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长寿川维中学校等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长寿区2022年秋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年级地理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我国某城高一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利用“立竿测影”方法测定地理位置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实践活动。下图示意该兴趣小组13时04分(北京时间)测得的夏至日当地正午竿影朝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据材料可知,该学校所在城市可能为()A沈阳(约124°E)B.重庆(约106°E)C.成都(约104°E)D.北京(约116°E)2.当该兴趣小组测得数据为一年内正午竿影最短时,该城市()A.昼长达到一年内最小值B.日落时间为一年内最迟C.日出影子朝向西北D.正午竿影朝向当地正南方向【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根据竿影的朝向可以知道,正午12点时,北京时间为13时04分,说明当地与120°E的时差为64分钟,因此可以推断该地经度相差16°且位于120°E以西,为104°E。因此C正确,故排除A、B、D,选址C。【2题详解】当该兴趣小组测得数据为一年内正午竿影最短时,此时该日为夏至日,此时该城市昼长达到一年内最大值。因此A错误;这天,昼最长,夜最短,因此日落时间为一年内最迟,故B正 确;这天日出东北,因此影子应该朝向西南方向,故C排除;当地位于北半球,根据题一可知,该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因此正午竿影朝向当地正北方向,故D排除;故排除A、C、D,选择B。【点睛】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1)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2)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3)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各地(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讲述了福格先生与朋友打赌在80天内环游地球一周的故事。故事中,福格先生与仆人万事通于1872年10月2日离开伦敦,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如约返回出发地。下图示意《八十天环游地球》所述的环游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福格先生从伦敦到布林迪西花费了7天时间,此期间关于他的经历,叙述正确的是()A.可能会遇到高温多雨的威胁B.可能会穿越雪山C.可能会看到大片的稻田D.可能会看到太阳位于西北方向4.12月3日,福格先生到达旧金山时发现当地植被多为低矮耐旱的硬叶灌木,主要因为当地()A.夏季温和多雨B.冬季寒冷干燥C.冬季温和少雨D.夏季高温 少雨5.福格先生于11月22日15:00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后,他想马上写一篇日记来记录此刻,日记的日期应该为()A.11月21日B.11月22日C.11月23日D.11月24日【答案】3.B4.D5.A【解析】【3题详解】福格先生从伦敦到布林迪西,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到地中海气候区,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因此不会有高温多雨的威胁,故A排除;稻田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两种气候不适宜水稻生长,故C排除;此时为10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因此全球日出西南、日落西南,故D排除;途中可能会经过阿尔卑斯山区,故可能会穿越雪山,因此B正确。因此排除A、C、D,选择B。【4题详解】旧金山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在夏季,这些地区处于副热带高压的热带大陆气团控制之下,气候炎热干燥,雨水稀少。因此夏季高温少雨,影响了植被,故D正确;因此排除A、B、C,选择D。【5题详解】11月22日15:00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后,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180°经线),日期减一天,应该日记的日期应该为11月21日,因此A正确;因此排除B、C、D,选择A。【点睛】日期的变更日期的变更,与两条重要的界线有关:自然日界线(0:00对应的经线)、国际日界线(180°经线)。有两条规律:①日期的变更:遵循“东减西加”的规律,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180°经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则加一天。②昨天、今天的经度范围:自然日界线以东,国际日界线以西,为今天的经度范围;其他区域为昨天的范围。重庆的小明到赛里木湖研学旅行(图左),某日小明在湖畔等待日落景观,19:30时用手机拍下了赛里木湖日落的美景(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小明拍摄时所处的最佳景点位置是在()A.金花紫卉B.点将台C.三台古驿D.亲水潭7.小明本次环湖研学过程中()A.一路向西B.赛里木湖进入丰水期C.需要注意防晒D.需要注意保暖8.从赛里木湖位置图可以看出()A.全图比例尺可以计算,且唯一B.全图比例尺可以计算,且不唯一C.湖泊位于中国最大的盆地D.湖泊所在的省简称疆【答案】6.D7.D8.B【解析】【6题详解】赛里木湖经度大约为81°E,该地与北京时间相差约2小时36分钟,因此当地日落地方时应为16点54分,日出时间在地方时6时之后,日落时间在地方时18时之前,该地此时昼短夜长,此时应为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日出日落方向为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小明拍照时相机应朝西南方向;根据图示可知,小明拍摄时同时面朝湖泊,故其拍摄时所处的最佳景点位置应在亲水潭,D正确;点将台不位于湖泊边缘,与湖泊还有一段距离,拍不出图示景观效果,故不是拍照最佳位置,B错误;三台古驿和金花紫卉西南方向均为陆地,拍不出图示景观效果,AC错误。故选D。【7题详解】读图可知,环湖研学方向不可能一路向西,A错误。此时冬半年,赛里木湖为枯水期,B错误。冬半年,太阳辐射较弱,不需要注意防晒,C错误。赛里木湖冬季气温低,需要注意保暖,D正确,故选D。【8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图经线为南北向相互平行的直线,纬线为东西向相互平行的直线,经线、纬线相互垂直,应为墨卡托投影的地图,墨卡托投影地图同一纬度比例尺相同,不同纬度比例尺不同,根据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可以计算出全图比例尺,但不唯一,A错误,B正确。中国最大的盆地为塔里木盆地,而赛里木湖位于准噶尔盆地,C错误。新疆的简称为新,而不是疆,D错误。故选B。【点睛】墨卡托投影地图的特点:一、经线为南北向相互平行的直线,纬线为东西向相互平行的直线,经线、纬线相互垂直;二、恒向线在图上为直线;三、同一纬度上各点的局部比例尺相等,不同纬度处的局部比例尺不相等;四、具有等角投影性质,在图上和地球上相应一点量取的航向,方位和夹角都不变。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9.关于图中M、P、Q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P地为偏南风B.M地为西北风C.Q气流逆时针辐合D.P地气流逆时针辐散10.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印度半岛是一年中最干旱的时候B.尼罗河下游棉田进入农忙季节C.东北平原麦浪滚滚D.重庆高温难耐11.此时,图示区域的天气状况是()A.甲岛屿锋面气旋活跃B.乙岛屿大雪纷飞C.丙地空气湿度较大D.丁地空气机械下沉,天气晴朗【答案】9.C10.B11.A 【解析】【9题详解】图示为北冰洋周围地区俯视图,P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北方向,在地转偏向力右偏作用下,风向为偏西风,A错误;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在地转偏向力右偏作用下,风向为东南风,B错误;P地等压线“凸低为高”表示高压脊,气流顺时针辐散,D错误;Q地是北半球气旋、低压中心,气流逆时针辐合,C正确。故选C。【10题详解】图示季节北半球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形成高压中心,是北半球冬季,印度半岛是一年中最湿润的时候,A错误;尼罗河下游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棉田进入农忙季节,B正确;东北平原冬季为积雪覆盖,C错误;重庆冬季不是高温,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岛屿位于低压槽线上,锋面气旋活跃,A正确;乙岛屿位于高压脊上,天气晴朗,B错误;丙地受高压控制,空气干燥,C错误;丁地位于北美大陆,冬季降温快,形成高压,是热力因素,D错误。故选A。【点睛】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不同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态的描述。由于气旋和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其控制地区的天气状况也就不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变化主要表现为北进南退和西伸东退,其位置和强度与我国江淮梅汛期入梅、出梅及梅雨强度关系密切。下图是某年6月7日—7月12日浙江省降雨量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位置和西伸脊点经度位置的逐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关于梅雨期和副热带高压脊线叙述正确的是()A.脊线西伸北进越强,入梅时间越迟 B.脊线西伸北进越强,出梅时间越早C.脊线西伸北进越强,梅雨期越长D.梅雨因副高形成,存在区域和脊线基本重合13.6月27—28日,浙江天气状况的原因可能是()A.受气旋控制B.雨带南移C.盛行下沉气流D.副热带高压较弱14.该年7月11日浙江省降雨量最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受梅雨影响B.受冷锋控制C.受高压脊控制D.受热带气旋影响【答案】12.B13.C14.D【解析】【12题详解】由我国雨带的形成和移动的知识可知,梅雨雨带形成于副热带高压脊以北,并随着副热带高压脊移动而移动,脊线西伸北进越强,入梅时间越早,A错;脊线西伸北进越强,出梅时间越早,B对;脊线西伸北进越强,雨带在长江流域停留时间越短,梅雨期越短,C错;梅雨因副高形成,存在区域在脊线以北地区,D错。故选B。【13题详解】由图中信息可知,6月27—28日,浙江以晴朗天气为主,降水少,若受气旋控制应该以多雨天气为主,A错;高压脊位置没有太大变化,雨带并未南移,B错;高压脊点大幅度西伸,高压控制该区域,强度较大,盛行下沉气流,故出现晴朗天气,C对,D错。故选C。【14题详解】7月11日,高压脊线已经北移到37°N附近,雨带移动到华北一带,浙江省梅雨季结束,降水不是受梅雨影响,A错;此时浙江主要受高压控制,雨带持续向被推进,受冷锋影响形成如此巨大降水量的可能性低,B错;受高压脊控制应该是少雨天气而非多雨,C错;此时正值长江中下游伏旱,降水主要来自于海上的热带气旋影响,D对。故选D。【点睛】我国雨带移动规律:每年4-5月,主要雨带位于华南沿海地区。6月中旬或下旬,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7月底至8月初,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一带达到一年中最北位置。8月底到9月上旬开始,雨带随着北方冷空气的活跃而开始迅速南撤。10月上旬,雨带退至江南华南地区,随后退出大陆。 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图,甲为某洋流。完成下面小题。15.甲洋流带来的影响有()A.对沿岸增温增湿B.有利于航海节约燃料C.可以降低沿岸污染物的浓度D.因寒暖流交汇而形成世界著名渔场16.甲洋流增强年份()A.沿岸海陆间循环增强B.沿岸发生地震可能性增加C.可能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D.沿岸等温线向低纬凸出17.图示的大洲()A.物种比较丰富B.东部沿海处在板块交界处C.有世界上发电量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D.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答案】15.C16.D17.A【解析】【15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洋流位于南美洲西侧,为秘鲁寒流,对沿岸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A错误;顺洋流方向航行会省时省燃料,逆洋流方向航行会费时费燃料,B错误;可以加速海洋污染物的扩散,有利于降低沿岸污染物的浓度,C正确;该地著名渔场的成因是因为上升补偿流导致底层海水上泛,为鱼类提供饵料,D错误。所以选C。【16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洋流为秘鲁寒流,其增强年份,会导致海水蒸发减弱,海陆间循环减弱,A错误;对沿岸地震的影响较小,B错误;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附近中东部海区异常增温 现象,甲洋流增强会导致该海域海水温度降低,发生拉尼娜现象,C错误;秘鲁寒流增强,会导致流经海区海水温度降低,沿岸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起,D正确。所以选D。【17题详解】图示大洲为南美洲,有全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物种比较丰富,A正确;南美洲西部沿海处在板块交界处,东部沿海位于板块内部,B错误;世界上发电量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国的三峡水电站,C错误;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D错误。所以选A。【点睛】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但这个状态要维持3个月以上,才认定是真正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拉尼娜现象有时会紧随其后。川藏铁路由成都至拉萨,2021年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8.据图判断,川藏铁路沿线()A.自然带比较单一B.从东到西年平均气温呈直线下降C.跨越了地势的三级阶梯D.河流注入印度洋和太平洋19.川藏铁路的建设将会()A.有利于西藏的长期稳定和繁荣B.有利于改善整个青藏高原的交通状况C.有利于西藏的环境保护D.有利于大量的工业进驻西藏【答案】18.D19.A【解析】【18题详解】川藏铁路西部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自然带是高寒荒漠带,垂直地带性较明显,故自然带丰富,故A 错误;川藏铁路沿线地势落差大,气温差异较大,因此从东到西年平均气温并非呈直线下降,故B错误。川藏铁路经过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故C错误;图中长江及其支流、澜沧江等最终注入太平洋,故D正确。因此排除A、B、C,选择D。【19题详解】川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连接藏族,便于管理,因此西藏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故A正确;川藏铁路的建设整个青藏高原的交通状况来说,涉及范围较小,不足以改善整个地区,故B排除;川藏铁路的建设工程量大,会一定程度破坏自然环境,故C排除;西藏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因此不会大量工业进驻,故D排除。因此排除B、C、D,选择A。【点睛】交通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交通建设项目的直接投资会对增加当地GDP造成有利影响,在极大程度上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其次是道路建成通车后,由于行车条件变好而使客货运输时间大大减少,事故及运输成本降低等也给道路使用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0.②坡是()A.迎水坡,流速快B.迎水坡,流速慢C.背水坡,流速快D.背水坡,流速慢21.该沙波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A.①坡和②坡B.③坡和④坡C.①坡和③坡D.②坡和④坡22.该沙波的移动方向是()A.和水流方向一致B.和水流方向相反C.维持原地D.往复摆动【答案】20.C21.C22.B【解析】 【20题详解】据材料可知,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沙波的迎水坡泥沙堆积,故水流方向为从左往右。图中②坡的泥沙被侵蚀,为背水坡。水流在迎水坡向上流动,流速会减缓,利于堆积;而背水坡河水向下流动,速度会加快,利于侵蚀,ABD正确,C正确,故选C。【21题详解】根据材料,迎水坡表现为流水沉积,背水坡表现为流水侵蚀。根据前后期沙坡剖面可判断,②坡和④坡为背水坡,水流流速受下坡影响,流速较快,主要以侵蚀为主;①坡和③坡为迎水坡,水流在迎水坡向上流动,流速会减缓,主要以堆积作用为主,ABD正确,C正确,故选C。【22题详解】根据材料,沙坡的产生是河床泥沙颗粒不均匀与水流不稳定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河床上呈波状起伏堆积而成的微地貌。水流上坡时泥沙受重力影响部分堆积,下坡时,流速加快,泥沙不断侵蚀,侵蚀的沙粒搬运到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上堆积下来,从而促使沙坡缓慢向上游移动,即该沙波的移动方向是和水流方向相反,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沙波是一种流水地貌。沙波逆着水流的方向运动,则为逆行沙波。此时迎水坡面(坡缓造成)流速慢,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背水坡面(坡陡造成)流速快,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宽幅通常只有数百米。我国秦岭主峰太白山发育了世界上最宽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垂直带,从海拔500~600米的基带向上一直延伸到海拔2800米左右,被称为“超级垂直带”。下图示意太白山山地植被带垂直分布。完成下面小小题。23.秦岭“超级垂直带”所在区域自然特征是() ①土壤差别明显②河流水文特征差别较大③气候具有很强的过渡性强④地形高差不明显⑤各垂直带均衡发展⑥生物种类丰富A.①②③⑥B.①②③④C.①④⑤⑥D.③④⑤⑥24.秦岭“超级垂直带”内部,山地桦林相比山地栎林更突出的习性是()A.耐湿性B.耐旱性C.耐热性D.耐寒性25.图中关于南、北坡植被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被带种类一样B.植被带数量一样C.雪线北坡更高D.同一植被带南坡更高【答案】23.A24.D25.B【解析】【23题详解】秦岭“超级自然带”所在地区海拔差异明显,气候和植被差异大,因此其土壤的形成条件差别也比较大,土壤差异明显,①对;由于山体不同的部位其降水状况差异大,其河流的水文特征也会有较大的差别,②对;根据所示信息无法判断秦岭该地区气候过渡性的强弱,③错;地形高差较大,④错;各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宽度等并不一致,发展不均衡,⑤错;自然带数量多,生物种类丰富,⑥对。A正确,B、C、D错误。故选A。【24题详解】与山地栎林相比,山地桦林分布海拔更高,其分布地区的气温低,耐寒性更好,D正确,C错误。秦岭的高海拔地区水分条件不过湿,也太干旱,因此耐湿性和耐旱性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A、B错误。故选D。【25题详解】南北两坡的植被带种类并不太一样,A错误;南北两坡的植被带数量均为7个,B正确;根据图中信息,该地并没有雪线,C错误;以红桦林亚带为例,南坡的分布高度低于北坡,D错误。故选B。【点睛】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1.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如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垂直带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2.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体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3.水平带和垂直带上同类植被在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如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和寒温带针叶林存在明显的区别;4. 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5.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6.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此外,山脉的走向也影响垂直带谱。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小题,共50分)26.下图为非洲局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请根据地域分异规律相关知识完成下表。地域分异方向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甲到丁________甲到A________(2)请说出甲地自然带名称,并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答案】(1)①.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②.热量③.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④.地形(2)自然带名称:热带雨林带。特征:甲地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茂密;河网稠密;河流地貌发育;土壤为砖红壤。【解析】【分析】本道题主要考查地域分异规律,设置两个小题,考查区域的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内容适中,难度较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甲地到丁地,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到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热量;甲地到A,由沿海到内陆地区,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到热带草原带,主导因素为水分。【小问2详解】 甲地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该地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根据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可得,气候、水文、植被、地貌、土壤等方面综合叙述,甲地全年高温多雨,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植被茂密;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流水的侵蚀和沉积地貌发育,河流地貌广泛发育;土壤由于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因此砖红壤广泛发育。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我国东部地区洪涝灾害主要受海洋水汽和下垫面的共同影响产生。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单位面积50年一遇洪峰流量等值线图。(1)请分析甲地洪涝灾害比周边地区严重的原因。(2)请从下垫面的角度分析乙、丙两地洪涝灾害形成的差异。(3)从海洋水汽输送的角度,分析丙岛东部易发洪涝灾害的原因。【答案】(1)夏季风(东南风)从海洋吹来,带来大量的水汽,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多地形雨。(2)乙位于华北平原,夏季排水不畅;丙位于台湾山脉的东坡,多地形雨。(3)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也经常受台风(热带气旋)的影响;冬季受东北信风的影响;输送的水汽多,降水多。【解析】【分析】本道题以我国洪涝灾害为例,设置3 个小题,考查我国洪涝灾害的原因以及水循环相关知识,内容适中难度较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和材料可得,甲地位于季风气候区,该地夏季东南风从海洋上吹来,带来大量的水汽;此外该地位于长白山南麓地带,受地形阻挡,在该地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小问2详解】从下垫面角度,乙地位于华北平原,该地地形平坦,夏季降水集中,排水不畅;丙位于台湾山脉的东坡,该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小问3详解】从海洋水汽输送的角度,丙岛东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此外该岛地势中间高,两边低,因此东部多地形雨;该地位于西北太平洋,为热带气旋多发区,台风带来丰沛水汽;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从海洋上来,输送水汽多,降水多。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芬兰被称为“千湖之国”。几十万年前,芬兰被冰川覆盖,经过冰川运动的作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距今一万年左右,气候逐渐转暖,冰层慢慢融化。材料二:图左为芬兰地形及年平均等温线图,图右为冰川湖的形成示意图。 (1)描述4.5等温线的走向,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2)概述芬兰的地形特征。(3)结合图文材料,描述冰川湖的形成过程。【答案】(1)东西走向原因:和纬线平行,受纬度位置影响;和等高线平行,沿线地形起伏较小;和海岸线平行,受海洋的影响差异不大。(2)北高南低(西北高东南低);以丘陵和平原为主;丘陵主要在北部,平原主要在南部;冰川地貌广布(3)早期冰川广布,冰川从高处向低处运动,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洼地;冰碛物在洼地前端堆积,进一步加深洼地;后期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汇入洼地;加上降水和积雪融水等汇入洼地,积水成湖。【解析】【分析】本大题以“芬兰地形及年平均等温线图和冰川湖的形成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温的影响因素、地形的判读、冰川湖的形成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于受纬度位置影响,大致和纬线平行;4.5等温线的沿线地区地形起伏较小,大致和等高线平行;4.5等温线距离海岸线的距离相当,受海洋的影响差异不大,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呈东西走向。【小问2详解】读芬兰地形及年平均等温线图可知,芬兰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小于500m,所以当地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丘陵主要在北部,地势高;平原主要在南部,地势低;根据材料“几十万 年前,芬兰被冰川覆盖,经过冰川运动的作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可知,芬兰纬度高,有冰川分布,冰川地貌发育。【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芬兰靠近北极圈,所以第四纪冰期时,冰川作用显著,冰川从高处向低处运动时,冰川的刨蚀作用较强,形成洼地;由于地势趋缓,冰川刨蚀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使得冰碛物在洼地前端堆积,使得洼地进一步加深;随着后期气候变暖,大量冰川融化,冰川水汇入洼地;该地区的大气降水和积雪融水等汇入该洼地,积水成湖。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4-04 10:18:02 页数:17
价格:¥2 大小:6.0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