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舟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首考模拟试题(三)(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浙江省舟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首考生物模拟试卷(三)一、选择题1.近三年,新冠肺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战胜疫情,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校生每天按规定检测并上报体温,是为了及时发现传染源B.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是为了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C.尽早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锻炼,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D.开学前所有学生需进行核酸检测,是为了消灭新冠病毒【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详解】A、每天按规定检测并上报体温,监测是否已经感染病毒,是为了及时发现传染源,A正确;B、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减少人之间的流动,是为了切断病毒的传播,B正确;C、尽早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锻炼,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D、进行核酸检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传染源,以防止有携带病毒的学生入校,造成大面积传播,D错误。故选D。2.如图为某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局部示意图,①~④表示该细胞内的某些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细胞一定不会有的结构是细胞壁B.①③④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关C.结构②③中均存在碱基A与U配对的现象D.图中各种细胞器均参与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答案】B,【解析】【分析】①是高尔基体,②是中心体,③是线粒体,④是核糖体。【详解】A、若此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可具有细胞壁,A错误;B、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正确;C、②是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不存在碱基配对现象,③是线粒体,内部能发生转录过程,存在A与U配对的现象,C错误;D、②和④没有膜结构,不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错误。故选B。3.植物在光照、高氧及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可以发生五碳化合物与氧气结合而阻止碳反应的过程。为了研究某种树木树冠上下层叶片光合作用的特性某同学选取来自树冠不同层的甲、乙两种叶片,分别测定其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叶片是树冠下层叶,乙叶片是树冠上层叶B.实验选材时,所选取的甲、乙两种叶片面积必须相同C.a、b两点,相同面积的甲、乙两种叶片的叶绿体吸收CO2速率不相等D.c、d两点,相同面积的甲叶片的叶绿体释放氧气速率可能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当光照强度=0时,甲、乙叶片均只进行呼吸作用;当光照强度>0时,甲、乙叶片对光能的利用率有差异,表现在相同光照强度下,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小于乙叶片,且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为1200lx,低于乙叶片(2000lx)。【详解】A、由题图可知,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低于乙叶片,因此甲叶片来自树冠下层,乙叶片是树冠上层叶,A正确;B、实验选材时,所选取的甲、乙两种叶片面积不需要相同,因为净光合速率与叶片面积无关,B错误;,C、a、b两点,相同面积的甲、乙两种叶片的叶绿体吸收CO2速率不相等,因为此时净光合为0,所以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等于光照强度为0的时候的净光合速率的绝对值,C正确;D、c、d两点,相同面积的甲叶片的叶绿体释放氧气速率可能相等,因为叶片叶绿体的数目不确定,所以单个叶绿体释放氧气的速率可能相等,D正确。故选B。4.完整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下图为真核细胞核糖体亚基的合成、组装及运输过程示意图。在核糖体中,rRNA是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成分,是结构和功能核心,如其具有肽酰转移酶的活性。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核仁是合成rRNA和核糖体蛋白的场所B.核糖体亚基在细胞核中装配完成后由核孔运出C.rRNA是rDNA和核仁外DNA的表达产物D.核糖体亚基为mRNA提供了结合部位【答案】A【解析】【分析】1、分析图解:图中在核仁中转录形成rRNA,然后形成的rRNA与进入细胞核的蛋白质结合分别形成大亚基和小亚基,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大亚基和小亚基结合再形成核糖体。2、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详解】A、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蛋白合成的场所也是核糖体,rRNA合成的主要场所是核仁,A错误;B、据图知,位于核仁中的rDNA经过转录形成了rRNA前体物质,核糖体蛋白从核孔进入细胞核后,和rRNA前体结合,一部分生成了核糖体小亚基,另一部分和核仁外DNA转录形成的5SrRNA结合生成核糖体大亚基,都从核孔进入细胞质,B正确;C、rRNA是rDNA的表达产物,核仁外DNA的表达产物是5SrRNA,故rDNA和核仁外DNA的表达产物都是rRNA,C正确;D、翻译时,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结合位点,D正确。,故选A。5.人工将某细菌接种在青霉素浓度0.1单位/cm3的培养基里,将存活的细菌接种到逐渐提高浓度的培养基中,可得到生长在青霉素浓度250单位/cm3的品系,图1和图2分别表示在青霉素浓度0.1单位/cm3和250单位/cm3的培养基里的接种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青霉素诱导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B.本实验中有利变异积累起来了C.培养基中的细菌发生了适应性进化D.本实验模拟了自然选择的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抗药性的细菌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就存在,青霉素起到了选择抗药性细菌的作用,A错误;BCD、由图可知,经过青霉素的选择作用,将具有抗药性的细菌个体保留下来,淘汰不抗药的细菌,使抗药性这一有利变异积累起来,种群中抗药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大,种群发生适应性的进化,其中使用青霉素相当于自然选择的过程,BCD正确。故选A。6.某昆虫种群中,DD基因型个体占40%,dd基因型个体占20%,已知dd在性成熟前死亡。若该昆虫种群之间能自由交配,则下一代中基因型Dd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D、d基因频率分别为()A.37.5%75%25%B.12.5%75%25%C.25%75%25%D.48%60%40%【答案】A【解析】【分析】题中显示,DD基因型个体占40%,dd基因型个体占20%,则Dd个体的比例为1-40%-20%=40%,又知dd在性成熟前死亡,则该昆虫种群中能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DD,和Dd。【详解】因昆虫种群中能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DD和Dd,且二者的比例1∶1,则该群体中雌雄配子的比例分别为D∶d=3∶1,则该群体的个体之间能自由交配,Dd出现的概率为2×1/4×3/4=3/8=37.5%,DD的概率为3/4×3/4=9/16,dd的概率为1/4×1/4=1/16,则D的基因频为9/16+1/2×3/8=12/16=3/4=75%,则d的基因频率为1-75%=25%,A正确。故选A。7.如图表示细胞凋亡过程中的部分生理过程。Caspase酶是细胞凋亡中的关键因子之一,被激活后选择性地切割某些蛋白质。细胞凋亡后形成许多凋亡小体,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蛋白质被Caspase酶切割后生物活性增强B.细胞凋亡的激发体现了质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癌细胞的凋亡诱导因子受体可能缺失或功能异常D.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属于人体第二道免疫防线的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在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激活凋亡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Caspase酶被激活,Caspase酶能切割相关蛋白质,导致细胞裂解形成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详解】A、由图中信息可知,蛋白质被Caspase酶切割后得到核酸酶CAD和酶PARP,两种酶分别起作用,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形成凋亡小体,所以,蛋白质被Caspase酶切割后生物活性增强,A正确;B、凋亡诱导因子作为信息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激发细胞凋亡,这一过程体现了质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错误;C、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癌细胞结构改变,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可能无法识别凋亡诱导因子而不能启动凋亡程序,进而无限增殖,C正确;D、吞噬细胞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第二道防线,所以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属于人体第二道免疫防线的作用,D正确。故选B。,8.免疫失调包括过强与过弱两种情况。下图是重症肌无力致病的机理,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重症肌无力致病机理属于免疫过弱B.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产生抗体的细胞仅来自B淋巴细胞C.由图示过程可以推测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D.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的疾病,二者都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的病症【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机理示意图。患者胸腺肌样细胞能分泌物质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进而引起重症肌无力。【详解】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只有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说明物质a引发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图中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属于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故重症肌无力致病机理属于免疫过强,A错误;B、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以来自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B错误;C、乙酰胆碱不能发挥作用,导致重症肌无力,说明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引起肌肉收缩,C正确;D、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前者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病症,后者不是,D错误。故选C。9.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叙述正确的是()A.I型糖尿病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人体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胰岛B细胞上含有神经递质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答案】A【解析】【分析】1、胰岛素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2、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详解】A、糖尿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尿糖,糖尿病分为Ⅰ、Ⅱ两种类型,Ⅰ型糖尿病是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导致血糖升高所致,A正确;B、胰岛分泌胰岛素是通过体液运输,胰腺导管堵塞不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不影响血糖平衡调节,B错误;C、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C错误;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受神经调节,其细胞膜上含有神经递质,而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故胰岛B细胞上没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D错误。故选A。10.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具有相似的形态和习性,这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在同等条件下,将这两种草履虫进行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比大草履虫大B.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数量不断减少,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不断增多D.混合培养16天后,只有双小核草履虫存活【答案】C【解析】【分析】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例如水稻和稗草;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例如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详解】A、由图可知,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约为90个,大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约为60个,双小核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比大草履虫大,A正确;B、混合培养时,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形态和习性,二者的数量在开始时都有所下降,说明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C、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但双小核草履虫数量增加至环境容纳量后就不会一直增大了,C错误;D、混合培养16天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变为0,此时只有双小核草履虫存活,D正确。故选C。1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害虫种类繁多,在粮食、棉花、蔬菜等的生产过程中每年都会遇到来自农业害虫的威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某种害虫的天敌防治该种害虫时,二者的数量变化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B.某种害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这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C.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某种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诱导害虫发生了定向突变D.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只通过提高害虫种群的死亡率来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可用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详解】A、某种害虫的数量增加时,其天敌的数量也会增加,天敌量的增加又会导致害虫的数量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B、某种害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这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种群的繁衍,该害虫与异性属于同种生物,不能体现种间关系,B错误;C、某种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具有抗药性的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C错误;D、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破坏其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害虫种群的出生率,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D错误。故选A。12.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依据生态学原理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减少人口数量即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先保证经济发展,才能更好地在今后治理环境,解决更多的环境问题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D.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自然资源、能源等的开发和利用【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学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工程学原理。【详解】A、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但减少人口数量也不一定能够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除了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A错误;B、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先破坏再治理的想法是不可取的,B错误;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C正确;D、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D错误。故选C。13.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表面刺突糖蛋白中的细胞受体结合区(RBD)与宿主细胞结合并完成侵染和增殖的过程。其变异毒株奥密克戎(Omicron)与德尔塔(Delta)相比,细胞受体结合区发生的变异更多,且具有更强的传染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依赖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新型冠状病毒变异类型多与其遗传物质结构特点相关C.批量生产新冠疫苗需要将病毒接种于完全培养基上培养D.细胞受体结合区发生的变异越多,则病毒致病力越强【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体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错误;B、新型冠状病毒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容易发生变异,B正确;C、新型冠状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培养基上才能存活,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不能得出细胞受体结合区发生的变异越多病毒致病力越强的结论,D错误。故选B。14.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鸡血是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理想材料B.需用蒸馏水对红细胞进行洗涤以去除杂蛋白C.为了使凝胶装填紧密,应使用缓冲液充分洗涤平衡凝胶12小时,D.凝胶色谱法是根据带电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来分离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适宜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其步骤:样品处理(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透析)、凝胶色谱操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理想材料,A错误;B、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需用五倍体积的生理盐水洗涤,B错误;C、为了使凝胶装填紧密,应使用缓冲液充分洗涤平衡凝胶12小时,C正确;D、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D错误。故选C。15.现在用iPS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下图为iPS细胞用于治疗人类疾病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iPS细胞属于ES细胞B.用胰蛋白酶处理可获取成纤维细胞C.iPS细胞经过基因选择性表达可分化出人体各种组织D.该治疗人类疾病的方法优点之一是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胚胎干细胞,(1)来源: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2)特点: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详解】A、iPS细胞属于经过人工诱导产生的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不属于ES细胞(胚胎干细胞),A错误;B、取人体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可获取成纤维细胞,B正确;C、经诱导形成的iPS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分化能力增强,经过基因选择性表达可分化出人体各种组织,C正确;D、iPS细胞是从患者体内取得,不会出现免疫排斥的反应,D正确。故选A。16.下图为柞树园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模型,其中箭头上所示为当年某部位积累的能量,方框中为当年相应部位所含的能量值,单位均为1×106J/hm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柞树当年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2.91483×107J/hm2B.柞树的树根和树干中的一部分能量为柞树上一年的未利用量C.蚕粪中的能量属于蚕的同化量,将最终流向土壤中的分解者D.人工辅助能可能包括农用机械利用的柴油能、农药中的能量等【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作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详解】A、柞树当年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11.4170+17.7313)×106J/hm2=2.91483×107(J/hm2),A正确;B、柞树的树根当年并未从太阳能流入能量,树干中所含有的能量大于当年树干积累的能量,故树根和树干的一部分能量为柞树上一年能量中的未利用量,B正确;C、蚕粪中的能量属于蚕未同化的能量,将最终流向土壤中的分解者,C错误;D、人工辅助能可能包括人工管理柞园投入的人工能、农用机械利用的柴油能、农药中的能量等,D正确。故选C。17.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某地依据如图示意图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以作为鸟类的栖息地。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将荒草地改为湿地公园后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C.将荒草地改为湿地公园供鸟类作为栖息地,是充分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从水岸高地到深水区,物种丰富度逐渐提高【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群落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B、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由此可知将荒草地改为湿地公园后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B错误;C、将荒草地改为湿地公园供鸟类作为栖息地,充分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从水岸高地到深水区,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弱,D错误。故选C。18.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三位科学家,HC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RNA)病毒,下图为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中的增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代表翻译,所需的原料和能量均来自于肝细胞B.通过②和③完成+RNA复制时,需RNA聚合酶催化C.过程②所需的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的嘧啶比例相同D.+RNA和-RNA可以随机与宿主细胞内的核糖体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RNA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HCV蛋白;+RNA先形成-RNA,再形成+RNA;+RNA和HCV结构蛋白形成子代病毒。【详解】A、病毒为专性寄生,过程①是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代表翻译,所需的原料和能量均来自于肝细胞,A正确;B、②③均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B正确;C、过程②和过程③所需要的模板链上碱基互补,都遵循A-U、G-C配对,因此过程②所需的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的嘧啶比例相同,C正确;D、据图可知+RNA是翻译的模板,因此与核糖体结合的是+RNA,D错误。故选D。19.阿尔兹海默症(AD)是由于人脑组织中出现了淀粉样斑块而引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淀粉样斑块是淀粉样前体蛋白(简称APP,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重要跨膜蛋白)被γ-分泌酶切割后经沉积产生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PP被切割前后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B.γ-分泌酶可显著降低APP水解反应的活化能C.APP基因是阿尔兹海默症(AD)的致病基因D.干扰γ-分泌酶与APP的特异性结合可缓解AD的病情【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信息“AD病人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是脑组织中出现的淀粉样斑块沉积,它是由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被γ-分泌酶切割后产生沉淀聚集形成的,一直以来,抑制γ-分,泌酶的切割活性,减少淀粉样斑块沉积都是一个重要的治疗AD的策略,”故可以将通过调节γ-分泌酶活性来治疗疾病作为一种研究思路。【详解】A、APP本质是蛋白质,切割前后都有肽键,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A正确;B、γ-分泌酶能催化APP水解,所以γ-分泌酶可显著降低APP水解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C、APP是分布于神经细胞膜上的重要跨膜蛋白,APP基因控制跨膜蛋白的合成,因此APP基因不是阿尔兹海默症(AD)的致病基因,阿尔兹海默症(AD)致病原因是由于γ-分泌酶切割APP之后导致的,C错误;D、干扰γ-分泌酶与APP的特异性结合,γ-分泌酶不能切割APP,从而可以减少脑组织中出现淀粉样斑块沉积,可缓解AD的病情,D正确。故选C。20.图为科研人员培育克隆猴“中中”的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中中”不受卵子b的基因控制B.图中利用了干细胞技术C.d为胚胎发育提供遗传物质和其他适宜条件D.“中中”的染色体数目与a细胞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核移植是指将供体细胞核移入除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详解】A、“中中”也会受到卵子b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影响,A错误;B、据图可知,图中利用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没有用到干细胞技术,B错误;C、d为受体动物,能为胚胎发育提供发育环境,但不提供遗传物质,C错误;D、a是成纤维细胞,“中中”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来自于a细胞,故“中中”的染色体数目与a细胞相同,D正确。故选D。21.Ca2+的正常分布与人体生命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Ca2+泵亦称为Ca2+-ATP酶,它能催化质膜内侧的ATP水解,释放出能量,驱动细胞内的Ca2+泵出细胞,以维持细胞内游离Ca2+的低浓度状态。下图为Ca2+运输的能量供应机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Ca2+泵承担着催化和运输的功能B.磷酸化的Ca2+泵做功,失去的能量主要用于转运Ca2+C.Ca2+泵运输Ca2+时需与Ca2+结合,空间结构发生变化D.ATP分子的三个磷酸基团中,离腺苷最近的具有的转移势能最高【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Ca2+泵亦称为Ca2+-ATP酶,它能催化质膜内侧的ATP水解,释放出能量,体现Ca2+泵具有催化功能,驱动细胞内的Ca2+泵出细胞,以维持细胞内游离Ca2+的低浓度状态,体现Ca2+泵的运输功能。【详解】A、Ca2+泵出细胞,需要Ca2+泵的参与,体现了Ca2+泵的运输功能,而且能为ATP水解提供能量,体现了Ca2+泵的催化功能,A正确;B、题图显示,磷酸化的Ca2+泵做功,释放出能量,驱动细胞内的Ca2+泵出细胞,B正确;C、载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依靠的是空间结构的改变,Ca2+泵运输Ca2+时需与Ca2+结合,空间结构发生变化,C正确;D、ATP中的远离腺苷的末端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因而ATP能作为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D错误。故选D。22.肿瘤干细胞(CSCs)是指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所有突变基因种类的一类癌变细胞研究表明,CSCs来源于成体干细胞,形成过程一般需要漫长的时间,并且CSCs具有很强的耐药性,对杀伤肿瘤细胞的外界理化因素不敏感,CSCs的DNA修复能力也非常强,大。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CSCs可通过免疫系统被清除,该过程属于细胞坏死B.CSCs对外界理化因素不敏感且DNA修复能力非常强可能导致无法通过化疗将其清除C.CSCs可分化产生不同突变类型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成体干细胞可能在DNA不断复制中累积了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的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CSCs可通过免疫系统被清除,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B、通过手术、化疗、放疗无法清除CSCs的原因包括CSCs易分散和转移、CSCs对外界理化因素不敏感、CSCs的DNA修复能力非常强等,B正确;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D、成体干细胞可能在DNA不断复制中累积了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的突变导致成体干细胞癌变形成肿瘤干细胞,D正确。故选A。23.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致病基因携带者C.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系谱图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1/4【答案】A【解析】【分析】甲病正常双亲生育了一个患病的女儿,为常染色体隐性病;乙病正常双亲生育了患病儿子,说明为隐性病;丙图中女患者的儿子正常,说明不是伴X隐性病;丁图双亲有病,生育了正常的女儿,属于常染色体显性病。,【详解】A、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题图分析可知甲(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A正确;B、乙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男孩的父亲是该致病基因携带者,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错误;C、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系谱图分析可知,丁图表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可能是白化病的家系,C错误;D、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A、a,则双亲基因型均为Aa,该家系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aa)女儿的概率是1/4×1/2=1/8,D错误。故选A。24.表中关于转基因作物的观点和理由,合理的是()序号观点理由①与传统作物的味道、色彩不同的不一定是转基因作物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也能培育出来②应避免摄入转基因食品没有或很少有害虫吃转基因作物,说明它们抗虫,同时也威胁人体健康③只吃应季水果反季水果都来自转基因作物④用转基因作物替代现有全部农作物转基因农作物性状优良,没有任何风险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分析】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详解】A、通过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也能培育出来与传统作物的味道、色彩不同的作物品种,不一定是转基因作物,A正确;B、没有或很少有害虫吃转基因作物,说明它们抗虫,但未必威胁人体健康,因为人体结构与害虫的生理结构差异很大,我们可以适当减少转基因食品,B错误;C、反季水果不都来自转基因作物,也可能是利用温室大棚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培育的,因,此,我们未必只吃应季水果,C错误;D、转基因农作物性状优良,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有选择性地转基因作物,不必用转基因作物替代现有全部农作物,D错误。故选A。25.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下图实线方框内所示,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如虚线方框内所示)。科学家向酵母菌导入相关基因培育产青蒿素酵母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需要逆转录酶催化B.培育产青蒿素酵母菌,必须导入FPP合成酶基因和ADS酶基因C.由于ERG9酶等的影响,培育的产青蒿素酵母合成的青蒿素仍可能很少D.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实线方框中表示青蒿细胞中青蒿素合成途径,青蒿素的合成需要FPP合成酶和ADS酶等。虚线方框表示酵母细胞合成FPP合成酶及固醇的过程,酵母细胞只能合成FPP合成酶,不能合成ADS酶,因此其不能合成青蒿素。【详解】A、过程①是FPP合成酶基因转录形成mRNA,需要RNA聚合酶,A错误;B、由图可知,酵母细胞能合成FPP合成酶,但不能合成ADS酶和CYP71AV1酶,即酵母细胞缺乏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因此,要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CYP71AV1酶基因,B错误;C、图示可知,FPP转化成固醇需要ERG9酶催化,故由于ERG9酶等的影响,培育的产青蒿素酵母合成的青蒿素仍可能很少,C正确;D、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26.肾上腺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对生命活动的调节起重要作用。肾上腺素能与膜上受体蛋白结合,进而激活G蛋白和膜效应器酶,从而传递信息,膜上相关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肾上腺素可促进肝细胞中_____,进而引起血糖升高。在研究该过程时发现,如果让肾上腺素单独与分离出的细胞膜碎片相互作用,可以生成环一磷酸腺苷(cAMP),而当让cAMP与肝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单独作用时,也能引起与肾上腺素作用于完整的肝细胞时产生相同的效应。请根据上文描述,用文字和箭头写出肾上腺素发挥作用的大致过程:_____。(2)图中受体蛋白是由一条含40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链构成,彻底水解该受体蛋白至少需要_____个水分子。若该受体蛋白穿膜7次,则共穿越_____层磷脂分子。(3)当G一蛋白与被激活的受体蛋白在膜中相遇时,G一蛋白的α一亚单位与GDP分离而与一分子的GTP(鸟苷三磷酸)结合,α-亚单位同其他两个亚单位分离,并对膜结构中的“膜效应器酶”起作用,后者的激活(或被抑制)可以导致细胞质中第二信使的生成量增加。第二信使作用与离子通道,引起相关效应。①GDP与ATP在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_(答出两点)。②上述离子通道的作用有_____和_____。【答案】(1)①.(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②.肾上腺素与受体蛋白结合→G蛋白和膜效应器酶(活化)→生成cAMP→(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答不全不得分)(2)①.399②.14(3)①.二者所含的碱基不同、所含磷酸数量不同②.运输物质③.传递信息##接受第二信使的信息【解析】【分析】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肝细胞中肝糖原分解,进而引起血糖升高。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膜、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小问1详解】肾上腺素能引起肝细胞中(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而引起血糖升高。根据题意可知,肾上腺素发挥作用的大致过程为肾上腺素与受体蛋白结合→G蛋白和膜效应器酶(活化)→生成cAMP→(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小问2详解】该受体蛋白是由一条含40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链构成,合成该肽链时脱去了至少400-,1=399个水分子,所以彻底水解该受体蛋白至少需要399个水分子。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若该受体蛋白穿膜7次,则共穿越14层磷脂分子。【小问3详解】①GDP与ATP在组成上的区别是二者所含的碱基不同,GDP含碱基G,ATP含碱基A;所含磷酸数量不同,GDP含2个磷酸,ATP含3个磷酸。②根据题意,α-亚单位同其他两个亚单位分离,并对膜结构中的“膜效应器酶”起作用,后者的激活(或被抑制)可以导致细胞质中第二信使的生成量增加。第二信使作用与离子通道,引起相关效应,可推测离子通道有运输物质和传递信息(或接受第二信使的信息)的作用。27.下图是从土壤中筛选细菌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中存在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这些细菌中产生的________催化尿素分解成NH3和CO2。某同学配置以下的培养基成分:葡萄糖10.0g、蛋白胨5.0g、KH2PO41.4g、Na2HPO42.1g、尿素1.0g、琼脂15.0g、H2O(定容至1L)。分析培养基的成分可知,上述培养基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理由是__________。(2)在向培养基接种土壤稀释液中微生物时,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和______。(3)若在3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0.1mL,培养一段时间,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推测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为____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小,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①.脲酶②.不能③.蛋白胨也能够提供氮源,尿素不是唯一的氮源(2)①.稀释涂布平板法②.平板划线法(3)①.3.4×107②.个别菌落可能是由2个或多个细菌形成【解析】【分析】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小问1详解】尿素分解菌中的脲酶催化尿素分解成NH3和CO2。该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蛋白胨也能够提供氮源,尿素不是唯一的氮源,所以该培养基不能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小问2详解】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小问3详解】若在3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0.1mL,培养一段时间,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可推测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为(35+33+34)÷3×105÷0.1=3.4×107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小,原因是个别菌落可能是由2个或多个细菌形成。28.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I、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B、C依次代表_____________。Ⅱ表示_____________。(2)图中a与b所含的成分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中国的酒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关于酒的诗词不胜枚举。开心了要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开心了也要喝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分别时要喝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①饮入的酒精先在图中I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___(填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图中A上皮细胞,然后通过血液运输至肝脏发生分解(解酒)。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在20-80(不含80)mg/100mL属于酒驾,而≥80mg/100mL则属于醉驾。于是有人大做买卖所谓“解酒药”的生意。为探究某种“解酒药”X是否具有解酒功效,某小组利用未饲喂酒精健康的小鼠进行实验,请完善以下实验内容。(观察方法和指标:交管部门提供的吹气式微电脑数控酒精测试仪,能显示酒精含量值)②实验组服用_____________,对照组服用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收集两组小鼠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③预期结果及结论:当__________时,说明“解酒药”X具解酒功效。,(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调节网络。【答案】(1)①.肾、皮肤②.(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2)a(3)①.自由扩散②.适量的酒精和解酒药X③.等量的(同种)酒精和清水④.实验组(酒精测试仪显示)的酒精含量值低于对照组(4)神经—体液—免疫【解析】【分析】根据图可知,A是小肠、B是肾脏、C是皮肤、D肺,过程Ⅰ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Ⅱ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小问1详解】图中B、C依次代表肾、皮肤,Ⅱ表示(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返回到内环境中。【小问2详解】内环境中的a与b能相互转化,b能单向传递给c,c回流到a,因此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a血浆与b组织液所含的成分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a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小问3详解】①酒精属于脂溶性小分子,酒精饮入的酒精先在图中I过程中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图中A(小肠)上皮细胞,然后通过血液运输至肝脏发生分解(解酒)。②为探究某种“解酒药“X是否具有解酒功效,实验组为是否口服X溶液。实验组服适量的酒精和解酒药X,对照组服用等量的(同种)酒精和清水,一段时间后,收集两组小鼠呼出的气体(酒精)进行检测。③若口服药X溶液具有解酒功效,那么小鼠呼出的气体(酒精)含量更低,因此当实验组的酒精含量值低于对照组时,说明“解酒药”X具解酒功效。【小问4详解】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9.图①~②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证明细胞中过程①时,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和____________技术;②发生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③发生时,产物除了多肽链还有_____________。1957年,克里克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之后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学家不断补充和完善中心法则。请写出根尖成熟区细胞遵循的中心法则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3)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答案】(1)①.密度梯度离心②.细胞核、线粒体③.水④.DNA→RNA→蛋白质(2)26%(3)不完全相同【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DNA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②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③是以mRNA为模板,进行的是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小问1详解】科学家证明细胞中过程①DNA复制时,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②转录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③翻译过程发生时进行脱水缩合,所以产物除了多肽链还有水。克里克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之后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学家不断补充和完善中心法则。根尖成熟区细胞己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所以其遵循的中心法则的内容DNA→RNA→蛋白质。【小问2详解】由题意知,α链是mRNA,其中G+U=54%,6=29%,U=25%,α的模板链中的G=19%,,α链中的C=19%,所以α链中的A=27%,A+U=52%,mRNA中的A+U的比值与双链DNA中的A+T的比值相等,为52%,双链DNA中A=T=52%,×1/2=26%。【小问3详解】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30.糖尿病是一类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障碍引起的,发病率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来研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胰岛素通过___________运输到达靶细胞,与靶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2)机体血糖浓度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引起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最终导致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升高从而降低血糖,此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3)某人自我感觉有“三多一少”的症状,为确定其是否患有糖尿病,可通过抽血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含量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来综合判断。正常人空腹血糖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通过检测确诊此人患有轻度型糖尿病,如果你是医生,你对该患者的生活建议有___________(答两点)。(4)已知黑木耳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功效。现提供糖尿病大鼠若干只和必要的材料用具,请你写出验证“黑木耳具有降血糖作用”这一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放射性同位素标记②.体液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①.由负电位转变为正电位②.神经一体液调节(3)①.3.9~6.1mmol/L(或80~120mg/dL)②.控制饮食,尤其是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服用降糖药物等(4)①.选取生理状况一致糖尿病模型大鼠若干只,检测其血糖浓度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大鼠饲喂一定量的饲料,乙组大鼠饲喂适量的黑木耳和等量的饲料,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大鼠的血糖浓度②.乙组大鼠的血糖浓度低于甲组大鼠和实验前的血糖浓度【解析】【分析】胰岛素是目前发现的人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它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小问1详解】,科学家通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靶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进而调控靶细胞的代谢,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小问2详解】机体血糖浓度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引起膜内由负电位转变为正电位,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最终导致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升高从而降低血糖(属于体液调节),因此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小问3详解】正常人空腹血糖的浓度范围是3.9~6.1mmol/L(或80~120mg/dL);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容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尤其是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服用降糖药物等方式严格控制血糖。【小问4详解】已知黑木耳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功效,为验证“黑木耳具有降血糖作用”,实验思路为:选取生理状况一致糖尿病模型大鼠若干只,检测其血糖浓度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大鼠饲喂一定量的饲料,乙组大鼠饲喂适量的黑木耳和等量的饲料,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大鼠的血糖浓度;预测实验结果为:乙组大鼠的血糖浓度低于甲组大鼠和实验前的血糖浓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3-02 01:25:01 页数:25
价格:¥3 大小:3.3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