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二江苏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年级12月大联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当前,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一项迫切任务是撰成系统的《中国历史编纂学史》。编撰《中国历史编纂学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历史编纂学史与史学史的学科之间关系加以辨析。中国史学史于20世纪初由梁启超提出,此后百余年中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逐步建立并日趋壮大。白寿彝先生于1981年撰写了《谈史学遗产答客问》四篇文章,确立了中国历史编纂学史就是中国史学史的分支学科的理论,认为它可与史学思想、理论发展史,历史文献学史相并列。而从这一分支学科角度看,除了全面研究和论述历史编纂学发展进程、主要成就及其理论问题之外,我们还要把跟它关系十分密切的历史叙事技巧也包括进来;同时,也要论述与历史编纂互有密切关系的历史理论和史料学的相关问题。所有这些,目的都是为了推进对于三千年中国史学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根据历史编纂学史的研究对象、任务,本学科的基本部件大致包括:史著产生的时代条件和史家著史精神,史著体裁选择和内容特色,史书体例运用,史学名著的史论成就,历史叙事技巧,史官制度的演变以及官修、私修的互动,史著成就的影响等。凡属于上述基本部件的要着重论述,尤其对于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应大力发掘、阐释,以丰富中国历史编纂学史的学科内涵,凸显原创性价值。历史编纂学以时代条件和史家著史精神、体裁选择和史著内容特色、体例运用等项为基本构件,从这些方面作深入开掘、阐释,就能提出新课题,得到新创获。进入近代以后,史家的历史观点、著史目的、史书记载的史实等都产生极大变化,尽管如此,历史编纂学近现代部分仍应以上述诸项为基本构件,既要充分关注鸦片战争以后史著的时代性,又要保持研究模式的前后贯通性。中国历史编纂学史与史学史有互相交叉、重叠之处,但按照不同学科体系,探讨和论述的内容各有侧重,互有分工。譬如关于历史编纂学史论述的“起点”,中国历史编纂学史所要论述的是历史编纂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成就,应以有珍贵内容、有编纂目的、有编纂技术的史书载体之出现,作为论述的“起点”,如《尚书》创立以“记言”为主体的史书形式,编排、组织有一定之法,成为中国历史编纂重视体例的发端。而先秦诸子中的史论及其他史论成就在史学史著作中多有论述,对于史论之作不作详细论述。再如,东汉时期的《东观汉记》,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家后汉史之作,原书已佚,对于这类著作,不作重点探讨。还有一些属于文献汇编,或考史著作,也不作为研究重点。赵翼《廿二史劄记》,其中论历代正史的编纂过程、体例特色等项内容,因与历史编纂学直接相关,则要认真研讨。(摘编自陈其泰《历史编纂学史与史学史存在差异》)材料二:作为史学史与史学理论领域的名家,陈其泰教授秉承其先师白寿彝先生的教诲,经过三十余年沉淀与不懈努力编撰的《中国历史编纂学史》一书,具有鲜明的原创性和理论前瞻性。在对先秦时期重要典籍《国语》的史学价值与历史地位的认识上,书中指出《国语》以记载春秋时代卿大夫们的“嘉言善语”为特征,传承了以记言为主的史书形式,并成功地把“记言”和“记事”二者结合,叙述历史事件和刻画历史人物,从多角度、多层面反映历史演进过程的复杂性,成为用“纪事本末法”叙述历史的初步范式。其与《左传》一道,标志着先秦史学的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亦为中国史学在不久以后出现更加成熟的史学著作奠定了基础。在对《史记》诸“世家”历史编纂成就的论述上,书中指出以往一些学者批评 司马迁“名实无准”“自乱其例”,其实是未能辨明司马迁针对三十“世家”不同篇章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运用了灵活的编纂范式和体例。司马迁将孔子、陈胜等布衣素人列为世家,则体现了其对古圣先贤或农战领袖的表彰;又把汉初一批开国功臣萧何、曹参、张良等人纳入世家,是肯定他们“辅拂股肱”的作用,与自己颂扬汉朝历史进步的“宣汉”立场保持一致。《史记》“世家”体裁的创立,实是司马迁对当时历史编纂难题的精巧解决。在对《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的考察上,书中认为《新唐书》是北宋中叶官方修史的重要成果,其在“述往”之余,更着眼于“思来”,其中既有因不屑五代衰世而借助重新修撰唐史以争正统地位的色彩,又有以唐史为鉴巩固当世统治的现实诉求。具体到编纂方法上,便是极其重视唐代治乱的经验教训和典章制度,在总结唐代政治得失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深刻见解。同时由于北宋文治大兴,与五代修史环境截然有别,所据文献见闻益广,故在一定程度上又有补《旧唐书》之阙的意义。此外,在对于如《史通》一书历史编纂的理论自觉、明末私修明史风气的兴盛、唯物史观与“新史学”的演进、中西古代历史编纂学的比较等许多理论与实证问题上,书中都有积极的创获,彰显了作者们在学术研究道路上努力探索、勤奋耕耘的成果,也代表了创造性阐释中国历史编纂学史的精深水平。(摘编自张淑一《构建中国历史编纂学学科体系之作——评陈其泰教授主编《中国历史编纂学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前,编写辨清历史编纂学史与史学史学科之间关系的《中国历史编纂学史》,是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的重要前提。B.历史编纂学史重点研究史著的编写及发展史,史学史重点研究史学思想、理论的发展史,两者既互相交叉,甚至重叠,又各有侧重,互有分工。C.陈其泰教授秉承白寿彝先生奠定的中国历史编纂学史理论,经过三十余年不懈努力编写了具有鲜明原创性和理论前瞻性的《中国历史编纂学史》。D.《史通》一书在历史编纂理论上的积极创获,彰显其作者在学术研究道路上努力探索、勤奋耕耘的成果,代表了创造性阐释中国历史编纂学史的精深水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推进对中国史学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历史编纂学史不仅要全面研究、论述中国历史编纂学的问题,还要研究历史叙事技巧,论述相关的历史理论和史料学的问题。B.作者认为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家后汉史之作,如《东观汉记》,因原书已佚,无从考证它的编纂目的和编纂技术等,在编写《中国历史编纂学史》时可不作重点探讨。C.《国语》既传承了《尚书》以“记言”为主体的史书形式,又将“记言”和“记事”二者结合,推动“纪事本末法”的发展,在中国史著编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D.中国历史编纂学史是随着历史而发展的,到了近代,史家的历史观点、著史目的、记载史实等都产生极大变化,因此研究既要关注史著的时代性,又要保持研究的贯通性。3.下列选项,不属于历史编纂学史研究重点的一项是(3分)A.《战国策》以国别为体例,记录战国时策士的活动及权谋智辩的故事。B.《资治通鉴》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总结历史得失,供统治者借鉴。C.《红楼梦》“大旨谈情,实录其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D.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对传统历史编纂体系进行批判与重建。4.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给“中国历史编撰学”下个简单定义。(4分)5.某校开展关于中国编撰学史的研究性学习,请你概括介绍一下《中国历史编纂学史》一书具有哪些原创性。(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万物之母许地山在这经过离乱的村里,荒屋破篱之间,每日只有几缕零零落落的炊烟冒上来;那人口的稀少可想而知。你一进到无论哪个村里,最喜欢遇见的,是不是村童在阡陌间或园圃中跳来跳去;或走在你前头,或随着你步后模仿你的行动?村里若没有孩子们,就不成村落了。在这经过离乱的村里,不但没有孩子,而且有人向你要孩子!这里住着一个不满三十岁的寡妇,一见人来,便说:“善心善行的人,求你对那位总爷说,把我的儿子给回。那穿虎纹衣服、戴虎儿帽的便是我的儿子。”她的儿子被乱兵杀死已经多年了。她从不会忘记:总爷把无情的剑拔出来的时候,那穿虎纹衣服的可怜儿还用双手招着,要她搂抱。她要跑去接的时候,她的精神已和黄昏的霞光一同麻痹而熟睡了。唉,最惨的事岂不是人把寡妇怀里的独生子夺过去,且在她面前害死吗?要她在醒后把这事完全藏在她记忆的多宝箱里,可以说,比剖芥子来藏须弥还难。她的屋里排列了许多零碎的东西,当时她儿子玩过的小囝也在其中。在黄昏时候,她每把各样东西抱在怀里说:“我的儿,母亲岂有不救你,不保护你的?你现在在我怀里咧。不要做声,看一会人来又把你夺去。”可是一过了黄昏,她就立刻醒悟过来,知道那所抱的不是她的儿子。那天,她又出来找她的“命”。月的光明蒙着她,使她在不知不觉间进入村后的山里。那座山,就是白天也少有人敢进去,何况在盛夏的夜间,杂草把樵人的小径封得那么严!她一点也不害怕,攀着小树。缘着苒萝,慢慢地上去。 她坐在一块大石上歇息,无意中给她听见了一两声的儿啼。她不及判别,便说:“我的儿,你藏在这里么?我来了,不要哭啦。”她从大石下来,随着声音的来处,爬入石下一个洞里。但是里面一点东西也没有。她很疲乏,不能再爬出来,就在洞里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她醒时,心神还是非常恍惚。她坐在石上,耳边还留着昨晚上的儿啼声。这当然更要动她的心,所以那方从霭云被里钻出来的朝阳无力把她脸上和鼻端的珠露晒干了。她在瞻顾中,才看出对面山岩上坐着一个穿虎纹衣服的孩子。可是她看错了!那边坐着的,是一只虎子;它的声音从那边送来很像儿啼。她立即离开所坐的地方,不管当中所隔的谷有多么深,尽管攀缘着,向那边去。不幸早露未干,所依附的都很湿滑,一失手,就把她溜到谷底。她昏了许久才醒回来。小伤总免不了,却还能够走动。她爬着,看见身边暴露了一副小骷髅。“我的儿,你方才不是还在山上哭着么?怎么你母亲来得迟一点,你就变成这样?”她把骷髅抱住,说,“呀,我的苦命儿,我怎能把你医治呢?”悲苦尽管悲苦,然而,自她丢了孩子以后,不能不算这是她第一次的安慰。从早晨直到黄昏,她就坐在那里,不但不觉得饿,连水也没喝过。零星几点,已悬在天空,那天就在她的安慰中过去了。她忽想起幼年时代,人家告诉她的神话,就立起来说:“我的儿,我抱你上山顶,先为你摘两颗星星下来,嵌入你的眼眶,教你看得见;然后给你找相像的皮肉来补你的身体。可是你不要再哭,恐怕给人听见,又把你夺过去。”“敬姑,敬姑。”找她的人们在满山中这样叫了好几声,也没有一点影响。“也许她被那只老虎吃了。”“不,不对。前晚那只老虎是跑下来捕云哥圈里的牛犊被打死的。如果那东西把敬姑吃了,绝不再下山来赴死。我们再进深一点找罢。”唉,他们的工夫白费了!纵然找着她,若是她还没有把星星抓在手里,她心里怎能平安,怎肯随着他们回来?(选自《许地山文集》)文本二:祝福(选段)鲁迅“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他就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打算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满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各处去一问,都没有。我急了,央人去寻去。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完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节选自鲁迅《祝福》)6.下列对《万物之母》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离乱”“荒屋破篱”“零零落落底炊烟冒上来”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悲剧氛围。B.运用第二人称“你”,将读者带入现场,能够激起读者的共鸣,体现了作者叙事技巧。C.实写村里遇到村童跳来跳去活泼而又顽皮的身影,更加反衬了敬姑失去儿子的悲苦。D.“有人向你要孩子”,运用倒叙,通过设疑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入小说叙述主体。7.下列对《万物之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昏的霞光”“月的光明”“朝阳无力”“零星几点”等景物描写既将小说情节浓缩在一夜一天之中,又映衬主人公心理的变化。B.“唉,最惨的事岂不是人把寡妇怀里的独生子夺过去,且在她面前害死吗?”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作者对敬姑失去儿子的深切同情。C.小说结尾没有交代村民是否找到敬姑,以及对纵然找到、她也不会回来的猜测,运用留白的手法,意味深长,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D.小说通篇悲切深沉,凄楚动人,通过敬姑痛丧儿子的悲哀,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反映了作者关心人间悲苦的“为人生”写作态度。8.《万物之母》描写了寡妇敬姑失去儿子和寻找儿子的经历,请简要分析其心理变化过程。(4分)9.许地山的《万物之母》和鲁迅的《祝福》(选段)都写了母亲因失去儿子而发疯的故事。试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两位母亲形象的异同之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范雎辞让。秦王跽曰:“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战车千乘,奋击百万。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霸王之业可致。今反闭而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国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王曰:“愿闻所失计。”雎曰:“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之则害于秦。臣意王之计欲少出师而悉韩、魏之兵,则不义矣。今见与国之不可亲,越人之国而攻,可乎?疏于计矣!昔者,齐人伐楚,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千里,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露,君臣之不亲,举兵而伐之,主辱军破,为天下笑。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赵强则楚附,楚强则赵附。楚、赵附则齐必惧,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可虚也。”王曰:“寡人欲亲魏,魏,多变之国也,寡人不能亲。请问亲魏奈何?”范雎曰:“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于是举兵而攻邢丘,邢丘拔而魏请附。曰:“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王不如收韩。”王曰:“寡人欲收韩,不听,为之奈何?”范雎曰:“举兵而攻荥阳,则成皋之路不通;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 一即着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韩见必亡,焉得不听?韩听而霸事可成也。”王曰:“善。”(节选自《战国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B.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C.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D.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古代君主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B.千乘,即千辆马车,也为诸侯代称,如“千乘之国”。古代四马拉一辆兵车叫一乘。C.山东,指泰山以东地区,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中“山东”义同。D.中国,文中指处于秦国周围的诸侯国,如韩魏等,相对于距秦国较远的齐楚等国而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亲自到大厅迎接范雎,并向范雎道歉,而且跪身说话,表现了秦王向范雎请教的急切而诚恳的心理。B.范雎面对秦王的请求没有直接答应,而是加以推辞,刻画了一个察言观色、谨慎精明、欲擒故纵的辩士形象。C.范雎认为秦国拥有有利的地势和强大的军队,却不能成就霸业,是因为穰侯的不忠导致秦王决策的失误。D.范雎针对秦王提出魏韩不从的问题而献出不同的对策,秦王依计而行,最终魏韩二国都只好归附了秦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诸侯见齐之罢露,君臣之不亲,举兵而伐之,主辱军破,为天下笑。(2)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14.范雎为秦王成就霸业献出怎样的总体谋略?他又是如何说服秦王的?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田家元日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注】此诗作于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春节,写出诗人去长安应试时的切身感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显示时间的推移和节序的更替,暗点诗题中“元日”。B.“无禄尚忧农”句既表达诗人壮而未仕的伤感,又表现诗人对农民生存状态的忧虑。C.颈联描绘出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烘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和田园生活的闲适。D.这首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通俗平易,将田家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16.有人认为尾联中“年丰”具有双关义,请结合诗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秦风·无衣》中写将士从“”到“”,最后到“与子偕行”,表现他们洋溢着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2)李白在《将进酒》中用“”和“”分别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蔑视和对怀才不遇的感伤。(3)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可以知今,学史可以明智。苏洵在《六国论》中用“”一句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胁迫;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则“”,得出国亡本乎人事的结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在中国,“和合”理念世代传承,“开放”“合作”等词汇高频出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世界各国是命运共同体,“、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深刻揭示,守望相助、、合作共赢是劈波斩浪、行稳致远的唯一途径、最优选择。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际安全形势持续动荡,世界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团结合作是推动全球“共同复苏”的“最优解”。从构建中印尼、中泰等双边命运共同体,到打造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合作旋律、节拍、强音愈加奏响、响亮、动听。激荡世界经济“一池春水”,扩大合作范围的“横轴”,推进合作内容的“纵轴”,让合作更有实效。新的征程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启新的篇章,中国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同行天下之大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繁荣美好世界带来希望与力量,让“地球村”的明天更加。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三个分句,构成排比句式,增强语势。可适当增减词语,并注意词语的搭配和句序的排列。(3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完成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①,为此,提醒广大市民继续增强防范意识,牢记防疫要求。非必要不去风险区和有本土病例疫情地区,关注官方发布疫情权威信息、国内疫情动态和风险地区变化,始终保持警惕、严密防范,支持配合防控措施。有高风险区或有本土疫情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的来(返)人员,请主动向目的地所在单位、社区(村)或酒店报备或通过“好通码”小程序“入通登记”模块 进行网上报备,②,导致疫情传播扩散的,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各类公共场所应设置显著的“场所码”,③,严格落实测温、查码(健康码、行程卡)措施;市民进入公共场所,应积极配合戴口罩、验码测温;参加核酸检测时,要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21.这是一则某市防控指挥部的通告,假设你爷爷文化水平不高,请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防控通告的三点主要内容转述给你爷爷听,每点不超过15个字。(3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智伯是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箭术高超,才艺出众,巧言善辩,然而他在宴会上戏弄韩康子,贪婪夺取韩魏的土地,为了抢夺赵地,水灌晋阳城,残酷不仁。最终,韩魏赵三国联合灭掉智伯,导致智氏家族的灭亡。司马光说:“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年级大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B(A项,①编写《中国历史编纂学史》可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但不能说“编写《中国历史编纂学史》是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的重要前提”,②“辨析历史编纂学史与史学史的学科之间关系”是编撰《中国历史编纂学史》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说《中国历史编纂学史》就是“辨析历史编纂学史与史学史的学科之间关系”;C项,①原文只是说白寿彝先生确立了中国历史编纂学史就是中国史学史的分支学科的理论,而没有说白寿彝先生奠定了中国历史编纂学史理论,②原文只是说“陈其泰教授秉承其先师白寿彝先生的教诲”,而没有说“陈其泰教授秉承白寿彝先生奠定的中国历史编纂学史理论”;D项,《史通》只是作者论述中举的一个例子,“在历史编纂理论上的积极创获……”是《中国历史编纂学史》一书。)2.(3分)B(《东观汉记》不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家后汉史之作”,从原文“东汉时期的《东观汉记》”可知《东观汉记》是东汉时期的著作。)3.(3分)C(《红楼梦》属于文学史研究的对象。)4.(4分)中国历史编撰学史是一门以中国历史史著编纂的时代条件、体裁、体 例、叙事技巧、记载内容、影响、发展过程及史家著史精神等为研究对象的中国史学史的分支学科。评分建议:内容2分,符合下定义格式,2分;意思对即可。5.(6分)①发掘《国语》在中国历史编纂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价值;②辨明司马迁创立“世家”体裁的作用;③揭示《新唐书》修订的政治意义。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C(只是设想在村里遇到村童的情景。)7.(3分)A(“黄昏的霞光”是描写多年前儿子被杀时的景象。)8.(4分)从失去儿子的悲痛,到保存儿子玩具的思念,到听到儿啼声的激动,再到找到小骷髅的安慰,最后再到希望复活儿子的坚定。评分建议:一点1分,答对四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6分)(1)相同:《万物之母》中敬姑和《祝福》中祥林嫂都因思念儿子而发疯,刻画了真挚而深沉的母爱形象。(2)不同点:①《万物之母》通过敬姑疯后不顾一切到后山寻找儿子,甚至希望摘下星星使儿子复活,刻画了一个与苦难命运进行坚毅抗争、对幸福有着强烈期待的母亲形象;②《祝福》通过祥林嫂疯后反复向人们诉说悲惨的故事以及众人冷漠的态度,刻画了一个面对苦难命运只能妥协、麻木迟钝而又孤苦无助的母亲形象。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D11.(3分)C(山东指崤山以东。)12.(3分)D(原文只说魏国归附,而没交代韩国归附秦国。)13.(1)(4分)诸侯见齐国疲敝困乏,君臣不和睦,起兵来攻打它,国君受辱,军队失败,被天下人耻笑。.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2分;“罢露”、被动句式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2)(4分)秦周围有韩国,就像树有蛀虫,人有心腹之病。天下一旦发生变化,成为秦国危害的没有谁比韩国(造成的)大。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2分;“蠹”“莫”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14.(3分)远交而近攻(1分)。首先分析秦越韩魏而攻齐谋略失误的原因(1分),再举齐人伐楚最终失败的例子加以佐证(1分)。 评分建议: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范雎来到秦宫,秦王亲自到大厅迎接。秦王对范雎说:“我很久就该亲自来领受您的教导,正碰上要急于处理义渠的事务,而我每天又要亲自给太后问安;现在义渠的事已经处理完毕,我这才能够亲自领受您的教导了。”范雎推辞。秦王跪身说:“秦国是个偏僻边远的国家,我又是一个没有才能的人,先生竟然光临这里。我能接受先生的教导,这是上天要先生扶助先王,不抛弃我。今后事无大小,上至太后,下及大臣,所有一切,都希望先生一一给我教导,千万不要对我有什么疑惑。”范雎说:“大王的国家,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有陇、蜀,左有关、阪,战车千辆,精兵百万。凭借秦国兵卒的勇敢和车骑的众多,来抵挡诸侯国,可以实现霸王的功业。如今反而关闭函谷关,士兵不敢窥视崤山以东诸侯,这是穰侯为秦国谋划不忠,导致大王的决策失误啊!”秦王说:“希望听到谋划失误的地方。”范雎说:“大王越过韩、魏的国土去进攻强大的齐国,这不是好的谋略。出兵少了,则不能够损伤齐国;出兵多了,则对秦国有害。臣揣摩大王的计谋,是想本国少出兵,而让韩、魏全部出兵,这就不合乎道义了。如今明知盟国不可以亲近,却越过他们的国土去作战,这可以吗?显然疏于谋划啊!从前,齐国攻打楚国,打了胜仗,攻破楚国的军队,杀了楚国的将帅,再次拓地千里,但到最后连寸土也没得到,难道齐国不想得到土地吗?形势不允许它占有啊!诸侯见齐国士卒疲弊,君臣不和睦,起兵来攻打它,国君受辱,军队失败,被天下人耻笑。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就因为齐国攻打楚国而使韩、魏获得土地(壮大起来)。大王不如采取结交远方国家而攻击近处国家的策略,得到寸土是大王的寸土,得到尺地是大王的尺地。如今舍近而攻远,这不是个错误吗?如今韩、魏居各诸侯国的中央,是天下的枢纽。大王如果想要成就霸业,一定先要亲近周围的国家,把它当作天下的枢纽,来威胁楚国和赵国。赵国强盛,那么楚国就要依附秦国;楚国强盛,那么赵国就要依附秦国。楚、赵都来依附秦国,齐国一定恐慌,齐国恐慌肯定用谦卑言辞、厚重礼物来侍奉秦国。如果齐国归附秦国,那么韩、魏就有虚可乘了。”秦王说:“我想亲近魏国,但魏国善于变化,我无法亲近它。请问怎么办才能亲近魏国呢?”范雎说:“用谦卑言辞、厚重礼物来侍奉它。这样不行,就割地贿赂它。这样还不行,就起兵来攻打它。”于是秦国起兵来攻打邢丘,邢丘被攻陷,魏国果然请求归附秦国。范雎说:“秦、韩两国的地形,相互交错,如同绣锦。秦国周围有韩国,就像树有蛀虫,人有心腹之病。天下一旦发生变化,成为秦国危害的没有谁比韩国(造 成的)大。大王不如收归韩国。”秦王说:“我打算收归韩国,韩国不听从,怎么办呢?”范雎说:“起兵攻打荥阳,那么成皋的道路就不通了;北边截断太行的道路,那么上党的兵也就不能南下了;一举而攻下荥阳,那么韩国将分成孤立的三块。韩国看到自身将要覆亡,哪里能不听从呢?韩国顺从秦国,那么大王的霸业就可以成功了。”秦王说:“这很好!”(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B(从下句描写的内容可知这里的“忧农”应是担忧离开农村,表达对淳朴清新的农村生活的留恋。))16.(6分)①根据上句“田家占气候”,可知“年丰”本义指农民对丰收的期盼;②根据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对年壮无禄的伤感,可知“年丰”暗含着诗人对应试得中的期待。评分建议:一点3分,每点依据1分,含义2分;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1)与子同仇与子偕作(2)钟鼓馔玉不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抑本其成败之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18.(3分)一荣俱荣;风雨同舟;绚丽多彩。评分建议:一空1分;如有其它成语,意思对,亦可得分。19.(3分)示例:合作的时代强音不断奏响,合作的节拍愈加响亮,合作的旋律更加动听。评分建议:排比句式,1分;搭配得当,1分;语序恰当,1分。20.(5分)将“经济复苏”比作一池春水,将“合作范围”比作坐标系的横轴,将“合作内容”比作坐标系的纵轴,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扩大合作范围、推进合作内容对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意义。评分建议:构成3分,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21.(3分)①不要随便外出;②出去、回来都要报告;③到公共场所要扫码并戴口罩。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22.(6分)①防控形势严峻复杂;②对故意隐瞒或未及时报备;③积极引导扫码入场。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四、写作(60分)23.(60分)根据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评分细则赋分。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年级大联考《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3页)作文评分细则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智伯是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箭术高超,才艺出众,巧言善辩,然而他在宴会上戏弄韩康子、贪婪夺取韩魏的土地,为了抢夺赵地,水灌晋阳城,残酷不仁。最终,韩魏赵三国联合灭掉智伯,导致智氏家族的灭亡。司马光说:“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审题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作文题沿用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采用了历史故事的方式,组织历史故事,创设历史情境,命题目的是想让学生在感受历史,品评任务时,环顾当今,对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重大问题,并引导考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动力。本文题着重考查才与德的思辨关系,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非常切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命题要求。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智伯的故事,中心意思是智伯有才能却没有品德,最终导致灭亡。第二部分引用司马光的话揭示智伯灭亡的原因,同时点明才与德的关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也是本次文题写作的中心和重心。这道作文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感而写,学生写作时一定要阐明“才与德”的辩证关系。切勿非黑即白,只强调德的重要,而忽视才的作用,陷入二元思维之中。总体上,文题坚持“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的目标任务。材料表述谨严,篇幅适宜,所创设情境贴近考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可供写作角度宽阔,写作要求明确,不易偏题,难度适宜。 二、评分(一)判分原则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二)评分等级本次评分为四等七类。一等卷48~60,其中一等上54~60,一等下48~53;二等卷36~47,其中二等上42~47,二等下36~41;三等卷24~35,其中三等上30~35,三等下24~29;四等卷0~23。评分参考量表类别分值审题立意语言表达主要特征-等卷48~60分一等上54分以上审题精准,立意深刻或新颖。语言有特色,言近旨远,言简意丰。充分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能紧扣主题形成独到的观点,角度选择精当,有层次展开,结构精巧独特,议论精准、灵动、深刻,情理相融,感染力强。一等下48~53审题准确,立意清晰,有见识。语言通畅、连贯、得体,言能尽意。能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观点正确,角度恰当,层次分明,说理透彻,有逻辑性,感染力强。二等卷36~47分二等上42~47分审题比较准确,立意比较清楚。语言通顺,言能达意。能理解主题的内涵,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用例正确,说理清晰,有感染力。二等下36~41分审题基本清楚,立意基本清楚。基本能理解主题的内涵,观点明确,论证不够有力,有一定的感染力。 语言大致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三等卷24~35分三等上30~35审题不完整,立意不清晰。语言不够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理解了主题的部分内涵,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无感染力。三等下24~29分貌合神离。语言拙劣,多有语病、标点随意。对主题和材料理解不当,貌似相关实则无关,写作水平较差。四等卷0~23分自说自话。语言粗俗、混乱,基本功差。全然不顾主题和材料,写作水平差。(三)评分提示1.考生能扣住“才与德”的关系来行文,能阐述“才与德”的辩证关系,突出“才与德”的价值、意义,即视为符合题意,符合二等卷打分要求,42分以上。2.只写“才”或只写“德”,或不能阐明“才与德”的辩证关系,一般不超过40分。3.全文偏离“才”与“德”而写,最高不超过29分。4.考生能揭示“才”与“德”的价值、意义,阐明“才与德”的辩证关系,层次清楚,说理透彻,富有逻辑性和感染力,48-53分。5.考生作文如角度独特,立意深刻,有独到见解,语言灵动或深蕴,54分以上。6.鼓励对优秀作文敢于打高分,对差作文打低分,拉开差距,坚决反对只打保险分,要通过客观公正的阅卷充分发挥模考的效能。(四)个案处理1.经“查重”,确认抄袭的,其中二分之一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23分;三分之二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1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5分。2.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0分(不满100字,0~4分;200字左右,5~8分;300字左右,9~15分;400字左右,16~25分;500 字左右,26~35分;600字左右,36~40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4.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35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17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8分;政治倾向有问题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5.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6.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18 10:39:02 页数:15
价格:¥3 大小:47.2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