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郴州市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郴州市2022年教研联盟高一期末联考地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16题,共48分)1.北极星是地球地轴指向天空北部一颗亮星。北极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北极距离地球约434光年,相对于10万光年的银河系,北极星是在银河系内部的,C正确,D错误。太阳系直径300亿千米,北极星所在的天体系统不是地月系、太阳系,AB错误。故选C。【点睛】2.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活动周期不规律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C.在黑子数目最多的时期和地方,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部分,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光球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周期是太阳黑子数及其他现象的准周期变化,大约11年为一个周期,因此活动周期有规律,A选项错误。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B选项正确。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时出现,并且具有同样的变化周期,因此在黑子数目最多的时期和地方,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也频 繁出现,C选项错误。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三部分,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22年为周期。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称为"扰动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3.观察发现甲、乙两地中①②③④地层含有化石且有对应关系,读地质剖面图,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古生代主要是无脊椎动物出现,典型代表是三叶虫,脊椎动物有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因此对应图中含有鱼类化石的地层③和含有三叶中化石的地层④属于古生代地层,C正确;含有恐龙化石、裸子植物化石的地层对应的是中生代,①②错误,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生物演化史:地球出现(46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出现(约30亿年前)→生物演化(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性质(无氧环境→有氧环境)。生物发展阶段: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4.“冬日,阳光最珍贵!外面冷飕飕,阳光房里暖洋洋,气温比外面明显高出一大截。”对杨教授的这条朋友圈记录,以下解释最科学正确的是() A.玻璃阳光房里,大气逆辐射作用比室外的空气强B.玻璃阳光房里,温室气体含量较多保温作用较强C.玻璃能通过短波辐射,反射阻挡室内的长波辐射D.玻璃很厚,能大量吸收各种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玻璃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太阳辐射)影响较小,不会增加或者减少进入“玻璃阳光房”室内的阳光,但能够阻挡室内的长波辐射(地面辐射)散失,使得室内的长波辐射比室外更多,长波辐射被室内大气吸收,使室内温度升高,所以,C正确。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需要有大气的作用,但“玻璃阳光房”内大气含量极少,因而没有明显的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也不明显,所以A、B错误。玻璃能够透过短波辐射,阻挡室内的长波辐射,不会大量吸收各种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组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需要注意短波辐射(太阳辐射)、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差异,注意玻璃温室、地膜覆盖与大气温室效应的区别。透明的玻璃、地膜,短波辐射可以穿过,但长波辐射不能穿过;因此,短波辐射可以透过透明玻璃、薄膜让地面增温,但长波辐射却不能透过透明玻璃、薄膜;也就是说,透明玻璃、薄膜阻挡了地面辐射的散失;大气逆辐射需要有大气的作用,但玻璃、地膜内大气含量极少,因而没有明显的大气逆辐射。大气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当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可以吸收更多的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5.下图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气流状况的是()A.B. C.D.【答案】B【解析】【详解】孔明灯点燃时,中间温度高,气流上升,两侧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热力环流。故选B。【点睛】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上图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通过图中的信息能够判断出大气的运动,根据大气的运动 可以判断天气系统,并且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读懂天气系统图。【详解】1.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以浮尘天气为主,A对,C错;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B对;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D对。本题要求选择不符合上图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故选C。7.读“地震波波速”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c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a圈层最可能呈液态Db圈层和c圈层共同构成了岩石圈【答案】C【解析】【详解】c圈层为地壳,海洋地壳厚度小于陆地地壳,A选项错误;b圈层为地幔,横波可以通过,B选项错误;a圈层为外核,横波不能通过,可能为液态,C选项正确;构成岩石圈的是c圈层和b圈层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部分),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较慢,纵波速度较快,横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中传播。8.下列关于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水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同纬度海区海水温度相同B.海水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C.表层海水的温度一定高于深层海水D.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答案】D 【解析】【详解】海水热量尽管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但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很多,洋流、海陆位置等,因此同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一般来说,海水越深,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因此海水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B错误;表层海水的水温一般高于海洋深处的水温,但这不是绝对的,在高纬度寒冷的冬季,表层海水温度随气温而降低,并出现结冰现象,而深层海水散热慢,受气温影响小,可能出现表层海水温度就低于深层海水的温度,C错误;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太阳辐射强,海水获得的能量多,而冬季太阳辐射弱,海水获得的能量少,因此同一海区夏季水温普遍高于冬季,D正确。故选D。【点睛】海水温度变化规律:不同海区的水温,一般低纬水温高,高纬度水温低;同一海区的水温,一般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流经地区水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水温较低;一般随着深度增加,海水温度降低。9.图示海域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是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答案】A【解析】【详解】读图可知,图示海域为北太平洋,在甲处,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A项正确。故选A。10.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题。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该流域的冬季降水以降雪为主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答案】C【解析】【分析】略【详解】伏尔加河流域整体上纬度偏高(45°N-60°N),气温偏低,蒸发较弱,①错误;该流域所在地区为北半球中纬度大陆内部,冬季气温较低,在冬季多降雪,②正确;该河注人里海(最大的内陆湖),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③正确;东欧平原的地势起伏主要是冰川作用形成的,④错误;该河注人里海,对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起到巨大的调节作用,⑤正确。综上所述,故选C。【点睛】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部,全长3692千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注入里海(世界最大内陆湖)。伏尔加河流域大部分为大陆性气候,水源来自融雪(占年排水量的60%)、地下水(30%)和雨水(10%)。11.马来西亚沙捞越姆鲁石林在地质上属于剑状喀斯特,雾气笼罩下,浅灰白色的石林如同一座寒光四射的刀光。它是石灰岩受到某种外力作用形成的。这种外力作用主要是A.流水堆积B.流水溶蚀C.流水下蚀D.流水侧蚀【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知识。【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沙捞越姆鲁石林在地质上属于剑状喀斯特,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可溶性岩石)受到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从而形成溶洞、钟乳石、石笋、石林的地貌;流水堆积主要形成冲积扇、河口三角洲等地貌;流水下蚀使河道加深,形成V型谷地貌;流水侧蚀使河道加宽,形成U型谷地貌。故选B。【点睛】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不同的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不同。 12.某同学利用水盆、沙子、小旗子等实验器材开展“河流曲流形成”的模拟实验(如下图)。据此,可以推断()A.甲处是凹岸,旗子会倒B.甲处是凸岸,旗子会倒C.乙处是凹岸,旗子会倒D.乙处是凸岸,旗子会倒【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河道特征可知,甲处是凸岸,乙处是凹岸,AD错误;凸岸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泥沙不断淤积,所以旗子不会倒,B错误;凹岸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所以河岸不断遭到侵蚀,岸边的旗子会随着地表物质的流失而倒下,C正确。故本题选C。13.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坡垂直自然带分布,推测该山地最可能是()A.秦岭B.贺兰山C.太行山D.武夷山【答案】B【解析】【详解】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和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致,图中显示山地东坡自然带,说明山地呈南北走向或者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秦岭是东西走向,A错误;东坡山麓基带是温带荒漠草原带,贺兰山符合,B正确;太行山东坡山麓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错误;武夷山东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错误。故选B。【点睛】以基带确定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 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14.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完成下题。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C.西双版纳热带森林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答案】B【解析】【详解】土壤有机质多少与枯枝落叶多少及热量条件有关。温度较低的地方,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高温湿润的地区虽然生物的生长量大,但由于微生物活动旺盛,消耗的有机质多,故土壤积累的有机质积累少。大兴安岭西侧草原,草类茂盛,草类植被的根系主要集中表层,枯枝落叶多,且该地纬度较高,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B正确;AC项的纬度比大兴安岭西侧草原低,热量条件优于该地,AC错误;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植被稀疏,枯枝落叶少,有机质含量低,D错误。故选B。【点睛】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中纬度大陆的东部),由于距海远近不同,导致降水多少不同,从而导致自然带呈现出由森林-草原荒漠的递变规律,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或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热量的不同而导致的自然带差异,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在山地地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带与地带性规律不同,如荒漠中的绿洲。15.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区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读图可知,丙处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为山谷,易汇集坡面径流,产生泥石流,C正 确。甲地地形平坦,乙位于坡面上,丁位于山脊,坡面径流不易汇集,不易产生泥石流,ABD错误。故选C。【点睛】16.洪涝是我国常见的气象气候灾害。下图反映了人类活动与洪涝灾害的关系,图中①②③环节分别是()A.植树造林入河泥沙减少减少洪涝B.毁林开荒入河泥沙增加减少洪涝C.植树造林入河泥沙增加加剧洪涝D.毁林开荒入河泥沙减少加剧洪涝【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植树造林会使地下径流增加,入河泥沙减少,①为植树造林,②入河泥沙减少,由于地下径流增加和入河泥沙减少,河流洪水减少,③为减少洪涝。故A正确。【点睛】二、综合题(共4题,共52分)17.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___波,B表示____波。(2)判断两个不连续面:M为____界面,N为____界面,地震波通过N界面时,传播速度变化有何特征____?(3)分别写出圈层C、D、E的名称。 (4)圈层D物质状态为____态;圈层C厚度不均,大洋部分厚度较____。(5)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在图中画出软流层的位置。【答案】(1)①.横②.纵(2)①.莫霍②.古登堡③.A(横)波突然消失B(纵)波传播速度减慢(3)地壳、地幔、地核(4)①.固②.薄(5)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解析】【分析】该题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相关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思维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且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所以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小问2详解】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的为莫霍界面(M),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的为古登堡界面(N),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N)时,横波消失,纵波传播速度减慢。【小问3详解】地球内部由外向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小问4详解】古登堡界面以上物质均为固态;地壳厚度不均,大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小问5详解】软流层可画在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及地壳)以下。18.合肥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图甲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图乙为部分课题研究成果。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近地面受热的点是___________点(填字母),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2)D点比B点的气温___________(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3)合肥市夏季的某一天特别炎热的中午,若其气压状况如图甲所示,则容易形成雷阵雨天气的是___________点(A或B),原因是___________。(4)在图乙中的四条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城市风的流动方向。(5)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合肥市的水泥厂应布局在图乙中的___________处,城市绿地应布局在_______处(均填数字序号)。【答案】(1)A地面冷热不均B>A>C>D(2)低海拔高,离地面远,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少(3)AA点为低压,气流上升,水汽遇冷凝结,容易形成雷阵雨天气(4)图如下(5)②①【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应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从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可以判断出C点为高压,D为低压。那么,近地面的A 点就是低压,近地面的B点就是高压。说明A点受热多,气流上升,因此在近地面形成低压,而B点受热少,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图甲中近地面受热的点是A。根据所学可知,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冷热不均。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的气压,故A、B两点气压高于C、D两点;而在近地面,B点气压高于A点;在高空,C点气压高于D点,故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B>A>C>D。(2)海拔越高,气温越低,D点比B点海拔高,故D点比B点气温低。原因是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海拔越高,离地面越远,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越少,得到的热量越少。(3)从图中可以判断出A地为低压,说明该地的气流上升,水汽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下降,容易凝结,成云致雨,再加上是炎热的中午,空气上升运动更加旺盛,所以,A地容易形成雷阵雨天气。(4)由于城区人口多,热源多,故城区的气流上升;郊区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区,高空风由城区吹向郊区,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图示如下:(5)水泥厂有大气污染,为了减少对城区的影响,合肥市的水泥厂应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在②处;城市绿地对大气有净化作用,应布局在热力环流之内的城区和郊区之间,在①处。1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由②③环节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由③①④⑤环节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2)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主要是。(3)我国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能够直接实现序号①功能的是()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4)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受人类修水库影响最显著的是(填序号)。(5)回答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答案】(1)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2)太阳辐射能重力能(3)C(4)⑤(5)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影响全球的气候与生态,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界的水循环,掌握水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是做题的关键。人类最容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修水库可以改变地表径流的时间分配。【详解】(1)根据图中的箭头可以年方便面,②为降水,③为海上蒸发,由②③环节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海上内循环,①为水汽输送,④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由③①④⑤环节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2)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推动下,水在水圈内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停的运动着,构成全球范围的海陆间循环并把各种水体连接起来,使得各种水体能够长期存在。(3)①为水汽输入,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4)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受人类修水库影响最显著的是⑤地表径流。(5)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见下图)。研究还表明,气候条件和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1)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2)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3)考察队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试分析其原因。【答案】(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幅度较小。(2)特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大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使土壤中有机碳含量较高。(3)与内蒙古牧区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降水丰富,植被茂盛,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多;伊犁河谷海拔高,人类活动干预少,植被破坏少,土壤有机碳的流失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规律及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因素等知识点。【详解】(1)根据图示图例及坐标信息可知,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是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较小。 (2)根据横轴的植被类型判断海拔,纵轴表示有机碳含量,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使土壤中有机碳含量较高。(3)与内蒙古牧区相比,伊犁河谷开口向西,受地形影响,利于西风水汽形成降水,降水丰富,植被茂盛,因此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多;伊犁河谷海拔较高,人类活动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植被破坏少,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多、流失少。【点睛】伊犁河谷发展种植业的主要优势是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3-10 14:00:01 页数:16
价格:¥2 大小:1.2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