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1.研究人员发现胎盘生长因子抗体与肿瘤内的胎盘生长因子结合后,会阻断胎盘生长因子与毛细血管结合的通路,削减对肿瘤养分的供给,使癌细胞分裂速度减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内只有癌变的细胞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胎盘生长因子抗体的合成与分泌需多种细胞器参与C.由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多,润滑作用增强导致癌细胞容易转移D.胎盘生长因子抗体与肿瘤内胎盘生长因子的结合属于细胞免疫【答案】B【解析】【详解】A、人体内所有的细胞中都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A错误;B、胎盘生长因子抗体的合成与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参与,B正确;C、由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癌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转移,C错误;D、胎盘生长因子抗体与肿瘤内胎盘生长因子的结合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B.孟德尔提出遗传规律——假说演绎法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模型构建法D.人鼠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同位素标记法【答案】D【解析】【分析】同位素标记法:通过追踪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详解】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设置有氧和无氧2个实验组进行对比,即用了对比实验法,A正确;B、孟德尔在进行了豌豆杂交实验后,提出假说,并用测交实验证明其准确性,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正确;C、沃森和克里克运用物理模型构建法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C正确; D、人鼠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利用了荧光标记法,D错误。故选D。3.实验小组从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上选取初始液泡体积相等的甲、乙、丙三个细胞分别置于等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各细胞的液泡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假设蔗糖分子不能进出细胞,各细胞存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始状态下细胞液渗透压大小关系为:丙>乙>甲B.t1时刻水分子进出各细胞处于动态平衡C.t1时刻各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均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渗透压D.细胞乙细胞液中蔗糖的渗透压和外界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甲表现为吸水,初始状态下甲的细胞液渗透压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渗透压;乙细胞液泡体积不变,乙的细胞液渗透压和外界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丙表现为失水,丙的细胞液渗透压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因此渗透压大小关系为甲>乙>丙,A错误;B、t1时刻各组细胞液泡体积均不再发生变化,此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B正确;C、t1时刻甲表现为吸水膨胀,由于存在细胞壁的束缚,其细胞液渗透压应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渗透压,C错误;D、细胞乙初始状态下其渗透压和外界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但是细胞液中存在多种溶质分子,而不是只有蔗糖一种溶质分子,因此细胞乙的细胞液中蔗糖的渗透压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渗透压,D错误。 故选B。4.某小组为了解某种加酶洗衣粉对蛋白质的水解作用,将相同大小的蛋白块置于等量相同适宜浓度的洗衣粉溶液中,蛋白块消失所需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洗衣粉水解脂肪的最适温度也是45℃B.B和C两点催化效率相同的原因是酶的空间结构相同C.若改变洗衣粉溶液的pH,则A点会向左或向右移动D.若减小洗衣粉的浓度,A、B、C点均向上移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蛋白块消失所需时间逐渐缩短,在45℃时蛋白块消失所需时间最短,而后随着温度升高,蛋白块消失所需时间逐渐延长。结合题意可知该实验探究洗衣粉中蛋白质水解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可知该酶的活性随温度上升先增加后减少,该酶的最适温度为45℃。【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分析题图可知该洗衣粉中具有蛋白质水解酶,蛋白质水解酶的最适温度为45℃,但无法判断是否含有脂肪水解酶,A错误;B、酶在C点温度下催化效率下降是由于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的失活,B、C两点的酶的空间结构不相同,B错误;C、若改变洗衣粉溶液的pH值,不会使酶的最适温度发生改变,只会改变酶的催化效率,故会使A点向上或向下移动,C错误;D、若减小洗衣粉的浓度,即降低酶的量,会延长蛋白块消失所需的时间,则A、B、C三点均向上移动,D正确;故选D。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均可产生[H]B.马拉松比赛中人体主要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C.CO2固定不需要光照,但需要酶的催化D.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CH2O)中的氧一部分来自H2O,一部分来自CO2【答案】C【解析】【分析】1、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相反,百米冲刺和马拉松长跑等无氧运动,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高速运动。无氧运动中,肌细胞因氧不足,要靠乳酸发酵来获取能量。因为乳酸能够刺激肌细胞周围的神经末梢,所以人会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2、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24[H]+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3、无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2丙酮酸+4[H]2酒精+2CO2            (细胞质基质)或2丙酮酸+4[H]2乳酸                  (细胞质基质)4、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转换成糖类等有机物的过程。可以根据吸收二氧化碳的量、释放氧气的量和生成的有机物量来衡量光合作用强度。【详解】A、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将丙酮酸还原为酒精和CO2或者乳酸,A错误;B、马拉松比赛中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获得能量,也能从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少量能量,B错误;C、暗反应中CO2的固定过程需要酶的催化但是不消耗ATP,C正确;D、光合作用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C。6.秸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 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其细胞呼吸(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B.乙瓶的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表明酵母菌己产生了CO2C.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为厌氧型生物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为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研究其细胞呼吸过程的模式图,图示模拟的是酵母菌无氧呼吸,其中溴麝香草酚蓝可检测二氧化碳;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详解】A、用重铬酸钾检测酒精时,应该待实验结束后从甲瓶取出部分液体进行鉴定,A错误;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乙瓶的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B错误;C、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的真核生物,C错误;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能加快乙醇产生的速率,而乙醇最大产量由反应底物(纤维素水解液)的多少决定,D正确。故选D。7.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A.6—14厘米B.6—16厘米C.8—16厘米D.8—14厘 米【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问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求出子一代显性基因的个数范围即可。【详解】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可以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共6种,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因此长度最小的是8厘米,含有显性基因最多的基因型为AaBBCc,含有四个显性基因,所以长度为6+2×4=14厘米,因此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8—14厘米,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8.研究人员将32P标记的磷酸注入活的离体肝细胞,1~2min后迅速分离得到细胞内的ATP。结果发现ATP的末端磷酸基团被32P标记,并测得ATP与注入的32P标记磷酸的放射性强度几乎一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表明,细胞内全部ADP都转化成ATPB.32P标记的ATP水解产生的腺苷没有放射性C.32P在ATP的3个磷酸基团中出现的概率相等D.ATP与ADP相互转化速度快,且转化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答案】B【解析】【分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不能说明细胞内全部ADP都转化成ATP,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结果发现ATP的末端磷酸基团被32P标记,并测得ATP与注入的32P标记磷酸的放射性强度几乎一致。”说明:32P标记的ATP水解产生的腺苷没有放射性,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放射性几乎只出现在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可知,32P在ATP的3个磷酸基团中出现的概率不同,C错误; D、该实验不能说明转化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D错误。故选B9.下图是人体睾丸内一个细胞核中几种物质在a、b、c、d四个时期的数目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依次表示染色单体和染色体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b→c过程中C.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c→d过程中D.c时期的细胞中可能含有2条Y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a和d中无带斜线的柱子,故斜线柱表示染色单体;比较白色柱子和黑色柱子可知,两者比例为1:1或2:1,故白色柱子表示DNA,黑色柱子表示染色体,据此分析。【详解】A、a和d中无带斜线的柱子,故斜线柱表示染色单体;比较白色柱子和黑色柱子可知,两者比例为1:1或2:1,故白色柱子表示DNA,黑色柱子表示染色体,即图中“”、“”依次表示染色单体和染色体,A正确;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b-c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说明该过程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导致染色体数量减半,B正确;C、着丝点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d过程中染色单体消失,说明该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C正确;D、c时期存在姐妹染色单体,说明着丝点未分裂,故不可能含有2条Y染色体,D错误。故选D。10.科研人员用显微镜观察被化学药剂处理过的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发现有的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末端黏合,进而在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形成“染色体桥”(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碱性染料染色后,经解离、漂洗再进行观察B.“染色体桥”结构增加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C.据图中染色体形态判断该细胞处于分裂间期D.图中细胞与同时期正常细胞的着丝粒数目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详解】A、制作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即需要经再用解离、漂洗碱性染料染色,A错误;B、据题干信息可知,染色体桥是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末端黏合,进而在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形成的,该过程并未增加染色体数目,B错误;C、结合题干信息“在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形成染色体桥”,着丝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故该细胞处于分裂后期,C错误;D、染色体桥的末端连接处并不形成着丝粒,故图中有染色体桥的细胞中着丝粒数目与同时期(有丝分裂后期)正常细胞的着丝粒数目相同,D正确。故选D。11.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错误的是()A.长时间高温作业使人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相应部位产生渴觉B.内环境pH相对稳定与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感冒引起发烧,在体温上升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稳定与其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答案】A【解析】【分析】1、人体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2、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详解】A、长时间高温作业,人体排出大量汗液,使人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刺激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渴觉,A错误;B、HCO3-、HPO42-为缓冲物质,能参与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B正确;C、感冒引起发烧,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使体温上升,C正确;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其分泌相应的激素来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稳定与其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调节有关,D正确。故选A。12.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自然选择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直毛长翅果蝇(AABB)与分叉毛残翅果蝇(aabb)杂交,a与b基因是自由组合的,杂交后代作为第0代放置在塑料箱中,个体间自由交配。装有食物的培养瓶悬挂在箱盖上,使残翅个体难以进入。连续培养7代,检测每一代a、b的基因频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2代成年果蝇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B.培养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b基因频率为0C.连续培养7代的过程中,该果蝇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种群数量越大,a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会越小【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直毛基因为A,分叉毛基因为a,长翅基因为B,残翅基因为b,直毛长翅果蝇(AABB)与分叉毛残翅(aabb)果蝇杂交,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将其作为0 代放置在塑料箱中,个体间自由交配,装有食物的培养瓶悬挂在箱盖上,使残翅个体难以进入,所以自由交配的后代中残翅个体的生存率会降低,b基因的频率会降低。【详解】A、已知A、a和B、b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则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亲本杂交的第一代表现型均为直毛长翅,第二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题中说杂交后代作为第0代,那么应是第1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且残翅个体会被淘汰,所占残翅比例会下降,第二代也不满足9:3:3:1的性状分离比,A错误;B、培养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仍有可能存在基因型为Bb的个体,b基因频率不为0,B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据图可知,连续培养7代的过程中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故发生了进化,C错误;D、由题意可知,只会将残翅个体淘汰,对A、a基因无影响,该等位基因比例始终为1∶1,种群数量越大,得到的结果与理论比例越接近,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越小,D正确。故选D。13.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有促进唾液腺分泌的作用,但唾液的成分却不一样: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刺激副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多而酶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交感神经兴奋时,更利于消化食物,不利于吞咽B.这些支配唾液腺分泌的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唾液的分泌不只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还受大脑控制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因此交感神经兴奋时,更利于消化食物(酶多),但由于分泌唾液少,故不利于吞咽,A正确;B、这些支配唾液腺分泌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为传出神经,B错误; C、唾液的分泌除受到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外,还受大脑控制,C正确;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D正确。故选B。14.为研究2,4-D对玫瑰茎段侧芽生长效应的影响,某同学用a、b和c三种浓度的2,4-D对玫瑰茎段侧芽进行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DB.选择侧芽数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茎段C.a浓度对玫瑰茎段侧芽生长有抑制作用D.c浓度是玫瑰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1、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2、题图分析:浓度a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侧芽生长所起的作用是抑制作用。实验结果中,促进侧芽生长效果最佳的方法是用浓度c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此处理侧芽生长量最大。【详解】A、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D,因变量是侧芽生长量,A正确;B、为保证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 ,即选择侧芽数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茎段,B正确;C、a浓度处理组侧芽的生长量小于空白组,说明该浓度对玫瑰茎段侧芽生长有抑制作用,C正确;D、该实验结果只能说明在上述4种处理中,浓度c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促进侧芽生长的效果最好,但不能说明浓度c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是促进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D错误。故选D。15.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糖尿病存在下列三种情况:第一种,抗体1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第二种,抗体2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关受体结合;第三种,抗体3将胰岛B细胞当作抗原与胰岛B细胞直接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可通过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促进血糖浓度升高B.三种情况下的糖尿病都是免疫功能过弱导致的疾病C.第一种情况下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的浓度低于正常水平D.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下的患者可以通过注射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答案】D【解析】【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并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详解】A、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促使血糖浓度降低,A错误;B、三种情况的糖尿病都是抗体与体内的某些部位结合,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自身免疫病,B错误;C、抗体1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从而使患者血糖浓度升高,而血糖浓度高又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第一种情况下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会高于正常值,C错误;D、第二种情况下的患者是因为抗体2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关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量减少,第三种情况下的患者是因为抗体3将胰岛B细胞当抗原并直接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从而造成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因此这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注射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D正确。故选D。16.将某种小鼠分成两组,甲组小鼠自体植皮,乙组小鼠异种植皮。3天后,将乙组小鼠分为 A、B二组,A组小鼠每天注射生理盐水,B组小鼠每天注射-定浓度的环孢素A,每天检测植皮的成活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组实验结果说明自体植皮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B.异种植皮一段时间后植皮成活率才开始下降,与特异性免疫的产生需要一定时间有关C.导致A组和B组小鼠植皮成活率下降的免疫方式主要是细胞免疫D.A、B组实验结果说明,一定浓度的环孢素A能增强免疫排斥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1、科学实验遵循的原则有控制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等。2、题中植皮的实验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图中甲组小鼠自体植皮成活率都是100%,说明自体移植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A组异种植皮注射生理盐水与B组形成对照,8天后成活率开始降低,12天全部死亡,而B组异种植皮注射环孢素A,10天后成活率开始降低,12天成活率是20%,说明环孢素A能降低异体植皮的免疫排斥。【详解】A、甲组小鼠自体植皮,成活率100%,说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A正确;B、由曲线可知,异种植皮一段时间后植皮成活率才开始下降,这与特异性免疫的产生需要一定时间有关,B正确;C、免疫排斥主要是细胞免疫的结果,C正确;D、由A、B组实验证明,环孢霉素A能提高植皮存活率,主要是环孢素A能减弱免疫应答,提高人体器官移植的存活率,D错误。故选D。17.目前,针对多种血液肿瘤细胞的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获成功,应用前景广阔。CAR-T细胞免疫疗法是指将嵌合抗原受体(CAR)导入T细胞中,从而产生肿瘤特异性识别的T细胞,以激发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消灭肿瘤。回答下列问题:(1)CAR-T细胞免疫疗法能对不同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治疗的原因是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 (CAR)可与肿瘤细胞表面的_____特异性结合,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______的功能。(2)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最终可增殖分化成_____,进一步行使免疫功能,最终消灭自身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3)在临床试验中,部分患者在接受CAR-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后,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说明该疗法可能会对神经系统中的_________的呼吸中枢造成不良影响。(4)为探究机体清除肿瘤是否与体液免疫有关,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将肿瘤体积大小相同的若干小鼠(体内已有的免疫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已被射线杀死)均分为A、B两组,A组做手术但不切除骨髓,B组切除骨髓,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大小。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抗原②.信息交流(2)①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②.监控(3)脑干(4)B组切除骨髓后缺乏造血干细胞,B细胞和T细胞均无法形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丧失,不能排除是与细胞免疫有关【解析】【分析】1、人体内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防御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清除——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监控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2、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 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小问1详解】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CAR)与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故CAR—T细胞免疫疗法能对不同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治疗,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小问2详解】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进一步行使免疫功能,最终消灭自身肿瘤细胞,这种针对自身抗原的攻击体现免疫系统的监控功能。【小问3详解】脑干是呼吸中枢,部分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说明该疗法可能对神经系统中的脑干造成不良影响。【小问4详解】该实验B组切除骨髓后缺乏造血干细胞,B细胞和T细胞均无法形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丧失,不能排除是与细胞免疫有关,故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18.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下左图;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下图。(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号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_____方式向下运输。(2)实验一中,去顶32h时III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II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_______,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a、b两组侧芽附近信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 (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I组和III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I组______(大于/小于/等于)III组;去顶8h时II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I组请对此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________。【答案】(1)主动运输(2)涂抹的IAA运输到侧芽附近,高浓度的IAA抑制了侧芽的生长(3)①.三碳化合物##C3②.ATP和[H](4)①.等于②.Ⅱ组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促进侧芽生长【解析】【分析】实验一:IAA在植物顶端优势现象中体现了其两重性特点,即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由于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的生长素积累而抑制侧芽生长,所以实验一中32h后,去顶再涂抹生长素,导致生长素在侧芽处积累、侧芽生长慢,进而出现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实验二: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等多,生长快。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完整:在右图为a组)、Ⅱ组(去顶:在右图为b组)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a组)等于Ⅱ组(b组);但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很可能是II组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促进了侧芽的生长。【小问1详解】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号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的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小问2详解】实验一中,去顶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人工涂抹的IAA后,导致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起到抑制作用。【小问3详解】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与C5形成C3,故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三碳化合物(C3),C3还原成糖类的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H]。【小问4详解】由图可以直接看出,去顶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等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而b组14C信号强度明显高于a组,很可能是Ⅱ组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促进了侧芽的生长。19.研究证实,在受精卵形成后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并非携手共进, 而是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1)据图可知,受精作用发生在_______________分裂过程中。(2)下列对图中受精卵第一次正常分裂时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描述及排序是____________。①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②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染色体分离;④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离;⑤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分配在两个子细胞中;⑥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均分在两个子细胞中。(3)图中的两种异常分裂现象表现为()A.两个纺锤体牵引不同步B.两个纺锤体方向不一致C.形成了两个纺锤体D.着丝点不分裂(4)请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比较上图中异常子细胞与正常子细胞的异同点?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减数第二次(MⅡ)②.①③⑥③.AB④.不同点:异常子细胞有两个细胞核,正常子细胞一个细胞核⑤.相同点:正常细胞与异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来自父母的染色体在初次碰面时,竟还保持了一定的安全距离。在受精卵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这些染色体并非携手共进,而是自顾自的分离。从题图中看出实际上存在两个纺锤体:一个纺锤体分离一组父本染色体,另一个纺锤体分离一组母本染色体,这意味着来自亲本的遗传信息在第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一直都是分开的。 【详解】(1)卵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大)和一个第一极体(小),从图中可以看出,精子与次级卵母细胞融合的同时,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2)观察图中正常分裂的三个细胞图象可以看出:首先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然后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染色体各自分离;最后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均分在两个子细胞中,保证子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即正确的描述及排序是①③⑥。(3)从分裂图可以看出,图中异常分裂的情况有两个纺锤体牵引不同步,如;还有两个纺锤体方向不一致,如,AB正确。(4)图中异常子细胞与正常子细胞的不同点:异常子细胞有两个细胞核,正常子细胞有一个细胞核;从分子水平来看,图中异常子细胞与正常子细胞的相同点:异常子细胞的两个细胞核中含有父方和母方各一半的染色体,只是未融合,所以正常细胞与异常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点睛】本题信息来自最新的科学研究,跟教科书上所学知识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考生一定要根据图中信息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后再作答,对能力有较高的要求。20.果蝇的灰身基因A与黄身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黄身基因能破坏其黑色素的形成使身体更黄;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III号染色体上,黑檀体基因可使黑色素积累而全身发黑。黑檀体时黄身纯合个体表现为灰身。(1)现有四种纯合的果蝇:灰身雄果蝇、黄身雄果蝇、黄身雌果蝇和灰身雌果蝇。(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用纯合的灰身雄果蝇、黄身雌果蝇杂交,若后代____________,说明黄身基因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黄身基因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2)现有纯种灰体雌果蝇与纯种黑檀体雄果蝇杂交,F1个体相互交配,F2个体的表型及分离比为__________,正反交实验结果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3)现已确认灰身与黄身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灰身黑檀体雌果蝇与纯种黄身灰体雄果蝇杂交,F1中的雄蝇与EeXaXa(黄身灰体雌蝇)个体相互交配,F2 中雄蝇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答案】(1)①.黄身都是雄蝇,灰身都表现为雌蝇②.无论雌雄全部为灰身(2)①.灰体∶黑檀体=3∶1②.相同(3)黄身灰体∶灰身黑檀体=3∶1【解析】【分析】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1)如果显隐性已知:用隐雌显雄杂交法。如果雄性子代中有显性性状,那么可以判断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如果雄性子代中有隐性性状,那么可以判断基因在X染色体上;(2)如果显隐性未知:用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如果正反交结果相同,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正反交结果不同,其中一种杂交后代的某一性状或两个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基因显隐性已知,欲设计实验探索黄身基因的遗传方式,即判断控制黄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不用正反交的话,可以选择隐雌显雄法进行杂交实验。则根据提供的材料,可以用纯合的灰身雄果蝇、黄身雌果蝇杂交,若后代黄身都是雄蝇,灰身都表现为雌蝇,说明黄身基因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若后代无论雌雄全部为灰身,说明黄身基因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小问2详解】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现有纯种灰体雌果蝇(EE)与纯种黑檀体(ee)雄果蝇杂交,F1个体(Ee)相互交配,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2个体的表型及分离比均为灰体∶黑檀体=3∶1。【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灰身与黄身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故亲代纯种灰身黑檀体雌果蝇基因型为eeXAXA或eeXaXa,纯种黄身灰体雄果蝇基因型为EEXaY,F1雄果蝇基因型为EeXAY或EeXaY,产生的含Y染色体的雄配子均为1/4EY、1/4eY,与EeXaXa黄身灰体雌果蝇(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为1/2EXa、1/2eXa)个体相互交配,F2雄果蝇(1/8EEXaY、2/8EeXaY、1/8eeXaY)的表型为黄身灰体(EEXaY、EeXaY)∶灰身黑檀体(eeXaY)=3∶1。21.改变光照强度,对甲、乙两种植物的相关生理过程进行了测定,得到了下表数据(光照强度的单位为千勒克斯,CO2的吸收和释放速度的单位不作要求):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时植物吸收CO2速度黑暗条件下CO2释放的速度甲植物131810乙植物383015(1)请根据表格中乙植物的数据,在图l中把乙植物曲线补充完整_____(单位省略)。(2)当光照强度3klx时,叶片释放氧气的速度甲比乙_____。当光照强度为l0klx时,叶绿体产生O2的速度甲比乙________。(3)图2所示装置可以测定一些生理活动强度,回答相关问题(仅考虑以葡萄糖为呼吸作用底物):①若甲烧杯中为酵母菌培养液,乙烧杯中为NaOH溶液,则液滴会向_______移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代表酵母菌________的强度。②若甲烧杯中为酵母菌培养液,乙烧杯中为清水,则液滴会向_______移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以代表酵母菌_________的强度。③若甲烧杯中为小球藻培养液,乙烧杯中为CO2缓冲溶液,装置置于一定的光照强度下,若液滴向右移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以代表小球藻_______的强度。④若甲烧杯中为小球藻培养液,乙烧杯中为CO2缓冲溶液,装置置于黑暗中,则液滴会向_________移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以代表小球藻________的强度。【答案】(1)(2)①.快②.慢(3)①.左②.有氧呼吸③.右④.无氧呼吸⑤.净光合作用  ⑥.左⑦.有氧呼吸【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小问1详解】由表中数据可知,图线与纵坐标的交点是-15,与横坐标的交点是3,最大值为30时对应光照强度是8。作图如下:【小问2详解】光照强度为3时,甲处于饱和点,乙处于补偿点没有氧气释放,所以叶片释放氧气的速度甲比乙快,因为甲的饱和点为3,光照强度为10时氧气释放与光照强度为3时一致,甲叶绿体产生氧气28,同理乙植物光饱和点与光照强度为10时一致,乙叶绿体产生氧气量为45,所以甲比乙慢。【小问3详解】①NaOH溶液将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吸收使内部体积变小,液滴左移,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代表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强度。②若用清水,有氧呼吸作用体积不变,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但释放二氧化碳使体积增大,液滴右移,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以代表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强度。③若甲烧杯中为小球藻培养液,乙烧杯中为CO2缓冲溶液,装置置于一定的光照强下,若液滴向右移动,说明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以代表小球藻净光合作用的强度。④若甲烧杯中为小球藻培养液,乙烧杯中为CO2缓冲溶液,装置置于黑暗中,小球藻只进行呼吸作用,则液滴会向左移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以代表小球藻有氧呼吸的强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3-06 09:30:02 页数:21
价格:¥3 大小:643.7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