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湖南省2023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用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这()A.是社会变革在经济领域的体现B.集中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诉求C.体现了官僚政治的典型特征D.是先秦儒家均平思想的体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的大致意思为:实行仁政,必定从土地归属权开始,归属权不明朗,土地分配不均,谷物俸禄发放的不公平,所以会出现暴君污吏,土地归属权明确;公平地分田地发俸禄,统治才能安定。这是社会变革在经济领域的体现,A项正确;孟子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是社会变革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未涉及官僚政治的内容,排除C项;儒家均平思想即相对的均平,主张实现各阶级、各等级间的利益均衡,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以下为汉初异姓诸侯王分封表,据下表可知()国王出身国阶层身份依据封王始年终年 齐楚韩信韩信楚国平民汉将军功汉四年二月高五年正月高五年正月徙封楚王高六年十二月废赵张耳魏国官僚常山王军功汉四年十月高五年薨燕燕臧荼卢绾燕国楚国平民平民燕王汉将军功因亲汉元年二月高五年八月高五年九月被杀十二年亡入匈奴韩韩信韩国王族韩将军功汉二年十一月高七年十月亡入匈奴梁彭越魏国平民魏将军功高五年二月高十一年三月被杀淮南英布楚国平民九江王军功汉四年七月高十二年被杀长沙吴芮楚国官僚衡山王军功高五年正月高五年六月薨A.皇权受到挑战B.郡国并行制存在弊端C.封王标准单一D.汉初立国的基本途径【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汉初异姓诸侯王分封表”,结合表格信息可知汉初通过分封诸多异姓诸侯王来建立和巩固政权,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汉初建国的方式,并不能得出皇权受到挑战,排除A项;表格涉及的是封国的状况,不能得出郡县的状况,排除B项;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封王的标准是多样的,排除C项。故选D项。3.《世说新语》中记载:桓大司马乘雪欲猎,先过王、刘诸人许。真长见其装束单急,问:“老贼欲持此何作?”桓曰:“我若不为此,卿辈亦那得坐谈?”这反映当时()A.世家大族走向没落B.门阀士族生活奢靡C.品评十分注重仪服D.统治集团存在矛盾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桓温装束严整,外出打猎,出行前路过王蒙、刘惔处,刘惔半开玩笑半讥讽地问“老戚欲持此何作”,对其打猎装束之用心颜不以为然,桓温也毫不相让,表示了对刘惔之流清谈而不晓实务的不满,桓温及王、刘同属统治集团内部,体现了务实与清流之间的矛盾,D项正确;世家大族走向没落和门阀士族生活奢靡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B两项;品评十分注重仪服为表象,排除C项。故选D项。4.下表为隋唐时期南北方绘画文化要素分布对比表。据此可知()画家百分比壁画寺观百分比壁画墓百分比石窟壁画百分比北方11172.08%11254.11%12593.28%6100%南方4327.92%9545.89%9672%O0.00%A.南北方文化状况总体较均衡B.文化发展深受经济南移影响C.文化发展受历史惯性的影响D.隋唐时期文化领域蓬勃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隋唐时期南北方绘画文化要素分布对比表”可知,绘画要素南北方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的格局,反映了隋唐时期文化,尤其是绘画深受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文化影响,C项正确;南北方文化状况总体较均衡,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排除A项;文化发展深受经济南移影响,与材料所示信息恰恰相反,排除B项;隋唐时期文化领域蓬勃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将信息扩大化,排除D项。故选C项。5.宋代实施“盐钞”制度,获得“盐钞”就意味着获得了对食盐的特许经营权。由于食盐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民生必需品,所以“盐钞”成了一种硬通货,在当时还出现了以买卖“盐钞”为主的各类交易市场。这()A.改变了社会结构B.激发了市场活力C.减少了政府收入D.扰乱了市场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宋代实施“盐钞”制度,“盐钞”成了一种硬通货,还出现了 以买卖“盐钞”为主的各类交易市场,这种“盐钞”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当时的市场交易中激发了市场的活力,B项正确;“盐钞”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硬通货,但不具备改变社会结构的作用,排除A项;“盐钞”在当时具有增加财政的作用,排除C项;“盐钞”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适应了市场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B项。6.下表为1704年粤海关主要出口商品税率表。据此可知,清政府()货别单位货价(两)货税(两)税率(%)生丝担120~1601.801.1~1.5丝织品担250~3502.200.6~0.9麝香斤130.201.5干姜担1.500.106.7大黄担10~180.100.6~1.0铜担11~120.403.3~3.6糖担25~500.1044~8.3茶叶担2.500.200.4~0.8白铜担3.900.307.7A.迎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B.实施闭关自守政策C.受到重商主义思想影响D.海关税额总量较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所给表格数据可知,1704年粤海关中生丝、丝织品、大黄、茶叶的出口税率较低,联系所学知识,这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间商品流动,服务于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A项正确;“闭关自守政策”在题干所给表格数据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商主义出现在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题干所给数据没有涉及海关税额总量的比较,因此无法得出“海关税额总量较低”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 项。7.林则徐编译《四洲志》时,是按照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顺序进行叙述,重点介绍了各国兵制、统治情况以及历史中对外交战情况。由此可知,林则徐()A.已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B.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C.缺乏对西方的深入认识D.受到外来传教士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林则徐编译《四洲志》时,是按照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顺序进行叙述,重点介绍了各国兵制、统治情况以及历史中对外交战情况。”可知,林则徐还是坚持“天朝上国”的观念,缺乏对自身政体缺陷的反思,C项正确;林则徐并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林则徐思想的局限性,并非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林则徐的思想受到外来传教士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8.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三个新生集团,分别是以清末状元张謇为代表的立宪派集团、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集团和以留学生为首的各省新军团体。三个新生集团()A.是日后革命党人的合作者B.有力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C.反映了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均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三个新生集团,分别是以清末状元张謇为代表的立宪派集团、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集团和以留学生为首的各省新军团体。”并结合所学可知,三个新生集团从不同角度掀起反清情绪,造成各种反清力量的集会,促使清政府走上绝路,最后在辛亥革命的冲击下垮台,可见三个新生集团是日后革命党人的合作者,A项正确;三个新生集团并不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排除B项;三个新生集团并不能反映出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9.1950年4月,毛泽东在工商组讨论会的发言记录讲到“今天斗争对象,主要是资产阶级”处写道:“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在与会者发言谈到“对私营工商业的限制和排挤”处写道:“应限制和排挤的是那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这表明毛泽东主张()A.对民族工商业全面扶助B.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D.限制私营企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时间“1950年”可知,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正值向社会主义过渡时 期。依据材料“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应限制和排挤的是那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等信息可知,毛泽东主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这体现了毛泽东主张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由此可知,毛泽东主张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B项正确;“全面扶助”与“应限制和排挤的是那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的主张不是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的体现,排除C项;依据材料“应限制和排挤的是那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可知,限制和排挤的是那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并不是限制整个私营企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0.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现在)恢复和坚持了长期行之有效的各项经济政策”。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这一变化()A.有利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B.表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完善C.反映出当时彻底否定了计划经济D.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恢复了长期的经济政策,而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则指出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这一变化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A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改革开放以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非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1.修昔底德说:“伯里克利是所有的人当中最有才能的人⋯⋯他的继任者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们彼此间大都处于平等地位,而每个人都想力争居于首要地位,最终他们竟准备靠牺牲整个城邦的利益来迎合民众的幻想。”据此可知,修昔底德揭示了()A.民主制是城邦走向鼎盛的关键B.城邦民主政治有一定的盲目性C.理性的平等竞选成为时代主流D.公民的民主权利高于城邦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们彼此间大都处于平等地位,而每个人都想力争居于首要地位,最终他们竟准备靠牺牲整个城邦的利益来迎合民众的幻想。”可见在雅典民主政治下,过激民主导致权力异化,出现了个人利益凌驾于城邦利益之上的现象,说明当时雅典民主制度存在弊端,B项正确;民主制既是城邦繁荣的基础,也是它没落衰亡的根源,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理性的平等竞选成为时代主流,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城邦民主政治存在一定 问题,并非公民的民主权利高于城邦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12.卢梭认为:“适合于立法的,是这样一种人民:他们虽然已经由某种起源、利益或约定联系在一起,但他们还不曾受过法律的真正束缚;他们没有根深蒂固的习惯或迷信思想;他们既不怕遭到外敌的突然入侵,也不参与邻国的纠纷,而且可以单独抵抗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和一个联合起来,击退另一个……他们既不富也不穷,可以自己满足自己。”卢梭旨在强调()A.防止财富分配的极端不平等B.对人类不平等的彻底批判C.私有制的发展催生贫富分化D.通过立法否定财产私有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卢梭认为适合于立法的人民是一部分中间力量,尤其是拆料中“既不富也不穷,可以自己满足自己”可以体现出卢梭强调防止财富分配的极端不平等,A项正确;题干中卢梭观点体现中庸的原则,并没有对人类不平等彻底批判,排除B项;卢梭的观点并未体现贫富文化的原因,排除C项;卢梭的观点是防止极端贫富分化,而不是否定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A项。13.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份额所占比例表原材料食品工业制造品出口贸易7%8%85%进口贸易61%33%6%据表可以反映此时英国()A.工业生产结构失衡B.有强大的贸易竞争优势C.奉行自由贸易的政策D.有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中表格,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份额所占比例表,其出口的工业品和进口原料所占比例巨大,再结合当时英国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可知,其在对外贸易中具有很大的优势,B项正确;图表中是英国的进出口贸易份额所占比例,无法反映出其工业结构失衡的情况,排除A项;进出口贸易份额所占比例表无法反映当时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排除C项;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 B项。14.下图为苏俄国家瓷器厂于1921年绘制的“俄国革命瓷盘”。瓷盘正面绘有红色工厂和手拿锤子的工人图案,瓷盘背面有两枚标记(见下图),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国家瓷器厂的记录中写道:“若早期的标记未被遮盖,它们无疑能在国际市场上更为值钱。”这主要反映当时苏俄()A.新政权展示精神面貌的需求B.重视国民生活资料的生产C.传统艺术与革命文化的融合D.应对政治经济危机的努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瓷盘正面绘有红色工厂和手拿锤子的工人图案,瓷盘背面有两枚标记(见下图),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国家瓷器厂的记录中写道:‘若早期的标记未被遮盖,它们无疑能在国际市场上更为值钱。’”并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21年”,结合所学可知,苏俄政权刚刚成立时,经济严重困难,为了赚取外汇,解决经济困难,新生的苏俄政权在接受瓷器厂后,没有把原来政权的标记“尼古拉二世”涂抹掉,可见当时苏俄应对政治经济危机的努力,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是输入革命文化,展示精神面貌的需求,排除A项;材料只是涉及了革命瓷盘的样子,并未强调苏俄重视国民生活资料的生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传统艺术,排除C项。故选D项。15.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基层治理方面更强调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1991年,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种做法旨在()A.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B.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C.减轻政府的公共财政负担D.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基层治理方面更强调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 的社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减轻了政府的公共财政负担,C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基层治理的发展,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基层管理,未涉及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基层治理更加侧重于社区等,减少政府的直接服务,排除D项。故选C项。16.图一、图二分别为1965年、1995年世界贸易中国家或地区所占份额的示意图。能合理解释图一到图二变化的是()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世贸组织推动国际贸易发展C亚洲经济地位日益重要D.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据图片“1965年、1995年世界贸易中国家或地区所占份额的示意图”可知,1995年日本、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份额相比1965年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这说明亚洲经济地位日益重要,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世界贸易中国家或地区所占份额的示意图”,未涉及政治方面,排除A项;1995年世贸组织刚刚成立,排除B项;材料体现是“世界贸易中国家或地区所占份额的示意图”,未涉及经济格局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题15分,18题15分,19题12分,20题10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自成体系而且独立性与排外性强,与政治联系密切,以官办为主,形成了大一统的结构体系。在思想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学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在应用上,学术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实用性很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对传统典籍的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科学实验,轻视对理论的概括和研究。在发展水平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遥遥领先于世界,但在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没有形成近代科学,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遗憾。----摘编自谭周桂《浅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下图所示为中国与西方的“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学界形容这一时期的中国具有“超稳定结构”并处于“高水平停滞”时期,并据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西方来说,科学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都存在着适应性。也就是说,制度大于技术,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首先体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上。——据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形成近代科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学技术结构与社会结构”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1)原因: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等特点;儒家及伦理宗法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本身的特点;封建政治制度的影响。(2)观点:中西科技发展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适应性。论述:在中古时期,由于中国较早进入封建社会,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中国的科技水平长期领先西方,这体现在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众多领域;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农业文明的典型特征,受制于社会整体结构,未能实现向近代科技的突破。西方科技在古希腊时期发展加快,古罗马文明发展和兴盛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一度处于“高水平停滞”时期;公元4—5世纪西方科技发展出现短暂中断,随着西欧社会的封建化,科技又逐渐发展起来。西方文明率先向工业文明转型,近代科学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综上所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科学技术结构必然是与此时此地的社会结构相适应的。【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依据材料“在应用上,学术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实用性很强”并结合所学可知,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等特点;依据“在思想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学化的 特征非常明显”并结合所学可知,儒家及伦理宗法思想的影响;依据“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对传统典籍的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科学实验,轻视对理论的概括和研究”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本身的特点;依据“与政治联系密切,以官办为主”并结合所学可知,封建政治制度的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答案。抓住主题“科学技术结构与社会结构”,依据材料二“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西方来说,科学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都存在着适应性”可以得出观点是中西科技发展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适应性。然后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梳理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在各阶段的大体发展态势,将各个时期的曲线发展态势与各个时期的基本社会背景相结合进行论述,如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小农经济发达等状况对于此时期科技高水平发展状况及科技特点的影响;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奴隶社会经济发达时期对于西方此时期科技高水平发展的影响等,论述内容要体现中西之间的对比性。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运用唯物史观,得出结论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科学技术结构必然是与此时此地的社会结构相适应的。言之有理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1年,梁启超为其师康有为先生作传时,将英雄分为应时之人物和先时之人物两大类,并将康有为许为先时而生的英雄。他写道:“有应时之人物,有先时之人物。先时人物者,社会之原动力,而应时人物所从出也。质而言之,则应时人物者,时势所造之英雄;先时人物者,造时势之英雄也。应时者有待者也,先时者无待者也,同为人物,而难易高下判焉矣。”……对此梁启超解释道:“社会进化,全社会之人同进之谓,而导率社会多数以进者,又恒在一二人。古今中外能进化之社会,皆其历代圣哲豪杰人格之化成也。”——摘编自李红宝《梁启超英雄观辨》材料二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所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小楷字体碑文,碑文内容如下:“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梁启超英雄观的内涵,并分析他产生这种英雄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英雄观与梁启超的英雄观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从碑文中所列的三个时段中任选一个时段,概述其革命阶段性特点并简要阐述这一阶段的革命历程。【答案】(1)内涵:①将英雄分为应时之人物和先时之人物两大类;②先时之人物高于应时之人物;③先时之人物是英雄造时势,应时之人物是时势造英雄;④先时之人物是指思想者,应时之人物是指实行者。原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救亡图存的需要;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弱小;在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下,梁启超仍然没有摆脱儒家圣贤思想的束缚。(2)不同:中共强调人民就是英雄,而梁启超侧重精英人物才是英雄。任选一个阶段:1946—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支持下,领导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实施战略反攻;发动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发动战略决战),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通过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赢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创建人民军队,打击国民党反动派;抗日战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人民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840—1949年,取得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1840—1919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救亡图存的英勇奋斗,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翻了封建君主制。1919―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民主革命战争,发动人民群众驱逐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析】【详解】(1)内涵:根据材料“1901年,梁启超为其师康有为先生作传时,将英雄分为应时之人物和先时之人物两大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英雄分为应时之人物和先时之人物两大类;根据材料“有应时之人物,有先时之人物。先时人物者,社会之原动力,而应时人物所从出也。”可知,先时之人物高于应时之人物;根据材料“应时人物者,时势所造之英雄;先时人物者,造时势之英雄也。”可知,先时之人物是英雄造时势,应时之人物是时势造英雄;根据材料“应时者有待者也,先时者无待者也,同为人物,而难易高下判焉矣”可知,先时之人物是指思想者,应时之人物是指实行者。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救亡图存的需要,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弱小,在儒 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下,梁启超仍然没有摆脱儒家圣贤思想的束缚等。(2)不同:根据材料“毛泽东同志所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梁启超......社会进化,全社会之人同进之谓,而导率社会多数以进者,又恒在一二人。古今中外能进化之社会,皆其历代圣哲豪杰人格之化成也。”可知,中共强调人民就是英雄,而梁启超侧重精英人物才是英雄。阶段:根据材料“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可知,1946——1949年。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历程: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支持下,领导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实施战略反攻;发动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发动战略决战),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通过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赢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阶段:根据材料“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可知,1919——1949年。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历程: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创建人民军队,打击国民党反动派;抗日战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人民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阶段:根据材料“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可知,1840——1949年。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取得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历程:结合所学知识,1840——1919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救亡图存的英勇奋斗,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翻了封建君主制。1919——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民主革命战争,发动人民群众驱逐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阿克顿说过,“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民主政治的字典里,宽容、妥协、合作都是关键词”。根据材料,结合17世纪以来的世界近代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欧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欧美国家相继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经过国内政治势力反复斗争后,各方达成妥协,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与旧势力妥协进行“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 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18世纪上半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进行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和发展。美国独立后,松散的邦联制导致形势严峻。受启蒙思想影响的联邦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建立民主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经过激烈斗争,1787年,美国制订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宪法还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都达成妥协,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调节内部各集团的利益。近代欧美国家民主代议制政治,是资产阶级内部职权分工与利益分割相结合的妥协表现,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专政。妥协在客观上一定程度有利于政治暂时的相对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考生可以以“妥协”为关键词自拟论题展开论述,在近代西方历史上,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妥协的智慧。如英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与旧势力妥协进行“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后来国王和议会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最终双方妥协建立了责任内阁制;又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体现了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间的妥协和制约;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达成妥协,形成了民主共和制度。再比如法国,1875年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协实现了“一票共和”。上面论述完成后,最终作出结论:近代欧美国家民主代议制政治,是资产阶级内部职权分工与利益分割相结合的妥协表现,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专政;妥协在客观上一定程度有利于政治暂时的相对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为建设民族国家,第二为民族侵略与扩张。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对基督教的。16、17世纪,西欧摧毁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刚开始资产阶级与王权相结合,但随着王朝国家不能体现他们的利益要求时,他们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要求用新的政治原则、观念来构建民族国家。——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二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从前那种只知有教,不知有国的情况发生变化。“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族的利益相吻合,而是扩展到与全民的利益相吻合”。中世纪文明那种孤立性、分散性的特点,开始朝全国性、统一性,以及公利和公权为主的方向演变。⋯⋯ 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具有很大历史进步性……但是,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正因如此,“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改编自赵文亮《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答案】(1)具有狭隘性和潜在的扩张性;民众的民族意识逐渐加强;由反封建教会到反封建王权;追求自由平等人权,反对封建专制;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减弱了教会影响力,民族国家逐渐建立;打破了以贵族为中心的政治格局,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国家公利、公民权利受到关注:推动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发展;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易引发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第一为建设民族国家,第二为民族侵略与扩张”可知具有狭隘性和潜在的扩张性;民众的民族意识逐渐加强;根据材料“刚开始资产阶级与王权相结合,但随着王朝国家不能体现他们的利益要求时,他们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可知由反封建教会到反封建王权;追求自由平等人权,反对封建专制;结合其经济基础可知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小问2详解】影响:根据材料“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从前那种只知有教,不知有国的情况发生变化”可知减弱了教会影响力,民族国家逐渐建立;根据材料“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族的利益相吻合,而是扩展到与全民的利益相吻合”可知打破了以贵族为中心的政治格局,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国家公利、公民权利受到关注:根据材料“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具有很大历史进步性”可知推动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发展;根据材料“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可知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易引发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21 08:03:13 页数:15
价格:¥3 大小:441.9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