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政治上学期12月摸底考试试题(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12月份月考政治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及考试科目在相应位置填涂。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很多腐败分子在剖析自己违纪违法的原因时,第一条写的都是“放松了对理论的学习,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因此,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魂。这是因为(   )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②科学的世界观能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③世界观可以脱离方法论,但方法论不能脱离世界观④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2.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改造,使其“不是用头立地而是重新用脚立地了”。下列观点能够体现“用脚立地”的是(   )A.凡一切事物,其自身的真相,必然是思想所思的那样,所以思想即在于提示出对象的真理B.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C.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竟没有形而上学——就象一座庙,其他各方面掷装饰得宫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D.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3.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纲就是按照《共产党宣言》精神制定的。我们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这表明(    )①科学理论只有武装人民群众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②科学理论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不断释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③理论因正确反映了事物本质规律故而能指引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在于它来自实践并接受实践的反复检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有力引领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由此可见(    )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②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③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是一种巨大物质力量④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孙中山意识到铁路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提出建设二十万里铁路的宏伟计划,但由于受当时条件限制,未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改革开放 40多年的发展,在几代建设者的努力下,现在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一,修建铁路的速度更是无人能敌。中国铁路发展的历程说明(   )①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要正确发挥认识的作用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③中国铁路建设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认为,文学跟别的东西不一样,文学的选择性很强,同样一部小说,每个读者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肯定会得出结论”。由莫言的观点可以看出(   )①人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主观反映②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人的思维可以摆脱客观对象实现创新④意识活动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1930年,德国出版了《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一书,以批判相对论。爱因斯坦得知后说:“一百位?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如果我是对的,找一千个教授出面也没有用;如果我是错的,有一个人出面证明就足够了。”爱因斯坦如此回应是因为(   )①认识的真理性不因人的认知水平而改变        ②真理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③认识的真理性受实践内容和水平的制约        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可以是写景状物,也可以是写人叙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楹联文化,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具有美感的形式,还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从古至今,每一副楹联里都有创作者们传达的深厚的思想内容。这告诉我们(  )①普及与提高,是楹联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②楹联是对客观的能动反映,自由表达作者的思想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有其共性④楹联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在古城开封,吃“菊花宴”、喝菊花酒、品菊花茶……菊之味食之乐,难以尽数。近年,“中国菊花名城”开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菊花资源优势,拉长菊花产业链条,让菊花带来更多的财富,实现了开封菊花从单一观赏价值向多元应用价值的转变,让菊花产业之花在开封大地绚丽绽放。材料主要体现的哲理有(   )①把握事物的客观联系,就能引导事物向有利方向转化②通过实践能调整事物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实现要素功能的最大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2022年10月,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将中国空间站三舱主体舱段中的最后一个舱段———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升空。随后,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进行快速交会对接,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属于中国人的空间站时代到来!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质变以统一物分解为呈现状态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③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2022年4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演讲时强调,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部复杂精巧、有机一体的机器,拆掉一个零部件就会使整个机器运转面临严重困难,被拆的人会受损,拆的人也会受损。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    )①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②矛盾双方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关系③关键部分统率全局,决定整体功能的发挥④数量变化是引起事物发生质变的必备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2022年4月1日,中欧峰会如期举行,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中方对欧政策保持稳定连贯,希望欧方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奉行自主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共同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体现的辩证法思想是(  )①意识具有双重性,要不断积累正确认识促进中欧关系健康发展②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积极促进中欧各方面合作交流③充分挖掘中欧之间的有利联系,不断推动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④矛盾具有同一性,中欧双边关系在互相交流中造福两国和人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2022年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除了“维护粮食安全”的精神一脉相承之外,今年还给出了具体的执行办法。比如,粮食安全不但要让主食安全,还要让大豆、油料等副食安全,并给出了具体的种植方案,“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新疆次宜棉区扩大花生生产”等。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④要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4.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脸识别研究经历了五官几何特征、像素变换特征、局部滤波特征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四类主流技术路线。目前,主流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推动了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在很多场景的识别准确率已经超过了人眼。由此可见(  )①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构成了事物的联系   ②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握联系的多样性③实践产生的新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④立足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近年来,老年代步车的出现给不少人带来便利,但由于缺乏规范和管理,对城市道路安全也造成不小隐患。从网约车到网络短视频,治理经验表明,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在良性互动中强化规则导向,才能推动由粗放低效向精细规范的治理升级。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实践产生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②实践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自发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③矛盾双方实现转化意味着原有问题得以解决④正是在矛盾不断解决的过程中事物才持续向前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6.数千年来,人们一直习惯于用锅炒菜,把生的食物放在热锅里炒,食物由生变熟。这种妙法只能提供热食,不能满足人们对冷食的需要。有人从加热的反面设想,制造出“炒冰”的锅,将一杯牛奶倒入这种锅中,翻炒几下,就变成洁白细腻、清凉解暑的冰淇淋。故事启示我们要(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内部结构优化趋向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③要勇于创新,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方成(1918—2018),祖籍广东中山,漫画家、杂文家、幽默理论的研究专家。方成的思想评论漫画通过某种偶发的社会现象揭示其中的本质问题,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思想深度。对其代表作《脑瘤手术》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①脑袋里生了脑瘤因此产生封建思想,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②思想转变很艰难,其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④这位官员坚持了辩证否定观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8.“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③人民群众可以突破条件制约,创造历史④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9.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振兴促进法》。此法的通过体现了(    )①法治乡村建设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性质和面貌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④通过深化改革解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五个方面是“必由之路”是基于其(   )①正确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②看到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③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④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1.从价值观的角度看,这幅漫画的寓意是(   ) A.事物的价值是相对的,没有统一客观的评判标准B.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必须自觉坚持正确价值观C.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必须因时而变D.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不能千篇一律22.医保谈判是指国家医保局的专家与药企进行谈判,以协调药物价格,从而使药价降低,减轻患者经济压力。在医保谈判中,药企要的是经济利益,而国家目的则是为了降价惠民,所以医保部门要有“灵魂砍价”的能力,通过带量采购来推动药价大幅下降,实现药企薄利多销和患者负担减轻的“共赢”。这要求国家医保局谈判专家(   )①处理复杂利益关系时要平衡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②以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问题,使整体利益在局部利益中实现③在谈判中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在矛盾的对立中追求统一④在谈判中要注重价值考量,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3.原本是废旧机床、罐体和管道、玻壳半成品被改造成具有时尚气息的价格不菲的的艺术小品;大山深处被废弃的学校,经过设计师改造后成为五星级民宿“云上院子”,游客络绎不绝;破旧不堪的村落,经过美学设计后,成为网红打卡地,年轻人排队举行婚礼……这一系列的变化佐证了(   )①观念创新有利于将事物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②物的价值随着时空及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③价值选择的合理性决定价值判断的正确性④人们多种多样的价值选择是美学设计成功的源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4.读下图漫画《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完的坎》,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因为世界是可知的,所以“没有过不去的坎”B.人的创造性实践能消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坎”C.“过不完的坎”是人生无法回避的客观规律D.“过得去的坎”与“过不完的坎”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25.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我国国企改革正稳步向前推进,顶层设计已取得重大进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全面提速,创新驱动战略有力推进。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①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②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国企改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内在统一的要求④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国企改革的先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6.习近平主席在谈到中欧两大文明时曾说:“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这明(  )①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中国茶和欧洲酒可以“取长补短、合而为一”②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国茶和欧洲酒可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③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中国茶和欧洲酒可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④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中国茶和欧洲酒可以“兼容并存、兼收并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第II卷(非选择题)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10月31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空间站基本构型最后一个舱体梦天实验舱送入太空,实验舱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国即将建成空间站,完成载人航天“三步走”。1992年9月,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需要,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建造载人空间站,是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从1992年这一战略实施以来,中国航天人风雨兼程、扎实迈进,克服困难、越过难关,全面突破并掌握了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一路走来,中国航天人历经艰苦卓绝的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标注着一个个精神高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航天技术是战略性新兴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等不来的,必须靠创新突破。正如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所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核心是‘自力更生’。”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飞跃转变,特别是在许多关键领域闯进“创新无人区”,靠的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集智攻关、协同创新的奋力拼搏。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航天人为什么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完成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2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口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政策不断演变。新中国成立初期,受“人多力量大”思想影响,国家鼓励生育,导致人口从4亿激增到1954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的6亿,庞大而激增的人口与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社会资源等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政府开始意识到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1960年我国在部分地区试行“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197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到1980年我国开始实行史上最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写进宪法,“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人口政策使我国少出生了4亿人,为国家创造了40年的人口红利期。随着老龄化加剧,2013年,我国再次进行调整,实行“单独二孩”的人口政策,但人们的生育意愿持续下降,2020年人口出生率仅为5%。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人口政策不断演变的合理性。(12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实践证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12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2022年,全国各地“喜迎二十大”,掀起了传承红色基因,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活动。为使红色基因不仅有史可讲、有址可寻、有物可看,依托南湖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助推建立了一批以爱国主义、党史、国防、法治、科普和绿色为主题的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探索“互联网+红色基因”教育形式,利用互联网和微信、微博,通过数字化技术、动画、微电影、微作文等形式,在青少年中唱响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主旋律。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规划》制定的依据。(12分)参考答案1.B【详解】①:很多腐败分子因为放松了对理论的学习,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所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①符合题意。②: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魂,这是因为科学的世界观能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②符合题意。③④:材料强调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科学世界观的作用,不涉及世界观可以脱离方法论,但方法论不能脱离世界观,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D【详解】“用脚立地”的意思是立足于实践,唯物的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看作现实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现实事物看作绝对概念的某一阶段的反映。AB:选项AB属于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故AB不选。C:选项C强调形而上学,与题意不符,故C不选。 D: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强调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看作现实事物的反映,与题意符合,故D入选。故本题选D。3.A【详解】①②:我们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这表明科学理论只有武装人民群众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科学理论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不断释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故①②正确。③:科学理论因正确反映了事物本质规律故而能指引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故③错误。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来自实践并接受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4.A【详解】①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有力引领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体现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故①②正确。③: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故③错误。④: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5.C【详解】①: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动力,①错误。②: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在几代建设者的努力下,现在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一,这说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②正确切题。③:由于受当时条件限制,孙中山建设二十万里铁路的宏伟计划未能实现,而新中国成立后,在几代建设者的努力下,现在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一,这说明中国铁路建设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具有社会历史性,③正确切题。④: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④错误。故本题选C。6.C【详解】①④:文学的选择性很强,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肯定会得出结论,通过阅读作者的书籍可以来评判作家,说明人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主观反映,也可以说明意识活动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①④符合题意。②: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说法错误。③:人的思维是对客观对象的主观反映,所以思维不能摆脱客观对象来实现创新,③说法错误。7.B 【详解】①④: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认识的真理性不因人的认知水平而改变,因此,爱因斯坦面对质疑才如此回应,故①④正确。②:材料说明真理就是真理,没有体现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不符合题意。③: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跟实践内容和水平无关,故③排除。故本题选B。8.C【详解】①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楹联文化,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具有美感的形式,还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告诉我们普及与提高,是楹联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楹联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④符合题意。②:意识是对客观的能动反映,楹联属于意识外在表现形式的产物,②错误。③:材料旨在通过楹联说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未涉及各民族文化有其共性,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9.C【详解】①:“就能”一词说法过于绝对,①错误。②③:近年,“中国菊花名城”开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菊花资源优势,拉长菊花产业链条,让菊花带来更多的财富,实现了开封菊花从单一观赏价值向多元应用价值的转变,说明通过实践能调整事物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②③正确。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而不是要素功能的最大化,④错误。10.C【详解】①:质变是指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质变过程中所呈现的是事物统一物的分解、相持、静止和平衡的破坏,故①不选。②④:材料中指出中国空间站三舱主体舱段中的最后一个舱段成功发射升空,随后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对接与转位,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重大成功,这告诉我们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故②④正确。③:根据教材可知,当各部分优化组合进行运行是,才可能会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故③不选。故本题选C。11.A【详解】①②:把国际社会比喻为有机一体的机器,拆掉一个零部件就会使整个机器运转面临严重困难,被拆的人会受损,拆的人也会受损。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矛盾双方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关系,故①②正确。③:整体决定部分,整体统率部分,故③错误。④:数量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事物质变;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事物结构、排列顺序、场所的变更也会引起质变,“数量变化是引起事物发生质变的必备条件”的说法错误,故④错误。 12.D【详解】①:设问是从辩证法的角度,而意识具有双重性是从唯物论角度表述,①不符合题意。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且联系还具有条件性,任何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都存在联系,而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②错误。③④:中方对欧政策是稳定连贯的,欧方也要有自主的对华政策,中欧双方要共同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这说明中欧双方要充分挖掘中欧之间的有利联系,不断推动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也说明矛盾具有同一性,中欧双边关系在互相交流中造福两国和人民,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3.C【详解】①④:材料中指出国家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出台一系列政策,这表明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要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故①④正确。②: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国家通过执行一系列政策,保护粮食安全,未体现矛盾双方的转化,故②不选。③:根据教材可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故③不选。故本题选C14.D【详解】①: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在很多场景的识别准确率已经超过了人眼,故①不符合题意。②: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故②不选。③④: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体现了立足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产生的新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故③④正确。15.B【详解】①④: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在良性互动中强化规则导向,才能推动由粗放低效向精细规范的治理升级,材料启示我们,实践不断向人们提出新问题,推动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进而推动认识和事物向前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人们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②说法有误。③:矛盾双方向好的方向转化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③说法有误。故本题选B。16.C【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创新不涉及系统优化,①不符合题意。②③:用热锅炒使食物变熟,有人从加热的反面设想,制造出“炒冰”的锅,这启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②③正确。④:材料强调的是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创新不涉及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变,④不符合题意。17.B【详解】①:脑瘤本身比喻该官员头脑中的封建官僚思想,因此不能体现物质决定意识,①排除。②:头脑中的官僚非常顽固,很难拔出,体现了思想转变很艰难,其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符合题意。 ③:要在旧思想与新思想的矛盾、官僚作风与清除官僚作风行动之间的矛盾中,不断清除官僚思想,推动思想转变,③符合题意。④:漫画中是外力对该官员思想的否定,因此未体现该官员坚持辩证否定观,④错误。故本题选B。18.D【详解】②④: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②④符合题意。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的,人民群众不可以随意的创造历史,③错误。故本题选D。19.D【详解】③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法》。此法通过体现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改革深化改革解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法治乡村建设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性质和面貌,但不起决定作用,①错误。②: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不属于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排除②。故本题选D。20.B【详解】①③:材料中的五个方面是“必由之路”,是基于其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材料料未涉及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且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1.B【详解】A:事物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但又统一客观的评判标准。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有检验标准,即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故A错误。B:漫画中间开花的果树因为花枝招展而被评为优质果树,左右两棵果树虽然硕果累累却没有被评上优质果树,启示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必须自觉坚持正确价值观,故B正确。C:漫画没有体现社会历史性,故C不符合题意。D:漫画没有体现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同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虽具有主体差异性,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作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可能相同,故D排除。故本题选B。 22.D【详解】③④:在医保谈判中,药企要的是经济利益,而国家目的则是为了降价惠民,所以医保部门要有“灵魂砍价”的能力,通过带量采购来推动药价大幅下降,实现药企薄利多销和患者负担减轻的“共赢”。这要求国家医保局谈判专家在谈判中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注重价值考量,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在矛盾的对立中追求统一,③④符合题意。①:处理复杂利益关系时要处理好主次矛盾的关系,而不是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排除①。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使整体利益在局部利益中实现的说法错误,排除②。故本题选D。23.A【详解】①②:原本是废旧机床、罐体和管道、玻壳半成品被改造成具有时尚气息的价格不菲的的艺术小品;大山深处被废弃的学校,经过设计师改造后成为五星级民宿“云上院子”。这一系列的成功案例都表明了观念创新有利于将事物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也体现了物的价值随着时空及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故③符合题意。④:实践是美学设计成功的源泉。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24.D【详解】A:之所以“没有过不去的坎”,是因为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因为世界是可知的,A排除。B:消除一切“坎”说法过于绝对化,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克服困难,B排除。C:“过不完的坎”是人生无法回避的客观规律的表现,而不是规律本身,C排除。D:困难被克服是相对于满足实践的具体条件而言的,但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无限的,发展道路上的困难是绝对的,所以“过得去的坎”与“过不完的坎”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D正确。25.A【详解】①③:我国国企改革正稳步向前推进,顶层设计已取得重大进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全面提速,创新驱动战略有力推进。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国企改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内在统一的要求,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国企改革属于生产关系调整,不属于上层建筑调整,②与题意不符。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国企改革的先导,④错误。故本题选A。26.B【详解】①:中国茶和欧洲酒可以“取长补短,但不是合而为一”,这样就否认了矛盾的斗争性,①排除。②③: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说明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国茶和欧洲酒可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说明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中国茶和欧洲酒可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②③正确。④: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排除。故本题选B。 27.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从我国国情和客观实际出发制定的。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坚持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中国航天人积极面对太空科技发展上的困难,自力更生,在伟大的航天精神指导下攻坚克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③按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中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严谨务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集智攻关,协同创新的奋力拼搏,历经艰苦卓绝的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需要,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可联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关键词②:中国航天人风雨兼程、扎实迈进,克服困难、越过难关→可联系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关键词③:在遵循航天规律的基础上,靠的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集智攻关、协同创新的奋力拼搏→可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8.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当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口变化的规律,并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人口结构经济社会状况不断变化和发展,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我国人口政策,不仅要关注人口数量,还要注重人口技能和质量,这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我国人口政策不断演变”,需要调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述内容。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1960年我国在部分地区试行 “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197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到1980年我国开始实行史上最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可从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角度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当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口变化的规律,并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键词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政策不断演变。→可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角度分析人口结构经济社会状况不断变化和发展,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我国人口政策,不仅要关注人口数量,还要注重人口技能和质量。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具体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中关键信息并调用真理的含义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等知识进行回答即可。29.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中国式现代化要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②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中国式现代化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③中国式现代化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要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要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国外先进经验,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分析】背景材料:中国式现代化考点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理解类主观题,回答理解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先回答理论依据,答案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不要用错,要结合材料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关键词②:关“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可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角度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别国的经验模式; 关键词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可从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角度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国外先进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具体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中关键信息并调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30.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制定《规划》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科学编制《规划》,能有效发挥文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实现民族振兴。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规划》的制定适应了我国新发展阶段的任务要求,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规划》立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依据类主观题,要求考生分析《规划》制定的依据。知识限定为“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需要结合材料,从依据角度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据此编制《规划》→可联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关键词②: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可联系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可联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3-02-20 10:49:03 页数:15
价格:¥3 大小:1.4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