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宁乡市十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度期末考试卷高一地理一、选择题超强的火山爆发会将大量的火山灰等物质抛射到大气当中,并伴随着大气环流扩散至全球,在大气层中形成持续飘荡的微粒和气溶胶,对全球的气候造成严重的影响。下图为火山爆发时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火山爆发产生的岩浆来自()A.地壳B.地幔C.地核D.岩石圈2.停留在平流层的微粒和气溶胶()A.减弱了平流层的对流运动B.加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C.减弱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加强了太阳风对地球影响3.超强火山爆发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主要是()A.气温降低,降水减少B.气温升高,降水减少C.气温降低,降水增多D.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答案】1.B2.B3.C【解析】【1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2题详解】 平流层的微粒和气溶胶会加强对太阳辐射的反射,B对;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微粒和气溶胶对该层对流运动影响小,A错;平流层的微粒和气溶胶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关系不大,CD错。故选B。【3题详解】火山灰喷发至高空,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排除BD;火山灰可以成为凝结核,增加降水,A错C对。故选C。【点睛】火山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由熔岩和火山碎屑组成的地貌景观,通常火山形状为锥形,主要由火山锥、火山口和喷出口组成。火山根据火山喷发物质和火山地形特点,可分为盾火山、火山渣锥、复合火山、熔岩穹窿、熔岩高原和大洋中脊6类;依据喷发时间则可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3类。火山在全球呈带状分布,形成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东非裂谷带3大火山带。黄河入海口西北侧某海域(下左图)以淤泥质海岸为主。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的共同影响下,该海域冲淤变化(冲蚀和淤积相结合的变化)显著。下右图为1976~2014年研究区域内5m和10m等深线包络面积(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该海岸5m等深线与10m等深线之间坡度最缓的年份是()A1976年B.1986年C.1996年D.2014年5.造成2002~2014年研究区域冲淤变化的主要原因有()①黄河流域大气降水增多②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③黄河沿岸灌溉农业种植面积增大④黄河中上游水库频繁泄洪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4.D5.B【解析】【4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2014年5m等深线与10m等深线包络面积差值最大,5m等深线包络面积较小,更靠近海岸,10m等深线包络面积较大,离海岸较远,5m等深线与10m等深线水 平距离最远,其坡度最缓,D正确;其余年份两条等深线之间包络的面积均小于2014年,说明两条等深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相对短,坡度相对大,ABC错误。故选D。5题详解】由图分析可知,2002~2014年研究区域5m等深线包络面积逐渐变小,说明该海岸泥沙淤积减少,侵蚀加剧,进而可推测黄河入海泥沙量减少。黄河流域大气降水增多,黄河泥沙含量高,入海泥沙淤积多,①错误;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轻,入海泥沙减少,②正确;黄河沿岸灌溉农业种植面积增大,取黄河水量增多,黄河水量相对减少,入海泥沙减少,③正确;黄河中上游水库频繁泄洪,水量增加,入海泥沙增多,多淤积,④错误。综上,②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植被覆盖率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强,下暴雨时地表径流形成较慢,河流的径流量增加慢,即河流的洪峰到来较晚,洪峰期水位低,因此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减轻河流的洪涝灾害;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河流的含沙量较小,下游泥沙淤积慢。下图是某月我国局部地区各城市近地面气压值分布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上海市夏季一天当中风力最强时刻和风向最有可能是()A.5时——西北风B.11时——西南风C.19时——东北风D.14时——东南风7.黄山市较周边城市气压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拔B.降水C.气温D.植被【答案】6.D7.A【解析】【6题详解】 一天当中,陆地14时气温最高,与海洋气温差值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且上海市紧邻东海,夏季时海洋温度较低,气压较高,上海市此时主要吹海风—东南风。故选D。【7题详解】黄山市地处山区,因海拔较高,空气较稀薄,气压较低,A正确;降水、气温、植被不是造成黄山市较周边城市气压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CD。故选A。【点睛】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①海拔高度: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海陆分布:因海陆存在热力性质差异,所以海陆间气温与气压随季节发生变化。北半球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相反。③气温: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则气压低,反之气温低则气压高。④空气垂直运动:上升气流处往往气压比同一水平面略低,下沉气流处相反。坎儿井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水利工程,是一种结构巧妙的自流集水、引水、输水系统。坎儿井位于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和蓄水池四部分组成。下图为坎儿井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坎儿井采用暗渠输水的主要原因是()A.当地全年高温干旱B.暗渠地下径流蒸发小C.高山冰雪融水较多D.地表土壤水分易下渗9.坎儿井输水过程中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A.蒸发、下渗、径流B.蒸发、径流、植物蒸腾C.下渗、降水、径流D.蒸发、降水、下渗、补给【答案】8.B9.A【解析】【8题详解】坎儿井所在地区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冬季严寒,A错。区域降水 少,水资源相对短缺,夏季高温,地表径流蒸发大,采用暗渠输水,地下径流蒸发量小,可减少水资源损失,B正确。高山冰雪融水量相对有限。同时,如果高山冰雪融水较多,则没有必要采取暗渠输水,C错误。地表土壤水分易下渗不是当地采用暗渠输水的主要原因,D错。故选B。【9题详解】坎儿井输水对地区的降水影响不大,降水主要与当地的气候有关,排除CD。利用坎儿井采取暗渠输水,减少蒸发,同时,增大了地下径流,所以影响了蒸发和径流环节。将部分地表水变为地下水,影响了下渗环节,A正确。坎儿井输水过程中对植物蒸腾影响不大,B错。故选A。【点睛】人类对水循环的正向利用: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冷水团是以低温为其主要特征的水体,其实际上是冬季残留在海底洼地中的水团,它在增温季节,相对于变化剧烈的上层水和周围的沿岸水,才显现为冷水。黄海冷水团每年于不同月份出现、消失。下图为黄海冷水团底层温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黄海冷水团强度最弱的月份最可能是()A.4月份B.7月份C.10月份D.1月份11.黄海冷水团对周围地区主要影响是()A.山东半岛渔业资源丰富B.辽东半岛沿岸降水增多C.朝鲜半岛沿岸形成沙漠D.黄海表层海水盐度降低【答案】10.D11.A【解析】【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冷水团是冬季残留在海底洼地的水温较低的水团,在增温的季节(春夏季)与上层升温较快的海水相比显现为冷水。每年1月,正值寒冬,表层海水温度低,海底水温与表层海水温差小,不显现为冷水,冷水团最可能在该月份强度最弱,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题详解】黄海冷水团与山东半岛沿岸较暖的海水相遇,形成水障,阻止鱼群游动,有利于形成渔场,A正确;黄海冷水团对沿岸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辽东半岛沿岸降水减少,B错误;黄海冷水团离朝鲜半岛较远,对朝鲜半岛影响小,不会使其沿岸形成沙漠,C错误;黄海冷水团对海水表层盐度影响小,D错误。故选A。 【点睛】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交汇使海底营养盐上泛,或沿岸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盐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洋流会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洋流会扩大污染范围,加速污染物扩散。下图为2019年世界部分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比例分布示意图,甲地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机械组织发达,多为尖刺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森林面积占比最高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A.常绿阔叶林B.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13.甲地植被叶片多为尖刺状的主要原因是()A.抗寒B.耐盐碱C.抗旱D.耐涝渍【答案】12.B13.C【解析】【12题详解】读图可知,森林面积占比最高地区主要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植被特征为高大、层次丰富、叶片常绿而宽大,对应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故本题选B。【13题详解】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中纬度地中海沿岸,当地是地中海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叶片多为尖刺状,主要是防止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减少植被水分蒸发,故本题选C。【点睛】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常年高温多雨,植被在该环境下演化出高大、层次丰富、叶片常绿而宽大、茎花和板状根等特征;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植被在该环境下演化出叶片小呈尖刺状、根系发达、叶片上有蜡质膜等特征。下表为2000~2011年我国历次干旱分布和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时间地区类型2000华北、黄淮、华南大部分地区春夏旱 年2001年北方,长江以北地区春夏旱2003年江南、华南、西南部分地区伏秋旱2004年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伏秋冬连旱2005年华南南部地区秋冬春连旱2006年西南地区冬春旱、夏旱、夏伏旱、秋冬旱2007年华北、西北、黄淮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春旱,四川盆地出现初春旱;东北地区出现夏旱;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发生特大伏秋冬连旱2009年北方地区春夏旱2010年西南地区冬春连旱2011年黄淮海地区冬春连旱14.读表可知我国()A.非季风区干旱旱情最严重B.东北地区无干旱灾害C.南方地区夏季干旱频率低D.华北地区干旱影响小15.我国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需水大B.人口密集,生活用水多C.降水变率大D.工业发达,工业用水多【答案】14.C15.C【解析】【14题详解】读表可知,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干旱发生频率较低,C正确;由表格可知我国季风区干旱旱 情最严重,A错误;我国华北地区干旱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D错误;2007年东北地区出现夏旱,B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15题详解】我国干旱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降水受到季风影响明显,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容易发生涝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容易发生旱灾,因降水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大,干旱频发。故本题选C。【点睛】我国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其中季风气候对我国影响最大,季风具有不稳定性,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季风停留时间长容易发生涝灾,季风停留时间短容易发生旱灾。二、非选择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涌潮是潮差较大的喇叭形河口或海湾出现的特殊的潮汐现象,芬迪湾以世界最高的涌潮而闻名遐迩,最高涌潮可达20余米。芬迪湾也是世界上重要的三文鱼渔业富集地。下图为芬迪湾区域简图。(1)推测芬迪湾涌潮高的原因。(2)简析芬迪湾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3)说明芬迪湾涌潮对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答案】(1)海湾口呈喇叭状,海面突然变窄,加速海水流速;沿岸洋流带来大量海水,致使潮水涌动剧烈,潮高增高;地月之间的引力影响等。(2)潮水使海底的营养物质大量上泛;沿岸有暖流经过,海水温度适宜,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等。(3)有利于大型船只进出港湾;有利于当地发展水产养殖业,带动经济发展;可利用潮汐发电,利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解析】【分析】本题以芬迪湾区域为背景,涉及涌潮的形成及影响、渔业资源等内容,考查了学 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潮涌现象是由于天体之间的引力导致的,故地月之间的引力是导致芬迪湾涌潮高的原因之一;结合材料“涌潮是潮差较大的喇叭形河口或海湾出现的特殊的潮汐现象”可知,海湾口的形状对潮涌的高度影响大,读图可知,芬迪湾海湾口呈喇叭状,海面突然变窄,加速海水流速,潮涌高度大;且读图可知,芬迪湾海湾口向西南侧敞开,而洋流向东北流动,故沿岸洋流带来大量海水,致使潮水涌动剧烈,潮高增高。【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生存环境舒适的地区,渔业资源丰富。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潮涌强烈,潮水可以使海底的营养物质大量上泛,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同时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海水温度适宜,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适宜鱼类生长,故渔业资源丰富。【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该地海岸线曲折,利于建港,当潮涌发生时,海水深度大,有利于大型船只进出港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潮涌使得当地渔业资源丰富,有利于当地发展水产养殖业,带动经济发展;同时潮汐还可作为能源资源加以开发,可利用潮汐发电,利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可减少传统能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石漠化严重,但近年来,广西生态治理与发展经济并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下图分别为广西石漠化空间分布图和广西降水气温年变化示意图。 (1)读图指出广西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点。(2)推测广西石漠化地区典型地貌类型及其自然环境特点。(3)分析广西石灰岩地区石漠化严重的原因。【答案】(1)石漠化分布广;西北多东南少。(2)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特点:地表崎岖;土层浅薄;地表水短缺,地下水丰富等。(3)石灰岩易被流水溶蚀,造成岩层崩塌.加剧表层土壤流失;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对地表土壤侵蚀强;气温较高,石灰岩溶蚀速度快,进一步加剧表层土壤流失;石灰岩地区地表植 被覆盖率较低,水土保持能力较弱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广西石漠化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石漠化的分布、石漠化的成因、广西自然环境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描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分析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石漠化已经集中成片,对于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要注意描述其分布范围、分布方位、延伸方向、形状(条带、团块状等、面积大小与变化等方面,从图中可以看出广西石漠化分布面积比较广,主要分布于其西北地区,东南地区较少。【小问2详解】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广西石漠化分布范围广,结合广西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的特点,判断地表容易遭受流水侵蚀,使得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导致土层比较浅薄、地表岩石裸露;当地降水丰富,石灰岩广布,石灰岩遇水容易发生溶蚀,导致地表径流更多地转化为地下径流,从而发育成喀斯特地貌。【小问3详解】石漠化的发育是流水遇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从岩性角度而言,广西石灰岩广布,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遇水容易溶蚀随水流走。从图中可知,广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丰富,会对地表造成较大强度的侵蚀;同时亚热带地区热量较丰富,会加速可溶性岩石溶蚀的速度。由于地表基岩裸露,地表土层浅薄,植被覆盖率较低,难以发挥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18.阅读图文材料,完皮下到题,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关系,往往降水越丰富的地区,土壤的淋溶层越厚。秸秆还田,为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轩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的方式有多种,如秸秆粉碎还田、养畜过服还田、秸秆沤肥或覆盖还田等,下图为我国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土壤剖面示意图。(1)选填出甲、乙、丙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甲:____;乙____:丙:____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②温带草原③荒漠植被 (2)丙地区常采用覆盖还田的方式进行秸秆还田,试分析其原因。(3)现我国仍有部分地区采用秸秆焚烧还田的方式,试说明秸秆焚烧还田对土壤的有利影响。【答案】(1)①.①②.③③.②(2)丙地为草原,秸秆覆盖还田可以减少冬春季大风对地表土壤的侵蚀;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墒情等。(3)秸秆焚烧后会形成草木灰,提高土壤中钾、磷等元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焚烧产生的高温可以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和虫卵,减轻病虫害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带、土壤肥力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于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所以,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甲淋溶层最厚,说明甲地区降水最多,所以为湿润区,对应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淋溶层最薄,说明乙地区降水最少,气候最为干旱,所以是干旱区,对应③荒漠植被。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丙的淋溶层厚度位于甲和乙之间,可以判断出丙的降水位于甲乙之间,所以处于半干旱区,对应②温带草原。小问2详解】根据上题可知,丙地为草原,丙地属于半干旱区,植被稀少,摩擦力小,再加上离冬季风原地近,冬春多大风,秸秆覆盖还田可以减少冬春季大风对地表土壤的侵蚀,同时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墒情等,利于草原恢复生机,提高草场质量。【小问3详解】秸秆焚烧后会形成草木灰,补给土壤,提高土壤中钾、磷等元素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焚烧产生的高温可以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和虫卵,减轻来年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19.下图为2004~2018年我国洪涝、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2004~2018年我国洪涝、地震灾害的特点。(2)列举我国地震灾害多发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并分析其原因。(3)简述地震灾害造成的主要危害。【答案】(1)洪涝灾害:年年频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灾害严重;地震灾害:发生频率较低,较高震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2)省级行政单位:台湾、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云南、四川等。原因:地处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壳不稳定,导致地震频发。(3)房屋倒塌,道路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破坏当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解析】【分析】本题以2004~2018年我国洪涝、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我国洪涝和地震灾害发生的特点、分布以及主要危害等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我国每年由洪灾造成的损失均在700亿元以上,说明我国洪涝造害年年频发,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而地震有些年份造成的经济损失特别高,如2008年,有些年份几乎没有,说明地震发生的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震级高的地震,将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地震主要发生在西部省份和自治区,如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还有东南的台湾。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地中海-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基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我国的这些省份和自治区刚好处于这两大火山地震带的交界附近,地形地质状况复杂,多高原山地等,地壳不稳定,故地震频发。【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自然灾害,地震的最直接破坏对象就是房屋,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广,房屋受损或者倒塌不仅造成巨大的建筑财产损失,而且还会因 砸压造成人员伤亡和器物财产损失;人工建造的基础设施,如交通、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燃气、输油、供暖等生命线系统,大坝、灌渠的水利工程,都是地震破坏的对象。这些设施被破坏的后果,既包括本身的经济价值丧失,也包括功能丧失带来的损失,加剧了地震灾害;地震还可能诱发此生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造成当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2-27 02:20:01 页数:15
价格:¥2 大小:6.6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