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缙云中学等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四校联考历史学科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的时间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新石器时代。中国至今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7000多处,下图遗址中被龙山文化所代替的是()A.①③B.①④C.①②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观察题中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即图中的①②两处文化,逐渐被龙山文化所代替,C项正确;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即图中的③④两处文化遗址,不在黄河流域,并未被龙山文化取代,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D三项。故选C项。2.《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宗法制是井田制基础C.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D.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答案】B【解析】 【详解】由材料“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皆有等衰”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在统治阶级内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几个不同贵族阶层,而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矛盾。井田制是指西周实行的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所以宗法制不是井田制的基础,B项符合题意;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其核心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C项;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历史上,秦人用数百年的时间逐步融人并认同华夏民族。楚人经历与秦人基本相同的心理历程,在战国晚期由“蛮夷"进入华夏。吴人、越人也有与此类似的情形,时间上比秦人、楚人略晚。这说明()A.春秋时秦人已融入华夏民族B.战国时夷夏观念逐渐消失C.华夏文明具有强大凝聚力D.吴越文明落后于秦楚文明【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秦人用数百年时间逐步融人并认同华夏民族……吴人、越人也有与此类似的情形,时间上比秦人、楚人略晚”,可以看出中原华夏文明对周边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C项正确;春秋时秦人并未融入华夏民族,排除A项;战国时期夷夏观念并没有消失,排除B项;无数据对比,不能得出吴越文明落后于秦楚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4.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了分封制,推广郡县制,采取该政策的本质目的是()A.防止人民的反抗B.巩固大一统局面C.维护社会的稳定D.促进文化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了分封制,推广郡县制”可知,郡县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B项正确;防止人民的反抗,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维护社会的稳定,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促进文化经济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5.西汉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较为强盛的朝代,这离不开西汉各帝王的努力,对于下列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①剪除异姓王②设立西域都护府③设立五经博士④平定七国叛乱A.④③①②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汉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较为强盛的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剪除异姓王是在汉高祖刘邦时期,西域都护府是汉宣帝时期设立,汉武帝时期,设立五经博士,汉景帝时,平定七国叛乱,根据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汉高祖、汉景帝、汉武帝、汉宣帝,①④③②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项、C项和D项。故选B项。6.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战争连年不断,巨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沉重负担。为此汉武帝()A.谴使西域,开辟丝路B.与民休息,轻徭薄赋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强调汉武帝时期财政负担重,显然选项中只有“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符合题意,“盐铁官营,均输平准”能增加政府收入,D项正确;“谴使西域,开辟丝路”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对付匈奴,不符题意,排除A项;“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一般是初建王朝为了恢复经济采取的措施,不符题意,排除B项;C项是属于汉武帝在思想领域的统一措施,不符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7.“晋归义羌侯”金印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文物,是西晋王朝颁给地处西北,归顺中原的羌族部落酋领的印信。据此可知()A.西晋王朝实现了短暂统一B.西晋与羌族友好交往C.西晋尊重少数民族风俗D.西晋统治区域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晋归义羌王”金印为晋代的文物,这枚金印是晋朝廷颁赐给归顺晋朝的羌王印绶,反映了西晋与羌族友好交往,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西晋王朝是否实现短暂统一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西晋尊重少数民族风俗,排除C项;材料仅能体现西晋与羌族友好交往,不能说明西晋统治区域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8.京杭大运河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兴修,它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 朝,繁荣于唐宋时期,取直于元,疏通于明清时期。下列属于运河萌芽阶段沟通江淮水系的是()A.邗沟B.灵渠C.永济渠D.通济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北征齐国争霸中原而调集人力开凿的邗沟,沟通江淮水系,A项正确;灵渠沟通的是湘水和漓水,排除B项;永济渠、通济渠开凿于隋朝,排除C、D项。故选A项。9.《(北)魏书·世宗纪》记载正始二年诏:“任贤明治,自昔通规;宣风赞务,实惟多士。而中正所铨,但存门第,吏部彝伦,仍不才举。”由此可知,该制度()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重视对品行的考察C.提升了庶族的地位D.维护了士族的特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中正所铨,但存门第,吏部彝伦,仍不才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是门第,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统治的工具,D项正确;九品中正制度选官权逐渐被世家大族把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排除B项;其不利于庶族地位的提升,排除C项。故选D项。10.公元780年,杨炎实行两税法改革。两税法把租庸调中的“庸”和“调”都改为以货币缴纳。庸原来是以绢和布代役的,是用实物代替劳役。现在改庸为货币缴纳,实际是把劳役税改为货币税了,这种变化反映了唐朝()A.商品经济发展B.人口流动性加强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赋税标准发生质变【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公元780年,杨炎实行两税法改革。两税法把租庸调中的‘庸’和‘调’都改为以货币缴纳”可知,两税法改革中把租庸调中的“庸”和“调”都改为以货币缴纳,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税制改革中“货币代替实物”,与人口流动性无关,排除B项;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但此时的税制改革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赋税标准的变化,而是税制改革中“货币代替实物”,排除D项。故选A项。11.张国刚在《唐代藩镇研究》书中写道,唐代的藩镇并不都是割据的。河朔地区州县行政区划的改易和废置、官吏员额的增减,唐廷的敕令起一定作用。由此可知唐朝藩镇() A.具有游离性和依附性B.实现对中央控制C.控制地方财政D.维护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的藩镇势力较大,威胁中央集权,具有游离性。但“河朔地区州县行政区划的改易和废置、官吏员额的增减,唐廷的敕令起一定作用”,说明唐朝藩镇也具有一定的依附性,A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唐朝藩镇实现对中央控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唐朝藩镇具有游离性和依附性,未体现唐朝藩镇控制地方财政,排除C项;唐朝藩镇不利于中央集权,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2.史书云:“(宋)太祖鉴前代之失,集精锐于京师。”“禁军者⋯⋯皆以守京师,备征伐。”这表明宋代的目的是()A.崇文抑武,加强集权B.守内虚外,防止割据C.精兵简政,提高效率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将精锐集中于京师,守内虚外,B项正确;崇文抑武是表现,不是目的,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提高效率,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对大臣道:“凡国家庶务,钜细各殊,若宪度不明,则何以为治?群下亦何由知禁”,于是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这一举措()A.打破了农耕和游牧文明的隔阂B.基于辽境内政治经济不平衡C.反映了儒家成为治国指导思想D.旨在完善辽朝法律制度建设【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可知,契丹建国后,既有从事畜牧业的游牧民族,也有从事农耕业的汉人和渤海人,辽朝统治者在考虑自身情况和借鉴中原汉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地缘关系的因俗而治的双轨制,用不同的法律去治理,B项正确;蕃汉分治说明农耕和游牧文明的隔阂仍然存在,排除A项;儒家成为治国指导思想与“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不符,排除C项;这一举措根本目的是巩固辽朝统治,而不是完善辽朝法律制度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14.宋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下列属于宋朝经济领域进步表现的 是()A.南方植棉逐渐普遍B.稻麦复种制的普及C.纸币开始出现D.青花瓷生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产生最早的纸币交子,C项正确;南方植棉逐渐普遍是在元朝,排除A项;稻麦复种制是在南方普及,而非全国,排除B项;青花瓷生产于唐朝,排除D项。故选C项。15.这部兼论中国南北地区的农业,概述了古代农业生产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并用占全书五分之四的篇幅,描述了257种农具、农业机械和生活用具的构造、来源、演变和使用方法。据此可知该书最有可能是()A.《氾胜之书》B.《齐名要术》C.《农书》D.《四民月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概述了古代农业生产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并用占全书五分之四的篇幅,描述了257种农具、农业机械和生活用具的构造、来源、演变和使用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王祯所著的《农书》,是元代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一部农学著作,是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其中的《农器图谱》20集,占全书80%的篇幅,几乎包括了传统的所有农具和主要设施,堪称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具史料,后代农书中所述农具大多以此书为范本,C项正确;《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氾胜之汇录的一部农学著作,总结了当时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齐民要术》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崔寔创作的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明朝注重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针对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于明代的管理政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①地设奴儿干都司,管理蒙古各部B.册封②地首领,与其订立和议C.在③地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D.在④地设宣政院管理军政事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B项正确;明朝前期,在东北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不管理蒙古各部,排除A项;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排除D项。故选B项。17.明朝中期常熟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入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谭晓的致富反映了当时()A.一些行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江南等地农业的多种经营兴盛C.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商品经济已成为主流经济形式【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所给材料“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入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反映出当地农业多种经营兴盛,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明朝并没有放弃,排除C项;题干所给材料没有涉及比较信息,因此无法得出“商品经济已成为主流经济形式”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8.明代一位思想家这样阐述他的“良知”概念“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 A.主张探究万物,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B.强调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C.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D.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王阳明的心学主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B项正确;主张探究万物是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是李贽的思想主张,排除C项;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是黄宗羲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B项。19.《明清史讲义》对雍正帝评价颇高:“要之圣祖诸子,皆无豫教,唯世宗之治国,则天资独高,好名图治,于国有功。”下列现象存在于雍正帝在位期间的有()①设立军机处,提高行政效率②利用奏折制度,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③大规模“改土归流”,推动西南的经济发展④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强化了对西藏的统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皇帝是康熙皇帝,排除④;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设立军机处,提高行政效率,①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雍正帝利用奏折制度,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②正确;雍正帝为推动西南的经济发展,大规模“改土归流”,③正确,综上,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20.英国人马尔丁说:“鸦片贩卖者腐化了、降低了和毁坏了不幸福的人底精神生活,而且还毒杀了他们的身体。鸦片贩卖者时时刻刻向贪欲无厌的吃人神贡献新的牺牲品,而充当凶手的英国人和服毒自杀的华人,就彼此竞争,向吃人神的祭台上贡献牺牲品。”这段史料无法论证()A.鸦片贸易的非正义性B.虎门销烟的必要性C.鸦片对国人的危害性D.鸦片战争的必然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人马尔丁明确指出英国人贩卖的鸦片是毒品,不仅毁坏了中国人的精神,还毒杀了中国人的身体,但材料没有揭示鸦片战争的必然性,D项符合题 意,选择D项;材料表明鸦片是毒品,进而可以论证鸦片贸易是非正义性的,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鸦片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由此可知,材料可以论证虎门销烟的必要性,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强调鸦片不仅毁坏了中国人的精神,还毒杀了中国人的身体,可以论证“鸦片对国人的危害性”,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1.《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的商品输入B.体现了中国的外交成就C.维护了中英的正常贸易D.侵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材料“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可见,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开始丧失海关主权,D项正确;A项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相反,排除A项;材料内容涉及海关权,不涉及外交,排除B项;材料中可以判断中国海关权开始丧失,这显然不利于公平正常的贸易,排除C。故选D项。22.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由此可见,曾国藩推行洋务意在()A.保障国内外安全B.改变封建专制制度C.尝试实现现代化D.应对西北边疆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推行洋务运动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抵御外侮,保障国内外安全,A项正确;洋务运动不涉及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排除B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西北边疆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23.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也从未停息。以下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台湾人民武装抗日斗争②广州黄花岗起义③三元里抗英④义和团运动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①台湾人民武装抗日斗争发生《马关条约》签订后,②广州黄 花岗起义发生在1911年,③三元里抗英发生在1841年,④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所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①④②,C项正确;在题干所列事件中,三元里抗英发生最早,③应排在最前,排除A项;在题干所列事件中,广州黄花岗起义发生最晚,②应排在最后,排除B项、D项。故选C项。24.“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一致的是()A.“东南互保”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义和团运动使列强认识到瓜分中国实为下策C.“东南互保”维护了南方各省的和平与安全D.义和团运动导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可知,作者认为“东南互保”防止义和团运动向南扩展,维护了南方各省的和平与安全,C项正确;“东南互保”使得中央权威遭到削弱,而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根基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义和团运动使列强认识到瓜分中国实为下策,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导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故选C项。25.孙中山在1904年的演讲中大声疾呼:“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中山致力于()A.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B.撰写《革命军》,论证实行革命的必然性C.创建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D.成立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孙中山在1904年的演讲......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及所学知识,可得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中山致力于创建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C项正确;兴中会的建立是1894年,排除A项;撰写《革命军》的是邹容,排除B项;成立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的是张謇等立宪派,排除D项。故选C项。26.下表罗列的是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最高军政长官的背景,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人5人咨议局议长3人原巡抚3人原布政使1人原提督1人原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A.是自上而下的革命B.得到较多官员支持C.存在一定的妥协性D.未能完成既定目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最高军政长官中有清政府的封建旧官僚,他们实质是投机革命,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存在一定的妥协性,C项正确;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排除A项;材料只列举了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最高军政长官的背景,没有表明他们对革命的态度,不能得出“较多官员支持”的结论,排除B项;表格信息体现了全国独立省份中最高军政长官有旧官僚,不能由此推出是否完成既定目标,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排除D项。故选C项。27.1919年,针对包办婚姻,有女子表示:“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她的言论表明()A.新文化运动促进妇女思想解放B.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开始出现C.传统礼教遭到女性的广泛反对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正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19年”可知,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女子反对包办婚姻和要保全自己的人格,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女性的思想解放,A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了妇女思想解放,这种思潮并不偏激,排除B项;“传统礼教遭到女性的广泛反对”中的“广泛”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1919年五四运动后,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由资产阶级性质转变为无产阶级性质,材料中女子的言论不能表明这一转变,排除D项。故选A 项。28.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不说明以前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对于共产党的成立和以后的历史,也就不能说得清楚。”毛泽东如此重视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之间的关系,是因为五四运动()A.是一场以工人阶级为先锋的爱国革命运动B.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凝聚了人民的强大力量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理论上组织上的准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说明以前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对于共产党的成立和以后的历史,也就不能说得清楚。”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说明毛泽东侧重五四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C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凝聚了人民的强大力量,排除B项;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排除D项。故选C项。29.“(这次)会议原定是政治局会议,而不是扩大会议。博古最初不同意扩大到军团主要领导参加,但军团领导人纷纷要求,才同意了。这就为在会议中提出改组中央领导,让毛泽东进入中央常委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A.集中全力解决了党的军事和组织问题B.明确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D.纠正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就为在会议中提出改组中央领导,让毛泽东进入中央常委奠定了基础”可判断出,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解决了组织和军事上的问题,A项正确;中共二大提出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B项;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30.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八一宣言》中提出,“只要国民党军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旧仇宿怨,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这一行为()A.促使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B.标志着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C.助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D.体现抗日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识 【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八一宣言》中提出,只要国民党军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旧仇宿怨,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可知,材料体现了我党为挽救民族危机,愿与国民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有利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项正确;抗日救亡运动是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各阶层人民自发的反抗日本侵略的运动,中共的“八一宣言”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排除A项;1937年秋的陕北洛川会议,标志着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中共的“八一宣言”,未涉及国民党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5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汉民族关系则主要是采取和抚四夷特别是与强大的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汪高鑫《两汉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材料二清前期边疆治理的部分措施地理方位具体措施东南地区①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收复台湾②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东北地区①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②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界西北地区①1757年彻底击败准噶尔部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④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要务西藏地区①清初册封达赖和班禅②1727年起开始派遣驻藏大臣③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积极开拓疆域的强有力措施。用一句话概括西 汉经略边疆的作用。(2)据材料二,分析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受到了哪些威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设立的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简述清政府管理边疆政策的特点。【答案】(1)措施:任用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控制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张骞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一句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2)威胁: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如准噶尔部的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外国侵略势力对边疆的侵略,如沙俄入侵我国东北;反清势力的威胁,如郑氏集团占据台湾。中央机构:理藩院特点: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解析】【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任用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控制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张骞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等等。一句话:根据材料“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可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2)威胁:根据材料“1757年彻底击败准噶尔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可知,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如准噶尔部的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根据材料“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界”可知,外国侵略势力对边疆的侵略,如沙俄入侵我国东北;根据材料“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收复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可知,反清势力的威胁,如郑氏集团占据台湾。中央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立的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是理藩院。特点:根据材料“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清初册封达赖和班禅”可知,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闯入基隆港,重炮轰击炮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翌年,法军进攻台湾;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面对列强的侵略,台湾军民奋起反抗。在鸦片战争中,台湾军民的抗争,有力地配合了祖国大陆的反侵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掀起反割台斗争。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止过……——摘编自周文顺《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台湾与祖国》 材料二1889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梁启超1902年发表《新中国未来记》,他设想的“新中国”,曰“大中华民主国”,第一任总统罗在田为光绪皇帝。“新中国”采用立宪政体,前期为君主立宪国,到光绪让权时转为民主共和国,“非到万不得已之时,必不轻用急激剧烈手段”。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将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反割台斗争中留台清军的首领,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和邹容对于“新中国”的不同设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邹容提出建立“中华共和国”愿望反映的社会现实。【答案】(1)首领:刘永福。内容: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2)不同设想:梁启超主张改良,经君主立宪逐步过渡到民主共和;邹容主张反清革命,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国家。现实: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统治反动本质日益暴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解析】【详解】(1)首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反割台斗争中留台清军的首领是刘永福。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2)不同设想:依据材料“非到万不得已之时,必不轻用急激剧烈手段”,得出梁启超主张改良,经君主立宪逐步过渡到民主共和;依据材料“将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国家”,得出邹容主张反清革命,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国家。现实:从当时的国家形势分析,得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清政府的本质分析,得出清王朝统治反动本质日益暴露;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角度分析,得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从技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问题层层递进,达到了“吾人最后之觉悟”;从鸦片战争时期少数先驱者个体觉醒,到甲午战败后士大夫阶层“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再发展到五四时期实现“全面觉醒”;从近代初期少数先驱者的被动惊醒,发展到五四时期对民族命运的自觉反省与对唤醒民众使命的自觉承担。 ——摘编自俞祖华《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开启——五四启蒙运动中的“觉悟”话语》材料二相对来说,在中共中央机关管辖范围内外活动的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受党内斗争的影响。他们在江西和湖南腹地,开展独立的、相对来说不大正统的活动,组织农民和创建游击战术,发动了“平均主义”的土地革命。他们在不依靠共产国际或驻上海党领导人之帮助或指导的情况下,发展了一块自给自足的根据地。——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三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能够想纵深发展,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通过共青团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同胞宣言》,号召学生“把反日救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12月27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学生运动要得到持久性”,“只有和工人、农民、兵士的斗争配合起来,才有可能”。这就为中国青年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据《毛泽东选集》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角度阐述五四运动的性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发展了一块自给自足的根据地”名称,并概括指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革命新道路。(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向纵深发展”所采取的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抗日救亡斗争”的名称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性质: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特点:由表及里,不断深入;从个体觉醒到群体觉醒到实现全面觉醒;从被动接受到自觉反省。(2)名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3)策略:学生运动与工、农、商、兵的抗日斗争相结合名称:一二·九运动影响: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从技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问题层层递进,达到了‘吾人最后之觉悟’”可知,由表及里,不断深入;根据材料“从鸦片战争时期少数先驱者个体觉醒,到甲午战败后士大夫阶层‘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再发展到五四时期实现‘全面觉醒’”可知,从个体觉醒到群体觉醒到实现全面觉醒;根据材料“从近代初期少数先驱者的被动惊醒,发展到五四时期对民族命运的自觉反省与对唤醒民众使命的自觉承担。” 可知,从被动接受到自觉反省。性质: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2)名称:根据材料“毛泽东和朱德......在江西和湖南腹地......组织农民和创建游击战术......发展了一块自给自足的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新道路:根据材料“在江西和湖南腹地,开展独立的、相对来说不大正统的活动,组织农民和创建游击战术,发动了‘平均主义’的土地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3)策略:根据材料“把反日救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学生运动要得到持久性......只有和工人、农民、兵士的斗争配合起来,才有可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生运动与工、农、商、兵的抗日斗争相结合。名称:根据材料“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能够想纵深发展,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通过共青团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同胞宣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抗日救亡斗争是一二·九运动。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一二·九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21 07:49:07 页数:17
价格:¥1 大小:944.5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