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试卷(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一历史期末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值百抽五”(即进出口商品的税率为5%)。这些规定()A.捍卫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加速了经济的半殖民地化C.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D.提升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值百抽五”可知,《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这使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而《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值百抽五”,说明清政府收的关税极低。这两项措施都有利于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进程,B项正确;捍卫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列强的资本输出,是《马关条约》之后,排除C项;提升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力,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2.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布局发生了一个变化,从此前全国经济的南北不衡,南方经济优于北方,变成了东西不均衡,东部经济优于西部。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在东部资本输出B.东部沿海具有海运优势C.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D.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布局发生了一个变化,从此前全国经济的南北不衡,南方经济优于北方,变成了东西不均衡,东部经济优于西部。”可知,近代东部经济的崛起,是因为东部海港条件优良,西方入侵后在当地商品输出,东部自然经济最早开始解体,近代工业开始发展,且列强又在东部投资办厂,使得东部经济发展较快,C项表述比较全面,C项正确;列强在东部资本输出,表述不全面,排除A项;东部沿海具有海运优势,表述不全面,排除B项;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表述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C项。3.1876年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是晚清最早的自然科学杂志。杂志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在其存在的16年内,共有读者提问320次,在注明籍贯的260名提问者中,上海52人次,浙江、江苏分别为45和30人次,广东、浙江、山东均在20-20- 人次以上。影响这一地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经世致用思潮的创新B.外来因素的作用和刺激C.近代生产方式的发展D.政治和思想领域的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上海52人次,浙江、江苏分别为45和30人次,广东、浙江、山东均在20人次以上。”可得出这些地方较早地对外开放,接触外部的事务,因此提问的也较多,这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不属于经世致用思潮的创新,排除A项;近代生产方式不是主导因素,排除C项;当时政治及思想领域还没有进行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4.随着长江航运的大规模开发和南京、九江、汉口、牛庄、登州、天津等通商口岸的开放,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中外贸易中心,形成了以上海为枢纽的航运体系。这说明()A.开放不利于广州的近代化进程B.地理位置决定了城市发展水平C.航运业是近代城市发展的支柱D.列强侵略改变了城市发展格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随着长江航运的大规模开发和南京、九江、汉口、牛庄、登州、天津等通商口岸的开放,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中外贸易中心,形成了以上海为枢纽的航运体系。”可知,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各通商口岸的开放,上海作为中外贸易的中心地位逐渐取代广州,说明列强侵略初步改变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格局,D项正确;开放不利于广州的近代化进程,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地理位置决定了城市发展水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航运业是近代城市发展的支柱,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有学者撰文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军和领导者虽是旧式的农民,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承担起了本应由资产阶级承担的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任务。并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该学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A.削弱了清朝专制统治B.促进了民族意识的高涨C.规划了社会发展蓝图D.承担起反帝反封建使命【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军和领导者虽是旧式的农民,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承担起了本应由资产阶级承担的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任务”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20- 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而太平天国运动中宣传“拜上帝教”,与民族意识的高涨无关,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目标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四有而无”的社会,落后世界潮流,与近代化无关,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而帝国主义阶段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1853年,为了镇压太平军,江苏最早出现了“就地筹饷”的厘金制度,后来很快遍行全国。“厘金”由地方掌握,上交中央的只占20%。厘金中以百货厘最早、范围最大,一切日用所需之物,无一不在被征之列。这一制度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才被取消。厘金制度()A.瓦解了政府统治基础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破坏了经济社会秩序D.规范了地方税收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厘金被地方掌握,涉及的范围广,属于杂税行列,没有统一准则,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政府统治基础是自然经济,厘金制度并未瓦解政府的统治基础,排除A项;材料没有指出厘金的流向,无法证明其提高军队战斗力,排除B项;厘金属于杂税,正税之外额外征收,不利于规范地方税收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7.在《资政新篇》一书中,洪仁玕简略地介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国强兵的情况,主张太平天国不要再走传统的老路。在发展生产方面,要向西方学习,展工商业,发展交通,开采矿藏,立邮局,办报纸,设医院等等。这说明A.革命阶级局限性发生转变B.西学东渐进一步发展深化C.开明政策得到了广泛实践D.太平天国运动的蓬勃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洪仁玕主张太平天国不要再走传统的老路,而是要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发展交通,开采矿藏,立邮局,办报纸,设医院等。结合所学可知,在《资政新篇》一书中,洪仁玕不仅仅是让国人了解介绍西方富国强国的情况,而是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发展措施,与鸦片战争后先进知识分子的开眼看世界相比,有了发展与深化,这说明西学东渐进一步发展深化,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农民阶级局限性没有发生改变,排除A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洪仁玕的政策没有真正实践,更没有使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发展,排除C、D项。故选B项。8.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地丁、漕粮由地方各级官吏按朝廷规定的税额和办法征收。太平天国起义-20- 爆发后,由于军饷所需,督抚对地丁、漕粮千方百计截留或奏请移作军饷。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甚至径自改变征收办法,或以新的名目增加税额。这反映了()A.地方官吏不谙近代财政体制B.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弱化C.地方政权机构逐步发生变异D.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在不断调整【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由于军饷所需,督抚对地丁、漕粮千方百计截留或奏请移作军饷。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甚至径自改变征收办法,或以新的名目增加税额”,可知太平天国起义促使地方财权被地方官员控制,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弱化,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地方官员控制地方财政,无法体现其不谙近代财政体制,排除A项;地方权力扩大不等同于变异,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地方财权,并未提到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9.轮船招商局成立后,承运漕粮成为招商局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抢夺这笔生意,1875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表示,情愿将漕粮运费从招商局的每担6钱左右降至1钱。《申报》惊呼:“此事惊闻之下,未免太觉其减价。”因李鸿章和招商局的坚决抵制,旗昌公司才未能如愿。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A.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B.成本太高经营十分艰难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官督商办是其主要形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因李鸿章和招商局的坚决抵制,旗昌公司才未能如愿”可知,轮船招商局成立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项正确;根据材料,只体现了西方列强的压迫,而且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抵制西方经济侵略,排除A项;根据材料不能反映成本太高经营十分艰难,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官督商办是其主要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10.对于近代某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学者如是总结:“实由于上下相暌,内外隔阂,官不知所以保民,民不知所以卫国。”国家战略上维护古老国家体制与“脱亚入欧”追赶世界强国及军事战略上被动招架防守与跨海征服进攻两者的差异。据此可知,这场战争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D【解析】-20- 【详解】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上下相睽”表明中央政府对于地方官员尤其是地方实力派势力缺乏足够的权威;“内外隔阂”表明国家的渗透力和吸取先进文明的能力不足。更为关键的两个原因是满汉民族猜忌和帝后两党激争,国家政治力量分散而疏松。再结合“脱亚入欧”及“跨海征服”符合近代日本的特征,即可确定这场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D项正确;根据材料有效信息可知,当时清政府内忧外患,民众民族意识不强,中国在与一个“脱亚人欧”的强国打一场被动防御战争,结合近代史实可知,近代亚洲唯一一个通过全面西化“脱亚入欧”成为强大帝国的国家是日本,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交战双方是中国与英、法,排除A项;鸦片战争交战双方是中、英,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交战双方是中国与英国为首的其他八国,排除C项。故选D项。11.1898年,德国同清政府订立《胶澳租借条约》,规定德国获得修筑山东境内两条铁路的权力;清政府如需借助外国在山东境内开办工程时,应优先考虑德国商人。这表明当时()A.列强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C.列强积极维护清政府统治D.瓜分中国已经成为列强的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列强的对华侵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德国通过与清政府签订条约,在中国境内修筑铁路,进行资本侵略,这说明当时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重要手段,B项正确;列强在华利益并不一致,排除A项;列强的行为瓦解了清政府的统治,排除C项;列强在当时并未对瓜分中国达成共识,排除D项。故选B项。12.1895年,康有为创办上海强学会并发行《强学报》,该报以孔子生卒为纪年起始,第一期署日期为“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同列。康有为的做法意在()A.推动西方历法传播B.批判君主专制C.凸显改制的正统性D.消弭满汉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借用孔子的纪年,意在为其变法寻找理论支撑,宣传变法的合理性,C项正确;无论是孔子纪年还是光绪纪年,都不是西方历法,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缓和满汉矛盾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20- 13.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11国签订《辛丑条约》,其中“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推动清王朝实施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B.导致封建顽固势力失势和立宪派壮大C.显示出列强对中国旧式精英的心理征服D.中华民族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势不可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辛丑条约》“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可知,这些措施显示出对中国旧式精英的心理征服,如中央和地方的大臣、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体系的学子,受到惩办或禁止,C项正确;推动清王朝实施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是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并非题干中《辛丑条约》的相关规定,排除A项;《辛丑条约》并没有导致封建顽固势力失势,统治中国的仍旧是封建顽固势力,排除B项;《辛丑条约》签订并没有使资产阶级革命势不可挡,预备立宪、“皇族内阁”暴露了清政府的专制本质,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势不可挡,排除D项。故选C项。14.1905年,京师大学堂鉴于英德美日诸国均“以体育为法,而养成国民气节”,特举办第一次运动会,希望造就“临事不辞职、事君不惜死”之人才。该运动会反映了()A.师夷长技的自强精神B.近代学制的完善C.新旧并存救亡思想D.革命道路的探索【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京师大学堂鉴于英德美日诸国均‘以体育为法,而养成国民气节’”反映了该运动会受到西方国家影响,希望通过体育养成国民气节,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材料“希望造就‘临事不辞职、事君不惜死’之人才”体现了通过运动会培养忠君爱国的人才;由此可见,该运动会反映了新旧并存的救亡思想,C项正确;“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A项;材料无法看出近代学制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革命道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等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学文学外语历史地理课时54519361111-20- 课程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课时20884310A.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B.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C.西学课程占据主导地位D.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外语”占了36课时足以证明的确添设了西学课程,同时也足以证明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的确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特征,这个时期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非常明显,B项正确;根据时间”1904“,此时维新变法已经失败,不存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外语虽然占了36课时,但是修身、读经讲经、中学文学和历史占比仍然很大,不能说西学课程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是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6.1898年以前,清政府每年财政收入一直在白银8000万两上下徘徊;到1910年,财政收入达30200万两,其中的商税、实业税是重要的一块收入。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戊戌维新的推动B.洋务运动的开展C.清末新政的实施D.东南互保的实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98年到1910年,清政府年财政收入增加,商税和实业税是重要的赋税收入。结合所学,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开始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1901年新政改革,清政府鼓励发展商业贸易。因此,出现变化主要得益于清末新政的实施。C项正确;1898年戊戌维新变法不到百日就被镇压,排除A项;19世纪60年代至甲午战败,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排除B项;东南互保是清政府地方督抚为了防范义和团运动的破坏而实行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17.下表是1916—1925年我国面粉进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千关担)。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进口量出口量出(+)入(-)超量-20- 1916—1920年339.81750.9+1411.11921—1925年3913.8643.4-3270.4A.国际局势发生变化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C.国内农业严重衰退D.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1916-1920年”“1921-192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我国民族工业又走下坡路,A项正确;一战结束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加,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不会在短期内迅速逆转我国面粉的进出口量,排除D项。故选A项。18.1916年某人疾呼:“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此人旨在()A.表达采取共和迫切愿望B.揭示思想解放的重大价值C.希望调和共和制与纲常阶级制D.指明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可知,解决政治问题需先解放人们的思想,B项正确;表达采取共和的迫切愿望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希望调和共和制与纲常阶级制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指明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B项。19.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城市婚姻状况发生了巨大改变,据统计,在一项针对单身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315位青年中希望自由恋爱并自主决定婚姻的青年竟达273人,比例约为86%。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开展B.旧婚姻观念已经瓦解C.五四运动的爆发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答案】A【解析】-20- 【详解】依据材料“315位青年中希望自由恋爱并自主决定婚姻的青年竟达273人,比例约为86%”,结合时间20世纪20年代,可知新文化运动推动了青年思想解放,A项正确;“已经瓦解”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对青年的思想影响,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青年思想的解放,未涉及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20.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A.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了使无产阶级加入到革命斗争中来,李大钊等人歌颂劳动者的价值,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B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扩大,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十月革命”,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发生的时间为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与材料时间1918年11月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21.1920年元旦《星期评论》发表新年词《红色的新年》中说:从北极下来的新潮“拥着无数的锤从锄儿,直要锤匀了锄光了世间的不平不公”文中还期望“一霎时遍地都红”。这反映了当时()A.民主科学成为思想主流B.工人运动已成为潮流C.俄国经验受到国人关注D.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的中国人学习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前期民主科学成为思想主流,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工人运动,排除B项;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C项。22.一位近代学者就某次武汉之行回忆道:“最触目之点有二:其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按户悬挂,(若)布旗不备,以纸代之;其二,政治口号之多超于国内各香烟公司广告之上,譬曰‘一切权力属于党’……‘巩固革命联合战线’……此外有省党部、市党部、工会、学生会各编制标-20- 语。”这段回忆可用于研究()A.国民革命时期的宣传攻势B.武昌起义胜利的庆祝活动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D.国共两党合作的民意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按户悬挂,(若)布旗不备,以纸代之;政治口号之多超于国内各香烟公司广告之上,譬曰‘一切权力属于党’……‘巩固革命联合战线’……”可知,反映的是国民革命时期北伐战争发展到武汉地区的历史信息,A项正确;武昌起义与材料中的“一切权力属于党、巩固革命联合战线”信息不符,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材料中的“一切权力属于党”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国共两党合作的民意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23.革命根据地第一家合作社于1929年在福建上杭县成立,到1936年,整个根据地共有各类合作社2万个,社员达100万人,其形式有劳动互助合作社、犁牛合作社、消费合作社、运销合作社、粮食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根据地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A.丰富了土地革命的内涵B.打破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C.推动了统一战线的发展D.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革命根据地第一家合作社于1929年在福建上杭县成立,到1936年,整个根据地共有各类合作社2万个,社员达100万人,其形式有劳动互助合作社、犁牛合作社、消费合作社、运销合作社、粮食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可知,土地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推动合作社的建设,丰富和发展了土地革命的内容,团结了更多的群众,巩固了革命根据地,A项正确;打破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推动了统一战线的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2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成立大会宣布“在苏维埃领域,帝国主义的海陆空军不容许驻扎”;通过了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妇女法等,规定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等。这体现出该政权()A.是社会主义政权B.仍执行国共合作的政策C.是人民民主政权D.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答案】D【解析】-20-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成立大会宣布‘在苏维埃领域,帝国主义的海陆空军不容许驻扎’”“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等”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将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作为斗争目标,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项正确;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排除A项;1931年,国共两党处于对峙状态,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民参与政权的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25.1936年7月,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指示,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共同纲领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当表示愿意与国民党“在普选基础上为建立统一的民族的中华民主共和国而斗争”,而且中共“应该作为共同抗日战线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季米特洛夫这一指示()A.确保了中共抗日的领导地位B.加强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C.有利于促成国共两党的合作D.突出了共产国际的重要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国共两党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季米特洛夫要求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C项正确;“确保了”表述绝对,排除A项;该指示未讲到根据地建设的问题,排除B项;该指示未突出共产国际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C项。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某一时期,毛泽东明确指出∶“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那么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毛泽东作出这一讲话的时间最可能是在()A.五四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那么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可以看出吸收一切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铸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C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是北洋军阀混乱割据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国民革命时期,斗争的对象是列强和军阀,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斗争的是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27.1938年后京剧《岳飞》《徽钦二帝》《戚继光平倭》、越剧《花木兰》《太平天国》、汉剧《卧薪尝胆》等在上海、武汉及其他各地上演,受到社会各界热烈欢迎。这体现了()-20- A.高雅艺术与市民文化的杂糅B.古典文艺与现代审美的融合C.戏曲内容与呈现方式的革新D.传统文化与时代诉求的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京剧是传统文化,京剧作家利用京剧宣传抗日思想,鼓励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而不做日本侵略者的奴隶,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诉求的统一,D项正确;材料中的京剧是市民文化,且材料没有体现高雅艺术与市民文化的杂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古典文艺与现代审美的融合,排除B项;材料不是喜剧方式的格式,而是强调利用传统文化抗日,排除C项。故选D项。28.1946年,中国大法官梅汝璈在参加东京审判时为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曾进行激烈斗争,捍卫了民族尊严。他后来回顾时说:在进行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中,立场必须合理合法。其中“合理”主要指()A.法官个人的专业权威B.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C.中国在抗战中的贡献D.中美两国的合作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中国在抗战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是中国参加东京审判时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的合理依据,C项正确;法官个人的专业权威不是合理的依据,排除A项;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还很低,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美两国的合作关系也不是合理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29.1947年5月,国民政府紧急颁布《裁乱期间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禁止10人以上的请愿、罢课、罢工和示威游行,并授权各地政府可采取"必要措施"和"紧急处置"办法。这些措施折射出()A.战略反攻对国统区的冲击B.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加深C.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D.蒋介石对战场指挥的失控【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看到,国民政府采取非常措施维系国统区秩序,这折射出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加深,B项正确;A项所述“战略反攻”尚未发生,排除;C项说法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D项“失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项。-20- 30.195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国庆纪念办法中规定,县以上中小城市都应举行纪念会,农村可根据情况以乡或村为单位举行适当范围的群众集会。这一做法旨在()A.恢复社会经济B.促进民生建设C.建构政治认同D.重塑民族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3年国庆前,中央要求各地举办国庆纪念活动,这有助于对新中国政权的认同,C项正确;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A项;举办国庆纪念活动并不属于民生建设,排除B项;这一措施与重塑民族精神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1.1953年9月,毛泽东指出,“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重要意义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A.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D.维护了“一五”计划建设成果【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可知,抗美援朝的胜利有利于东北沈阳、鞍山、抚顺等地的生产,说明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无法体现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排除B、C项;“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这与材料的时间不吻合,排除D项。故选A项。32.下表为1949~1957年新中国建制市统计表(单位:个)。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我国()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数量136144153159164165164174176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助推城市发展C.国家重视城市规划D.工业建设影响城市布局-20-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读表格可知,1949~1957年我国建制市呈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根据表格信息,无法判断城市规模大小,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国家重视城市规划,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城市布局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33.1951—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对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因此,许多大学的文、史、法学院或系实行合并,组建了多科性工学院,或独立成专门的工学院。这一调整()A.完善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院系设置B.意在改变不合理的教育布局C.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许多大学的文、史、法学院或系实行合并,组建了多科性工学院,或独立成专门的工学院。”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为工业化建设培养人才,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教育改革,对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这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D项正确;许多大学多组建多科性工学院,或独立成专门的工学院,并不能推出我国高等教育院系设置的完善,排除A项;以工学院为主,是为了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并非为了改变不合理的教育布局,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并未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34.下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创作的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该画描绘了一位老妇人有生之年第一回拿到选民证时的激动心情。该作品旨在说明当时()-20- A.人民主权得以真正实现B.广大妇女获得根本解放C.首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D.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4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证。所以拿到选民证表现了人民主权得以真正实现的内容,A项正确;这幅作品表现的是人民主权得以真正实现,并不是广大妇女获得根本解放和首部社会主义宪法得以颁布,排除BC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才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35.1956年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市场的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一思想()A.是对改良计划经济的探讨B.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总体与苏联模式背道而驰D.掀起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6年中共八大”“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可知,中共八大对经济思想进行了讨论,提出集体与个体相结合,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思想,是对我国原有经济的探讨,A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项;该思想是对苏联模式的补充和调整,排除C项;1956年全行业掀起了公私合营的高潮,完成了三大改造,与材料思想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36.喷油嘴有着“发动机的心脏”的美誉,其制造难度远高于发动机其它零部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只有上海等少数几个沿海城市才能生产少量喷油嘴,无法满足国内需要。1970年,为支援三线建设而从上海来到成都的锦江厂生产出了“七一”牌喷油嘴,锦江厂也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燃油喷射系统生产基地。由此可知,三线建设()A.充分利用了西部的资源B.合理调整了工业布局C.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D.打破了西方经济封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只有上海等少数几个沿海城市才能生产少量喷油嘴,无-20- 法满足国内需要。1970年,为支援三线建设而从上海来到成都的锦江厂生产出了‘七一’牌喷油嘴,锦江厂也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燃油喷射系统生产基地。”可知,随着三线建设的推进,东部沿海的工业企业支援西部地区的工业建设,使西部地区工业体系快速发展,说明三线建设有利于推进国家整体工业布局的调整,促进国家经济建设,B项正确;充分利用了西部的资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的是一五计划,排除C项;打破了西方经济封锁,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37.如图是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图中人物原型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全国劳模梁军。这A.说明了农业机械化在全国已经普及B.反映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C.体现了崇尚劳动的社会主义新风尚D.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劳模的形象被印刷到人民币上,由此可知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劳动的崇尚,C项正确;根据人民币的印刷内容不能说明农业机械化已经普及全国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排除AB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根据人民币的印刷内容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38.20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亚非团结自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毛泽东重申了中间地带的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新形势,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理论;进入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又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看法。据此可知,毛泽东的外交策略()A.充分预判多极格局演变的复杂性B.基于对世界政治形势的客观分析C.表明国际军事安全形势的严峻性D.受到不结盟运动出现的深刻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毛泽东的外交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不断调整其对-20- 世界局势和国际力量的判断,由中间地带到两个中间地带,再到三个世界的划分,充分体现毛泽东对世界政治形势的客观分析,B项正确;材料中毛泽东未提出多极格局演变的复杂性,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国际军事安全形势的严峻,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不结盟运动尚未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39.在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中明确提及要“反霸”,“承诺中美双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并且反对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的企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任何国家”主要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B.该公报发表的相关背景是中苏关系严重恶化C.中、美都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诉求D.该公报发表后中美之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中‘承诺中美双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并且反对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的企图’”可得知,在《上海公报》中有明确的“反霸”条款,一方面是约束缔约双方,而另一方面也是在针对当时推行霸权主义的苏联,并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知该公报发表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与中苏关系的严重恶化密切相关,B项正确;“任何国家”主要指的是苏联,而不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排除A项;美国本身就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奉行者,排除C项;中美之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是在《建交公报》发表后,排除D项。故选B项。40.基辛格在《论中国》写道,“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奉行全方位外交政策B.目的是为改革开放营造环境C.国家利益影响外交政策调整D.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基本一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议与美国打开关-20- 系是基于当时与苏联的紧张关系和中国的战略利益,故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利益影响外交政策调整,C项正确;改革开放后才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排除A项;与美国打开关系是为了国家利益,不是为改革开放营造环境,排除B项;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基本一致,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4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与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材料一中“文明蒙尘”的典型例子。列举1840—1900年间的重大史实(除洋务运动外),实证中国各阶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2)列举洋务派的三个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分析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答案】(1)例子:英法联军抢劫(洗劫)、焚毁(火烧)圆明园。举例:“开(睁)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2)人物: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分析:一方面它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近代化)的尝试。另一方面它只引进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或没有改变封建统治),必然失败(或洋务新政的目的未能达到)。【解析】【小问1详解】例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列举英法联军抢劫(洗劫)、焚毁(火烧)圆明园。举例:结合学知识-20- 可以举例:“开(睁)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小问2详解】人物: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分析:根据材料二“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并结合所学从积极和局限性两方面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一方面它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近代化)的尝试。另一方面它只引进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或没有改变封建统治),必然失败(或洋务新政的目的未能达到)。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6年6月,中共广东区委在《广东农民运动报告》中写道: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广东省委农民部、省农民协会和农民运动特派员等,实际均受中共广东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1924年8月成立)的指挥。“我们实际做了农民运动,把名誉送给国民党,可以说是我们成功不居。”“国民党的帮助使农民运动收到了许多效果;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农民得到了相当的自由。”——摘编自王奇生《中国近代通史: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材料二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土地法》,根据中共六大的决议,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同年7月,毛泽东指导召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在土地革命中要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区别对待大地主、小地主与富农,的“集中攻击目标地主”,并提出“抽多补少”土地分配原则。1930年2月,毛泽东在江西吉安主持召开地方党和军队联席会议,推动土地革命深入发展。——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领导广东农民运动和开展赣闽地区土地革命的背景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开展广东农民运动和赣闽地区土地革命的意义。【答案】(1)相同:中国是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无地、少地现象严重,且受多种剥削和压迫;民主革命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同:前者是国共合作,国民党实行扶助农工政策,国民革命的开展;后者是国共合作破裂,农村革命根坚持!据地的创建。(2)意义:改善了农民的处境,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废除了-20- 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据地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高涨,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相同: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中国是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农民无地、少地现象严重,且受多种剥削和压迫;根据材料“国民党的帮助使农民运动收到了许多效”可分析出民主革命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同:根据材料“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可分析出前者是国共合作,国民党实行扶助农工政策,国民革命的开展;根据材料“毛泽东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土地法》”可分析出后者是国共合作破裂,农村革命根坚持!据地的创建。【小问2详解】意义:根据材料“国民党的帮助使农民运动收到了许多效果;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农民得到了相当的自由”可分析出改善了农民的处境,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根据材料“推动土地革命深入发展”可分析出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据地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高涨,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2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21 08:23:04 页数:20
价格:¥2 大小:404.5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