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文言文特殊句式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3/25

4/25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法训练,常见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倒装句语法公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特殊句式初体验1、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2、沛公军霸上。省略句3、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5、会于西河外渑池。状语后置句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7、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被动句状语后置句9、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句10、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被动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4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2.沛公安在?“安在”→“在安”3.客何为者?“何为”→“为何”4.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吾与谁归”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安在”→“在安”句式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用“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之前。,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忌不自信。“不自信”→“不信自”2.未之有也。“未之有”→“未有之”3.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不欺余”句子的特点:1、有否定词,都是否定句;2、代词作宾语,代词“自”“之”“余”“之”,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6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2、何陋之有?有何陋3、无乃尔是过与?无乃过尔与4、唯利是图。唯才是举。图利,举才5、唯余马首是瞻。瞻余马首特殊结构: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7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不然,籍何以至此。以何至此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以秋为期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以是区区不能废远4.奚以知其然也。以奚知其然也1.项王、项伯东向坐。项王、项伯坐东向。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有时也前置。,8定语后置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称作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送留在汉者匈奴使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者之石,9(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②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凌茫然之万顷(3)中心词+有+定语+者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有吹洞箫者客(4)中心词+数量词(定语)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持一双白壁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千斤金,万家邑,10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谓语后的补语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2、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而以成功告3、请其矢,盛以锦囊。以锦囊盛5、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1.动词+以+宾语(名/代)翻译:以+宾语+动词,111、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2、长于臣于臣长3、不拘于时,学于余不于时拘,于余学4、故燕王欲结于君欲于君结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6、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而于蓝青8、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2.动词(形)+于(乎)+宾语(名/代)1、火烈风猛,船往如箭船如箭往2、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若木鸡呆3.动词+如/若十宾语(名/代)翻译:如/若+宾语+动词,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①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予怀渺渺兮②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甚矣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②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④何哉,尔所谓达者?尔所谓达者何哉?,固定句式固定句式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可以根据表达语气和表达作用分为下列几种:(一)表示陈述语气的习惯说法1.“有以”“无以”。可译为“有可以用来……的办法”和“不能,没有什么用来……的办法”。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②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2.“有所”“无所”。可译为“有……用来的(人、事、物)”和“没有……用来的(人、事、物)”。①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②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二)表示疑问语气的习惯说法1.“何如”“如……何”“奈……何”“若……何”。这是几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①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③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2.“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何……为”。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还要……干什么呢”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之死》),(三)表示感叹语气的习惯说法1.“何其……”,可译为“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焉哉”,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吧”,“焉”不起作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四)表反问语气的习惯说法1.“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或“难道不……吗”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②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2.“何……之有”可译为“有……呢”①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3.“庸……乎”,可译为“难道……吗”。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五)表揣度语气的习惯说法“得无”“无乃”。“得无”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无乃”意思是“岂不是”“莫非是”“恐怕要”等。①求,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③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鸿门宴》)(六)表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何如……”。可译为“和……相比,……”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七)表选择的习惯说法“与其……孰若(岂若)……”“与(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①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论语·微子》)②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妻书》)(八)表示认定的习惯说法“之谓”“……之谓也”,可译为“这就叫作……”或“说的就是……”。①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判断,而往往借助语气词、副词、动词,或让名词、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②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游褒禅山记》)③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③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⑤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②汝是大家子,慎勿为妇死。(《孔雀东南飞》),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②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苏武传》)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由名词对名词,根据语意直接表示判断。①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②紫电青霜,王将军之府库。(《滕王阁序》),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动者,而不是主动者、施动者。1.有标志的被动句。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2)用“见”“见……于……”表被动。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③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3)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4)用“被”表被动。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②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孔雀东南飞》2.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句中没有被动词,而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②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苏武传》)③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省略句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中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1.主语的省略。(1)承前省。①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②相如每朝时,(相如)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2)蒙后省。①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②(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殽之战》)(3)自述省。①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②私候胜曰: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苏武传》)(4)对话省。①(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鱼我所欲也》)②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2.谓语的省略。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②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劝学》)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宾语的省略。分为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往承上文省略。①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5.介词的省略。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①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张衡传》)②赐之(以)彘肩。(《鸿门宴》)6.分句的省略。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劝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3-02 01:15:02 页数:25
价格:¥2 大小:810.0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