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名校202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绝密★启用前辽宁省名校2022年高三12月份联合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当代中国的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指的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的评论。这种评论比其他任何种类的文艺评论都更专业、更权威。比如马克思对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的评论、恩格斯对大诗人歌德的评论、列宁对老托尔斯泰思想和作品的评论,就是杰出的典范。这是近现代文艺思想史所证明了的。前一段文艺评论工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的评论家少了,真正具有科学性、战斗力和说服力的评论作品也少了。从某种程度上讲,相当一批文艺评论被世俗的“人情”和“金钱”、错误的“观念”和“范式”捆绑与侵蚀,文艺评论成不了反映文艺创作的“镜子”与治病的“良药”,起不到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和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有的甚至成为恶劣作品的“吹鼓手”。当年恩格斯批评德国批评家亚历山大·荣克时曾说过:“简直是没有一个人没有写过好作品,没有一个人没有杰出的创作,没有一个人没有某种文学成就。这种永无止境的恭维奉承,这种调和主义的做法,以及扮演文学上的淫媒和掮客的癖好,真令人无法容忍。”这是发人深省的警告。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是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最为根本、最为核心的东西。(摘编自董学文《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材料二: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须把稳正确导向。文艺作品往往以审美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现实和人生的看法。站在什么立场,主张什么价值,秉持什么态度,都有意识形态属性。有的作品歌 颂英雄、高扬正义、倡导平等,应予肯定和鼓励;有的作品虚无历史、宣扬拜金、渲染暴力,须予严肃批评;有的作品本着求真向善的态度,探讨变革时代的人生、社会、未来,进行艺术探索创新,应予关心包容和深入讨论。总之,文艺评论中,价值判断不能缺席,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切不可为低俗、庸俗、媚俗作品和泛娱乐化等推波助澜。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审美差异是客观评价文艺作品、把握文艺现象、文艺思潮的基本前提。这就对文艺批评者的阅历、眼光、水平提出了要求,只有博学、博览、博识,才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艺作品和文艺现象时入乎其内、发而中节,不至于用狭隘的个人好恶来评判宽广的艺术光谱。当然,既要尊重审美差异,也要重视审美标准,达没达到这类创作的“金线”,突破在哪里、不足在何处,多是可以达成共识的,对此看得准、说得透,才是有效有益的文艺批评。(摘编自董阳《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材料三:日前,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就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提出了具体意见。要发挥文艺评论对创作的砥砺促进作用。《意见》要求,建立线上线下文艺评论引导协同工作机制,巩固文艺评论阵地,营造健康评论生态,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增强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促进提高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要善于发出洞见症结的意见和旗帜鲜明的声音。《意见》指出,坚持正确方向导向,注重文艺评论的社会效果,弘扬真善美,批驳假恶丑,不为低俗、庸俗、媚俗作品和泛娱乐化等推波助澜。发扬艺术民主、学术民主,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审美差异,建设性地开展文艺评论,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发生就在什么范围解决,鼓励通过学术争鸣推动形成创作共识、评价共识、审美共识。要培养学理与情感兼具的评论家队伍。《意见》提出:“巩固传统文艺评论阵地,加强文艺领域基础性问题、前沿性问题、倾向性问题等研究”“壮大评论队伍,加强中华美育教育和文艺评论人才梯队建设”。(摘编自刘江伟《打磨好文艺评论这把“利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恩格斯评论诗人歌德、列宁评论老托尔斯泰的作品,运用的都是当时被公认为最权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很值得我们借鉴。B.欲创作好的精神食粮,作家应借鉴那些具有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文艺评论,以提升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C.作者利用文艺作品表达对世界、现实和人生的看法时,多受意识形态的支配;作品意识形态不同,对其进行评论的态度也应有差异。D.把握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就是不为低俗、庸俗、媚俗作品唱赞歌,如此才能营造出健康的文艺评论生态,发出洞见症结之评论。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加强新时代文艺创作工作的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是进行文艺创作必须掌握的理论。B.材料二认为一个文艺评论家有了足够的阅历、眼光、水平,就能在作品何处有不足、哪里能突破等方面与他人达成共识。C.材料三提出的“形成创作共识、评价共识、审美共识”,是建设性地开展文艺评论、营造健康的评论生态的重要保证。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关注文学评论的正确导向问题,强调要开展专业、权威的文学评论。4.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4分)5.《文艺报》报社拟举办一次以“怎样成为一位优秀的文艺评论家”为题的征文活动,如果让你写一篇征文,你的文章主体部分的提纲是什么呢?(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渐行渐远的老街李志能其实,这条巷子并不宽,一条不太平整的马路,窄窄的蜿蜒曲折,路两边梧桐树投下或阴或暗的影子,街沿是清代留下的庭院或瓦房,房舍青瓦白墙,红门朱檐,以及那耀眼的花墙裙,既有南方川西民居的特色,也有北方满蒙文化的内涵,真是“千年历史写满墙,少城[在]文化写满房”。旧时的青砖,旧时的月亮,一不小心就把那久远的故事泄露了出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安静而整洁,这在当时简直就是闹市中的一块净土,如果说它是世外桃源的话,那静如处子的这条小巷就更是桃源中的桃源了,让人能切实地领略到“古巷风华幽意远,少城清韵小园多”的意境。走进巷内,到处都是灰色的墙身,灰色的土瓦,灰色的院落,这里每一座院内的板壁都是以灰为底色,灰之上有积年灰尘的黑,黑之外有潮湿霉变之后的点点藏青,还有被陈年的灶烟熏暗,显得深邃、幽远,没有层次的颜色。它们在这里不动声色地交融着,却相互提气,彼此映照,呈现出一片安宁祥和。小巷从整个建筑风格来看,十分的对称匀整。从每一户的大门进入,便进入了一个整洁的四合院。每一座院内四面均是厢房,小青瓦,穿斗梁,少有气度不凡的大厅,宛如小家碧玉,有极佳的生活氛围、极浓的生活情调,置身其中,既亲切,又热烈。这些庭院有开有合,有虚有实,高低错落,步移景变。并且,庭院多小巧玲珑,几尺之外是典型的二进天井,方方正正的青石板铺成一个很规则的坝子,排水的“龙眼”是石板雕成的莲花,从院子入口通向堂屋的步道上,铺的是雕刻了人物和花鸟虫鱼的石板,柱子底座和台阶也雕了花,苔藓散漫而坚韧地生长在上面。在每一座庭院的门额上,雕刻有“喜鹊闹梅”“鸳鸯藕荷”“百鸟朝凤”等花纹,且每一户人家都贴有一些传统文化寓意较重的“礼乐诗书是传家至宝,精神道德为宴尔金丹”的对联,横批多为“耕读传家”;其中,尤其有一副文化气息盎然的对联,给人留下了至今难以忘记的印象:“夹借秋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在这里充分表达出了这户主人超脱的生活情操和自己对风、月,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之情。那时,我和同学们常常结伴,浩浩荡荡,骑着自行车上学、放学,一路呼啸打闹,迤逦而来,把车铃铛转得山响。并且,总是爱低弓着瘦小的身子,迎着扑面吹来的劲风,像开弓的箭一样,相互追逐嬉戏,穿行在这弯弯曲曲的小巷子里,随着一串串爽朗的欢声笑语,释放着青春所赋予的蓬勃生机。并且,永不厌倦地沉浸在这条老街小巷里的迷人夜景,以及一户户人家桔黄灯光从窗口透露出来的温馨夜生活。偶尔兴起,就和同学一起拎着老式照相机到那些老房屋前留影拍照。那些灰砖土墙,那些门外雕刻的石兽,那些历经岁月沧桑的木门,特别是那些拴马的石孔,既隐约透露出昔日岁月的痕迹,又为我们的黑白照片增添着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忆。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是青春年少的我,双手背在后面,慵懒地斜靠着一扇半开的斑驳木门,摆出一副邻家少年青葱的模样,背 景是长满花花草草的小花园和古旧的砖瓦木房。花园里晾晒着各式洗净的衣裳、床单,使本来就有些杂乱的空间显得更加沧桑。昔日的这条老街小巷虽然静谧,也是有着勃勃生机的。当年,这条小巷时不时有“爆米花”的小贩兜揽生意,而且最受孩子们的欢迎,特别是随着“嘭”的一声惊天炸响,那喷香四溢、热气腾腾的燥米花就这样新鲜出锅,隔着马路老远,都能闻到爆米花的香味。小小的一茶缸糯米或玉米粒,就可以换回一大袋子的爆米花,又香又甜,如今回味起来仍旧颊齿留香、余味无穷。那些磨刀匠、收荒匠、剃头匠,三轮车夫和卖菜的,卖麻糖的,炸油条的,肩挑红油担担面、凉粉、凉面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的各色小贩们也经常从这里经过,小巷的深处时不时传出的那些吆喝声,其声调或高扬或低沉,节奏疾徐有致,高昂者如飞瀑泻地之迅猛,低沉者如白云出岫之舒缓,声声震耳,尾音缭绕,如川剧的高腔,悠扬而婉转,组成了一曲动人的市井小调,凸显出老成都人独有的那种生活气息。实际上,成都这座充溢着灰瓦、土墙、宅院和悠远历史的古城,以及那条幽深的小巷,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恒它仍然是众多生于斯、长于斯的成都人灵魂深处最深刻的记忆。那些普普通通的砖石瓦块上,都沉淀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浮现着它所有平静的时光与平缓跳动的心律。那些记载着成都风雨的城市建筑依然清晰如初,与其说人们是在珍藏一段记忆,不如说是对这座城市、建筑、文化的一种缅怀,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吟唱,一种对精神家园的永久向往!(有删改)[注]清政府为了巩固政权,在康熙六十年,经四川巡抚年羹尧向朝廷奏准,在成都修建满城,即少城。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标题不言“小巷”而言“老街”,突出它的历史感,“渐行渐远”指的是小巷早已淡出人们的生活和记忆。B.小巷内灰色的墙身、灰色的土瓦、灰色的院落等,给人一种沧桑、深邃、悠远的感觉,但同时又写出了小巷的陈旧与破败。C.儿时的我与同学们追逐嬉戏,给原本宁静祥和的小巷增添了无数的欢声笑语,可以说,小巷见证了青春赋予我们的生机。D.虽然成都以及小巷渐行渐远,但对我来说,它们教给了我怎样做人、怎样生活,给了我难忘的记忆,是我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引用“千年历史写满墙,少城文化写满房”之句,凸显了小巷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恰当的引用增加了文化底蕴。B.文章调动了听觉、嗅觉等感官对老街上的爆米花进行了描述,丰富细腻,读后如临其境,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C.文章以“飞瀑泻地”“白云出岫”来比喻小巷深处传出的吆喝声,突出了小贩们善于运用川剧的腔调进行叫卖的特点。D.文章语言古朴典雅,简洁流畅,读来亲切自然,字里行间透露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功底。8.作者对小巷建筑风格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简要分析。(4分)9.老街是作者的精神家园,请结合文本内容,谈一谈老街对作者有着怎样的意义?(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夏五月,(汉宣帝)诏曰:“孝武皇帝躬仁谊,厉威武,功德茂盛,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其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议。”于是群臣大议庭中,皆曰:“宜如诏书。”长信少府夏侯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之功然多杀士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太起赤地数千里人民相食离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御史勍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有司逐请尊孝武帝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武帝巡狩所幸郡国皆立庙,如高祖焉。夏侯胜、黄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尚书》,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本始四年春三月,立霍光女为皇后,赦天下。初,许后[注]起徵贱,登至尊日浅,从官车服甚节俭。及霍后立,舆驾、侍从益盛,赏赐官属以千万计,与许后时县绝矣。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同日地震,或山崩,坏城郭、宣屋,杀六千余人。诏丞相、御史,有以应变,毋有所讳。大赦天下。上素服,避正殿五日。释夏侯胜、黄霸,以胜为谏大夫,霸为扬州刺史。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无成仪。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建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后迁太子太傅。卒,太后赐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儒者以为荣。(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六》)[注]许后:汉宣帝的第一任皇后。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帝虽有攘四夷之功/然多杀士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B.武帝虽有攘四夷之功/然多杀士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 C.武帝虽有攘四夷之功/然多杀士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D.武帝虽有攘四夷之功/然多杀士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武,是西汉皇帝刘彻的谥号。谥号对人物生平进行了高度概括和评价。B.“系再更冬”与“俯首系颈”(《过秦论》)中的“系”字的意思相同。C.壬寅,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9个。它可以用来纪年、纪日,文中是纪日。D.“无惩前事”与“岂余心之可惩”(《离骚》)中的“惩”字的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宣帝准备为汉武帝设立庙乐,夏侯胜认为汉武帝的所作所为与宣帝的赞许恰恰相反,因而表示反对,他因此遭到了大臣们的弹劾。B.丞相长史黄霸在狱中想向夏侯胜学习《尚书》,夏侯胜最终答应了;他们在狱中待了两个冬天,一直讲论不辍,治学精神十分令人赞许。C.霍后被立为皇后之后,十分讲究排场,车马侍从增多,赏赐官属的财物多至千万,这与上任皇后许皇后的节俭之风形成了鲜明对比。D.夏侯胜受到了皇帝召见,出来后就将皇帝的话告诉他人,皇帝责备他时,他则以尧的言论传布于天下来进行类比,对皇帝进行了赞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臣之谊,宜直言,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2)许后起微贱,登至尊日浅,从宫车服甚节俭。14.夏侯胜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浑邓州①权德舆年少守南阳,新恩印绶光。轻轩出绕雷②,利刃发干将③。风劲初下叶,云寒方护霜④。想君行县处,露冕⑤菊潭香。[注]①邓州:地名,属河南南阳管辖。②绕爵:古地名。在今陕西省,以地势险要著称。③千将:古代名剑。④护霜:结霜。⑤晋陈寿《益都耆旧传》:“郭贺拜荆州刺史。明帝巡狩到南阳,特见嗟叹,赐以三公之服,截戢旐晃,敕去檐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 后遂成为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点明了写作对象,这里不提人名,而以其辖地之名代称,含尊敬之意。B.首联紧承题目,指出浑邓州少年得志,刚刚接受任命,赞许之情不言而喻。C.“轻轩”句写浑邓州从地势险要之地轻车而出,不言形象而潇洒形象已出。D.颈联暗示了季节与环境特点,以令人凄恻哀婉的景象反衬了浑邓州的得志。16.第四句和第八句各有怎样的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写屈原保持了自己高洁品性的两句“,”,与周敦颐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有异曲同工之妙。(2)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上句从听觉写,下后从视觉写,描绘了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3)“鸥”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有多种意蕴,如桀傲不驯、自适归隐、向往田园等,古人写诗填词经常用到这一意象,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谁也不是没想到,一个短视频博主普油的自制“实验”,能让“酱油界茅台”海天市值蒸发接近400多亿元。这个名为“辛吉飞”的东北男人怪笑着把日常叫不上名的化合物一通勾兑,造出不含牛奶的奶茶,没有牛肉的牛肉干,和黄豆不沾边的酱油,因此被称为“东北绝命毒师”。他让人们发现,自己吃进去的可能并不是实际想要的。这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①的声讨。当年揭露连锁肉类食品工厂生产内幕的《丛林》一书,预言了百年后,消费者花钱也买不到安心的现实,“不管是用爱心还是金钱,他们都得不到②的商品。”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认为,商家使用添加剂后,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食品添加剂的好处和坏处,才是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公众。因为看起来无比友好的“0添加”“天然食品”,也可能只是③的概念。比如有商家试图用芹菜粉和活性菌培养物取代防腐剂,“天然产生”的亚硝酸钠不比工业食品少。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无论互联网上思想多锋利,用“嘴”投票的时候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荷包。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这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半山村落。此刻,我站在红石板铺就的小巷中,眼前有三间茅草房,一位农人正在打理菜地,屋檐下放着一个小方桌,①,壶边是一杯清茶。走在小巷中,那份清幽闲适,让人忘却了尘世喧嚣。我走上前,与农人攀谈。他一抬头,露出草帽下的脸,②,而是城里退休的教师,喜欢乡间的宁静,租了民房和两亩地,来过农家生活。我不禁感叹,他可真会享受生活。③,躲到了清幽乡间,让生活慢下来,感受一份纯朴的美。眼前没有车来车往和芜杂喧嚣却偶尔传来一两声鸡鸣狗吠的小巷更显幽静。小桥边有一棵老槐树,树下两位白发老人正用玉米包衣编蒲团,脸上的皱纹和灿烂的笑靥,就像秋风里盛开的矢车菊,慈祥又安然。老人不紧不慢地编织,细声细语地慢叙,看着她们,让人忆起遥远的从前,忘记了当下的时光。汤,需要细煮,茶,需要慢煎。人生,就是在细煮慢煎中,沉淀出了滋味,活出了样貌。慢下来,人才会找到内心的安宁,感受春风的柔和,聆听夏雨的铿锵,细观秋叶的脉络,遥望冬夜的星空……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1.请把文中画横线的长句变成几个短句,要求语言流畅,语句衔接自然,不得改变原意。(3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韩诗外传》载:鲁国漆宣女倚柱悲啸,邻人妻问原因,她说:“国君年老,太子尚幼,所以悲伤。”邻人妻说:“朝廷的事,离我们太远了。你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何必管国家大事?”漆室女说:“从前晋国客人住在我家,把马系在园中。马奔驰跑走,践踏我家的葵,让我终年吃不上葵。表面互不相干的事常有内在的联系。普通百姓和国家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老而太子幼,奸诈之事就会不断出现,则鲁国将有内乱,灾难将会落到我们普通百姓头上,我怎么会不悲伤?”果然,三年之后,鲁国接连有战争,男子战斗;妇女运输,不能休息。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22 09:39:11 页数:12
价格:¥3 大小:5.1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