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河南省洛阳市普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测评卷(三)(Word版带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普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测评卷(三)(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4
2
/24
剩余2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普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测评(三)生物一、选择题1.细胞学说被恩格斯列入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B.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C.细胞学说由魏尔肖建立,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对其进行了补充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也阐明了生物界的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A正确;B、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B错误;C、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魏尔肖对其进行了补充,C错误;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也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错误。故选A。2.牛奶营养丰富,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食物。下列与牛奶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奶中富含蛋白质,蛋白水解酶能使其磷酸二酯键断开B.牛奶中的糖类和磷脂能为细胞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C.牛奶中钙含量较高,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的吸收D.牛奶中的乳糖可以直接被人体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A、牛奶中富含蛋白质,蛋白水解酶能使其肽键断开,A错误;B、牛奶中的磷脂不是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B错误;C、牛奶中钙含量较高,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正确;D、牛奶中的乳糖是二糖,不能被人体细胞直接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D错误。故选C。3.下列有关结构决定功能的生命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基质中含有DNA,可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B.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C.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被硅尘破坏,进而破坏细胞导致硅肺D.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都以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答案】D【解析】【分析】1、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2、衰老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详解】A、线粒体属于半自助性细胞器,有少量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中,可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A正确;B、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会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B正确;C、硅肺是由于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被硅尘破坏,进而破坏肺部细胞,导致肺的功能受损,C正确;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膜,D错误。故选D。4.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体,在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某高等动物体内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细胞质基质,通过一系列反应,促进细胞核中部分基因选择性表达,参与调控细胞凋亡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色素c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B.该高等动物体内所有细胞核中均含有控制C-3酶合成的基因C.细胞色素c参与的细胞凋亡过程伴随着ATP的消耗D.向血液中注射蛋白A的抗体,细胞凋亡过程会被抑制 【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显示细胞色素c分布于线粒体内膜上,当细胞损伤时,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与蛋白A结合,在ATP的作用下,使C-9酶前体转化为活化的C-9酶,活化的C-9酶激活C-3酶,引起细胞凋亡。【详解】A、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细胞色素c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A正确;B、该高等动物体内所有细胞均源自同一受精卵,所含核基因相同,因此体内所有细胞核中均含有控制C-3酶合成的基因,B正确;C、蛋白A与细胞色素c的结合过程需要消耗ATP,因此细胞色素c参与的细胞凋亡过程伴随着ATP的消耗,C正确;D、蛋白A与细胞色素c在细胞质基质完成反应,向血液中注射蛋白A的抗体,抗体无法进入细胞内与蛋白A完成抗原-抗体结合,不能抑制细胞凋亡,D错误。故选D。5.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如图所示(注:t0~t2内,细胞一直保持活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开始时,甲、乙两溶液浓度均大于细胞液浓度B.t0~t2时间段内,乙溶液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C.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也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D.与t0时相比,t2时甲溶液的浓度有所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实验开始后,甲、乙溶液中原生质层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说明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实验开始后,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先逐渐增大,而后又逐渐减小,说明乙溶液中的溶质可被细胞吸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先增强后减弱;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说明丙溶液是等渗溶液或低渗溶液;实验结束时,甲溶液中的水分增多,乙溶液中的溶质有所减少,二者的浓度均有所下降。 【详解】A、据图分析,在甲、乙两种溶液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均发生了质壁分离,因此,实验开始时,甲、乙两溶液的浓度均大于细胞液浓度,A正确;B、实验开始后,乙溶液中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先逐渐增大,而后又逐渐减小,说明乙溶液中的部分溶质可被细胞吸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t0~t2时间段内,乙溶液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先增强后减弱,B错误;C、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但水分进出处于平衡状态,进入洋葱表皮细胞的水分子等于运出洋葱表皮细胞的水分子,而细胞整体表现为几乎无变化,C正确;D、实验结束时,甲溶液中的水分子增多,浓度有所下降,D正确。故选B。6.鬼箭锦鸡儿(灌木)和紫羊茅(草本)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常见植物。科研人员分别模拟了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注:相对生物量=单株干重/对照组(C1T1)单株干重A.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B.仅温度升高对鬼箭锦鸡儿、紫羊茅生长的影响分别为抑制生长、促进生长C.仅CO2浓度升高对鬼箭锦鸡儿、紫羊茅生长的影响分别为无影响、促进生长D.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大气中的CO2转变为有机物,体现了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部分的物质循环,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中的重要作用。【详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A正确;B、C1T2组与对照相比说明,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抑制鬼箭锦鸡儿生长(C1T2组生物量更小),促进紫羊茅生长(C1T2组生物量更大),B正确; C、C2T1组与对照组相比,仅提高CO2浓度,两种植物生物量都更大,说明仅CO2浓度升高能促进两种植物的生长,C错误;D、C2T2组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不同,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C。7.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是“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B.“孟德尔发现F2姓状分离比显性:隐性=3: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假说”的内容C.“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属于假说—演绎法中“演绎推理”的内容D.“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假说”的内容【答案】A【解析】【分析】1、假说—演绎法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1909年,约翰逊提出“基因”这一概念替代遗传因子。【详解】A、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是“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A正确;B、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发现F2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提出问题”的内容,B错误;C、测交实验验证了演绎推理的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实验验证”的内容,C错误;D、孟德尔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D错误。故需D。8.图是患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和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病的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若Ⅲ-2与一正常女性结婚,其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2 C.假设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有隔代遗传、交叉遗传的特点D.若C选项成立,则Ⅲ-1与Ⅲ-5结婚所生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8【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遗传系谱图可知,Ⅱ-5、Ⅱ-6患甲病,Ⅲ-3不患甲病,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B、因为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以Ⅲ-2的基因型为Aa,正常人的基因型为aa,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1:1,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1/2,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发病率与性别无关,其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2,B正确;C、由遗传系谱图可知,Ⅱ-1、Ⅱ-2不患乙病,且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Ⅲ-2患乙病,因此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特点是隔代遗传、交叉遗传,C正确;D、若C选项成立,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遗传系谱图可知,Ⅲ-1与Ⅲ-5均不患甲病,其后代也不会患甲病,Ⅲ-1是不患乙病的女性,其父母均不患乙病,但有一个患乙病的兄弟,因此Ⅲ-1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各占1/2,Ⅲ-5的基因型为XBY,若Ⅲ-1与Ⅲ-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2×1/2=1/4,D错误。故选D。9.如图为某基因型为AaBbCc的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某阶段示意图(部分染色体),图中A、B、C表示基因及其所在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碱基对的缺失、替换或增添导致的变异常常发生在图示过程之前的阶段B.2、3或6上出现基因A,属于相同的变异类型C.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时7与8未分离,会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在受精过程中,基因B/b与基因C/c的自由组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发生【答案】A【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 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图中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属于四分体时期,而碱基对的缺失、替换或增添导致的变异常常发生在分裂间期,即图示过程之前的阶段,A正确;B、若不发生变异,2上应该含有基因A,3上应该含有基因a,6上没有基因A或基因a,3或6上出现基因A,分别属于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作为姐妹染色单体的7和8不会分离,C错误;D、基因B/b与基因C/c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在受精过程中,D错误。故选A。10.不同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一般不同,如果蝇为2n=8,蜂王为2n=32,而雄蜂是由蜂王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果蝇有丝分裂后期与雄蜂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核DNA数不同B.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与蜂王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相同C.果蝇有丝分裂前期与蜂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性染色体数相同D.雄蜂产生精子过程中,不发生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作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雄蜂是由蜂王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没有同源染色体,没有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详解】A、果蝇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所以染色体数为16,核DNA分子数为16,雄峰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为16,核DNA分子数为32,A正确;B、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2个染色体组,蜂王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 C、蜜蜂的性别由染色体的组数决定,蜜蜂不含性染色体,C错误;D、雄蜂中无同源染色体,故产生精子过程中,不发生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D正确。故选C。11.下面是四位同学仿照DNA双螺旋结构的建模方法制作的RNA分子结构模型的平面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中,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内侧为碱基。【详解】仿照DNA双螺旋结构制作RNA分子结构模型时,RNA的外侧由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为碱基,上一个核糖核苷酸的磷酸与下一个核糖核苷酸的核糖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C正确。故选C。1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两种类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 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高度不孕,但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使得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可育的二倍体,且肯定是纯种,C正确;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D错误。13.若“X→Y”表示由条件X必能推出结论Y,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是()A.某DNA分子是双链DNA分子→该DNA分子的(A+T)/(G+C)与(A+C)/(G+T)两个比值相同B.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对某二倍体植物进行单倍体育种→得到单倍体植株D.某个遗传平衡的种群个体间进行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1、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2、单倍体育种的流程是先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再对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得到正常的可育的植株。【详解】A、双链DNA分子中,碱基A数目等于T数目,G数目等于C数目,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A+C)/(G+T)等干1,但(A+T)/(G+C)不一定等于1,A错误;B、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重复和缺失会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和排列顺序改变,易位和倒位会导致基因排列顺序改变,B正确;C、单倍体育种的流程是先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再对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得到正常的可育的植株,C错误;D、某个遗传平衡的种群个体间进行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基因型频率也不变,D错误。故选B。14.抗生素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抗菌治疗,部分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如下表所示:抗生素主要作用机理放线菌素D嵌入到DNA双链之间,与DNA形成复合体,阻止DNA链与其他酶的结合 四环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阻止tRNA在该位点的连接利福平与DNA依赖型RNA聚合酶结合红霉素阻止RNA与mRNA结合请结合表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抑制DNA分子复制的抗生素是放线菌素DB.能抑制翻译过程的抗生素是四环素和红霉素C.利福平可以抑制新冠病毒增殖D.临床中滥用抗生素不仅危害健康,也会导致病原体抗药性增强【答案】C【解析】【分析】放线菌素D能抑制DNA复制和转录;四环素和红霉素能抑制翻译;利福平抑制以DNA为模板转录为RNA的过程。【详解】A、放线菌素D能抑制DNA复制和转录,则能抑制DNA分子复制的抗生素是放线菌素D,A正确;B、四环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阻止tRNA在该位点的连接能抑制翻译,红霉素阻止RNA与mRNA结合抑制翻译,B正确;C、利福平与DNA依赖型RNA聚合酶结合,抑制以DNA为模板转录为RNA的过程,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利福平不能抑制新冠病毒增殖,C错误;D、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易感细菌,但少数细菌因为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细菌的抗药性增强,D正确。故选C。15.“分子马达”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如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它们的结构会随着与ATP和ADP的交替结合而改变,促使ATP转化成ADP,同时引起“马达”形变,或者使与它结合的分子产生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马达”具有催化功能,其参与的活动与放能反应相关联B.RNA聚合酶是细胞内以RNA为模板移动的“分子马达”C.光合色素吸收光能需要“分子马达”的直接参与D.“分子马达”可能参与跨膜运输、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 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详解】A、由题干可知,部分分子马达具有酶的功能(如RNA聚合酶),能促使ATP转化成ADP,说明其参与的活动一般与吸能反应相关联,A错误;B、RNA聚合酶催化完成转录的过程,其沿DNA模板移动,B错误;C、由题干可知,“分子马达”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蛋白质分子没有直接参与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过程,C错误;D、由题干“分子马达”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如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使与它结合的分子产生运动等信息,可知“分子马达”可能参与物质跨膜运输、肌肉收缩、转录等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D。16.某位进化生物学家提出“红皇后假说”,其主要内容为: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可能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压力,物种之间的关系构成了驱动进化的动力。所以物种之间的进化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假说可以很好地解释斑马的肌肉发达和猎豹的动作敏捷B.该假说也可说明生物之间可通过共同进化形成稳定的种间关系C.该假说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也密切相关D.该假说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个别物种可以单独进化【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某物种如果想要在生存竞争中存活,则必须比与之存在竞争的物种进化得更快,则能够解释斑马的肌肉发达和猎豹的动作敏捷,A正确;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生物之间可通过共同进化形成稳定的种间关系,B正确;C、共同进化包括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C正确;D、物种不能单独进化,D错误。故选D。17.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失调,往往导致细胞代谢紊乱。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B.由于肾功能衰竭出现的尿毒症属于稳态失调C.免疫系统清除自身细胞的过程不会导致稳态失调 D.神经系统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人体通过多器官和系统的协调,维持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称为内环境稳态。2、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详解】A、人体通过多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A正确;B、由于肾功能衰竭出现的尿毒症属于稳态失调,B正确;C、免疫系统功能过强清除部分自身正常细胞会导致自身免疫病,进而可能导致稳态失调,C错误;D、神经系统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发挥着主导作用,D正确。故选C。18.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I(电极分别在Q点细胞内外侧)、Ⅱ(电极分别在R、S点的细胞外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静息时,若升高细胞外K+浓度,则电表I的指针右偏幅度增大B.刺激P点,电表I和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分别为图乙和图丙C.刺激P点,电表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点膜内Na+浓度可能高于膜外D.若S点电极移至膜内,再刺激P点,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相似【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静息时,若升高细胞外K+浓度,K+外流减少,则电表Ⅰ的指针右偏幅度减小,A错误;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所以刺激P 点,兴奋只能传到Q点、R点,不能传到S点,所以电表Ⅰ、Ⅱ的指针均只能发生1次偏转,电表Ⅰ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丙的④基本相同,不发生⑤,B错误;C、刺激P点,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电表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点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C错误;D、若S点电极移至膜内,则电表Ⅰ、Ⅱ电极所处位置相同,再刺激P点,根据B项分析,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电表Ⅰ的图乙相似,D正确。故选D。19.“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个体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C.若人成熟红细胞培养在无氧环境中,其对离子的吸收会受到影响D.连续分裂的动物细胞内中心体的数量可发生周期性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A、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的性激素减少,根据反馈调节,可知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升高,A错误;B、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个体间不存在共同进化,B错误;C、人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核和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培养在无氧环境中,其对离子的吸收不会受到影响,C错误;D、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中心体在间期数量倍增,子细胞又恢复,其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D正确。故选D。20.某地疾控部门对新冠疫苗接种做了如下说明:①本次使用的是全病毒灭活疫苗;②免疫程序为2针,至少间隔14天,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列有关解释有科学性错误的是()A.全病毒灭活疫苗是指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但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抗原活性B.正常完成疫苗接种程序后,人体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C.在上臂三角肌接种后,疫苗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这是免疫系统防卫功能的体现D.第2次接种会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主要针对的目标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细胞免疫直接对抗入侵的病原体、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癌细胞和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详解】A、全病毒灭活疫苗是指通过化学等方法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但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抗原活性,注射到机体内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A正确;B、正常完成疫苗接种程序后,人体获得免疫力,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检测为阳性,B错误;C、在接种疫苗后,疫苗会直接进入内环境,引起体液免疫反应,产生浆细胞、记忆细胞并产生抗体,是免疫防卫的体现,C正确;D、第2次接种会刺激第1次接种产生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可应对侵入人体的新冠病毒,D正确。故选B。21.对于生长素(IAA)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原理,科学家提出了“酸生长理论”(细胞壁处pH下降,使细胞壁松弛,细胞伸长生长)和“基因活化学说”两种假说,分别解释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快速反应和长期效应,如图所示(质膜即细胞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一种信号分子,必须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B.细胞膜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排出H+,使细胞壁结构松弛,有利于细胞吸水体积膨大而导致生长C.生长素还可以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而影响伸长生长D.根据题中信息推测,将切下的植物茎段放入pH较高的环境中有利于茎段的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酸生长理论”和“基因活化学说”提出IAA对细胞伸长的作用机理。“酸生长理论”是指生长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引发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向外运输,酸性条件下细胞壁的 纤维素微丝伸长,使细胞壁松弛,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引起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基因活化学说”是指活化因子与生长素结合使相关基因在细胞核内表达。【详解】A、由图示可知生长素是一种信号分子,要与靶细胞膜上和细胞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A错误;B、由图示可知,H+排到细胞壁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C、由题干中的“基因活化学说”可知生长素还可以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而影响伸长生长,C正确;D、根据题中“酸生长理论”(细胞壁处pH下降,使细胞壁松弛,细胞伸长生长),将切下的植物茎段放入pH较低的环境中有利于茎段的生长,D错误。故选C。22.种子胎萌指的是小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的种子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萌发的现象。种子发生胎萌,往往造成较大程度的减产,并影响种子的耐贮性。农业上常用0.01%~0.5%的青鲜素在收获种子的前20天喷施,可有效防止种子胎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外施脱落酸,可抑制脱落酸受体缺失的植株发生胎萌B.若赤霉素受体基因发生缺失,胎萌现象可能受到抑制C.青鲜素通过催化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胎萌D.青鲜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1、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2、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详解】A、植物激素是信号分子,要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脱落酸受体缺失的植株缺乏相应受体,外施脱落酸,不能抑制发生胎萌,A错误;B、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若赤霉素受体基因发生缺失,不能合成相应受体,胎萌现象可能受到抑制,B正确;C、青鲜素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没有催化作用,C错误;D、青鲜素不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不是植物激素,D错误。故选B。2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害虫种群密度可作为农业生产进行防治的依据B.种群密度较大的种群,其增长率和增长速率也大 C.对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都采用标志重捕法D.寄生生物的传播速度随着寄主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答案】A【解析】【分析】1、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采用样方法。2、在S形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变小。【详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害虫种群密度能作为生物防治的依据,A正确;B、种群密度较大的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不一定大,与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等引起的出生率死亡率等有关,B错误;C、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采用样方法,C错误;D、寄生生物的传播速度随着寄主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大,D错误。故选A。24.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野生鸟类的生存。某生物小组针对旅游干扰程度对某保护区黑鹤生存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监测,在不同客流量的河流、鱼塘和灌丛湿地记录黑鹤的数量,发现客流量多的河流、鱼塘处,黑鹤数量很少,而灌从湿地处的黑鹤数量相对较多,但少于无客流量的自然区域的黑鹤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护区内黑鹤的种群密度直接取决于生态旅游的客流量B.合理控制旅游人数、定期投放鱼苗有助于提高黑鹤种群的丰富度C.保护区内的所有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D.客流量会影响黑鹤取食,从而会导致其在河流和鱼塘停留的时间变短【答案】D【解析】【分析】1、种群密度直接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多少。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详解】A、保护区内黑鹤的种群密度直接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A错误;B、丰富度属干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内容,不属干种群的特征,B错误;C、生态系统的结构除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C错误;D、客流量会影响黑鹤取食,从而会导致其在河流和鱼塘停留的时间变短,D正确。故选D。 2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A.黑藻细胞叶绿体较大,用高倍显微镜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B.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pH时,先向蛋清溶液中加入缓冲液,再加入酶C.调查某片草地中某种蜘蛛的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中,通过搅拌、离心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开【答案】B【解析】【分析】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2、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紫色大液泡十分明显,能方便地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过程。【详解】A、高倍显微镜可观察到叶绿体,观察不到双层膜,需要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错误;B、酶具有高效性,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pH时,先向蛋清溶液中加入缓冲液(维持pH稳定),再加入酶,B正确;C、调查某片草地中某种蜘蛛的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C错误;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中,通过搅拌、离心使噬菌体与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分开,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26.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农作物种植中的相关问题:(1)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玉米和大豆间作以提高粮食产量,原因是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农田中施用的尿素经微生物分解成的氨在__________(填生物)的作用下转变为硝酸,从而增加植物可利用的氮素营养,这类生物与玉米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中的不同点是________。(3)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说明水对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性。水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作用是____(答出两点)。(4)通过研究遮阴对花生光合作用的影响,为花生的合理间种提供依据。研究人员从开花至果实成熟,每天定时对花生植株进行遮阴处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指示处理光饱和点光补偿点低于5klx光合曲线的斜率叶绿素含量单株光合产量单株叶光和产单株果实光和 (klx)(lx)(mgCO2·dm-2·hr-1·kx-1)(mg·dm-2)(g干重)量(g干重)产量(g干重)不遮阴405501.222.0918.923.258.25遮阴2小时355151.232.6618.843.058.21遮阴4小时305001.463.0316.643.056.13注:光补偿点指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度。光合曲线指光强度与光合速率关系的曲线。从实验结果可知,花生可适应弱光环境,原因是在遮阴条件下,植株通过增加________,提高吸收光的能力;结合光饱和点的变化趋势,说明植株在较低光强度下也能达到最大的_____;结合光补偿点的变化趋势,说明植株通过降低___,使其在较低的光强度下就开始了有机物的积累。根据表中______的指标可以判断,实验范围内,遮阴时间越长,植株利用弱光的效率越高。【答案】(1)既能充分利用光能,又能通过大豆根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强土壤肥力(2)①.硝化细菌②.该类生物利用氨氧化放出的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3)良好的溶剂,光合作用的原料(或反应物)(4)①.叶绿素含量②.光合速率③.呼吸速率④.低于5klx光合曲线的斜率【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达到光的饱和点后,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影响光饱和点的因素有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 【小问1详解】玉米和大豆高矮不同,二者间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大豆根部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肥,为植物提供肥料。【小问2详解】尿素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会转变为氨,土壤中的氨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变为硝酸,从而增加植物可利用的氮素营养,从能源角度看,该种生物与玉米植株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中的不同点是利用氨氧化放出的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小问3详解】水是生命之源,作为良好的溶剂,光合作用的原料等参与了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小问4详解】分析表格,随着遮阴程度的上升,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上升,低于5klx光合曲线的斜率增大,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下降,植物的光合产量都下降。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遮阴一段时间后,花生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在升高,提高了对光的吸收能力。光饱和点在下降,说明植株为适应低光照强度条件,可在弱光条件下达到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在降低,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下降的同时呼吸速率也在下降,以保证植物在较低的光强下就能达到净光合大于0的积累效果。低于5klx光合曲线的斜率体现弱光条件下与光合速率的提高幅度变化,在实验范围内随遮阴时间增长,光合速率提高幅度加快,故说明植物对弱光的利用效率变高。27.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某种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三对相对性状:花瓣的红色与白色、果实的圆形与长形(由等位基因E、e控制)、花序的单一花序与复状花序(由等位基因F、f控制)。现有该植株的两株白花纯合子杂交,F1均开红花,F1自交得F2,F2中有177株是红花,有142株是白花。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有人假设:该植物的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实验杂交结果是由于一个亲本在形成配子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造成的,该假设与实验结果的矛盾在于_______。(2)该植物花色性状至少受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主要依据是______。(3)两株白花植株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画图表示由白色前体物质到红色色素形成的代谢途径(提示:以“”为格式进行书写,基因以A、a、B、b、C、c等表示)_________。(4)小组成员利用该种植物的纯合子研究果实形状和花序类型的遗传规律,结果如下表:组别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个体数 甲圆单长复圆单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乙圆复长单圆单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①请推测乙组的F1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______并利用乙组中的植株设计杂交实验进行检验,请简述实验思路:____________。②若甲组F1产生配子过程未发生上述变异,则甲组F2中圆单的个体所占比例应为_______。【答案】(1)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与F1均开红花不符(2)①.两##2②.F2中出现了红花:白花≈9:7的性状分离比(3)①.不相同②.白色前体白色物质红色色素(4)①.①Ef:EF:ef:eF=4:1:1:4②.用F1与F2中的长复植株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③.3/4##75%【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2、在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情况下,两对等位基因的双杂合子亲本自交子代将出现9:3:3:1或其他变形情况的比例。【小问1详解】如果仅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亲本是白花纯合子,那么当一个亲本在形成配子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时,不会出现F1均开红花,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小问2详解】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177株,白花为142株,即红花:白花≈9:7,说明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问3详解】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红花基因型为A_B_,其余类型为白花,两亲本白花纯合子的基因型是AAbb,aaBB,基因型不同。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结合题干给的格式即可书写为白色前体白色物质红色色素。【小问4详解】根据表中数据,甲、乙组中,F2中圆形果:长形果=3:1,单一花序:复状花序=3:1,但未出现9:3:3:1及其变式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但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干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表格数据分析,圆对长为显性,单对复为显性,两组F1中“圆单”的基因型都为EeFf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乙组F2中长复eeff=1/100,则ef=10%,故EF=10%,Ef=eF=40%,即F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Ef:EF:ef:eF=4:1:1:4,可利用F1的测交实验进行检验。若甲组F1产生配子过程未发生上述变异,则甲组F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EF:ef=1:1,F2中圆单的个体所占比例应为3/4。28.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注:碳中和是指排出到大气中的CO2量与大气中CO2的减少量相等)。回答下列关于环境的问题。(1)图1为某草场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若要预测某段时间内兔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应选择研究的数量特征是______。如果鹰的食物比例由兔:鼠:蛇=2:2:1调整为1:1:1,其他不变(能量传递效率按10%算),则鹰增加相同的能量,需要植物提供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倍(用分数表示)。(2)图2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E表示生物圈的组成成分(A、B、C共同组成生物群落),a~d表示碳转移的途径。物质循环是指_____其中c表示______,人类可以通过减少_____(填字母)途径减轻温室效应。(3)请从碳循环的角度分析,“碳中和”是指_______。【答案】(1)①.年龄组成②.10/7(2)①.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或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d(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摄取碳(或CO2)的速率与通过生物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燃烧而把碳(或CO2)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解析】【分析】“低碳生活”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缓温室效应。【小问1详解】若要预测某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需要研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食物比例为鼠:蛇:兔=2:1:2,能量传递效率为10%时,鹰每增加1kJ能量,需要植物提供的能量为2/5÷10%÷10%+1/5÷10%÷10%÷10%+2/5÷10%÷10%=280(kJ );改变食物比例后,鹰每增加1kJ,需要植物提供的能量为1/3÷10%÷10%+1/3÷10%÷10%÷10%+1/3÷10%÷10%=400(kJ),即改变食物比例后,鹰增加相同的能量,植物提供的能量是原来的400+280=10/7(倍)。【小问2详解】C、D之间为双箭头,且其他成分都有箭头指向D,所以D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C为生产者,E为化石燃料。根据碳循环的过程,a主要为光合作用,b和c分别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大量燃烧会释放过多CO2,造成温室效应,因而减少d途径能减轻温室效应。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小问3详解】由题干可知,碳中和是指排出到大气中的CO2量与大气中CO2的减少量相等,即碳循环中CO2的来源和去路平衡。29.有研究者为了探究葡萄糖进入体内的方式与胰岛素分泌量的关系,用1只成年健康狗进行了以下实验:第一步:(空白对照):安静状态下,每隔15分钟测定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持续180分钟;第二步:正常饲喂24小时后,静脉注射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安静状态下每隔15分钟测定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持续180分钟;第三步:正常饲喂24小时后,口服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安静状态下每隔15分钟测定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持续180分钟。结果表明:口服葡萄糖引起胰岛素分泌量显著高于静脉注射等量的葡萄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量(如图所示)。有人推测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①葡萄糖对小肠细胞的刺激;②进食葡萄糖的行为;③两者都有。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在以上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验思路,并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材料:成年健康狗一只、食道引流管(将食物从食道中引出)、食物注射器(将食物直接注入小肠)、静脉注射器、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备注:引流和食物注射等手术行为对狗无影响,实验所用试剂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忽略消化道吸收葡萄糖的时间,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测定具体操作不做要求。)实验思路:第四步:正常饲喂24小时后,__a__,安静状态下每隔15分钟测定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持续180分钟,并记录; 第五步:正常饲喂24小时后,安装食道引流器,然后让狗口服等量的葡萄糖溶液,__b__,安静状态下每隔15分钟测定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持续180分钟,并记录。(1)请将上述实验思路中的空格补充完善:a:_______________;b:___。(2)实验思路中,间隔24小时的作用是______。(3)预测实验结果:若葡萄糖对小肠细胞刺激和进食葡萄糖的行为都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且两者具有累加作用。请预测第四步和第五步结果,并在下图中绘制曲线,文字标注。___【答案】(1)①.使用食物注射器将等量的葡萄糖溶液注射到狗小肠中(或将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直接注入小肠中)②.同时静脉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2)让狗的生理指标恢复到处理前的状态(或消除之前处理的影响,恢复初始状态等)(3)【解析】【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口服葡萄糖引起胰岛素分泌量显著升高的原因,根据推测的两种原因(进食葡萄糖的行为和葡萄糖对小肠细胞的刺激),实验自变量设置应为是否有进食葡萄糖行为和葡萄糖是否对小肠细胞存在刺激,因变量为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分泌量,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小问1详解】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葡萄糖进入体内的方式,血糖的浓度是无关变量,因变量是胰岛素的分泌量。故第四步应使用食物注射器将等量的葡萄糖溶液注射到狗小肠中,能除去进食葡萄糖的行为,只保留葡萄糖对小肠细胞的刺激;第五步应对狗安装食道引流器,然后让狗口服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同时静脉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能除去葡萄糖对小肠细胞的刺激,只保留进食葡萄糖的行为。【小问2详解】实验过程中各步处理使用的是同一只成年狗,间隔24小时的作用是让狗恢复到处理前状态,避免各步处理过程的相互干扰,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 【小问3详解】若进食葡萄糖的行为和葡萄糖对小肠细胞刺激都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且两者具有累加作用,则第三步中存在两种作用,而第四、五步只存在一种作用,第二步两种作用均无,可推测各步处理后胰岛素分泌量大小关系是第三步>第四、五步>第二步,其中无法确定第四步和第五步二者关系。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洛阳市普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测评卷(三)(Word版带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2-21 09:22:10
页数:24
价格:¥3
大小:1.0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