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新洲一中42024届高二上期末联考生物学试卷一、选择题:1.人类在长时间户外运动或高强度劳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中暑、头昏眼花、口渴、饥饿或者手上脚上出水泡、小腿抽筋或浮肿等症状,只要休息一段时间,或者补充一些成分,这些症状基本就会消失,但也有些特殊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或住院治疗,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分()A.降低、CO2、NaHCO3B.降低、乳酸、NaHCO3C.不变、CO2、H2CO3D.不变、乳酸、NaHCO3【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详解】ABCD、人在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使血液的酸碱度下降,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和NaHCO3,使血液pH维持在7.35-7.45之间;碱性的NaHCO3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来缓冲调节血液pH,使之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ACD错误,B正确。故选B。2.下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组成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A、B两处箭号表示血液流动方向,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④共同组成人体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B.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①和③C.若图中所示细胞是胰岛细胞,则饥饿状态下,B处的血糖浓度高于A处D.正常情况下,渗透压大小关系为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④是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内环境;内环境中包含水、激素、神经递质、缓冲物质、小分子有机物、无机盐等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如呼吸酶和血红蛋白等,不能进入细胞的大分子不属于内环境,如纤维素等,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细胞膜上的载体不属于内环境。【详解】A、人体的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不包括④细胞内液,A错误;B、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生活在血浆和淋巴中,B正确;C、若图中所示细胞是胰岛细胞,则饥饿状态下,胰岛细胞呼吸作用依然消耗葡萄糖,而不会产生葡萄糖,B处的血糖浓度低于A处,C错误;D、正常情况下,体液中的液体渗透压相等,渗透压大小关系为①=②=③=④,D错误。故选B。3.科学家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过程,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是呼吸、体温、水盐平衡等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枢B.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C.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体等,实现其维持稳态的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同时也适用于对生态系统的调节,如: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亦存在这种调节机制。【详解】A、下丘脑存在体温、血糖、水盐平衡等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枢,而呼吸中枢在脑干,A错误;B、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B正确;C、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某些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D、免疫系统具有防御、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功能,能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体等,实现其稳态的作用,D正确。故选A。,4.钠钾离子泵位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钠钾离子泵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空间结构的变化,导致其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钠钾离子泵还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钠钾离子泵只在静息膜电位产生的时候工作B.钠钾离子泵的磷酸化过程只为Na+运出细胞提供能量C.钠钾离子泵从细胞内泵出2个Na+,而从膜外泵入3个K+D.钠钾离子泵和钠钾离子通道在化学本质上是一样的【答案】D【解析】【分析】看图可知:ATP上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钠钾泵上,导致钠钾泵的空间结构变化,Na+被排出,此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然后,胞外的K+结合上去,其结合能导致磷酸基团释放,恢复钠钾泵的空间结构,如此循环重复。【详解】A、静息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需要借助钾离子通道,钠钾离子泵主要在静息膜电位恢复的时候工作,A错误;B、钠钾离子泵的磷酸化过程能为Na+运出细胞和K+运入细胞提供能量,B错误;C、钠钾离子泵从细胞内泵出3个Na+,而从膜外泵入2个K+,C错误;D、钠钾离子泵和钠钾离子通道在化学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蛋白质,D正确。故选D。【点睛】5.研究发现,神经递质A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CaIRI受体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兴奋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I受体结合后会使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B.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C.神经递质A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D.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lRl受体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在膜内和膜外均由正电位向负电位传递,据此可推测: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B错误;CD、钾离子外流,从而抑制其产生动作电位,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K+外流,可见,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C错误,D正确。故选D。6.某脑卒中(脑中风)患者突然出现脸部、手臂及腿部麻木等症状,随后身体左侧上下肢都不能运动。研究表明,该患者的脊髓、脊神经等正常,四肢也都没有任何损伤,但是脑部血管阻塞使得大脑某区出现了损伤。患者即使出院后也有尿失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患者能发生膝跳反射,针刺左手有感觉B.患者的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可能有损伤C.刺激患者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D.患者出现尿失禁,是由于血管堵塞破坏了大脑的低级排尿中枢【答案】A【解析】【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中央前回为第一运动区。【详解】A、患者的脑部血管阻塞使得大脑某区出现了损伤,说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正常,因此患者能发生膝跳反射,由于患者受损后的症状是运动功能出现障碍,说明受损的是第一运动区,即中央前回,而感觉中枢在中央后回,因此针刺左手可能会有感觉,A正确;B、根据题意“患者身体左侧上下肢都不能运动,但患者脊髓、脊神经等正常,四肢也都没有任何损伤”,说明患者的大脑支配躯体运动的能力受损,即患者的右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可能有损伤,B错误;C、刺激患者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引起下肢的运动,C错误;D、患者出现尿失禁,是由于血管堵塞破坏了大脑的高级排尿中枢,D错误。,故选A。7.2021年10月4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率先揭晓。“大卫·朱利叶斯”因发现温度受体而获奖,他利用辣椒素来识别皮肤中对“热”有反应的神经末梢。辣椒中含有辣椒素,人吃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的感觉,因为在口腔的感觉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上,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该受体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热辣辣”感觉的感觉神经元可能是脑神经B.辣椒素与感觉神经元末梢的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Na+内流C.产生“热辣辣”感觉的神经中枢虽然位于大脑皮层,但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D.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减轻“热辣辣”感觉【答案】A【解析】【分析】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详解】A、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外周部分,包含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产生“热辣辣”感觉的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有可能是脑神经,A正确;B、辣椒素与感觉神经元末梢的香草酸受体结合,辣椒素不是神经递质,感觉神经元末梢也不是突触后膜,B错误;C、由辣椒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热辣辣”感觉,该过程没有经历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即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为反射活动,C错误;D、香草酸受体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热辣辣”感觉,D错误。故选A。8.胰腺分泌胰液既受迷走神经直接控制,又受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的调控。若仅给予迷走神经3min电刺激,胰腺分泌8单位的胰液,若仅给予3mg的促胰液素刺激,胰腺分泌62单位的胰液,若同时给予3min电刺激和3mg促胰液素刺激,胰腺分泌120单位的胰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B.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细胞发挥作用C.胰腺细胞有神经递质和促胰液素的相应受体D.电刺激与促胰液素共同刺激时会产生增效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胰液分泌的过程是:食物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当刺激神经时也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说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详解】A、由于会引起促胰液素分泌,所以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A正确;B、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胰腺细胞,B错误;C、胰腺分泌胰液受迷走神经直接控制,故该过程中存在神经递质,且胰腺作为效应器其细胞表面存在神经递质受体,C正确;D、若仅给予迷走神经3min电刺激,胰腺分泌8单位的胰液素,若仅给予3mg的促胰液素刺激,胰腺分泌62单位的胰液素,若同时给予3min电刺激和3mg促胰液素刺激,胰腺分泌120单位的胰液素。这说明电刺激与促胰液素共同刺激时会产生增效作用,D正确。故选B。9.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糖尿病存在下列三种情况:第一种,抗体1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第二种,抗体2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关受体结合;第三种,抗体3将胰岛B细胞当作抗原与胰岛B细胞直接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可通过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促进血糖浓度升高B.三种情况下的糖尿病都是免疫功能过弱导致的疾病C.第一种情况下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的浓度低于正常水平D.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下的患者可以通过注射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答案】D【解析】【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并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详解】A、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促使血糖浓度降低,A错误;B、三种情况的糖尿病都是抗体与体内的某些部位结合,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自身免疫病,B错误;C、抗体1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从而使患者血糖浓度升高,而血糖浓度高又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第一种情况下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会高于正常值,C错误;D、第二种情况下的患者是因为抗体2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关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量减少,第三种情况下的患者是因为抗体3将胰岛B细胞当抗原并直接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从而造成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因此这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注射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D正确。,故选D。10.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的高低对甲状腺激素的产生存在反馈调节机制【答案】C【解析】【分析】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题图分析: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为甲状腺。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因此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为甲状腺,A正确;B、据分析可知a物质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C、由图可知,乙的活动不仅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同时还受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C错误;D、由图示可以看出,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时,会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起到抑制作用,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维持相对稳定,可见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维持相对稳定的的过程存在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11.激素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斯他林和贝利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图是两位科学家利用狗的小肠进行实验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B.该实验的现象是胰腺分泌出胰液C.稀盐酸的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某种化学物质D.该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既受激素调节,也受神经调节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B、该实验观察的现象是胰腺分泌胰液,B正确;C、在稀盐酸的刺激下,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素这种化学物质,进而作用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D、该实验只证明胰液的分泌受激素调节,不能反映还受神经调节的影响,D错误。故选D。12.瘦素(Lepti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能抑制食欲、增加能量代谢、抑制脂肪合成从而减少脂肪积累。当健康者外周脂肪增多时,瘦素分泌增多并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图A所示途径参与血脂代谢的调节。研究者进一步发现,兴奋脂肪组织处的交感神经也具有与瘦素处理类似的作用,因此研究者以小鼠作为实验材料开展了相关实验(如图B所示),并提出以下假设:瘦素通过使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脂肪分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某肥胖者体内瘦素浓度高于正常人,但体重却没有降低,推测可能是其下丘脑神经细胞上瘦素受体数量不足B.为验证上述假设,在Ⅰ~Ⅳ注射的物质(或药物)可以分别是生理盐水,瘦素,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瘦素C.激素X是肾上腺素,其促进了脂肪细胞内过程①,同时与激素Y在这个过程中的关系为协同作用D.瘦素作用于下丘脑,交感神经兴奋又影响瘦素的分泌,体现了神经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答案】C【解析】【分析】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能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胰高血糖素,它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还可促进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分析题图:激素X是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激素Y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胰岛素抑制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详解】A、瘦素可以作用于下丘脑,说明下丘脑神经细胞上存在瘦素受体,某肥胖者体内瘦素浓度高于正常人,但体重却没有降低,推测可能是其下丘脑神经细胞上瘦素受体数量不足,A正确;B、本实验的目的是瘦素通过使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脂肪分解,自变量为交感神经是否兴奋,因变量为脂肪的减少量,Ⅰ~Ⅳ注射的物质(或药物)可以分别是生理盐水,瘦素,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瘦素,B正确;C、激素X是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内的脂肪转化为甘油、脂肪酸;激素Y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胰岛素抑制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促进②过程;激素X与激素Y的关系称为拮抗作用,C错误;D、瘦素作用于下丘脑,交感神经兴奋又影响瘦素的分泌,体现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调节机体,D正确。故选C。13.健康人处于0℃、30℃的环境中产热量分别为a1,a2,散热量分别为b1,b2。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体温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酶的活性B.从0℃的环境进入30℃的环境中,皮肤血管会舒张,汗腺分泌增强C.从0℃的环境进入30℃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弱D.a1≈b1,a2≈b2,a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3-01 22:15:02 页数:22
价格:¥2 大小:1.4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