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浙江省浙里卷天下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浙江省浙里卷天下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3学年高三浙里卷天下10月测试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在关于伟大人物的传说中,事实和神话传说混合,证明了在带有怪异性虚构的传奇故事中有着历史事实的基础。”这句话出自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下列遗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A.北京人遗址B.姜寨遗址C.陶寺遗址D.殷墟遗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事实和神话传说混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寺遗址距今4300至3900年,大约为夏朝时期,属于“三皇五帝”的神话时期,符合材料主旨,C项正确;北京人遗址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不属于神话时期,排除A项;姜寨遗址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不属于神话时期,排除B项;殷墟遗址是商王朝的遗址,排除D项。故选C项。2.黄留珠在《西安通史》中说道:“据史料推算,按照秦朝初定时的人口以2000万计,当时服役的人数中,秦始皇陵骊山工程使用人力多达70万人,防备匈奴30万人,戍守开发岭南50万人,再加上修驰道、搞运输的人,全国服役人口总数不下200万。”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研究主旨的是()A.民力与人心B.重法与坑儒C.农耕与游牧D.集权与分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始皇陵骊山工程使用人力多达70万人,防备匈奴30万人,戍守开发岭南50万人”可知,材料主要研究的是秦朝政府在军事、皇陵修建等方面使用的人力,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儒家与法家,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生产方式,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下表所示的工具和技术,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时期生产工具及技术①曲辕犁、简车、支钉②石制农具、陶纺轮、犁耕③双长辕犁、翻车、水排④铁齿耙、闸钵、灌钢法A.③②④①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②④③①【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犁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水排出现在东汉时期,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曲辕犁是唐朝时期的,时间先后顺序应为②③④①,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4.下图为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及国子监博物馆的进士题名碑。“进士”是古代科举通过了______及第者之称,该考试最早由______创立。材料中的两处_______分别指A.殿试、武则天B.乡试、唐太宗C.会试、隋文帝D.殿试、唐玄宗【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进士”是古代科举通过了殿试及第者之称,该考试最早由武则天创立,A项正确;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的某个朝代:“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下列现象不属于该朝代的是()A.“苏湖熟,天下足”B.“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C.“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常主”D.“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增加,火药应用到军事上,航海上使用指南针,因此材料反映的朝代是宋朝。“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开通,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宋朝时期门第观念淡化,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情况,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宋朝时期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放松,出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常主”的现象,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6.清朝人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但不具有行政功能。这举措A.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不利于蒙古族社会稳定C.促进了蒙古族的社会转型D.增强了蒙古贵族的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可知,说明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管理和统治,这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清朝为加强对蒙古地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不影响蒙古族社会稳定,B项错误;材料所述清朝入关后所采取的加强蒙古地区的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的巩固,不能促进蒙古族社会转型,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朝入关后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控制,没有增强蒙古贵族的权力,D项错误。7.弘治年间,江西等地屡有民乱危及郡县,有司"备其东则发于西、剿其南则窜于北。时镇守江西太监及三司仪,以为盗之未平,以政令不一,而邻境有司不肯协力故也。宜设巡抚宪臣置司要地以节制之,而割附近郡县以隶之,则盗平也"。于是合辞以闻,被允准。这 主要表明A.明朝地方阶级矛盾尖锐B.巡抚设置适应协调地方需要C.三司人浮于事效率低下D.地方割据影响明朝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江西等地出现“民乱”,江西太监及三司认为地方政令不一导致“民乱”不绝,应设置巡抚节制地方,协调各地共同应对“民乱”,故B项正确;明朝地方阶级矛盾尖锐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A项;材料表明地方机构不够协调,未显示三司人浮于事,故排除C项;材料中“民乱”并非地方割据,故排除D项。8.鸦片战争后,朝野上下却沉浸在“施予恩惠以求羁糜”的迷梦中。即使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惨败后,清廷最怕的也不是割地赔款,而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说明A.清政府内部始终坚持“华夷之防”B.制度层面的藩属体系彻底崩溃C.封建天朝体制的束缚依然严重D.外交近代化阻碍清政府集权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施予恩惠以求羁縻”“清廷最怕的也不是割地赔款,而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信息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天朝上国的传统意识依然很浓厚,故C正确;A项中“始终坚持”有误;甲午战后,制度层面的藩属体系彻底崩溃,故B项错误;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集权政治,故错误。9.1900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以张之洞、刘坤一为首的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不相扰”。这一事件A.加剧了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B.地方自保避战是导致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C.缓和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D.地方实权派完全掌控国家外交事务【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以张之洞、刘坤一等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不相扰’”并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正值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民族危机严重,但中央政府宣战,而地方政府勾结列强,充分表明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即材料所述事件加剧了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故答案为A项。B项,地方自保避战是导致中国战败的说法没有依据,明显具有片面性,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矛盾的信息点,排除;D项,地方实权派完全掌控国家外交事务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10.为防袁世凯专权,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法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主权在民B.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两千余年封建制度的终结C.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D.国家权力结构基本仿照三权分立但又有创新【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并没有终结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主权在民,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国家权力结构基本仿照三权分立但又有创新,如实行责任内阁制,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1.晚清时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冲击。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80年代后,科举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关于科举和教育领域变革事件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废除八股改试策论②颁布《奏定学堂章程》③科举制度正式废除④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废除八股改试策论,时间是1898年,1901年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度,时间顺序应为①④②③,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2.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查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A.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决心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C.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D.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抗战,故B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徐州会战发生在1938年,排除C项。【点睛】1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变革”主要体现在A.彻底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B.将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C.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D.初步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志,是最深刻的社会变革,D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排除A项;土地改革的完成“将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排除B项;在当时还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14.现行宪法自1982年公布实施后,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进行了五次修改,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当时的历史阶段特征,下表中对于宪法修正案的摘录,对应正确的是()A“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B“铸牢中华民族共体意识”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A.AB.BC.CD.D【答案】C【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为提高全社会的人权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C项正确;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A项;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了宪法,排除B项;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1999年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排除D项。故选C项。15.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会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基于这一思想,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由此可见万隆会议A.唤醒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自主意识B.通过了非集团、不结盟的自主外交政策C.符合亚非国家保持独立发展经济的需要D.为不结盟运动提供理论基础,是其起源【答案】D【解析】【详解】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蕴含了不与美苏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结盟的想法,这一点成为不结盟运动的理论基础,基于此才有第二年的三国提出不结盟主张,所以说,万隆会议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起源,D项正确;结合材料的两层意思,可以看出题目考查的是万隆会议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而非万隆会议本身的意义,排除A、C选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项。16.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玛雅文字的破译证明中亚地区图像文字的历史源远流长B.罗塞塔石碑上的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可以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D.《掷铁饼者》可以作为古希腊人物雕塑艺术的成熟典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掷铁饼者》是雅典艺术的一个高峰的代表作品,可以印证古希腊人物雕塑艺术的完全成熟,D项正确;玛雅是美洲的,排除A项;古埃及是象形文字,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排除C项。故选D项。17.15世纪以后,人文主义者倡导的个人主义“深深地镶嵌于西方人的心灵中,并且由艺术家通过刻画个性,探索者通过探测地图上未标明的海洋,征服者通过努力开拓殖民地和商业资本家通过积累大量财富等形式来体现”。这表明人文主义A.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性质B.开阔了欧洲人的思维方式C.得到各阶层的普遍参与D.未能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的人文主义催生的强调个人主义影响了艺术家、探险者、征服者和商业资本家,这说明人文主义开阔了人的思维方式,B项正确;15世纪以后欧洲社会依然是封建社会,排除A项;C项中的“各阶层普遍参与”表述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宗教和人文主义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8.在不同的地区与历史时期,运河开凿的经济价值、军事作用和政治意义不尽相同,有着鲜明的地域与时代特色。下列对运河开凿价值的分析,正确的有A.灵渠————沟通了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维护了国家统一B.米迪运河————极大缩短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C.巴拿马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D.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西欧和南亚、东亚间的航行距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伊士运河(又译苏彝士运河)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大大缩短西欧和南亚、东亚间的航行距离,D项正确;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米迪运河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是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比斯开湾间内陆水路系统的主要连接线,排除B项;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排除C项。故选D项。 19.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学校教育、书籍出版、图书馆及博物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下表中①②③④依次对应的载体为()序号功能①保存文化典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②国民教育、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与传播③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培养人才④文化大众化、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发展A.博物馆、图书馆、印刷书、学校教育B.图书馆、博物馆、学校教育、印刷书C.图书馆、学校教育、印刷书、博物馆D.学校教育、图书馆、博物馆、印刷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书馆保存文化典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①是图书馆,博物馆承担着国民教育、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作用,②是博物馆,学校教育扮演者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培养人才的角色,③是学校教育,印刷书使得文化大众化、提高民众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发展,④是印刷书,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20.现代史上,慕尼黑成了一个不光彩的特定语.代表向勒索低头而受到惩罚:甚至还稻生出一种“慕尼黑类比”的极端思维,反对一切谈判妥协、友好,并将其指斥为“慕尼黑”。“慕尼黑”这种语意的获得,直接源于二战前后A.捷克被英法牺牲B.法国被德国占领C.英美等对日绥靖D.美国被拖入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为,慕尼黑阴谋是指二战前,英法等国通过牺牲小国的利益,促使自身的利益,是绥靖政策的体现之一,当时英法牺牲了捷克的利益,故A项正确;BCD项与之无关,排除。21.20世纪20年代,面对党内对经济政策的质疑,列宁解释道:“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当时的“退一步,进两步”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农业集 体化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D.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现国家工业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921年”“退一步,进两步”,结合所学,1921年,为了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不符合“退一步”,排除A项;斯大林时期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B项;斯大林时期实现国家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C项。22.下表反映了一战后亚洲国家革命出现的一些新气象,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内容中国1920年8月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成员有陈独秀、李达等,陈独秀为书记朝鲜1920年,朝鲜劳动共济会作为第一个革命的工会组织在汉城(今首尔)成立越南胡志明于1925年创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组织共产团印度尼西亚1920年5月,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成立后,加强对工农革命运动的领导A.世界大战的直接影响B.十月革命的示范效应C.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D.亚洲国家的经济腾飞【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几个亚洲国家在1917年后都出现了工农运动高涨甚至成立了工人阶级政党的情况,这显然是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B项正确;出现工人阶级政党虽然与世界大战有关,但不是“直接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基于本国的国情,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亚洲殖民体系没有瓦解,排除C项;虽然一战期间亚洲各国经济有所发展,但不能说是“腾飞”,排除D项。故选B项。23.在西方国家,社区组织的最初职能是社会救济。二战后,社区很快发展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并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发展带来社会问题突出B.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 C.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D.更强调地方民主与自治【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各国政府都认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因此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24.有人曾把20世纪80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当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B.“方向不明”是由于背离社会主义方向C.“船长弃船”喻指他辞去最高领导人职务D.“船长”是该大国走向衰败的罪魁祸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有人曾把20世纪80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等信息和所学可得出,其反映的是苏联解体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是斯大林模式,而不是“船长”戈尔巴乔夫,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项强调提冷战之下的美苏军备竞赛,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船长弃船”喻指他辞去最高领导人职务。故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5.下图是华裔王小亭于1938年8月28日在被日军轰炸的上海南站拍摄的一张名为“ChineseBaby的照片。这张“幼童孤身哭泣于废墟之中”的照片及相关新闻在欧美媒体刊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这A.直接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抗战的支持B.用事实揭露了日军滥杀无辜的罪行C.表明日本侵华遭到国际社会普遍反对D.说明中国军民的抗日征途艰难而漫长【答案】B 【解析】【详解】结合题干时间该照片反映的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初期日军对上海人民犯下的罪行,故答案为B项;题干“引起了强烈反响”表明西方的关注,不能体现“直接促进”,排除A项;题干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能体现国际社会普遍反对,排除C项;上海南站现场照片不能说明抗日征途“漫长”,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5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晋一朝,中原丧乱,大批流民流寓江左,形成了许多侨郡县。这些人不为所在州县编户,无固定租税负担,他们与土著百姓生活无异而负担不同,容易引起侨旧矛盾,有的成为豪门世族的佃客、部曲,形成“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遂造成了“国弊家丰”的严重局面……东晋、南朝政府先后十次颁布命令,实行“土断”。户籍上,对白籍侨民实行土断,与黄籍户一样承担国家税役。对于世家大族隐藏户口的行为,严厉打击。南方土著和北方侨民混合杂居,侨流“后裔遂长为南方之人矣”……“以土断定”使侨置系统与当地系统混合编制,构筑成新的地方行政辖隶系统,亦可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摘编自雷震《黄、白籍问题与“土断”》材料二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摘编自吴洪琳《十六国“汉”“赵”国号的取舍与内迁民族的认同》(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东晋、南朝政府“土断”的背景和意义。(2)根据材料二,归纳草原民族中原文化认同的途径及目的。【答案】(1)背景:国家战乱,北民大量南迁;侨人和土著居民矛盾激化;豪门士族势力膨胀威胁中央统治。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南北文化的交流;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扩大了兵源;缓和了社会矛盾,利于社会稳定;打击了豪强士族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分,答出三点即可)(2)途径:祖源认同(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继承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目的:获得政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根据材料“东晋一朝,中原丧乱,大批流民流寓江左”可分析出国家战乱,北民大量 南迁;根据材料“他们与土著百姓生活无异而负担不同,容易引起侨旧矛盾”可分析出侨人和土著居民矛盾激化;根据材料“形成‘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遂造成了‘国弊家丰’的严重局面”可分析出豪门士族势力膨胀威胁中央统治。意义:根据材料“后裔遂长为南方之人矣”可分析出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南北文化的交流;根据材料“亦可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可分析出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扩大了兵源;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缓和了社会矛盾,利于社会稳定;根据材料“对于世家大族隐藏户口的行为,严厉打击”可分析出打击了豪强士族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分,答出三点即可)【小问2详解】途径:根据材料“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祖先的行为”可分析出祖源认同(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根据材料“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可分析出继承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目的:根据材料“为了获得人数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可分析出获得政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亨利八世与至尊法案(见下图油画):公元1534年,亨利入世与枢密院高级官员进行商议,一致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告教会权力被收缴,王权建立起对英国的专制统治。材料二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等。——摘编自[荷兰]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实质,并以此为视角阐述17世纪国际法产生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基本理念。并用一句话概括《战争与和 平法》的历史地位。【答案】(1)实质:专制王权国家的兴起。背景:宗教改革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国家主权意识增强;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利益纷争加剧;欧洲人文主义兴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扩大,西方国家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的矛盾激化。(2)基本理念:维护集体安全;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国际法高于国内法;国家主权不可侵犯;保护非作战人员的生存权;保护私有财产。(答出四点即可)历史地位: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实质:根据材料“宣告教会权力被收缴,王权建立起对英国的专制统治”可分析出专制王权国家的兴起。背景:根据材料“至尊法案”可分析出宗教改革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增强;结合至尊法案的内容可分析出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利益纷争加剧;结合文艺复兴的史实可分析出欧洲人文主义兴起;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分析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扩大,西方国家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的矛盾激化。【小问2详解】基本理念:根据材料“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可分析出维护集体安全;根据材料“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可分析出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根据材料“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可分析出国际法高于国内法;根据材料“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可分析出国家主权不可侵犯;根据材料“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可分析出保护非作战人员的生存权;根据材料“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可分析出保护私有财产。(答出四点即可)历史地位: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28.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段时间是历史转型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时间大事5月5、6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之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心以实力赞助学生5月7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5月19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材料二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亦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于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常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放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材料三1924~1927年的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展,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举措,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3)综合以上材料,从“战争与文化重构”的视角,指出材料三中“这场革命”的国际背景及“打倒列强,除军阀”口号反映的实质任务。【答案】(1)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举措:提出新三民主义;通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积极作用:国民党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推动了民众反帝爱国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3)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十月革命的胜利。实质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件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实力赞助学生”可知,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根据材料“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可知,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根据材料“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 放学生。各地工人纷纷响应”可知,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直接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小问2详解】举措:由材料“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提出新三民主义;结合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可分析得出通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积极作用:由材料“国民党改组”可分析得出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根据材料“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可分析得出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根据材料“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可分析得出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小问3详解】背景: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根据材料“民众运动的开展”可分析出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十月革命的胜利。实质任务:根据材料“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可知,实现国家统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获得民族独立。29.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源头,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雅典是希腊世界重要的文化中心,培养出了许多方面的人才,著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柏拉图、雅典卫城的设计师菲迪亚斯等都是在这一时期涌现的,雅典不愧为“全希腊的学校”。——据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整理材料二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侵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最后吞并埃及,这300多年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历史上被称之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汇的结晶。虽然它承袭希腊的传统,但与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化不同。如果说希腊古典文化是一种城邦文化,那么希腊化文化则是一种走向帝国的、多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希腊一体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结合,文化中心也从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材料三所谓“文化圈”,是指某一个较大的地区以某种特定民族的文化为母体文化,不断创新发展、衍生。也就是说,这一地区各国的文化虽然各具民族特色,但最初的文化源是相同的。人们习惯上讲的西方基督教文化圈、中东伊斯兰教文化圈以及印度文化圈等,就是这个意思。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大体在隋唐时期,包括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是东方文化中最大的一个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共同特点是:(1)以儒学 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为基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取向和思维方式;(2)努力接受和传播中国式的佛教文化;(3)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型为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4)接受或吸收汉语的文字范式而创造出本国或本地区的语言文字。这种文化共同体的出现,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大体从公元前3世纪即中国的战国时期开始涌动,至公元7世纪左右基本形成,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摘编自南开大学李喜所《“中华文化圈”的时空解读》(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哲学成就角度阐述“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源头”的理由。(2)阅读材料二,归纳与“古典时代”相比,“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并列出两例新的希腊文化中心。(3)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升华,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下列有两种观点可供选择阐述,①结合所学,阐述中华文化吸收印度佛教文化获得开华的历程。②按照材料三的视角,阐述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答案】(1)理由: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追求中产生了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产生了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2)特点:融合型;开放性;多元性(希腊一体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结合)。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安条克、帕加马。(3)选择①,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开始吸收佛教精神,获得新发展(或佛教逐渐同儒学融合,开始本土化);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唐朝推行三教并行政策;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选择②,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假名;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法隆寺受中国南北朝建筑风格的影响,唐招提寺仿唐制建造(鉴真东渡、空海求法)。(答出三点即可,其他角度不得分)【解析】【小问1详解】理由: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追求中产生了古希腊哲学;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根据材料“著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柏拉图”可分析出产生了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汇的结晶”可分析出融合型;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开放性;根据材料“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汇”可分析出多元性(希腊一体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结合)。 文化中心:根据材料“文化中心也从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可分析出亚历山大、安条克、帕加马。【小问3详解】选择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结合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可分析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开始吸收佛教精神,获得新发展(或佛教逐渐同儒学融合,开始本土化);结合所学可分析出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唐朝推行三教并行政策;结合宋明理学可分析出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选择②,结合汉武帝时期的兴办太学可分析出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结合日本文字的发展可分析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假名;结合日本史实可分析出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法隆寺受中国南北朝建筑风格的影响,唐招提寺仿唐制建造(鉴真东渡、空海求法)。(答出三点即可,其他角度不得分)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浙里卷天下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21 08:18:06
页数:18
价格:¥3
大小:1.6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