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株洲市天元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维肖而不维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鄙薄宋诗的明代作者对这点推陈出新都皱眉摇头,恰像做算学,他们不但不许另排公式,而且对前人除不尽的数目,也不肯在小数点后多除几位。(摘编自钱钟书《宋诗选注·序》)材料二:唐代为吾国诗之盛世,宋诗既异于唐,故褒之者谓其深曲瘦劲,别辟新境;而贬之者谓其枯淡生涩,不及前人。实则平心论之,宋诗虽殊于唐,而善学唐者莫过于宋。唐人以种种因缘,既在诗坛上留空前之伟绩,宋人欲求树立,不得不自出机杼,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 唐人之所未尽。唐宋诗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然此中实各有利弊,故宋诗非能胜于唐诗,仅异于唐诗而已。内容上,唐诗以情景为主,即叙事说理,亦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叹含蓄。惟杜甫多叙述议论,然其笔力雄奇,能化实为虚,以轻灵运苍质。韩愈、孟郊等以作散文之法作诗,始于心之所思,目之所睹,身之所经,描摹刻画,委曲详尽,此在唐诗为别派。宋人承其流而衍之,凡唐人以为不能入诗或不宜入诗之材料,宋人皆写入诗中,且往往喜于琐事微物逞其才技。如苏黄多咏墨、咏纸、咏砚、咏茶、咏画扇、咏饮食之诗,而一咏茶小诗,可以和韵四五次。余如朋友往还之迹,谐谑之语,以及论事说理讲学衡文之见解,在宋人诗中尤恒遇之。此皆唐诗所罕见也。夫诗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此六朝及唐人之所长也。宋人略唐人之所详,详唐人之所略,虽尽事理之精微,而乏兴象之华妙。技术上,唐诗已甚精美,宋人则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盖唐人尚天人相半,在有意无意之间,宋人则纯出于有意,欲以人巧夺天工矣。在用事、对偶、句法、用韵、声调诸端皆如此。(摘编自缪钺《论宋诗》)材料三: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我学西方诗是从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入手,从前只觉得这派诗有趣味,讨厌前一个时期的假古典派的作品,不了解法国象征派和现代美国的诗;因为这些诗都和浪漫派诗不同。后来我多读一些象征派诗和英国现代诗,对它们逐渐感到趣味,又觉得我从前所爱好的浪漫派诗有好些毛病,对于它们的爱好不免淡薄了许多。我又回头看看假古典派的作品,逐渐明白作者的环境立场和用意,觉得它们也有不可抹煞处,对于他们的嫌恶也不免减少了许多。在这种变迁中我又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对于已得的领土也比从前认识较清楚。对于中国诗我也经过了同样的变迁。最初我由爱好唐诗而看轻宋诗,后来我又由爱好魏晋诗而看轻唐诗。现在觉得各朝诗都各有特点,我们不能以衡量魏晋诗的标准去衡量唐诗和宋诗。它们代表几种不同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 对于某一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胃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趣味很少生来就广博,好比开疆辟土,要不厌弃荒原瘠壤,一分一寸地逐渐向外伸张。(摘编自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钟书认为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没有推陈出新,而在缪钺和朱光潜看来,唐诗和宋诗既有异同,又各有所长。B.钱钟书和缪钺沉潜于唐宋诗而有独到发现,朱光潜认为要想欣赏一派诗的佳妙,应该把该诗派和别的诗派作比较。C.钱钟书《谈艺录》中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和材料二缪钺的观点大体一致。D.钱钟书和缪钺都认为唐诗在诗坛上留下了空前之伟绩;朱光潜认为,读者的阅读趣味也要逐渐地伸张而致广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二都有对比论证,在对比中揭示了宋诗的特色及其创新。B.材料一、三都有比喻论证,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开疆辟土的比喻。C.材料二、三都有举例论证,举例典范,给读者留下了鲜活的印象。D.材料一、二侧重写了唐宋诗的发展,材料三写了作者的主观感受。3.根据缪钺的观点,下列关于唐宋诗的比喻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宋诗如寒海秋菊,自留冷香。B.唐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宋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C.譬诸游山水,唐诗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D.譬诸修园林,唐诗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葩。4.请结合材料一、二的内容,概括宋诗的成就。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残缺田洪波我的职业是医生,爱好很广泛。我特别喜欢购买甚至收藏民间饰物,因此,我的业余生活并不像人们惯常思维中那样刻板。这样就有了一些故事。当然,发生在那个名叫喜鹊的女子身上的故事最独特。那几天,阴雨连绵。我们趁一个学术会议的空隙到清河泉旅游,看过一些景点后,就呈散花状开始购物。在一个很大的空地上,有一溜一字排开的简易商铺。商家主要经营与清河泉景点相关的饰物,自然,也有带当地风俗的钩针饰物,那是清河泉景点的独特品牌,我的眼睛就在那一刻被吸引了。那是一双童鞋,却彰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别的商家的钩针童鞋,多是与一般商场出售的无异。但那双鞋却是五彩斑斓的,要多有意思就多有意思。形状是一只小猪,前面一张突出的小嘴是红色的;两边嵌着的眼睛,却是黄色的,而鞋面则或黑或白。它就像一个小精灵,把我紧紧地抓住了。一问价格,却不过十几元钱。我认真挑选起来。钩编玩偶、碎花笨小猪、动物手机座等等,很快面前就垒起一堆。卖货的是一位淳朴的大嫂,她仔细地盯了我半天,末了,告诉我家里的饰物还有很多。说这些饰物都是她女儿钩编的,如果想要什么心仪的饰物,她女儿甚至可以现场钩编。这不能不说稀奇了。对余下的景点,我一时失去了参观的兴趣。于是,在那位大嫂乐颠颠地引领下,我走进离景点不远的一个村落。在一处平淡无奇的房屋中,见到了那个叫喜鹊的女子。我惊讶的是她居然是个盲人,而且很漂亮。我难以想象,一个盲人如何钩编得出那么色彩斑斓的饰物。喜鹊很敏感地从炕沿上下地了,她做出倾听的模样,而我则一直上下打量着她。很快,就有笑容在她的脸上绽开了。“是来选钩编的吧?”她居然毫不意外。我纳闷了:“你家常来顾客?”她母亲自豪地笑了:“几乎每天都有,连蓝眼睛的外国人都有呢。”我不得不正色地看她了,并打量起屋里悬挂的各种饰物。应该说,我的震惊程度进一步加大。你想啊,有把蝴蝶钩成蓝色的吗?有把小狗钩成大 鼻子的吗?有把小猫钩得脑袋奇大的吗?比卡通还卡通。她根本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我很快挑选了一大堆,但出于职业习惯,我还是问喜鹊:“你是先天看不见,还是后天失明?你怎么就想到要把小猫的脑袋钩大呢?你不觉得自己钩的和别人不一样吗?”喜鹊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管它呢!我想要钩什么颜色就钩什么颜色,想要它什么样就什么样!”她的解释让我无话可说。听她母亲介绍,她是四岁时因一场病失明的。她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钩编,说要给自己攒够嫁妆。我不能不为这样的女子动容了。我告诉她,她的眼睛可以治,我就是一位眼科专家。我希望她们去医院找我。她母亲听我这么说,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扑咚”一声给我跪下了。我吓了一跳:“大嫂,千万别这样。”喜鹊也激动得浑身颤抖:“你说的是真的?”我连连点头:“当然。”她们娘儿俩一下子拥抱在了一起。不久,她们果真去医院找了我,而我那会儿也早为她做好了手术准备。那时,医院正在加大农村医疗保障力度,她的手术费用被减免了大半。她术后的效果非常好,很快就睁开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她喜极而泣,她的母亲也哭出了声,一个劲儿地说:“这下好了,我们喜鹊可以开钩编工厂了。”我这才知道,那一直是她们娘儿俩的理想。我们从此各忙各的。我不知道她的工厂是否如期开工,她的钩编饰物是否更受人欢迎。好在多年后,我有了再到清河泉旅游的机会。在那一溜排开的商铺前,我又见到了那位大嫂。她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原因是她面前的饰物无人问津。而我看那些饰物,与普通饰物则没什么两样。这难道是喜鹊钩的吗?见到我,大嫂眼光十分复杂,想说点什么,嘴唇嚅动了一下却没出声。我隐隐感到了什么……(有删改)6.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详细描写那双吸引“我”的童鞋各部位的色彩,突出了它的五彩斑斓、与众不同,侧面表现了钩编者色彩运用的独特,为下文写盲人姑娘做了铺垫。B.见到喜鹊后,“我”惊讶于她是盲人,震惊于她作品的独特,感动于她的乐观执着,“我”的 心理变化烘托出喜鹊身残志坚的形象。C.“大嫂”再见到“我”时的反应,与当初听说“我”能治好喜鹊眼睛时的感激、与喜鹊眼睛治好后的喜悦形成反差,表明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D.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但由于视角有限,对于“我”所看不到的事情,如喜鹊的工厂是否建成开工等,则略去不写。7.小说的明线、暗线分别是什么?安排两条线索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8.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9.小说以“残缺”为题目,有何含义?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探究。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青龙二年,亮屯五丈原。秋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B.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C.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D.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           拔:攻取B.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行:兼任C.校变通之道于将来               校:订正D.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             按:控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但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并在出兵祁山时委以重任。B.马谡领兵失误,被张郃打败,失了街亭,蜀军因此失去了前进的依靠,只得返回汉中。C.司马懿从诸葛亮的使者口中得知,诸葛亮事情多但吃得少,便推断他可能会不久于世。D.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命令杨仪反举旗帜进攻,司马懿只得领军后退,蜀军取得了胜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2)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14.陈寿评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登楼①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②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④,日暮聊为梁父吟⑤。[注释]①本诗作于764年春,此时诗人已客居成都五年。②玉垒:山名。③西山寇盗:763 年正月,安史之乱平定,十月,吐蕃攻陷长安,年底又破松、维、保等州,继而再陷剑南、西山诸州。④后主:指蜀汉后主刘禅,宠信宦官,终致亡国。⑤《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诗篇。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同样是反衬手法。B.颔联写锦江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的浮云起灭正像古今世势变幻,形成了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北极”指极北边远之地,点明朝廷之难以企及,“莫相侵”是对敌人的警告,义正辞严,浩气凛然。D.这首七律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颔联“来天地”和“变古今”气势浩大,颈联“终”和“莫”则在痛苦中透出坚定的信念。16.本诗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请结合全诗谈谈“伤客心”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能战胜别人和克制自己的弱点的重要性。(2)_______________,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奠定了全诗“沉郁悲壮”的风格基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记得好像是学者易中天先生说过一段名言:(        );但也不能急,时间久了才能看出来。换言之,那些才子都是特殊“孕妇”,才华越多,肚子越鼓。易中天自己就是典型,他虽早已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得到大众和社会认可与肯定时,已近花甲之年,他这也算是现身说法。我与易中天是同行,也在高校就职。教学之余,_________于文化圈,也算勤奋,并能坚持,杂七杂八没少写东西,可一直________,少人关注,近乎自拉自唱、自娱自乐。过去总以为自己也是个满腹才华的“孕妇”,只是肚子还不够大,没有“显形”,所以无人赏识、肯定, 既遇不到贵人提拔,也没有粉丝追捧,因而默默无闻,___________。但我相信天道酬勤、__________,只要持之以恒,早晚会“隆起小腹”,傲睨天下,骄傲地向世人证实自己的才华。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才就像怀孕,所以你肚里有货,藏都藏不住B.怀孕就像怀才,只要你肚里有货,藏都藏不住C.怀孕就像怀才,所以你肚里有货,藏都藏不住D.怀才就像怀孕,只要你肚里有货,藏都藏不住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孕妇”一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疫情冲击下,共建“一带一路”继续展现出强大活力,为共建国家携手合作带来了信心。B.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C.最近,许多地方都提出要建设韧性城市,强调要重建城市“免疫系统”,这很让人欣慰。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游走  不瘟不火   苦心孤诣   功不唐捐B.混迹  不瘟不火   惨淡经营   细大不捐C.游走  不温不火   苦心孤诣   细大不捐D.混迹  不温不火   惨淡经营   功不唐捐七、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①。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②。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因此③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字“孝”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发现生长在北方的青蒿的青蒿素含量比较低,药物生产需要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项目的大团队成员在四川找到了含量高的青蒿。B.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C.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D.《左传》重视“礼”。秦先与晋联合围郑,后又与郑结盟,秦的行为便不合乎“礼”。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6年G20杭州峰会主题: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2017年厦门举行峰会主题: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主题: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大大推动了全球化进程。面对千变万化的国际风云,中国始终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出现在国际交流之中,展示出特有的魅力。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对时代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A    2.D    3.B    4.(1)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更精细,有创新。(2)内容题材更广阔,并且书写了很多琐碎细微的事物。(3)以深刻透辟精妙的诗意见长,具有瘦劲的风骨之美。    5.(1)首先提出宋代诗人别出心裁,开掘新领域的观点。(2)其次总体介绍唐宋诗在风韵、内容、技巧上的差异。(3)然后详细介绍了宋诗在内容上更为广阔。(4)最后简略介绍了宋诗在技巧上更为精细。6.C    7.①明线是“我”结识喜鹊、为她治疗眼疾及再见她母亲的经历。②暗线是喜鹊母女的生活变化。作用:①明暗线交织,用“我”的见闻带出喜鹊的遭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②线索人物“我”与主人公“喜鹊”相互映衬,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小说主题。    8.①爱好广泛,尤其喜欢民间饰物,听卖货大嫂说家里还有很多钩编就放弃别的景点,跟到她家里去选购。②具有职业敏感,看到盲姑娘喜鹊后,出于职业习惯,询问她是先天失明还是后天失明。③善良热情,听说喜鹊的遭遇后,主动提出为喜鹊治眼睛。④信守承诺,在喜鹊去医院找他时,早就为她做好了治疗准备。    9.①从表层看,“残缺”首先指小说主人公“喜鹊”身体上的残缺,她因病失明,成了盲人;其次指喜鹊重见光明之后,钩编的饰物个性尽失。②从深层看,“残缺”首先指喜鹊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丧失,看到外面的世界后,她不能再随心所欲,突破常规;其次指人精神上的残缺,人很容易在外界的影响下丧失自己的独特性。10.A    11.D    12.D    13.(1)诸葛亮还认为不是这样,让马谡做参军,时常接见一起谈论,从白天直到黑夜。(2)诸葛亮亲自前去祭奠,为他痛哭流泪,安抚他留下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    14.①严厉执法,不徇私情。②知错就改,勇于自省。③勤于政事,鞠躬尽瘁。④善于军事,得司马懿赞叹。15.C    16.①客居他乡,漂泊孤苦。诗人流离他乡、愁思满腹,登上此楼,眼见繁花,叫人更加黯然心伤。②战乱仍频,忧国忧民。“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写出大唐帝国本应气运久远,却遭到敌寇侵扰。③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亡国昏君刘禅竟也配和诸葛亮--样专居祠庙,诗人纵然有诸葛亮之贤,也是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17.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18.D    19.C    20.D21.D    22.①“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②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③“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23.合作与共赢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凡事都要争个你死我活,学会合作才能共赢。合作的首要前提是要有一个共赢的心态,即我们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就像犀牛和犀牛鸟是一对不错的搭档。犀牛虽然个体庞大,皮糙肉厚,但皮肤皱褶之间却又嫩又薄,长受一些寄生虫的困扰。而犀牛鸟却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同时自己也获得了食物的来源,有了生存的能力。通过合作,他们各取所需,互帮互助实现了共赢,也成了自然界懂得合作的范例。“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足。那么,合作便是借鉴别人来弥补自己,而这个过程别人往往也会受益。这便是共赢的意义,而它需要以合作作为基础。在一条人来人往的马路旁,一位盲人正在等待某位好心人的搀扶,等待一双厚实的大手将他扶过马路。而不远处,有位瘸子也在等待,等待着有好心人将他背过马路。瘸子看到了瞎子,艰难地走上前,俯在他的耳旁,轻声道:“如若可以,我便是你的眼,你便是我的腿。”     在夕阳的笼罩下,一切都似乎变成了紫红色,那抹修长的身影里,燃起了两个生命的光芒!为了双赢才有合作,有了合作才有双赢。双赢与合作,相依相存,互为表里。以合作求双赢,不仅仅是大自然延续传承的法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时代 主题。“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古至今,我们无时不刻不在享受着合作带给我们的硕果和便利。合作并不是成功的代名词,但它彰显了无尽的魔力。在神秘的蚂蚁家族中,有着复杂却又严格的分工。工蚁负责探路和寻找食物,兵蚁肩负着蚁巢的安全保障,蚁后则生育后代,哺养后代。每一个成员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蚂蚁家族正是凭借每一个成员的合作精神,才能生存下去。大海因为有了浪花的涌动而更显波澜壮阔,浪花因为有了大海才能变化多姿;轮船因为有了灯塔的照耀而不会迷失方向,灯塔因为有了巨轮才彰显其存在的价值。在合作中他们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因为有了合作,共赢便不再遥不可及,因为合作是共赢的基础。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22 09:21:02 页数:13
价格:¥1 大小:35.7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