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2023年高三生物下学期高考仿真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7

2/27

剩余2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湖北省2023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模拟测试生物试题本试题卷共9页,24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高考加油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科学家利用果蝇幼虫某细胞作为研究系统,发现必需氨基酸摄入不足是造成营养不良人群患上脂肪肝的“罪魁祸首”。当必需氨基酸匮乏时,肝细胞中的E3泛素连接酶Ubrl会失活,不能催化脂滴保护蛋白Plin2的泛素化降解(某蛋白连接上泛素后即可被降解),从而造成脂肪肝。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必需氨基酸不能来自非必需氨基酸的转化,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B.Ubrl在催化Plin2的泛素化降解过程中为Plin2提供能量C.Plin2不能降解会抑制脂肪的分解,导致肝脏脂肪堆积D.Ubr1可能是必需氨基酸受体,能与必需氨基酸结合并被激活2.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一直是科学家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比较被人们认同的观点是:生物大分子先形成细胞,其中的一部分脱离细胞演变成病毒。下列叙述不支持该观点的是()A.病毒都是寄生的,没有细胞的存在就没有病毒的繁殖B.病毒的核酸与宿主细胞的某些核酸片段碱基序列相似C.病毒的组成成分和结构介于生物大分子与细胞之间D.病毒与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相似3.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耐盐植物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盐胁迫下,Na+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C.在高盐胁迫下,胞外Ca2+抑制转运蛋白A,胞内Ca2+促进转运蛋白CD.转运蛋白C能同时转运H+和Na+,故其不具有特异性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黑藻叶片做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重铬酸钾溶液由灰绿色变成橙色可证明有酒精的产生C.在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选择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是最佳的实验试剂组合D.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对比实验法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下图所示生理过程中,PQ、Cytbf、PC是传递电子的蛋白质,CF0、CF1构成ATP合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SⅡ、PSⅠ内含易溶于有机溶剂的色素B.小麦光合作用产生的O2被呼吸作用利用至少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C.PQ转运H+的过程需要消耗电子中的能量D.图中ATP合酶合成的ATP只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6.现代智人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得到更多证据的支持。人们认为,约100万年前,非洲的古人类(人属各成员)第一次走出非洲,在各地发展出自己的种群,例如1856年在德国尼安德特河谷发现的尼安德特人。约10万年前,人类(现代智人种)第二次走出非洲,与第一次走出非洲的人类发生有限的基因交流。之后由于目前尚在争议的原因,第一次走出非洲的人类包括尼安德特人陆续灭绝,而我们的祖先生存下来并逐渐扩散占据了全世界。2009年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团队完成尼安德特人细胞核DNA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发现生活在非洲之外的现代人体内都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现代人的线粒体和Y染色体基因中则没有发现尼安德特人基因。帕博因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获得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帕博的研究说明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发生了不同物种的远缘杂交B.非洲人不具有上述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说明他们没有共同的祖先C.现代人线粒体和Y染色体无尼安德特人基因的原因是它们分别为母系遗传和父系遗传D.帕博的研究依赖于PCR技术、DNA测序技术、防止除古人类化石DNA以外的外源DNA污染技术7.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与糖尿病发病呈高度相关性。研究表明,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控制瘦素基因表达的启动子区域(启动子是DNA上与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导致瘦素含量明显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母体瘦素基因的甲基化水平降低能导致胎儿瘦素基因甲基化水平也降低,使胎儿患Ⅱ型糖尿病的概率增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瘦素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程度下降会促使其与RNA聚合酶的结合B.DNA分子的甲基化直接影响了碱基的互补配对,导致mRNA不能合成C.瘦素基因在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都存在碱基A与U、G与C的配对D.在基因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个体表型也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化8.某昆虫眼色的红眼和白眼分别由R、r基因控制,背部颜色的褐色和黑色分别由A、a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都不位于Y染色体上)。研究人员将纯合红眼褐背雌昆虫与纯合白眼黑背雄昆虫杂交,F1雌雄相互交配,所获F2如下表。若不考虑发生染色体互换,下列相关分析与实验现象不符合的是()雌昆虫(只)雄昆虫(只)红眼褐背红眼褐背白眼黑背801040103999A.A、a与R、r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F2中雌昆虫的基因型有4种C.F2中雄昆虫与F1中雄昆虫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D.F2中红眼褐背雌昆虫与F2中白眼黑背雄昆虫杂交,子代不会出现白眼褐背雌、雄昆虫9.21号染色体与14号染色体间可以发生易位,称为罗伯逊易位,这种易位与一部分21三体综合征有关。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形成配子时,条染色体发生联会,配对的任意两条染色体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罗伯逊易位携带者通常表现正常,但其子女患21三体综合征的概率大大增加。已知21单体、14单体及14三体均在胚胎时期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易位携带者细胞中存在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B.易位携带者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可能为1/6C.易位携带者与正常人婚配,孩子患21三体综合征的可能为1/6 D.通过羊水检查可对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进行筛查10.肾上腺素具有提高心脏收缩力、加快心率并促进血管收缩的作用。皮质醇可通过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迷走神经可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肾上腺髓质细胞促进肾上腺素和嗜铬粒蛋白(CgA)的分泌。研究发现,CgA能转变为儿茶酚抑素,儿茶酚抑素可作为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发挥作用,其水平降低会诱发原发性高血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的分泌既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又存在反馈调节B.肾上腺髓质细胞上存在皮质醇和乙酰胆碱的受体C.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素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D.抑制CgA分泌的药物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1.Her神经元能促使睡眠到觉醒状态的转化,并维持觉醒状态。科研人员推测老年人睡眠时间短、易觉醒可能与Hert神经元活动改变有关。为验证这一推测,科研人员利用年轻鼠和老年鼠进行了Hert神经元离体电生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老龄化过程中,Hert神经元的K+通透性降低B.与年轻鼠相比,睡眠阶段老年鼠的Hert神经元更易被激活C.增大年轻鼠的Hert神经元外Na+浓度,神经元更容易被激活D.向老年鼠的Hert神经元中加入K+通道激活剂,易觉醒症状可得以改善12.埋在土中的种子萌发时,幼苗的下胚轴会因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发生弯曲,这种弯曲的结构称为“顶端弯钩”。科研人员为了研究茉莉素与乙烯对“顶端弯钩”形成的影响,进行了如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组的作用之一是排除无关变量干扰B.为排除内源性激素干扰,实验中应使用生长素合成缺陷型幼苗C.在“顶端弯钩”形成中茉莉素和乙烯的作用相抗衡D.“顶端弯钩”的意义是保护子叶,使其出土过程不受伤害13.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存在捕食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制约、互为因果B.猞猁和雪兔之间的正反馈调节在人体稳态调节中也普遍存在C.猞猁对雪兔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猞猁捕食雪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是单向传递,信息是双向传递14.某农场中的能量流动如图,字母A~Ⅰ代表能量,其中D和G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E和H为摄入的饲料中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D是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B+C+D)×100%C.第二、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C+E、I+HD.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D+E)×100%15.生物群落的总体结构是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在其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均起着重要作用,如图1表示A、B两种植物竞争两种资源过程中的空间分布范围,如图2表示A、B、C、D、E五种植物竞争两种资源过程中的分布范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B.群落垂直结构都有明显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常呈镶嵌分布现象C.图2中B植物可占据3个空间层次,森林中的多数鸟类也具有类似情况D.分析图1、2,可推出多种植物在竞争少数资源时可以存在共存现象16.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滤液沉淀过程在4℃冰箱中进行是为了防止DNA降解B.离心研磨液是为了加速DNA的沉淀C.在一定温度下,DNA遇二苯胺试剂呈现蓝色D.粗提取的DNA中可能含有蛋白质17.青霉菌处在葡萄糖浓度不足的环境中时,会通过分泌青霉素杀死细菌,以保证自身生存所需的能量供应。目前已实现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关于该生产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酵液中的碳源不宜使用葡萄糖B.可用深层通气液体发酵技术提高产量C.选育出的高产菌株经扩大培养后才可接种到发酵罐中D.青霉素具有杀菌作用,因此发酵罐不需严格灭菌18.如图所示,将由2种不同的抗原分别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分子,在体外解偶联后重新偶联可制备双特异性抗体,简称双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双抗可同时与2种抗原结合B.利用双抗可以将蛋白类药物运送至靶细胞C.筛选双抗时需使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所使用的2种抗原D.同时注射2种抗原可刺激B细胞分化为产双抗浆细胞19.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如图为针对某种RNA病毒抗原(S蛋白)研制DNA疫苗和RNA疫苗的思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中的核酸可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体液免疫B.步骤①中对编码S蛋白的基因进行扩增,需要用到DNA聚合酶和解旋酶C.进行步骤②时,用DNA连接酶即可构建表达S蛋白的基因表达载体D.核酸疫苗能在人体细胞中成功表达S蛋白,说明了生物界共用一套密码子20.下图为某家系中有关甲(A/a)、乙(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基因A/a与B/b独立遗传,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乙病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同B.12号所携带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1号和7号C.3号和4号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8D.2号和10号产生含b的卵细胞的概率相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21.在夏季栽培中,番茄经常面临高温和强光的双重胁迫,导致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PSII是一种光合色素和蛋白质的复合体,D1蛋白是PSII的核心蛋白。研究发现亚高温强光(HH)条件下,过剩的光能会损伤D1蛋白,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1)PSII位于_____膜上。PSII吸收的光能首先储存在_____中,然后再用于_____过程。(2)为研究亚高温强光(HH)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对番茄进行不同条件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HH条件下,过剩光能产生的原因不是气孔因素引起的,理由是_____;而是由于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使_____的合成速率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物积累,进而使光能转化效率降低而造成光能过剩,对植物造成危害。(3)研究发现,D1蛋白周转(D1蛋白更新合成)和叶黄素循环(几种叶黄素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是植物应对高温高光强条件的重要保护机制。研究人员利用番茄植株进行了四组处理,A组在适宜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B组用H2O处理,C组用叶黄素循环抑制剂(DTT)处理,D组用D1蛋白周转抑制剂(SM)处理,其中B、C、D三组均置于HH条件下培养,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在HH条件下,D1蛋白周转比叶黄素循环对番茄植株的保护作用_____(填“强”或“弱”),理由是_____。 22.发烧是对人体免疫系统一次激活,特别是高烧38.5℃以上能促进T细胞向淋巴结及炎症部位迁移,增强免疫力。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1)激素甲是指_____________,其弥散到体液中进行运输,却只对垂体起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之间这种分级调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2)图中的传出神经为______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发烧还可引起血糖上升的现象,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3)某药物X作为常见的退烧药,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致热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起到退烧的效果。在人体退烧过程中,通过生理性调节增加散热的方式是____________,结合本题信息给出服用药物X时机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23.茄子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茄子的花色、果皮色是茄子选种育种的关键性状,为研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选用纯合体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组别亲本杂交表型表型及数量(株)实验1(白花)×(紫花)紫花紫花(84)、白花(26)实验2(白果皮)×(紫果皮)紫果皮紫果皮(83)、绿果皮(21)、白果皮(7)(1)实验1可知,茄子花色(A、a基因控制)中_________是显性性状,紫花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2)茄子果皮色由B、b与D、d两对基因控制,符合_________定律,B基因抑制D 基因,表现为紫色,实验2结果可知,绿果皮基因型为__________,其为绿色的原因__________。(3)为确定花色与果皮色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科研人员用纯合白花白果皮和紫花紫果皮植株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组别亲本杂交与白花白皮测交结果(株)实验3(白花白果皮)×(紫花紫果皮)紫花紫果皮紫花紫果皮(20)、白花白果皮(10)、非亲本类型(50):紫花绿果皮、紫花白果皮、白花紫果皮、白花绿果据实验3测交结果,小生同学对测交后代中的性状分离比进行分析,画出了基因的位置关系(图1)。请评价小生同学的观点并帮助他在空白圆中画出基因的正确位置关系。_______。(4)花青素是植物细胞内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天然色素,具有抗癌和延缓衰老等功效。茄子果皮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其营养价值越高。研究人员发现光信号诱导花青素形成过程,如图2所示,请结合实验2的结果及花青素的形成过程,完成路线图________________(箭头上填写“+”或“-”) (5)综合上述研究可知果皮色这一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24.猕猴桃属于雌雄异株(同一植株上只有雄花或雌花)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型。猕猴桃的祖先是两性花(一朵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植物,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其发生雌雄异株演化背后的分子机制是什么?猕猴桃Y染色体上的细胞分裂素响应调节因子基因()在发育着的雄花中特异性表达,通过减弱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进而抑制雄花中的心皮(本应发育为雌蕊的结构)的发育。有意思的是,在常染色体上发现了一个与基因序列高度相似的基因A,A在花器官各部分都不表达,却只在幼嫩叶片中高表达。系统发育分析推测,可能起源于2000万年前A的一次复制事件,原始的Y染色体因获得A而诞生。虽然与其祖先基因A编码的蛋白质结构相同,但由于二者在基因演化过程中启动子的关键序列发生变化,导致其表达部位完全不同,基因的功能也产生了分化。继之后,研究人员分析猕猴桃早期花器官的转录组数据,发现了基因在雄蕊的花药中特异性表达,推测本就存在于猕猴桃的祖先种基因组中,其功能缺失突变(失活)导致了X染色体的产生。为此,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两性花植物拟南芥和烟草中的同源基因敲除,发现其雄性不育,表型与猕猴桃雌花类似。基于上述研究,科研人员提出“和双突变模型”,用以解释猕猴桃性别演化机制。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植物性别演化的认识,还可用于调控作物的性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价值。(1)基因和A启动子序列的差异,使得不同组织中__________酶与其结合的情况不同。(2)决定性别涉及到的变异来源有_______。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 (3)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概括出了和在花芽发育为雄花过程中的作用_______。但是,该同学在构建完善猕猴桃性别演化“和双突变模型”假说模式图时,出现了错误,请你帮助他(或她)指出模式图中A、B、C、D内容错误的是___________。A.SB.SC.FD.(4)下列实验结果支持“双突变模型”的有__________。A.性染色体上的和常染色体上的A起源相同B.性染色体上的和在雄花中特异性表达C.敲除猕猴桃雄株性染色体上的可获得两性花D.转入的猕猴桃雌株可自花传粉产生子代(5)写出植物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在实践生产上的一项应用。_________________。湖北省2023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模拟测试生物试题解析1.【分析】1、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2、酶是起催化作用。3、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详解】A、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需要的,但不能在人体内合成(不能来自非必需氨基酸的转 化),必须由食物供给的那些氨基酸,A正确;B、Ubrl是肝细胞中的E3泛素连接酶,酶起催化作用,不提供能量,B错误;C、由题目可知,必需氨基酸可使Ubrl保持活性,催化Plin2的泛素化降解,从而抑制脂肪肝,因此Plin2不能被降解,会抑制脂肪的分解,导致脂肪肝,C正确;D、题目中“当必需氨基酸匮乏时,肝细胞中的E3泛素连接酶Ubrl会失活”,可推测Ubr1可能是必需氨基酸受体,能与必需氨基酸结合并被激活,D正确。故选B。2.【分析】1、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2、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详解】A、病毒都是寄生的,没有细胞的存在就没有病毒的繁殖,可推断病毒可能是脱离细胞演变而成,A正确;B、病毒的核酸与其宿主细胞的某些核酸片段碱基序列相似,两者遗传物质有相关性,可推断病毒可能是脱离细胞演变而成,B正确;C、病毒的组成成分介于生物大分子和细胞之间,无法得出病毒与细胞的直接关系,故无法证明病毒起源于细胞,C错误;D、病毒与细胞内的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有相似之处,证明两者在物质上有相似处,可证明病毒可能是脱离细胞演变而来,D正确。故选C。3.【分析】题图分析:钠离子通过转运蛋白A运入细胞,而钙离子可抑制该过程,钙离子能通过转运蛋白B运入细胞,胞内钙离子增多会促进钠离子通过转运蛋白C运出细胞。【详解】A、据图可知,在盐胁迫下,Na+出细胞需要借助转运蛋白CC的协助,该过程需要H+提供的势能,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B、据图可知,H+运出细胞需要ATP,说明H+在细胞内的浓度低于细胞外,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会影响H+在细胞内外的分布情况,而Na+的排出需要H+提供势能,故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B正确;C、分析题意可知,→表示促进,而—1表示抑制,结合图示可知,在高盐胁迫下,胞外Ca2+抑制转运蛋白A,胞内Ca2+促进转运蛋白C,C正确;D、转运蛋白C能同时转运H+和Na+,而不能转运其它离子,说明其仍有特异性,D错误。故选D。 4.【分析】观察质壁分离,实验材料选择植物细胞必须具有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最好选择细胞质具有颜色的细胞。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详解】A、黑藻叶片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中的叶绿体具有颜色,有利于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A正确;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可证明有酒精的产生,B错误;C、如果用碘液检验,无论淀粉酶是否能水解蔗糖,反应前后蔗糖遇碘液都不会呈蓝色或其他显色反应,也就是根本没法判断淀粉酶是不是能水解蔗糖,所以该实验一般用检测还原糖的方法即斐林试剂进行检测,C错误;D、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对比实验法,进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是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A。5.【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水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腔内,该过程产生的电子经过电子传递链的作用与NADP+、H+结合形成NADPH。ATP合酶由CF0和CF1两部分组成,在进行H+顺浓度梯度运输的同时催化ATP的合成,运输到叶绿体基质中的H+可与NADP+结合形成NADPH,H+还能通过PQ运输回到类囊体腔内。【详解】A、PSⅡ、PSⅠ上含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A正确;B、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产生的氧气是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内,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类囊体膜、叶绿体和线粒体各两层膜,共5层膜,B正确;C、H+能通过PQ运输回到类囊体腔内,此过程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电子中的能量,C正确;D、图中ATP合酶合成的ATP并不止为暗反应提供能量,例如:当处于高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绿色植物可吸收氧气,消耗ATP,NADPH,分解部分C5并释放CO2,这个过程叫做光呼吸,此时的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的多余的ATP和[H]又可以为暗反应阶段提供原料,D错误。故选D。6.【分析】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它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 【详解】A、不同物种之间不能进行杂交,A错误;B、尼安德特人也是从非洲走出去的,因此他们有共同的祖先,B错误;C、非洲以外现代人类族群具有少量尼安德特人基因(1.5%到4%),这少部分的尼安德特人基因都存在于人类的常染色体,而不是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或母系遗传的X染色体,C错误;D、斯万特·帕博团队完成尼安德特人细胞核DNA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帕博的研究依赖于PCR技术(体外DNA扩增技术)、DNA测序技术、防止除古人类化石DNA以外的外源DNA污染技术,D正确。故选D。7.【分析】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详解】A、由题意知,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控制瘦素基因表达的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导致瘦素含量明显升高,可推断瘦素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程度下降会促使其与RNA聚合酶的结合,A正确;B、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故不会影响碱基的互补配对,B错误;C、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在这两个过程中,都存在碱基A与U、G与C的配对,C正确;D、甲基化等表观遗传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也能使个体表型发生可遗传的变化,D正确。故选B。8.【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纯合红眼褐背雌昆虫与纯合白眼黑背雄昆虫杂交,F1雌雄相互交配,后代不符合9:3:3:1的比例,所以A、a与R、r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F2只有雄昆虫有白眼黑背,说明眼色和背部眼色的遗传是伴性遗传,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褐背:白眼黑背=3:1,符合分离定律,则红眼和褐背分别为显性,白眼和黑背分别为隐性,则亲本基因型为XARXAR、XarY,F1为XARXar,XARY,则F2为XARXAR、XARXar、XarY、XARY,所以F2雌昆虫的基因型有2种,B错误;C、据B项分析F2雄昆虫为1/2XarY、1/2XARY,F1雄昆虫为XARY,所以F2中雄昆虫与F1 中雄昆虫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C正确;D、F2红眼褐背雌昆虫基因型为XARXAR、XARXar,F2中白眼黑背雄昆虫XarY,由于AR基因连锁,则后代不会出现白眼褐背雌、雄昆虫,D正确。故选B。9.【分析】图1表示正常人体细胞中14号与21号染色体;图2中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且中间部位部分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图3所示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在分离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一极,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另一极,则有一个子细胞少了1条染色体。【详解】A、该携带者含有一条正常的21号染色体、一条正常的14号染色体和一条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的染色体,染色体数比正常细胞少一条,A正确;B、易位携带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配对的任意两条染色体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有三种可能的情况:①14号移向一极,异常染色体和21号移向一极;②异常染色体移向一极,14号和21号同时移向另一极;③21号移向一极,异常染色体和14号同时移向另一极。结果共产生6种配子,各占1/6,其中为正常染色体组成的占1/6,B正确;C、已知21单体、14单体及14三体均在胚胎时期致死,6种配子中,只含14号染色体、只含21号染色体、含易位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的雄配子(雌配子)与正常染色体组成(含1条14号和1条21号染色体)的雌配子(雄配子)结合的个体不能成活,而含易位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的雄配子(雌配子)与正常染色体组成(含1条14号和1条21号染色体)的雌配子(雄配子)结合的个体为21三体,故易位携带者与正常人婚配,生出的孩子为21三体的可能为1/3,C错误;D、通过羊水检查可对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进行产前诊断,D正确。故选C。10.【分析】肾上腺素的作用: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详解】A、皮质醇是激素,能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这是体液调节;迷走神经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是神经调节;CgA可作为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使肾上腺素分泌减少,A正确;B、皮质醇和乙酰胆碱都能作用于肾上腺髓质细胞,肾上腺髓质细胞上存在皮质醇和乙酰胆碱的受体,B正确;C、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素的活动是迷走神经控制,迷走神经是自主性神经,故不受意识的支配,C正确; D、CgA能转变为儿茶酚抑素,其含量降低会诱发原发性高血压,抑制CgA分泌的药物不能治疗原发性高血压,D错误。故选D。11.【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当细胞受到一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受激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少量开放,出现钠离子少量内流,使膜的静息电位值减小而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进行到某一临界值时,由于钠离子通道的电压依从性,引起钠离子通道大量激活、开放,导致钠离子迅速大量内流而爆发动作电位。【详解】A、据图可知,老年鼠的Hert神经元上的静息电位低于年轻鼠,则可能是在老龄化过程中,Hert神经元的K+通透性降低导致的,A正确;B、据图可知,老年鼠的Hert神经元上的动作电位的峰值电位低于年轻鼠,则说明睡眠阶段老年鼠的Hert神经元更易被激活,B正确;C、增大年轻鼠的Hert神经元外Na+浓度,则动作电位上升,神经元更不易被激活,C错误;D、向老年鼠的Hert神经元中加入K+通道激活剂,可使K+外流增加,增大静息电位,易觉醒症状可得以改善,D正确。故选C。12.【分析】分析图形:图中表示乙烯和茉莉素对“顶端弯钩”现象的影响,乙烯能促进顶端弯钩的形成,茉莉素抑制顶端弯钩的形成。【详解】A、实验中甲组没有添加乙烯和茉莉素,所以作为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A正确;B、本实验与生长素没有关系,所以不需要使用生长素合成缺陷型幼苗,B错误;C、将甲组和乙组进行比较,顶端弯曲程度增大,说明乙烯能促进顶端弯钩的形成,将甲组和丙组进行比较,顶端弯曲程度减小,说明茉莉素可以减少顶端弯钩的弯曲程度,所以在“顶端弯钩”形成中茉莉素和乙烯的作用相抗衡,C正确;D、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土壤的机械压力,幼苗的下胚轴顶端会产生曲折,减小子叶在出土过程中的机械伤害,D正确。故选B。13.【分析】密度制约因素一般是指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密 度是相关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的。【详解】A、雪兔数量增多,猞猁的食物来源增多,猞猁数量增加,雪兔数量减少,猞猁的食物来源减少,猞猁数量减少,雪兔数量增多,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制约、互为因果,A正确;B、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两者数量维持稳定,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在人体中也普遍存在,如:体温调节,B错误;C、密度制约因素一般是指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密度是相关的,猞猁对雪兔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D、猞猁捕食雪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信息是双向传递,D正确。故选B。14,【分析】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详解】A、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B+C+D,呼吸作用消耗的为A,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C+D,A正确;B、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能量为D,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B+C+D,所以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B+C+D)×100%,B正确;C、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由于有人工饲料的投入,所以第二、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C+E、F+H,C错误;D、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共为D+E,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G,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D+E)×100%,D正确。故选C。15.【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详解】A、不同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A正确;B、垂直方向上,并非所有群落均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错误;C、图2中B植物可占据3个空间层次(A+B、B和B+C),森林中的多数鸟类也具有类似情况,C正确;D、分析图1、2,可推出多种植物在竞争少数资源时可以存在共存现象,D正确。 故选B。16.【分析】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原理是:①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选择适当浓度的盐溶液可以将DNA溶解或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②DNA不容易酒精溶液,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可以溶解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蛋白质和DNA进一步分离;③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呈现蓝色。【详解】A、低温时DNA酶的活性较低,过滤液沉淀过程在4℃冰箱中进行是为了防止DNA降解,A正确;B、离心研磨液是为了使细胞碎片沉淀,B错误;C、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试剂呈现蓝色,C正确;D、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可以溶解于酒精,可能有蛋白质不溶于酒精,在95%的冷酒精中与DNA一块儿析出,故粗提取的DNA中可能含有蛋白质,D正确。故选B。17.【分析】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四类营养物质。配制培养基时除了满足基本的营养条件外,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pH、O2的要求。【详解】A、青霉菌处于葡萄糖浓度不足的环境中会通过分泌青霉素杀死细菌;提供相同含量的碳源,葡萄糖溶液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较多,会导致细胞失水,发酵液中的碳源不宜使用葡萄糖,乳糖是二糖,可被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是青霉菌生长的最佳碳源,可以被青霉菌缓慢利用而维持青霉素分泌的有利条件,A正确;B、青霉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可用深层通气液体发酵技术提高产量,B正确;C、选育出的高产青霉素菌株经扩大培养纯化后,才可接种到发酵罐中进行工业化生产,C正确;D、为了防止细菌、其他真菌等微生物的污染,获得纯净的青霉素,发酵罐仍需严格灭菌,D错误。故选D。18.【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根据抗原和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推测,双抗可同时与2种抗原结合,A正 确;B、根据抗原与抗体能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利用双抗可以将蛋白类药物运送至靶细胞,从而使药物发挥相应的作用,B正确;C、在两种不同的抗原刺激下,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不同的浆细胞分泌形成两种抗体,因此,筛选双抗时需使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所使用的2种抗原来进行抗原-抗体检测,从而实现对双抗的筛选,C正确;D、同时注射2种抗原可刺激B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浆细胞,而不是分化成产双抗的浆细胞,D错误。故选D。19.【分析】核酸疫苗需要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导入动物体细胞内,此过程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是: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详解】A、该疫苗中的核酸可以编码抗原蛋白,核酸本身不能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体液免疫,A错误;B、步骤①中对编码S蛋白的基因进行扩增,利用的是PCR技术,该过程需要用到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不需要解旋酶,B错误;C、进行步骤②时,用DNA连接酶和限制酶构建表达S蛋白的基因表达载体,C错误;D、核酸疫苗中的核酸源自病毒等病原体,其在人体细胞中能成功表达S蛋白,说明了生物界共用一套密码子,D正确。故选D。20.【分析】1、分析甲病:8号个体为患甲病女性,而且父母都不患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分析乙病:由于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乙病为伴X遗传病,又由于1号个体患病,而4号个体正常,说明乙病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因此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8号个体为患甲病女性,而且父母都不患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1号个体患病,而4号个体正常,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患病的概率高于女性,A错误;B、由于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且12号为女性,其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6号和父亲7号,6号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于2号,故12号所携带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2号和7号,B错误; C、设甲病相关基因为A、a,乙病为B、b,8号患甲病,基因型为aa,则3和4的基因型均为Aa,故3号的基因型为AaXBY,1号患乙病,则4号的基因型为AaXBXb,二者再生育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1/2×3/4=3/8,所以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3/8=5/8,C错误;D、6号患病,故2号和10号个体的基因型都是XBXb,产生含Xb卵细胞的概率相同,都是1/2,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21.【答案】(1)①.类囊体②.NADPH和ATP③.暗反应(C3的还原)(2)①.HH条件下,气孔开度降低,但胞间C2O浓度却升高②.C3(3)①.强②.与CK相比,SM和DTT处理下番茄光合效率下降,且SM处理组下降得更多【解析】【分析】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小问1详解】叶绿体中的色素位于类囊体薄膜上,PSII是一种光合色素和蛋白质的复合体,因此推测PSII位于类囊体膜上。PSII吸收的光能通过光反应储存在AT和NADPH中,然后在暗反应中用于C3的还原。【小问2详解】为研究亚高温高光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表中数据显示亚高温高光组与对照组相比,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CO2浓度却上升,说明过剩光能产生的原因不是气孔因素引起的。图中Rubisco能催化CO2固定,发生的反应是CO2+C5→C3,图中该酶活性下降,导致C3的合成减少,C3还原需要的光反应产物NADPH和ATP减少,而光反应产物NADPH和ATP生成不变,所以细胞中两者含量会增加,即光反应产物积累,进而使光能转化效率降低而造成光能过剩,对植物造成危害。【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与CK(B组)相比,SM和DTT处理下番茄光合效率下降,且SM处理组下降得更多,因此在HH条件下,D1蛋白周转比叶黄素循环对番茄植株的保护作用更强。22.【答案】(1)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 垂体细胞的表面有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③.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维持机体的稳态(2)①.交感神经②.发烧时,细胞代谢增强消耗大量的血糖,引起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因而会引起血糖上升(3)①.汗腺分泌量增加,通过汗液蒸发增加散热②.服药后由于汗液大量分泌,因此要多喝淡盐水,以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量的方式有骨骼肌战栗和甲状腺激素调节,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小问1详解】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可知,激素甲是指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该过程中激素甲,即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弥散到体液中进行运输,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却只对垂体起作用,这是因为在垂体细胞的表面有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这体现了激素调节的作用与靶器官、靶腺的特点;甲状腺激素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实现了分级调节,这种分级调节的意义表现在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小问2详解】图中的传出神经为“交感神经,因为图示的结果表现为毛细血管收缩;发烧时细胞代谢增强,人体对血糖的利用率增加,此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因此发烧时有血糖上升的现象。【小问3详解】某药物X作为常见的退烧药,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致热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起到退烧的效果。在人体退烧过程中,需要通过机体的调节增加散热量,通过生理性调节增加散热的方式是为汗腺分泌量增加,通过汗液蒸发增加散热;据此在服药后由于汗液大量分泌,因此要多喝淡盐水,以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23.【答案】(1)①.紫花②.1/3(2)①.自由组合②.bbDD和bbDd(或bbD_)③.bbD_,无B基因不影响D 基因表达,D基因表达使茄子果皮呈现绿色(3)小生同学的观点不正确。若小生同学的基因定位正确,那么,若a、d完全连锁,则测交后代中白花白皮占比应为1/4。假设A/a与D/d基因自由组合,则白花白皮占比为1/8。故,若两者不完全连锁,白花白皮占比应介于1/8和1/4之间,与事实不符。实验结果数据应该用三对基因自由组合来解释,如图(4)(5)基因与环境【解析】【分析】1、分析表格:实验1紫花与白花杂交,子一代全为紫花,子一代自交,紫花:白花=3:1,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2、实验2白果皮与紫果皮杂交,子一代全为紫果皮,子一代自交,紫果皮:绿果皮:白果皮=12:3:1,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相对性状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紫果皮为双显性个体,白果皮为双隐性个体。【小问1详解】分析表格:实验1紫花与白花杂交,子一代全为紫花,子一代自交,紫花:白花=3:1,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F1紫花的基因型是Aa,F2紫花(A_)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3。【小问2详解】实验2白果皮与紫果皮杂交,子一代全为紫果皮,子一代自交,紫果皮:绿果皮:白果皮=12:3:1,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相对性状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紫果皮为双显性个体,由于B基因抑制D基因,表现为紫色,所以紫果皮为B_D_、B_dd,绿果皮为bbD_,白果皮为bbdd,绿果皮的基因型为bbDD、bbDd,根据基因型可知表现为绿色的原因在于bb基 因不影响D基因的表达,D基因的表达使茄子果皮呈现绿色。【小问3详解】若小生同学的基因定位正确,那么,若a、d完全连锁,则测交后代中白花白皮占比应为1/4。假设A/a与D/d基因自由组合,则白花白皮占比为1/8。故若两者不完全连锁,白花白皮占比应介于1/8和1/4之间,与事实不符。因此小生同学的观点不正确。实验结果数据应该用三对基因自由组合来解释,如图。小问4详解】由图可知,在强光的诱导下,MBW复合物刺激花青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表达相应的酶使苯丙氨酸合成花青素,花青素含量增多会促进SM2抑制花青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小问5详解】由图可知,在强光的诱导下,MBW复合物刺激花青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表达相应的酶使苯丙氨酸合成花青素,花青素含量增多会促进SM2抑制花青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4.【答案】(1)RNA聚合(2)AC(3)①.)SyGl抑制雌蕊的发育,FrBy促进雄蕊的发育②.A(4)BCD(5)提高雌花比例,多结果实和种子,增加农作物产量;通过转基因技术或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雄性不育植株,方便实现杂交育种【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又包括缺失(一条正常染色体断裂后丢失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180°后重新 结合到原部位引起的变异)、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和重复(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是指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或以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小问1详解】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一段DNA序列,它含有RNA聚合酶特异性结合和转录起始所需的保守序列,多数位于结构基因转录起始点的上游,启动子本身不被转录。基因SyGl和A启动子序列的差异,使得不同组织中RNA聚合酶与其结合的情况不同。【小问2详解】根据题干信息“SyGl可能起源于200万年前A的一次复制事件,原始的Y染色体因获得A而诞生”原本A是在常染色体上,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这里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又根据“FrBy本就存在于猕猴桃的祖先种基因组中。其功能缺失突变(失活)导致了X染色体的产生”推测发生了基因突变。故选AC。【小问3详解】分析题干信息“猕猴桃Y染色体上的细胞分裂素响应调节因子基因(SyGl)在发育着的雄花中特异性表达,通过减弱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进而抑制雄花中的心皮(本应发育为雌蕊的结构)的发育”,说明SyGl会抑制雌蕊的发育;根据“发现了基因FrBy在雄蕊的花药中特异性表达,推测FrBy本就存在于猕猴桃的祖先种基因组中。其功能缺失突变(失活)导致了X染色体的产生”,说明FrBy促进雄蕊的发育。模式图中A处为祖先种染色体,未发生变异时所含基因应该是FrBy基因。【小问4详解】双突变模型是指SyGl相关基因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FrBy发生基因突变。A、性染色体上的FrBy和常染色体上的A起源相同并不支持双突变模型,SyGI可能与A起源相同,A错误;B、性染色体上的SyGI和FrBy在雄花中特异性表达,从而抑制雌蕊的发育,促进雄蕊的发育,支持双突变模型,B正确;C、敲除猕猴桃雄株性染色体上的SyGl,就不能抑制雌蕊的发育,可获得两性花,C正确;D、转入FrBy(FrBy促进雄蕊的发育)的猕猴桃雌株可自花传粉产生子代,意味着其成为两性花,D正确。故选BCD。 【小问5详解】可以应用到农业上:提高雌花比例,可多结果实和种子,增加农作物产量;还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或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雄性不育植株,方便实现杂交育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4-01 08:24:01 页数:27
价格:¥3 大小:1.4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