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益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益阳市2022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地理一、选择题科学家观测到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出现了“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表示太阳活动进入了“极小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有关太阳黑子的概述,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出现在色球层B.太阳黑子数目的变化,大体上以11年为周期C.“白太阳”表示太阳活动的峰年D.太阳黑子和日珥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2.“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①我国最北的漠河地区可以观察到“极光”现象②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③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1.B2.B【解析】【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子位于光球层,其活动周期为11年,A错、B对;由材料可以看出,“白太阳”代表太阳活动的“极小期”,即谷年,C错;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D错。故本题选B。【2题详解】太阳活动减弱导致我国漠河不能看到极光,①错;由于太阳活动进入“极小年”,太阳活动减弱,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少,磁暴减少,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会降低,②正确,③错误;同时,太阳大气层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减少,对电离层干扰减少,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④正确。则本题选②④,即B。【点睛】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和耀斑: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干扰导航,威胁宇航器安全;太阳风: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恰好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一个小黑点在日面上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行星中有“凌日”现象的是()A.金星B.火星C.木星D.土星4.“凌日”现象体现了行星公转运动过程中()A.周期相同B.方向相同C.速度相同D.轨道共面【答案】3.A4.D【解析】【3题详解】根据材料,在地球上观察,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公转轨道位于地球的内侧,包括水星和金星,A正确,DBC错误。故选A。【4题详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恰好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一个小黑点在日面上缓慢移动,说明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公转轨道位于地球的内侧,而且还位于同一平面上,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地质时期(部分)全球气温、降水量交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古生代末期()A.被子植物繁盛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C.海平面高于古生代中期D.水稻、小 麦年年高产6.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点是()A.总体上比较寒冷B.总体上比较湿润C.冷暖、干湿交替D.温暖、干旱明显【答案】5.B6.D【解析】5题详解】被子植被繁盛的时代是新生代而不是古生代,A错误;结合图示可知,古生代末期温度较低,属于寒冷期,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B正确;结合图示可知,古生代末期的寒冷期,可能使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海平面较低,C错误;古生代并没有传统农业,D错误。故选B。【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的时代,是恐龙的繁盛年代,据图示可知,中生代全球气温较高,降水较少,全球温暖干旱明显,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距今2.5亿年-6500万年前的时代,地质学上分为3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称为中生代,是地球上爬虫类统治地球最鼎盛的时代,其中代表动物恐龙,出现于三叠纪晚期,鼎盛于侏罗纪、白垩纪中期,灭绝于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由于当时地球上最繁盛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种就是恐龙(统治地球时间长达约1.6亿年之久),故中生代也被称为恐龙时代。被子植物是在大约1.3亿~1.3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起源的。直到离今8000~90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被子植物才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占了统治的地位。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读“地球内(部分)圆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干热岩位于()A.岩石圈B.软流层C.上地幔D.下地幔8.与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干热岩发电的优势是()A.开发技术要求高B.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C.受天气的影响小D.资源分布范围更广泛【答案】7.A8.C【解析】【7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干热岩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此深度为地壳。地壳属于岩石圈,A正确,地幔、地核深度较深,软流层位于80千米以下,故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气候和天气状况对太阳能发电的影响大,干热岩埋藏于地下,受天气影响小。C正确,两种能源开发技术要求都比较高。A错误;二者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故B项错误。太阳能资源分布比干热岩更广泛。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干热岩,是一般温度大于200℃,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成分可以变化很大,绝大部分为中生代以来的中酸性侵入岩,但也可以是中新生代的变质岩,甚至是厚度巨大的块状沉积岩。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因此其主要的工业指标是岩体内部的温度。识别下列四幅地貌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四种地貌,多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10.图中甲地貌是()A.由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B.可溶性岩石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而形成的C.可溶性岩石受风力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D.由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而形成11.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生的地貌区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9.D10.B11.C【解析】【9题详解】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分布风成地貌,受风力侵蚀,易形成风蚀蘑菇景观,D正确;甲为喀斯特地貌,乙为冰川地貌,丙为河流地貌,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甲地貌是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而形成的,B正确、C错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与冰川和海浪作用无关,A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生在多雨、地形坡度大的地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为高发区,甲为喀斯特地貌区景观,A正确;乙为冰川地貌,丙为河流地貌,丁为风成地貌都不符合条件,BCD错误。故选A。【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有利于航空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A.A层B.B层C.C层D.A和C层13.关于A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B.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C.受地面的影响,其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度地区高8~9千米,中纬度地区高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高17~18千米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答案】12.B13.C【解析】【12题详解】平流层中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适宜飞机飞行,因此民用航空领域大型客机大多飞行于平流层,A层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C层为高层大气,B正确、ACD错。故选B。【13题详解】对流层有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A正确、不符合题意;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B正确、不符合题意;受地面的影响,其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度地区高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高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高8~9千米,C错误、符合题意;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1、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仅8~9公里。就季节而言,对流层上界的高度,夏季大于冬季。对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②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天气的复杂多变(对流层集中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因此伴随强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向上55公里高度。平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②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③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3、高层大气主要特征:空气稀薄;有电离层,温度随高度先降低后增高。下图为热力环流简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气压最高的是()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假如甲乙间吹的是山风,则甲处为山顶B.假如甲乙间吹的是海风,则甲处为海洋C.假如甲乙间吹的是城郊风,则甲处为市区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复杂的形式【答案】14.B15.C【解析】【14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甲的气压高于丁,乙的气压高于丙,CD错误;甲处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为低压,乙处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为高压,则乙的气压高 于甲处,A错误,B正确;故选B。【15题详解】风从高压吹向低压,若甲乙之间吹的是山风,甲为低压,应为山谷,A错误。甲乙之间吹的是海风,甲为陆地,B错误;甲乙之间吹城郊风,甲为市区,C正确;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D错误;故选C。【点睛】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热力环流。(2)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A.①增加B.②增加C.③减少D.④减少17.“海绵城市”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①增强城市蓄水能力②缓解城市内涝③减少城市用水量④美化城市环境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16.B17.A【解析】【16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读图可知,①为地表径流;②为下渗;③为地下径流;④为蒸发。“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为增加下渗②,增强城市的蓄水能力,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 通过材料分析可知,“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城市排水能力和蓄水能力,缓解城市内涝,①②正确,A正确;海绵城市”建设不能减少城市用水量,③错误,BD错误;“海绵城市”建设有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④错误,CD错误。故选A。【点睛】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洋对人类的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能开展许多的产业活动,让人类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于海洋开发,促使海洋产业迅猛很。但是,不合理的海洋开发方式,使得海洋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多种威胁。据此完成问题。18.属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的是()A.海水养殖B.油气开采C.海上博览会D.海上捕捞19.为了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全面禁止海洋捕捞作业B.进行人工养殖C.控制渔网网眼大小D.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答案】18.C19.A【解析】【18题详解】海水养殖、油气开采、海上捕捞都属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利用海洋空间的是海上博览会,C正确、AB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为了实现海洋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可以对海洋资源过度错区,也不可以放弃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应该适度开发,全面禁止海洋捕捞作业不符合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符合题意;进行人工养殖、控制渔网网眼大小、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都利于可持续发展,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海洋空间资源是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的地理区域的总称。将海面、海中和海底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储藏、军事、居住和娱乐场所的资源。包括海运、海岸工程、海洋工程、临海工业场地、海上机场、海流仓库、重要基地、海上运动、旅游、休闲娱乐等。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20.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分条件差异B.土壤性质不同C.海陆位置差异D.热量条件不同21.纺锤树粗大树干的主要作用是()A.隔热B.防风C.给养D.储水22.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包括()A.调节气候B.防止地震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答案】20.A21.D22.B【解析】【20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图1是热带草原上的植被,图2是荒漠地区的植被,图3是热带雨林地区的植被,这三个地区的水分条件差异明显,导致植被形态差异,A正确、BC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纺锤树位于热带草原地区,干季该地降水较少,纺锤树粗大树干的主要作用是储水,A正确;隔热、防风和给养都不是主要的作用,ABC错误。故选D。【22题详解】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但不包括防止地震,地震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植物无法影响,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读“三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剖面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A.有机质含量B.土层厚度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D.物理和化学性质24.图中三种土壤都有的土层是()A.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B.腐殖质层、淋溶层、母质层C.有机层、淋溶层、淀积层D.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25.与甲土壤相比,丙土壤()A.腐殖质层厚,肥力较高B.淀积层厚,淋溶作用弱C.母质层厚,风化作用弱D.淋溶层薄,气温较低【答案】23.D24.D25.A【解析】【23题详解】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为土壤提供矿物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D正确;土壤有机质来源于生物,A错误;土层厚度、发育程度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BC错误。故选D。【24题详解】读图可知,据有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五层;乙有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四层;丙有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三层。故图中三种土壤都有的土层是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25题详解】与甲土壤相比,丙土壤腐殖质层厚,肥力较高,A正确;淀积层承受淋溶层淋洗下来的可溶性物质,淀积层厚,淋溶作用强,B错误;母质层厚度与甲土壤差别不大,C错误;缺失淋溶层,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或控制土壤形成(方向和强度)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成土因素。 前者包括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水文和时间;后者指人类的耕垦、施肥和灌溉等活动。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1)根据图甲简述黄土高原上黄土颗粒粗细变化的规律,并说明黄土颗粒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规律性的变化?(2)根据图乙描述黄土高原地貌的特点,并结合本区的自然环境,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1)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由粗变细,按颗粒大小可分为三个带,即西北部的沙黄土带、中间的典型黄土带和东南部的黏黄土带。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是由风力(西北风)搬运、沉积形成的,因为自西北到东南的(西北风)风力越来越小。(2)黄土高原地貌特点:千沟万壑(或沟壑纵横),支离破碎。黄高原的沟壑地貌是受流水侵蚀形成的。黄土高原上黄土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所以流水侵蚀作用强。【解析】【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为材料,涉及地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黄土高原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主要受冬季西北季风影响,黄土高原从西北向东南风力逐渐减弱,风力的搬运能力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自西北到东南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按照颗粒物的大小,大致可以把黄土高原分为三个带:即西北部的沙黄土带、中间的典型黄土带和东南部的黏黄土带。【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其形成的原因是:黄土高原以黄土沉积物为主,黄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该地降雨主要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导致黄土被侵蚀,形成沟壑林立、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27.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气温日较差,使得地面因昼夜交替而导致的温度波动趋于缓和。据此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水星的质量小导致了引力小,引力小的水星没有水气层正面朝着太阳的位置,白天温度能够达到427民度。但到了晚上的时候(背面朝着太阳的部分),水星表面的平均温度可达零下173摄氏度。材料二:藏袍(如图)是藏族的典型服饰,这中服饰多是右衽大襟,长袖宽领,用飘带扎腰,且其又袖是可以脱下。这种服饰适合当地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晚上温度低时双手可藏于长袖中。上午温度渐升,「将右袖脱下搭在肩上,以方便劳作。中午气温继续卜高,此时还可将双袖脱下围于腰间。(1)相对于地球,水星表面为什么昼夜温差大?(2)分析青藏高原上昼夜温差大的原因。(3)该地该周阴雨天和晴天相比,哪种天气的气温日较差小,为什么?【答案】(1)由于水星表面没有空气,白天不能削弱太阳辐射,接收的太阳辐射多,所以白天温度升得很高;夜晚不能对水星表面起保温作用,所以导致水星表面昼夜温差大。(2)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白天,稀薄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相对高;夜里,因稀薄的气体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或迅速下降)。所以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3)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小。原因:阴雨天,云层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故日较差小。【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水星、藏族服饰等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昼夜温差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水星没有大气层。白天,无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多,所以白天温度升得很高;夜晚没有大气逆辐射对水星表面起保温作用,降温快,所以导致水星表面昼夜温差大。【小问2详解】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升温,气温相对高;夜里,稀薄的气体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强烈降温,气温迅速下降,所以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小问3详解】阴雨天,云层厚。白天,大气中的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较弱,气温低;夜晚,多云的大气的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温度较高,故日较差小。28.读下图,回答问题。(1)描述图中大西洋西经10度处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2)简述直布罗陀海峡东侧的地中海比西侧的大西洋海水密度大的原因。(3)二战期间,德军潜艇成功地偷袭了英美联军停靠在地中海内的军舰,而英美联在直布罗陀海峡布置了大量的雷达和声呐搜索装置。结合上图说说德军潜艇是如何成功偷袭了英美联军停靠在地中海内的军舰的。【答案】(1)深度800米内海水温度下降较快:深度超过800米海水温度下降缓慢。(2)地中海因夏季受副高控制,干燥少雨,蒸发旺盛:地中海海域封闭,与外界交换少。(3)德军潜艇潜入直布罗陀表层海水中,关闭动力装置,由西向东自流进入地中海。【解析】 【分析】本题以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温度剖面及海水流向图为背景信息,考查海水温度、海水密度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大西洋西经10度处,深度800米内海水温度下降速度较快,而深度一旦超过800米海水温度下降速度则变慢。【小问2详解】因为地中海比较封闭,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周边陆地河流注入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于补给量,造成地中海比大西洋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小问3详解】地中海比大西洋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因此海平面比大西洋稍低,表层海水从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地中海,这种因密度差异而形成的洋流属密度流,因此德军潜艇潜入直布罗陀表层海水中,可关闭动力装置,凭借海水自流由西向东进入地中海。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4-04 06:24:01 页数:15
价格:¥2 大小:5.4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