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成都七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检测高一历史一、选择题1.“如果把夏商时代的方国联盟比喻为一堆相互间没有太多联系的马铃薯的话,那么周代的封邦建国则是一只装满马铃薯的大口袋,它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这一比喻说明周代的封邦建国A.具有地方分治的特征B.实现了中央权力高度集中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控D.促使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那么周代的封邦建国则是一只装满马铃薯的大口袋,它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可得出强调的是周代的分封制,使各地加强了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分治,排除A项;周代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产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唐代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宋代诗词也常提及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西北地区,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说明()A.秦汉的强盛为历代文人所仰慕B.唐宋诗人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C.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D.唐宋诗词中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答案】D【解析】【详解】特定的历史时空总是能引起历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关注,西北就是如此。西北地区往往与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相联系。唐代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体现了秦汉时期的“秦汉雄风”;宋代诗词也常提及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西北地区,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反映了多民族政权并立中宋政权对西北地区的关切。这都说明诗词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从秦汉到宋元,从未间断,D项正确;秦汉的强盛并非为“历代”文人所仰慕,排除A项;“宋诗人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但是并非唐代,排除B项;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属于无中生有,排除C项。故选D项。3.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其中管辖西藏和台湾地区的机构分别是 A.行都指挥使司台湾省B.行中书省台湾府C.驻藏大臣台湾办事大臣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元朝时期管辖西藏和台湾地区的机构分别是宣政院、澎湖巡检司,D项正确;清朝光绪帝时期在台湾设省,而不是元朝,排除A项;清朝康熙年间将台湾岛纳入版图后设立了台湾府,隶属于当时的福建省,排除B项;清朝雍正帝时期设驻藏大臣,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4.山西太谷曹家是一个商业经营很成功的家族集团,其商业版图不仅雄踞大半个中国,更一度横跨亚欧大陆,东到日本,北到莫斯科,西到巴黎、伦敦。曹家把国内的茶叶、布匹输往国外,商号达640多家,资产高达1200万两白银,雇员达37000人。这种情况出现于()A.战国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山西太谷曹家是晋商的代表,商业经营地域广,资本雄厚,这种情况出现于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出现了一些实力雄厚的商人团体;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商人经商可以远达海外,D项正确;战国时期,商人经营范围不会远达国外,排除A项;魏晋时期国家分裂动荡,不会出现材料中现象,排除B项;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为《明代阁臣入阁前之相关个人和仕宦履历统计表》,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入阁前有关情况人数占总数的比例进士出身15796.9%入为翰林官13985.8%任过地方职务2112.96%掌国子司业和祭酒3521.6%官至尚书或都御史5433.3%家乡是浙江、江西、江苏6942.5% ——摘自洪早清《明代阁臣群体研究》①阁臣的选拔比较重视科举出身②明代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达③品秩高级的官员才能进入内阁④能力强的官员可以承担批红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由表格内容可知,进士出身的阁臣占绝大多数,说明阁臣选拔重视科举出身,①正确;家乡为南方的阁臣数量比例接近一半,说明明代阁臣多出身于南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情况与当时南方经济发展、文教发达有关,②正确;担任过地方职务的阁臣也占有一定比例,说明不一定要品秩高级才能入内阁,③错误;明代批红权由宦官掌握,阁臣没有批红权,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排除BCD。6.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黄宗羲重新解释“古圣王”的“崇本抑末”政策,指出“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是“末业”要抑制,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则属于“本业”,应重视其发展,其旨在以此论证变革传统经济政策的合理性,B项正确;黄宗羲将工商业分为有利于民生和和无益于民生两种,目的不是为了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A项错误;黄宗羲对“崇本抑末”政策的新解释,不是为了宣扬“经世致用”的观念,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黄宗羲为了“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提出区别对待工商业的,D项错误。7.徐继畬《瀛环志略》中记载:“英国之制,相二人,一专司国内之政,一专司外国之务。此外大臣……各有佐属襄助。”由此说明,徐继畬A.主张应学习英国内阁制度B.介绍理解的英国政治体制C.反对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D.认为英国采用了中国制度【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B项正确;他没有学西方的制度,他维护的是 清王朝,排除AC项;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8.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下列选项中,主要的抵抗行动有()①收复雅克萨之战②黄海海战③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④左宗棠收复新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主要的抵抗行动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以及左宗棠收复新疆,②③④D项正确;收复雅克萨之战是在康熙时代,不是中国近代,①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9.下图是中英签署的《北京条约》签字页,上面注明的时间之一为“大清咸丰十年”。这一条约中英《北京条约》签字页原件藏于英国国家档案馆A.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签字之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结束C.影响到洋务派发动的自救运动D.见证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1860年10 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条约签订是洋务派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C项正确;A项是《南京条约》,排除A项;咸丰十年是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是1864年,排除B项;D项是1901年的《辛丑条约》,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0.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切尔在一份报告中写到:“即使迫使中国同意英国货可以不交纳任何捐税进入各省内地,也不会造成中国人的消费量有所增加的……后果。”这一结论的得出是由于当时中国()A.手工生产的质优价廉B.民族工业的有力竞争C.传统经济的顽强存在D.民众的爱国排外情绪【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52年......不会造成中国人的消费量有所增加的……后果”可知,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但其商品依然无法在中国市场实现畅销,其主要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抵制,C项正确;手工生产的质优价廉,不符合史实,英国经过工业革命后,其生产的产品比中国的质优价廉,排除A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出现,排除B项;民众的爱国排外情绪,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1.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金田起义开始,一路高歌。起义最高潮时,占据中国南方的半壁江山,但这辉煌无法持久,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领导集团在军事上的失误B.天京变乱元气大伤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D项正确;军事上的失误、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项;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2.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这体现的思想是A.君主立宪B.中体西用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可知沈葆桢认为只能学习外国的技术,外国的社会制度和风气是不可学习的,体现了鲜明的中体西用的思想,B项正确;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都属于制度的内容,是沈葆桢反对的,排除AC项;沈葆桢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非进行实业救国,排除D项。故选B项。13.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要财源是各省的协饷。各省督抚对此态度不一,有的想方设法拖延和减少协饷,有的与中央讨价还价,还有的则尽其所能援助,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左宗棠的私人关系。这反映出当时()A.国家权力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地方督抚力量削弱清王朝统治根基C.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D.政府内部未达成对收复新疆的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要财源是各省的协饷,本身就表明清政府中央权力的衰弱和财政的枯竭。而各省督抚对此态度不一,表明地方督抚力量增强,削弱中央集权(清王朝统治根基),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国家权力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社会矛盾尖锐是指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日益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与本题表明的“中央—地方”关系不相符,排除C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政府内部未达成对收复新疆的共识,材料中表明的是清政府财政的来源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4.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计划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A.缓和德英关系B.推广德语教育C.维护中国权益D.争取在华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京师大学堂的英文教习和德文教习数量涉及英国和德国在中国力量体现、文化影响和软实力渗透问题,德国认为德文教习少而要求增加,固然是为了加大德国在中国的影响力,为其在华利益服务,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德在华的争夺,排除A项;推广德语最多也只是表象不是实质目的,排除B项;从列强对华政策实质来说,在C、D之间比较不可能选C项,排除C项。故选D项。 15.创刊于1907年的天津《醒俗画报》载:西班牙王太后在前往戏院途中,所乘车辆将一老妪撞死。王太后、西王及王后亲往医院省视,司机亦被逮捕讯罚。画报将此事与中国家眷坐电车撞人后扬长而去相比较,感喟:西班牙国王太后之权力不如中国巡抚之大多矣!《醒俗画报》此举()A.有助于社会思想启蒙B.推动晚清政府改革进程C.推崇西方代议制政体D.意在唤醒大众革命意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醒俗画报》中“醒俗”二字,便是要把民众从习惯而不自觉的种种陋习中唤醒,承担起共同兴国的重任。材料中“画报将此事与中国家眷坐电车撞人后扬长而去相比较,感喟:西班牙国王太后之权力不如中国巡抚之大多矣!”反映了鞭挞丑恶,抨击时弊,对当时官场的种种腐败现象,大加针砭,显示出文人对于地方和国家事业的关注,所以有助于社会思想启蒙,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醒俗画报》面向大众,直接介入日常生活与社会现实,该画报对材料中的事件的报道与晚清政府改革无关,排除B项;《醒俗画报》此举的目的是促使民众觉醒,没有推崇西方代议制政体,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醒俗画报》此举是要把民众从习惯而不自觉的种种陋习中唤醒,不是唤醒革命意识,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答案】创新:确立三省六部制;改行州县两级制;创立科举制。影响: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中枢机构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三省相互牵制,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解析】 【详解】创新:根据材料“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可得出确立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可得出改行州县两级制;结合所学知识,隋朝创立的还有科举制。影响:第一个小问题答出来,该问就比较简单了,分别答出三省六部制、改州县两级制、科举制的影响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使得中枢机构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三省相互牵制,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改州县两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综上所述,这些制度创新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17.经济活动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回顾历史,中国经济在传统与近代中新陈代谢,艰难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在明清时期受到哪些经济政策的阻扰,使其未能步入近代?【答案】主要表现:①突破了市坊空间界限;②突破了时间限制;③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④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经济政策:①重农抑商;②闭关锁国(“海禁”)。【解析】【详解】主要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空间方面,突破了市坊空间界限;时间方面,突破了时间限制;货币方面,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方面,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经济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之所以未能步入近代,一方面是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是统治者拥有天朝上国观念,采取闭关锁国(“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18.中国自古便饱受疫病之苦,同时在几千年抗疫史中总结了许多抗疫的经验,对今天的疫情防控有重要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近现代隔离机制相比,尽管中国古代的隔离措施、隔离方法、隔离观念还比较落后,但早在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就已存在的避疫思想、隔离观念……它历经秦汉时期的萌芽、西晋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到两宋时期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尽管明清时期国家层面主导的隔离治疫事务有所衰落,但是以民间 社会力量为主导的隔离治疫却得到了长足发展,这种官绅协同的模式不仅促进了传统隔离治疫的发展,并为近现代隔离治疫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摘编自杨银权《被忽视的传统:中国古代隔离治疫发展述论》材料二随着疫情的频发,从民间到官方皆竭力治疫,但由于医学技术水平所限,往往效果有限,直到清末才略具规模,民国时期较有进步。据1911年7月11日上海《时报》载,当年安徽遭受特大水灾,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皖北灾后患疫百姓众多。在上海华洋义振会会长福开森的号召下,该会于7月初成立救疫队赴皖救治,就诊者纷至沓来,一时应接不暇。该会除施医外,还择极贫病重者再施钱、米,并备牛肉干、牛奶等滋补之品,以助患者速愈。民国初期,每到七八月份,各大城市纷纷成立临时时疫所,免费收治疫病患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慈善团体、民间社团每年均成立时疫救治医院,有上海时疫医院、普善山庄时疫医院等近20家。——摘编自周利成、左力《近代中国的防疫、验疫与治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隔离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采取的防疫措施。【答案】(1)特点:隔离观念起源早,方法措施比较落后;不断发展完善;明清时期民间力量推动隔离制度发展;对以后的疫病防控影响深远。(2)措施:成立救疫队救治灾区民众;对贫困者实施物资援助;疫情高发时期成立临时救治所免费收治患者;发动民间力量广泛参与疫病救治;建立时疫救治医院。【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尽管中国古代的隔离措施……早在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就已存在的避疫思想、隔离观念”结合所学可知隔离观念起源早,方法措施比较落后;据材料一“历经秦汉时期的萌芽……完善的程度”结合所学可知不断发展完善;据材料一“明清时期……以民间社会力量为主导的隔离治疫……促进了传统隔离治疫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民间力量推动隔离制度发展;据材料一“为近现代隔离治疫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合所学可知对以后的疫病防控影响深远。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征和医疗条件可知,古代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导致隔离方法措施比较落后;中医理论的发展,人们对传染病的本质和传播方式认知深化以及统治者为稳定统治,重视防疫工作,促使隔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商品经济发展,民间力量壮大,促使明清时期民间力量推动隔离制度发展。(2)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二“该会于7月初成立救疫队赴皖救治”可知成立救疫队救治灾区民众;据材料二“还择极贫病重者再施钱……等滋补之品”可知对贫困者实施物资援助;据材料二“每到七八月份,各大城市纷纷成立临时时疫所”结合所学可知疫情高发时期成立临时救治所免费收治患者;据材料二“上海各慈善团体……时疫医院等近20家” 结合所学可知发动民间力量广泛参与疫病救治、建立时疫救治医院。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成立救疫队赴皖救治……以助患者速愈”结合所学可知有效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减少死亡人数;据材料二“各大城市纷纷成立临时时疫所……普善山庄时疫医院等近20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近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构建及医疗卫生水平发展;据材料二“各大城市纷纷成立临时时疫所,免费收治疫病患者”结合所学可知提高民众对政府认同感,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21 07:49:05 页数:10
价格:¥1 大小:68.6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