许浪费米粒”。这与当前全社会倡导的“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是一致的。更可以读到基于深入洞察而得出的有力结论。比如,“传统的阴历最广泛使用在记忆动感情的事件以及接洽实际事务等场合”。还比如,“如果说人们的土地就是他们人格整体的一部分,并不是什么夸张”。对一片土地的深情,支撑起费孝通漫长的学术之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生命、劳动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吴江松陵公园有费孝通墓,这段碑文摘自他的一篇短章《吴江的昨天、今天、明天》。(摘编自光明日报王国平、苏雁《在“江村”,读费孝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民是社会的基层,他们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因此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B.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对于乡下人来说,“土地”是他们最高地位的神。C.在远古的上地上,住过一些不知道如何种地的人,我们对这些人的生活多少是有些兴趣的。D.由于不流动而生出的土气,其实是传统乡村文化中的保守性和封闭性在农民身上的体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开篇指出本章乃至整本书所讨论的对象,即基层的中国社会。B.材料一通过举例说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思维与以中国为首的东方思维的差异性。。C.材料二引用《江村经济》中关于“节俭与浪费”的内容主要是为了体现费孝通先生的俭朴品质。D.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向学子赠送《乡土中国》,意在使学生通过阅读本书增强对家乡的 感知和责任体悟。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西医生在南极种出蔬菜的新闻体现了人与土地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B.因为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所以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C.太平天国运动时,洪秀全“有田同耕”的口号可以看出,土地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中国人爱用微信朋友圈,朋友圈评论互为好友可见,体现朋友圈是一个极具中国本土性的社交工具。4.“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理解这句话。(4分)5.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和转换,乡村与城市的碰撞和融合,使社会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如何面对今日中国乡村的变迁,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鹅毛大雪(节选)迟子建在姥姥的家乡,一到冬天,还有比推不开门更让人惊奇的事情。那是捕鱼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冬天的鱼会很多,而且很肥。因为在我看来,冬天的水很凉,鱼大概是承受不了这种寒冷的。可是稀奇事就是出现了。冰封几尺的大江下面的确跑着鱼群。一到这时刻,村里的人就乐癫了,也忙癫了。大家忙着补网织网忙着修爬犁和凿冰眼,然后,就像是要出征打仗一样,人们去征服那条大江,去征服鱼群了。姥姥是补网和织网的能手。虽然自己家有许多事要做,可她还是很高兴地为那些请她帮忙的人家去做事。她帮车把式的老婆织起了一片网,熬得眼睛都红了。她还给不懂捕鱼要领的年轻人讲捕鱼的事情。捕鱼的时候又赶上了场姥姥所说的“鹅毛大雪”。姥爷带着网、铁钎、火盆、劈柴和酒壶去江上了。我和姥姥留在家里。姥姥要为全村子到江上捕鱼的人们烙制火烧。她说她的火烧一送到江上,大家会疯吃一顿的,比吃什么鸡鸭鱼肉都香。为全村的捕鱼人准备饭食,这可是项艰巨的任务。姥姥不停地站在火炉旁;头发被汗水弄得湿淋淋的。她的两个颧骨也红红的。我帮助她劈小碎拌子,然后担负往炉子里续柴火的任务。那些金黄色的火烧一出炉子时就像朝气蓬勃的太阳一样,从里到外都透着香气。姥姥把烤好的火烧放到一个圆圆的大水桶里,然后上面扣上一个大盆子。烤好一桶后, 她就套上马爬犁,把它送到江上去了。我站在家门上,望着姥姥带着火烧坐着马爬犁上江的情景。鱼汛真是叫人感奋的时刻。家家的仓房都堆了好些鱼,有些鱼还被做成了咸酱或鱼干。姥姥烤火烧的空当就做鱼干。剐、去肠子、刮鳞,然后用剪子铰鱼尾,然后再用清水冲洗一遍,才能撒上盐,滤干后放到火墙上去烤。于是,屋子里就洋溢着清新的鱼香气。姥姥很高兴闻这样的香气。她做这些活儿的时候,神色十分开朗,完完全全像个孩子。那么平凡的事情,一让她做起来,就一丝不苟,而且很是有韵味。鱼汛的最后一天,是个大晴天,有的人家已经往回收网了。姥姥开始烤最后一桶火烧。她站在炉台边,红光满面,脸上笑眯眯的。我就蹲在炉膛前,遵照她的吩咐往里面添火。过了好一刻,我忽然听到“扑通”一声响,发现姥姥栽倒在地上了。她的手里还拿着一个刚刚烙好的像太阳那么娇艳的火烧。我跪在她身边去摇她,她不动;我喊她,她也不答应。她闭着眼睛,嘴角挂着笑意,脸色非常红润。我以为她累得睡着了。可她就一睡几天,不再起来。给姥姥出葬的那天,一大早起来,我又推不开门了。那个给姥姥守灵的车把式帮我打开了门。又是一院子的白雪。是姥姥常常提起的“鹅毛大雪”。我的眼前一下子闪现了姥姥的身影,我鼻子一酸,泪水就蒙了眼睛。透过泪水去望那些白雪,的确都是很大很大的一片一片的,有的甚至比鹅毛还大。八九点钟的时刻,太阳忽然消失了。天空并不很昏暗,只是有点灰蒙蒙。这时,天又下起大片大片的雪来。姥姥带着一个美丽的红棺材,在鹅毛大雪中去山里睡觉了。她临行前美美地吃了一整个火烧,因而我那天没有望见太阳。文本二迟子建在作品中偏爱呈现死亡,借以死亡的方式呈现出世上的人性、人情。常态死亡指的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现象,正如人的出生与衰老,在迟子建作品中,处于常态中的是人的衰老与死亡,而宿命般的死亡方式也是常态版图下的一种。对生命的关怀使迟子建终究不忍心让这一矛盾演化为一场血腥的暴力。迟子建深知只有当生命饱受死亡的威胁时,人性之中“恶”的成分才会被剥离,因为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是渺小的。迟子建笔下的人物形象多是“自然人”,顺乎自然天性的成长,顺乎合理的发展,顺应天命的死亡,其中尤其以边缘女人为代表,这类人或是处于偏远地区,或是处于文化冲突之下,或贫困,或饱经磨难。而她们的共同面对着生命中的衰老,在衰老笼罩之下,步入人生的尾声,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老女人虽面对人生之痛衰老与死亡的困境,但仍然表现出一种宽容和善的达观态度。于平《论迟子建作品的文学抚慰》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通过“更让人惊奇的事情”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在我看来,冬天的水很凉,鱼大概是承受不了这种寒冷的”可见,我对姥姥的家乡并不了解。C.作者通过爬犁、冰眼、火烧、鱼汛等富有地域特色的事物,向读者展示了故乡的风土人情。D.迟子建在小说中利用长短句的结构特点来为主题服务,短句显得很有节奏感,能营造氛围。7.关于文中描写“鹅毛大雪”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鹅毛大雪”是本文的线索,串联了所有的故事情节,使文章内容更集中,层次更清晰。B.姥姥出葬那天的环境描写“又是一院子的白雪”,烘托了静谧、肃穆的氛围。C.文中划线句子衬托了姥姥纯净的人物情思,也体现了我对姥姥的思念。D.文中的“鹅毛大雪”不仅是地域风景的标志,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8.结合文本一,概括“姥姥”的形象特点。(4分)9.“对生命的关怀使迟子建终究不忍心让这一矛盾演化为一场血腥的暴力”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一进行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闾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元年,吴王阖闾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槁李,射伤吴王阖闾。阖闾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文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羡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彩,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B.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C.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D.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B.“会稽”,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于秦朝置郡,郡治吴县,历史上曾管辖春秋时长江以南的越国和吴国故地。C.“焉”,与《劝学》中“风雨生焉”的“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D.“吴师败于槁李”中的“于”与《师说》中“耻学于师”的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允常在位的时候,与吴王阖闾结下了怨恨,发生了战争。允常去世以后,勾践继承王位。B.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操练兵马就先发制人兴兵攻打吴国,最后被围困会稽。C.吴王阖闾听说允常去世就起兵讨伐越国,结果因惊视越国的做法,失去了戒备之心而让越国有了可乘之机。D.越王勾践返回越国之后,亲自耕作,其夫人亲手织布,不吃肉食,不穿华丽的衣服,礼贤下士,厚待宾客,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4分)译文:(2)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4分)译文:14.清代优秀短篇小说家蒲松龄落第后为激励自己写了一副自勉联,请结合选文内容,补充下联。(3分)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三千越甲可吞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听颖师弹琴①【唐】韩愈昵昵②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注】①此篇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颖师:颖师是当时善于弹琴的和尚,他曾向几位诗人请求做诗表扬。 ②昵昵:亲热。尔汝:至友之间不讲客套,以你我相称。这里表示亲近。15.下列对《琵琶行》和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琵琶行》中用“大弦嘈嘈”和“小弦切切”来分别形容乐声的清脆圆润和轻细急促,强化了听觉效果,令人“耳”不暇接。B.《琵琶行》中如“轻拢慢捻抹复挑”“转轴拨弦三两声”等语句对演奏手法的呈现用词极为精准,而在本诗中却并未体现。C.韩诗不少诗句新奇妥帖,揉磨入细,感染力极强。例如开头两句押细声韵,恰恰适合于表现小儿女之间那种缠绵纠结的情态。D.《琵琶行》和本诗都着重描写了琴音高低徐疾的变化,既有轻柔婉转,又有高亢激昂,但又各具特点,令人回味无穷。16.清朝的方扶南把本诗与《琵琶行》并推为“摹写声音的至文”,本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琴声的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表明了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2)李煜《虞美人》中,通过具体的物象将无尽愁绪展现的句子是:“,”(3)“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劝学》中“,”所体现出的实干精神不谋而合。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随着一湾清水持续润泽永泰川,川区耕地的产出越来越多,群众的收入也,80后潘海涛家住寺滩乡瞳庄村,大家笑称“连名带姓都透着水的渴望”。过去由于缺水,粮食产量低,全家8口人种30余亩地,日子依然过得,无奈之下,潘海涛远赴广东打工。如今,曾经的旱砂地成了“香饽饽”。“根据地块质量和平整难度,每亩地每年分别按460元和150元流转了出去,合同还约定,每5年上涨50元。”潘海涛笑着说,现在一份土地、两份收入,除了流转费用,自己闲时还到地里务工,每天收入140元,再不用到外地谋生了,“满足,稳定!”这几天,张志荣的手机响个不停,来自宁夏甚至江浙地区的企业,也想到永泰川流转土地,张志荣总是婉言谢绝。“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咱们有多少汤就泡多少馍。要,不能无序扩张,这条底线要守牢!”张志荣坚定地说。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80后潘海涛家住寺滩乡瞳庄村,大家笑称他“连名带姓都透着水的渴望”。B.家住寺滩乡瞳庄村的80后潘海涛,大家笑称他“连名带姓都透着对水的渴望”。C.家住寺滩乡瞳庄村的80后潘海涛,被大家笑称“连名带姓都透着对水的渴望”。D.80后潘海涛家住寺滩乡瞳庄村,被大家笑称为“连名带姓都透着水的渴望”。20.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B.旱砂地成了“香饽饽”。C.再不用到外地谋生了,“满足,稳定!”D.“以水定地、以水定产……这条底线要守牢!”张志荣坚定地说。(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早在2003年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①食物、水源、纤维、药物、木材、建筑和工业原材料,优美风景,可供人选择的基因等;二是提供服务。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昆虫、鸟类等授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减少疾病的传播等;三是为人类进行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和欣赏等提供对象。然而,②。世界自然基金会指出,由于人类将地球的生命维持系统推向了边缘,动物的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68%。生态系统被破坏大大增加了动物将疾病传给人类的风险,艾滋病、埃博拉以及新冠肺炎等疾病就是后果之一。我们应站在为人类文明负责的角度,③因为这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①②③2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们随着时代的快节奏暴走着,往往忘记了审视自己的内心,于是迷失自我,不知所措。只有停下来,才能与被甩在身后的灵魂交流,才能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呢喃。“审视自己的内心”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是清醒者的战斗宣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自我审视不仅对于个体至关重要,甚至对于民族、国家都意义重大,人类过于自信而盲 目地前行到现在,已经走得太远,如果人类在无法减速的情况下轰然撞上命运的崖壁,我们听到的恐怕绝不仅仅是先哲的一声叹息。读完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西昌市2022一2023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答案1.DA是因为他们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所以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因果关系不当。B“土地”在数量上是他们最高地位的神。C.与原文表述不一。因为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所以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2.C材料二中引用《江村经济》中关于节俭与浪费的内容主要是为了体现费孝通先生写作既能“具体”下去,又能“抽象”上来的特点。3.B.因果关系不当。4.(1)中国社会的基层人群与土地有紧密的联系,我们的民族和泥土不可分割。(2)中国人远到西伯利亚也想要种地的举动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可见土地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意思相近,能结合具体例子分析可酌情给分。)5.(1)要留住乡愁。中国基层社会是乡土性的,人与土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乡土气息,让中国农民劳有其所,精神有所寄托。古建筑物和劳作方式、手工艺的保留等等(2)要主动跟上时代的步伐,改革创新,谋求发展。最美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等。6.B“对姥姥的家乡并不了解”文中并无提及。7.A“鹅毛大雪”等景物构成人物活动的特殊环境,不能算线索。8.(1)勤劳能干。织网、烤火烧等;(2)乐于助人。帮忙织网,熬的双眼通红。给年轻人讲捕鱼的事情等。(3)一丝不苟。做鱼干的情节。(任选2点,每点2分,答案相近,可酌情给分)9.(1)人物上,文章塑造的姥姥是一位生命迟暮的老年女性形象,姥姥勤劳温暖、乐观自然的生活态度令人感到温暖;(2)情节上,姥姥是在炉台边烤火烧的时候去世的,去世前她“红光满面,脸上笑眯眯”的,并没有体现出面对死亡的恐惧和忧虑等;(3)主旨上,文章通过描写姥姥日常生活情节,体现了姥姥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生命的从容,面对生命衰老的宽容和善。(有其他角度,并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0.B11.D(“吴师败于檇李”的“于”译为:介词,在;“耻学于师”的“于”译为:介词,向。)12.A(从文中“允常之时,与吴王阖闾战而相怨伐”来看,是允常在位的时候,越侯与吴王阖闾发生战争,相互间结下了怨恨,互相攻伐。)13.(1)吴王听到越王出兵的消息,挑选全部精兵一齐出动还击越国,在夫椒 打败越军。(“闻”,听到;“悉”,“全部”;“败之夫椒”,在夫椒打败越军,状语后置句。每点1分,句意1分)(2)勾践于是把国家政事嘱托给大夫文种,而派范蠡和大夫柘稽去吴国议和,留在吴国作人质。(“属”,嘱托;“质”,人质;留在吴国做人质,状语后置句。每点1分,句意1分)14.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写对一点1分,两点3分。自拟对联,酌情给分)【参考译文】越王勾践的祖先,是夏禹的子孙,夏后帝少康的小儿子。少康把他封在会稽,让他负责看守供奉禹的祭祀。他们身上刺着花纹,削短了头发,除去蓬蒿,开辟荒野,建立城邑。后来经历了二十多代,传到了允常。允常在位的时候,越侯与吴王阖闾发生战争,相互间结下了怨恨,互相攻伐。允常去世以后,允常的儿子勾践继承王位,这就是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阖闾听说允常去世,就起兵讨伐越国。越王勾践派了敢死队前去迎战,排成三行,冲到吴国的军阵前,大声呼叫,并一齐刎颈自杀。吴国的军队注目凝视,全部看傻了眼,越国就乘机袭击吴国,在檇李打败了吴军,并且用箭射伤吴王阖闾。阖闾临终,嘱咐他的儿子夫差说:“一定不要忘记越国!”勾践即位三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准备报复越国。越国想先发制人,在吴国未出兵之前先征伐吴国,范蠢就劝谏说:“不可以!我听说过:兵器就是凶器,发动战争就是违背道义,争夺就是处事中的下策。暗中策划违背道义的事,喜欢使用凶器、亲身参与战争,上天暗中会抛弃他、那样去做一定没有好处!”越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于是兴兵去攻打吴国,吴王听到越王出兵的消息,挑选全部精兵一齐出动还击越国,在夫椒打败越军。越王只能用残兵五千人,退守在会稽山上。吴王追击包围了他们。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的时候,曾喟然叹息说:“我将在此终结一生吗?”文种便说:“汤曾被关在夏桀的台里,文王曾被囚在羑里,晋国的公子重耳逃奔翟国,齐国的公子小白逃奔莒国,他们最后都称王称霸。由此看来,怎见得祸不能转化为福呢?”吴王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返回到越国,于是勤劳受苦,忧心苦思,把一个苦胆悬挂在自己的座位旁,坐着、卧着时常仰望着面前的苦胆,吃饭的时候也尝尝胆汁,并且提醒自已说:“你忘了会稽所受的耻辱吗?”勾践亲自耕种劳作,夫人也亲自纺织,食物中肉类并不多,衣着色彩并不华丽鲜艳,放下架子谦恭地对待贤德之人,对待宾客优厚礼遇,振济穷人,吊慰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勾践想让范蠡来主持国家的政务,范蠡说:“用兵打仗,文种比不上我,至于镇安国家、使百姓亲附,我也比不上文种。勾践于是把国家政事嘱托给大夫文种,而派范蠢和大夫柘稽,去吴国议和,留在吴国作人质。二年以后,吴国放回了范蠡。15.A,“大弦嘈嘈”不是形容乐声的清脆圆润,而是形容声音沉重舒长。16.【解析】①以一连串比喻写琴声。纤柔甜润如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娓娓私语;高亢昂扬如英勇的战士奔赴战场:热闹喧嚣得像一群鸟儿栖集在一棵树上;又以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却跌落下来的孤凤凰为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②运用通感手法,把难于捕捉得声音转化为视觉形象。如蓝天上的白云、微风中的柳絮写出琴声轻盈飘逸的特点。 ③对比手法,“喧啾百鸟”与“孤凤凰”的对比突出琴声的忽高忽低、抑扬顿挫。④侧面渲染写感受,以自己当时的坐立不安,泪雨滂沱和冰炭塞肠的深刻感受,说明音乐的感人力量。17.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8.水涨船高捉襟见肘无人问津量体裁衣19.CA、D缺少介词,应为“连名带姓都透着对水的渴望”,B中途易辙,应为:被大家笑称“连名带姓都透着对水的渴望”。20.A应为“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句号应在引号内。(1.当引述他人所说的话时,如若引述完整语句,句末的句号在引号前;而引述句子不完整时,句末的句号在引号后。2.当某人直接表述时,句末句号在引号前。3.句中用引号表示某个名词的特殊含义,此时,句号在引号后。)21.①一是提供物质②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③共建和谐美丽的世界22.突出共同建设和谐美丽世界的重要性;增强语势,给人以力量感;使句式结构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23.作文评分根据高考阅卷标准进行评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1 17:34:02 页数:11
价格:¥2 大小:41.2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