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2022——2023学年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社会结构影响着文化存在的表达形态,社会结构转变了,其外在的文化形态自然也会随之改变。随着技术对人们生活空间的不断介入,人们的整体行为模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而来的必然会是基于价值观念的文化向度的改变。费孝通先生曾极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乡村发展的“三级两跳”: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从工业、化到信息化或者后工业化。第一跳的转型还没有真正完全实现,作为第二跳的由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就紧随其后发生了,并叠加在了原有的乡村工业化的基础.上,以极为迅捷的发展步伐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模态。从乡土中国到工业化中国的转变,根本上还属于物质层面的工业下乡,是实际生活的物质改变;而到了第二跳,便更多的是观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了,即从曾经的物质性的“实”的层面转换到了精神性、文化性的“虚”的层面上来,这对人自身的存在而言显然意味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可以说构成了理解中国当下文化转型的一个新的维度,也意味着在乡村生活中要有更多价值和观念层面的新变化。最值得强调的是,工业或者机器、技术以及产业的下乡,更多还是属于经济或生计意义上的。此时,乡村生活的基调或其基本结构仍旧还是以农业为主、辅之以工业的。只是先前的那种“工”的存在会更多地体现在农业以外的手工劳作上,而现在的“工”则更多是机器大生产的模式。乡村中的家庭结构依旧是相对稳固的,而乡村的工业化生产则是离土不离乡的模式,人们在农业的基底上借助乡村工业化去实现物质生活面貌的根本改观。而一旦到了文化下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那便无可避免地触及到人们的观念、价值、精神和意义诸层次。那些从城市落入乡村的事物更多会属于人的精神观念或思想意识上的,因此它显然更多地触及到了人们对于新出现的生活方式的认同与选择。一方面,留存在村里的人会因为更多精神性意义的触动而尝试生活样式的改变;另一方面,外部世界的种种观念或思考会对乡村自身构造出来的新发展模式产生驱动和影响,使得乡村从精神意义.上被重新塑造,成为有似于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意义上的理想生活之地,甚至让能够在乡村的环境中生活也成了人们在精神意义上追求的对象,这种不同于农工相辅的“牛郎织女”模式的新式乡村发展模式,我们不妨称之为“桃花源模式”。这种模式更注重于精神性意义的追求,这显然也是在我们的文化观念中所旧有的、从来都不缺乏的另一种对于乡村生活的想象。它是富有艺术以及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无形地跟更多人所选择的闲暇生活的乡村旅游密切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在了一起,甚至更成为新时代里一种艺术以及艺术家的乡村介入的意义引领。而所有这些从根本,上而言,也是当下的人们在一种文化自觉意识的牵引之下的新乡村发展道路的选择。由此使得文化进入到了乡村,附带着城市人的休闲旅游进入到了乡村,同时那些艺术家们也因此而介入到了乡村的生活和建设之中来。(摘编自赵旭东《从工业下乡到文化下乡》)材料二: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这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从农业本身看,许多人群居在一处是无需的。耕种活动里分工的程度很浅,至多在男女间有一些分工,就像女的插秧、男的锄地等。这种合作与其说是为了增加效率,不如说是因为在某一时间里忙不过来,家里人出来帮帮忙。耕种活动中不向分工专业方面充分发展,农业本身也就没有许多人住在一起的必要了。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而大多的农民是聚村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沿相接的邻舍。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会结构与文化样态互为影响,后者会随着前者的改变而改变,前者会基于价值观念的文化向度而做出相应改变。B.“三级两跳”是费孝通先生对我国乡村社会发展观察分析后做出的判断,是对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的形象概括。C.属于观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现象与属于物质层面的工业下乡现象有本质的区别,对人类的贡献也有根本性的不同。D.乡土性中国体现的不流动是从人与空间的关系着眼,孤立隔膜是从社区之间的关系着眼,这两个特点都是相对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过去的工业下乡到现在的文化下乡,农村经历了一个极大的质的转变,这也成为理解中国当下文化转型的新维度。B.材料一认为工业下乡前乡土中国生活方式的模式类似于“牛郎织女”模式,这种模式较少注重于精神性意义的追求。C.在乡土社会,家庭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但在四川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却很常见D.费孝通所说的乡土社会的乡土性是指老根不常动,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住在一处的集团与其他集团之间是有隔膜的。3.下列描述,最符合材料所界定的“桃花源模式”生活的一项是(3分)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一轮满月升起来,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秋日的败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香雪手中那只发光的小盒子。(《哦,香雪》)C.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沿相接的邻舍,保持着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乡土中国》)D.夜幕降下,灯光亮起,与空中的明月交相辉映。民宿中的人们三三两两,或坐或躺,或闲聊或赏景,惬意极了!(《乡村月夜》)4.费孝通将乡村发展喻为“三级两跳”,请简要说明“两跳”及其转变特征。(4分)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请依据材料观点,为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建议。(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柳庄拜谒左宗棠蔡勋建雪好像学会了“遁地法”,很快就潜入地下;春却像尚未完全孵化的小鸡,还在硬壳一般的田野与草丛里挣扎。那天,我们一路追着北去的湘江,行色匆匆来到柳庄。柳庄,湘江附近的仿古院落,左宗棠早年耕读之地。远处山野披褐、草木凋零,眼前池塘水瘦、庭院深深。院墙门楣大书“柳庄”二字,是左公手迹。黛青燕子瓦屋顶,白垩墙面,镂空红窗,古意浸染。岁月倏忽,左公逝去132年矣。为什么叫柳庄?我有两种解读:柳庄所在的樟树镇巡山村,过去叫柳家冲,柳家冲里建柳庄,合情合理。再是,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柳庄是他出仕前的旧居,既为农夫,半耕半读,住柳庄也符合身份。然而我想说的是,左宗棠似乎很早就对“柳”情有独钟,在他“湘上农人”正房有一副楹联“士运穷时弥见节,柳枝到处可成阴”,颇值得研究。柳树在他心目中不仅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精神标志,一种心灵寄托。我仿佛感到左宗棠没走多远,我依稀看到一个年轻而如柳般柔韧的身影仍在这山前屋后躬耕陇亩,种稻植茶。左宗棠是一介书生,但读书并不走运。他生性颖悟,少负大志。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15岁时,他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次年应长沙府试高中第二名,道光十二年参加湖南乡试是第十八名。之后六年,三次赴京会试,均名落孙山。三次不第,就等于当今学子没有高等学历文凭,可左宗棠与人不同,他博览群书,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涉猎有关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所谓“经世致用”的杂书,格物致知,这些成为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的宝贵财富。朴存阁是左宗棠的居室,上有一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是左公23岁成婚时的新房自拟联。这是他的座右铭,是他的人格宣言。1857年,左宗棠蛰伏至45岁时迁居长沙。在他的人生行旅与政治生涯中,柳庄,就是他在湘江边的一个码头,是苦苦等待时的一艘船。1849年,时年64岁的林则徐途经长沙,点名要见左宗棠。于诚惶诚恐中,左宗棠面晤老英雄,将平生所学、毕生赍志尽付一夜长谈。林则徐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悉数赠之。临别,林则徐还将自己的座右铭书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翌年,林则徐回福建后身染重病,临终前竟命次子代写遗书,向咸丰皇帝极力举荐左宗棠人才难得。由此,湘江边上留下了一段“左林会晤”的人间佳话。巧合的是,后来,1876年,左宗棠刚好是在他64岁那年征战新疆。他身虽老迈,但终不负林公所托,力排李鸿章等海防派重臣之议,抬棺西行,率领数万湖湘子弟金戈铁马,浴血奋战,将碧眼儿阿古柏们赶回老家。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左宗棠让整个世界听到了东方睡狮的惊天怒吼。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柳庄不是左宗棠的出生地,而是他梦想高飞之地。左公的书房,极简陋极寻常:破旧的木柜蜷缩墙角;可能还是柳木制作的桌椅板凳,土得掉渣;桌上的马灯、墨砚,都有厚厚黑黑的包浆。但这的确是左公用过的原物。踱步陋室,我想到两个问题:其一,封疆大吏陶澍为什么会那么喜欢他?陶澍不但与左宗棠成为忘年之交,还结下儿女亲家,年龄悬殊不说,门第也相差甚远。其二,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何也那么赏识他,甚至“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我知道布衣左宗棠曾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缒城而入”,终使太平军围攻长沙三月不下。我也知道左宗棠出佐过湘幕,且初露峥嵘,引起朝野关注,时人还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惊天评语。可这都是林公逝世经年后才有的事……我看到了左公不多的几幅书法作品,无论是集句抑或原创,仿佛雪藏有一种博大、深邃的宗教情怀。其中有一联,字也俊秀,语也蕴藉:“能当大事时同仰,自极清修古与齐。”诗言志,歌咏言,谁能说士子出身的左宗棠不是胸有丘壑、志存高远呢?我看到了左宗棠的自信。我的同行者正忙着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考察,而我则在孤独地寻找,一个理想主义者寻找一个中国符号的行藏,梦想找到某些破译的“密码”。离开柳庄,望着院内两株新植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左公柳”,我再度想起了左宗棠两次率部西征,一边浩浩荡荡进军,一边沿途植柳。我仿佛看到西域新疆杨柳成行,绿阴满地,凡原湘军所到之处所植之道柳,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它还让我想到而今长沙县的左宗棠墓地两侧华表之联语:“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终于没能见到左宗棠,先生毕竟作古百余年矣。柳庄里,“左公柳”依旧寂然鹄立,仿若一袭青衫的左宗棠,气象蔼然,笑容可掬……(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宗棠故居之所以得名“柳庄”,是因为此地属于“柳家冲”,也因为左宗棠特别喜欢和推崇柳树,柳树乃是一种精神标志。B.会试屡屡下第的左宗棠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了“经世致用”的杂书,这为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C.在左宗棠的为政道路上,林则徐和陶澍堪称伯乐;尤其是林则徐的力荐,使左宗棠得以挂帅带兵进入新疆,收复广袤土地。D.作者认为,左宗棠能凭布衣之身而获得两位封疆大吏的赏识,缘于他胸有丘壑而志存高远,也缘于他才能卓异、充满自信。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将“春”喻为“小鸡”,把“田野与草丛”喻为“硬壳”,交代了拜谒柳庄的时节,生动地表现了冬春交接之际的气候特点。B.第二段按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进行描述,抓住了典型意象,表现了左宗棠故居的古朴简雅,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敬仰之情。C.本文多处语言有诗文色彩,如“池塘水瘦、庭院深深”“躬耕陇亩、种稻植茶”,还多处引用对联和诗句,风格雅致且富有文采。D.文章以柳庄起笔,详细叙述左宗棠的三次落第,介绍他博览群书、与林则徐会晤、收复新疆等事迹,突出了其民族英雄的形象。8.根据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6分)9.作者在文中说:“柳树在他心目中不仅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精神标志。或许,还会有某种精神寄托。”请结合全文分析左宗棠与柳树之间有哪些共同特征。(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出亡上适齐楚狐偃旦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而易达乃遂之狄。公子在狄十二年,狐偃曰:“初,吾不适.齐楚,避其远也。蓄力一纪,可以远矣。齐侯长矣,而欲亲晋。”众皆以为然。乃行,过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①举块而与之,公子怒,将鞭之。子犯曰:“天赐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天事必象,必获此土。二三子志之。”再.拜.稽首,受而载之。遂适齐。齐侯妻之,甚善焉。有马二十乘.,将死于齐而已矣。曰:“民生安乐,谁知其他?”齐姜氏曰:“齐国之政败矣,晋之无道久矣,时日及矣,公子几矣。君国可以济百姓,而释之者,非人也。败不可处,时不可失,怀不可从,子必速行。”公子弗听。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遂行。过卫,卫文公有邢、狄之虞,不能礼焉。过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曰:“若不礼焉,则请杀之。”公弗听。遂如楚,楚成王以周礼享之。既飨,楚子问于公子曰:“子若克复晋国,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复晋国,晋、楚治②兵,会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韃,以与君周旋。”秦伯召公子于楚,楚子厚币以送公子于秦。秦伯归女五人,怀嬴与焉。公子使奉匝沃盥,既而挥之。嬴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囚命。秦伯见公子曰:“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听。”十月,晋惠公卒。十二月,秦伯纳公子济河归晋。辛丑,秦、晋大夫盟于郇。(节选自《国语·晋语》)[注]①象:征兆。②橐韃:箭囊弓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适齐楚/狐偃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而易达/B.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适齐楚/狐偃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而易达/C.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适齐楚/狐偃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而易达/D.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适齐楚/狐偃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而易达/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往,到。它和《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中的“适”意义用法相同。B.再拜,指拜两次。这和《鸿门宴》中张良所说“再拜献大王足下”的意思一致。C.乘,古代一车四马叫“一乘”。文中的“有马二十乘”意即二十辆车八十匹马。D.三舍,九十里。古时行军三十里则驻扎,日行三十里则一宿,故三十里为一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子重耳在狄国流亡了十二年,狐偃认为这时已经具备了远行的条件,建议到齐国去寻求机会。B.路过五鹿时,农夫拿土块给公子重耳,子犯不以为忤,说这是上天的恩赐,是夺得政权的征兆。C.公子重耳到齐国后,贪图安逸,想要老死于齐国,齐姜氏深明大义,极力劝说他马上离开齐国。D.公子重耳到秦国后,秦伯送给他五个婢女,其中包括自己的女儿,并护送他渡过黄河回到晋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秦、晋匹也,何以卑我?14.文中哪些情节和《烛之武退秦师》有关联?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宋]陆游官闲身自得,客至眼殊明。静算棋生死,闲分酒浊清。悠然剧谈罢,偶尔小诗成。但恨桑麻事,无人与共评。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以第一人称叙事抒情,信笔写来,语言亲切自然,平白如话,质朴流畅。B.杜诗颈联为“转”,描写主人待客之简;陆诗则颔联为“转”,写宾主相处之欢。C.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杜诗主要写前后行为的对比,陆诗主要写心情的对比。D.两首诗都有富于情趣的细节描写,极富画面感,表现了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16.同是客至,两位诗人分别是怎样招待朋友的?除了客至之喜,还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可以看出,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其已然物是人非:“,。”(2)羌笛是古代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其音凄切哀婉,象征凄婉的思念之情。唐代的边塞诗人常用它来表达征夫对家乡的思念,如诗人在《》一诗中写道“,。”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天文学是进行科学教育最好的切入点。它从远古时代就激发着人类的好奇心,且天文学作为六大基础学科中唯一未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学科,可以不受已有学科教育范式的束缚。“比宇宙更大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火星上有植物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在云南做科普报告时,遇到纳西族小学生的连环追问。这些①的问题,武向平已回答了多次,他说:“小孩子是②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也有很多③的想法。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份好奇心,通过科学教育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理念告诉他们,在他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火种。”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不要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而是让每一个孩子们都成为科学家。近年来,很多中小学校采购天文观测设施,开发校本课程,组织天文活动,一些相关教育机构也推出了各类观星活动与天文研学活动,在天文科学普及,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开展天文科学教育,可以培育一片深厚的土壤,让天文学不再“曲高和寡”,让科学之树枝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叶茂,让具有好奇心和创新能力的青少年不断“冒”出来。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20.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画曲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在一般人心目中,诗人杜甫是忧愁苦痛的。其实,①。他在《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里写道:“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张姓朋友的,所以他特意用了“张梨”的典故,相传“洛阳北芒山有张公夏梨,甚甘,海内唯有一树。”说明这种梨子美味且珍贵。“杜酒”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家酿的薄酒;②。一般而言在这里应该是第二种意思,杜甫是说:“你们张家的梨子当然不用到外面弄,所以让我放开肚皮随便吃,但是我们杜家的酒也是你来劝我饱啜畅饮。”用张公杜康两个典故,读来非常有趣。辛弃疾有一首《永遇乐》,题记中说明“戏赋辛字”,词中有句曰“……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意思很明白:我的姓氏的含义就是“艰辛”“悲辛”“辛酸辛苦”“辛辣”,因此③。明显的玩笑意味和隐隐的一点牢骚,体现出作者面对多舛仕途的豁达胸襟。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①②③22.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如岳飞,字鹏举,“飞”意为凌空飞翔,“鹏举”,以鲲鹏高飞呼应飞翔之意。请给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说明它们的意义关联。(4分)(1)覃璋,字。说明:(2)吴冠群,字。说明: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辨证论治,又称为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它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辩证,就是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等。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两者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辨证论治”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治病,而且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乃至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都有启示意义,请你结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22 09:50:12 页数:10
价格:¥3 大小:1.5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