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三明、龙岩三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3/12
4/12
5/12
6/12
7/12
8/12
9/12
10/12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联考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较量的意义日渐凸显,文学传统的选择亦卷入其中,因此,对本土文化采取简单粗暴的蔑视和排斥态度,刻板模仿西方的文化思维和创作套路,以至于唯“洋”是崇,注定吃力不讨好。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已成为文艺界亟待解答的问题。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遵从、恪守并不断丰富和创新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基因的中国文化情怀与中国审美方略。具体到文学叙事层面,就是重新思考中国叙事传统的当代转化。中国古代文艺极其讲究叙事的细节真实,不少作品的情境设计深具细节之美。《红楼梦》堪称这方面的典范,小说“淡淡写来”,“淡淡带出”,情节自然推进,心理刻画虚实相生,毫无斧凿之痕。例如,第三回一反富贵之家的俗套描写,连用三个“半旧的”来形容王夫人房间的装饰,看似信笔写来,却预示了贾府的趋于衰落,意蕴丰厚。又如,第二十八回宝玉和黛玉在消除误解后,黛玉由怒转喜,和宝玉开起玩笑说:“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说着报着嘴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黛玉因为误会消除,心事解开,所以“报着嘴笑”,这一甜蜜的笑由心而发。宝玉此时则不然,他对黛玉的玩笑话一时不知如何对答,若也以玩笑话回答,又怕再次得罪黛玉,因而陷入想说又不敢说,但对黛玉满怀爱意的心理状态,所以他“又是咬牙,又是笑”。《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同样讲究细节的铺陈,如“三打白骨精”“刮骨疗毒”“风雪山神庙”等场景,都使读者产生亲见其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与此相反,近年来,中国文艺创作在细节铺陈与描摹方面缺乏耐心,往往一部小说读完,带给人的多是杂乱无章、匆匆忙忙的印象,而鲜有作者愿意在细节处精雕细刻,少有人物或细节让读者印象深刻。想象力一直被视作艺术的灵魂。中国古代文论特别强调“想象”之于创作的意义:“遗情想像,顾望怀愁”(曹植《洛神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刘勰《文心雕龙》),这些都将“想象”作为审视、评价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在文艺创作中,如《西游记》通达三界的神妖世界,《红楼梦》负载着传统中国文化并隐喻重大思想内涵的“虚构空间”等,皆立足“此岸”又悬想“彼岸”,给人以希冀、震撼与美感,千百年后仍令人击节赞叹。然而,在商业化的今天,很多艺术家要么不再寻求想象层面的超脱,要么把玩弄奇幻怪异视作“想象”,致使“伪想象”大行其道。在中国,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史传文学,擅长人物塑造,且一直强调人物高于故事。《史记》开创了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笔法。及至明清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更趋成熟,放浪形骸的孙行者、忠肝义胆的关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逼上梁山的林冲等人物形象,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广为传诵。《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塑造更是已臻化境,“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见”,诸如“烘云托月”“注彼写此”“千皴万染”“按迹循踪”等写人状物的叙事技法,相较于西方的叙事技巧,显得形神兼备而自成格调。
众所周知,“五四”新文学是以反叛传统著称的,其中包括借助欧化语体来打破文言文的束缚。然而,以反叛传统和全盘西化为主流的新文学,却产生了一大批汉语特色极为浓郁的作家。从早期的周作人、废名,到后来的老舍、沈从文,他们的成功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欧化,传统民族语言的特质恰恰为他们的作品增色不少。这一点也为当代一些作家的创作所证明,如汪曾祺自然、和谐、恬淡而又略带文雅的语言,与中国传统诗词和笔记小说遥相契合;贾平凹古朴、简淡语言的佛道痕迹。不过,当今汉语写作更为常见的情形是:缺少本来应有的汉语自觉和汉语主体性,西方中心论的话语魔圈未曾完全解除。(摘编自高强、李永东《回望这边风景:中国叙事传统的当代转化》)材料二:中西双方不是都认同这是一个平等对话的时代吗?但是,中国人洗耳恭听了一百年,而异议、争辩、反驳为何阙如?因为我们只有人家的话语,却没有不同于对方的话语,这就没有了对话的本钱。潜在弱势文化民族自卑心理作怪数十年,积重难返。其实,在小说方面,我们的传统是有自己独特的话语的,中国的传统文学是有本钱和他们对话的。中国叙事文学的艺术传统来自中国历史记言、记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尚书》记言,《春秋》记事。长篇小说千年以来,继承孔夫子的“寓褒贬”的“春秋笔法”。褒贬不直接表现于文字,只能寓于字里行间。这种史家笔法,得到西方一些汉学家的赞赏,如《左传》记周天子赐齐桓公祭肉,虽为国家重大的仪式,却没有环境和心理描写,全文以对话组成,动作只用了四个字“下、拜、登、受”(僖公九年)。把宝贵青春献给文学的教授博士,一味奉西方叙事学为圭臬,从概念到概念地空转,有几个去梳理从孔夫子到《红楼梦》的千年传统?以中国的寓褒贬,并不是没有倾向,而是把倾向暗藏在语言的取舍之间。故孔夫子订春秋,使乱臣贼子惧。这并不如西方所谓的“作者死亡”,读者决定一切。有了这样的本钱,是不是就有能耐和西方争一日之短长呢?(摘编自孙绍振《担当起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要创造性地实现叙事传统的当代转化,新时代的文学创作就能讲好中国故事。B.近年来,文学艺术迎合商业化的需要,浮躁之风日益盛行,粗制滥造之作多见。C.相较于西方的叙事技巧,《红楼梦》的叙事技法用于写人状物,显得更加成熟。D.中国叙事文学传统中寓褒贬于字里行间的“春秋笔法”,曾为西方文学所借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当代作家只重写实,不重虚构,而缺乏想象力是很难写出伟大作品的。这对于新时代文艺创作者来说不无警示意义。B.西方文艺的输入与传统文艺的创造性转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这两者的合力共同促成了中国文学叙事模式的演变。C.我们只有回望自身珍贵的叙事传统,发掘与自己血脉相连的本土历史资源,才能摆脱西方的“先进”话语对自我的桎梏。D.艺术不能与传统完全脱离。现代诗创作不应简单地将传统视为镣铐,因为古典诗歌中隐含着民族文化、艺术观念的基因。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剧之为物,所以见重于欧洲者,以其为文学、美术、科学之结晶耳。吾国之剧,在文学上、美术上、科学上果有丝毫价值耶?”(陈独秀)B.“中国的文学传统与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中间有一段很远的距离,不多介绍先进国家的名著,供中国青年作家取法,中国的新文学不会凭空产生出来。”(董秋斯)C.“文学的源头在西方,而中国,从一开始文学就不是作为独立的精神产物而存在。中国文学自古以来缺少文学最基本的特征——人对自身本质的自觉的认识。”(残雪)D.“我也曾积极地向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学习,但最终回归了传统。《檀香刑》和之后的小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莫言)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4分)5.某校星空文学社开展“讲述青年好故事”微型小说征文活动,民族叙事文学的哪些传统值得参赛作者继承和弘扬?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冯骥才矮男人自批判会那天被押走后,一直没放回来。此后据消息灵通的裁缝老婆说,矮男人又出了什么现行问题,进了监狱。高女人成了在押囚犯的老婆,落到了生活的最底层,自然不配住在团结大楼内那种宽敞的房间,被强迫和裁缝老婆家调换了住房。她搬到离楼十几米远孤零零的小屋去住。这倒也不错,省得经常和楼里的住户打头碰面,互相不敢搭理,都挺尴尬。但整座楼的人们都能透过窗子,看见那孤单的小屋和她孤单单的身影。不知她把孩子送到哪里去了,只是偶尔才接回家住几天。她默默过着寂寞又沉重的日子,不过三十多岁,从容貌看上去很难说她还年轻。裁缝老婆下了断语:“我看这娘儿们最多再等上一年。那矮子再不出来,她就得改嫁。要是我啊——现在就离婚改嫁,等那矮子干吗,就是放出来,人不是人,钱也没了!”过了一年,矮男人还是没放出来,高女人依旧不声不响地生活,上班下班,走进走出,点着炉子,就提一个挺大的黄色的破草篮去买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但有一天,矮男人重新出现了。这是秋后时节,他穿得单薄,剃了短平头,人大变了样子,浑身好似小了一圈儿,皮肤也褪去了光泽和血色。他回来径直奔楼里自家的门,却被新户主、老实巴交的裁缝送到门房前。高女人蹲在门口劈木柴,一听到他的招呼,刷地站起身,直怔怔看着他。两年未见的夫妻,都给对方的明显变化惊呆了。一个枯槁,一个憔悴;一个显得更高,一个显得更矮。两人互相看了一忽儿,赶紧掉过头去,高女人扭身跑进屋去,半天没出来;他便蹲在地上拾起斧头劈木柴,直把两大筐木块都劈成细木条。仿佛他俩再面对片刻就要爆发出什么强烈而受不了的事情来。此后,他俩又是形影不离地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回家,一切如旧。大楼里的人们从他俩身上找不出任何异样,兴趣也就渐渐减少。无论有没有他俩,都与别人无关。一天早上,高女人出了什么事。只见矮男人惊慌失措从家里跑出去。不一会儿,来了一辆救护车把高女人拉走。一连好些天,那门房总是没人,夜间也黑着灯。二十多天后,矮男人和一个陌生人抬一副担架回来,高女人躺在担架上,走进小门房。从此高女人便没有出屋。矮男人照例上班,傍晚回来总是急急忙忙生上炉子,就提着草篮去买菜。这草篮就是一两年前高女人天天使用的那个。如今提在他手里便显得太大,底儿快蹭地了。转年天气回暖时,高女人出屋了。她久久没见阳光的脸,白得像刷一层粉那样难看。刚刚立起的身子左倒右歪。她右手拄一根竹棍,左胳膊弯在胸前,左腿僵直,迈步困难,一看即知,她的病是脑血栓。从这天起,矮男人每天清早和傍晚都搀扶着高女人在当院遛两圈。他俩走得艰难缓慢。矮男人两只手用力端着老婆打弯的胳膊。他太矮了,抬她的手臂时,必须向上耸起自己的双肩。他很吃力,但他却掬出笑容,为了给妻子以鼓励。高女人抬不起左脚,他就用一根麻绳,套在高女人的左脚上,绳子的另一端拿在手里。高女人每要抬起左脚,他就使劲向上一提绳子。这情景奇异,可怜,又颇为壮观,使团结大楼的人们看了,不由得受到感动。这些人再与他俩打头碰面时,情不自禁地向他俩主
动而友善地点头了……高女人没有更多的福气在矮小而挚爱她的丈夫身边久留。死神和生活一样无情。生活打垮了她,死神拖走了她。现在只留下矮男人了。偏偏在高女人离去后,幸运才重新来吻矮男人的脑门。他被落实了政策,抄走的东西发还给他了,扣掉的工资补发给他了。只剩下被裁缝老婆占去的房子还没调换回来。团结大楼里又有人眼盯着他,等着瞧他生活中的新闻。据说研究所不少人都来帮助他续弦,他都谢绝了。裁缝老婆说:“他想要什么样的,我知道。你们瞧我的!”裁缝老婆度过了她的极盛时代,如今变得谦和多了。权力从身上摘去,笑容就得挂在脸上。她怀里揣一张漂亮又年轻的女人照片,去到门房找矮男人。照片上这女人是她的亲侄女。她坐在矮男人家里,一边四下打量屋里的家具物件,一边向这矮小的阔佬提亲。她笑容满面,正说得来劲,忽然发现矮男人一声不吭,脸色铁青,在他背后挂着当年与高女人的结婚照片。裁缝老婆没敢掏出侄女的照片,就自动告退了。几年过去,至今矮男人还是单身寡居,只在周日,从外边把孩子接回来,与他为伴。大楼里的人们看着他矮墩墩而孤寂的身影,想到他十多年来一桩桩事,渐渐好像悟到他坚持这种独身生活的缘故……逢到下雨天气,矮男人打伞去上班时,可能由于习惯,仍旧高举着伞。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任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丈夫入狱后,高女人被迫与裁缝老婆家调换了住房,搬到孤零零的小屋去住,静静地坚强地等待矮丈夫的归来,表现出她坚强而忠贞的品质。B.矮丈夫出狱回到家后,夫妻见面,没有言语,只见妻子跑回屋里,丈夫拿起斧头劈柴。这些无言的动作,真实展现了他们悲喜交加的心理状态。C.这对夫妻遭受了众人的冷眼和中伤,自始至终都没有对任何人进行过言语上或者肢体上的还击,他们只是过他们自己的平静生活,相伴到老。D.“她默默过着寂寞又沉重的日子,不过三十多岁,从容貌看上去很难说她还年轻”“一个枯槁”“显得更高”等多处描写,表明高女人身心已遭摧残。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通过房子主人的变换,巧妙地反映了受到不公正对待的矮丈夫和高女人在生活方面的变迁,展现了他们身上隐忍大度的精神品格。B.文中“团结大楼的人们”虽然生活在“团结大楼”中,但缺少真正的团结,他们时刻都在恶意揣测这对夫妇,形成了强烈的反讽效果。C.“她久久没见阳光的脸,白得像刷一层粉那样难看”中,作者用“刷一层粉”来形容高女人病情严重,为下文高女人病死埋下了伏笔。D.本文以团结大楼居民的眼光为视角,通过大量的描写,展现了夫妇二人的悲剧性遭遇,以小见大地折射出践踏人性的社会环境。8.文中矮丈夫对高女人的挚爱之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情节上?请加以概括。(4分)
二、古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眛,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说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B.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C.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D.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丧,指守孝期满,除去丧服,与“服阙”“除服”含义相同。B.吾子,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表示亲近或敬爱的意思。C.大夫,先秦时代职官分三级,大夫为最高等级,高于卿、士。D.上国,春秋时期称中原诸国为“上国”,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季札出身显贵,遵守礼制。季札为吴王幼子,吴王生前想让他继位,,他避让不答应,坚持长幼有序,让长子诸樊继位,执掌国政。B.季札思慕圣贤,坚守节义。吴国人坚持立季札为国君,季札学习子臧的节义,抛弃家室财产去耕种
田地,吴国人只好放弃这个打算。C.季札知人知事,富有远见。他预言齐国的政权将要有变动,提醒晏子交出封邑和官职。后齐国发生栾高之乱,晏子因听从建议得以幸免。D.季札守诺重信,始终不渝。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季札明白徐君心意,约定将宝剑赠给徐君。徐君去世,季札把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2)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13.季札对子产和叔向分别提出怎样的忠告?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5题。以事走郊外示友陈与义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①往来屑屑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注]①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是对过往的三十年的否定,写诗人向友人告知今昔不如愿的难言苦衷。B.颔联用人、秋对比,以秋归突出人不仅难“归”,而且还不得不“犹去”的凄凉境遇。C.颈联写景,情在景中。天寒、雁瘦、岁暮、乌微,描绘出一幅凄厉悲凉的图景。D.尾联点题并描述不堪奔波的宦游生涯,抒发了诗人因壮志难酬而意欲归隐之情。15.这首诗在对人和物的描写方面各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常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即“____________”,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就不会失败。(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4)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言近旨远”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5)《过秦论》中,写陈胜起义的影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基础与运用题(共22分)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7小题,共14分)1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博闻强志.,明于治乱一篇之中三致志.焉B.王怒而疏.屈平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C.不爱珍奇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D.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每一令出,平伐.其功1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杳不知其所之.也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子曰:其.‘恕’乎?C.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因.利乘便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19.下列句子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2分)A.非及乡时之士也约从离衡曰余食赘行B.亡走赵,赵不内当察乱何自起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楚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客得之,以说吴王D.其脆易泮故不孝不慈亡能不龟手一也2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颜.色.憔悴,形容枯槁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D.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我树之成而实五.石.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②包.举宇内,囊括四海③天下云.集响应④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⑤复众人之所过.⑥秦孝公据崤涵之固.⑦蝉.蜕于浊秽⑧履.至尊而至六合⑨却.匈奴七百余里A.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⑧/⑤⑦/⑥⑨C.①/②③⑦/④⑤⑧/⑥/⑨D.①③⑦/②④⑧/⑤⑨/⑥22.下列句子中,句式特征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②此不知人之祸也③莫不欲求忠以自为④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⑤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⑥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⑦外欺于张仪⑧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A.①⑥/②/③④/⑤⑦⑨/⑧B.①③/②⑥/④/⑤⑧/⑦⑨C.①③⑥/②⑨/④/⑤⑧/⑦D.①③⑥/②④/⑤⑦/⑧⑨2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楚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楚辞有以下特点:第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第二,楚辞充分反映了它那个时代政治变革的斗争,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第三,楚辞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楚文化的结晶。B.《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宋欧阳修编纂的纪传体史书,不属于二十四史之一。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大家,古文运动的领导人和集大成者,所以《新五代史》文笔简洁,叙事生动,当时人就认为它的笔力与《史记》不相上下。
C.史书记载,“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这显示了“三闾大夫”的职务范畴为:主要职责在于管理王室。具体来说,它是掌管宗庙祭祀及负责教育屈、昭、景三家贵族子弟教育等闲事的官职。D.《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8分)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已逾百天,截至2021年7月底,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764吨。然而,社区间落实水平①,个别社区改善情况不明显。针对此情况,北京将全面展开“盯桶战术”,下沉社区参加桶前值守。“盯桶战术”需要专人值守垃圾桶,指导并监督居民正确投放垃圾。采取这种方法的目的是督促居民提前在家做好垃圾分类。这看似“笨方法”,却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有人认为这种带有强制性的方法不太适合推广,但是,如果垃圾分类全凭自觉,可能一些居民会出于习惯和贪图方便随意投放垃圾,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达成。万事开头难,要扭转居民长期以来的习惯,使“蛮劲儿”也得使“巧劲儿”。传统思维是通过处罚来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但单一的处罚容易使民众形成抵触情绪,一旦脱离有效监管还可能②。监管方如果能辅之以正向激励的机制,()。24.请给文段中加下划线的填上恰当的成语。(2分)①②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垃圾分类如果全凭自觉,可能一些居民会出于习惯和贪图方便随意投放垃圾,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养成。B.如果垃圾分类全凭自觉,可能一些居民会因为习惯和贪图方便随意投放垃圾,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树立。C.垃圾分类如果全凭自觉,一些居民可能会出于习惯和贪图方便随意投放垃圾,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达成。D.如果垃圾分类全凭自觉,一些居民可能会出于习惯和贪图方便随意投放垃圾,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养成。2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居民或许更能感受到行为的价值,并形成自觉行动的意识。B.或许更能让居民感受到行为的价值,并形成自觉行动的意识。C.或许更能让居民形成自觉行动的意识,并感受到行为的价值。D.居民或许更能形成自觉行动的意识,并感受到行为的价值。四、作文(60分)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能看见明亮的世界,使用镜子能看见真实的自己。——林清玄当代青年需要既向外看世界,又向内看自己。向外,才能积极进取,勇创佳绩;向内,才能发现不足,看到真实。阅读了以上材料,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联考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B(A项,不合逻辑,“创造性地实现叙事传统的当代转化”只是新时代的文学创作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条件。C项,曲解文意,“更加成熟”错,材料一原文为“显得形神兼备而自成格调”。D项,“为西方文学所借鉴”错,无中生有。)2.A(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一文意,并非所有的当代作家只重写实而不重虚构,缺乏想象力;另外,“写实”与“虚构”并不矛盾,是可以统一与文学创作中的。)3.D(材料二的观点:中国叙事文学的艺术传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是可以与西方的文艺理论平等对话的。文章作者意在呼吁文艺工作者,要拿出民族文化主体的自信、自尊,把中国古典文学生命的基因结合欧美现代文学的新元素,自觉在文学领域担当起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4.①论证方法上: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②论证思路上,采用总分结构(各1分)5.①注重叙事铺陈的细节真实,情境描摹深具细节之美。②强调“想象”对于创作的意义,以想象来重组现实,寓情理于神思之中。③擅长人物塑造,形神兼备、自成格调,强调人物高于故事。④传统民族语言的特质会使作品增色,创作应体现本土语言的自觉性和主体性。⑤古典小说的史传笔法,不将褒贬直接表现于文字,而寓倾向于语言的取舍之间。(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6.C解析:“相伴到老”理解有误。依据原文“高女人没有更多的福气在矮小而挚爱她的丈夫身边久留。死神和生活一样无情。生活打垮了她,死神拖走了她。现在只留下矮男人了”,可知高女人在丈夫出狱后不久便去世了,二人并没能相伴到老。7.B解析:“时刻都在恶意揣测这对夫妇”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团结大楼的人们看了,不由得受到感动”“情不自禁地向他俩主动而友善地点头了”,可知后来楼里的居民被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的爱情所感动。8.①鼓励并协助身患重病的妻子行走;②谢绝许多人帮他续弦;③保留当年的结婚照片;④雨天上班时,仍保留高高举伞的习惯。(评分:一点1分,四点4分)9.C(“谁敢干君”中,“君”是“干”的宾语,意思是“冒犯您”,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札虽不材”为完整成分,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项。)10.C(“大夫为最高等级,高于卿、士”错误,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11.D(“约定将宝剑赠给徐君”错误,原文是“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可见并未约定。故选D项。)12.(1)(诸樊)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想按次序传位,一定要把君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实现先王寿梦的遗愿。(得分点:致、称、状后句、句意各1分,共4分)(2)当初我心中已经答应(把剑给)他,怎么会因为徐君死去就违背我的心意呢!(得分点:许、以、倍、句意各1分,共4分)13.①季札告诫子产,要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②季札告诫性格刚直的叔向,要考虑如何避免祸患。(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吴王寿梦二十五年(前561),吴王寿梦去世。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zhài),三子叫余眛,四子叫季札。季札贤能,因而寿梦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推辞不答应,于是寿梦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吴王诸樊元年(前560),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您本是合理的继位人,谁敢冒犯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我虽无能,也愿学习子臧那样的义举。”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他就抛弃了家室财产去耕田,吴国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十三年(前548),吴王诸樊死去。(诸樊)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想按次序传位,一定要把君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实现先王寿梦的遗愿。而且因为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大家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能依次渐渐传到季札身上了。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出使到齐国。劝说晏平仲说:“你快些交出你的封邑和官职。没有了封邑和官职,你才能免于祸患。齐国的政权快要易手了,易手之前,国家祸乱不会平息。”因此晏子通过陈桓子交出了封邑与官职,所以在栾、高二氏相攻杀的祸难中得以免祸。季札离开齐国,出使郑国。见到子产,如见故人。对子产说:“郑国掌握政权的人穷奢极侈,大难将临,政权定落于你身上。你执政时,要小心地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离开郑国后,季札到了卫国。非常欣赏蘧瑗(qúyuàn)、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说:“卫国君子很多,因此国家无患。”季札到晋国,欣赏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晋国政权将要落到这三家吧。”临离开晋国时,对叔向说:“您要勉力而行啊!晋国国君奢纵而良臣又多,大夫很富,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您为人刚直,或许会被猜疑,(您)一定要慎思如何使自己免于祸患。”季札刚出使时,北行造访徐国国君。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但嘴里没敢说,季札心里也明白徐君之意,但因(自己)还要到中原各国去出使,所以没把宝剑献给徐君。出使回来又经过徐国,徐君已死,于是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墓边的树木之上才离开。随从人员说:“徐君已死,又把宝剑给谁呀?”季子说:“不是这样啊,当初我心中已经答应(把剑给)他,怎么会因为徐君死去就违背我的心意呢!”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因壮志难酬而意欲归隐之情”理解错误。尾联是说:我这忙碌的样子,你看见恐怕都会笑话我吧,可是还是要就着这南池之水照映着客居他乡的我。尾联向朋友告知不堪奔波的宦游生涯,抒发了诗人因得不到重用而产生的怨恨和牢骚。故选D。15.【答案】①写人方面,运用神态描写。用“黄尘满面”“往来屑屑”写己,描绘了诗人不堪奔波的劳碌相;用“君应笑”状友,是从友人的角度看诗人的宦游生涯,都极生动、形象。②写物方面,运用白描手法。写鸿雁用“瘦”,写出鸿雁万里奔波,消瘦无力,是作者奔波劳碌的形象写照;写鸟乌用“微”,写出暮色苍茫中昏鸦归去的寥落的景象,暗含作者前途迷茫之感。不仅各具特征,宛然可见,而且很符合秋归之日的节令和此诗的题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颔联“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中,用人、秋作比,以秋归反衬人不仅难“归”,而且还不得不“犹去”的凄凉境遇。对于外貌“黄尘满面”一副劳碌相的人,红叶只是“无言”,这神态,是同情诗人的不遇,或是劝其与秋同归。诗歌尾联“往来屑屑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回头点题。“往来屑屑”照应“黄尘满面”,用了神态描写来说明人的不堪奔波的情态,“君应笑”在点明“示友”的同时又照应首联。诗歌颈联“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中运用白描写景,情在景中。天寒、雁瘦、岁暮、乌微,这一幅幅丧飒凄厉的图画,正是诗人心灰意懒情绪的反映。鸿雁乃信使,瘦则无力,当然是寄书难达了。乌鸦至日暮便聚栖在村舍附近,诗中着一“微”字,表示暮色苍中视野模糊,更显诗人的茫茫之感。总的来说,诗中用“黄尘满面”“往来屑屑”写己,用“君应笑”状友,都极生动、形象,在主客之间构成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此外,白描手法运用恰当,写鸿雁用“瘦”,写鸟乌用“微”,不仅各具特征,宛然可见,而且很符合秋归之日的节令和此诗的题旨。
16.【答案】(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7.答案:D夸耀(A记忆/意愿;B疏远/用奏章写C招纳/获得)18.答案:D(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到、去;B:表祈使,一定/表猜测,大概;C:连词,来、用来/介词,用;D:介词,凭借)19.答案:B(B内/当/详/质;A乡/从/行;C累/说;D泮/亡/龟)20.答案:D(A古义:回归/今义:颠来倒去,重复;古义:脸色/今义:色彩;B古义:崤山以东/今义为“山东省”;古义:人的作为/今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等;C古义:官名。/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处理;古义:一旦/一天;D四肢;五石的容积)21.答案:C(①形容词做动词;②名词做状语;③名词做状语;④名词做动词;⑤名词做动词;⑥形容词作名词;⑦名词做状语;⑧名词做动词。⑨使动用法)22.答案.A(①状语后置②判断句③宾语前置④宾语前置⑤被动句⑥状语后置⑦被动句⑧定语后置⑨被动句)23.答案:B,《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24.【答案】①.参差不齐;②死灰复燃【解答】①参差不齐:形容不一致,有差别。使用正确。②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25.D【解答】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可以发现,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可能一些居民会出于习惯”语序不当,“可能”要调到“会”之前;二是“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达成”中“意识”和“达成”搭配不当,应将“达成”改为“养成”。综合分析四个选项,只有D项完全修改正确。故选D。26.B【解答】解答此题需要对括号前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从“如果”的位置来看,本句的主语应是“监管方”,那么括号中所填的句子的主语也应是“监管方”。据此排除A、D两项。分析B、C两个选项,从事理逻辑来看,应是先“感受到行为的价值”,再“形成自觉行动的意识”,故选B。【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二元关系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摘选了林清玄的两句话。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对待世界和如何对待自己的问题。林清玄比喻中的“窗子”,说的是开阔的视野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而“镜子”,指的是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勇于自我完善。材料中的“窗子”和“镜子”都只是形象的说法,也只是我们观察世界和关照自己的一个手段,并不是写作的重点。考生的写作重点应该是对待世界和对待自己的方法和态度,而不是手段。第二部分引导考生的写作方向,当代青年需要积极地向外看世界,也需要认真的向内看自己。引导语中“向外,才能积极进取,勇创佳绩”和“向内,才能发现不足,看到真实”限制了考生的写作范围。限制任务有以下三点:第一,“向外看世界”和“向内看自己”在行文中应该都要涉及,考生必须同时谈到,也可以有所侧重。考生也应该去探究“向内”与“向外”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向外看世界应该是积极地投入世界,在外部世界奋斗进取,创造成绩。向内看自己应该是对自我的剖析,反思不足,总结教训。第三,必须结合自身发展去思考这个问题,不应该天马行空地只谈论别人的人生。行文构思上,可以由材料中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的比喻引入,接着对窗子和镜子的内涵进行阐述,如“窗子是人与自然、社会、他人闷通的渠道镜子是观照自己、认识自己的工具”,指出“窗子“镜子”之于个人、集体、国家民族的喻义,也可以从个人的角度由“窗子与镜子"想到处世,想到宽待他人,严于律己,或从国家民族想到发展与反思、学习与完善,最后要联系当代青年,要有“自我意识”,要有对自身发展进行的切实的规划与反思。
参考立意:1.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2.见贤思齐,时常自省,方不失君子之风。3.明窗照世界,揽镜修自身。4.打开窗子看世界(拓宽自己的视野)。5.打开心灵的视野。6.认识自我。范文:(一)依窗观物,对镜窥己中世纪的西欧透过“窗子”,看到东方闪光的富饶,反观“镜”中的自己,处处散发着对黄金的渴望,于是世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70年代的中国透过“窗”和“镜”看到中外差距,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国家如此,面对人生也应如此:多观窗外物,常识镜中己。(起笔不凡,概括得当,大气磅礴,观点鲜明)倚窗观物,对镜窥己,有利于更新思想、不断开拓思路。窗外精彩纷呈,外面发生的事可以启发你的心智;镜中真实可信,镜中的你毫无保留的呈现,可以让你审视自己,知不足。罗斯福看到苏联计划经济的成效,反思国内经济的自由放任政策,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看清外面的世界,审视自己才能让智慧之花绽放。倚窗观物,对镜窥己,有利于找准位置,确立奋斗目标。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在芸芸众生中,哪个位置是你现在所处的?现在的你又将有什么样的未来?答案就在“窗外”“镜中”。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不断探索外面的世界,立志走出自我的圈子,才让世人了解了她。由此可知,了解外面的世界,认识自己才能为自己标上人生的坐标。倚窗观物,对镜窥己,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观看世界可明了万物的规律,审视自己可以知道自己不是完美,自己不是中心。只有了解外面世界的世间百相,观察镜子中自己的平凡,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的风向标。面对外界的美好,应反思自己的言行,面对人间的丑恶,也应注意自己是否助长了恶行的发展。德兰修女看遍了人间百态,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树立了为他人谋利的观念。审清世界,认识自己人生的舞台才会变得宽广,人生的意义才能更充分的发挥。(分论点句式相似,围绕总论点,同一层面不同角度。)仰观历史的长河,观人窥己者的光芒永恒闪亮,反观现世的状况,也唯有通晓外面的世界,审视自己的人最终走上了成功的大道。李开复走出国门补不足,取得成功;马云即时了解行业界的动态,不断创新,成为成功的传奇。倚窗观物,才能不断创新,不断充实;对镜窥己,才能不断发现不足,不断超越,最终让成功之花铺满人生的道路。(承接上文进行议论,概括性强)倚窗观物,要抱着学习、充实自己的心态,让外界的人、事、物滋润自己的思想之树。同时对不好的事,要善于利用它警示自己,为自己寻得成功的道路。对镜窥己,要客观、勇敢。对不足,坦然虚心弥补,对优点,要勇于发扬。如果两者充分融合,那人生的道便会更宽广!(思想性强,有文采,写作功底厚)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